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陈竺:要尽快摘掉中国头上“肝病大国”的帽子 ...
查看: 2518|回复: 11

陈竺:要尽快摘掉中国头上“肝病大国”的帽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1
发表于 2007-9-10 14:42

2007年09月09日 17:21:04  来源:新华网

中国卫生部长表示要尽快摘掉中国头上“肝病大国”的帽子

    新华网武汉9月9日电 (记者 廖君 王敏) 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武汉召开的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说,中国卫生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快让中国摘掉“肝病大国”的帽子。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慢性HBV携带者约1.2亿。

    陈竺说,目前中国乙肝防治领域最大的瓶颈是,人们对HBV持续感染和HBV携带者长期不发病的机制不清楚,对疫苗无应答者(约5%-10%)的免疫遗传学机制不清楚,对HBV感染后转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机制不清。

    他表示,卫生部将整合中国基础与临床科研优势力量,从病毒、宿主及环境等多因素入手,系统研究乙肝的完整发展史与自然史演变过程,深入研究乙肝持续感染的机制,并以此形成乙肝研究与治疗的联合体,从而使中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走向更高水平。

    “我们要把肝病大国的帽子扔掉”,他补充说,“因为现在我们乙型肝炎已经有了非常有效的疫苗”。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
发表于 2007-9-10 16:07
《对依靠科技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http://edu.cnhubei.com/2007-09/01/cms440829article.shtml 2007-9-1 16:10:58
陈竺
卫生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各位嘉宾、专家、教授,同志们:

  很高兴能来参加2007中国科协年会。首先我代表卫生部对2007中国科协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嘉宾、专家和教授表示诚挚的问候!中国科协是我国科技界的权威学术机构,每年的年会是我国科技界年度性科技盛会,为科学家与政府、企业以及科学家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平台,多年来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非常感谢科协给我提供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思考,并共同探讨依靠科技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问题。

  一、世界卫生科技发展潮流

  (一)“系统生物医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居住、饮食、卫生等条件的显著改善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原先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经典传染性疾病逐步被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艾滋病等行为相关的新生传染性疾病所取代。而城市化程度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伴随工业化而来的环境污染等,则使这些危害严重的疾病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这些多基因复杂性状疾病,在发病机理和预防、诊断、治疗技术方面较少根本性的突破。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研究方式多是基于“还原论”的思路,把人体分割成许多独立的部分,层层细分进行研究。虽然这些研究已经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复杂性疾病机理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等方面都难有根本性突破。因此复杂性疾病研究和治疗的突破必须依靠综合的、整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式,“系统生物学”应运而生。

  在1999年,以美国科学院院士Leroy Hood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家提出“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即“以生物系统内的所有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为对象,通过大规模动力学分析,用数学方法抽象出生物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运行规律”。其强调对生命现象要从系统和整体的层次加以研究和把握,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国际生命科学研究从注重分析开始走向系统和综合。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不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而且进一步注重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所有的组分和所有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动力学。因此,系统生物学是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正是由于在揭示复杂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发展内在规律、开发新型诊断治疗药物和方法上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和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系统生物医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也是最有希望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癌症、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复杂性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问题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方向。

  (二)医学科技发展开辟了早期防病治病的新途径。医学科技的新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整合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的兴起,使得人类可以对疾病进行更加有效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产生了预测性、预防性和个体化(Predictive, Preventive and Personalized,3P)的医学模式。3P医学模式,对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癌症、糖尿病、神经和精神疾病等慢性、复杂性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问题具有突破性意义,开辟了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新途径,与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转变共同成为人类应对疾病模式转变的强大武器。生命各系统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自组织、复杂化的演变趋势,认识这一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科学规律研究,一旦突破,将有望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组进化复杂性;生态系统复杂性;行为对策复杂性;神经网络复杂性;海量计算复杂性等。

  (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路线图。目前,世界生命科学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基因组时代渐渐到来,同时,人们在健康卫生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在这个十字路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形成了一个通向生命科学未来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国立卫生研究院路线图(NIH Road map)。NIH路线图是一个全面、完整的远景,旨在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促进学科间研究团队的合作,重塑临床研究,加速医学发现,提高人民健康。NIH路线图包括了“原始创新的新途径”、“未来的研究团队”、“临床医学研究体系的重建”三个主题。

  1、原始创新的新途径:未来医学的进步需要掌握构成细胞和组织的大量分子的交互网络,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和规律,需要精确了解导致疾病的分子事件之间的联系。于是“原始创新的新途径”将为21世纪药物研究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提供一个更好的“工具箱”。在这一主题下,NIH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研究计划,包括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纳米医学研究,建立小分子文库和分子成像技术。

  2、未来的研究团队:主旨是鼓励科学家从自己的学科领域中走出来,探索科学团队的新的组织模式;鼓励有风险的战略研究计划和多学科交叉研究;为组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专门设立了培训多学科交叉研究人员的基金。

  3、临床医学研究体系的重建:主题是致力于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从实验台推进到临床”,建立和完善介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的“转化型研究”,在患者、医生和科研人员之间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整合临床医学研究网络,加强信息和数据处理以及开发各种新技术,来提高整个临床研究体系的效率和产出。

  这一路线图从哲学和理念的层面对健康和疾病提出了新的思维,意在系统地提升21世纪的生命科学和临床研究能力。

  二、建国以来卫生科技取得的成就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强调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有着深厚悠久且光辉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包括传统医学在内的科技文明为医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正确的卫生发展道路,用极其有限的卫生资源解决了世界近1/4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受到世界赞誉并为发展中国家所仿效。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的卫生科技体系,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高素质的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到2006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56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2.4万人(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8.2万人);全国共有医学科研机构248个,人员1.4万人。多年来,广大卫生科技人员锐意攻关,不懈努力,在重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一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为卫生事业的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不断努力,为国家世界医学做出了多项重大贡献,如(1)汤飞凡教授等:发现沙眼病毒(现称沙眼衣原体);(2)史济湘教授等: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邱财康)获得成功;(3)陈中伟教授等:世界第一例断肢再植获得成功;(4)宋鸿钊教授等:绒毛膜上皮癌的化学治疗获得成功;(5)中国医科院等:关于食管癌的综合治病研究;(6)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发现青蒿素作为抗疟疾最理想药品;(7)汤钊猷和吴孟超教授等:小肝癌研究处于世界领先;(8)王振义教授等:分化诱导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

  三、卫生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卫生科技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机遇,同时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也给卫生科技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卫生科技工作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卫生服务的本质是技术服务,卫生工作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卫生科技发展的支撑。纵观世界医学发展的历程,每一个新知识的产生和传播,每一项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都大大地推进了医学发展的进程,为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益处。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依靠科技进步,这充分体现了卫生科技与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二)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于卫生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卫生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卫生服务和卫生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疾病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心脑血管、肿瘤、职业病、地方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如结核、血吸虫等仍然构成威胁,新发传染病如SARS、人禽流感等又提出巨大挑战。

  (三)卫生科技国际竞争激烈,我国卫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对生命的认识、对健康的认识、维护健康的能力都将出现飞越发展。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卫生技术服务不能依赖进口技术和产品,必须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否则将永远受制于人,永远没有卫生服务的定价权。目前,我国卫生科技竞争力还不强,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科研还主要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科研力量分散、科技评价缺失和利益驱动等原因,大量科研工作起点不高、低水平重复,致使我国卫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四)我国卫生科技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发生的新变化。近年来,卫生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参与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的队伍迅速壮大,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所有制的合作与竞争局面已经形成,原有的国家队与地方队的概念不再清晰,卫生行业传统的科技优势正在面临挑战。卫生科技投入多元化的态势日渐明显,国际合作的渠道不断拓宽。这对于促进卫生科技发展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局面,同时也使卫生科技主管部门掌握的科技投入不足,对科技管理调控能力减弱。

  四、卫生科技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医学模式转换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人类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有着不同的层次,最基本的需求是环境健康需要,包括了清洁的饮用水和空气,以及基本的卫生设施等;再高一层次就是基本保健需要,包括了免疫接种和预防筛查等,这是抵御疾病的最基本的需求;第三层次是必要的医疗服务需要,包括了对各种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救治等;第四层次是增进健康的需要,包括美容、整形、视力矫正等,这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生存和生活健康需求后,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更高的需求;最高层次也是最理想的健康需要,包括了整体而又个性化的健康与幸福,这是人类追求健康的最高境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在健康方面有着不同的需求结构,发达国家改革的目标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满足多样化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

  另外一个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是疾病模式的转变,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由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死亡和致残的主因的疾病谱变化,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要求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必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将防病治病的关口前移与重点下移。

  (二)与时俱进地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实现健康目标的制度保障。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在四大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卫生政策和措施。一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建立了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基本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费用保障机制。三是大搞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四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五是医学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并在防病治病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六是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得到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卫生体制赖以存在的制度和社会环境也随之变化,我国由此进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卫生体制的阶段,这一历史进程至今尚未完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卫生工作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要,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二是如何适应健康模式的转变(包括人口统计学改变、疾病流行病学模式转变、危险因素模式转变等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应对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挑战,继续维护和增进人民的健康。

  (三)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卫生改革需要卫生科技的支撑。坚持贯彻依靠科技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突出卫生科技在医疗卫生改革中的引领、攻坚和基础作用,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改进服务质量,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推进卫生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实现健康中国的能力保障。一是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人群,面向生命全过程,把科技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生命质量紧密结合,努力使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公平分享卫生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卫生服务。二是要自主创新。从增强卫生科技创新能力出发,在关系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瞄准关键领域,在原始创新上力求突破;将过去注重单项技术研发转向以重大疾病防治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将过去注重研究成果的技术指标转向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再创新。提升解决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制约的突破能力;提升解决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实用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处置能力;提升卫生科技基础工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卫生基础研究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三是要重点突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和关键领域,集中卫生科技资源,组织技术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四是要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保持快速发展和提高质量效益的双重任务,面临着提高服务可及性和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要求,必须建立统筹协调、兼顾城乡、因地制宜、全面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科技机制。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3
发表于 2007-9-10 16:13
五、应对挑战,制定、实施卫生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其中,“坚定不移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六大,把“全民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制定目标明确、途径清晰、保障有力的战略发展规划,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速提高医药卫生服务能力,不懈努力,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和实施卫生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新时期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

  (一)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

  一个全民健康,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实施途径分三步走: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具体的指标应该包括如下方面: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努力指标;重大传染病和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指标;卫生服务可及性与水平指标;生物药械产业发展水平、规模等的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主要危害因素以及相关国际承诺,确定卫生科技中长期规划的重点领域,进一步研究确定各个领域的关键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主要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领域主要慢性病领域;妇幼卫生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环境健康领域;行为健康领域等。同时,要充分考虑未来气候、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国际贸易/旅行等多种因素对健康与疾病控制的影响及要求,制订和修订相应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二)相关行动计划。

  1、肝病防治行动计划: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约7.5亿人感染过HBV,慢性HBV携带者约1.2亿。目前乙肝防治领域最大的瓶颈是:人们对HBV持续感染和HBV携带者长期不发病的机制不清楚,对疫苗无应答者(约5%~10%)的免疫遗传学机制不清楚,HBV感染后转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机制不清。因此,整合我国基础与临床科研优势力量,从病毒、宿主及环境等多因素入手,系统研究乙肝的完整发展史与自然史演变过程,深入研究乙肝持续感染的机制,并以此形成乙肝研究与治疗的联合体,从而使我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走向更高水平,是我国如何开展乙肝病毒学免疫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2、艾滋病、结核病控制行动计划:自从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后,艾滋病开始在我国流行,目前已经进入快速传播阶段。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艾滋病毒的感染模式正在发生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播散,且我国已经发现11种类型的艾滋病毒流行株,进入世界艾滋病毒亚型最多国家的行列。结核病近年来在我国死灰复燃,来势凶猛,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27种法定传染病中均占据首位。初步估计,我国结核杆菌感染人数超过6亿,结核病患者达500万之多。因此,必须加快构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中西医优势互补的防控(治)体系,自主研发防护设施及病原体检测装备,建立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的防治技术平台,提高重大传染病的检出率、保护率和治愈率,为最终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供科技支撑,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手段,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3、代谢综合症防治行动计划:目前全世界现有糖尿病患者1.5亿,中国为2000万。其中Ⅱ型糖尿病占到90%以上。是我国上升幅度最大的慢性病。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尿毒症、失明的可能性分别是3倍、4-10倍、17倍、25倍。如不采取控制措施,糖尿病将给中国居民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

  4、国民常见癌症防控行动计划: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卫生部公布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已成为城乡居民首要死因。必须对常见恶性肿瘤危险因素控制、早诊和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研究,使接受预防干预的肿瘤发病率逐步下降,高危人群早期癌的诊断率逐步提高。建立肿瘤分子病理诊断体系,制定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标准,使病理诊断从组织形态学提高到分子水平。

  5、心理健康行动计划: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目前在我国已超过1600万人,其中多数最终发展为精神残疾。另一方面,存在以暴力攻击、自杀自伤等为主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在我国已超过3000万人。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5%。老年人口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空巢、高龄、女性、农村老年人,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主观幸福感较低。应全面研究重大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表现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学影响因素,开发一整套高效实用的早期识别方法与技术。研制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规范化干预模式;提高临床诊治预防水平,降低各类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的发生率。

  6、亚健康干预计划: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惊人,而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亚健康发生率分别高达75.3%,73.5%和73.4%(中国保健科技学会,2002)。探讨亚健康状态的成因、评价和诊断,不同症候与疾病转归关系的预测等,以及综合运用认知-生理-生活调节技术的干预,对消除亚健康状态,以及加深生理-心理综合健康观念的科学理解,都具有重大意义。

  7、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计划:在未来的25年中,世界老龄人口将增加90%,中国的老龄人口则将增加111%,2027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将超过2亿,2037年将超过3亿,最多时约为3.3亿人。中国将是世界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常见疾病-老年性痴呆,患病率占60岁以上人口的5%,目前全国约有800万的患者;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和代谢紊乱患病率高达10%。因此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是今后卫生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三)六大支撑

  1、体制支撑: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适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疾病模式转变需要的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制。具体包括:一是由公共卫生体系、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医院服务体系构成的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以全体城乡居民为对象,以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为手段,免费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按成本收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二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根据不同居民的收入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将多层次、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三是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核心的药品保障体系。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廉价的原则,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政府通过必要的调控和干预,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大幅度减轻群众药物费用负担。四是权责明晰、监管有力、富有效能的公共医疗服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规范医院收支管理,改变目前有一些公立医院实行的创收归己、自行支配的不合理制度。体现和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五是覆盖卫生服务、公共场所与健康相关产品在内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2、财政支撑:要体现政府对民生的重视,把握住国家财政状况较好的时机,尽早使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

  3、科技支撑:以防病治病为中心,实施科技振卫战略,建立五大体系: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借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经验,建立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现代生物医学“转换型”研究机制,建立中国的NIH,3P医学—重塑医学模式,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针对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开展研究,加强现代生物医学与中医的结合研究,建立GCP规范,提高临床预防、诊断、治疗的水平和质量,支撑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二是建立优势资源互补、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全面参与的医学科研协作体系,整合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科研优势力量,共同推进医学科研攻关。三是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体系和科普宣传体系,全面提高卫生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群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四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构建我国公共卫生和医学服务信息体系和数字医院、电子病历报告等。五是建立高新技术的评估、准入和监管体系,确保卫生技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4、人才支撑: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建立卫生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着力优化人才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卫生人才队伍。重点培养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适宜人才、公共卫生人才、高层次医学人才和卫生管理人才。研究完善住院医师的培训机制体制,改革医学教育方向。二是建立卫生人才配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市场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通过政策调控,引导人才向基层、农村和西部地区流动,优化卫生人才配置。三是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调动全体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

  在重视德才兼备的专业和管理人才的同时,还应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5、道德和文化支撑:实施以德兴卫战略,要加强卫生系统的职业道德和文化教育,重塑卫生系统良好形象。提倡学习白求恩、林巧稚、吴孟超华益慰、陈海新等模范、先进的精神,发扬抗击非典的精神,继承、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学伦理道德,坚持卫生系统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

  6、国际合作支撑:坚持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服务、为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和为国家统一大业服务的方针,加强卫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和资金,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纳和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卫生事业。积极参与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地区性国际组织在卫生领域的合作,加强对国际卫生事务日程和决策的影响力,维护我国家利益。大力加强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持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政策与管理的研究。  

  六、时代呼唤建立我国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

  (一)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发展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健康是群众的基本权益,是保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前提,维护人民健康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建立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必须要紧密围绕这一国家战略需求,以实现人人健康为目标,这样才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提供强有力的卫生科技支撑。

  (二)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整合、充实现有的医教研资源。目前,我国卫生系统科技资源分散,缺乏统一、协调的机制,在重大卫生科技攻关中,很难形成强强联合的合力。因此,在建立卫生科技创新体系中,应整合、充实现有的医教研资源,建立医学专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立医疗机构与科研机构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型科研医疗机构与基层卫生机构有机结合的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建设不同领域和地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和优秀科研团对的支持;加大重点科研岗位高层次创新人才海内外公开招聘力度;支持科研和医疗单位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有序流动政策保障制度。

  (四)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着眼于转换型研究。要借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等国外研究机构设立的经验,建立从实验室到临床、从基础到应用的“转换型”研究机制。

  (五)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支持民族卫生科技产业发展。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资料显示,2005年各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和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美国为74.6%和74.5%,德国为69.4%和62.6%,中国则为39.9%和27.5%。而2004年卫生服务业产值占全部服务业产值的比重,美国为20%,德国为15.1%,中国为11.5%。因此,建立我国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必须要以支持民族卫生科技产业为重要方向,使卫生科技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卫生科技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六)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注意吸纳国际资源,大力推进国际卫生合作。建立开放、联合、共赢的卫生科技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和资金,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纳和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卫生科技工作。围绕国家《“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加强国际卫生科技合作规划与实施,促进卫生科技领域的全面化、多元化。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围绕我国卫生科技需求,实施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国际智力资源,培养和引进卫生科技人才。鼓励参与或组织国际卫生科技计划,合理分享国际前沿科技成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对外卫生科技援助的渠道和形式,扩大技术输出。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事业的关键时期。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和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指明了道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切实发挥卫生科技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努力推动医疗卫生改革健康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健康中国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4

现金
1370 元 
精华
帖子
392 
注册时间
2006-7-30 
最后登录
2013-12-5 
4
发表于 2007-9-11 09:19
希望能尽快啊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5
发表于 2007-9-12 03:08

2007-09-10 15:56:26

中国税务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在98召开的中国科协2007学术年会上,陈竺部长透露说,卫生部希望借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做法,牵头建立咱们自己国家的卫生科技费的资助机制。请问我国的卫生科技经费是否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由此带来的影响如何?有关方面说,这一机制的设想已经得到科技部的支持,国务院正在积极协调。请问您能否透露这一机制的内容和进展情况?

2007-09-10 15:58:00

毛群安:

 

 

关于卫生科技工作,医疗是一个高科技领域,我们很多的医疗方法都需要科研工作者的研发。我们要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卫生部一直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积极支持卫生科技工作,陈竺部长最近提出要加大卫生科技工作力度的提议,在部内、部外都得到了积极回应和支持。我们希望国家包括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支持卫生科技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一些中长期的对重大疾病防治的规划的投入,也包括我们在一些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的支持力度,使更多的人尽早地享受到切实可行的、疗效明显的实用技术。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4

现金
534 元 
精华
帖子
96 
注册时间
2007-8-9 
最后登录
2010-8-12 
6
发表于 2007-9-18 08:43
希望这天早点来!
一定要坚强!

Rank: 6Rank: 6

现金
3016 元 
精华
帖子
2326 
注册时间
2006-11-15 
最后登录
2017-7-28 
7
发表于 2007-9-18 10:21
尽是一些废屁,实在是懒得看下去
loser...............

Rank: 4

现金
1704 元 
精华
帖子
63 
注册时间
2006-2-8 
最后登录
2008-2-25 
8
发表于 2007-9-27 03:29

空!!!!!!!!屁!!!!!!!!!!!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现金
1981 元 
精华
帖子
615 
注册时间
2006-8-18 
最后登录
2012-6-2 
9
发表于 2007-9-27 03: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Rank: 3Rank: 3

现金
335 元 
精华
帖子
19 
注册时间
2004-11-18 
最后登录
2008-4-9 
10
发表于 2007-9-27 12:20
小心,别又弄成这个病治好了,又引发别的病大规模流行,想想1.2亿人是怎么得上乙肝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16 06:16 , Processed in 0.02453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