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中药抗纤维化刍议
查看: 996|回复: 2

中药抗纤维化刍议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2902 元 
精华
16 
帖子
13768 
注册时间
2006-12-19 
最后登录
2019-7-12 

荣誉之星 心爱宝宝

1
发表于 2007-1-6 12:42

损伤的肝细胞在修复时,常与肝细胞的再生和间质胶原组织的增生同时并进的,若纤维组织增生超过肝细胞的再生,则易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结局。因此,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也是慢性肝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既往认为肝纤维化是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但随着对肝纤维组织的生成与分解机制的阐明及调节因子的发现,使抗纤维化的研究日益活跃,抗纤维化的治疗受到广泛的重视。近7-8年来临床上对早期肝纤维化的患者使用抗纤维化的药物,已经收到较好的疗效。在B超检查慢性肝炎的脾脏厚度和门脉直径2个指标方面和生化检查中的IV—C、PC DI、LN、HA等指标上,均可以见到明显好转的病例,甚至有的患者可以回复到正常水平。西药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青霉胺、脯氨酸类、单氨氧化酶抑制剂、木瓜蛋白酶、 Y干扰素等的抗纤维化作用都被研究过,但临床上除 Y干扰素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外,都未正式用于临床,而中药复方制剂却站稳了脚跟。

20世纪70年代前,中医界针对早期肝硬化和血吸虫肝硬化进行辩证论治,较有代表意义的医家及其方药有:姜春华以下瘀血汤(大黄、桃仁、地鳖虫)为主治疗早期肝硬化;王玉润以桃红饮(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威灵仙)为主治疗血吸虫肝硬化;朱春良以复肝丸(紫河车、红参须、炙地鳖虫、炮甲片、考三七、片姜黄、广郁金、生鸡内金)治疗早期肝硬化;邢锡波以益气化瘀方治疗早期肝硬化(黄芪、丹参、郁金、红花、鹿角胶、茯苓、白芍、生地、黄精、鸡内金、香附、败酱草、泽兰、当归);张舜丞以黄芪亵术汤(生黄芪、红花、亵术、炒白术、醋柴胡、地鳖虫、生甘草、白矾)治疗早期肝硬化、肝睥肿大。以上医家均按中医活血化瘀思路辩证施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许多西医师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对单味中药抗纤维化作用进行认定,其代表是丹参(活血),以及桃仁、当归、黄芪、柴胡、姜黄、田三七、汉防已甲素、桃仁提取物、葫芦素B、齐墩果酸、甘草皂甙、甘草次酸、苍术酮、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冬虫夏草、虫草菌丝等。这许多种单味药都是在前人方剂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动物模型实验也报道了明确的疗效,但其临床效果不显著。

近十余年来,人们对枯否细胞、星状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和肝细胞的胶原合成及分解代谢有了长足的认识,结合当时的研究热点,微循环理论,提出了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局部微循环的学说。在这个学说的基础上,各地区设计出了几十种不同的复方方剂。其主要的循证思路是活血化瘀和软坚柔肝。希望通过改善肝脏局部微循环来改善各种特异细胞的功能,促进胶原降解、抑制纤维组织生成,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和名医叶天士的观点“百病皆因不通”是一脉相承的。近几年,中药对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注意。如对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IL一1、IL一6、IL一12、IL一16等,还有氧自由基、Fas配体以及NO的作用等等。可惜尚无令人信服的疗效指标能在实践中被确定叫。临床上已经认定的方剂有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研制的复方鳖甲软肝片、北京友谊医院的复方861、山西省的强肝胶囊、湖南省的肝纤宁、湖北省的软坚糖浆、深圳的软肝颗粒等等,还有天津传染病院研究的“抗纤丸”。

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结果重复性差、临床病例样本量小、检测指标权威性不够、药物来源的差异性大、实验数据的弄虚作假、结果分析的主观牵强以及缺乏严格的试验设计和评价标准等等,致使低水平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在新的世纪将要进行更加艰巨的努力,才能争取更加辉煌的成绩。目前的实验研究,往往只是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解释,从而证明其科学性,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为提高临床疗效而探索,并提供试验依据,才是最主要的目标。中医药抗纤维化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药物获释的物质基础是各种化学成分及其引起的生物学反应。因而结合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利用动物活细胞模型,进一步扩大单味中药及其作用部位、活性成分和有效单体的筛选研究,寻找高效价的中药,以便优化组方或与靶向技术结合,对提高临床疗效必将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药抗纤维化的复方药理学和证治药动学研究:对于复方或中药配伍关系研究,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加减法和正交设计法,也有采用量效回归分析和均匀设计法等。药物加减法对筛选用药有一定意义,正交设计法可以实现“整齐对比”,均匀设计法能保证试验点在其试验范围内充分的“均匀分散”,但都有其自身的缺陷。最近,有人把最优化试验设计——直接试验设计法引人复方药理学研究,值得我们借鉴。积极引入新的能较好的分析复方配伍关系的设计方法,对于揭示药味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其多成分、多作用、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进而揭示中医药抗纤维化的特殊方式和作用规律,具有创新意义。随着人类基因组遗传语言的破译,中药分子药理学研究必然成为热门课题,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分子调控研究也是新世纪的重要任务。此外,基因芯片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物,该技术可能对中药质量控制、活性成分筛选、复方成分监测、信号转导研究以及抗纤机制本质的探讨提供有效的工具。临床研究的目标有2个:① 严格观察,验证疗效;② 改进方法,提高疗效。要真正确认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是,通过严格的设计,严格的病例选择和排除、肯定的随机双盲对照、确切的考核指标(如2次肝穿等)、稳定的监测方法和试剂、严密的药物质量控制(如药材品种、产地、采集、储藏、炮制、制剂加工等)、可靠的统计学分析等等,才能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得到国际上学术界的承认;另一方面,要统一部署,多方位、多学科的合作,大样本研究,改变当前的低水平重复局面。

在课题研究中则应该注重规范,定型、定量,探讨出肝纤维化的证型指标。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丰富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模式,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种、病型、病程以及并发症,进一步探讨更为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供大家参考,抗病毒治疗才是根本

有时会治愈,常常去帮忙,总是去安慰 BEST WISHES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5567 元 
精华
帖子
3764 
注册时间
2004-6-9 
最后登录
2017-11-16 
2
发表于 2007-1-12 00:07

其实中医的发展,从来不是依赖上述方法的。看看历史就知道,无需多言。

中医在我国具有合法地位,没有象美国那样归入补充或替代的地位,有文化的、经济的、历史的种种因素。从学术来说,中医是自己一套体系,若要搞好中医,需按照其自身规律行事。否则真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或者是落井下石也未可知。这个,历史和现实也已经充分证明了。

要求万人归一,按照中医规律来讲是非常荒唐的。如同要求西药,必须给每一个具体病人设计生产专一药物那样,荒诞不稽。

上班即在线但经常没空QQ515801715

Rank: 4

现金
570 元 
精华
帖子
217 
注册时间
2005-5-3 
最后登录
2012-12-7 
3
发表于 2007-1-12 01:57

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个性,也有共性.

如果没有共性,每个都不一样,根本无法总结经验,那古人根本无法总结出中医理论.所谓理论,即是规律,当然有普遍性,也有局限性.

比如中药茵陈,利尿退黄,这是共性,对大部人都适用;如果这人有效,那人吃了胃疼,另一人吃了头晕,再有人吃了拉肚子,古人根本不会把它入药.

再如望闻诊切,也有共性,古人总结出"望"能看出病因.如果"望"这人能看出病因,"望"那人看不出病因,,"望"另一人看错病因,每次结果都不确定,古人根本不会把"望"这种方法,作为探病手段.

肝纤维化当然有生理病理药理上的共性,普遍性,比如病毒是它的一种共因,免疫损伤又是一种共因.

即使不同医师对不同肝纤维化病人开的药方,往往有相当多的同种药料,甚至不同药材中有效成分相同.

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共性的,普适性的,只是限于当时原始的条件,无法进行规模性的研究开发.

我们有这么好的现代科学技术,激极进行现代医学试验是应有的态度,否则怎么对得起两手空空却勇于探索的祖先.

借口个性化是很消极的,将导致虚无论.大家也没必要上论坛讨论,反正每个人都不一样,医不一样,药不一样,根本无法总结或得到经验,还谈个什么.古人知道后代这样,在天之灵也会流泪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5 00:48 , Processed in 0.01570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