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使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丰富经验,天然药物成为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在重视药物疗效的同时,对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也一直受到重视。天然的东西不一定是安全无害的。和其他药物一样,中草药也会有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达数百种,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率占药源性肝病的32.6%。综合国内文献报道,1986—2002年,国内杂志公开发表中药致肝损害病例共800多例,并表现逐年上升趋势。近来,又有人把中药不良反应列入药品不良反应“三大祸害”之一。 1 中药肝损害的发病机制 天然药物与西药引起肝损害的机制相似,按其发病机制不同,一般分为两类。 1.1 过敏反应性肝损害 一些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仅发生在少数的服药人群中,认为系机体的特异性反应,与免疫机制有关。一些中药或其代谢产物作 为半抗原,与肝细胞中大分子物质结合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形成新的抗原,引起免疫反应。这种抗原有细胞膜表达,与相应的抗体或免疫的T细胞结 合,造成肝细胞损害。过敏性药源性肝损害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如皮疹、发热,肾脏、血液和关节等出现症状,亦可以肝脏为唯一的受损害器官,有发病急、一过性肝功能异常、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药物有雷公藤、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1.2 中毒性肝损害 系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损害肝脏所致。中药与西药不同,每种中药都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因此引起肝损害的机制十分复杂。有的中药中的植物蛋白有直接的肝细胞毒性作用,有些是中药中的生物碱、含苷类、含萜和内酯类等化学物质,使肝酶系统失活,造成肝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障碍。其临床特征与一般中毒性肝炎相同,表现为肝炎型、胆汁淤积型,重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进行性肝功能衰竭。临床上中药药源性肝损害较过 敏反应为多见。 2 中药肝损害的病因分类 2.I 按照损害肝脏表现的类型分类① 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肝炎类型的中药有:黄药子、苍耳子、蓖麻子、土三七、鸦胆子、五倍子、川楝子、雷公藤、千里光、艾叶、白及、防己、青黛、大黄、泽泻、姜半夏、桑寄生、地榆、密陀僧、虎仗、石榴皮、酸枣根皮、天花粉、雄黄、砒石、复方青黛子、农吉利(野百合)、鱼胆、蒲黄等;②引起胆汁淤积型或混合型肝损害的中药有:苍耳子、贯众、红茴香、铜绿、复方丹参注射液、壮骨关节丸、金果榄等。 2.2 按照中草药所含主要有毒成分及化学性质分类 2.2.1 含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结构复杂的杂环化合物,其毒性除了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外,近年发现能损害肝脏的生物碱也不少见,可分为以 下数种。①含羟基双稠吡咯啶生物碱有:野百合、千里光、土三七、大白顶草、猫尾草等。这类生物碱摄入后在细胞色素P伽的作用下转化为吡咯衍生物。这种不稳定的代谢产物除了引起剂量相关性肝损害外,且能导致实验动物肿瘤生成。急性中毒类似肝炎表现,慢性中毒类似肝硬化表现。②含延胡索:含有延胡索的中药有元胡、金不换。这类中药常用作镇痛剂,不曾重视其肝毒性。国外发现,健康人服此类药物2O周后发生急性肝炎,故这类生物碱对肝细胞代谢有直接毒性。③麻黄碱:中药麻黄所含麻黄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均有兴奋作用。除了表现头痛、头晕、震颤、心律失常及高血压外,还发现中毒性肝炎的报道。④其他含生物碱的中草药有:雷公藤、乌头及常山等。均有不少引起中毒性肝炎或慢性肝损害的报道。 2.2.2 含苷类苷类由糖类和非糖部分组成,其非糖部分称为苷元。依苷元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皂苷、黄酮苷、强心苷、氰苷等。含有皂苷、黄酮苷的中药如黄药子、柴胡、广豆根、芫花、黄芩等,可引起肝损害。黄药子既能损害肝细胞,又能影响胆汁排泌,肝损的轻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数人服500—1500g后发病,发病后症状严重。与其毒性成分薯蓣皂苷,薯蓣毒皂苷,黄独素,黄毒萜A、B、c等有关。黄芩、柴胡、苍术、番泻叶等。损害肝脏的表现均与其相关苷类有关,表现为中毒性肝炎或肝坏死。黄药子损害肝脏单味药中,国内文献报道46例,居第二位。 2.2.3 含萜和内酯类 含萜和内酯类药物结构复杂,含有酸和酚等化学物质。代表药物有雷公藤、苦楝、艾叶、决明子、贯众等。雷公藤含有二萜类、三萜类、倍萜类,对心肝肾均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及慢性肝损害。国内文献报道,雷公藤所致肝损害91例次,居单味损肝中药的首位。苦楝全株有毒,其毒性成分含苦楝素、苦楝萜酮内酯,均可刺激和损害胃肠黏膜,吸收后作用于肝脏。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肿大及黄疸等。艾叶主要含挥发油和苦艾素,内服除刺激肠道外,亦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2.2.4 含毒性植物蛋白类此类植物蛋白多存在于种子内,具有细胞原浆毒的作用,如苍耳子、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毒性作用不仅损害肝脏,还 损害胃肠黏膜及肾脏。 2.2.5 动物及矿物质类动物类中药如红娘子、鱼胆、猪胆、蟾蜍、穿山甲、蜈蚣,以及矿物类中药如雄黄、密陀僧均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 2.2.6 动物实验有肝损害的中草药 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及中药大辞典。注有肝毒性(多有动物实验)的中草药有白花、丹参、五色梅、丁香、芄铁、土 荆芥、大风子、大白顶草(含千里光生物碱)、千里光、天花粉、冬青叶、肉豆蔻、合欢皮、麦角、芸香、麝香草、七叶一枝花、冬青草、喜树等,其中多已提取有毒成分。上述有肝毒性的中草药不宜与具有肝损害的西药合用,合用可以加重肝毒性反应。也有进行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呈阳性的复方中药,而单味药则为阴性,如葛根汤;复方药阳性可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2.2.7 含有水解鞣质的药物 五倍子、诃子、石榴皮、酸枣根皮、虎仗、老虎泡叶、黄沧叶、橡碗等,均含有水解型鞣质,对肝有严重毒性作用。这类药用于烧伤外用药时亦可吸收造成重度肝小叶中心坏死。 3 中成药对肝脏的损害 。中成药乃复方制剂,由于服用及携带方便,近年来应用非常广泛,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致肝损害最突出依次为壮骨关节丸、疳积散、复方青黛丸、克银丸、小金丹(片)、首乌片、增生平、润肤丸、昆明山海棠、银屑散、六神丸、壮骨粉等。其他可见湿毒清、壮骨伸筋胶囊、养宝伸筋胶囊、骨仙片、妇康片、化瘀丸、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穿琥宁注射液、人参白术丸、牛黄解毒片等。 引起肝损害较多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3.1 壮骨关节丸壮骨关节丸中损害肝脏的药物主要是独活、淫羊藿。独活中的有效成分佛手柑内酯、欧芹酚甲醚、欧芹属乙素、花椒毒素等,均直接损 害肝细胞。其病理变化为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等。淫羊藿有雄激素样作用,干扰肝细胞的代谢及干扰胆汁的排泄,可引起胆汁淤积。 3.2 疳积散疳积散含有广丹和朱砂,均属有毒物质,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至铅及硫化汞,久服或过量均可引起中毒。 3.3 复方青黛丸 复方青黛丸(胶囊)含有土茯苓、丹参、白术、建曲等,用于治疗银屑病。引起肝损害的表现为肝炎型,病理以肝细胞坏死为主。 3.4 雷公藤片 雷公藤片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表现为单项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少数发生黄疽。 3.5 何首鸟片 何首乌片用于抗衰老、养颜健身,其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对肝脏具有毒性作用。引起肝损害的主要表现是轻或中度的黄疸。 3.6 六神丸六神丸中的明雄黄含有毒的砷化物,长期或大量服用后会发生砷中毒,药物可在体内蓄积,作为原浆毒,引起肝脏、肾脏及多脏器损害。方 中的蟾酥含有蟾酥毒,具有洋地黄样作用。 3.7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由柴胡、半夏、生姜、黄芩、大枣、人参(或党参)、甘草七味药组成。柴胡能改变细胞原浆表面,因而是一种原浆毒。新近研究 提示肝损害更可能与黄芩的原浆毒有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1 2:10: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