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中国抗感染病药物现状(含中药部分)PDF ...
查看: 1753|回复: 6

中国抗感染病药物现状(含中药部分)PDF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1
发表于 2007-5-20 08:46
http://www7.nationalacademies.org/gdest/GDEST_China_Presentation_Junzhi.pd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9 19:49:56编辑过]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
发表于 2007-5-20 09:45

以上的有提到中药大黄

刘仕昌教授对于大黄治疗病毒性肝炎有深刻见解

详见<<乙肝中医疗法>>一书,高汉森主编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5Rank: 5

现金
2787 元 
精华
帖子
516 
注册时间
2003-12-10 
最后登录
2019-1-2 
3
发表于 2007-6-15 06:45
要有实验论文啊
feizhen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4
发表于 2007-10-9 19:07

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34059

乙肝治疗益气健脾法(转载)

一、定义
选用由具有补气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以治疗脾气不足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益气健脾法。属于“补法”中的一种治法。
二、作用
益气健脾法具有补充元气,健运脾胃,升清阳,固卫表,止虚汗,迟虚热,解毒,托疮,利水,生津,救脱等直接的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摄血(止血),活血,祛湿,消肿,排脓,止渴等间接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益气健脾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调节和增强机体多种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促进特异性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如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对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抗疲劳,改善睡眠。
(3)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应激反应能力。增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提高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4)强心作用: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力,抗休克,抗心力衰竭。
(5)有利尿、消除尿蛋白等作用。
(6)有调整血压作用。部分药物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7)有止汗作用。如调节发汗中枢功能、闭塞皮肤分泌孔等以抑制发汗过多。
(8)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9)其他作用:降血糖、降血脂、类性激素样作用,抗过敏作用等等。
三、适应证
可适用于乙肝属于脾气不足证型者。证见精神疲倦,身困乏力,头晕,气短懒言,自汗,纳呆,两胁隐痛,肠鸣腹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或淡白,舌质淡胖,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濡细等。
湿热病邪是发生乙肝的主要病因。湿热易困阻脾胃;乙肝迁延日久,或攻伐太过损伤脾阳等因素,均可导致脾气不足,使脾胃运化失常,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四肢肌肉失养,所以身困乏力,中气不足,则气短懒言。髓海欠充,则精神疲倦。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失调,故纳呆,肠鸣,腹胀。脾虚清浊不分,则大便溏薄。舌有齿印,舌苔薄白腻,脉濡细等,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作者的导师、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刘仕昌教授治疗乙肝,极其重视益气健脾,认为益气健脾、保护脾胃功能应贯穿于乙型肝炎的整个治疗过程。因为在乙肝初期即常有湿困脾阳的表现,中、后期则常见脾胃受损、中气不足的表现。脾土不固,肝木何存?所以,益气健脾、保护脾胃功能,在乙肝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常用药物
人参(高丽参)、党参、土党参、太子参(孩儿参)、西洋参(花旗参)、甘草(生或炙)、黄芪(北芪)、土北芪(五指毛桃、五爪龙)、白术、大枣、淮山药、千斤拔、饴糖(麦芽糖)、五味子、棉花根、牛大力、白扁豆、茯苓等。
五、常用中成药
1.黄芪注射液
[主要成分]黄芪(每1毫升相当于黄芪2克)。
[药理]具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造血系统功能。本品能保护肝脏、防止糖原减少,防止肝脏受肝炎病毒的损害。
[功能]补益脾肺,益气升阳。
[主治]用于病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等属于中气不足者。
[用法与用量]肌肉注射:每次4毫升,每日1次。静脉注射:每次1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0毫升静脉推注,每日1次。静脉滴注:每次20—3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毫升静脉滴注。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2毫升/支、10毫升/支。
2.丽参注射液
[主要成分]本品为韩国红参提取物,内含10%原生药。
[功能]大补元气。
[主治]主要用于呼吸循环衰竭和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对体质衰弱,神经衰弱,性机能低下,慢性肝炎,糖尿病,癌症及癌症化疗后等属元气不足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与用量]静脉注射:每次5-1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0毫升静脉推注,每日1次。静脉滴注:每次10-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毫升静脉滴注。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5毫升/支。
3.参苓白术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党参、白茯苓、白术、生意仁、甘草、白扁豆、缩砂仁、淮山药、桔梗、莲子肉。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乙肝属于脾虚湿困者。证见身目发黄,其色不鲜明,身困乏力,胸闷脘痞,腹胀纳呆,肠鸣腹胀,大便稀溏,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或素体脾气不足者,两胁胀满或隐痛,舌淡,苔白腻,脉濡。
在乙肝的治疗过程中,若太过大苦大寒,多有可能使脾气受损而逐渐演变为本证型。若素体脾气不足的乙肝患者,则在乙肝初期也可见此证型。
脾虚湿困,运化失司,故有纳呆,大便稀溏,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腻,脉濡等症。神疲乏力等症既是湿困所致,也是中气不足的表现。脾虚湿困,气机升降出入受阻,故见两胁胀满或隐痛,胸闷脘痞,腹胀等症。
[用法与用量]每次6—9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禁忌]忌生冷、油腻食物等。
[剂型与规格]水丸:每袋重18克。
六、常用方剂
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药物组成]黄芪15克(病甚、劳倦热甚者10克)炙甘草3克当归10克(酒焙干或晒干)白术10克人参10克陈皮6克升麻4克柴胡4克
[功能]益气升阳,健脾和胃。
[主治]可用于乙肝见有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表现者。证见微热头痛,恶风自汗,动则气促,四肢乏力,头晕懒言,精神疲倦,面色萎黄,两胁隐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濡细等。体格检查或可见子宫下垂、胃下垂等。
2.健脾养肝汤(作者经验方)
[药物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白茯苓20克炙甘草5克丹参12克陈皮5克生意仁2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2克
[功能]益气健脾,补血养肝。
[主治]乙肝中后朗见有脾胃气虚,肝血不足表现者。证见面色欠华甚至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麻木,两胁隐痛,饮食乏味,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等症。
[方解]在治疗过程中,若不注意顾护脾胃功能,则易导致乙肝患者在中后期出现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的病机变化,如饮食减少等消化吸收不良的表现,导致气血化源不足。气血不足,不能滋养清窍四肢,故有神疲乏力,面色欠华甚至萎黄,手足麻木,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则见心悸失眠。脾胃气虚,运化无权,所以饮食乏味,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等,也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方中四君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黄芪与党参配合,使补气功效大为增强。当归活血,并和枸杞子配合以滋养肝血。佐以丹参活血通经。陈皮和生意仁理气祛湿,运脾和胃。全方合而有益气、补血、健脾运脾、醒胃和胃、养肝、活血、理气、祛湿等作用,滋补气血、调和脏腑而不燥不腻不滞。
[加减]本方剂专为乙肝中后期见有脾胃气虚证候而设,即功专以扶正,几乎未用祛邪之品。所以,使用时应随证加减。
(1)虽然正虚明显,但邪热也仍较盛者,即应配合祛邪之品以扶正祛邪并举。例如:若兼身目发黄、小便黄赤、口苦、舌苔较厚或微黄腻等症者,应去当归、白术,可加田基黄15克,金钱草15克。或者另用绵茵陈20—30克水煎当茶饮,每日2次。
(2)若兼见腹泻水样便日久不愈、口淡不渴者,多为脾虚较甚,湿邪较盛,可去当归、枸杞子,加苍术12克。
(3)若兼见形寒肢冷、呕吐清水、完谷不化等脾胃虚寒表现者,可去生意仁,加干姜12克、肉桂末5克(冲服)。
(4)若兼见痰涎壅盛清稀者,此多因为脾胃气虚,水湿停滞,聚而成痰之象。可去构记子,加法半夏12克。
(5)若胁痛较明显,属于瘀血阻络者,加延胡索12克、鸡骨草20克以加强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以上介绍了益气健脾法及其相应方剂、药物在乙肝治疗中的运用。应用益气健脾法的注意点是:
(1)本法所用之品多为补气药,其性味大多数为甘腻滋滞之品,较难消化吸收,尤其是在脾胃虚弱的情况下使用,更有“虚不受补”之弊。所以,使用时一般要配合理气药以行气健脾,或芳香化湿、醒胃运脾之品,如陈皮、法半夏、积壳、川厚朴、佛手、白蔻仁、白砂仁等以助补气药物的运化。
(2)虽有脾胃气虚之表现,但邪热还较盛者,仍要以祛邪为主,或祛邪扶正并举,不可单用本法治疗。
(3)肝阳上亢,甚至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本法,以免“火上加油”。
(4)煎煮补气药物时,一般宜文火慢煎,服用时间最好为空腹时或饭前。

www.people.com.cn/GB/paper49/9462/875720.html

年逾九旬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病学教授刘仕昌,主动要求到市八医院,为病人诊脉、开方。在利益得失之间,各大医院选择了付出;在生死攸关之际,医务人员选择了危险。消毒液、加厚口罩、呼吸机、救护车,只要市八医院需要,兄弟医院连夜赶制、调配、驰援。当时,在市八医院病房里,来自各医院的医护人员犹如联合国部队。大家互不熟悉,但都像开足马力的机器,高速运转。叫到谁,谁就冲上。医护人员临危不惧、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广州春节期间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危急关头,广东省委主要领导每天听取汇报,及时安排对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批示,抗击非典事关人民生命安全,事关广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各地领导要高度重视,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全力救治,查清病源。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4

现金
686 元 
精华
帖子
34 
注册时间
2007-1-5 
最后登录
2017-11-18 
5
发表于 2007-10-11 06:39

还是要和化药、生物制品做对照做比较才能显示优劣,否则这种疗法,那种疗法,只是自娱自乐。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2902 元 
精华
16 
帖子
13768 
注册时间
2006-12-19 
最后登录
2019-7-12 

荣誉之星 心爱宝宝

6
发表于 2007-10-13 02:50
关于中药的所谓论文我可以给你查出上万篇。。。。。。
有时会治愈,常常去帮忙,总是去安慰 BEST WISHES

Rank: 3Rank: 3

现金
362 元 
精华
帖子
11 
注册时间
2007-9-8 
最后登录
2007-11-15 
7
发表于 2007-10-25 05:27
好东西顶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1 07:58 , Processed in 0.01635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