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生儿育女 存档 1 已经决定孕期不打球蛋白了
查看: 678|回复: 14

已经决定孕期不打球蛋白了 [复制链接]

Rank: 2

现金
30 元 
精华
帖子
16 
注册时间
2008-11-5 
最后登录
2008-11-19 
1
发表于 2008-11-5 17:26
已经决定孕期不打球蛋白了

我小三 阴 肝功能正常

26周咨询佑安  医生说 不赞成打 说也没什么用

况且血液制品有一定风险

Rank: 2

现金
30 元 
精华
帖子
16 
注册时间
2008-11-5 
最后登录
2008-11-19 
2
发表于 2008-11-5 17:28
有2次先兆流产 都不是太厉害 一点点淡红的血

后来就没有了 也很担心宫内感染 也很懊悔

但是已经过去了

如果暴风雨要来 就来吧

Rank: 2

现金
30 元 
精华
帖子
16 
注册时间
2008-11-5 
最后登录
2008-11-19 
3
发表于 2008-11-5 17:30
大家等我交作业吧 还有3个月整了

Rank: 5Rank: 5

现金
2178 元 
精华
帖子
1493 
注册时间
2005-6-28 
最后登录
2013-8-27 
4
发表于 2008-11-5 19:25
我是大三,孕期医生不给打球蛋白.说从08年1月1日后就不建议打球蛋白的了.
孩子刚出生时打了一针200单位的,一个月后又打了一针.昨天去检查了,有抗体,其他全阴

Rank: 2

现金
30 元 
精华
帖子
16 
注册时间
2008-11-5 
最后登录
2008-11-19 
5
发表于 2008-11-5 20:02
贺喜 贺喜 拨开乌云见太阳了

Rank: 2

现金
19 元 
精华
帖子
3 
注册时间
2008-10-6 
最后登录
2010-4-3 
6
发表于 2008-11-6 13:47
你好,我也是整3个月就生宝宝了,我27周也在佑安医院咨询了杨虹医生,她说我不用打,我也是小三阳,但是DNA是弱阳10^3,前三个月出过好几次血,也问了大夫,大夫说不要太担心,其实我想我和你的心情是一样的,我现在很害怕,妈妈让我一定现在要打,她是担心,其实打的话也就是图个心里安慰.你准备在哪生宝宝呀,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12037 元 
精华
37 
帖子
53497 
注册时间
2007-12-23 
最后登录
2021-2-3 

元帅勋章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勤于助新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7
发表于 2008-11-6 14:00
必须遵医嘱,个人不要决定任何问题
祝福你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41561 元 
精华
帖子
1688 
注册时间
2008-9-4 
最后登录
2017-12-7 

风雨同舟

8
发表于 2008-11-6 14:14
乙肝宝贝能上幼儿园吗?
北京地坛医院 蔡晧东

    据新京报10月23日报道,包括10名北京妈妈在内的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1名母亲,致信国务院有关领导求助,希望幼儿园消除对“乙肝宝贝”的歧视,让孩子们能享受正常的学前教育。许多乙肝宝贝之所以不能上幼儿园的原因是一些家长和老师担心他们会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其他儿童。曾有一些家长因所在幼儿园中收了一位乙肝宝贝而大吵大闹要退园。一位幼儿园老师说:“并不是我们排斥携带乙肝病毒的孩子,但其他家长知道后,有的就会强烈反对,甚至情绪激动地吵闹。我们也是被迫的。”所以,这一新闻刊登后,立即引起百姓的关注:乙肝宝 宝能不能上幼儿园呢?他们有没有传染性呢?
    孩子们在一起同吃同住会不会感染乙肝?
    一些家长担心:幼儿园的学习性质是同吃、同住,在同吃同住的状态下,乙肝病毒会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会不会因住在同室经蚊子叮咬而传播?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果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上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妈妈所生的孩子有95%在一年内表面抗原阳性。所以,我国有许多孩子在出生时就从妈妈那里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发病也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乙肝发病率也较高。
    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这是因为人的胃能分泌一种胃蛋白酶,这种酶可以把乙肝病毒杀死。乙肝也不会通过蚊子等吸血昆虫叮咬传播,因为乙肝病毒不像乙脑病毒、登革热病毒能在蚊体内复制或存活。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蚊子或是昆虫叮咬人而感染乙型肝炎的报道。
    和乙肝孩子密切接触传播有没有感染的风险?
    乙肝的传染性不强,一般接触不会感染。但乙型肝炎的发病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乙肝感染率也较高。其原因除了母婴传播以外,还因为乙肝病毒可能通过生活密切接触传播。近年来,对生活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的机制有了新的说法。许多专家认为,生活中的“微创伤口”是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的途径。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皮肤或黏膜的损伤,有些损伤尽管很微小,但乙肝病毒就有可能通过这些微小的伤口里钻进去。生活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的危险主要在于婴幼儿(如乙肝爸爸和妈妈与孩子的接触),因为成年人感染也和性传播感染的情况一样,大多数人会产生抗体,将乙肝病毒清除。因此,一些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担忧不无道理: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不具有自控能力,难保不发生意外。如果发生了抓伤、碰伤等,也有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但是,这种传播途径在没有乙肝疫苗之前,确实是婴幼儿与乙肝密切接触的一种感染风险,现在有了乙肝疫苗,只要所有的儿童按照国家的免疫计划接种乙肝疫苗,这种乙肝儿童间的密切接触可以完全杜绝。
    乙肝疫苗为什么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身上有一种特殊信号叫“抗原性”,这种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它们发现病毒,并产生一种被称为“抗体”的蛋白质来消灭这些入侵的“敌人”。但是,指望人体在乙肝病毒感染后产生抗体来清除病毒,那太不可靠了。幼年期,免疫系统可能识别不了像特务一样悄悄侵入的乙肝病毒;一些免疫力下降的成年人也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抵御乙肝病毒的感染。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乙肝病毒中有抗原性而没有传染性的那一段基因用基因遗传工程的方法切割下来,并大量合成,制做成乙肝疫苗。这种乙肝疫苗注射到人体内,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而不会使人得乙肝。这些抗体像“士兵”一样血液中“巡逻”,一旦有乙肝病毒侵入,不等它们钻进肝细胞,就把它们消灭,从而达到有效地预防乙肝的目的。我国从1992年开始为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2002年1~2岁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从8.5%~10.2%下降到2.2%,HBsAg携带者人数减少了2000万。因此说,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幼儿园入园前有没有必要检测乙肝?    在谈论乙肝传染性的同时,我们都不要忘记:乙肝虽然是一种传染病,但已经有了安全、有效的疫苗。经过三次疫苗接种后,乙肝抗体的阳性率可达90%~96%。因此,乙肝已经进入可控制传染病的行列。我国政府已经把接种乙肝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之中,所有新生儿、入学儿童和少年都在预防人群之列。现在通过基因工程,我国已经能够大量生产乙肝疫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供应充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乙肝。只要所以的孩子注射了乙肝疫苗,即便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体内的抗体会很快把乙肝病毒清除,孩子是不会感染乙肝的。在国外乙肝发病率虽然并不高,但政府仍非常重视预防工作。在儿童入学入托时,他们并不注重通过查体的方法筛查出乙肝感染者和其他传染病患者,而是一定要出示预防接种证明。只要人人都受到了疫苗的保护,就会杜绝各种传染病的传播。
    美国斯坦福大学亚裔肝脏中心执行主任苏启深教授曾说过:“把乙肝消除掉并不是一个梦想,而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对抗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乙肝疫苗的重要性,大家都能去接种,那么只要十年就可以在中国消除乙肝。”
    乙肝疫苗的保护作用是非常可靠的,只要每个孩子都接种乙肝疫苗,幼儿园入园前根本没有必要检测乙肝。就像我们走路时脚上穿着的鞋,有了鞋,还怕路上的石子吗?

Rank: 3Rank: 3

现金
61 元 
精华
帖子
44 
注册时间
2008-11-4 
最后登录
2008-12-18 
9
发表于 2008-11-6 14:23
我是小三阳妈妈,我孕期接受医生建议没有打球蛋白,出生后两小时打的,其他就按常规剂量接种疫苗,母乳喂养到6个月,宝宝周岁检查五项全阴,后有打加强针,希望下次检查能生产抗体。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12037 元 
精华
37 
帖子
53497 
注册时间
2007-12-23 
最后登录
2021-2-3 

元帅勋章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勤于助新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10
发表于 2008-11-6 14:25
原帖由 阿离 于 2008-11-6 14:23 发表
我是小三阳妈妈,我孕期接受医生建议没有打球蛋白,出生后两小时打的,其他就按常规剂量接种疫苗,母乳喂养到6个月,宝宝周岁检查五项全阴,后有打加强针,希望下次检查能生产抗体。 ...

恭喜下
和医生多沟通
珍重自己,珍重宝宝!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9-9 22:03 , Processed in 0.01501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