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我个人的经验,乙肝歧视是从食品卫生法开始的,但罪恶的源头来自于中国的改革所走的弯路: 1、以前的中国的“科学家们”在编书时,严格照抄国外的教科书,在说到肝炎时有时并没有很好的区分甲乙丙丁等肝炎,统称为病毒性肝炎, 2、在提到传播途径时,虽然区分了经粪-口途径和经性-血途径的两类病毒性肝炎,但由于国外的教科书由于严谨起见,在经性-血途径时提到了体液,部分不求甚解的人就把唾液也归进来了, 3、然后有人在唾液里检出了表面抗原,有人在外环境里检出了表面抗原,甚至说表面抗原是最难灭活的,比艾滋病毒难多少倍,消毒剂说自己消毒效果如何厉害总以表面抗原作为目标,这一论点在本世纪初还流行了多少年,(不过后来有部分有良知的科学家站出来说:你这样比是没道理的,表面抗原是种蛋白质类物质,艾滋病毒是一种生物体,表面抗原是没有传染性的,只是血中用来检测感染的标志物,没感染性的标志物你灭活它干什么,生物体的灭活只要使其感染性灭掉就行了,即只要使其生物活性没有就行了,蛋白质类物质你要检测不到必须破坏分子结构当然很难,所以现在的消毒剂基本不再提乙肝表面抗原了) 4、专家在制定食品卫生法时,由于未知的原因,未能把经粪-口途径和经性-血途径的两类病毒性肝炎给区分开来,然后这东西就又被人写到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里去了,然后又到了健康证制度里去了。 5、以前,由于两对半的检验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防疫站是全额拔款的单位,对于健康证制度的执行不是那么有力,所以歧视不是那么的盛行, 6、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乙肝,尤其是表面抗原的检测成本降了下来,做一个检查,成本不到二块钱,而收费到了二十多元,因为收费准是按照以前的试剂费用定的,当试剂费用下来时,利润自然就上来了 7、正在这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轰轰烈烈的进行了,政府在公共卫生的投入越来越少,当公共卫生入不敷出怎么办?给政策,防疫站、医院可以通过收费项目来补偿经费的不足,于是收费监测,收费的健康证就出炉了,二类疫苗的价钱也飞涨了,这就是防疫站的三大收入来源。 8、为了增加收入,防疫站对于体检越来越严格了,目前发展到了极至,每个体检的人先到镜头前立照为证,据说这是广州市卫生防疫站(或是深圳市)开的先河. 9、就在同时,部分无良的医院,发明众多的"特效药",为了利益,他们也加入到这一利益集团。 10、2001年左右,国家发现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的问题,防疫站一分为二,分为疾控中心和监督所,前者负责监测和体检发证,后者负责监督,同时国家对这两家机构的拔款也越来越多了,监督所完全没有收费功能,按公务员待遇,疾控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由于收支两条线,疾控中心的收费冲动就慢慢小了,逐步把体检功能下放到了医院。 11、体检功能的下放是这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原来是防疫站一家吃这一口饭,所以只用按法律的要求,吃服务业这一类人群就行了,而且,服务业人员本来就社会地位不太高,流动性强,各服务业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只有一部分人办证,有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可以找到各种理由,不去办证,这一行为得到的各单位的支持,所以那时的歧视不太强,而且社会可以通过部分人办证的途径去化解。 12、当体检功能的下放到各医院时,各种名目的体检中心成立了,由于竞争,他们就想到了各种方法来提高利润,在这一行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客户:恐吓+勾结各单位权力人物,最大化的扩大客源,所以各行各业就纷纷要进行体检了。 13、要体检,总得找理由:公共安全是最好的理由, 最佳的理由就是: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经口传播的传染病-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是经口传播的-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乙型肝炎是经口传播的 乙型肝炎携带者会发展成为乙肝病人-乙型肝炎病人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硬化会发展成为肝癌-肝癌三步曲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最难消灭-外环境中到处都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以上三条加起来就是:乙肝肝炎病毒携带者把到处都搞得是表面抗原,所以容易经口传播给其他人,其他人容易得乙型肝炎,得了乙型肝炎就离肝癌不远了,就离死不远了。 所以,结论1就是:我们是“正常人”,为了保护自己,要把他们找出来,彻底从我们身边清除(体检机构)。 结论2就是:你带了乙肝病毒,你不治就离不死不远了,而且,就算你不死,别人也会拒绝你,你不能上学,不能工作,你还会传给你的小孩子,让他上不了学,我有特效药,你吃不吃?(医疗机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2 8:17: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