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中医应停止虐待狗熊
楼主: liver411

中医应停止虐待狗熊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1
发表于 2007-12-24 13:51

“华盛顿之死”说明了什么?

  侯志川

  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中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不仅反应敏捷的互联网上
闹翻了天,就连一贯慢条斯理的传统媒体也搅合了进来。《人民日报》等权威报
刊对中医是“力挺”,《中国青年报》、《北京科技报》、《经济观察报》等等
报纸则一再发表了主张对中医“废医验药”的文章。双方可谓是势均力敌,谁也
说服不了谁。现在《杂文月刊》也载文参加了这一讨论(《华盛顿之死与伪科
学》,见《杂文月刊》2007年3月上),无论如何总是一件好事。

  《华盛顿之死与伪科学》(以下简称“华”)几乎有一半的篇幅都在描述西
医的糟粕——放血疗法,以此说明的理由非常明显:既然中医、西医都有很多严
重问题,天下乌鸦一般黑,那就“大哥不要责备二哥”:“中医与西医,两者完
全可以并行不悖,甚至互补融合”了(见“华”文)。作者在这里“忽略”了一
个非常重要非常原则性的事实,那就是:西医与中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有没有过
“重大错误”,而在于:西医是一门不断抛弃错误、与时俱进的真正科学,中医
则是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的活标本。“害死华盛顿”的放血疗法早被西医抛弃一
百多年了,但两千年前发明的“阴阳五行”理论尽管漏洞百出,尽管充其量也只
是一种大而划之的哲学而非一门精确可靠的医药科学,现在仍然还是中医的“顶
梁柱”,碰都碰不得,一碰就发你一顶“民族虚无主义”之类吓死人的大帽子。

  稍微有点科学常识的都知道,没有哪门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错误”。
永远没有错误的只能是神学,或者是庙子里泥塑的菩萨,以及小摊贩面前的城管。
化学史上有过著名的“燃素”,天文学也有过“地球中心论”。西医的“严重错
误”更远不只一桩“放血疗法”,随便一抓也是一大把。例如盖伦最先提出的
“三精气”和血液流动学说①,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人体“四体液说”②,亚里斯
多德把心脏作为思维的器官③,诸如此类,现在看来光说“荒谬”还不行,非得
要“透顶”不可。但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西医自身早已丢弃了上述违反科
学的“理论”。现在你到任何一所(西医)医科大学,没有任何学生再去学习盖
伦的“血液流动说”,而是学习哈维在后来提出的血液循环理论④。不会有哪本
教科书再象希波克拉底那样把人分成什么“多血质”或是“胆汁质”,也不会有
哪位教授敢否定大脑才是思维的器官。除了专门研究“医学史”的人员外,西医
学生一开始学习的就是20世纪、21世纪的最新医学理论和成果,而不是两千年前
的盖伦、希波克拉底、亚里斯多德的错误理论。中医则不同,中医是“越古越
好”,越“远”越不敢批判。在人类科学知识极端贫乏的古代提出的理论写出的
著作,什么阴阳五行、五脏六腑,什么《黄帝内经》、《伤寒论》,至今仍是每
一个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案头必备。它的任何一个“权威人物”或“经典著作”
一经问世,便容不得后人否定,即使已经被现代科学证明了存在非常多非常大的
错误!“华”文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本草纲目》也有“糟粕”,以“人尿”、
“胞衣”等等当药“值得被嘲笑”,另一方面又说“今人也早已不用那种名堂
了”,说明还不大了解中医的现实,不知道在当今中医诊所里,“童子尿”和
“胞衣”仍然是不出大价钱便到不了手的“特效药”。

  西医和中医的优劣之争不是“两种科学”之争,借用李玉和的话,它们是
“两股道上跑的车”,它们是怎么也无法“互补融合”的。梁启超、孙中山、鲁
迅、胡适、陈寅恪……等等先进人物应该是有眼光有学问货真价实的“爱国者”
吧,他们不约而同打死也硬不尿中医这一“壶”。想来也不无启发。

  放血疗法把“美国的开国元勋”放死了,西医的罪过何其大哉!放血疗法后
来被西医坚决抛弃了,西医的伟大又何其昭明!
  (发表于《山西文学》2007年8月)

  ——————————————
  注:①.②.③.④.《辞海》缩印本2317页、402页、2205页、893页,上海辞
书出版社1999年版。《新语丝》网站2006年11月10日:《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2
发表于 2007-12-24 13:52

行骗之网络中医

5yong

   前段时间同事让我帮他在我老家查询一个中医诊所“焦氏中医”,我生活在
那里20多年而且我家亲戚中有好几位都是做了几十年的医生,没有听说过这个
“百年中医”。打开他的网站http://www.3kcom.com  备案号是:苏ICP备
06016881  查了一下他备案的内容是:主办单位:张红,网站名称:“同病相怜.
真情互助”主页当中 有支原1号 ,衣原1号专利申请进展!,打开这个药品介绍以
及购卖方式 链接就可以看到:支原1号、衣原1号、前列腺清 1480元/疗程 盆腔
净 580元/疗程这些药我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网站上查过都没有登记或注册,甚
至“支原1号”、“衣原1号”、“前列腺清”在百度搜索只有他“焦氏中医”有。
该网站还卖价格不菲的不孕不育的药:免疫1号、促卵1号、生精促子汤、助孕汤、
化瘀孕宝、活率1号、化精活力汤、活精汤1号。详见链接:
http://www.3kcom.com/viewthread. ... &extra=page%3D3   

    搜索“焦登将”结果页面第一条是“焦氏中医”的,第二条是转让洗洁精配
方的链接为:http://post.baidu.com/f?kz=1310271 其中的EMAIL 是
[email protected]  而焦氏中医的在线咨询qq385766299里写的信箱有个也是
[email protected] ;我想不会巧合的这么厉害,可能焦登将不仅有“焦氏中
医”还有日化产品技术。另外拨打0515-114 查询这个百年中医“焦氏中医”也
查不到。

    我们看看他的版务论坛中的发的“警惕购药上当受骗”,其中第六条提到:
“小心国药准字号。安着常理国家准字号是真的药物,可很多网站拿国药准字号
的药出来卖,但这些国家准字号的药物根本不能治疗支原体或衣原体。目前还没
有国家准字号的药物可以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我们指的是中成药。不是抗生
素。)”可真会忽悠的!他的药连国药准字都还不是,还不是正规药厂出品,也
不清楚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配的,这样的药想想都觉的可怕!

    类似的网站还有德明中医 ,这个网站主要是收咨询费,凡患者第一次咨询,
需要医生提供治疗方案者(包括开出中药处方),需要预先支付50元首次开方费。
继续咨询费实行包月制:每月200元在医生提供治疗方案,患者接受方案,感觉
有效,希望继续咨询起,每月需要支付200元。该网站还声称合作单位为: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但是发邮件给这些单位,只
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回复了我,说并未与之合作。

    网上还有钱氏中医……有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病的、糖尿病、高血压、癌症、
白血病、艾滋病。好像看不好的病中医都能治!善良的人们啊,请你睁大你的眼
睛,可不能病急乱投医!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有些人有所帮助!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3
发表于 2007-12-24 13:54

中医药显著疗效在哪里

  王澄医生

  最近有人说,“中医药作为重要的卫生资源,不仅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疗
效显著,而且在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等防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和中医之争的关键就在这里。我们就是没有看到中医药在任何常见病多
发病的治疗中有明显疗效。

  一.        中医理论胡说八道,中医诊断是瞎猜

  中医理论不能被证伪,不能推陈出新,不能更新换代,这就不是科学,是经
文。理论都不对,治疗还能对吗?西方人绝对不能接受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美
国全国反健康事业欺诈造假协会副总裁Stephen Barrett, M.D.史蒂芬巴雷特医
学博士批判中医(2004 年1月 29 日再版)说:

  [2001 年的一篇文章揭露了中医的荒谬。 一位患有慢性腰背痛的40岁的妇
女在二个星期内看了七位针灸师。 其中6 个针灸师诊断她是气淤,5个诊断她是
血淤,2个诊断她是肾气虚,1个诊断她是阴虚,1个诊断她是肝气虚。针灸师提
出的治疗方法更是一个和另一个不同,比如,有6个针灸师写下了他们(建议)
在背,腿,手,脚的针灸穴位名,最少的用7根针,最多的用26根针;穴位最少
的选4个,最多的选16个。在全部写下的 28个穴位中,只有 4个穴位(14%) 被两
个或多于两个针灸师共选。 这个研究是用来观测一致性的。 所有被观测的针灸
师都毕业于中医学院。想要志愿参加的针灸师中有6人被排除,因为他们的(诊
断治疗)方法“非常不标准”;另外3 人也被排除,因为他们行医不到三年。这
个发表的文章似乎是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师之间的诊断和治疗的一
致性。 我猜如果研究的规模再大一些,就能证明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毫无意义的,
对病人的疾病说明不了什么。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说,几乎所有的针灸师都诊断
了气血淤滞,所以作者认为结果是 " 相当一致 " 。 然而, 很可能所有的病人
(无论他得了什么病)的诊断都叫气血淤滞。如果派一个健康的人去看多个针灸
师,(他也被这些人诊断为气血淤滞),那就露馅了。]

  [A study published in 2001 illustrates the absurdity of TCM
practices. A 40-year-old woman with chronic back pain who visited
seven acupuncturists during a two-week period was diagnosed with "Qi
stagnation" by 6 of them, "blood stagnation" by 5 , "kidney Qi
deficiency" by 2, "yin deficiency" by 1, and "liver Qi deficiency" by 1.
The proposed treatments varied even more. Among the six who recorded
their recommendations, the practitioners planned to use between 7 and
26 needles inserted into 4 to 16 specific "acupuncture points" in the
back, leg, hand, and foot. Of 28 acupuncture points selected, only 4
(14%) were prescribed by two or more acupuncturists. [23] The study
appears to have been designed to make the results as consistent as
possible. All of the acupuncturists had been trained at a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ix other volunteers were excluded
because they "used highly atypical practices," and three were excluded
because they had been in practice for less than three years. Whereas
science-based methods are thoroughly studied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reliable, this appears to be the first published study that examines
the consistency of TCM diagnosis or treatment. I would expect larger
studies to show that TCM diagnoses are meaningless and have little or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atient's health status. The study's authors
state that the diagnostic findings showed "considerable consistency"
because nearly all of the practitioners found Qi or blood stagnation.
However, the most likely explanation is that these are diagnosed in
nearly everyone. It would be fascinating to see what would happen if a
healthy person was examined by multiple acupuncturists.]
  (史蒂芬巴雷特文章摘要结束)

  我建议大家看一看美国1989年的一部电影。叫Fat man and little boy(胖
子和小子),“胖子和小子”是美国最先研制出来的两颗原子弹的绰号。一个原
子弹叫“胖子”,另一个叫“小子”。这部电影真实地描写了美国科学家在国家
的大力支持下用了仅仅两年的时间就从理论的东西生产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这是一个原创性工作,在这个工作的过程中,首先理论要准确无误,一丝也不能
错。因为那是全部工作的唯一线索。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才来美国不久。对美国还没有多少了解。但是,
看这部电影时对我产生了一次强烈的震撼。电影中描述,1943年4月这个工作展
开之后,美军委派负责这项工作的指挥官Groves将军要求科学家们用19个月的时
间把原子弹做出来。结果是1945年7月试爆成功。对我的震撼就在这“19个月”
的期限上。我对自己说,这怎么可能?生产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是“无中生有”
的过程,怎么能够做出时间上的规定呢?后来,通过我对美国的多年的了解,我
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科学工作中最要紧的是理论的正确性。如果理论非常正确
和准确,那么通过这个理论做出产品的可能性就很大。理论正确并不一定能够在
当时的时代生产出产品,因为还有工艺水平的问题。但是,理论如果不正确,那
就决不会生产出任何产品。

  再回头看看中医,阴阳五行全是胡说八道,连错误百出都谈不上,怎么可能
奢谈临床应用,指导药理?日本“废医存药”难道没有道理?为什么日本进步那
么快?我认为,中国和日本一样,只要能够搬掉中医理论这块绊脚石,医疗卫生
事业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日本就是先搬掉了,所以日本的医疗事业就先进步了。

  二.中药大多数无效,少数低效。副作用不知道

  我们和中医之间尖锐的冲突就是,中药到底有没有效? 首先要问,我们中
国人到底承认不承认当今国际通用的衡量药物效果的标准?这就是实验室实验,
动物实验,临床一,二,三期实验,药物上市后的临床四期实验。如果承认这个
标准是全人类共同需要遵守的标准,也就是用这个方法做出的“有效”结论就是
人人能够接受的“有效”,而用这个方法做出的“无效”结论就是人人能够接受
的“无效”,那么,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中药“有效”。

  2007年11月19日《健康报网》说:“迄今为止,在欧盟和美国市场中,中药
至今还只能以食品、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剂的身份出现。迄今为止,中国非专利药
在欧美发达国家注册的一个也没有,中药作为药品在美国及西欧等发达国家也没
有一个获得注册。”(市场报  ,“中药价格上涨药效减弱增加医患矛盾”)外
国人说那是草,中国人说那是药,谁在笑话谁?今天,中医忙着制定一个新的标
准,用来否定国际标准。中医要不要先否定中国人和世界上其他人是同一种人类。

  中医有国家支持,为什么不敢把他们认为有显著疗效的中药送到欧美发达国
家走一趟四个期的临床实验?因为所有的中国官员都知道,中药百分之百过不了
这四个期的“严刑拷打”。为这件事花中国纳税人的上亿美元将来要坐牢。还有,
有关部门对中药的副作用一再加以掩盖,为什么这样拿中国人不当人。

  中医中药过去的大量的所谓“有效”,都是与病人的信任,医生的关怀,治
疗的hand on (用手在病人身上作针灸,推拿)有很大关系。这其中就混杂着
“安慰剂效果”。“安慰剂效果”有时可以达到30%。也就是说给所有的人都吃
了假药,如果病人相信这个“新药”有效,病人中30%会说“服药后有好转”。

  怎样才能区别中医中药是真的有效还是假的有效?就是双盲法。医生发给病
人外表不能区分真假的药。(先用号码登记在册)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谁吃的是
真药,谁吃的是无效的假药。这就叫双盲。

  所以过去的一年多中国人感到很奇怪,中医药那么多年都好好的,能治病,
怎么会一下子就无效了呢?那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多我们教会了中医师双盲法,中
医师就再也不理直气壮了。

  三.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完全可以替代中医那一套

  医学是发展的科学,有新的更好的东西出来,旧的就必须要被淘汰。我们一
次一次摆擂台,要中医告诉我们哪个疾病用中医药治疗比现代医学治疗好。说出
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两年了,中医含含糊糊说过有8个病,却又拿不出有说服
力的,达到循证医学要求的科学结论。

  中医药的没用是显而易见的。今天中医有事没事都要插一脚。我们请所有的
和中医一起工作的医生留心观察一下,如果在你们的临床工作中,故意不让中医
来插一手,那个工作的最终结果会有不同吗?比如,现代医学在抢救心肌梗死时,
让中医来帮忙和不让中医来帮忙,对病人的治疗结果有不同吗?如果没有不同,
那么中医不是多余的吗?不是在恶化“看病贵”吗?

  全中国的现代医学和中医的医护人员摸着自己的良心问一声,在现代医学的
忙碌的日常工作中,没有中医的参与行不行?

  四. 世人不是因为中药的原理说不清楚才拒绝服用中药的

  中医还有一个说法,中药有效,但是因为说不出作用原理,所以才被否认。
中医的这个说法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生病的人会为了“原理”
而服药。包括医生本人生病,只求药能治病,谁会关心原理不原理,那是科学家
的事。青霉素的发现也不是因为“原理”而被发现的。是因为青霉能杀死细菌才
发现的。至于青霉素的杀菌原理,那是以后科学家关心的事。远的不说,就说李
大鹏的康莱特注射液,没有人知道它的原理,不是也被美国FDA批准进行人体实
验了吗。可是,当美国批准康莱特的二期临床实验,要看看康莱特能不能缩小实
体肿瘤的体积的时候,李大鹏就被吓跑了。美国的二期实验也不是要看“原理”
呀。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4
发表于 2007-12-24 14:05

我用针灸行刺人体后的忏悔录

  王献章

  我用针灸行刺人体始于1969年。先在自己身上行刺,在同学之间互相行刺。
行为怪谲离奇,竟毫无查觉。终日沉湎热衷于这种虚无缥缈的文化之中。

  我的盲从基于以下原因:文化素养低下,没有掌握应知应会的物理化学基础
理论,对现代医学理论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没有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学习现代
医学基础理论;也没有由导师把关的临床实践学习过程。

  在学习针灸取穴法和行刺人体时,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和仔细测量过,只是
机械的背诵和盲目的模仿。无中生有的东西,会有缜密的科学论证和严谨的逻辑
思维吗?先看看四种取穴方法吧。1、分寸折量法:不是用度量工具,而是将人
体各部位分成若干等份,每一份就称为“一寸”。这个“一寸”是由无限个无长
度的空洞概念组成的。人体的长度是不同的,各部位的长度也就不同,等份长度
必然各异。且看定各部位长度的依据是什么:关节处皮肤皱纹、乳头、椎骨、肚
脐、乳突、发际、前额发角、胸骨体、耻骨联合上缘、膝眼、踝尖、肩胛骨、大
转子等。以上人体结构,每个人的部位与结构不成比例,大相径庭;且结构范围
大,无精确的点或线存在。都是不定数,只能捕风捉影,自欺欺人。况且,所有
用针灸行刺的人们,从来都不用尺来量长度,分等份。只是用目测,估计个大概,
随意进针,便是穴位。2、指寸法又叫同身寸(指患者手指的寸,——似乎很严
谨):拇指齐甲根处宽度为一寸;中指做环状中节横纹间为一寸;食指中间关节
宽度为一寸;食指、中指相并中间关节宽度为二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相并为三寸。好了,不用尺量大家也会明白,以上所讲的寸,又都不是一个尺度。
是的,在我多年的针灸行刺中,从没有以病人的手指量取自己的穴位。为了便于
应用,只用我自己的手指直接量取病人的穴位。当然,手指的长短粗细与患者有
很大的不同。——特别是身材过于高大或矮小的。取伏兔和髀关穴时,我把腕横
纹放在髌骨下缘,前伸一掌中指尖处、再伸一掌中指尖处即是二穴。且不说每人
手掌大小不同,腿的长短有很大差异。就看这种粗鲁的取穴方法、动作和严谨细
致的医学文化多么格格不入!穴位在哪儿?这种取穴定位法能找到一个固定不变
的穴位点吗?唉!当初如果我仔细想一想,量一量,就不会这么盲从了。用针灸
行刺人体十几年,还自以为医技高超(不管如何取穴,闭着眼睛扎进人体也会获
得针感)功德无量呢!不明确诊断,只听受刺者主诉,就评价疗效。针刺人体是
很痛苦的呀!草菅人命啊!简直就是儿戏!3、根据人体自然标志取穴法:例如
两乳之间取膻中。每人的双乳绝不会生长在躯体的相同位置上。两个硕大的乳房,
中间的穴位点怎么确定?如果依乳尖,它也会随着乳房的大小松紧上下移动,准
确恒定的点根本不存在。这又是一场随意为之的游戏!4、根据特殊动作、姿势
取穴法:承山取穴法是站立着,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在小腿肚正中下,出现一
个“人”字形,其尖下即是本穴。大家想一想,在这种状态下行刺留针是可能的
吗?书上是这么说的,其实做不到,真是一纸空文。再看看风市的二种取穴法,
更令人啼笑皆非。一种是在大腿外侧当中(其实这个中就无法定位,腿是圆形的,
中在哪儿),与委中上七寸(这个七寸的长度会是七说不一呀)平齐处;另一种
取穴法是站立,两手自然(这个度是自然不好掌握的)下垂,中指尖到达的地方。
——我在自身(我的躯干短,四肢长)用以上二种取穴法定位比较,二者位置误
差竟达五厘米以上。何以为准?穴在哪儿?

  以上即是传统医学理论中经络学说关于取穴定位的四种经典方法。至今,国
家费银研发。大专院校在学习。针灸大师在病人身上,用手指比比划划,煞有介
事,做假文章。“部落情结”的先生们仍在极力弘扬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
竟顾不得自己和后代子孙会深陷文化囹圄,有灭顶之灾的悲哀!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5
发表于 2007-12-24 14:39

中医王绵之是不是把中国航天员当狗作实验

  王澄医生

  中国中医药报网有个关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绵之教授的视频节目。
节目中介绍了王绵之给神舟6 号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任务前3个月和回到地
面之后进行中医调理。王绵之每半个月为航天员号脉,并为每个人制定了个性化
的中药方剂,调理他们的生命功能。

  王绵之的儿子说,“我父亲把中医运用到一个完全新的领域,对航天员个体
进行中医中药的调理,保健。两个航天员上天前,飞行中,落地后身体的各项指
标都达到很满意的水平。”

  神6成功后,有关航天部门给王绵之教授发来了感谢信,特别感谢他对神6任
务作出的突出贡献。感谢信说:“王绵之教授的仁心仁术进一步提高了航天员的
体能,增加了他们的心肺储备,心血管调节功能。不仅缓解了强化训练中航天员
高强度实验引起的疲劳,使他们在任务前能够保持最佳身体状态,而且,更加提
高了航天员对航天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能力,达到了促进航天生理适应以
及损伤修复,有效保障了航天员健康的目的。”

  王澄评论:

  王绵之参与神6航天员的中医中药保健有两个方面的错误。

  一.        没有先作动物实验

  一个全新的医学实验为什么不先在动物身上作实验?动物实验成功后才能用
在人体,这是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感念。给航天员用中医中药调养,这在航天医学
史上是第一次,是“完全新的领域”。王绵之自己也是人生第一次。全世界是第
一次,人类是第一次。难道这样全新的医学实验不应当先在动物身上试成功了再
上人体吗?从现代医学的研究程序来看,我觉得王绵之是拿我们的航天员当动物
来实验。这是大错。也是航天局对中国航天员极其不负责的作法。王绵之现在千
万不要改口说他给的中药方剂“没有多大药物作用”。王绵之开的中药方剂一定
很有药物作用,要不然怎么能把航天员“最好的身体”变成“更好”。

  二.        逻辑错误

  航天员的身体一定是13亿人当中最好的。只用药物就能把“最好的身体”变
成“更好”的想法,已经违背了一般常识。但是理论上还可行。只是这个“更好”
的程度如果有,也一定非常小。也有程度很大的“更好”,那就是我们都知道的
体育运动员服用激素。所以,如果王绵之的中药方剂中不带有激素的成分,那么,
航天部门的感谢信里说的都不可以作为结论:比如,中药方剂能提高体能,增加
心肺储备和心血管调节,缓解疲劳,保持最佳状态,提高适应力和耐受力,促进
适应和损伤修复。

  为什么不能作为结论?

  王绵之生于1923年,网上查到他的简历,说他出身于江苏南通市中医世家,
1956年参加工作。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知道逻辑上把“最好”变成“比最好还有好”
是极为困难的事;怎么会知道即使有这种事,这个“变更好”的量一定是很小很
小的;怎么会知道这样小的一个量要用统计学这个“显微镜”才能看出来;怎么
会知道统计学如果要观察这样小的一个量就会要求一个很大的样本,比如几百个
航天员参与的实验。

  王绵之对这些基本科学研究概念一无所知,还要开展一个全人类从未开展过
的航天医学实验。如果把王绵之给神6作过的事作为科学成果报告出去,俄国和
美国都会来学习。那时候中国政府才发现王绵之的“比最好还要好”是假的,因
为动物实验还没有开始。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6
发表于 2007-12-26 16:55

对传染病,中医有什么办法?

  作者:王会中

  2003年,SARS被控制过后,一位中医权威在媒体上自豪地说,“还用查什么
病毒,中医一看,就知道是疫症”。是的,去查病原,的确费事费时。有那么神
奇的法子,不知为何不用。

  SARS开始流行时,由于不认识,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甚至要求普通医
院,不得拒收病人,病人住普通病房,形成了严重的医源性交叉感染,使病人数
迅速上升。弄清病原后,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不再发生交叉感染,病人数迅
速得到控制。

  在预防传染方面,中医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不根据疫症理论,提出有效的预
防措施,切断传染?中医的确提出了一些措施,如喝洋金花汤,一时间,药房的
洋金花成了抢手货,一些陈年积货,也趁机卖出,还是供不应求。有的学校的学
生,喝了这种汤,拉起了肚子,按独特理论的说法,是不是在泻火?

  再就是一位经络大师,说压内关穴,就能防治此病,不知他本人是否曾一边
压住此穴,一边和病人做零距离接触。

  今天(2007/12/25),看到《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是说在一百年前,受
过西方教育的医学专家伍连德,以朝廷钦差的身份前去哈尔滨与鼠疫作战。他认
为大面积的传染病是“肺型鼠疫”,那些法国、俄国、日本的洋专家不以为然。
他要焚烧那几千具被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的丧命于鼠疫的病人的尸体以绝疫源,
又受到来自朝野的习惯势力的重重阻挠。这位“鼠疫斗士”不仅要花力气去剿灭
鼠疫,更要花力气去克服因为洋人的民族歧视与国人的愚昧观念所造成的种种困
难。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传染病大流行,往往造成病人的大面积死亡。
疫情的终止,往往靠气候的变化,一部分人免疫力较好或增强,才能得到控制。
有时,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侥幸活下来。这种情况,有据可查。中医,无论在预防、
治疗方面,究竟有些什么作为?连焚烧尸体以切断传染源的基本观念都不知道,
又如何能控制疾病的流行?在100年前不知道,上个世纪50年代防治血吸虫时不
知道,现在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知道?死抱着古董夜郎自大,是永远也不会
知道的。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的结果是什么?自己思考去吧,事实已经做出了无
数次回答。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7
发表于 2007-12-26 16:56

我儿子看病的经历和中药

  songbie

  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在我不在场的时候,医院给我老婆开了一大堆中成药,
等我发现时就想拿去退了,未果,只好跟老婆说以后已经开的别吃,以后要是再
开坚决不要。开的中成药有三种,一种是所谓的安神药,一种是催乳的。结果啥
也没吃,奶水也按时出来了。最后还有一种是小孩的退黄疸的。(我每个都仔细
的看过,所有的副作用一栏,写的都是"尚未明确")

  出院三天,小孩出黄疸,他妈妈和姥姥非要给孩子吃医院开的中药,我坚决
不答应,结果和《育儿百科》上说的一样,两天后黄疸消失。我觉得这个时候给
小孩吃药是非常愚蠢的,出黄疸就是因为小孩肝脏功能不全,这个时候无论什么
药下去都是给小孩肝脏添负担。

  小孩两个多月的时候,发现小鸡鸡上有肿块,虽然《育儿百科》上也写了这
是正常情况,但是孩子他妈就是不放心,同时发现大腿上皮肤上有一个白块,就
非要去首都儿研所看看,虽然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结果去儿研所一看,分别
挂了外科和皮肤科的号,大夫说啥事没有,回家吧。除了挂号费,一分钱都没花。

  结果这趟远门出的时间比较长了(主要是路远加上人太多),儿子回家后就
显得烦躁,我觉得是累着了,多休息就应该没问题。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就发烧
了,37.5度,他妈非要去半夜就去医院,我说37.5还不到急诊的标准,等到天亮
吧。

  等到早上,去医院,37.2度,大夫一看,没事,普通感冒,回去喝水睡觉就
行。不过可以开一点药辅助治疗,说着就开始写处方,我一听药名怎么也像中药,
就跟大夫说,我们家不吃中药,大夫好像也见多了我这一号的,说,行,立马拿
笔一划拉,删了,只开了一个百服宁,嘱过38.5度才吃。结果回家喝水,睡觉,
下午就全好了。

  感冒过后,他妈怀疑孩子大便有些稀,非要我拎着去医院找大夫看看。大夫
一看还是说没事,就是吃多了点,有点消化不良。然后说我给你开点什么丸调理
一下吧。我又说我们家不吃中药,大夫也很爽快说,好,删了,什么药也没开就
回了。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孩子一直挺好。除了打疫苗,吃钙和鱼肝油还没有
吃过药,虽然医院都跑了好几次了。

  上述的经历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个判断:看病的时候大夫给开的中成药其实都
是不痛不痒的东西,不吃也没事,吃了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更差);

  相对来说,首都儿研所的大夫相对专业,有两次可以开点中成药骗钱的机会,
但是大夫连这点念头都没有。其他的医院大夫都试图尝试了,但是相对于几年前,
大家都进步了很多:你现在说你不吃中药,大夫也心知肚明,非常爽快的删掉了,
而不会像以前那样,觉得你是在挑战他的权威,或者是跟他为难,从而口出恶语
(比如说,这个药,你要是不吃,治不好可别怪我之类的)。

  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在花钱的时候,能够明明白白的花。即便你是
信中药的(这个估计是一时不会改不过来的),但是我还是有一个建议,以后见
到大夫开中药的时候,可以跟大夫问这个药是干什么的,直接问他不吃行不行,
我相信很多开明的大夫的答复会是不吃也行(就如同我碰到的这些大夫),那个
时候你就有足够的自信说,那我就不要了吧。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8
发表于 2007-12-26 16:58
中国传统医药学根本不具有科学化的条件,不可能现代化——兼评
《(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司履生

  2007年,在中华大地上,关于中医药发展和如何发展的讨论,真是热闹非凡.用
中国革命家经常说的话来说,”群众真正的发动起来了”,”形势大好,不是小好”.
一方面,有人提出废除中医,也有人提出废医验药,即废除中医,验证中药;另一方
面,则是政府推出了《(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未来
15年我国中医药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
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进程,推动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
水平。这个纲要内容很多,并把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
键问题,作为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可见中国医疗卫生战线,
尤其是中医药家任务之巨大,和国家政府希望之殷切。于是乎,给卫生部派了一
位具有专家头衔的卫生部长,这个新任的卫生部长,科学院院士一上台,就提出
了要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现代医学研究,创立既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
的现代医学体系,也有人提出这将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体系。请注意,这又是
一个中国特色。我们这个民族大概是世界上最会创新的民族,什么都要搞个中国
特色。把那个德国都不要的主义拿过来,还要给加上个自己的特色。这医学当然
也是一样。中国政府的这种雄心壮志,自然是对那些相信中国人真的能在建立于
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体系之外,再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体系的
人们,尤其是那些民族狂热分子和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名老中医的巨大鼓舞。这一
号令一出,马上就有人立即改进,提出要重塑民族自信心,打掉民族虚无主义,
并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然后引用格鲁夫的话说:“只有
偏执狂才能生存”。说由于目前中医药界太多温良恭俭让,太多奴才心态,缺少
偏执狂的革命家。才使得中医药落到现在这种受人排挤的退出主流医学的地步,
“中医药现代化已经深陷怪圈:用西医的模型要求中医,用西药的标准要求中药,
中医院校培养的是二流的西医人才,中医院变成了二流的西医院。这样的现代化
无异于缘木求鱼,聚沙成塔,说食不饱。”。怎么办呢?“我们要用革命家的心
态,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去革西方医学"局部片面、单一靶点"的命,”
同时也要革奴才心态的命。以此来发展中医药学。

  当然,人民群众和政府官员中有一种强烈的发展和传承中医药学,使之成为
一个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使中华民族对于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特大的贡
献,并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这本无可厚非。而且,作为一个中国人,
谁不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各个方面都是第一的国家,谁不知道,作为这样一个中
国人,是绝对的自豪。但问题是,做任何事情,都得考虑实际。良好的愿望是一
回事,可行不可行,做到做不到则是另一回事。这在49年以后的新中国的历史上
实在是太多太多,不可胜数了。

  今天,我想讨论的问题是中医药的理论是否具有科学的内核,以发展为现代
的科学的中医药学。我们要发展现代化科学化的中医药学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和有没有必要以这样的代价去发展中医药学(这个后一部分,留到下次讨论)。

  中医药现代化的定义是什么,其标准是什么?自58年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
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的最高指示以来,这一直是中国政府指导
中医药现代化的根本政策的唯一根据。但发掘什么,他老人家没有,也不可能指
出。出于中国的特殊环境,全国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医药卫生战线的工作者,即使
是知名的头脑清晰的学者,只要不愿意当右派,也只能是天天口颂经文,谁也不
会去鸡蛋碰石头,自然不会说个不字,只能是奉命执行。但对于什么是中医药现
代化,如何现代化,和中医药能不能现代化,在现实条件下,即20世纪,乃至21
世纪的今天,这样勉强搞中医药现代化值不值得,谁也不会去去诘问,也不能去
诘问。今天既然是旧事重提,那我们一定得问个清清楚楚。到底什么是中医药现
代化,中医药现代化有没有个最低的最起码的标准。

  我通读了这个纲要,没有看到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完整定义,也没有看到具体
的可量化的指标,所能看到的只是空洞的口号,模糊的混沌的含糊不清的叙述性
语言。例如,纲要提出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
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
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全面提高我国
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纲要提出,到2020年,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
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
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
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
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为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
要努力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
系;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符合
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
  不过,从摘录的上面这两段文字里,人们似乎还是能看到可以作为衡量中医
药现代化的一点指标,一个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而且要
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一个是推动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但
是,究竟什么是中医药现代化仍然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

  李幼平等所撰写的《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关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策略》
一文也许是代表官方所写的一篇对中医药现代化政策进行全面诠释的重要论文。
仅将其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定义摘录如下:中医药现代化的定义可简述为:中医药
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国际化。所谓标准化,是指按照现有全球统一标准、或
具有被国际接受可能性的标准量化中医药领域中一切物化和非物化指标,包括药
物原材料生产和制作、中药成药生产、中医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所谓科学,
是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理论或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当科学和糟粕并存时,
摈弃糟粕保留科学就是科学化。国际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目标和标志。中
医药国际化主要是指中医药被国际接受,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挥重要作用。标准
化是科学化的前提,标准化和科学化是国际化的前提。

  在这里,作者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定义用了个简单的公式进行表述,提出中医
药首先要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标准化,并说标准化是科学化的前提。而标准化和
科学化是国际化的前提。这篇论文进一步指出了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和主要难点一是缺乏国际认可并能掌握的诊断最佳证据,二是缺乏国际认可并能
推广的疗效最佳证据。

  这篇文章和那个发展纲要里都提到要对中医药进行标准化的问题,包括要对
名中医的学术思想进行整理,对民间的中医药单方验方通用方组织人力进行标准
化验证整理……,要对中医的四诊标准化,中医的辩证施治标准化……,甚至于
提出要开展中医诊疗技术研究;研制具有中医特点的诊疗仪器设备;探索中医四
诊客观化、规范化方法。重点研究人体功能与自觉症状评价客观化方法及其指标
体系的建立;个体化诊疗方案及其评价方法。……

  总之,这个中医药现代化的定义显然是错误的,对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关
键问题和主要难点的结论也显然存在分析上的错误,中国传统医学不能进入现代
的主流医学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不科学性。而且用这个公式搞中医药学现代化
也明显缺乏可操作性。

  其实,所谓中医药现代化应当是要利用现代人类的一切科学成就对中国的传
统医药学进行诠释,使之提高到现代科学水平,或者说与现代科学的发展相适应,
并能不断的吸取现代科学营养,不断进步。而上述的定义和发展纲要中,把标准
化作为衡量中医药现代化的最高标准,说什么标准化是科学化的前提,让科学化
处于标准化的从属地位。事实上,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进行任何科学研究
之前,都预先提出根据自己发现的客观事实,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占有大量的
资料,分析所发现的事实与已有理论的矛盾,并从已有的科学理论出发,提出假
设,再经过实验进行证明,提出新的理论,或者对原有的科学理论进行修正和补
充。而不是抛开现有的科学理论,不进行任何分析,先设计一套标准,从头开始
试验,大海捞针,这显然是一个最不经济的办法。而科学的方法从来都是最直接
最简洁明了,最经济的方法。另外,如果抛开科学去制定标准,一味蛮干,也未
必能制定出一套合乎客观规律的标准,往往是劳民伤财,劳而无获。这在49年以
后的中国,事实还少吗?

  话说到这里,还是回到老问题上,中国的传统中医药学到底有没有使之科学
化,也就是现代化的内核,或者说,本身具备不具备使之科学化的条件。

  科学,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科学无国界。现代科学同样是人类的共有财富,
在现代科学中,也有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其是20世纪以后,中华民族的贡献是越
来越多。沙眼衣原体就是中国微生物学家首先证实的,……。因为历史的原因,
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少了一点,但我们同样是地球人,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使
用现代人的一切研究结果。现代医学是科学,也是人类的共有财富。我们同样有
理由使用来发展我们中国的医药事业,而且这种发展也是对人类医药事业的贡献。

  医药学是建立在生物学和人体生理解剖学基础之上的科学,那么我们以人体
的生理解剖来衡量一下传统中医药学到底具不具备现代化,即科学化的基本条件。

  传统中医药学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整天喊的最响的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当然现
代医学也主张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点上本来二者并无区别,只是他们非要
说主张整体观是他们的专利不可。那么我们要问,中医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人体
是由各个部分,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这些不同的部分又是如何被联络为一
个整体的呢?整体和各个局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调节的,那么各个部分之
间,整体和局部又是通过何种机制进行调节和如何调节的呢?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谁都承认,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生命单位是细胞,由细
胞组成组织,器官和系统,最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联络成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神经系统的相互联系,没有循环系统把各种体液因子,包
括内分泌激素及各种细胞因子运送到全身的各个部分,人体就不可能作为一个统
一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需要和各种刺激做出最适的反应。由此看来,现代医学的
整体观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明确的,不是模糊的,是有物质基础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传统的中医药学。至今,中医药学还把黄帝内经奉为其
圣经,对于整个人体的解剖生理没有清清楚楚的认识。人体解剖学除了五脏六腑,
头,手,足,皮肤,骨骼和肌肉……的观念以外,没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
循环系统的任何记载。主张人体的各个部分是通过经络,靠的是血,气和津液联
系的。为了这个无法证实的经络,新中国的科技部门组织了多少个专家,花了数
以亿计的科研经费,使用了现代一切能用的仪器和方法,就是证实不了。至于
“气”更是说的神乎其神,玄而又玄。谁也无法证实。倒是弄到气功师发了大
财。……且不说这些经络理论是多么荒谬,我们自然不能苛求于古人,因为它是
石器时代对人和自然的认识。但问题是到了现代文明时代,我们如何能理解,在
身体任何部分受到内外界刺激作用以后,通过那个证实不了的经络,或者证实不
了的“气”通过另一个证实不了的经络运行的吗?由此可见,中医药学的所谓整
体观是模糊的,抽象的,没有物质基础的。这种整体观毫无科学基础,完全是建
立在玄学基础之上的一派胡言乱语。这叫什么整体观?他能解释一个作为整体的
人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吗?

  请看人体的任何部分受到任何物质的刺激,甚至人体受到精神的刺激后,只
要强度足够的话,都会引起一个应激反应,严重时甚至可以发生休克。这是一个
整体反应,现代医学通过实验证实,这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如
皮层-皮层下中枢,垂体-肾上腺轴,引起的全身性反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可以
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按照这种理论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种反应,
用经络理论可以解释和指导治疗吗?究竟那个整体观更符合实际,更反映事物的
本质呢,不言而喻,只要不受白痴,都会得出客观地结论。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说被认为是传统中医药学的核心的辨证施治理论,
看看传统中医药学具有不具有科学化的条件。迄今为止,中医药学没有人体解剖
的基本概念。几千年来,我们中国这些不屑的黄帝子孙,食古不化,不思进取,
愚昧落后,墨守成规,不知发展与创新,没有认真地进行过人体解剖。观察细胞
要有特殊的工具,当时的中医药从业者,办不到,情有可原。但是观察内脏和四
肢的大体解剖仅仅用肉眼已经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了,可是我们没有进行这些工作。
甚至在今天的中医药学院里,从58年到现在,讲的依然是黄帝内经,伤寒,金
匮,……所谓中医经典。人体有多少种细胞,多少种组织,多少个器官,多少块
肌肉,多少块骨骼……,一律是糊涂帐。反倒要学生整天背诵那个五脏六腑,认
为这是祖训,决不能违背。尤其是,现在的中医药学界,还有那么一部分人,认
为这样的五脏六腑理论,决不能丢弃,否则,中医就不成其为中医,中药就无法
研究,中医药学就有被现代医学消灭的危险。可问题的要害是,中医的五脏六腑
既不能涵盖整个人体的内脏解剖,又不能反映人体的真实的相应内脏的功能。中
医的心绝不是真正的解剖学意义上的心,是当时石器时代人们想象出来的一个抽
象的心,中医的脾也不是真正解剖学意义上的脾,而是石器时代的人想象出来的,
赋予了许多特殊功能的脾。 肾,肝和肺就不用提了,而那个六腑和五脏相表里
的理论就更是荒唐至极。更奇怪的是,硬是要把人体的五脏和自然界的其他东西
生拉活扯的连在一起,为了把五脏和四季连在一起,弄出了个长夏,甚至于五色,
五味,五时,五方,五音……拉在一块儿,然后又弄出来个相生相克的怪论。这
些东西有什么科学根据。中国人的肝脏病,主要是和乙肝病毒有关的肝炎及相关
疾病发病率高,这主要是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落后的结果,然而,老中医怎么解
释呢,说是肝属木,属苍色,脾属土,属黄色,中国人是黄种人,脾“气”生来
亢进,土重木折,故而易患肝病。照这种说法,这中国人易患肝病就是不可改变
的了,那么移民到美国欧洲的中国人为什么就较少患乙型肝炎。日本人,南韩人
也是黄种人,为什么他们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明显低于我国。所以说,说因
为中国人是黄种人,而易患肝病完全是无稽之谈,既不能指导肝病的预防,也不
能指导肝病的治疗。这样的事例在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中比比皆是,足见中医脏
腑理论,也像其经络理论一样,完全没有科学根据。更兼用周易的玄学理论一搅
和,完全成了骗人的东西。

  最近还有一位院士著文说,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证实中医药学至今没有证
实和阐明的某些内容。这位院士说:“像中医的经络理论,很多人做了不少研究,
有人提出中医应自主地从现代科学的前沿直接汲取高科技养分来武装自己,以现
代物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的工具如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混沌、分形、
非线性理论等方面来寻求答案。像这类问题,如果考察一下西医发展过程中一些
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的研究历史,也许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像人体为何能针对
外界入侵物(抗原)产生那么多种类繁多的抗体这一免疫学的难题,与中医医疗实
践中的“经络”——确有其事但就是抓它不着,似乎有相似之处。免疫学者曾提
出过无数的假说,其中不乏包含深邃哲理的甚至出自诺贝尔奖得主这样的大家的
理论,但基本上多被证明是错误的。只有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起来后,从基因
表达的层次才出现合理解释这一难题的曙光。”据网上的信息介绍,这位院士是
一位化学家,现在也涉猎于中药学的研究。我不知道他对医学,免疫学和生物学
了解多少。只是觉得,他把免疫学和经络相比,多少有点荒唐。免疫学中的多样
性是客观事实,而且是被实验室的大量事实一再证明了的,不仅人有,其它动物
也有,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机制不清楚。利用了近代科学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
技术,基因组的研究成果,才使得人们对这种复杂的问题有了科学的理解。然而,
经络是至今谁都无法证实的。经络既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调节生命活动的通路,那
么就应当是生物界,起码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可是,不但在人身上证实不了,
在其他动物也没有人发现。倒是朝鲜的金风汉,为这个出了个大风头,不过把小
命给赔进去了。所以这位院士这样的类比方式实在是让内行人哭笑不得。不过,
可怕的是,中国政府利用了这样一批人在这里制定中国医药学发展纲要,其后果
如何,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中医药的传统理论根本就不具有任何科学的内核,不具有科学化
的条件。既然如此,怎么能够发展,更不用说“中医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更
何谈用其指导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即高于西医也高于中医的现代医学体系
呢?又何谈使其进入世界医学的主流?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9
发表于 2007-12-26 17:05

问药求医——给女儿求医过程中的见闻

  疯和尚

  女儿的硬皮病原来只在右下肢,最近发现在左胸、背、腋下和左臂都有发病,
并且病腿比正常退细了1~1.5厘米,有全身发展的趋势,到首都儿研所住了一个
礼拜,忧急且累,偶有的乐趣,就是上来看看太簇这个“初中生”如何调侃刘夙
这个“哲学博士”,虽然“桓二心”写的许多有关环保方面的科普读来让人肃然
起敬,但刘夙批太簇的文字,实在不掩鼻则不能读,同一个人的文字能有那么大
的差异,实在是罕见。

  别的不想多说了,就说说这10天来给女儿求医过程中的见闻吧!!首先是大
堆的检查,从白血病一直查到柯萨奇病毒、支原体感染等等,同房病友们也几乎
都做了这些检查,并且几乎个个都查出支原体IgM阳性,尽管全都没有症状,还
是全部开了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我坚持口服并且成功,其他的孩子则全部被挂了
吊瓶,好可怜。我不知道这是否必须,还请行内人指点,总之我是尽力配合,还
给同房病友的父母解释,这是现代循证医学的必须---响应寻正的号召,减少医
患矛盾;但我实在不知道免疫科的住院,检查那么多传染病的项目做什么,并且
没有症状的支原体感染,有必要用药并且是吊瓶么??

  其次是检查硬皮病有无累及脏器,做了心电、胸片、脉冲共振测肺功能、食
管造影,但有朋友说这几项不足以判断是否脏器有纤维化,鉴于她是个标准的杠
子头,并且强烈建议我用中医中药(上帝啊,救救中国的教育事业吧,她还是正
儿八经北医基础医学院的啊!!),所以我对她的话将信将疑,也来这里请教一
下大家吧!!

  第三是用药,很多家长包括我,都发现每次半片或半瓶,一日两次,应是一
片或一瓶的用量,被记成了一日两片或两瓶,问护士,答曰:我们每次就用半片,
没有替你们保管剩下的药的义务。可是,剩下的半片或半瓶的去向,恐怕用脚趾
头也能想得出来,这样疯狂而愚蠢的敛财,也太。。。。。

  其实现在医患纠纷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尊重,或曰
“缺少人文关怀”,家长们都抱怨医生们不解释病因病情,只知道开药开单,患
者不知就里,再加上日常所见所闻,肯定疑心怨气都来了。

  还有就是医院给开了个药叫“帕夫林”,开始以为是西药,后来一看是白芍
总苷,并且相应的毒理等实验一概阙如,上网google则是铺天盖地的好评,让人
疑心顿起,请帮忙查查国外有没有用过这东西,毒副作用如何??

  女儿的病腿萎缩,医生建议一个是多运动,一个是要开丹参滴丸,说是能改
善血液循环;据说丹参滴丸在美国做到二期了??请帮我确证一下,如果是,我
也少不得病急乱投医一回。总的来说,我宁愿病死,也不愿意被中医不明不白药
死,就算要死于药,也得是明明白白通过正式的科学手段验证过的药。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20
发表于 2007-12-26 17:09

陈竺的“系统生物医学”救不了中医

王澄  |  2007-12-

我本来对陈竺的“系统生物医学”并没有兴趣。我研究这件事情和写下这篇文章只是想告诉大家:陈竺的“系统生物医学”救不了中医。

一.前言

二.什么是系统生物学?Denis Noble的《心脏模型,从基因,细胞到整个心脏》译文

三。陈竺的“系统生物医学”概念是哗众取宠

四.中国对于“系统生物学”应当“多看少做”

五.系统生物学和中医整体论没有任何关系。评香山291次学术会议

六.结束语

一.前言

2007年11月5日,卫生部长陈竺在新加坡举行的美国肿瘤研究协会(AACR)百年大会上做了题为:“在系统生物医学时代肿瘤治疗的创新和成本效益”的发言。英文的题目是:Innovation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Cancer Therapy in Systems Biomedicine Era。Zhu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2006年11月6日,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成立。陈竺院士任中心主任。报道说,新成立的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将以肿瘤、代谢综合症、神经变性疾病为重要对象,围绕理论体系和技术创新;重大疾病发生机理;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预测、预警;重大疾病创新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与治疗方法的现代化等五个主要方向开展系统生物医学研究。

一年多来,中国医学界人人都想要知道什么是“系统生物医学”,它将怎样被应用到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与治疗方法的现代化中?

二.什么是系统生物学?

陈竺创造的“系统生物医学systems biomedicine”一词衍生于“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请大家一定要花些时间读一读我为大家翻译的下面这篇专业文章。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知道了什么是“系统生物学”。这个名词和陈竺的“系统生物医学”中文差了一个字。

这篇(英文)文章的题目是“心脏模型,从基因,细胞到整个心脏”,作者是英国专家Denis Noble。中文维基百科提到了2002年英国专家Denis Noble 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性文章review。对于普通大众,这篇文章给于 “什么是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 的解释具有范例作用。Denis Noble用心脏的研究进展举一个系统生物学成因的例子。英文的维基百科也把Denis Noble作为“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的主要权威人士之一。我认真读了Denis Noble的这篇文章。因为我本人在1990年代在美国做过心脏动物实验研究,所以能够懂得文章中说的那些事情。

以下是Denis Noble的文章的中文译本,汉英对照本见附录3。

《科学》2002年三月Science 1 March 2002

第295卷,第5560号,第1678-1682页Vol. 295. no. 5560, pp. 1678 - 1682

综述Review

题目:心脏模型,从基因,细胞到整个心脏

Modeling the Heart--from Genes to Cells to the Whole Organ

作者:Denis Noble (英国)

地址:University Laboratory of Physiology, Parks Road, Oxford OX1 3PT, UK.

电邮:E-mail: [email protected]

成功的生理学的分析需要能够了解细胞,器官,和系统这些关键部分彼此之间的功能性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在疾病时的变化。然而,我们想要知道的这些相互作用既不存在于基因组分里,也不存在于基因控制的个体蛋白中。那么它存在于何处呢?它存在于蛋白相互作用的水平。这个相互作用是指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要确定健康的或疾病的这些逻辑关系,只有一条办法,就是记录下来每个部分的真实实验数据,再用电脑模拟化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今天,1。大量快速增加的生物学数据资料,2。已经建立的细胞模型,组织模型,和器官模型,3。大功率电脑硬件和演算法的出现,这三个方面的进步可以使我们有可能用定量的方法探索从基因水平到整体器官的生理功能与调节系统。本综述给大家展示了心脏模型的发展。21世纪的系统生理学成为高度量化的,也是电脑化的一个工作。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用新的技术获得的生物学数据之多已经完全超过了我们处理和分析它们的能力。基因组分已经提供给我们一本极厚的人体的“部件(产品)目录”。蛋白组分试图给这些部件和详细结构作出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却没有一本“使用者手册”。如果有了这本手册,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部件”是怎样组合在一起,怎样彼此相互作用,才使生命得以维系或疾病得以发生。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基因和蛋白是怎样影响细胞,器官,以及系统的功能的,尽管从基因序列的相同处我们能够看到一些线索。进一步说,比如药物的治疗,如果我们只是知道药物仅仅在蛋白水平的作用机理是不够的。我们只有了解了在药物的作用下,蛋白和它的周围结构的作用,也就是和那些能产生更高层次的有关联的细胞机制,我们才能说我们正真懂了这个药物是如何作用的。如果没有这些整合起来的知识,我们甚至无法知道一个受体,一个酶,一个转移通道蛋白与哪种疾病状况有关。我们也会遇到药物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仅仅从分子水平是无法预见的。(副作用是一个药物的多种作用的一部分。)

如果只是检视基因组分数据资料,我们无法得到很多有关上述这些问题的解答。原因很简单,基因码只是为了蛋白的序列而设,所以这些基因码本身并不反映那些能产生器官功能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蛋白和其它细胞分子或亚器官相互之间的作用。这些基因码也不能告诉我们哪些蛋白在人的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对细胞和亚(小)器官功能起到关键作用。在生命机体中,很多这些相互作用的机理我们是不清楚的。只要有可能,大自然就会把这些我们想要知道的答案藏在分子的特殊化学结构里。在进化的过程中,使用这些化学结构的方式不仅是极为复杂的,而且极尽其用。如果拿人体的组织比作一部电脑,基因遗传密码的功能就像是电脑内事先编好的程序,这个程序运作起来之后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基因密码并不知道。而蛋白组分才能够表明一些高一级的蛋白组合和蛋白相互作用的功能。Sydney Brenner说得好,“基因只能够决定它参与的那部分蛋白的特征,(基因的能力到此为止了)。而一个系统内那种被整合出来的特征则是由被复杂程序化的(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后文比喻成“管弦乐队”)。Sydney Brenner的意思是,因为生物学系统本身“复杂程序化”了这些(蛋白的)相互作用,所以,要了解他们,我们必须要“模拟程序化”他们,作为模拟分析的骨架。在这篇文章中,我要向大家介绍在心脏研究方面已经用模拟化来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的进展。

心脏的细胞(电脑)模型

心脏细胞模型已经作得非常精密了。因为有40年积累的数据和经验,这些经验来自实验工作和电脑模拟工作两点之间反复地确认和建立。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所有的主要类型的心肌细胞模型。在特殊基因的表达方面,我们(的模型)现在也已经能够表达各种变量,比如,跨心室肌,窦房结的中心和周围之间,和心房内(这些特殊的心肌细胞)。这些变量对于我们了解整个心脏的表现,比如心电图的表现,和分析心律产生的方式,是极为重要的。心脏细胞模型能表达的变量对于疾病的研究也很重要,比如,心衰,能够让我们看到改变基因表达后心衰的特征。

和基因水平的联系

非常重要的是,能够模拟蛋白功能特点的那些模型能够让我们触及到基因水平。比如,我们可以(记录)重建特殊突变基因的效果。这些突变带有为蛋白功能改变的特点。Markov模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Markov模型是心肌钠离子通道模型,用这种模型可以建立不寻常的变异的钠离子通道。这种模拟的变异叫做KPQ变异,去除了三个氨基酸,lysine-proline-glutamine赖氨酸脯氨酸谷氨酸,结果影响了通道的失活功能。这种现象在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中出现。这个模型能演示变异后钠通道可以“起死回生”,重新开放,甚至非常活耀。这是因为我们暂时中止了通道失活,从而产生了动作电位平台期的持续钠内流。接着引起复极化时间的延长,最后产生了一个早期除极化后的心动过缓现象。这个现象和长QT综合征病人在睡眠时和松弛时发生心动过缓的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另外一种钠通道变异模型目前多少属于一种“错觉”变异模型。这种变异可以影响到电压依赖的钠通道失活,这是原发性心室纤颤的原因之一。它的原理是,稍稍改变一点电压依赖的通道失活(能力),就可以在早期去极化后产生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心室纤颤)。早期去极化后也可引起充血性心衰的心律失常。这个过程可以被电脑模拟,模拟的数据来自于实验室里记录的基因表达的变化,这涉及到好几个转递蛋白。

上述举的例子告诉我们细胞模型的作用。它能够演示基因和离子通道异常后产生心律失常的过程。这种通道异常可以是行为的,也可以是表达的。就目前我们对基因学的了解,今后十年这些使用模型的研究依然重要。能把(小小的)基因组分的表现联系到生理效果,这是电脑化的生物学令人兴奋的工作之一。

与直觉相反

复杂模型系统有个特点,就是常常是与直觉相反。因为当一件事超过一定的复杂程度时,光凭想像(而不是从第一手直接获得的经验)不仅是不适当的,甚至可以误导。有一个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观点,这个例子就是给细胞模型加上心肌缺血的生化变化的内容。结果这样做就可以模拟心律失常。在细胞内的钠和钙离子浓度都很高的条件下,如果我们推迟了去极化后期,细胞内的钙离子就活跃起来。

钙离子的活跃接着作用在钠钙交换泵上,产生了内向电流,细胞提前兴奋。如果在代谢损伤如心肌缺血的病理状况下,对钠钙泵的向上调节和向下调节,这个现象就具有与直觉相反的特征。这个转递通道蛋白现在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研究重点。电脑模型在分类和评估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上起到很大作用。因为它解答了那些转递蛋白变化顺序的复杂现象。

另外一个做得比较多的是心肌的机械和电的反馈模型。它产生了与直觉相反的实验结果:心肌的收缩能够影响它的电活动。这个现象已经被精确的实验和电脑化的工作所证实。有些实验结果无法预期,他们与细胞数量变化后的作用有关。而细胞数量变化又与很多疾病有关。这类研究就是下一步要开展的。回过头来看,如果我们不是反复工作在实验和电脑模型之间,我们就不可能揭示那样复杂的生理学内容。

评估和预测药物的作用

药物是和蛋白起作用的。 蛋白质可以作为受体,通道,转递通道,和酶。能够影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模型对于评估和预见药物的作用是很有用的。美国FDA已经用模型来评估药效了。我们期待随着电脑模型的内容越来越复杂,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大,生物学模型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广泛。药物对心脏的安全的评估就是在使用这些模型作为手段。自1998年以来,美国从市场上撤回的药物中的一半都是因为发现了那些药物对心脏不安全。先是心电图有变化,而后发生心律失常。(撤药)是巨大的浪费。实际上,所有的心肌复极化的离子转递通道的模型都已经作出来了。当把这些模型放入一个三维的心脏组织模型时,甚至非常逼真的心电图的T波模型也能得到。因此,我们就可以用silico模型来筛选药物。我们不得不用电脑模型的原因之一是心电图对于潜在的心律失常的发现很不可靠。不同的分子和细胞的良性或恶性的作用都可以引起QT段和T波的相同的变化。所以必须要了解从每一个离子通道的变化怎样能影响到心电图的过程。随着我们在把精确的细胞模型整合到具有解剖细节的心脏器官模型上获得了更多的经验,这个目的就可以实现。

模型的另一个作用是筛选药物的多种作用。几乎没有什么心脏药物只结合一个受体。大多数药物常常影响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受体和离子通道。那些作用于钠泵交换通道的药物都是影响多个受体的。需要指出的是药物的多个作用点很可能(对病人)有好处。我们也期待多受体的药物作用(比单一受体的药物)更好。我也期待通过这些能发现多受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人类的心功能的调节是很多种作用在一起的过程,特别是由G蛋白耦合受体的调节。在寻找人类疾病的自然调节的秘密的时候,我们必须更加精细地了解蛋白们的“乐队”的(有程序的)表演。我们先要模拟它,才能了解到它的复杂性,才能懂得那些多种作用发挥出来的功能。

把细胞模型整合到整体器官模型中

对于怎样发展生物学模型,已经有相当多的争论。有人说要“从下向上(从基因到整体器官)”,有人说要“从上向下”,也有人说把两个方法部分结合起来。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从中间向上下发展”。这个建议基于中间部分的(已经完成的)生物学数据资料特别多,用这些数据做成模型后再向“上”或“下”伸延。说到心脏的研究,有两个部分的数据很多,一个是细胞水平的研究,另一个是三维的整体心脏的研究。如果把这两个部分的模型互相延伸,一定很有意义。心室的解剖学细节的模型,显示出心肌纤维的走行方向和肌层的结构。这些已经被结合在细胞模型中,来模拟心脏的电和机械力的作用。

图2是激活波的传播图。这些图被心脏超微结构影响,电的传导最容易沿着心肌纤维-肌层轴的走向,这个电脑模拟结果和从狗的心脏多电极记录结果十分相同。图1是我在前面提到的模拟心电图的末期相,使用的是详细的复极化扩散的数据。准确地模拟去极化波可以模拟心电图的心室兴奋的早期相,也就是QRS波。这样一来,就把窦房结,心房,传导系统整合到整个心脏。这样,我们正在期待着第一个完整心脏生理过程的成功模拟,完整是指能从蛋白功能(的变化)一下子(解释到)到常规临床现象。现在已经做到,把整个心室模型结合到了电脑的虚拟的人体,包括不同组织的电传导功能。这样做就可以延伸到涉及到多导胸前和肢体记录的身体外部模拟。

血流和冠状动脉循环

McQueen和Peskin建立了精准的心脏血流模型,包括心脏的腔和瓣膜的动作。这个模型已经用在舒张期的机械功能研究。冠状动脉循环中的血流模式也已建立。心肌缺血是严重心衰和死亡的主因。它也是很多多发病因素的疾病的好例子。几乎很少有疾病能够被归因于单个基因或蛋白的功能障碍。如前文所说,在模型上,当(缺血)心肌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后,细胞的代谢和电生理改变过程的模拟已经达到了可以复制某些心律失常的高水平。造成心肌能量供应减少的第一步是阻断冠脉。还有一个例子,不同的具有丰富数据资料的部分建起的模型,这个模型能产生让人非常兴奋的功能整合信息。图3是一些有名的冠脉循环的模型。这些研究冠脉血流的模型是从跳动的心室记录的。因此,模型也包括了心室的变形,这是机械对血流的影响。

这个模型已经被用来研究把主要冠状动脉阻断后的血流变化。这项工作是把这个模型整合到细胞和组织水平的缺血模型上。如果我们能用心律失常的细胞水平的机理来解释“为什么本来是正常有序的心跳突然变成了致死性的心室颤动”,那么,整合生理学电脑模拟的新时代就来临了:人类能够全方位地模拟心绞痛了。

我用“巨大的挑战”这个词是很慎重的。因为这样一个工作首先需要大型电脑。一次完整心脏的模拟实验需要超级电脑工作很多小时。进一步的工作如果没有电脑的超大容积将很难完成。这个工作可能会打破Moore定律,Moore定律是指电脑的能力每18个月翻一倍。IBM的蓝基因计划就会是这样。

未来:从基因组分,到蛋白组分,到生理学组分

电脑模型生物学系统是一个重要技术。它可以组织和整合极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尽管这篇文章只涉及到心脏的模型,可是生物学模拟模型现在已经被应用到广泛的领域,这包括各种通路,细胞和系统。在我们要利用快速基因排序和蛋白定谱的数据来创造生理学组分的过程中,silico(电脑)生物学模型在医学和制药的领域中的应用会更越发突出。

对模型的使用和建立是从每天的实验室工作中获得的。电脑模拟和实验室工作必须并行。这个工作的参与研究人员越多,进步将越快。也是由于在研究的具体内容的针对性不同,模型过于复杂,所以几乎不能提供给其它实验室用。我们希望今后能够发展出通用的模型,让不懂模型建立的人也能使用它。改善现有模型。现在也在网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模型的介绍。并且,模型的交流和语言正在发展中。这些事都能做到的话,我们就信心十足地期待整合的细胞模型,器官模型,和系统模型的巨大的发展。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就离不开这些生物研究的模型了。药物研究更是如此。当这些电脑模型联网和功率增大以后,药物研究会有很大的变化。就生物学的内容来说,这种变化会是非线性的。(比线性要快。)因为被模型化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增加比研究因素的个数增加快。21世纪的生物学被期待为巨大量化的一门学科。电脑化将成为生物学主要内容。

(译文结束)

三。陈竺的“系统生物医学”概念是哗众取宠

“系统生物医学 systems biomedicine”是陈竺从国际上已经有的“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衍生出来的。国际上至今没有人认为陈竺说的“系统生物医学 systems biomedicine”和“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有什么区别。从Denis Noble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看到“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就是人体,疾病,和药物。陈竺说的“系统生物医学”还是要研究人体,疾病,和药物。两者没有区别。

我用英文在google检索,甚至无法找到英文写的从专业性,权威性,和实验角度含有“系统生物医学 systems biomedicine”的文献。我不知道为什么陈竺要创造出“系统生物医学 systems biomedicine”的概念。

四.中国对于“系统生物学”应当“多看少做”

我向三位在美国做了多年的医学基础,药学方面的深资研究人员请教了有关“系统生物学”的发展问题。他们三人的共同意见是,1。系统生物学目前还不是很成熟。2。药学的研究最终离不开整体动物实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电脑模拟化的研究能够接近整体动物研究实验的可靠性。二者之间差得很远。比如在心脏机械力量的研究中,整体动物实验可以把即时即量的神经,肾脏,肾上腺调节功能“自动”反映在实验中,而只有心脏机械力量和电活动数据的电脑模拟却不行。3。电脑模拟和实验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电脑加强了实验的功能。电脑模拟不是目的。在这一点上,陈竺已经误导了中医。(附录1)[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搞的“数字中医”,是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的研究”。]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的中国不适合在医学领域开展原创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因为医学领域是当前所有科学领域里最难的一个领域。我国过去58 年里官方媒体报道过的医学和中医“攻克国际难题”的事件不绝于耳,比如李大鹏的康莱特中药注射剂。但是最后能像拼出胰岛素的结构这样被国际公认的例子寥若星辰。知道一群人的过去就知道这群人的现在。我认为“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把自己定位在“原创性科学技术研究”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附录2)

中国的报道说,“三年来,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获得了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与国际同行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合作研究,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中心围绕重大疾病的机理与治疗以及中医药的现代化等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已经有多项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自然》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与网站更是连续报道和评介中心运用人体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所取得的工作进展。”

中国的报道说,“以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替代传染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这类复杂性疾病在研究和治疗上的突破,必须依靠综合的、整体的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1999年,以美国科学院院士Lee Hood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家提出“系统生物学”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国际生命科学研究从注重分析走向系统和综合。特别是近几年来,系统生物学领域呈现出爆炸性发展态势,欧美很多国家、许多著名大学、部分跨国公司都纷纷投入巨资开展研究。“

中国的报道又说,“我国科学家在积极参与推动国际系统生物学发展的同时,又创造性提出了‘系统生物医学’的概念,这是一个全新的、具有自主创新性的科学领域。它把中国传统医学的系统论和辩证法的思想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有可能成为中国医药研究自主创新并超越国际水平的重大学科领域。” “‘系统生物医学’有可能成为我国医药研究自主创新并超越国际水平的重大学科领域。”

从Denis Noble的文章里,我们看到系统生物学的建立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基因组分,细胞组分,组织组分,器官组分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在这个前提下,科学实验再进一步发展遇到了三个问题,1。“用新的技术获得的生物学数据之多已经完全超过了我们处理和分析它们的能力。”2。一次科学实验不能够观测我们希望观测的很多很多变量。一个水平(如基因)的科学实验无法观测其它水平(如细胞)的变量。3。在极为复杂的情况下,有求于电脑给个结论。在这种情形下,电脑就成为唯一的解答,因为电脑有强大的记忆功能。我们把这件事简化到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先把实验结果A=2B存入电脑,再把实验结果A=4C存入电脑。那么,在电脑里,就自然模拟出2B=4C了。可是这是模拟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所以,我们要为电脑里的2B=4C再作实验。直到证实了2B=4C是真理就可以存入使用了。这样,在电脑的“记忆”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事先存入上百上千个变量和变量之间的数学(数据)关系式。建立起了这样的电脑内容,今后再作实验时,即使是这个实验只能观察3个变量,但是只要把这3个变量输入电脑,电脑里的成百上千个变量就会跟着变起来。

让我们回到陈竺的“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工作中,问题就来了。

1。Denis Noble认为电脑模拟应当从资料数据最丰富的环节开始。这个大家都会同意。可是,Denis Noble说,国际上资料数据最丰富的实验室已经积累了40年的工作。“用新的技术获得的生物学数据之多已经完全超过了我们处理和分析它们的能力。” Denis Noble又说,因为每一个研究单位的研究内容非常“与众不同”,所以,用这些“与众不同”的数据资料建立的电脑模型无法和其它研究单位交换使用。那么, “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前身过去的40年里有多少可用的数据,他们现在的数据已经超过了他们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了吗?

今后要靠自己再花多少年多少钱才能凑够“不得不上电脑模拟”的数据量?

整合integrate的前提是“肉”太多了,需要电脑模拟这个“骨架”了。“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没有多少“肉”,搭起“骨架”也没有什么用。中国的医学研究实验已经到了超越整体动物实验水平了吗?

2.上面Denis Noble的文章里讲到心脏方面的种种研究和电脑对于这些资料的模拟。我就此对陈竺的系统生物学本身提两个问题,(1)。仅仅是心肌的基因,细胞,就能够表达心肌的工作情况了吗?神经系统,肾上腺,肾脏等的功能可以被电脑模拟忽略吗?目前的电脑模拟不可能超过动物整体实验。(2)。为什么电脑模拟先在基因组合方面获得成功?因为它简单。为什么Denis Noble举出心脏研究的例子。是不是和其它器官比,心脏器官的功能比较简单,只有机械力和电活动的内涵。如果系统生物学的工作也像器官移植的发展一样,先是在功能相对简单的器官,如关节,心脏瓣膜,肾脏,心脏获得成功,那么,上海系统生物医学中心定下的宏伟目标,要以肿瘤、代谢综合症、和神经变性疾病为重要对象就完全是胡扯了。因为肿瘤、代谢综合症、和神经变性疾病是世人公认的极为复杂的疾病。换句话说,系统生物学工程只有先在功能简单的脏器比如心脏的研究获得成功后才有可能进入复杂疾病,比如肿瘤,这个先后关系能够颠倒过来吗?

真能忽悠中国的纳税人呵,又是“突破必须依靠综合的整体的和多学科交叉”,又是“创造性提出了‘系统生物医学’的概念”,又是“全新的具有自主创新性的科学领域”,又能“获得了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这个“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明明就是一个“烂尾楼”,国家花多少钱进去也不可能有什么成果出来。

两个理由:

1。中国的整体医疗卫生现状极为落后,联合国卫生官员批评的“倒三角”,中国就是代表。大量的钱用在少数专家关心的地方。可这些专家化了钱,永远也没有对中国普通人的疾病有过任何帮助。传染病,包括性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的治疗在国际上都有非常有效或可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国要作的就是凑钱去买来,或者自己生产,给百姓们用上。中国面临的医疗困难和“系统生物学”工程没有多大关系。

2。今后30年,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都没有能力搞“原创性科学研究”。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没有具备原创性科学的5个条件。这些条件包括(1)。充分的自由,(中国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自由亟待完善。);(2)。国民教育程度普遍较高;(3)。国家富有。有庞大的科研经费,能养得起一批“有闲”知识分子阶层。这些有闲知识分子阶层每天只管“胡思乱想”,但不愁吃穿;(4)。科技行业的领导人一定要有远见卓识,有国际观,知道这个国家今天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天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领导要能够识得天才和天才想法。(5)。一个先进的社会体制。(附录2)

中国应当把财力,人力,精力用在模仿性科学研究上,每次花钱一定要“物有所值”。花了很少的钱,给普通中国人实实在在解决了问题。朝向现代化,国际化走了一步又一步。也可以说,跟着人家走了一步又一步。这才是正道。

五.系统生物学和中医整体论没有任何关系。评香山291次学术会议。

说到中医的瞎掺和,让我想起英国的一个传统笑话。英国经常下雨,上班迟到的人要签到,还要写明迟到原因。往往是,第一个迟到的人在签到本上写“因为下雨而迟到”。后面迟到的人就写“理由同上”,“同上”,“同上”。有一天,第一个迟到的人写“今天因为我妻子生孩子,所以我迟到了。”可是后面迟到的人没有读第一个人写了什么,还和以往一样,写下“同上”,“同上”,“同上”。

中医就是这样,整天迫不及待地找“同上”。只有是什么人用了一个词,这个词和中医的词有些相近或相同,中医就迫不及待地说,“同上”,“同上”。中医甚至不知道人家在说什么就说自己和别人一样。于是,我给中医起个外号,叫“同上”。

现代系统生物学用的词integrating,是把不同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的意思。有人把integrating翻译成“整体”,中医也凑上来说,我们也是整体论。其实中医最初说自己是整体的时候,有“完整和整个intact”的意思。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每一个被组合的部分都是在实验室反复求证过的客观存在的科学事实,而中医说自己的整体论的组合部分全是虚词,脾不是解剖学的脾,肝不是解剖学的肝,心不是解剖学的心。然后,全靠中医这一张嘴,把这些个虚词随心所欲地联结在一起。就变成了“整体思考”。

奥卡姆剃刀2007年11月24日在新雨丝上说,“强调‘整体’是对的,但要正确地体现出整体性,需要的是对系统间要素及构成方式的精确、定量的分析,不仅要有整体性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实现这种想法的可靠的、有效的手段,没有这些手段,所谓的整体性就是一句空话。”(科学的特性与中医理论的基础)

系统生物学是先有局部,后有电脑整合。而中医说的整体平衡,整体论,君臣佐使没有一个局部和细节能够用实验和数据表达出来,中医也说自己是“黑箱”,没有实实在在的细节怎么能谈得上“整合”?中医完全不知道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不知道是从实验到电脑模拟,再回到实验,要反复一千次,一万次,才能保证电脑里模拟的东西很像真的。请问中医,你们说的“中国传统医学的深厚积淀”的哪一部份可以用实验表达出来并变成数据?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10 20:13 , Processed in 0.01561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