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精华资料 存档 1 肝筛与脂肪肝
查看: 876|回复: 0

肝筛与脂肪肝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556 元 
精华
帖子
370 
注册时间
2001-8-16 
最后登录
2003-5-5 

荣誉之星

1
发表于 2001-10-15 11:37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第8卷第2期



肝筛与脂肪肝



陆伦根博士



  关键词:脂肪肝;肝筛

  正常肝窦壁由一层肝窦内皮细胞(SEC)组成,SEC胞浆不连续,有许多小孔,称为窗孔;许多窗孔构成了肝筛;窗孔无隔膜,内皮下基底膜不完整,细胞间连接呈“松散型”,肝细胞可与肝窦血液中的物质进行自由交换。在Disse间隙中,肝筛是分离血浆的双向滤过结构。在门静脉侧其孔隙直径约4um,肝静脉侧约5.5um。SEC窗孔的大小和数量可发生变化,如当肝窦窗孔直径变小时,其数量常增多;而当肝窦窗孔直径变大时,其数量常减少,这对维持正常肝脏代谢功能来说十分重要。当肝功能失调时,SEC可通过调节筛孔的数量和大小发挥代偿作用。

  脂肪肝主要是三酯酰甘油在肝细胞内蓄积过多所致,而SEC肝筛的变化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通常肝筛是开放的,但在各种毒素、药物和病理情况下,甚至在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时,窗孔可变大、数目减少、关闭(“失窗孔化”)或“毛细血管化”。脂肪肝时,肝筛常表现为窗孔变大和数目减少,而肝纤维化和LC时,肝筛常表现为“失窗孔化”或“毛细血管化”。

SEC的窗孔对乳糜微粒有“筛孔反应”,即富含Tcho体积较小的乳糜微粒残体(直径小于300nm)能透过窗孔,但富含三酯酰甘油体积较大的乳糜微粒残体(直径大小300nm)不易透过窗孔,使得富含TCH体积较小的乳糜微粒残体被肝细胞代谢,而富含三酯酰甘油体积较大的乳糜微粒残体被转运至外周组织代谢。

  乳糜微粒残体表面含有脂蛋白酶及apoE,易被肝细胞识别,肝脏对不同分子亲合作用的差异称为Disse腔内的“位阻现象”。“位阻现象”就是肝筛作用。乳糜微粒残体通过肝筛进入Disse间隙后,经apoE激发的肝脂酶可在Disse间隙内进一步分解乳糜微粒残体,而且随乳糜微粒残体摄取增加,肝脂酶活性增高。如以特异性抗体抑制肝脂酶活性,则乳糜微粒残体的清除将受影响。肝细胞膜微绒毛上有丰富的硫酸乙酰肝素,易与apoE结合,且乳糜微粒残体也能与一些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如低密度脂蛋白LDL或apoB、E受体、LDL受体相关蛋白等。乳糜微粒残体和相关受体结合后进入肝细胞内代谢,在其和受体结合过程中,apoE起着重要作用。apoE在Disse间隙与乳糜微粒残体相结合后才能被LDL受体相关蛋白识别和摄取,然后进入肝细胞内代谢。肝细胞摄取的乳糜微粒已不是原先血浆中的乳糜微粒。显然,肝脏对其摄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肝筛具有清除脂质的特殊作用。

  在酒精、CCl4等导致肝损伤之前,常先有SEC窗孔变多变大,结果导致从肠道而来的大分子的脂质如富含三酯酰甘油的乳糜微粒及其大的残核,不经外周处理直接进入Disse间隙与窦周肝细胞、HSC等大量接触,肝细胞可能由此从血液中摄取大量三酯酰甘油,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同时,三酯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特别是后者可刺激窦周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引起SEC基底膜形成及其窗孔变小变少,导致肝窦周细胞脂质交换及代谢障碍。电镜观察证实酒精可使Ⅲ区的SEC窗孔减少50%。是嗜酒者及其它原因所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肝筛“失窗孔化”可阻止乳糜微粒残体中的维生素A酯与肝细胞接触,使维生素A储存细胞(HSC)内维生素A减少。正常肝脏中HSC主要合成和分泌Disse间隙中的低密度基质成分,而当HSC中维生素A酯耗竭时,HSC则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并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如胶原、层粘蛋白、蛋白多糖等,就会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肝筛结构的改变并非不可逆,病因去除后可恢复正常,但在内皮基底膜改变形成即“毛细血管化”后,其“失窗孔化”改变则为不可逆。脂肪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去除病因。



陆伦根博士(上海闸北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和大家一起努力的药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3 01:13 , Processed in 0.01372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