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27卷第1l期 2006年l1月 Jotmud of Jinggangshan Unl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01.27 No.1l Nov.2006 一种隐形的新闻歧视 一浅析媒体广告中的乙肝歧视 严 英 , 王洪章 (1.井冈山学院人文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北京100024; 2.吉安市公安局吉州分局白塘派出所。江西吉安343000) 作者简介:严英(1977一)。女。江西泰和人。教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oo5级硕士生。 摘要:新闻歧视是新闻传播领域许多矛盾冲突的根源。本文以乙肝歧视为例,对新闻歧视加以具体直观的分析,以期引起传媒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歧视;偏见;乙肝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有许多矛盾冲突缘于某些 歧视性的做法。身为当代的传媒工作者,或者由于 知识落后,更新不够及时;或者先入为主,仓促片面 下结论;或者法制意识淡漠,无视受法律保护的部 分公民的人格尊严;或者过于重视追求经济利益, 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精神;或者在新闻报道 中疏忽大意,轻视语言的合法规范,都可能自觉或 不自觉地导致歧视的产生,并对新闻报道对象造成 一定程度的伤害。本着重塑新闻传媒良好社会形象 的目的,本文将以一种较为典型的隐性歧视——媒体广告中的乙肝歧视为例,对比当前医学界对乙肝的认知与乙肝患者现实艰难处境的反差,简要分析违法媒体广告对于社会乙肝歧视心理的加剧作用,为业界提出一些应对措施的参考,以期提高业界人士在职业操作中的规避意识及规避能力。
一、境况对比 (一)当前医学界对乙肝的认知
资料表明,乙肝主要经由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因此,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明文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员工作外,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更新资料来自卫生部专家徐道振在《新闻周刊》(第157期)发表的文章:《为乙肝病原携带者“平反”》,文中甚而提出一个口号:乙肝公认传染性较弱,他们可以当厨师。“最近两年,专家讨论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保证他们能正常生活。对于是否应该将乙肝病原携带者排除在饮食行业之外 这样的社会共识,许多专家都对当前的做法提出了否定意见——既然病毒不会间接传播,当然就不应该限制了。”徐道振的说法让人吃惊,当社会上还在对是否应该让乙肝病原携带者当公务员而争论 不休的时候,科学却赋予了他们当厨师的权利。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二)从案例看乙肝患者现实的艰难处境
这是《经济观察报》报道过的两个案例:案例一,浙江大学毕业生周一超,缘自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当地政府录用公务员时被拒绝,因而刺死一名人事干部并致另一人重伤。该案的逻辑清晰可见:乙肝——就业失败——杀人。案例二,哈尔滨市某男子打算与相处近两年的女友结婚,当他们到医院做婚前体检时,检出该男子患有乙肝。女方的家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不同意其与男友结婚,女方也决定与男友分手。该男子由于经受不住打击,在多次劝说女方重归于好不成后,用两把自制尖刀,将原女友刺死。该案件逻辑链条依然清楚:乙肝——悔婚——刺杀。这两个案例背后又有一个共同的逻辑:乙肝歧视引发了其他歧视,如婚恋、就业等。根据中华医学会2005年1月发布的《中国乙肝患者生存和治疗现状调查报告》显示,6o%的乙肝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乙肝后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 活习惯和生活状态,超过50%的乙肝患者因为乙肝失去了理想的工作和学习机会,47%的患者担心单位如果发现他们患有乙肝后会失去工作。从医学上严格说来,案例一中浙江大学毕业生周一超还算不上乙肝患者,血检显示他的“肝功能正常”,可以认为日常的接触不具有传染性。而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像他这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中国大约有1.3亿人以上。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会长韩光耀在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高峰会上指出,“周一超案件”是疾病歧视诱发的癌变。招聘的条件应该严格限制在实际职业资格的要求之内,因为患有乙肝拒录周一超已经超出了单位用人自主权的范围,涉及到社会公正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