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肝硬化论坛 存档 1 中国的干细胞研究骗局
楼主: liver411

中国的干细胞研究骗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1
发表于 2007-3-30 15:59
三条匿名信息指向北大长江学者造假
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的帖子引起记者注意
  3月8日,一篇题为《中国的干细胞研究骗局》的帖子出现在中国著名的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的首页。发帖人显示为“胡未明”。
  在这篇帖子里,胡未明把矛头对准了2001年由科技部开始支持的“973项目”中的《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称“科技部决策的背后是一群所谓的科学家,从以上科技部官方发布的文字可以看出这一领域中国科学家的无知与狂妄。”
  更是指名道姓地指出了三位学者的名字:北京大学的长江学者李凌松教授、挂职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盛会珍教授、原清华大学教授,现在中科院工作的裴端卿教授。
  “五年过去了,连一篇像样的研究论文都发表不出来,可见该领域中国科学家的水准。李凌松最后为了交差,掏钱向原来清华大学的裴端卿买了一篇论文的署名权来交差。原清华大学的裴端卿(现已转至中科院)也凭借两篇JBC一下混成了中国的干细胞权威。”
  “中国宝贵的科研经费就是这样被科技部的无知官员还有一批科学骗子给挥霍的。”在发帖人“胡未明”看来,中国科技部从2001年开始花费数千万元支持的“973计划”中的干细胞研究,竟是一场“骗局”,并以此质疑李凌松教授的一个新项目,也就是2006年底刚刚通过立项的“863课题”“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将和已经结题的“973项目”一样,“一塌糊涂”。

新浪博客罗列李凌松论文作为“佐证”
  不知是不是巧合,记者发现披露此事的还有两处,其中一处是3月2日零点开通的新浪博客,博主名为“小声嘀咕”。
  在开篇欢迎语中,除了新浪博客固有的欢迎语句之外,博客主人做了说明:“利用假的科学骗取金钱,再利用金钱换取科学界的地位,再将自己假的科学变为酷似真的,再骗取更多的金钱……如此循环往复后果不堪设想。我将尽可能的在这里揭露一些人和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让我们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随后的几分钟内,“小声嘀咕”贴出了第一篇博客文章,题目是《973干细胞项目专家李凌松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小声嘀咕”具体针对的是2001年科技部资助的两大973干细胞基础研究课题之一——《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李凌松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小声嘀咕”列举了李凌松的23篇论文,这是“小声嘀咕”通过Pubmed(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下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开发的,基于www.的查询系统)查到的李凌松在2004年和2005年期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其中20篇涉及干细胞。
  “小声嘀咕”认为,在这23篇论文中只有10篇可以算作李凌松的“成果”,因为其他的论文中李凌松并不是“通讯作者”。一般来说,“通讯作者”可以等同为论文“第一作者”,是论文贡献大小的表现之一。并且,这其中只有3篇论文与胚胎干细胞有关。而这项耗资2000万元的国家“973项目”课题中,李凌松和北京大学干细胞中心负责的是《胚胎干细胞增殖及定向分化的研究》和《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两个课题,正是以胚胎干细胞为研究对象。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2
发表于 2007-3-30 15:59

科技部“公众问答”平台发现相同举报信息
  当记者在中国科技部网站查询有关李凌松负责的“973课题”和刚刚立项的“863课题”信息时,发现在“公众问答”版块中,有一位名为“张浩东”的网友留言反映问题,时间是2007年1月29日。
  “李凌松作为973的首席科学家承担课题已经5年多了,现已到结题的日子,但是他做出的成果实在有限,从他已经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同时有另一该专业教授,而第一作者又往往与那个教授属于同一机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干细胞领域,高度怀疑李凌松利用科研经费换取文章署名,充当包工头,而这些文章与‘973项目’中承诺的研究内容相去甚远,请科技部提高警惕,保证资助有真才实学之人。具体可与我联系。”
  在“答复”栏中,状态显示为“已电话联系”。

三个帖子都是匿名举报?
  2个月的时间里,身为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重点项目中的干细胞研究和其主导科学家突然面临这样的指责,是否同一人所为?记者先后对这三个帖子的发帖人做了核实。
  记者联系了新语丝网站的主人,著名“科学打假人”方舟子,询问在3月8日署名“胡未明”的帖子是否实名发帖。
  “是化名。我知道他是谁,但没有他的同意,我不能告诉你。”方舟子说,“我可以用邮件联系他,但既然他用化名发帖,就应该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身份,估计玄。”果然,截至发稿时止,记者没有收到回复。
  新浪博客的博主“小声嘀咕”并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记者在其博客上留言,也未见回复。
在科技部“公共问答”版块也看不到“张浩东”的任何信息。

两个“张浩东”是否同一人?
  科技部那个举报信息的举报人张浩东并没有公开联系信息可供查询。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李凌松是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科宇公司临床合作部经理的名字正是张浩东。
  此前,张浩东和李凌松曾经同时出现在一篇报道中接受记者采访。
  两个“张浩东”是否同一人?
  “是,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但去年10月被公司解聘了。”科宇公司负责公共关系事务的纪先生说。他对科技部网站上这个以“张浩东”为名反映“973项目”“骗局”持有怀疑。
  “张浩东当时是我们公司临床合作部的,负责的事情是和医院沟通,把我们的一些新技术和药物拿到临床使用,而且他只是硕士毕业,并没有参与这个‘973项目’,应该不了解具体情况。”纪先生说。
  说到为何解聘,纪先生没有透露详情,只是说:“有各种原因吧!”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3
发表于 2007-3-30 16:00
科技部回应:查明举报人无真凭实据
查证后就电话回复了举报人
  3月13日,记者就此事向科技部相关部门做了核实。
  “973计划”属于基础研究司管理,科技部新闻办工作人员陶先生在向基础研究司核实后告诉记者,1月29日,科技部信访办看到这条信息后,将信息转至基础研究司。基础研究司与举报人张浩东取得了联系。
  “他自称是和李凌松有合作关系的一个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合作的时候觉得李凌松的水平不高,写不出那样的论文,所以他怀疑他用钱买来了别人的论文署名权。但他没办法提供任何证据,仅仅是怀疑。”陶先生说。

不排除有人“公报私仇”
  “网上的发帖太混乱,谁也不知道新语丝上发帖的人和新浪博客的‘小声嘀咕’是不是就是张浩东,而‘张浩东’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姓名。当时回复之后张浩东那边就没下文了,不知道为什么2个月后又在网上出现了。我觉得不能排除有人以此公报私仇。”陶先生说。

李凌松2006年的“863项目”是经过3轮严格评审才通过的
  对于李凌松是否有资格担任“973项目”的主持科学家,陶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确认李凌松作为此项计划的负责人时经过了3轮筛选和评审,科技部是认同他的研究水平的。而在“973项目”结束之后,其成果也通过了专家的评审。
  “从我们现有掌握的情况看,并没有发现李凌松教授挪用科研经费等问题,也不存在论文造假等问题。网友贴出的只是一家之言,可信度不高。”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4
发表于 2007-3-30 16:01
当事人否认曾出卖论文署名权
  李凌松教授目前在意大利进行学术工作,而记者联系上了另一位当事人,就是被网友指责为科研经费出卖论文署名权的某教授(应其要求,隐去姓名)。该教授推荐记者采访强伯勤院士,“他是李凌松负责的‘973项目’评审组组长。”但强院士表示不清楚此事,所有的评审资料已上交科技部。
  对网上的指责,某教授认为毫无意义,但还是作出了一些回应。

“973项目”进行2年后纳入李凌松的课题组
  李凌松教授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按973的规定是2+3的模式。也就是科技部把前两年的经费拨给你,运行两年,两年后首席科学家可以按照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有的项目会撤掉,有的会加入。我的课题组就是在这个调整的阶段进入这个“973项目”的。纳入之后就会从李凌松教授那里得到相应数量的科研经费。

从没在论文的作者栏署李凌松教授之名
  “973计划”的管理规范很严格,973作为基础研究的项目,是很成功的品牌,首席科学家制度也是非常好的,就是某一个领域里面由一个大家公认的科学家来牵头做,但是每个项目还是大家各自做。像我自己的课题,还是我的课题。如果仅仅是提供经费支持,那是不会把名字放到作者里面去的。但来源我必须要注明。
  按照规定,我们在发表文章的时候,要致谢提供科研经费的项目和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以表明我们参与了这个项目。但绝对没有在作者栏里面写过他的名字。

论文发表在怎样的杂志算一流没有定论
  发表在什么样的杂志上算作出成果?这种说法很不科学。
  在我们做科学的圈子里,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把所有杂志做一个排名和评级。比如费城有个评价杂志的量化标准,我们经常开会的时候也会讨论,某一个标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可能完全科学。有的杂志之前是40几个点,第二年变成20几个点,第三年又变成30几个点,这些值都是随时变化的。不好定哪个杂志究竟是不是一流。
  我们肯定会投给我们自己认可,觉得在科学界大家都认可,审稿严谨的杂志。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5
发表于 2007-3-30 16:02
是合理质疑还是无知无畏
  “新语丝”是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开办的网站,上面常有对学术问题的质疑和对学者造假的揭露。
  早在“小声嘀咕”的博客发表时,就在新语丝论坛上引起网友的激辩,分为“挺李”和“倒李”两派。而“胡未明”这个ID并未参与其中。

方舟子对文章内容已做验证
  这篇“新语丝”网站的文章先是发到方舟子的邮箱。
  “他提出的问题其实很容易查证,我只需要在网上的论文库里搜索一下,不用费多少时间。他列举的那些杂志,都是国外的没错,但水平不高。”学生物出身的方舟子说。

973项目“挂羊头卖狗肉”?
  “小声嘀咕”博客中所说,李凌松的论文中只有3篇与“胚胎干细胞”有关。而网友wow2为了反驳他,列出了自己认为的李凌松与“胚胎干细胞”相关的11篇论文。
  之所以会有3篇与11篇的差别,是因为网友对“胚胎干细胞”的概念有不同认识。
  wow2所列的10篇论文(有1篇是重复列举)中有至少5篇是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以下简称“MSCs”)的,在另一些网友看来,对“MSCs”的研究并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胚胎干细胞”研究。
  李凌松教授担任董事长的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宇公司)副总经理杨勇女士告诉记者,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种,“MSCs”是成体干细胞中最容易获得的一种,目前对“MSCs”的研究已经处于可以开发药物制剂和医疗器械的阶段,比如用来治疗白血病的原始间充质注射液。而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则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
  “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任何细胞,成体干细胞只能分化成特定的几种。胚胎干细胞取得难度比成体干细胞大,但应用比成体干细胞广,再加上涉及一些伦理问题,所以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难,也更受关注。”杨勇说。
  方舟子告诉记者,“李凌松申请的是胚胎干细胞,但他的论文我们看到很多并不是关于胚胎干细胞而是其他的干细胞。两种研究的意义不一样。”

掏钱买署名权?绝不可能
  李凌松是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科宇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杨勇女士说,科宇公司所用的研究技术均是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
  当记者提到帖子中的“用科研经费向裴端卿买论文署名权”一事,杨勇很惊诧地表示“绝对不可能”:“我自己参与写的东西,怎么会署别人的东西?”

花2000万元办200万元的事?
  新语丝论坛上一位名为“庞游”的网友2月25日发帖称,网友列出的11篇论文,除一篇外,几乎完全与其proposal(项目提案)题目所表达研究内容无关。所发杂志太一般,唯一一篇在Stem Cells上的,还是间充质干细胞。“这十一篇文章的工作,就算全在同一个实验室完成,200万元人民币足以搞定。李教授的论文,如此昂贵。”
  李凌松的“973项目”是否获得了2000万元科研经费?科技部973处的工作人员说经费情况不能对外公开。
  “李凌松的新课题,“863计划”的项目2006年12月才开始运作,这时候就说‘结果一塌糊涂’,未免太早了点吧!”863处的工作人员说。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6
发表于 2007-3-30 16:03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7
发表于 2007-3-30 16:12
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8
发表于 2007-4-1 03:55

回胡未明的《中国的干细胞研究骗局》

  英伦客

  胡文中提到干细胞的重大研究项目资助的挂职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第二医科
大学的盛会珍,关于盛会珍的研究Nature杂志专门有文章讨论,有兴趣的话自己
可以去查一下。自从韩国黄玉玺事件后盛会珍一直是干细胞领域里关注的对象,
当时认为要么是作假,要么是重大进展,目前认为她取得了重大进展。所以冒然
说盛会珍是骗子是不负责任的。我不了解北京大学的李凌松,不作评论。

  她虽然没有把文章发表在‘顶级’杂志上,但她在干细胞领域里的贡献已得
到同行的承认,英国科学家正在呼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进行盛会珍关于动物和人
杂交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盛会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里所取得
的较大成果,不能因为文章发表的档次就否决她所做的贡献。她本人为此已经在
国内失去资助,这也是中国在科研上急功近利的悲哀(盛会珍目前可能又回到美
国去了)。

  应该说中国在某些科研项目上的评审是有问题,但不能一棍子全打倒,而且
当你挥舞大棒的时候,最好还是先去了解事实,不能凭想当然就去否定别人。这
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我们还是要让事实来说话。

  请胡未明去了解一下事实,如果你错了的话,勇敢地说一声对不起。

(XYS20070309)
新语丝

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lilingsong3.txt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29
发表于 2007-4-1 04:04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73、863计划居然选错首席科学家了?以致数千万元科研经费打了水漂?

发帖人用的是“怀疑”、“估计”等词语,但在帖子中列举出大量论文作为“佐证”,并在“新语丝”上引发网友激辩:李凌松的研究成果是不是“胚胎干细胞”研究?是不是值得动用973和863的大量资源?

记者对此事分别向科技部等当事方进行了求证,被告知此事“查无实证”。

《青年周末》记者 陈万颖


李凌松(中)从海外回到北大主持干细胞研究,至今已近7年。


胚胎干细胞取得难度大,应用范围广,对其研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发表在中国科技部网站上的举报信息

李凌松(中)从海外回到北大主持干细胞研究,至今已近7年。


胚胎干细胞取得难度大,应用范围广,对其研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发表在中国科技部网站上的举报信息


新浪博客中的举报信息
三条匿名信息指向北大长江学者造假 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的帖子引起记者注意

3月8日,一篇题为《中国的干细胞研究骗局》的帖子出现在中国著名的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的首页。发帖人显示为“胡未明”。

在这篇帖子里,胡未明把矛头对准了2001年由科技部开始支持的“973项目”中的《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的分化与**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称“科技部决策的背后是一群所谓的科学家,从以上科技部官方发布的文字可以看出这一领域中国科学家的无知与狂妄。”

更是指名道姓地指出了三位学者的名字:北京大学的长江学者李凌松教授、挂职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盛会珍教授、原清华大学教授,现在中科院工作的裴端卿教授。

“五年过去了,连一篇像样的研究论文都发表不出来,可见该领域中国科学家的水准。李凌松最后为了交差,掏钱向原来清华大学的裴端卿买了一篇论文的署名权来交差。原清华大学的裴端卿(现已转至中科院)也凭借两篇JbC一下混成了中国的干细胞权威。”

“中国宝贵的科研经费就是这样被科技部的无知官员还有一批科学骗子给挥霍的。”在发帖人“胡未明”看来,中国科技部从2001年开始花费数千万元支持的“973计划”中的干细胞研究,竟是一场“骗局”,并以此质疑李凌松教授的一个新项目,也就是2006年底刚刚通过立项的“863课题”“干细胞和**工程”将和已经结题的“973项目”一样,“一塌糊涂”。

博客罗列李凌松论文作为“佐证”

不知是不是巧合,记者发现披露此事的还有两处,其中一处是3月2日零点开通的博客,博主名为“小声嘀咕”(blog)。

在开篇欢迎语中,除了博客固有的欢迎语句之外,博客主人做了说明:“利用假的科学骗取金钱,再利用金钱换取科学界的地位,再将自己假的科学变为酷似真的,再骗取更多的金钱……如此循环往复后果不堪设想。我将尽可能的在这里揭露一些人和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让我们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随后的几分钟内,“小声嘀咕”贴出了第一篇博客文章,题目是《973干细胞项目专家李凌松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小声嘀咕”具体针对的是2001年科技部资助的两大973干细胞基础研究课题之一——《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的分化与**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李凌松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小声嘀咕”列举了李凌松的23篇论文,这是“小声嘀咕”通过Pubmed(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下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开发的,基于www.的查询系统)查到的李凌松在2004年和2005年期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其中20篇涉及干细胞。

“小声嘀咕”认为,在这23篇论文中只有10篇可以算作李凌松的“成果”,因为其他的论文中李凌松并不是“通讯作者”。一般来说,“通讯作者”可以等同为论文“第一作者”,是论文贡献大小的表现之一。并且,这其中只有3篇论文与胚胎干细胞有关。而这项耗资2000万元的国家“973项目”课题中,李凌松和北京大学干细胞中心负责的是《胚胎干细胞增殖及定向分化的研究》和《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两个课题,正是以胚胎干细胞为研究对象。

当记者在中国科技部网站查询有关李凌松负责的“973课题”和刚刚立项的“863课题”信息时,发现在“公众问答”版块中,有一位名为“张浩东”的网友留言反映问题,时间是2007年1月29日。

“李凌松作为973的首席科学家承担课题已经5年多了,现已到结题的日子,但是他做出的成果实在有限,从他已经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同时有另一该专业教授,而第一作者又往往与那个教授属于同一机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干细胞领域,高度怀疑李凌松利用科研经费换取文章署名,充当包工头,而这些文章与‘973项目’中承诺的研究内容相去甚远,请科技部提高警惕,保证资助有真才实学之人。具体可与我联系。”

在“答复”栏中,状态显示为“已电话联系”。

三个帖子都是匿名举报?

2个月的时间里,身为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重点项目中的干细胞研究和其主导科学家突然面临这样的指责,是否同一人所为?记者先后对这三个帖子的发帖人做了核实。

记者联系了新语丝网站的主人,著名“科学打假人”方舟子,询问在3月8日署名“胡未明”的帖子是否实名发帖。

“是化名。我知道他是谁,但没有他的同意,我不能告诉你。”方舟子说,“我可以用邮件联系他,但既然他用化名发帖,就应该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身份,估计玄。”果然,截至发稿时止,记者没有收到回复。

博客的博主“小声嘀咕”并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记者在其博客上留言,也未见回复。

在科技部“公共问答”版块也看不到“张浩东”的任何信息。

两个“张浩东”是否同一人?

科技部那个举报信息的举报人张浩东并没有公开联系信息可供查询。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李凌松是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科宇公司临床合作部经理的名字正是张浩东。

此前,张浩东和李凌松曾经同时出现在一篇报道中接受记者采访。

两个“张浩东”是否同一人?

“是,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但去年10月被公司解聘了。”科宇公司负责公共关系事务的纪先生说。他对科技部网站上这个以“张浩东”为名反映“973项目”“骗局”持有怀疑。

“张浩东当时是我们公司临床合作部的,负责的事情是和医院沟通,把我们的一些新技术和药物拿到临床使用,而且他只是硕士毕业,并没有参与这个‘973项目’,应该不了解具体情况。”纪先生说。

说到为何解聘,纪先生没有透露详情,只是说:“有各种原因吧!”

科技部回应:查明举报人无真凭实据 查证后就电话回复了举报人

3月13日,记者就此事向科技部相关部门做了核实。

“973计划”属于基础研究司管理,科技部新闻办工作人员陶先生在向基础研究司核实后告诉记者,1月29日,科技部信访办看到这条信息后,将信息转至基础研究司。基础研究司与举报人张浩东取得了联系。

“他自称是和李凌松有合作关系的一个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合作的时候觉得李凌松的水平不高,写不出那样的论文,所以他怀疑他用钱买来了别人的论文署名权。但他没办法提供任何证据,仅仅是怀疑。”陶先生说。

不排除有人“公报私仇”

“网上的发帖太混乱,谁也不知道新语丝上发帖的人和博客的‘小声嘀咕’是不是就是张浩东,而‘张浩东’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姓名。当时回复之后张浩东那边就没下文了,不知道为什么2个月后又在网上出现了。我觉得不能排除有人以此公报私仇。”陶先生说。

李凌松2006年的“863项目”是经过3轮严格评审才通过的

对于李凌松是否有资格担任“973项目”的主持科学家,陶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确认李凌松作为此项计划的负责人时经过了3轮筛选和评审,科技部是认同他的研究水平的。而在“973项目”结束之后,其成果也通过了专家的评审。

“从我们现有掌握的情况看,并没有发现李凌松教授挪用科研经费等问题,也不存在论文造假等问题。网友贴出的只是一家之言,可信度不高。”

李凌松教授目前在意大利进行学术工作,而记者联系上了另一位当事人,就是被网友指责为科研经费出卖论文署名权的某教授(应其要求,隐去姓名)。该教授推荐记者采访强伯勤院士,“他是李凌松负责的‘973项目’评审组组长。”但强院士表示不清楚此事,所有的评审资料已上交科技部。

对网上的指责,某教授认为毫无意义,但还是作出了一些回应。

“973项目”进行2年后纳入李凌松的课题组

李凌松教授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按973的规定是2+3的模式。也就是科技部把前两年的经费拨给你,运行两年,两年后首席科学家可以按照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有的项目会撤掉,有的会加入。我的课题组就是在这个调整的阶段进入这个“973项目”的。纳入之后就会从李凌松教授那里得到相应数量的科研经费。

从没在论文的作者栏署李凌松教授之名

“973计划”的管理规范很严格,973作为基础研究的项目,是很成功的品牌,首席科学家制度也是非常好的,就是某一个领域里面由一个大家公认的科学家来牵头做,但是每个项目还是大家各自做。像我自己的课题,还是我的课题。如果仅仅是提供经费支持,那是不会把名字放到作者里面去的。但来源我必须要注明。

按照规定,我们在发表文章的时候,要致谢提供科研经费的项目和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以表明我们参与了这个项目。但绝对没有在作者栏里面写过他的名字。

论文发表在怎样的杂志算一流没有定论

发表在什么样的杂志上算作出成果?这种说法很不科学。

在我们做科学的圈子里,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把所有杂志做一个排名和评级。比如费城有个评价杂志的量化标准,我们经常开会的时候也会讨论,某一个标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可能完全科学。有的杂志之前是40几个点,第二年变成20几个点,第三年又变成30几个点,这些值都是随时变化的。不好定哪个杂志究竟是不是一流。

我们肯定会投给我们自己认可,觉得在科学界大家都认可,审稿严谨的杂志。

是合理质疑还是无知无畏

“新语丝”是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开办的网站,上面常有对学术问题的质疑和对学者造假的揭露。

早在“小声嘀咕”的博客发表时,就在新语丝论坛上引起网友的激辩,分为“挺李”和“倒李”两派。而“胡未明”这个ID并未参与其中。

方舟子对文章内容已做验证

这篇“新语丝”网站的文章先是发到方舟子的邮箱。

“他提出的问题其实很容易查证,我只需要在网上的论文库里搜索一下,不用费多少时间。他列举的那些杂志,都是国外的没错,但水平不高。”学生物出身的方舟子说。

973项目“挂羊头卖狗肉”?

“小声嘀咕”博客中所说,李凌松的论文中只有3篇与“胚胎干细胞”有关。而网友wow2为了反驳他,列出了自己认为的李凌松与“胚胎干细胞”相关的11篇论文。

之所以会有3篇与11篇的差别,是因为网友对“胚胎干细胞”的概念有不同认识。

wow2所列的10篇论文(有1篇是重复列举)中有至少5篇是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以下简称“MSCs”)的,在另一些网友看来,对“MSCs”的研究并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胚胎干细胞”研究。

李凌松教授担任董事长的北京科宇联合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宇公司)副总经理杨勇女士告诉记者,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种,“MSCs”是成体干细胞中最容易获得的一种,目前对“MSCs”的研究已经处于可以开发药物制剂和医疗器械的阶段,比如用来治疗白血病的原始间充质注射液。而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则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

“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任何细胞,成体干细胞只能分化成特定的几种。胚胎干细胞取得难度比成体干细胞大,但应用比成体干细胞广,再加上涉及一些伦理问题,所以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难,也更受关注。”杨勇说。

方舟子告诉记者,“李凌松申请的是胚胎干细胞,但他的论文我们看到很多并不是关于胚胎干细胞而是其他的干细胞。两种研究的意义不一样。”

掏钱买署名权?绝不可能

李凌松是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科宇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杨勇女士说,科宇公司所用的研究技术均是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的。

当记者提到帖子中的“用科研经费向裴端卿买论文署名权”一事,杨勇很惊诧地表示“绝对不可能”:“我自己参与写的东西,怎么会署别人的东西?”

花2000万元办200万元的事?

新语丝论坛上一位名为“庞游”的网友2月25日发帖称,网友列出的11篇论文,除一篇外,几乎完全与其proposal(项目提案)题目所表达研究内容无关。所发杂志太一般,唯一一篇在Stem Cells上的,还是间充质干细胞。“这十一篇文章的工作,就算全在同一个实验室完成,200万元人民币足以搞定。李教授的论文,如此昂贵。”

李凌松的“973项目”是否获得了2000万元科研经费?科技部973处的工作人员说经费情况不能对外公开。

“李凌松的新课题,“863计划”的项目2006年12月才开始运作,这时候就说‘结果一塌糊涂’,未免太早了点吧!”863处的工作人员说。

背景链接

何为“973计划”?

1997年由中国科技部**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

“973计划”的目标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何为“863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由于是1986年3月提出,故得名。

863计划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973计划更偏重基础科学研究,863计划更注重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

www.yweekend.com/WebNews/070315/a02/070315a0201.s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31 15:12:28编辑过]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9043 元 
精华
帖子
4485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8-8-18 
30
发表于 2007-4-3 05:56

回胡未明的《中国的干细胞研究骗局》

  英伦客

  胡文中提到干细胞的重大研究项目资助的挂职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第二医科
大学的盛会珍,关于盛会珍的研究Nature杂志专门有文章讨论,有兴趣的话自己
可以去查一下。自从韩国黄玉玺事件后盛会珍一直是干细胞领域里关注的对象,
当时认为要么是作假,要么是重大进展,目前认为她取得了重大进展。所以冒然
说盛会珍是骗子是不负责任的。我不了解北京大学的李凌松,不作评论。

  她虽然没有把文章发表在‘顶级’杂志上,但她在干细胞领域里的贡献已得
到同行的承认,英国科学家正在呼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进行盛会珍关于动物和人
杂交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盛会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近年来干细胞领域里所取得
的较大成果,不能因为文章发表的档次就否决她所做的贡献。她本人为此已经在
国内失去资助,这也是中国在科研上急功近利的悲哀(盛会珍目前可能又回到美
国去了)。

  应该说中国在某些科研项目上的评审是有问题,但不能一棍子全打倒,而且
当你挥舞大棒的时候,最好还是先去了解事实,不能凭想当然就去否定别人。这
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我们还是要让事实来说话。

  请胡未明去了解一下事实,如果你错了的话,勇敢地说一声对不起。

(XYS20070309)
新语丝

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lilingsong3.txt

实事求是,注重科学,坚持真理,敢讲真话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5-19 17:08 , Processed in 0.02409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