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日志及申请版主 爱是共同的语言 存档 1 [原创]中国艾滋病之性道德歧视
查看: 603|回复: 0

[原创]中国艾滋病之性道德歧视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043 元 
精华
帖子
113 
注册时间
2005-6-19 
最后登录
2008-12-3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8-10-27 19:10
《中国艾滋病之性道德歧视》  又名 《不可救药的性道德》


“我们能够成为宣传员,一方面说明我们都是幸运的健康者,没有传染上这种可怕的病毒;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生活检点,没有那些不良嗜好。”------这是2005年某位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公开讲出的一句话,其实站在她的角度她并没有说错什么,她的话代表了许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她敢于将这个想法表达出来而已。

在1995年的《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和1998年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我反复看到“社会主义道德标准、性道德、不良行为、卖淫、嫖娼、吸毒”等字样。

这也让我陷入一个误区,很容易将艾滋病与“不良行为、卖淫、嫖娼、吸毒”联系起来,那么什么是性道德呢?

查阅性道德的相关文章后,我将性道德理解为人在社会生活中为制约两性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标准。从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同性恋人群中最先发现,由此产生了艾滋病歧视,同性恋人群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在国家制定的防治措施文件中,虽没特殊指出同性恋人群的存在(一旦出现同性恋字样,就等于肯定它的存在,既不符合婚姻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但“易感人群、高危人群”的字样,让我敏感的察觉到这里说的“性道德”是有特指的。但这个“性道德”标准既不能够解释当今社会的同性恋存在问题,又不能用于对同性恋人群的行为进行制约。所以,它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缺少对青少年的早期性教育,导致青少年对性知识处在似懂非懂的懵懂状态,很多艾滋病的青少年感染者都是因为缺少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中国人现在对于性的问题介于懂和不懂之间,开放和不开放之间,应该鼓励人们的性行为向自然、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不要有混乱的性行为,这是我们保证性健康的重要前提。”

这是我在网上发现的一段话,它是三湘防艾论坛的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写的,就用他的这段话来阐述今天我所要谈的问题。

一、什么是性,性和婚姻、性道德之间的关系

性首先应当是一种生理需求,由生理需求而产生的爱既为性爱。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所以性首先是一种生理需求;但人是会思维的高级动物,所以在性爱双方互相都有一分责任,既而产生了婚姻,当婚姻无法封锁开放状态下人们对性的追求和渴望时,性道德作为第二重枷锁来约束人的性行为。

当我们放眼未来时,国家、法律、婚姻、道德都将不复存在。在理想状态下,性是不受约束的,这更符合自然的规律。当今社会的性开放是人对性的探索过程,人们热衷于学习性、了解性、渴望性,只是现代人不知道如何健康的性,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爱护他人。他们需要的是健康的性知识,而不是性道德。

二、如何理性的看待同性恋人群、性工作者、静脉注射人群的存在

对于同性恋人群:张北川教授称其为“同性爱”,它唯一区别于异性恋的是性取向的不同,“人类学研究表明,在任何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及风习背景下,均存在同性爱现象。同性爱者所占成年总人口的比例是相当恒定的。无论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如何,成年男性中2.0%~5.0%是男同/双性爱者,而女同/双性爱者在成年女性人口中所占比例大约为前者的一半。”在谈到同性恋问题时,张教授说道:“我们首先是要讲科学,因为我们认识到,很多问题是大众的非科学和本人的非科学导致的。”------“科学”一词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对于性工作者:这个行业存在已久,而且世界各地都广泛存在。“生闺女比儿子强,闺女长大了出去做......,不仅能维持一家的生计,而且还会有嫌钱来打打小麻将”------这是我在现实中亲耳听到的一句话,非常刺耳,也足够说明问题;这个人群是由“贫困”而产生的,性工作是用来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

对于静脉注射人群:这个词是来源于互相共用针具引起艾滋病流行传播,更为广泛的说法应当是“吸毒者”或是“药物成瘾者”。对于这个人群我不很了解,但是应当将“吸毒”与“贩毒”区分开来;“吸毒”过程是对自身健康的伤害,并没有损害他人利益;至于说他们危害社会那是在这个过程之外的事情,总不能将“犯罪嫌疑人”直接定性为“罪犯”吧?他们是毒品的受害者,这使我们有理由提供给他们良好的戒毒场所,以及美沙酮治疗。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群,可能与贫困、受教育程度、毒品危害宣传不到位等因素有关系。

三、性道德的危害

在性道德特征中有这样一句话------“两性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感情色彩、最隐蔽、最动人心弦的一部份”,用它可以完全解读上一代人对于性的态度。

我不知道你们有过我这样的经历没有,我小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大人(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有的时候在偷偷的背着我谈一些东西;有时候父母会过早催促你睡觉;当看到电视中一些接吻镜头时马上被要求转台;老师在上生理科时会要求男生、女生分开讲,而且是草草了事,多是自己看。我的青春期、我的16岁花季就在这样的性教育下度过的,我都快三十的人了才对性有个初步的了解,如果不将罪魁祸首归结于我们的父母、老师,归结于谁?

曾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它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生在过18岁生日时,母亲送的生日礼物的是一只避孕套,这种做法得到他本人及周围同学的一致认可。

它使我联想到,当一个孩子发育成熟时,他最先渴望得到的是性权利的认可和完整、科学的性知识,在上面这个成功的性教育例子中,我们只看到的是性权利的认可,而没看到性知识,是什么使这个母亲不好意思开口?

大家都在讲,学校、家长都有义务要让青少年获得性知识;但是,在性道德的毒害下,老师、家长他们根本无法开口,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受到过正规的性教育,所以,他们不懂得性,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下一代。

四、性道德不利于广泛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

性道德首先就将同性恋、性工作者划分到社会正常群体之外,为其画上一个道德符号,这有孛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感染艾滋病这个常识。

流行病学的研究是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的,而防治艾滋病的策略是在一定时期都不变的。我们强调“高危人群”和“性道德”时,就已经将艾滋病歧视带给每个人了。

所以,才会有了今天我们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在普通人群难于更进一步开展,因为普通人一谈到艾滋病时,首先想到的是那是“不道德”的人才会得的病,和“我”无关。


总之,性道德既不利于如今的青少年的早期性教育,又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宣传;性道德是不可救药的、是腐朽没落的,必须树立新的性道德标准,“科学”的看待同性恋群体、性工作者群体。



题外话:

对于如何开展青少年的性教育,我的想法是,交给老师、家长是不可取的了,应该由专业人员,比如说“医生”来完成,因为只有他们才会毫无保留。

还想谈一谈性心理疾病的问题,又怕离题太远,我在这里解释一下那个大学生说的“混乱的性行为”,前些日子我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出,有一些人是因为心理疾病才不停的要求性,而且是不分对象的,文章指出克林顿就是受这种疾病困扰才会发生所谓的“丑闻”。

对于性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下“性乱”这样的词还为时太早。

我在完成这篇文章时,曾就一些问题与一名关注艾滋病4年之久的大学生交换过意见,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真的十分的出色,应他要求,我不公布他的姓名。

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他们应该是最不容忽视的力量,因为这个时代是属于他们的,我期待他们下一步的“精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5-29 05:15 , Processed in 0.01287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