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乙肝药物百赛诺(即双环醇片)于2001年底推出,号称“国家一类新药”、获得15个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科委“1035”工程创新药物产业重大项目、列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的重大成果、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1996年即开始临床研究。其说明书中的有效率数据为: ALT:百赛诺用药6个月,ALT复常率为53.5%;停药3个月后,ALT复常率40.2%,70%以上的ALT恢复正常的病人ALT保持稳定。AST:百赛诺用药6个月,AST复常率为48.7%;停药3个月后,AST复常率48.7%,全部AST恢复正常的病人AST保持稳定。用药6个月HBV-DNA 转阴率为39.0%,停药3个月后为45.7%;用药6个月血清转换率(HBeAg 转阴同时HBeAb转阳)为15.6%,停药3个月后为20.8%; 而其三期试验结果公布的数据为: 治疗6个月后,患者ALT恢复正常率为55.4%,AST恢复正常率42.4%;e抗原的转阴率为20.8%,乙肝病毒DNA转阴率为41.4%。与其它治疗肝炎药物不同的是,百赛诺停药随访3个月后不出现反跳复发。患者停药3个月后e抗原的转阴率增高至30.8%,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增高至49.4%,70%以上的病人停药3个月后转氨酶仍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对其价格,媒体报道为:单价在15元/片,半年一个疗程,费用在3000元以下。低于贺普丁。 笔者不禁要问,该药真的是价格又低、治疗效果又好吗?如果真是这样,我想贺普丁(拉米夫定)也该退出中国市场了!因为其疗效数据比贺普丁还要好!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呢,贺普丁仍然在国内畅销,百赛诺上市以来却反应平平,甚至遭到众多用户和医生的质疑。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呢? 从业内人士透露的消息我们找到了答案: 原来百赛诺主要成分实际上就是联苯双酯的衍生物,由联苯双酯和其他化学药物混合而成,有人将其戏称为“联苯双脂2代”。而联苯双酯是什么呢?原来不过是由中药五味子提取的一种化学成分,现在是人工合成的五味子丙素中间产物,只能降低ALT(实际上是使血液中的谷丙氨基酸转移酶ALT灭活,即“中和”ALT),对谷草转氨酶(AST)无作用。该药对肝炎无任何治疗作用,只能造成肝功正常的假象,如果肝炎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ALT正常、AST异常现象,实际上此时ALT也升高了,只是因为被“中和”而看起来正常。所谓停药反跳,是因为减小剂量的联苯双脂不足以“中和”ALT所致。其降酶速度快、幅度大,但反跳率达42%-47%,停药后1年内的总反跳率可达62%。至于抗病毒、使HBVDNA和E抗原转阴的功能,从未见过临床结果表明联苯双酯有此作用,专业论述中一般均把该药列为降酶药物(连保肝都谈不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摇身一变,包装为“百赛诺”,就成了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了,从4.5元/瓶的联苯双酯变成了98元/瓶的百赛诺,也真够黑的!乙肝患者的钱也真好赚! 全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国内能够真正研制出一个好药,这个市场该有多大呀!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就不能斥以巨资用于乙肝新药研究?只要有成果,这个投资是绝对收得回来的。试想目前有的研究人员连乙肝转基因鼠就购不起,怎么能研制新药出来!?笔者建议,当前有限的研究资金,应当采用招标方式用于有前途的药物研究上,不要再投在没有希望的中成药市场,中药或许在抗纤维化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但抗病毒作用是绝不可能有的,希望那些“中医专家”不要在这方面再做空头文章了,很多中药还有副作用,可能对肝脏有损害。在此援引一下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的话:“目前国际国内医学界都还没有发现可以证明中药能有效治疗乙肝的证据。” 乙肝患者为了治病,绝不会吝惜自己的金钱,但很多人却在这个乙肝假药充斥的国家落得“家财散去病依旧”的结果!乙肝假药公开泛滥已经多年了,为什么还在横行市场?有百赛诺这样的药物也不难想象假药为何那么盛行,有关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已令人无法容忍! 看来如今之计,还是寄希望国外能够研制出更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或根治性药物了。国际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目前只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我们找不到以上的那些药物在其中的位置。有希望的新药,包括阿地福韦、恩替卡韦、FTC、LDT等都是国外研制的新药,国内的作用最多配合做做临床试验、发点论文而已。(当然并不否认这些临床试验的重要性,至少可以让这些国外新药尽快在国内上市,让国内乙肝患者尽早用到这些新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