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概况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学治疗和栓塞治疗是介入放射学治疗应用最广的方法。介入放射治疗肝癌已有20多年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外就开始有临床应用报道。至80年代这一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1979年日本学者熊健一郎用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癌,开创了介入治疗的新纪元。80年代后期,肝癌的介入放射治疗在我国得到了开展并迅速推广,我国学者对此疗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肝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各期肝癌,以往治疗对象主要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且主要是晚期肝癌患,现在早、中期肝癌患者应将介入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待介入治疗后酌情行外科手术切除。 肝癌介入治疗的禁忌症 有下列情况的患者,因疗效差、并发症发生率高或愈后极差等多种因素,不宜采用介入治疗:①严重肝细胞性黄疸;②大量腹水,尤其是伴少尿的患者;③肝硬化明显,肝功能严重受损;④肿瘤病变已超过整个肝脏的4/5;⑤全身广泛转移(若用介入治疗以缓解症状,则属例外);⑥终末期患者。 肝癌的介入治疗操作过程 ①肝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术一般选择股动脉途径插管,超选择性插管。 ②造影确定病变供血情况: ③导入栓塞剂:栓塞剂就加入少量造影剂,以便观察。 ④造影观察栓塞效果,若达到栓塞目的,可停止栓塞,否则可继续导入栓塞剂,直至癌肿供血动脉完全阻塞。 ⑤拔除导管,加压包扎穿刺口。 肝癌介入术后反应与处理 介入术后除常规血管性介入术后处理外,需抗菌、补液3-5天,被液量为每日1000-1500ml,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保肝、止酸、止血、止呕吐等药物。 栓塞后综合症是术后最常见的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肝功能损害、黄疸、腹水、麻痹性肠梗阻、非靶器官栓塞等。其中发热多为肿瘤坏死吸收热,常可至38-39度,多为7-14日,也可持续1个月,抗生素效果不明显,消炎痛处理多能奏效,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腹痛的常见原因有碘化油栓塞反应、胆囊炎及近肝包膜的肿瘤治疗后坏死所致局取性腹膜炎,可酌情分别对症处理,只要无外科急腹症指症,就可适应适当应用止痛剂止痛。 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未治者其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尽管手术切除是较好的方法,但真正能切除的很少。此外,手术后复发率相当高,超过2/3的随访病人半年至一年内出现复发灶。因此,介入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即便是准备手术切除者,也应先行一次介入治疗,以明确病变范围及数目,确定是否真正能手术切除,同时也能控制肿瘤,便于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介入术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65.2%、28.0%、16.2%、9.4%,如果以早、中期病人为主要目标,加上合理使用肝段性栓塞,疗效将大大提高。 肝癌介入术后反应与处理 介入术后除常规血管性介入术后处理外,需抗菌、补液3-5天,被液量为每日1000-1500ml,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保肝、止酸、止血、止呕吐等药物。 栓塞后综合症是术后最常见的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肝功能损害、黄疸、腹水、麻痹性肠梗阻、非靶器官栓塞等。其中发热多为肿瘤坏死吸收热,常可至38-39度,多为7-14日,也可持续1个月,抗生素效果不明显,消炎痛处理多能奏效,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腹痛的常见原因有碘化油栓塞反应、胆囊炎及近肝包膜的肿瘤治疗后坏死所致局取性腹膜炎,可酌情分别对症处理,只要无外科急腹症指症,就可适应适当应用止痛剂止痛。 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未治者其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尽管手术切除是较好的方法,但真正能切除的很少。此外,手术后复发率相当高,超过2/3的随访病人半年至一年内出现复发灶。因此,介入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即便是准备手术切除者,也应先行一次介入治疗,以明确病变范围及数目,确定是否真正能手术切除,同时也能控制肿瘤,便于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介入术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65.2%、28.0%、16.2%、9.4%,如果以早、中期病人为主要目标,加上合理使用肝段性栓塞,疗效将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