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电脑技术 存档 1 有关贺福初的一些正反报导。。。
查看: 1132|回复: 0

有关贺福初的一些正反报导。。。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现金
229 元 
精华
帖子
98 
注册时间
2002-5-23 
最后登录
2010-8-4 
1
发表于 2002-6-14 06:44
贺福初   1962年5月生,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85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他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定量检测DNA交联的方法与计算公式,用此揭示出交联在治癌药物作用中的重要性,首先完成中国人G-CSF、IL-9与IFN-r的cDNA克隆与序列测定,现己构建成多种高效表达菌株,并完成中试前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指出肝细胞生长刺激物(HSS)为人胎肝细胞基因表达产物,制备成抗人HSS多、单克隆抗体,从自行构建的cDNA文库中筛选出数株阳性克隆,其中4个克隆已测出全序列、两个为全新序列,此固子作为我国发现的唯一新型细胞活性固子,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四条分子进化规律,即造血生长回子的发育相关进化,细胞活性因子受体的协同进化、mRNA编码区与非翻译区的协调进化、及分子水平的减速进化;以此为基础,提出“分子偶联”的新的进化学说;提出如下预测并均被证实:造血生长因聂体的发育相关进化、CD40配基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同源性、相互作用蛋白质间的协同进化,与造血早期细胞分化因子的序列多态性,其中第二项纠正了美国同行的错误结论,第四项为发展我国基因工程多肽药物提出了战略决策性建议。他共发表论文70多篇,参与编写专著两部。他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美国发明专利一项。贺福初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潜心钻研,工作踏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优良的学风。

推荐单位:中国生理学会



  看看青年报对贺的正面报导:用一万次失败换一次成功

  新当选的年轻院士贺福初,正与他的科研小组一起全力开发一种生物新药。这种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增殖的新药一旦上市,将为我国1.2亿肝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身为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的贺福初,今年39岁,是我军目前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现在他已是知名的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但人们想不到的是,在钻研肝脏再生新细胞因子的最艰难时期,他也曾经有过犹豫。
   
  “成千上万次的失败,最后才会赢得一次成功。”回想十几年的科研历程,贺福初深有感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贺福初开始进行肝脏再生新细胞因子研究时,国际学术界在这个领域还是一片迷茫。贺福初就是认准了这个方向,他知道,这片科学“处女地”的大门在等待开启,他要先于他人抓住这个机会。
   
  在贺福初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墙上贴满了小纸条。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除了工作日程,这些小纸条记录了他随时突发的对生物学研究的奇思妙想。
   
    仅大学期间,贺福初关于遗传学的断想记录,积累下来就有厚厚的几大本。后来,他在生物分子方面提出原创性的“提出生长因子发育相关进化”等4大规律,就萌芽于那些科学断想。贺福初说,许多院士和著名科学家都有随时记录自己灵感的习惯。也许,这是获得科学创新成果的一个好方法。
   
    据中国科学院负责人介绍,贺福初是完全由我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院士的代表。他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然后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在这里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一直在该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工作。在他的履历中,只有几次短暂的赴美访问和合作研究。
   
    但是,没有留学背景的贺福初,在国内却获得了3个不同学科的学位:遗传学学士、生物化学硕士和细胞生物学博士。贺福初在生物学领域有比较广阔和深厚的知识积累--他成功地发现人类肝细胞生成素(HPO),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序列,就得益于此。
   
    摘自《中国青年报》




以下为新语丝对贺福初的揭露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贺福初院士的“基因武器”

                           ·方舟子·

    不久以前,哈佛大学医学院徐希平等人在安徽大别山做遗传普查,没有
遵循“知情同意”的规定,有违学术道德,受到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警告。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乘机在中国报纸上大发弱智言论,声称哈佛大学受美
国军方派遣,暗地里到中国寻找“中华民族基因”,目的是为了研制专门针
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见2002年4月12日《中国产经新闻报》“为了国
家安全 看管好我们的遗传密码”,这是潘岳的智囊、“民族主义者”王小东
主编的)。我当时指出这是无稽之谈,鼓噪者乃是对人类遗传学一无所知,
分不清用基因工程改良生物武器和“基因武器”的区别。目前并无生物技术
能够制造只针对某个民族的“基因武器”,在理论上也不可能。有人告诉我,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遗传学的专家认为基因武器是可能的,中国军方要
警惕国外敌对力量做这方面的研究云云,总不能说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也
不懂遗传学吧?我答曰:中国的“遗传学家”不学无术对遗传学一窍不通却
偏爱信口开河不知藏拙的有的是,例如杨焕明。更何况还有像贺福初这样的
学术骗子。最近查找有关贺福初的资料,发现在军中散布“基因武器”谬论
扰乱军心的,果然就是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搞研究的贺福初。《解放军报》在
2000年7月5日刊登了一篇署名“基因学专家 贺福初 张成岗”(方按:
“基因学”是个杜撰的名词,生物学没有这个学科)题为《破译生命“天书”
及其军事价值》的文章,关于“基因武器”部分全文如下: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强调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积极意
义时,我们也无法回避有人企图利用该计划的成果去从事一些对人类有破坏
的活动,如将其成果用于战争等,这一点对于军事医学的研究尤为重要。例
如,有人甚至已提出并在实施‘基因武器’计划,其本质是研究不同种族、
不同人群的特异性基因,采用一定策略将其适用于目标人群,从而导致一个
种族的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美、英、俄、德等国1996年政府专家报告都
认识到了这种可能性。英国已于1997年成立了由生物技术、医学等多学科专
家组成的小组研究其对策。所以,发现和保护种族特异性和易感性基因已成
为关系到一个民族能否生生不息地繁衍、生存的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语焉不详、含糊其词的“有人”(小报记者?)、“政府专家报告”
(哪一份报告?哪方面专家?)、“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小组”(小组名称是
什么?谁组织的?都有什么专家在里头?),就是这位“基因学专家”所赖
以立论的全部依据。

    贺福初院士如此危言耸听,无非是为了强调他所研究的基因组、蛋白质
组具有军事价值,为自己多捞一点荣誉和资金。但是他有没有想过,如果
“基因武器”是可能制造出来的,如果真像他所说的“有人”已在实施“基
因武器”计划,那么他本人研究“中华民族的基因”,岂不是在为敌人提供
制造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的资料?贺院士不是声称他发现了东方人有
与西方人不同的基因特点吗,那么西方军方不正好可以根据贺院士发现的特
点研究针对东方人的“基因武器”?贺院士的这些发现都是公开发表的,
唯恐天下人不知其成果,并非绝密,例如“全国青年科学家奖”候选人介绍
中就说他发现了“IFN-rc为在汉族人源中首次发现的新变异型”,这不是在
告诉敌国可以研究针对汉族IFN-rc基因的“基因武器”吗?所以,要么“基
因武器”是谬论、贺院士的发现是捏造的,要么贺院士研究中国人的基因就
是在为敌国研制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创造条件,二者必居其一。

    顺便说一下,有人问,我揭露贺福初院士招摇撞骗,根据的是其事迹介
绍,如何知道那不是记者编造的,与贺本人无关?一,院士申报材料和获奖
事迹介绍与一般新闻报道不同,即使不是根据申报者、获奖者自己提供的资
料编写,也必定会让申报者、获奖者本人审定,决不会在申报者、获奖者不
知情的情况下替他弄了个院士、大奖获奖者当当。二、至少有两人作证,他
们听过贺福初本人到高校做的事迹报告,在报告中贺也吹嘘自己当年在美国
如何为国争光,其提出的“进化发育四大规律”如何轰动国际学术界。

2002.6.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贺福初院士在美国“为国争光”的真相

                             ·方舟子·

    贺福初虽然是做为中国“土生土长”、“自己培养”的院士树立的榜样,但
他还是出国受过训练的,只不过时间很短。而就像其他那些“毅然回国”的榜样
一样,这段短暂的出国经历中,自然也有一个“为国争光”的故事。在全国五四
青年奖章获得者事迹介绍《贺福初: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勇攀高峰》一文中,是如
此介绍这个“年轻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如何征服美国知名分子免疫学专家的:

“1993年3月,他到美国帕拉奥托分子医学研究所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开始,研究
所所长、国际知名分子免疫学专家拉瑞克教授对他的实验结果表示怀疑,认为年
轻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可能做出这么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一次,讨论课题设
计时,他非常傲慢,百般挑剔。贺福初据理力争,不仅指出他的错误,而且提出
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争得不欢而散。第二天,拉瑞克教授诚恳地向他道歉,
并让所里的研究人员以后遇到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向贺福初请教。当
他决意回国时,拉瑞克教授破例召开了一个由全所人员参加的欢送会。1993年6
月,正当他在国外医学研究所进行2个克隆全序列测定面临阶段性突破时,组织
上让他提前回国。他主动放弃出成果的机会,立即返回祖国任主任。”

    我将这则故事译成英文,寄给帕拉奥托分子医学研究所(Palo Alto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Medicine)所长拉瑞克博士(James W. Larrick),按其要求和
他通了电话。他在电话中说,贺福初的确曾经在其研究所工作过三个月,但是这
个故事是捏造的。他从不认为贺福初是个优秀的分子生物学家,而是一个相当平
庸的(very average)分子生物学家,对贺目前在中国获得的地位和荣誉感到惊
讶。他并建议我向其研究所的其他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情况。贺福初是在1993年
3月由其导师吴祖泽院士推荐到该研究所做研究的,课题是克隆肝细胞生长因子,
但在同年6月,因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血液学研究室主任一职空缺,他便回国
当主任去了。帕拉奥托分子医学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员指出,贺在该所总共也只呆
了三个月,还处于熟悉环境的阶段,连药品要在哪里拿都没完全搞清楚,怎么可
能做出什么高水平的成果呢?这个故事编得也太拙劣了。贺回国后继续做他在美
国开始的那个项目,后来声称首先发现了“肝细胞生成素”。帕拉奥托分子医学
研究所的人员回忆说,在贺走后,他们发现有一些样品和试剂失踪,因此有人怀
疑是被贺偷偷带回中国去了。他们也早已放弃了该研究项目,因为觉得意义不大。

    贺福初博士捏造的这个在美国“为国争光”故事,和另一位“军中名医”薛
毅博士(两人都名列《解放军报》网站“军中名医”光荣榜)编造的在瑞士让外
国导师叹服的故事一样,都是相当拙劣的,即使不找当事人查核,其虚假也是一
见可知的。为什么这类拙劣的骗人故事在报刊上屡见不鲜,而在被揭穿后,也丝
毫无损骗子的光辉形象呢?是不是因为有人就喜欢听骗人故事,喜欢重用骗子
呢?不难预见,就像薛毅博士会继续当他的“军中名医”、“爱国楷模”一样,
贺福初博士还会继续当他“最年轻的院士”和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也很
有可能再获全国大奖,“爱党爱国,成才建功”、“淡泊名利,赤诚奉献”
(《贺福初: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勇攀高峰》)。也不难预见,类似薛毅、贺福初
这样的骗子在中国科学界还会层出不穷,因为行骗成功获利甚大,失败则毫无损
失。骗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02.6.1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贺福初院士究竟发表了多少篇论文?

                            ·方舟子·

    一个研究者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他本人最清楚,各种晋升、评奖材料
中所列举的论文数,也应是他本人提供的,别人想必不会代劳。现在已有非
常齐全的论文库可以检索,捏造论文发表纪录,如果不是愚蠢的,也是胆大
包天的举动。贺福初院士最近差不多同时获得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和全国青年
科学家奖,在事迹介绍中,对其发表的论文数,却出现了两种说法。全国五
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介绍说他“主编参编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各
类论文250余篇”,“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候选人简介则说“他作为通讯作
者在SCI刊物共发表60余篇论著,IF总数超过90,其中,12篇IF > 3,5篇
IF > 7,1篇IF > 10。”前一个大概是把所有论文都算了进去,没法查核,
虽然十年内发表250余篇论文,平均一年25篇,对一个生物医学研究者,实
在是高得吓人。后一个说得很清楚,只限定SCI(美国“科学引用索引”)
收录的刊物,以及贺本人做为通讯作者,而且把发表论文的刊物的影响因子
(IF)做了一番统计,查核起来就方便得多了。那么我们就来查一查。

    SCI也收录了一些中国学术期刊,不过一则要查核中文论文上谁是通讯
作者不容易,二则迄今中国期刊还没有一份影响因子是超过1的,在这里只
查核贺福初在国际期刊的论文发表情况。贺福初做为通讯作者,总共在国际
期刊上发表过17篇论文,按这些期刊的IF高低排列如下(根据2000年的IF。
每年的IF略有不同,但出入不大。)

FASEB JOURNAL 9.249 一篇
GENOME RESEARCH 7.615 一篇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7.368 两篇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5.298 一篇
FEBS LETTERS 3.440 一篇
GENOMICS 3.425 一篇
ELECTROPHORESIS 3.385 两篇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3.055 一篇
GENE 2.461 一篇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2.054 一篇
DNA AND CELL BIOLOGY 1.827  两篇
LEUKEMIA RESEARCH 1.502 一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CHEMISTRY 1.317 一篇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0.993 一篇

    合起来是6篇IF > 3,4篇IF > 7,0篇IF > 10,与其声称的“12篇
IF > 3,5篇IF > 7,1篇IF > 10”出入很大,即使用的IF表有所不同而略
有出入,也是无法弥补的。可见贺福初不仅多算了自己做为通讯作者的论
文数,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这些论文的IF值,如此肆无忌惮公然在申报材料中
造假,就像他敢谎称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蛋白因子一样,不都是因为觉得没有
人会去查对吗?

    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甚至在IF值较高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并不
等于就有了国际影响,取得了国际水平的成果,还要看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次
数如何。换句话说,论文被引用次数,是比论文篇数更重要的一个衡量学术
水平的指标。例如,最近新华网报道说中国科大“纳米科技研究取得突破性
进展,纳米研究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云
云。它没报道的是,按论文引用次数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排第一,中
国科大却跌到最后头去了,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把自我引用也算在内
只有2.02,相当于在制造一大堆没人看的论文,能用于评职称、拿奖金,和
科学进展有什么关系呢。贺福初的这些论文也是如此。大部分从来没有被引
用过,还有一部分是自我引用或合作者引用,只有5篇论文曾经被国外研究
者引用过,他人总引用次数为10:

J BIOL CHEM (Vol 274, pp 11469-11472):4次
J BIOL CHEM (Vol 275, pp 37443-37447):2次
LEUK RES (Vol 20, pp 989-992): 2次
J MOL EVOL (Vol 50, pp 22-30):1次
FEBS Lett (Vol 490, pp 79-83):1次

其中有的之所以引用他的论文是因为他自创蛋白质名称,别人只好提一下,
有的则是被他的这个独创名称所误导,以为他真发现了新蛋白质的。可以说
其研究对国际学术研究几无影响。顺便说一下,他那篇号称首次提出“发育
与进化规律”的发表在《实验血液学杂志》(EXP HEMATOL, Vol 21, pp 521-
524)上的论文,也从来没有人引用,只被他自己引用过一次。这就是他所吹
嘘的其研究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提出的多项预测被国内外同行证实”的
真相。

2002.6.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流氓教授与骗子学生

  亦明

  读了杨弘远院士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治理学风要抓住“病根”》一文,
颇有感触。杨院士说学风浮躁和学术腐败(在中国)“愈演愈烈”,这是对当前
形势非常准确的评估。但对于这一现象的“病根”是什么,杨院士并没有十分明
确地指出来。本人在此为杨院士续貂。

  “学术”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将之定义为“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也就是说,学术就是学问。因此,学术界就是指那些以创造知识、“搞学问”
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领域,“学术腐败”主要是指以大学的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科
研人员为主体的腐败。那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中小学教师、和以应用知识为主的
技术人员如工程师、医生、律师等,是不包括在学术界之内的。在美国的大学,
培养教师、医生、律师和工程师的学院虽然是研究生院(因为他们录取的学生一
般要有本科学位),但被称为“职业学院”,他们的毕业生得到的学位是职业学
位,与真正的研究生院颁发的学位并不完全一样。美国最高的“学术”学位是哲
学博士(Ph.D.),要由研究生院颁发,学术地位要比医学博士(M.D.)高
得多。但是现在,美国医生的收入太高,医学院的大门难进,所以M.D.似乎比
Ph.D.要值钱。这也算金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的例证。

 ?不过,从事创造知识、传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人都可以统称为知识分子,
这一点,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异议。知识分子一般要受过高等教育,经受过学术界
的熏陶。所以,学术腐败的影响不仅限于学术界,而是遍及社会的很多领域,延
续几代人。现在中国社会中最腐败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是知识分子,这慢慢地成
为人们的共识。比如教师。中国的中小学生是全中国最痛苦、最受压迫的群体,
政府和社会一再强调给学生减负,可实际上,学生的负担却变本加厉。其中原因
之一就是,如果学生真正减了负,很多教师的额外收入就会没有了,一些名牌中
小学的校长住豪宅、开奔驰的现象也就难以为继了。也就是说,孩子们的痛苦是
一些知识分子富裕的基础。再比如医生。国内的药品市场搞得浑浑噩噩,医生所
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中国的制药厂很少搞自己的研究开发,所以药品成本很
低。可是,出厂价只有几毛钱的药,到了病人手中,竟涨到几块甚至几十块钱。
病人的钱让谁抢走了?很大一部分进了医生的腰包。那些靠卖药为生的推销员
(多数是年轻妇女),要靠行贿甚至献身才能使医生使用自己推销的药品。另外,
无论患者得的是什么病,医生都会给开上一长串处方药品。吃药,成了中国人健
身的最主要方式。

  靠牺牲孩子的幸福和增加病人的痛苦来为自己牟利,可以说是无耻之尤。

  还有律师。

  还有记者。

  还有学术界人士。

 ?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仅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历
史发展的长河中,只是很短暂的一段。但是,科学在人类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却
是其他任何人类活动都无法比拟的。从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的信息革
命乃至生物技术,科学成果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恰恰是一些科
学家狂妄自大的资本。

 ?在现代科学的开端,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与艺术家相比,地
位并不高。至少在欧洲的大学中,当时就没有科学家的位置。只是从十九世纪初
开始,科学家才开始慢慢进入大学校园。达·芬奇是一个很出色的科学家,但他
以艺术家的身份名留后世。牛顿、达尔文、卢梭、伏尔泰都很少与大学直接接触。
当时,科学家搞科学完全是出于好奇和兴趣,极少存在功利的目的。而这些,又
恰恰是科学家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起码的文化修养,对科学研究的爱好,搞科
学研究的天赋,不为金钱所动的态度。

 ?中国目前的学术界人士所缺少的正是这几个必要条件。现在多数教授都生
长在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黑暗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造成了他们先天文化素
养不足,文化知识极度贫乏,道德价值观念扭曲,倒是拼凶斗狠的本能十足。他
们走上学术这条路,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天赋和爱好,只不过觉得这是个不错的职
业。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还有谁能够不为金钱所动呢?这些,决定了学
术腐败有其丰富的底蕴。

 ?现今的中国学术界,不说假话,不说大话,几乎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越能
造假,越能搞邪门歪道,越是左右逢源,越是春风得意。说假话,必须要说大话,
否则假得不真,听起来不生动:一定是达到全球一流水平,折服世界权威,在国
际学术界引起轰动。现在教授搞邪门歪道的本领,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甚至登峰
造极。到《新语丝》的“立此存照”专栏看一看,就会有“五十年前的人想像不
到,五十年后的人理解不了”的感叹。至于欺上瞒下,拉帮结派,溜须拍马,进
谄献媚这些古已有之的伎俩,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不可一日无之。某
著名大学有那么个著名教授,在学术会议上总是半土半洋地说上半句洋泾浜英语,
在单位对同事动辄破口大骂,数次意欲拳脚相加,而对那些掌握他的命运的人则
是一副十足的奴才相。可就是这么个无赖,在学术界吃得颇开,自称可以“横膀
子晃” 。这样的一批教授教育出来的一代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不敢想像。
现在的大学生考试抄袭成风,这风,并非空穴之风。所以,我说“五十年后的人
理解不了”,其实是希望两代人之后,人们不再能够理解如今学术界的疯狂。

  和“腐败” 们相比,那些专心致志搞学问的人就显得愚蠢迟钝加低能。他
们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得不到研究经费,晋级比他人慢,成名比别人晚。心理正
常的人,很难在这种情况下踏踏实实地搞学问。即使他们想要搞扎实的学问,也
不太可能如愿,因为他们会面临下岗的危险。靠造假能够得道的人,根本就不会
费力气搞真学问,而花真工夫搞学问的人,永远也得不到善于造假的人所能够得
到的待遇。我说中国几十年内出不了学术大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生存的土壤和
空间。

  这样的学术界,是一个无底的黑洞,国家往里头填多少钱都填不满,填多少
钱他们都嫌不够,填多少钱都造就不了世界一流。恰恰是从上到下对这些金钱的
疯狂追逐,是现今学术腐败的根源。追名逐利是人的本能,只要条件允许,这个
本能就会暴露。而现今学术界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则是让这个丑恶本性萌发滋长
的肥沃土壤。岗位津贴、晋级受聘,都要有量化指标。先是得到过多少奖,然后
是每年发表了多少SCI文章。评奖本身就是腐败的温床,评奖会就是庆功会,互
相吹捧会,互相结盟会,反正花的都是国家的钱。而规定发表文章更是造假的原
动力。多数科学发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才能
够有尺寸之功。而如今,各大学为了争名次,同时也是为了从国家那里得到更多
的金钱,硬性规定教授每年要发表几篇文章,而且还要是SCI文章。教授搞不出
来,只好造假;如果自己不造假,就只好压迫学生,学生搞不出来,最后还是要
编造数据。这搞的哪还是什么学术,完完全全是在欺世盗名,自欺欺人。

  方舟子先生说,“骗子在中国科学界还会层出不穷,因为行骗成功获利甚大,
失败则毫无损失。”(见《新语丝》网站《贺福初院士在美国“为国争光”的真
相》)。这话一点儿没错。《科学时报》曾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曝光,
遏制学术腐败” 。“遏制”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因为对学术腐败现在除了遏制,
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杨院士的四点建议,都是治标良药,但治不了本。因为,
腐败已经到了根基,想要靠自律来解决问题无疑是与虎谋皮。只好等下一代人了。
可是,下一代人会好吗?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流氓教授教育出来一代骗子学生。今天
的流氓教授来自上一代的文化大革命,等到骗子学生长大成人,接了班,还会演
出什么样的把戏,也许会让我们想象不到。?

  科学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仅汇合了数百年,而文化和文明却是与人类共存的。
没有文化和文明的科学家就象是一个暴发户,可以无知到狂妄的地步。而这正是
现在一些流氓教授的心理状态。八十年代初,知识分子曾嘲讽那些文盲万元户:
穷得就剩下钱了。今天,那些文盲大可这么嘲笑知识分子:懂得就剩下知识了。
其实,一个职业科学家和一个职业运动员差不多少,都是靠自己的技能来生存。
社会本来就不应该给他们那么高的地位。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爱国群众”对方某人揭露贺福初院士表示了极大的愤怒

风雪千山
  
万维教育论坛爱国群众认为贺福初作假欺骗无罪,方某人揭露事实可耻,理由如
下:

1。凡是被揭露出的虚假报道,欺骗捏造都是记者的罪过(反之,凡是没被揭穿的
报道,“光辉事迹”都是报评晋职的资本---反正中国记者的“喉舌”名声已臭,
没人给他们递材料他们也能默想出贺院士在国外三个月“光辉形像”的全部细
节);

2。爱国群众们都充分体会中国说假话,胡编造的国情。“大盗窃国,小盗窃
钩”,爱国群众的逻辑是:只要还有杀人越货的罪犯在,偷邻家的东西就不算犯
法---而你若要站出来制止盗窃,唉呀呀,你就是全体中国人的公敌!

3。就算谎言被揭穿,就算偷盗是犯罪,谁该站出来揭发?谁配?爱国群众说了,
抓骗子的人就敢保证自己浑身上下就没个疮疤?一辈子就没个哪顿吃多消化不良?
这年月,不骗人就被人骗,你丫装什么活雷锋!

于是,本坛群众在愤怒声讨方某人的滔天罪行后,精神焕发地在薛毅,贺福初一
类“毅然归国,勇攀高峰的科学家”指引下,据说“2025年就可荣获诺贝尔奖”
云云。

正是“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振荡风雷急,
爱国群众齐护假,
骂死方某未足奇” ^_^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15 10:35 , Processed in 0.01819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