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百家讲坛——武侠小说系列
查看: 1492|回复: 24

百家讲坛——武侠小说系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
发表于 2006-8-22 10:16
百家讲坛——武侠小说系列
前言:

央视的《百家讲坛》推出已经有好几年了,最近才开始关注,才发现真的不错。名人名家的讲座,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喜欢历史、文学、文化、生活等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了。于是我费心整理了几个系列,现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今天推出武侠小说系列。

目录:

《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
《金庸小说中的悲剧爱情》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下)


(待续)

  主讲人简介: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著作有《北大往事》《47楼2 07》《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2
发表于 2006-8-22 10:17
《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眼花缭乱的掌拳手法、精妙绝伦的搏击比拼、卓尔不群的套路招式、琳琅满目的江湖门派,这就是武侠作家笔下的武功世界。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批武侠作家开始走出古代武侠小说单调、程式化的武功描写,逐渐增加了作品中的技术性和观赏性,独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学名词,打通了一条通往现代武侠世界的大路。在这批武侠作家中,平江不肖生就是一位具有开山作用的代表作 家。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恺然,因生于湖南平江而取笔名为平江不肖生。从1923年开始发表武侠小说,并以《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等作品掀起了民国时期武侠小说的第一个创作高潮。在《近代侠义英雄传》中,一代武学宗师霍元甲的事迹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么,平江不肖生是如何让让霍元甲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的?又是如何评价霍元甲的武功的?

  将武功分为内功与外功的思想,使得武侠小说创作焕然一新,境界大为提升。而对于今天的读者耳熟能详的“武功”一词,又是如何横空出世的?它究竟被赋予了怎样的新定义?

  在平江不肖生和赵焕亭之后,一位名气更大的武侠作家出现了,他就是还珠楼主。从1932年开始,还珠楼主以蜀山为题材创作了武侠小说36部,形成一个庞大的“蜀山系列”。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蜀山剑侠传》。那么,《蜀山剑侠传》究竟是一部什么 样的作品?这部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武侠作品为什么会被许多人斥为荒诞不经?

  还珠楼主的剑仙奇侠,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而对武功本身技术性与观赏性贡献最大的则是白羽和郑证因。白羽以《十二金钱镖》为代表作共创作武侠小说18部,而郑证因以创作武侠小说88部位居民国武侠小说家作品数量之首。白羽和郑证因在各自的作品中独 创了难以计数的拳法、轻功、兵器、暗器等各类武术名词,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武侠世界的魅力。那么白羽和郑证因是如何创造这些新名词的?又是如何把武学建设为艺术化的纸上功夫的?武林中的黑话,又是怎么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继续“华山论剑”,“武戏文唱”,品评五位传统武侠作家的武功“秘笈”,感受曼妙神奇的武功世界。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以武会友,讲一个跟武功有关的话题,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提到“武侠小说”这个名词,有几个基本的因素,就已经天然地蕴含在里面了:一个“武”;一个“侠”。虽然很多人认为,在武侠小说的各个要素中,侠是最重要的,或者说侠比武要重要,我以前讲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的时候,也特别强调了 这一点。但是只有侠没有武,又是不行的,虽然侠比较重要,但是必须有武这个因素作为基础,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武侠小说,它叫武侠小说这个名字,但是只有侠没有武。如果一个作品只有侠,到处行侠仗义,做好事,没有武,那就不叫武侠小说,那叫“雷锋的故事”,对 吧?所以说武侠小说和“雷锋的故事”的区别,就是它除了侠,它要有武。武侠小说中这个武打描写,它越来越详细,越来越精致,这个事情发生得并不是很早。尽管我们追溯武侠小说的历史很久远,但是,武侠小说中一招一式、一笔一划地来写这个武功,它是现代的事情 。我今天所说的这个传统武侠小说,这个“传统”是指1949年以前,特别是说我们现代历史上所产生的武侠小说。

  平江不肖生笔下的武功--内功与外功

  平江不肖生,他本名叫向恺然,笔名叫平江不肖生,因为他是湖南平江人。这个平江不肖生,他就是真的懂得武术的。他是我们国家很早到日本去留学的留学生之一,他年轻的时候还编过一本武术方面的专著,自己是真懂得武术。后来,由于生活情趣的变化,成了一个 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思想,都是从平江不肖生这里开始的,有的是别人开始,到他这里加以发扬光大。比如说,他把武功分为内家和外家,我们现在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内功和外功,我们大家没事都这么谈论,他内功好, 他外功好,好像世界上真有这么一回事一样。这个概念从哪儿来的呢?我们想一想古代有这个词吗?《水浒传》里讲过吗?没有,这在古代的武侠小说中是没有的。我们想一想李逵是内功好还是外功好啊?林冲是内功好还是外功好啊?都没有。《水浒传》里从来没写李逵没 事坐在那儿,盘膝、打坐,调整一会儿精神,没有过,李逵是想杀人抡起板斧就杀,从来没有说运一口真气,没听说过。这一套说法是从现代开始的,也就是说从平江不肖生开始细化的,开始细致地探讨。

  内功和外功到底区别在哪里?这个平江不肖生讲得很清楚,也非常形象。特别是他通过他笔下的一个人物,叫做霍元甲,通过这个人物,把内功和外功的问题阐释得很清楚。霍元甲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人,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人物,他是一个实际人物,是中 国近代武侠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武术家。关于霍元甲的事迹,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了,八十年代有一个连续剧就是《霍元甲》影响非常大的,就是根据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的故事改编的。当然一开始,最早写霍元甲故事的就是平江不肖生。霍元甲是赫赫有名的中国武师,武功 很高超,但是很不幸,霍元甲正当壮年,就去世了,很早就去世了。我们说你是个练武术的人,你即使不能打倒很多人,起码应该自己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吧?可是霍元甲这么大的名气,壮年就死去了。有人传说是日本人害死的,这是一种传说。平江不肖生他怎么看这个问 题呢?他认为霍元甲的内功练得不好,这是他从武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他说霍元甲的功夫都是很凶猛的外功,霍元甲的毛病就在于手上的功夫练得太快,内部相差太远。他说霍元甲这一拳打出去的力量有一千多斤,一千多斤的力量,他说敌人固受不起,敌人是承受不起 的,但是自己的内部也受了伤,这个道理是以前我们没有听说过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力气越大越好嘛,那个时候,特别是外国人辱骂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希望自己强身健体,恨不得我们人人长得泰森那样才好。我们如果有几千万个泰森,那么这个国家就强大了,我 们原来是想当然这么想的,没有从辩证的角度去考虑内和外的问题。这个内和外它的区别呢,我们可以做两个很形象的比喻: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3
发表于 2006-8-22 10:18
 一个比喻是一个铁箱子,一个坚固无比的铁箱子,但是里面装的都是玻璃,这个铁箱子外面任你拳打脚踢,怎么打都打不坏,刀劈斧砍可能都砍不坏它,但是打开铁箱子,你可以看到里面的玻璃都已经碎了。他就比喻说外功很好,但是内功不好,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受伤 ,其实里边受了重伤。

  再有一个比喻是好比一艘商船,一艘泰坦尼克号,但是上面放着几十尊大炮,放上大炮,这一炮放出去,轰然地打出去,能够把敌人的船打沉,确实能把敌船打沉,但是自己的船也给震坏了。因为你这个船是承载不了这样的炮的,自己的结构不适合于这样的威猛的力量 。按照平江不肖生的描写,霍元甲的武功就是这一路武功--威猛无比,但是自己的五脏六腑没有练好,根基不稳。所以他每一次与敌人交手,固然把敌人伤得很厉害,但是每一次自己的内脏都受了伤,虽然他回来可以加以调理,但是年深日久,这些伤就积累下来了,积劳成疾。所以说一个人打到了中年,其实就已经是一身伤病。所 以我们中国武术的一流高手里边很多同时都是名医,都是中医高手。我们看很多练武术的人,他们都会推拿、接骨,都是中医高手,这就说明他是重视内功的。要先练内脏,练精气神,然后外练筋骨皮,这是练武术的人都熟悉的。而平江不肖生所讲的这一套理论,我们今天 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是在那个时候,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在八十年前的时候,中国人是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有这样一层新的境界展现在我们面前,原来武功是可以这样分的。从那儿以后,写武侠小说的人就继承了他的这种思想,继承了这个思想。

  赵焕亭笔下的武功--定义“武功”

  和平江不肖生同时,还有一位重要的武侠小说作家,名字叫赵焕亭。

  赵焕亭是河北人,我们知道河北很多地方都是武术之乡,我们国家很多武术家都产在河北,赵焕亭在武学理论上和平江不肖生不谋而合,一南一北,当时叫“南向北赵”。南方的向恺然和北方的赵焕亭不谋而合,他也强调内力,强调那个叫“罡气”,天罡的“罡”,天 罡星的“罡”,强调罡气、内力。总之,他们都是强调人内在的修养,能够作为外功的基础。你要练好外功,你要先修养内心。

  赵焕亭对于武侠小说还有一个功绩,就是他强调,他把所有这些打架的技术,搏击、腾挪、修炼,把所有这些东西合一起,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武功。我们今天讲这个题目里叫武功,我们今天一说武功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这个词以前不是这样用的。我们今天说的这个 武功不是古代人说的武功,古代也有“武功”这个词,这个词的意思指的是一个人在军事上、在政治上所取得成就。有一个成语叫文治武功,是指一个人在统治方面的成就,比如说乾隆皇帝有十大武功,这个意思不是说乾隆他会十项打人的技术,不是说乾隆武术水平很高, 不是,是说乾隆曾经平定了西藏,平定了回疆,东征西讨,一共有十项光辉的成就,这是他政治统治方面的成就,十次功劳而已。而到了赵焕亭这儿呢,他把搏斗、打坐、轻功、飞檐走壁、暗器,所有这些加起来,合起来叫做武功。后来就成了一个日常用语,我们大家就都 接受了这个词。现在,这个词又流传到了世界上,就叫做功夫。全世界都知道一个汉语词叫功夫,这已经不是一个汉语词了,是全世界通用的一个词,也成了一个英语词。全世界的人一说“功夫”,就想到了中国武侠片的那些形象,那些飞檐走壁,可以在树上互相搏斗的那 些场面。他们觉得中国人很奇怪,外国人认为中国人都是会功夫的。南京发生过一件事,有一个留学生,是个女的,她在街上被一个小偷把包抢走了,然后周围看的人都没有人去伸手帮助她,然后她后来就很气愤地对警察说,你们中国人不是都会功夫吗?怎么没有一个人帮 助我?然后警察告诉她,连我也不会功夫。所以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是天生地和功夫神秘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功夫是最早进入英语的汉语词之一,它就是我们所讲的武功。

  还珠楼主笔下的武功--仙魔小说

  还珠楼主他原来的名字叫李寿民,他是四川人。这个人是一个全才,从小就博览群书,把佛家、道家的书都读得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是会气功、会武术的,他曾经上峨嵋山专门找师傅学过,据说气功的水平很高的。他也是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全才,他自己一生 的命运很坎坷、很传奇,这里我们不细讲。

  他从1932年开始,就在天津连载他的著名的小说,叫《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传》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如果按照一部作品来比较的话,包括金庸的武侠小说拿出一部来,可能都没有办法和《蜀山剑侠传》的影响相比。我们只能说金庸的所有小 说加起来影响巨大,但是拿出一个来,你说拿出《天龙八部》来,拿出《鹿鼎记》来,其影响现在来说还没有《蜀山剑侠传》更大。包括今天的很多网络游戏,都是从《蜀山剑侠传》那里得到了启发,都是《蜀山剑侠传》的模式。而这部书是把神话、志怪、剑仙、武侠全部 结合在一起,写出一个非常浪漫的武侠世界。而这里边的剑仙,他们的那种武功是完全超自然的,是无所不能的,写得像《西游记》的那样,那种境界,带有神魔色彩的,但又不是完全地是个神话,它是打通人与仙之间的界限的。那里的人物武功练到很高的程度,就可以操 纵人的生死,比如说他们拿的这些武器,已经不是什么刀枪剑戟,简单的一些冷兵器,这些武器非常类似我们当今的现代化的高科技的武器,类似高科技法宝。比如发明一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一催它,一发光,大海就煮沸了,大海就咕嘟咕嘟开锅了,就可以练出这种武功 来;一掌打过去,一道紫光,喜马拉雅山的雪就融化了,武功练到匪夷所思的境地。所以对他的批评者非常多,批评者说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荒诞不经。特别是解放以后,有一批文章,批判还珠楼主,就说他是宣扬荒诞不经的迷信。其实你说他荒诞可以,但是小说中就是有 一种专门是荒诞的,荒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在艺术中它是一路,我们不能因为《西游记》很荒诞,我们就否定《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啊,《西游记》还是我们推崇的四大名著嘛。因为它写的是一个神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它符合自己的逻辑就可以成立了, 我们不会因为它写得荒诞,我们就认为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而还珠楼主所写的这种神话世界呢,又隐隐地映照着现实世界,因为他在九·一八之后创作这个小说的,他是带着一种家仇国难,这样一种心情,面对着国土沦丧的事实来写的。所以他在写《蜀山剑侠传》的时候 ,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正邪的对立,对邪魔歪道的痛恨,都发泄到他的笔端。正邪两道的斗法,其实就隐喻着现实生活中他的这种邪不压正的思想。而他小说中对那些神奇武功的描写,虽然在他本身看来,好像有些荒诞,但是给了以后的武侠小说作家以很多的启发,像梁羽生 、古龙、包括金庸,很多武功都是从还珠楼主那里学来的,很多,包括名字都是直接从他那里拿来的。金庸的小说中还喜欢写一些人和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搏斗,这都是从还珠楼主那里直接或者间接地吸取来的。有人问过还珠楼主,说你小说中写的那些怪物之间的搏斗 ,你是怎么想像出来的?宇宙中那些好像远古的生物之间那种残酷的搏斗,还珠楼主说这很简单,你就想像两个小昆虫在打架,然后把它放大十万倍,就成了那种非常恐怖的场面,把两个小昆虫的打架放大十万倍,我们想这不就是现在好莱坞大片里经常出现的场面吗?还珠 楼主早都设想过。

  白羽 郑证因笔下的武功--手上功夫、轻功、兵器、暗器、武侠组织

  在现代武侠小说作家,一个叫白羽,一个叫郑证因。这两个人,郑证因是会武术的,有一本书叫《武术汇宗》,他们根据这本武术的著作,就展开想像,描写了许许多多的拳术。在他们的小说中,广泛地描写了如下这些拳术:太极拳、五行拳、通臂拳、八卦掌、铁沙掌 、劈挂掌、擒拿手、摔碑手、罗汉手,这些武功,都是武术界确实存在的,武术界真的有这些名目。然后在此之上,他们又加入个人的发明创造,就是武术中不见得有的,是他们自己编的,比如白羽就创造出大力千斤掌,这就很艺术了。混元一力掌。还有弹指深通,我们熟 悉金庸小说的人一定会记得这个名字。弹指深通这不是金庸发明的,这是白羽发明的。白羽就写过弹指深通。郑证因写得更多,郑证因笔下有绵掌、混元掌、排山掌、劈空掌、般禅掌、大力金刚掌、小天星掌力、牵缘回环掌、先天八掌、龙形八掌、云龙三现掌法、三阴绝户 掌,还有金刚指、天罡手、鹰爪力、黑煞手、毒蛇寻穴手、五行真力,还有乾元一气子午神功,等等等等,发明了这么琳琅满目的功夫,你一下子觉得武打就好看起来了。如果简简单单地只写武术界真实存在的那些太极拳、八卦掌,写起来不是那么丰富多彩,经过他们这样 ,一艺术化加工之后,这个武林世界就活起来了,就活动了。而这些功夫有的属于内功,有的属于外功,有的是内外结合,然后它们又与人物的性格结合起来,为作品平添了无穷的魅力。不是说一个人他随便可以练某些功夫,这个功夫他要和人的性格结合起来,而他们做的 这些工作,自己看来是开创的,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工作为后来的武侠创作,开辟了光明的大道。

  比如说金庸笔下有一个叫西毒欧阳锋的人,《射雕英雄传》里东邪西毒,西毒欧阳锋。欧阳锋的绝技武功是什么?蛤蟆功,大家都知道。蛤蟆功就不是金庸发明的,蛤蟆功就是从白羽的名著、代表作叫《偷拳》--他有一个小说《偷拳》,《偷拳》里面就有蛤蟆功--金庸就是从《偷拳》中又“偷”去的,“偷”成自己的,叫蛤蟆功。还有刚才我讲的弹指神通,这是金庸笔下东邪黄药师的一项绝技,这个的祖师爷也是白羽。

  这些是手上的功夫,除了手上功夫之外,现代武侠小说作家又发明了各种轻功。

  “轻功”这个词以前我们也听说过,从练武术的人那里听说过,他们也讲练轻功。比如说腿上绑上沙袋子练习跑,可以跑得很快,我们想像这个轻功就是跑得很轻快而已,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说轻功是可以脱离地球对人的吸引力,我到现在也不是能够从物理上理解这个轻 功,就是人能够战胜地球的引力,这个很厉害。我们看武侠小说中轻功好的人可以一跳数丈之高,后来我想我们中国现在还有没有这样人,有这样的人干嘛不去参加奥运会呢?那不很轻松的,哪怕跳个两丈高就可以了,平地跳六米高,已经超过那个撑杆跳了嘛,那金牌不都 是我们的吗?后来我想实际中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的话,他一定会,哪怕派一两个徒弟,也会把金牌给我们拿回来。可是这种轻功到了现代武侠小说作家那里,就开始大规模地涌现。比如白羽就有“登萍渡水”,“登萍渡水”在现代武侠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轻功,说是很 宽阔的一片水面,上面有几个浮萍,他就能踩着过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功夫。还有“踏雪无痕”,学地上走过去一点脚印都没有,这用物理学怎么解释?一鹤冲天、燕子钻云,燕子穿云纵、燕子三抄水、蜻蜓三点水,还有什么移形换位。现在武侠小说中的轻功也是成了一 个庞大的体系,轻功是可以专门加以研究的。郑证因的笔下有草上飞、云里翻、追云赶月、八步赶蟾(八步赶蟾是武术中的一个术语,确实有这个)、飞鸟凌波、蜉蝣戏水、金鲤倒穿波、细胸巧翻云、燕青十八翻、仙人换影等等,五花八门的轻功。

  我们想想古代武侠小说中也有轻功描写,描写最厉害的就是《水浒传》中有一个人叫鼓上蚤时迁。鼓上蚤时迁去盗金甲,其实也不过就是说这个人善于飞檐走壁而已,走路能够很轻,没有声音,从墙上翻过去,偷偷到人家里把东西偷来,我们觉得这就是轻功了。而到了 现代武侠小说这里,鼓上蚤时迁已经成了不入流的,那点功夫太不值得一提了。而这些轻功的描写,有声有色,有根有梢,因为他也是以内功做基础的,说内功练得好,你轻功才能好,所以这些描写大大地诱发了我们对人体极限的想像力,人真的能这样吗?能够跑那么快, 跑那么远,跳那么高?这是轻功的描写。

  在兵器方面,兵刃方面,我们过去想的兵刃或者我们常听评书,评书一说十八般兵刃,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镰槊棒、鞭锏锤抓,一说也无非就这么几种,什么带棱的、带刃的、带刺的、带尖的。在这个基础上,现代武侠小说出现了很多奇怪的兵刃,白羽发明了叫三 棱透骨锥、子母鸳鸯钺、金丝藤蛇棒、青钢日月轮,还有娥眉刺、梅花夺、混元牌,甚至还有铁烟袋,烟袋也可以作为兵刃,这也是武侠小说中的一个特色。日常用品,可以当成兵刃。金庸小说中更多了,像什么棋盘,围棋可以当兵刃,笔可以当兵刃。郑证因也有日月双轮 、九钢连环、离魂子母圈、双头银丝虬龙棒,这些兵刃从它的来历、制作、材料、结构、功能,方方面面都写得非常详细,又合乎物理,听上去好像现实中真有这样的兵刃一样,这是直接用来打斗的兵刃。

  除了这些,还有暗器,暗器是用来远距离伤敌的。白羽发明铁莲子、铁菩提、透骨钉、蛇焰箭、毒蒺藜、五毒神砂、子母神梭,还有最有名的叫十二金钱镖,这是白羽的一个小说的名字,叫《十二金钱镖》。里面的人物使用的,就是擅长使用的就是钱镖,所以当时这个 小说连载的时候非常有名,叫做“家家说钱镖”。郑证因笔下有梅花夺命针、七星透骨针、金刚燕尾镖、沙门七宝珠、乌云喷水筒、蛇头白羽箭等等。这些暗器或者单打,或者连发,或者先发后至,或者后发先至,变幻莫测,它随时可以控制它的方向、速度、力度,都可以 控制的。这就使我们不禁想到,为什么古代小说中没有这些描写?而到了现代战争的背景下,这些兵器的发明,我们要注意它的背景,什么背景?恰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正好是现代化的大规模杀人武器层出不穷地推出的时候,在武侠小说中就出现了这 些超级的兵刃。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家,大规模地改进热兵器,不断地推进坦克、大炮、飞机,包括各种机关枪、步枪、手枪;而在武侠小说中,作家们大规模地改进冷兵器,这都不是偶然的,这都是有很多相应之处的。我们不能设想这样的东西可以在古代社会想出来,可能 在清朝都想不出来。恰恰是到了二战的时候,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明,然后也促进了武侠作家们对于各种奇怪兵刃的想像。所以我们看,有了这些现代化的功夫,现代化的兵刃,现代小说中的武打场面,就像战争片一样,壮观、好看。

  武学的广大,除了武打技术的提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武侠组织的描写。到了白羽、郑证因这里,就把帮会描写和武侠的想像结合为一体。你这个小说既要有纪实性,有真实的基础,又要有文学的想像性。白羽发明了一个词叫做“武林”,而这些武林中 人所使用的一些术语、黑话,慢慢地就进入了我们日常的生活。比如说什么暗青子、鹰爪孙、万儿、点子、扎手、风紧、扯活、并肩子,慢慢地我们就都知道这些话的含义,都知道了。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大腕,从王朔开始,“大腕”这个词开始出现,还有一个电影就叫《 大腕》,写成手腕子的“腕”,这是无知,这是不知道这个词从哪儿来的。“万儿”这个词本来就是江湖用语,“扬名立万”,这个“万”是千、百、万的“万”。说一个人很有“万儿”,在江湖上很有声望、地位很高的人叫“大万”,是千、百、万的“万”,王朔大概从 小听说过这个词,不知道是哪个字,就顺便写成腕子的“腕”,这个是不通的。但是呢,这个语言它有这个特色,虽然不通,但大家都这么用,用来用去,大家也就认可了,这样写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大家都说毛阿敏是“大腕”,我老想着毛阿敏的腕子能有多粗啊!其实应 该是千、百、万的“万”。这些词本来是黑社会用语,但是慢慢地都进入了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我们用它来称一些明星。语言就是这样,发展了,丰富了。所以以后的武侠小说作家都从中受益匪浅,人人乐于使用。如果小说中少了这些用语,我们就会觉得他不内行,好像说 他没有受过科班训练一样。而这些江湖组织里边的规矩、黑话,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映照,有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恰恰是通过这种虚幻社会的描写,反过来批判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不完善的、无秩序的、无法无天的状态。

  正是从白羽他们这一代人开始,中国当今的武侠小说一直延伸到现实武术,都越来越具有舞蹈性和表演性。我们看看现在,我们奥运会上没有武术,全运会上是有武术的,还有各种武术大会、武术大赛。我们看看这些武术比赛,到底是实战的成分多,还是表演的成分多 ?比如我们想像,李连杰是拿过武术冠军的,李连杰的功夫到底如何?是实用性强,还是表演性强?我听一些武术界的人说,真正的武术高手不会出来当演员的,出来当演员的武功可能也不低,但是绝不是一流的。但是对于我们广大的民众来讲,武术的实战技能在现实生活 中可能越来越不需要了。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地观赏,我们需要的是看到李连杰这样打得非常漂亮,非常潇洒的这样的武打明星,我们要看的是这个明星。至于那个高人,你在深山老林里也好,你在高等院校里偷着摸着当教授也好,我们都不管你,反正那跟我没关系。我们越 往现代社会发展,就会看到舞蹈性和表演性,不仅仅是武侠小说,武侠影视发展的趋向,也是整个中国武术发展的一个趋向,所以诡异得很啊!所以真不知是武术影响了武侠小说,还是武侠小说反过来影响了武术?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文化神秘的地方。实与虚相结合,实虚 相生,有无相生,是我们从武功中能够悟到的一些文化的妙谛吧!

  好!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4
发表于 2006-8-22 10:18
《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

  内容简介:

  一、武侠文学的起源:

  墨子所提倡的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精神,是比较早的侠义精神的体现。但是比较具体地来论述“侠”这一概念的,则是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那么,真正为侠树碑立传,把侠写得光彩照人的却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二、武侠文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有很多,在今天看来是属于“武侠小说”类型的文学作品。只不过当时叫它“传奇”或“公案小说”等名称。古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则是《水浒传》,它给后世无数的武侠小说以思想的和艺术的启迪。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武侠小说都在不断地发展。

  三、侠义的深化:

  当到了晚清的时候,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亡问题,虽然武侠小说中侠的形象一蹶不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华民族却越来越需要侠的精神。于是,维新派领袖谭嗣同,革命党人秋瑾、林觉民等人竭力提倡武侠精神。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自己宝贵 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四、侠义的本质:

  大侠精神,后来在金庸等武侠小说作家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光大。那么,究竟怎样理解武侠小说中的“侠”和“侠义”这样的概念呢?它们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是一种“融合”,既有历史上真的武侠的影子,也有我们头脑中的想像,最后融合成武侠 文学中的侠客。

  五、侠义的现代性:

  到了现代,武侠虽然去除了理想色彩,变得平淡,但它暗藏的这种侠义精神,还是千古相随的。在作家王度庐的笔下,是这样;在作家还珠楼主这里,也是如此,侠义精神一方面写得很高,同时又不脱离现实生活,在普通人的身上灌注了非常高尚的情谊和人道主义的关 怀。

  (全文)

  提起武侠这个词,想必各位都是耳熟能详的,这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基本词汇了。但是这个词汇所包含的内容,“武侠”这个词所指的那种人,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神秘。“武侠”这是很不容易的一种人,既要身怀绝技,又要道德情操高尚,好像还带有一点神 秘色彩,高来高去的,平时生活中好像不容易遇到。所以武侠,总是给人以某种神秘感。武侠这种人真的是那么神秘吗?真的是离我们很远?真的是在我们生活之外很遥远的一个地方藏着,只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出来吗?其实可能不是这样的,其实武侠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 人,它的起源是很早的,或者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自从出现了国家,出现了阶级,出现了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的压迫,出现了社会不公正,出现了不公平的时候,从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有武侠了。所以这种人物,才永远地存在于广大民众的梦幻之中。我们有一句俗 话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是我们所梦想的东西,它不可能是毫无现实生活的根据的。

  武侠到底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如果讲起学问来,这是很复杂的,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探讨。我介绍一种意见,他们认为,武侠的精神最早来自于墨家的精神。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法家、农家、墨家,很多家。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武侠是不是来自于 儒家?也有这样看的,因为儒家有一种精神,叫做“知其不可而为之”,比如,在孔夫子身上就有这种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知道这个事情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因为它是正义的,我就要做它,即使不成功,我也要做到底,这是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应该说,在儒家的 思想里面,也有一定的这种侠的精神的反映。但是,比较之下,墨家似乎更具有这种精神。墨子他提倡一种精神,叫做“兼爱”,用我们今天的思想去理解,他的主要意思是说,牺牲一点个人的利益,去为他人谋福利。

  所以说,墨家似乎比儒家更具有牺牲精神,儒家还讲一点中庸之道,而墨子所提倡的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精神,似乎是比较早的侠义精神的体现。至于说,很具体地论述“侠”这个概念的,也有一些著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韩非子。

  韩非子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同时是一个官僚,他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君王出谋划策,他反对侠。韩非子有一篇文章叫《五蠹》,里面有一段话,表达了对“侠”的否定,对“侠”的概念的这种否定。他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 是一句对仗的话,把儒--知识分子,和侠进行对比,这两个呢,一个是以文乱法,一个是以武犯禁。在韩非子看来,儒和侠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坏东西。也就是说,在统治者的眼里,知识分子和侠一样,都是讨厌的东西,都属于扰乱社会秩序,不让统治者好好睡觉的人,统治者把国家搞得安定 团结的,偏偏有一种人叫知识分子,还有一种人叫侠,整天出来捣乱。知识分子成天提意见,说这儿不好,那儿不好,这堵车,那儿不公正,知识分子成天提意见;而侠他不提意见,他直接捣乱,他直接越过“警察”,自己去维持“交通秩序”,所以这些家伙,在韩非子看 来,都属于社会的蠹虫,应该大力镇压。我们看韩非子这个立场,他是很简单地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来论述侠和儒的。他的这些观点,我们今天当然不能够认同。

  不过,他从反面,也指出了侠的一个功能,他的立场,虽然我们不能赞同,但是他把儒和侠最早联系起来这个思想,我们可以说,它是很深刻的。从韩非子的话中,给我们一个启示,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很接近的,他们都是为社会鸣不平的。那么侠和知识分子的功 能,主要是持批评态度,从批评的角度,一样来推动社会前进。所以一般看来,我们觉得,文人和武人似乎是两端的,离得很远哪。古代上朝的时候,文东武西,两班站立,好像是两端,其实不然,恰恰文人和侠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他有一本书,是研究武侠小说的,名字就叫做《千古文人侠客梦》,这个名字很好,《千古文人侠客梦》,恰恰是文人,最喜欢做侠客梦。侠客,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我们主要是从小说中见到的,而小说都是文人写的,侠客形象都 是文人塑造出来的,所以侠和文联系得是非常紧的。如果我们说到武侠小说中,侠义精神的起源,最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最早的源头。那还不是正式的武侠小说,但是是武侠文学的一个源头。那么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是怎么论述“ 侠”的呢?在《史记》中有两个“列传”,一个叫《刺客列传》,一个叫《游侠列传》。司马迁他的原话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司马迁 这段论述,是对武侠精神很好地概括。但是我们注意一点,司马迁这里没有提到武,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看来,侠是可以没有武的。我们今天一说,就是武侠武侠,似乎侠都必须有武,都必须有一点过人的本事,其实侠是可以没有武的。那么司马迁论述侠的特点,说他们的 主要特征是,言行不合乎社会主流。不是说领导说什么,他马上就跟着说什么。但是他们做事,是“言必信,行必果”,这人讲义气,说话算数,男子汉大丈夫。然后是“不爱其躯”,就是不过分地爱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今天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第一重要,自己不能受一点损害,在公共汽车上被人家挤了一下,就要吵起来,过分地爱惜自己的身体。那么侠客呢,是不过分爱惜自己的身体,首先考虑的是,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存亡死生”,救了别人的生命之后呢,又“不矜其 能”,不夸耀自己,不要老惦记它。昨天是我帮了你的忙,那天我还帮你买菜了呢;上次我救了你家孩子一命……很少提这些事,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做了好事拂袖而去,做了好事不留名。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5
发表于 2006-8-22 10:20
所以我曾经有一个“谬论”,我到处传播这个“谬论”,我说,我们中国二十世纪,最大的侠是谁呢?就是雷锋,雷锋是我们中国当代的“第一大侠”。我第一次在北京大学发表我这个“谬论”的时候,学生们也不理解。他们说,雷锋怎么是侠呢?雷锋他也不会武功啊 !雷锋虽然是个解放军,他也没打过仗啊,他是个开汽车的解放军啊。那么我跟同学们讲,是不是侠,跟他会不会打仗,跟他会不会武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别人谋利益,“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瓢泼大雨之夜,看见妇女抱着小孩,他 帮助她送回家去,帮助老大娘过马路;自己攒的钱寄给灾区,这不是侠,是什么?这就是侠!人们为什么被雷锋精神感动?为什么喜欢个子不高,胖乎乎,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呢?是因为他身上有侠的精神,大家觉得,这个东西了不起!所以学雷锋才学得起来,而不是说,他 一定要身怀绝技,才去学他。

  那么,古代有很多--今天看起来是“武侠小说”的作品。在当时并不叫“武侠小说”,当时没有这个名字,当时都是有种种其他的名字。“武侠小说”这个概念,是二十世纪以后,我们为了进行学术研究的方便而发明的一个术语。比如说,在《唐传奇》里边,就有很多武侠题材的作品。只不过 当时不叫武侠,有的是写一种很神奇的武功,它是偏重于武侠中的武这一面;有的是写一种很不平常地帮助别人的一种侠行义举。唐朝之后呢,到了宋朝,宋朝的小说里面也有很多“公案小说”,“公案小说”里面有一些武侠人物。这些武侠人物的精神,跟唐朝比呢,略有 逊色。总之,是武侠在现实生活中和在文学作品中的发展,似乎有一个走下坡路的趋势。其实,是随着封建国家机器的强大,国家机器越来越强大,所以侠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很多事不用你管了,国家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警察,有军队。那么到了明朝初年的时候,中 国千百年来积累的武侠文学的资源,汇聚起来,产生了一部古代最杰出的,最著名的武侠小说,这部小说就是《水浒传》。

  那么《水浒传》,以前我们把它叫做公案,后来的文学史也把它叫做“英雄传奇”,这都是对的,它是英雄传奇小说。但是如果我们从武侠小说的角度来看呢,《水浒传》也是古代最优秀的武侠小说的代表。我们今天想一想,《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那不都是标准的 一个一个的武侠吗!要武有武,要侠有侠,它所弘扬的精神,也是正宗的武侠精神。所以《水浒传》给了后世无数的武侠小说以思想的和艺术的启迪。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武侠小说都在不断地发展。

  比如,清朝后来就出现了像《三侠武义》、《七侠武义》这样一系列的作品。还有著名的,像《儿女英雄传》、《好逑传》。到了这部分小说,慢慢出现了一个“英雄加儿女”的模式,有男侠客,也有女侠客,或者侠客旁边有一个美人。可是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随着 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或者说,走向最黑暗的时候,武侠小说也一蹶不振,长期没有很优秀的作品出现,而且更要命的是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一落千丈。侠客本来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光辉万丈的英雄,可是到了晚清的小说里,武侠都成了朝廷的鹰犬,成了朝廷的爪牙。

  我们想,武侠一开始是什么人呢?按照司马迁的那种写法,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我们不要以为,社会闲散人员是一个单纯的贬义词,闲散人员里边有坏人,但是也有好人。这些侠客是凭着自己的良心,为社会鸣不平,他看见统治者做得不对,他就出来帮助弱者,拔刀 相助。一开始,侠客应该跟朝廷,跟秩序是处在对立面的,他应该是跟朝廷作对的。所以韩非子才说“侠以武犯禁”,仗着自己有一点功夫,就来破坏法制建设。韩非子是这样批评他们的。正因为他跟朝廷是对立的,所以历朝历代都要大力地镇压侠客,特别是镇压武侠。那 么镇压来镇压去,杀的杀了,死的死了,还有一部分就被朝廷收买了,收买了就把他融进了国家机器,国家机器把他吃进去了。这些侠客就变成了朝廷的人员,变成了“捕快”。

  所以我们看,清朝末期有很多小说,都叫什么“公案”--《于公案》、《包公案》、《施公案》、《刘公案》。那么这些公案小说里面的第一主人公,都是一个政府官员,都是一个政府的清官。这些小说里的侠客,一个一个都被招安了。招安了之后,就变成了包公身边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我们一看京剧,包公一开头就叫 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那么这些人物一旦变成了“张龙、赵虎”,他就没有光彩了,他就不具备英雄的色彩。我们今天看戏,我们去看包公戏,谁去注意台上王朝、马汉的形象呢?没人注意,他站在那儿就是一龙套,今儿这演员病了,换一演员还能演,我们并不提意见 ,我们只对包公这个形象加以格外地注意,光彩人物是包公。而包公是什么人呢?包公是政府的一个高级领导人,开封府尹,只不过他是一个清正廉明的高级领导人而已,他是一个大清官。那么人民为什么要看包公戏?为什么需要包公?就是因为社会不公正,法律不健全, 经常有冤假错案,可是除了冤假错案,人民不去呼唤法律健全,而是呼唤包公,希望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清官,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那么这种幻想反过来又加剧了法制的不健全。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一套制度,靠一套办法,靠一套规章制度。但是老百姓天天不幻想这个,而 去幻想包公。所以只能满足一种梦幻中的需要。那么到了“包公”铺天盖地的时候,武侠就隐没了。

  可是由于晚清时中国面临着民族危亡问题,虽然武侠小说中侠客形象一蹶不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民族却越来越需要侠的精神。

  就在晚清的革命运动中,比如说,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这些人中开始重新鼓吹武侠精神。包括鲁迅等人,他们都很推崇一种带有侠义色彩的铁血精神。晚清的革命党人,从武侠的角度看,普遍都是一种侠义,“侠义道”的精神。比如说,我们知道著名的革命党 秋瑾,秋瑾女士她有一个号,叫鉴湖女侠,自号鉴湖女侠。其实很多革命党都是起了这样一个带有武侠精神的号,以侠客精神自诩。他们认为,要改变当时中国的现实,非有一腔侠义精神不可。

  我们都知道谭嗣同的故事,谭嗣同他自己愿意,为了变法而流血,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始”,中国变法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没有人流血牺牲,他说“此国之所以不昌也”,如果中国需要这样的人,“请自嗣同始”--请从我谭嗣同开始。所以他可以逃命而不逃命,他留下来慷慨就义。这种侠义精神是很感人的。

  那么在晚清的时候,侠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开始逐渐地复苏,国人就认识到,中国之所以不昌不盛,是跟侠义精神的堕落有关系,国家腐败了,没有人出来挽救山河。我们看,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革命,它是很悲壮。我们看,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等革命党领导 了一次又一次起义,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其实看上去是明明要失败的,不过是在海外募集了一点钱,然后回来制造炸弹,然后找几十个人,怀里揣着炸弹,弄一小筐,筐里放了些炸弹,就去攻打总督衙门,那能胜利吗?如果用统治者的话来说,这不是来送死吗?所以这些起义大部分都是寡不敌众,这些革命党大多 数都成了烈士,包括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从军事上看,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但是一次又一次这样的牺牲,它积累起一种思想意义,能够唤醒国人。所以我们如果去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时候,看那些辛亥革命的英雄的时候,是会非常非常感动的,因为他 们自己去的时候就知道要失败,要死。很多朋友可能还读过林觉民的《与妻书》。我们看《与妻书》里写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知道自己不能回来了,他已经告诉自己的妻子,以后可以改嫁。明明知道是以卵击石,但是他就是要抛弃自己那样幸福的爱情生活。所以说,这 些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侠客。

  那么到武侠小说中的这种侠义精神的恢复,是要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出现了新的武侠小说,我们后来把它叫做“现代武侠小说”。可能一些年纪大的朋友,可能会熟悉这样的名字。比如说,平江不肖生,可能有年纪大的朋友会 读过。还有还珠楼主,这样的名字可能你们知道。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6
发表于 2006-8-22 10:20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江湖奇侠传》为代表的新的武侠小说。后来就慢慢地进入一种繁荣阶段,出现了像平江不肖生,他的本名叫向恺然。他有一个重要作品,叫《近代侠义英雄传》。这个小说里面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霍元甲,霍元 甲的形象是在这里塑造的;还有一个,也是历史上的真人,叫大刀王五,就是当年和谭嗣同有过来往的这样一个江湖奇人。霍元甲和大刀王五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在这部小说中,平江不肖生,把霍元甲塑造成一个,为国为民的大侠形象。其中,有一段主要情节是写霍元 甲,三打外国大力士,这个后来很多影视作品,都吸取素材加以渲染,霍元甲跟外国大力士打擂比武,并取得胜利的。这个情节,它是现实生活中的真的事情,也是当时很轰动的新闻。在这个小说中,他写霍元甲三打外国大力士,他写霍元甲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国人受辱。 其实,正宗的武林界的大侠,他是不轻易出来走动的,不轻易出来参与俗事的,每天经常出来参与各种媒体,参与各种集会,这些人往往不是大侠,有一部分可能是骗子;不是骗子,也不是修养很高的人。我小时候接触过很多武术界的朋友,真正有功夫的人,他是不出名的 ,轻易不打架的,跟别人发生冲突,他都是忍耐的,不求名,不求利。像霍元甲这种人,本来也是应该安安稳稳地,过自己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实在看不下去,这个外国大力士在擂台上公开地侮辱中国人,所以他要为国雪耻,不让国人受辱,所以他才出来。所以他说,如 果不是这样的话呢,无端找他们这种受人豢养,供人驱使的大力士比武,实不值得。霍元甲自己也认为,这个事情是有失我的身份的,他看不起这些大力士,这些所谓“大力士”就是受人豢养的,到这儿来表演挣钱的,我跟他们比武,不是失了身份吗?多跌份哪!为什么还 要出来去比呢?是实在忍不下这口恶气。那么霍元甲在为国雪耻的同时,没有走到另一个极端,他没有因此,就是打败了外国大力士之后,就说明我们中国人强,外国人不行,他没有这样。所以他并不是盲目排外的民族自大狂。

  而霍元甲所说的“报国”的这个“国”,并不是朝廷,而是中华民族。他说:“至于大清的江山,也用不着我们当小百姓的帮扶。”这个小说里边,写的霍元甲形象,是非常理智的,非常清楚,我报国,我为国雪耻,是这个民族,不是那个朝廷。所以这里面,就表现出 平江不肖生这个作家,他所推崇的侠义精神。其实是一种人民性,是一种出乎天地正气,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

  而现代武侠小说,从一开始所奠定的现代武侠精神,后来在梁羽生、金庸那里,都得到了继承和光大。所以我一再说,梁羽生、金庸他们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许多基本东西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他们只不过接过来接力棒而已。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武侠小说中侠义这个概念,一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很多人推崇我前面读过的司马迁说的“救人于厄”,在人困难的时候帮助人。那么还有人认为,“侠其实是最自私自利的”。这是两种观点,相去不可以道理计,这两种观点天壤之别。

  那么我很赞同北京大学陈平原先生的观点。陈平原先生认为:“武侠小说中的‘侠’的观念,不是一个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可用三言两语描述清楚的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的融合,当代的视野与文类特征的融合。”他说 了这么几个“融合”,就是你说,武侠小说这个“侠”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是一种“融合”,既有历史上真的武侠的影子,也有我们头脑中的想像,最后融合成武侠文学中的侠客。所以我们关键在于,是考察它是怎么融合的?融合的趋势是什么样?而不在于,我们 去给它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义,说侠是一二三四五,不在于给它这样一个定义。但是我们从现实阅读的经验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融合越来越赋予侠义以英雄色彩和高尚的色彩。

  现实生活中的武侠,它怎么样发展,有一条脉络,我们可以考察,什么时候高扬,什么时候低落,什么时候社会道德很败坏。比如说,光天化日之下,大街上流氓侮辱妇女,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忙,小孩掉到水里,没有一个人去救,有人要救,还要先要钱。现实生活中, 侠的精神高扬或者是衰落,它有它自己的一个发展脉络。有的时候“雷锋”很多,有的时候没有“雷锋”。这是现实生活中侠的情况。但是在武侠文学中,在文学作品中的侠的形象确实好像是越来越多的被赋予英雄色彩和高尚色彩。所以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侠的精神衰落了,所以人们才越来越需要阅读武侠小说,来弥补他的心灵创伤。

  那么武侠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其实都是从正面,从褒义的角度,来看待侠客的,不论这个侠客是我们的一种英雄梦,还是我们的梦英雄,我们可能是通过阅读武侠小说,幻想自己成为一个英雄,或者是向往那里边的英雄,都可能。如果说,作者和读者都认为,武侠是一 种自私自利的人,那么武侠小说就不会存在了。文学作品的存在,是为了拯救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灵魂,正是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满足,我们对现实的不公正现象有了种种的遗憾,所以才需要艺术作品来拯救我们。尽管在很多武侠小说中,出现了一些自私自利的、假仁假义 之徒,比如说,《水浒传》中就有白衣秀士王伦,《水浒传》一开始晁盖他们上梁山之前,梁山上占据着一伙,其中有首领白衣秀士王伦。再比如,现代武侠小说中,比如,金庸的《笑傲江湖》中有岳不群,有左冷禅,这些人物都是假仁假义之徒,但是他们恰恰是作为反面 形象被塑造的,他们只能说,是一些“伪侠”,不真的侠。所以,作者塑造他们的目的,在于对他们进行否定,而不是肯定。所以说,作者和读者,在批判和否定这些“伪侠”的同时,并没有否定侠义精神本身,而是由此反衬出侠义精神的可贵与伟大。

  那么现代武侠小说中,还有一位作家,这位作家以前不太著名,但是现在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了,他的名字叫王度庐,因为根据王度庐作品改编的电影叫《卧虎藏龙》获了奥斯卡金项奖,所以王度庐的名字重新被很多人所知道。那么,王度庐的小说中,也有侠不犯禁的 一面,比如说,他《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我们知道,《卧虎藏龙》电影里的主人公之一李慕白,《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其实是根据王度庐的好几部小说改编的。所以李慕白这个形象,是在好几部小说中出现,李慕白住在监狱里边,他可以越狱,但是他坚决拒绝越狱, 这就是一个例子,现实武侠的例子。

  可是王度庐笔下的这些侠客们,不但不俗,而且更加侠入骨髓,义薄云天。比如说,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鹤惊昆仑》。《鹤惊昆仑》中的主人公叫江小鹤,他的心上人阿鸾,被另外一个侠客,叫纪广杰的给娶走了,他就拼斗,为了心上人,和纪广杰拼斗。可是一路 之上,他却亲眼看到了纪广杰赈灾救民,发放赈济粮,救民于难。他觉得,这个人是个大侠,这个人做了这么大的好事,我就为了自己爱情的原因,跟他拼命,这不是不仁不义吗!于是他就罢手,忍辱罢手,反而暗中帮助纪广杰,两次救了对方的性命,这是一种侠。

  还有,在《宝剑金钗》中,这个情节呢,《卧虎藏龙》电影里也演了,就是李慕白明明和俞秀莲萌生了情愫,但是当他知道俞秀莲从小已经定亲,已经跟一个叫孟思昭的定亲了,所以李慕白就受秀莲父亲之托,一定要负责将秀莲送往孟家。本来他们两个是有爱情的,但 是对方已经有了人家,他就忍着自己的感情,把对方送到她的夫家去。而对方孟思昭感激李慕白的相知之情,当他知道当他们两个人之间有情的时候,我虽然和她是从小订的亲,但是人家两个人是两心相许的爱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人,为了成全对方,他一死酬知己, 就是故意在一场拼杀中拼命,死去了,把秀莲让给李慕白了。所以双方都是为对方牺牲自己的利益,这都是一种侠义精神。可是他们的这种做法,他们没有想到的,它的后果,造成女方进退两难。

  所以,直到第三部作品《剑气珠光》中,活着的李慕白,和俞秀莲两个人,只以兄妹相称,他们两个人不肯结合,因为他们不愿意辜负了死去的孟思昭。那么到下一部作品,叫《铁骑银瓶》中,韩铁芳先交了一个忘年交,叫玉娇龙,这就是电影里边,章子怡扮演的那个 角色,这个时候她已经是中年人了,她为了玉娇龙,为她千里报丧,卖马入殓,后来又遇到一个忘年交叫罗小虎,也是电影中的一个人物,为他奋不顾身,舍命相救,而这两个人--她交的这两个朋友恰好是她的生身父母。所以,正像司马迁所说的:“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就是到了现代,武侠虽然去除理想色彩,变得平淡,但是它暗藏的这种侠义精神还是千古没有断绝的,到王度庐这里,侠义精神一方面写得很高,同时又不脱离现实生活,在普通人的身上灌注了,很高尚的友谊温情、人道主义的关怀。

  那么在侠义中,体现出人道主义因素的,还有一个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还珠楼主,这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满全中国的一个名字。那时候提到还珠楼主,不得了,还珠楼主的小说连载一段时间之后,就出一个单行本。每次出单行本的时候,书局门口排着长长的 大队,当时的青少年都是排队去买他的单行本。还珠楼主的代表作叫做《蜀山剑侠传》,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知道。《蜀山剑下传》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写,连载,一直写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没有写完。这个小说,当时是不分行、不分段,也没有标点, 一个字挨一个字排下来。那么按照这种排版方式,我们数一数,是五百多万字。假如说,按照今天的排版方式,分了行,分了段,加上标点符号,大概要两千万字。如果按照古龙那种排版方式,一句话一段,那就不知道多少万字!所以说,这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规模最大 的一部小说。小说里面涉及天文地理,所有的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全都包含在内。而他的《蜀山剑侠传》中,正、邪两派,都积极地修道成仙。它这是一个剑仙派的武侠小说,它里边武功、人物都非常奇幻,功夫可以达到超自然的境界,相当于现在的一些高科技手段,大 海可以煮沸,喜马拉雅山可以融化。功夫可以练到这种程度,所以相当于《西游记》。

  那么这里边的正派是以就为别人,帮助别人,为修炼的玄门正宗,就是你要想提高自己的功夫,要过一些关。这个关是要帮助别人,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就能提高自己的功夫。所以他们是救苦救难,普渡众生;而邪派的这些人物,却是以滥杀无辜,以求速成,他们 也要练一种功夫。练的功夫就要杀人,喝人血,吃人肉,自己的功夫才能提高,所以邪派人物是滥杀无辜。邪派的人物是逆天行事,终于遭到孽报;而正派的人物,以生命原则为重,不求速成,反而能够速成。

  那么还珠楼主强调的内外兼修,其中外功就是要求广施善行,到处修桥补路,做好事;邪派人物倘若是革新向善,就能够减免灾祸。所以,这些思想,在作品中,多以佛、道的思想加以阐释。但是,还珠楼主无疑地加入了,他个人的创造性发挥,他突出地谴责那些弱肉 强食之辈,谴责那些涂炭生灵的邪魔,歌颂正义的和生命的力量。其实他写这个小说的同时,正是中国发生抗日战争,以及后来解放战争,就是民族解放战争,加上内战的这个时期。他在民族战争的背景之下,在小说连载过程中,不断地加深了对侠义精神的理解。那么他认 为,正、邪是要以是否合乎人民的利益为标准来进行衡量的。所以我们看武侠小说,武侠文学作品中的侠义精神,从古到今,他越来越走向现实,走向内在,走向人道主义的方面,这就使武侠小说从一般的消遣艺术,真正地成长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人的文学。 可能在座有很多朋友,都喜欢读武侠小说;我们也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看不起武侠小说,贬低武侠小说。实事求是地说,武侠小说像其他任何一种小说一样,都有精品,有劣品,有次品。精品肯定都是少数,任何一种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剧,优秀 作品肯定都是少数,最后能够留在史册上的都是少数,大多数要被淘汰的。衡量武侠小说也是一样,什么是好的武侠小时,什么是不好的武侠小说,有很多标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人的文学,它是不是以人性为重,以人的生命为重,以人道主义为重 ,是这样的。那么就在人民性,在侠义性这一点上,它立住了跟脚。所以说,侠义精神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神秘的思想,侠义是我们人性的基本需求之一。具有侠义精神的武侠小说,它是真正的人的文学。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7
发表于 2006-8-22 10:21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

  内容简介:

  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尽了人生百态,而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无一不是金庸自身各个阶段的思想反映,纵观金庸小说的武侠人物,它又是金庸成思想变化的历程展现。1955年,30岁的金庸以一部《书剑恩仇录》涉足武林,随后《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飞狐外传 》也冲出江湖。此时的金庸年轻有为,于是一批建功立业的大侠跃然纸上,陈家洛、袁承志、郭靖、胡斐,尽管他们身上有理想化的成分,但其侠义精神却能掩盖其短,张扬其长。

  在金庸早期的作品中,胡斐、郭靖身上更多的是儒家的精神,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逐步步入中年的金庸更多了一分成熟,他笔下的人物也更趋于复杂化。这一时期,金庸完成了《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著作,这些著作中的杨过、张无忌不再是郭靖那样舍 生取义的侠之大者,多的更是普通人的特点,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与人生自由。尽管最后隐居山林,但其侠义精神却能感动后世,让人称道。

  《天龙八部》被许多人誉为金庸小说的绝顶之作,《天龙八部》书名取自佛经,这部小说的三个正面主人公萧峰、段誉、虚竹,各自有一番复杂的人生经历,中原丐帮帮主萧峰因身世之谜被人揭开,而寻找杀父仇人,造下许多罪孽,最后见到父亲出家,悟到自己江湖人 生的真相,不愿再制造杀戮,为阻止大宋与契丹两国交兵而牺牲性命。大理王子段誉熟读佛经,不愿学武伤人,更是一种佛家精神。少林和尚虚竹,虽违反佛门戒律,被逐出少林,却一心向佛。《天龙八部》中处处都闪着佛的光辉,佛祖使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尽管有 人杀戮无数,但其侠义精神却义盖云天。

  儒、道、佛,金庸写出侠的各种面目,写出了侠的各种可能。除此之外,他还写出了侠的辨证存在,人的善恶转化。《连城诀》就是一部探讨人性善恶问题的小说。狄云虽然是小说的主人公,但他的形象远没有那些大善、大恶之人刻画得深刻。这也是金庸在塑造了众多 的侠之后,有意与侠告别,从真正的侠发展为无侠,去探讨人性的本真问题。

  《鹿鼎记》无疑是金庸小说中最华彩的乐章,在这部封笔之作中,金庸一反常态,创造了一个非侠、非英雄的小人形象。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不是生长在浪漫色彩的传奇环境里,而是生活在肮脏低贱的妓院里。在这里为了生存,他必须学 会奉承嫖客、溜须拍马。而且他还靠着这些本事,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直到后来飞黄腾达。这一形象的出现完全颠覆了金庸以往众多侠客的形象,他以另外一种形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金庸为什么会在侠义英雄的世界中塑造这么一个小流氓的形象?详细内容敬请 关注《百家讲坛》。

  (全文)

  上一讲我们讲了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可能有的朋友会奇怪,讲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怎么没讲到金庸啊,其实不要着急,我是故意把金庸留到了这一讲。那么武侠小说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包括金庸的小说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说到根本原因还不在一个“武”字,武 侠小说中更重要的因素是侠。我们知道很多武侠小说的读者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重要的科学家、教授、学者,全部是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包括我们北京大学很多的国家的院士,我们国内外闻名的大科学家,都是它们的谜,他们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不 一定对武打太感兴趣,他们主要是注重里边侠的部分,而金庸的小说就写了侠在各种情况下的演变。下面我们分阶段来对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来略做解析。

  我们在金庸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人物身上更多的是儒家的精神,墨家的精神。其实这个时候金庸自己呢,也是一个年轻人,这就像金庸自己年轻时候的抱负一样,也很像他作品中写的独孤求败,独孤求败的第一个境界一样,年轻气盛,在事业上有追求,在爱情上有 追求,所以推崇一种建功立业的境界,推崇那种建功立业的大侠。像他早期作品中的陈家洛,袁承志,郭靖,都是事业感很强的大侠。所以整个那个小说的氛围都是昂扬向上的,所以我们看金庸早期的小说,虽然是武侠小说,里面是有一种革命精神的。你看陈家洛、袁承志 、郭靖等人,他们的这些品质很像共产党的革命干部的,个人修养很好,文武双全,我们看看五六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作品,里面都有一个三四十岁的一个年轻的汉子,是我党的一个指挥员,有不止一个女孩子喜欢他。这也是当时的革命文学的作品,都是一样的,所以文学作 品都是有它规律的。

  那么武侠小说中,真正能够写出大侠精神的,其实并不很多,大多数的主人公所作所为主要是武而不是侠。我在八十年代上大学的时候,读了几百部武侠小说,因为当时都处在盗版状态,不知道哪个小说好哪个小说不好,我就到海淀租书部去租书,两毛钱一昼夜。租下 来以后大家轮流看,人不睡觉书不睡觉,就轮流看这个书,稀里糊涂看下来,大多数看了就忘了,所以最后是凭着自己的记忆,靠作品本身的魅力,留下来的还就是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些人的作品。因为大多数小说写的就是武,而不是侠,说得不好听点就成了一种暴力的 展览,暴力的渲染了,最后那个暴力你是记不住的。那么前几年呢,大陆发生了一场王朔批判金庸的这样一个事件,我觉得王朔先生他的批判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呢,他的批判对于金庸小说不太合适,我们知道王朔也是一个著名的作家,也有很多王朔迷。但是当王朔和 金庸发生这样一场论战的时候,显然王朔是失算的。因为王朔的读者是以万来计算的,而金庸的读者是以亿来计算的,所以说两边是不相匹敌的。论战的结果呢,是很多王朔迷变成金庸迷了。但是王朔批判的一个现象,的确是很多武侠作品存在的。他说这个小说一打开,不 知道这些人物为什么见面就打?非要往死里打不可?我们知道金庸小说里不存在这种情况,但是其他武侠小说的确存在。所以我想王朔大概是看了很多没有侠只有武的小说,王朔肯定是没好好看金庸的小说。因为他提供的一个例证说,他看过一套七本的《天龙八部》。我们 知道《天龙八部》是没有七本的,不知道他看的是哪个本子,大概是他记错了。所以从他的这种批判上,我们也看到,连王朔这样的作家,他其实也认为武侠小说不应该以打架为主,武侠小说应该以侠为主。那么金庸引用孟子的话,说他所塑造的侠客应该是“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要塑造这样的人,就是武侠人物对于富贵贫贱不应该放在心上,也不应该屈从于威武,都不应该屈从。其实大丈夫的这三条标准还不是特别难做到,有心成为英雄的人物的人还是可以做到的。那么我们常说一句话叫英雄难过美人 关,这一关可能是更不容易做到的,所以金庸有时候为人物设置这一个关口,比如他在《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中,为大侠胡斐他要增加一些要求,要求他不为美色所动,不为哀恳所动,不为面子所动。胡斐他和一个女孩子叫袁紫衣,他们两情相愿,他说正在两情相恰之 际呢?软语央求,不答应她是很难的。我们知道在小说中胡斐一直要找一个叫凤天南的人报仇,可是他的心上人袁紫衣就是凤天南的亲生女儿,她来求胡斐饶过她的父亲。那么这样的请求是很难拒绝的,可是胡斐拒绝了。还有他和凤天南其实是无仇无恨,他只不过是为了普 通的穷人,打抱不平,穷人钟阿四一家,被恶霸凤天南给害死了,胡斐偶然得知了这件事,他完全是一个局外人,他是一个旁观者,但是他就要打抱不平,他要为这个穷人报仇伸冤。所以江湖上很多好汉来求胡斐,低声下气的求他揭开过解,给足他面子。所以这是英雄好汉 最难拒绝的,其实英雄好汉最难拒绝的是面子,大家都服你,认为你是好汉,就求你饶我一把,这都做不到。所以金庸想塑造这样一个大丈夫,金钱美女面子什么都打不动他,那么所以说胡斐的感人之处在这里,当然金庸他说了,实际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呢,没有我理想的 这么成功。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8
发表于 2006-8-22 10:22
也许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可能太少了,特别是作为一个个人奋斗的侠,我们知道很多共产党的英雄能够做到这样,那是因为共产党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共产党有理想有信念还有纪律,而像一个纯粹的江湖人物,你让他做到这一点,那的确是非常难的。

  那么金庸中期的作品这个时候已经是到了六十年代之后了,中国发生了很多大的事情,这时候金庸也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进入中年。这个时候我们看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带有道家的精神和佛家的精神,带有这方面的色彩。我们看一看杨过、令狐冲、张无忌,这几个 人物,和前面那一组人物相比就有变化。这些人不是没有社会责任感,也有社会责任感,也为人民服务,也为社会服务。但是同时呢,他们很清楚地考虑到自己的个人自由问题,一方面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也考虑自己,也就是把个人和国家和社会结合起来考虑。而金庸是 到了中年之后,他考虑到这些问题,考虑得比较成熟。所以他中年的时候写的作品我们看到气势更雄浑,不像早期作品那样比较简单。比如说杨过,他一方面也帮助郭靖去守襄阳,帮助大宋朝抵抗侵略,但是最后他并没有因为城破了,他和郭靖一起死在那里,没有。郭靖和 黄蓉一起死在那里了,而杨过他离开了。他为国为民做了一番贡献之后他离开了,还有张无忌也是这样的,张无忌本来有条件成为大明朝的开国君主,按照小说本来的逻辑发展,他是明教的领袖,明教要获得胜利,最后他就是开国君主。但是他没有野心,他没有政治欲望, 他对天下没有那么大的责任感,他都是被潮流所推着,推到哪儿就走到哪儿,他在事业上他在爱情上都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你推他当什么领袖他就当什么领袖,哪个女孩子的力量强一点就把他抢过去了,他没有什么主动性的。所以他被朱元璋看透了,朱元璋一个小小的计 谋就把他挤掉,所以朱元璋成了大明朝的开国君主,最后张无忌回到闺房里去画眉去了。好像故事结束了,但是正画眉的时候,周芷若窗外一声冷笑,故事还有新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想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他做了领袖之后会更加幸福,这样的人他觉得,我不如去过我的个 人的日子。所以我们看像郭靖这样的人,我们是做不了,大多数人我们做不了,是英雄。但是张无忌这样的人似乎我们能做,他比我们强的,不就是他会武功吗,他所谓的会武功就相当于我们自己的专业技术很好。我会生产586,奔二、奔三、奔四,就相当于武功很高, 就相当于我们的专业技能,所以这方面他和我们是一样的。在其他方面他就是一个凡夫俗子,我们要是张无忌,我们也干不了政治,干不了大事业,优柔寡断拖泥带水,经常被女孩子欺骗,这无所谓。所以张无忌更像我们普通人,普通人我们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更多的要 考虑自己的生活。

  而金庸的作品越到后来,他的佛家思想越来越严重,我们可以举《天龙八部》为例,《天龙八部》这个名字就是从佛学中来的,里面充满了佛学的道理。陈世骧先生概括得非常好,他说《天龙八部》叫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所有的人都是冤的,所有的情都孽情。因为书 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平常的挫折,每一个人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看萧峰曾经发誓,说终我一生,绝不杀一个汉人。可是结果呢,他迫不得已,杀了很多汉人,聚贤庄一场恶战,他杀了多少,打死了很多自己昔日的兄弟,这是《天龙八部》的第一主人公。第二主人 公叫段誉,也是很倒霉的一个人,好不容易爱上一个女孩子,发现是自己的妹妹,好不容易又爱上一个女孩子,发现是自己的妹妹。你说这人生多惨,简直恨不得死了算了。爱上所有的女孩子都是自己的妹妹,痛苦死了。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佛家冤孽的思想,这是一种冤孽, 好在金庸是有菩萨心肠的,最后都给它一起解决了。最后突然发现所有这些人都不是他的妹妹,就都给他解决了。那么在小说的第三个主人公虚竹的身上,就更体现出佛家思想了,我们看虚竹是一个从小不知道父母是谁的,由少林寺养大的,这样一个很普通的一个和尚。小 和尚长大的,他从小学习很好,所以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做一个好和尚。因为他没有接触别的道德标准,他的标准是做一个标准的一心一意的好和尚,而做好和尚的要求就是不能破戒,什么戒都不能破,好好遵守党纪国法,校规,中学生守则,守好了你就是一个小和尚。可 是人生无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在不自由的情况下,虚竹一戒一戒全给破了,肉也吃了,酒也喝了,女色也近了,简直要崩溃了,一个做好和尚的条件一一都不具备了,简直说要死的心都有了,他只不过要做一个好和尚,这样一个卑微的愿望,老天爷偏不让他实现,一个 一个都让他破掉,我们知道这种痛苦是可以想见的。可是峰回路转,当所有的戒都破掉之后,这个时候突然发现他仍然是一个好和尚,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虚竹是一个最好的和尚,佛学的光辉这个时候才普照出来。最后证明他是一等的好人,他是这个小说中最慈悲的人物 之一。所以我们看在《天龙八部》几个主人公身上都体现出深刻的佛家的道理,佛家的道理也好,道家的道理也好,儒家的道理也好,它都和侠义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和侠肝义胆,仁爱牺牲这些概念相联系。《天龙八部》中的这些大侠作为一个武侠人物,武功也很高, 但他们的武功都不是最高的,小说中武功最高的恰恰不是这些大侠,而是一个少林寺无名的扫地的老僧。天天在那里扫地的,一个卫生管理员,谁也没想到他的武功是最高的,这些人打得一团热闹,但是没想到这个老僧一出现,轻描淡写地把他们全部打败。这里就包含着佛 家的无名的无相的思想,最后这个老僧给他们讲佛法,说为什么要练武功,练武功本来是为了参透佛法用的,是参透佛法一个辅助手段。可是当你佛法参透到很高境界的时候呢,又不需要这个武功了,这个道理讲的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说《天龙八部》它所探讨的侠的侧面,侠的精神,可以说是深不可测,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我再引一句陈平原先生的话,陈平原先生曾经说过,倘若有人想借助文学作品初步了解佛道,不妨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就是你想学习佛经吗,想学习宗教的道理吗,你 去拿一本佛学书来你会觉得很深奥,读不进去。那你不妨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可以作为学习宗教知识的入门书,我觉得陈先生所讲的这个话,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在这样几个人物身上。

  那么鲁迅先生曾经批判说《红楼梦》之前的小说有一个毛病,叫做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叫好坏太分明,到了《红楼梦》才打破了善恶的界限。我们看金庸小说其实就是这样的,有一部分人批评金庸的小说,说他善恶不分。有人说我喜欢看梁羽生的小说,善恶 分明,说金庸的小说正邪不明,说明这个人思想混乱。那么金庸说人本来就是这样的,世界上哪有百分之的善人,哪有百分之百的恶人,我们想一想咱们自己,再想想自己周围的熟人、朋友、家人,谁是百分之百的好人?谁是百分之百的坏人?恶人也有它可取之处,善人也 有他可讨厌之处。但是你又不能划分一个百分比,说这个人72.6%是好的,这很难划分的,因为人是活的,他是变化的。所以金庸通过他的人物探讨,写出了善恶相克相生,又相互转化的人性辩证法,善恶是相克服相生相互转化的。

  比如说《连城诀》,《连城诀》这个小说,是用很大力量来探讨人性恶的,小说的主人公却是一个纯朴的好人,一个叫狄云的朴实的乡下孩子。所以作者通过这个善良的孩子来看世界,正像去迅先生的《孔乙己》通过一个朴实的小伙计的眼睛来看世界,这样看得更分明 ,看得更惊心动魄。在狄云的眼睛中,大多数人都是坏人,他只是小说情节的一个推动者,表面上是主人公,其实这个小说塑造最成功的并不是这个主人公,塑造最成功的是坏人。这个小说塑造最好的就是坏人,比如说小说里写了一个大恶人叫做血刀老祖。血刀老祖,我想 读过《连城诀》的读者谁都不会忘记,这个老头子很坏,坏是坏,但是坏得赤裸裸,坏得毫不掩饰。我有一个评语说他坏得顶天立地,就是人要坏到这个程度是不容易的。毛主席说过人要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借毛主席这句话说呢,人要做一 件坏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坏事不做好事。真是这样,你不信你试试,你天天做坏事,你做了三天就把你抓起来,做坏事不抓起来,你自己也坚持不下去,人的心做好事还可以坚持,做坏事是坚持不下去的。但是就有这么一个大恶人叫血刀老祖,他就天天做坏事,而且 做得理直气壮,而不掩饰自己。很多人做坏事能坚持,他要欺骗自己,他要把坏事做成好事,或者实际上认为自己在做好事,而血刀老祖呢,为什么说他顶天立地呢?他认为自己在做坏事,认为自己应该做坏事,并且不遗余力地做坏事,所以这个坏人他就光彩照人,坏得光 明正大。所以你读《连城诀》,这个人物那正是栩栩如生,你会被这个人物所感动,比那些好人还要感动人,而跟血刀老祖做对比的恰恰是所谓正派豪侠。由于血刀老祖他抢了一个正派豪侠的女儿,骑在马上掳着这个女孩子跑掉了。所以很多正派豪侠就集合起来去追杀他, 带头的四个人,用他们外号中的四个字连起来叫做“落花流水”,取他们名字中的一个谐音。落花流水四大英雄豪杰,率领一群正面人物,就追杀反对派,追杀血刀老祖,可是在追杀的过程中呢,这反对派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越追越高大,而相反这一群落花流水的英雄呢, 不但被反对派打得落花流水,人格上也是落花流水。武功很人格都被比了下去,最后读者会发现,这些正派豪侠很可疑,侠气,他们没有什么侠气。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人叫花铁干,我曾经就是评点过《连城诀》,评点的时候我说花铁干这个人名起得好,铁干,多么英雄的一 个形象,可惜姓了花,一姓花,铁干就没有了。他本来是落花流水里的第二号人物,里面有个花嘛,是一个正派豪侠。结果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突然转变为一个无耻小人。因为他的同伴都被血刀老祖打败了,被智勇双全的坏老头子给打败,最后就剩下他了,剩下他,这个 时候其实那个血刀老祖没有力气了,已经非常虚弱了。但是用空城计骗他,就是他还装着自己还有力气,还可以杀掉他,在这个生死关头,花铁干突然屈服了,投降了。而屈服了之后,人品马上就走到另一个极端,他可以干很多不道德的事情。他们被困在一个雪谷里边,他 的同伴都死了,这个时候为了生存,他可以去吃自己结拜兄弟的尸体,去吃掉,可以害自己结拜兄弟的女儿。所以金庸在这里进行了一场严肃的人性探讨,一个人一个好人,是不是可以变成这么坏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坏?有什么心理学依据?

  有的时候我们会想,假如我们自己落到一种特殊的情境中,我们自己会不会变坏。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跟同学就探讨过类似的问题,我就说假如咱们被困在一个山谷里边,比如火车翻了,我们困在一个山谷里边,一个月出不去,解放军警察都进不来,怎么办?到了 最后我们会不会吃人,有一些人饿死了,我们会不会吃他们的肉?这是很严肃的问题,那么同学们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那没办法也得吃,实在没办法。有的人就说,宁死我也不吃,我宁可饿死也不吃。也就是说到了紧急关头大家选择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 样的。平时我们受到似乎是一样的教育,都是好人,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发生种种的变化。我小的时候受的是革命教育,经常看革命文学作品,有的时候我也偷偷想,假如我被敌人抓去,严刑拷打,我招不招呢?我在想,有的时候我就实验,拿一个棍打自己,看我自己 能够承受多大的痛苦。有的时候我想给我坐老虎凳,给我灌辣椒水,我坚持不招,再一想万一敌人使美人计怎么办呢?有的时候要在心里边想一想这些事情,我觉得一个人在现实情况下可能会有变化,但是你提前想到和提前没想到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我去想那些革命 烈士,我想他们不是说突然心血来潮,要为革命捐躯的,他一定是平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这对自己的修养是有好处的。

  我想很多革命烈士可能文化水平也不高,也不一定受了多深的马列主义教育,而是在他身上有种朴素的侠义情怀,有朴素的传统文化的滋养。所以到时候它能够舍身成仁,所以当我们看到《连城诀》中那样一些情节的时候,我们会知道,它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好人有可 能变成坏人,坏人有可能变成好人。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想到底是人性发生了变化?还是这些东西本来就藏在我们的心里,遇到了合适的情境它就要爆发出来了呢?也就是说花铁干到底原来是一个好人,这个时候他变成坏人了,还是他心里本来就有坏的东西,但是他没有机 会释放,这个时候突然给了他一个自由,坏的东西就释放出来了呢?那么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金庸的小说好就好在,他不仅仅是塑造这些超越性的侠客,他同时又意识到这些侠客本身的局限性。所以金庸小说中有很多反武侠的精神,他的武侠人物身上是经常有缺陷的,他对这些侠客是带有批判的。我们看看金庸小说笔下即使是正面人物,即使是大侠经常也有缺 点,比如说陈家洛,陈家洛这个形象当然是一个正面人物,文武全才,可是陈家洛最后却一事无成。陈家洛到底有什么毛病,其实我们跳出武侠小说这个框架,我们可以看到,陈家洛其实是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来描写的,他其实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代表。用传统的话说呢, 陈家洛不是很好地观察到这个社会的矛盾,他是幻想通过改变统治者集团内部的这样一个领导权来解决问题。他幻想乾隆皇帝和自己是兄弟和自己是同胞兄弟,来策反乾隆解决问题。结果最后反而被对方所利用,他在爱情上也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爱谁。他本来先爱霍青桐, 后来爱上她的妹妹香香公主,他也曾经追问自己,我为什么爱香香公主?不爱霍青桐,他反省道,难道我担心她太能干吗?所以在陈家洛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金庸先生对中国知识分子优柔寡断,耽于幻想的这样一种特点的批判。那么金庸在塑造出了从郭靖、杨过、令狐冲 到萧峰这样一系列大侠之后,还能塑造出更伟大的侠吗?很难了,特别是萧峰最后以自己气壮山河的一死,奏响了民族和平的最强音,写出这样一个伟大的侠客的时候,你还能够写出更好的侠吗?可以说在古今中外就已经找不出比这个形象更光辉的一个形象了。所以这个时 候,物极必反,他就推出了韦小宝这个形象。我们看在《鹿鼎记》这个作品中,本来从正面人物角度来讲,最大的侠是那个叫天地会的首领叫陈近南,江湖上的人物,都希望见到陈近南一面。可是这个陈近南怎么样呢?他还不如陈家洛和袁承志,不但一事无成,反而被一个 宵小之辈稀里糊涂就打死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不是说谁的武功强,他就一定能够处处占上风,永远得胜,经常是武功低的打死武功强的。而陈近南就是这样的,稀里糊涂就死了。他所领导的天地会怎么样呢,一事无成。反而是他所反对的清王朝,他所反对的康熙,康熙的 事业蒸蒸日上,那么在韦小宝这个人物身上就体现出正派大侠无所作为,那些人有一身武功最后能建立什么呢?还不如韦小宝,韦小宝下三烂的手段,什么扔个石灰包,在桌子底下砍人家的脚,反而很实用。金庸这样写一开始是不能令人理解的,难道你放弃了侠义了吗?要 把韦小宝写成英雄吗?不是,这里恰恰有一份沉痛的批判。一切英雄好汉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不能够进步,不能够受到重用,不能够受到提拔,而像韦小宝这样的人不学而有术,他却能够一路飞黄腾达,这是为什么?

  我们不要忘了,这个时候写的还是康熙盛世,是清王朝正在走上坡路的阶段。这就让我们联想起《红楼梦》,《红楼梦》也是写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最后那个辉煌时期,所谓康乾盛世。但是这个家族外面看着辉煌灿烂,里边已经腐朽了。所以《红楼梦》预示着中国封建 它要走下坡路,其实我们看《鹿鼎记》你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它同样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曲挽歌,到了《鹿鼎记》这里,侠义精神不张,社会上像韦小宝这样的人飞黄腾达,就预示着这个社会不会再有好的发展了。所以我说韦小宝这个形象是中国20世纪文学继阿Q之后又 一个伟大的形象,从挖掘中国国民身上的国民性来说,阿Q的形象是挖掘得非常深刻的,它深刻地批判了我们国民身上存在的种种精神胜利法,精神缺陷。但是由于《阿Q正传》这个小说它不是长篇小说,而《鹿鼎记》是一个一百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所以通过韦小宝所 到之处,能够把他的性格展示得淋漓尽致,非常丰厚。所以从韦小宝的身上我们能够更仔细更全面地来反思我们的国民性,韦小宝你不要看他没有文化,其实他从小是受的听戏说书,这样的教育,他更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韦小宝的出现,也预示了武侠 在现代社会中是没有实际性的功用,它变成了一种精神存在,变成一种纸面上的象征性的存在。所以说到了今天的社会,尽管现实生活中的侠客越来越少,武侠基本上就没有了,侠客,没有武的侠也越来越少,但是武侠的这种精神却是永远需要的。如果法律什么问题都能解 决,我们还学雷锋还干什么?正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正义永远存在人心中,所以金庸笔下的侠和我们以前所讨论的爱情一样,他已经写到了什么是侠的境界,最后直追侠的本质,从金庸这里我们可以去思考,真正的侠是什么?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9
发表于 2006-8-22 10:23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奇情怪恋》

  内容简介:

  爱情是人类永远的主题,多少年来,人们永远津津乐道于对爱情问题的探讨。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几乎囊括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情模式。既有英雄美人式的郭靖与黄蓉,也有感天动地式的杨过与小龙女。这些人的爱情也许更让人称道,让人难忘。可是金庸笔下还有 一些奇绝的爱情也很令人深思。他们或许是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许是让人不耻的恶人,但是却同样惊心动魄,刻骨铭心。

  黑风双煞--梅超风 陈玄风

  黑风双煞梅超风、陈玄风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位人物,以独门武功九阴白骨爪而闻名江湖,驻足读者心中。他们本是桃花岛主黄药师的弟子。俩人学艺未成,却暗中相爱,又担心被师父发觉性命不保,就偷偷逃离桃花岛。陈玄风走时自知武功卑微,在江湖上防身有 余,成名不足,于是将黄药师视为至宝的半部《九阴真经》偷走,两人急于求成,功夫愈练愈邪。陈玄风在一次偶然中,被人杀害,梅超风一生为夫报仇而祸害武林。好人的爱情固然感天动地,恶人的爱情也能动地感天,梅超风、陈玄风人邪爱不邪。

  赤练仙子--李莫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李莫愁一生都在追寻的问题。李莫愁虽然不是《神雕侠侣》中的主要人物,但却以情痴而闻名江湖,独步武林。她一次偶遇,而结识青年少侠陆展元,从此欲罢不能,痴情终生。谁知陆展元与他人永结伉俪,致使李莫愁爱欲膨胀 ,性格巨变,从一个温柔少女变成恶魔头。李莫愁固然忠贞不贰,独做爱情卫士,她的爱也让人思考让人忧。

  绝情谷主--裘千尺

  如果说李莫愁是情痴,裘千尺就是情霸。同是《神雕侠侣》的又一个次要人物,裘千尺以爱的霸道而誉满江湖。公孙止、裘千尺本是一对恩爱夫妻,而裘千尺一味驾驭丈夫的一切,最终被丈夫弄成残废,两人展眼成为仇人,一切爱欲化为乌有。裘千尺固然忠于感情,但 爱的极端也是毁灭。

  爱情太监--韦小宝

  韦小宝是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不知父亲是谁,跟着母亲在妓院长大;一味追求漂亮女性,却不知爱是何物。一次偶然闯进皇宫,由此展开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离奇故事,韦小宝在这些故事中却保全自己,一路飙升,得到自己想要到的一切,成为 金庸笔下最大的收获者。韦小宝固然是爱情文盲,但其爱的精神却感动山河。

  金庸笔下这些爱情的另类者是否更能让我们思考,是什么造就了他们奇绝的爱情人生?爱情在好人和恶人面前有何不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一直致力于对武侠小说的研究,并以其幽默和独到见长,他将带领您一起走进金庸小说的爱情世界,分析这些人物背后 更深层的问题,探求爱情的真义。

  (全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欣赏和探讨是金庸小说中的爱情问题。说到爱情这个问题,其实在金庸的笔下,爱情除了范围广模式多之外,它的深度也是非常罕见的,特别是金庸借助一些非常奇绝的爱情故事,一直深入到爱情问题的本质中去。

  而金庸笔下那些奇绝的爱情,有时候更令读者来深思,透过这些奇绝的爱情我们看到一些奇绝的人性,奇绝的人生。像浏览大自然的风光一样,李大钊曾经说过,最美的风光,最奇绝的风光,往往在悬崖峭壁上,在最惊险的悬崖上。我们上一讲说了很多英雄人物的爱情 ,像郭靖,像杨过这样大侠的爱情,其实金庸小说他写爱情令人佩服,不仅仅写这些高山大河式的爱情,连那些小人物的爱情,甚至连坏人的爱情,反面人物的爱情都写得不同寻常。我给它命名过一个词,就叫做“恶人的爱情”,恶人的爱情都写得非常好,这是他跟其他武 侠小说言情小说家相比,更高出一筹的地方,使我们觉得他笔下的爱情,不仅仅是琳琅满目,而且真是惊心动魄,刻骨铭心。

  我们举一组例子来进行分析,上一讲我们举过《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和黄蓉这一组经典的英雄美人式爱情。同样是《射雕英雄传》,我们再举一个反面人物的爱情,读者朋友可能会记得黑风双煞。黑风双煞是一对夫妻,男的叫陈玄风,江湖上外号叫铜狮,女的叫梅超 风,江湖上外号叫铁狮,这一个外号是很恐怖的,铜狮铁狮一对夫妇,又有一个共同的外号叫黑风双煞。这是令人闻之丧胆的坏夫妻,如果从他们做的事情上来看绝对是坏夫妻,应该是我们公安机关严打的对象。可是我们要看他们的爱情呢,你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在《射雕 英雄传》的第十回里边,这两个人说过一句话:“你懊悔了吗?”回答说“我不懊悔”。我们看他们两个名字中都有一个“风”字,陈玄风,梅超风,他们原来是师兄妹,一起在桃花岛黄药师的手下学武功,但是在学武功的过程中,两个人偷偷相爱了。小说中没有写他们当 时的年龄,不知道是否属于早恋,就是在学习期间发生了革命感情,后来就私下结为夫妻了,没有经过登记就结婚了。问题发生在什么上呢?发生在他们的老师黄药师这里,黄药师这家伙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知道黄药师本人武功是非常高的,专业水平非常高,那可以说是 博导级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数不出几个能够跟他差不多这样的人。可是自己水平很高,讲课水平不太高,就是当老师的工夫不太高。有很多人很有学问,他不见得能教出好学生,他自己心高气傲,对学生高兴就多教点,不高兴就不太教。他看着顺心的学生就教得耐心 一点,不顺眼就教得不太耐心,动不动就喜怒无常,勃然大怒。学生如果犯了他不能饶恕的罪过,就把学生的腿打折。所以这样的老师,今天经常是要下岗的,我们今天强调师德,不许体罚学生。但是黄药师经常体罚学生的,所以学生非常怕他,何况这两个学生私下有了私 情,于是非常恐惧,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就偷偷地跑掉了,从此就开始了艰难的爱的旅程。

  这两个学生由于没有得到老师正统的教导,结果走上了歪路。就好像两个学生从学校跑掉了,在江湖上混,大多数情况下会走上歪路的。他们偷到了半部武功秘笈叫《九阴真经》,练了一阵也没练成,于是两个人偷偷地跑回桃花岛。然后偷偷看老师教自己同学练武功, 偷偷一看不要紧,发现原来老师的功夫这么高,自己连老师一成的本事都没有学到。如果说老师有一百分的学问,他连十分都没学到。正是在这个时候,梅超风就问她的丈夫陈玄风说,“你懊悔了吗?如果跟着师傅,总有一天能学到他的本事”。我们看这个感情是很复杂的 。是不是懊悔,咱们不跑的话,跟着他哪怕学到三成四成。可是陈玄风说“你不懊悔,我也不懊悔”。我们看这是两个坏人说的话,坏人说的话是不是就没有道理?就没有人情味?他们由于做了一些坏事,在江湖上被人叫做黑风双煞,名头很恐怖,但是我想好好一个人被人 叫这个外号,心里边也一定是孤独的,是辛酸的,是悲苦的,谁愿意当这样的人呢?特别是在爱情这个问题上,他们是很可敬的,也就是说为了保全自己的爱情,他们宁可放弃这么优越的学武条件,宁可退出武林最高学府,研究生咱不念了,走人,为了爱情,放弃了正常的 晋升途径。虽然误入歧途,误入歧途是不对的,但无怨无悔,没有学到最好的武功,但是也练成了一个比较邪门的武功,九阴白骨爪。他们口头上互相称什么贼汉子贼婆娘,我们听上去好像是坏人之间的称呼,但是你仔细去体会这个称呼,这个称呼充满了两个人之间的互相 爱怜,互相欣赏。他们两个人一定是非常相爱,才互相称贼汉子贼婆娘,不是说他是贼,是爱称。而陈玄风呢,偷了《九阴真经》,始终不让妻子梅超风来练。为什么?怕她练坏了身体,他自己先拿自己当实验品,自己练完再教给妻子。陈玄风后来被人杀掉了,梅超风呢, 本来要自杀相随的,但是她为了给丈夫报仇,她就顽强地要活下去,生存下去。后来她的眼睛也瞎了,性格变得越来越阴冷,江湖上的人越来越仇恨她,都把她看成坏人恶人,追杀她。但是她一个人,这么一个瞎老婆子,一个人孤独地活着,顽强地活着,骄傲地活着,因为 她永远记得那个春天的晚上,桃花开得艳艳的,在桃树底下,她的粗眉大眼的二师兄,忽然紧紧地抱住了她,她从不懊悔。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忽然心里会有一丝感动,坏人也这么好,坏人心里头也有这么甜蜜的东西。这个问题它就被金庸写得这么复杂,坏人,世界上哪 有简简单单的坏人,坏人是从某个角度看,不符合某些规则的人,他不是说一坏百坏。更重要的是,坏人有他坏的道理,有他坏的原因。所以我们看金庸不仅仅是写出了好人怎么成为好人的,不仅仅是写出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也同样写出了废铁是怎么炼成的,鲜花是怎么 凋谢的,古董是怎么破碎的,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使我们在这样的一个不起眼的坏人的身上看到了这么深刻的东西。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0
发表于 2006-8-22 10:23
再比如《神雕侠侣》中的李莫愁,赤练仙子李莫愁,这也是金庸的读者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她是一个女性的大魔头,凶狠无情,看上去长得很漂亮,但是下手非常狠。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好好一个女人,一个少妇年龄的女人,为什么会这么狠?假如我们周围有这样一 个女同事女邻居的话,她一定是有原因的。动不动就把人打死,把人灭门,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她作恶的原因是她自己的爱情没有得到满足。李莫愁本来是小龙女的师姐,也是古墓派的,她们从小生长在教育环境不太好的地方,生长在女子学院里边,从来没有男性。因为她 的师傅恨男人,所以她的徒弟不能跟男人接触。不能跟男人接触呢,小龙女天生就淡薄,在这儿也挺好,不出去了。而不是人人都像小龙女这样,李莫愁她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她要出去,但是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特别是由于很少接触男性,就没有学会怎么谈恋爱,没 有经过早恋的锻炼。所以忽然有一天她爱上一个男人了,问题就发生了。那么这样的女人,她就天真地觉得我爱你我喜欢你,你怎么不爱我呀,我爱你你就应该爱我。所以我们看李莫愁的爱情知识是残缺的,她的爱情知识是不完整的,由于那个男人不爱她,她就觉得自己受 到了伤害。我们今天客观地看,可以说那个男人没有什么错误,你爱我是你的自由,我就是不爱你,我有什么错吗?但是在李莫愁看来,你不爱我你就该杀。所以她对他就产生了切齿痛恨,她就把这个痛恨,用毛泽东的诗说洒向人间都是怨,把这个痛恨发泄在整个江湖上。 凡是跟她梦中情人有关的,特别是跟她情敌有关的,她梦中情人爱上另外一个女孩儿,跟那个情敌有关的她都要毁灭,最后呢,她的情敌和她的梦中情人都死了。她怎么处理他们的骨灰呢?一个的骨灰洒在华山之巅,一个的骨灰倒入了东海,叫他们二人永世不得聚首。多狠 呀,多么毒的一个办法。那么这就是她赤练仙子李莫愁自述的。那两个人的名字叫陆展元、何沅君。因为李莫愁她后来终生都在痴恋着陆展元,尽管她恨他,其实这个恨就是爱,她日夜地都在想念他,幻想着对方如果爱自己该多么好,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两个人陆 展元和何沅君相恋成婚了,所以这就成了李莫愁心头终身挥之不去的伤痕,没有办法发泄这个,就滥杀无辜。凡是看见上面写着何沅君的那个“沅”字的,她给人家杀掉,李莫愁是这样成了一个江湖上的大魔头。可是李莫愁呢,并没有走向堕落,我们知道有的人因为爱情失 败会走向堕落,就变成那样一种放荡的,放荡不羁的一个人,李莫愁并不是这样。她一生坚持这种纯洁的爱,别的男人多看她一眼,想碰她一碰,那是找死,她马上要把你杀掉。因为她心中痴恋着她梦中的情郎。所以我们看金庸,他写出失恋给人带来的伤痛,没有经过很好 的爱情教育的人失恋了,会产生多么大的后果。我们今天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要早恋,这是对的,但是我们缺乏教育应该怎么样恋爱,恋爱失败了应该怎么样,这方面的教育是缺乏的。所以我们有很多刑事案件,社会治安事件,是跟情得不到满足有关的。像李莫愁就是由失恋 而产生痛恨,那么这个痛恨,痛恨到什么程度,李莫愁最后用洒骨灰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了,一个洒在西岳,一个洒在东海,一个高入云,一个低入地。可见她的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是她不去想爱跟骨灰怎么洒是没什么关系的,爱是不受空间限制的,有缘千里来相会 。你洒在山上,洒在大海里,不能阻隔这两个人的感情。她自己不明白吗?她越是这样发泄,其实越是加重自己心里的伤痛,这种发泄真的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吗?比如说杀一百个人自己就心平气和了,就解恨了?恨是解不了,她越杀就越加重这个伤痕。所以她最后越来越悲 苦,不但得不到心上人的青睐,而且最后得到的是天下人对她的畏惧和痛恨。可能有些人还去想一想她为什么这样。不了解情况的人,那就把她看成就是一个坏人,就是一个魔头。李莫愁最后是身中情花之毒,中了毒了,终身越入火海,大火熊熊,她最后死在火的欲海之中 。她的死的方式安排得非常恰当的,因为她心中有火,她最后死在熊熊烈火之中。她在火中还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那么“问世间情为何物”,本来是元好问写的,但是后世流传不广,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现在很多人知道这首词,就是从《神雕侠侣》知道的,就是从 李莫愁的口中知道的。问世间情为何物,李莫愁终生都在追寻着它的答案,整个的金庸的小说也在追寻着这个答案,我们说“问世间情为何物”,是没有答案的答案,不能回答的答案,但是它是一个永远的问题,或者它是一个永远的感叹。

  同样是《神雕侠侣》,我们再看其中的一对仇侣,我把它叫做仇侣。男的叫公孙止,女的叫裘千尺。有些相爱的人希望死后能够合葬,但是往往不能如愿。刚刚我们说那一对情侣被人家一个骨灰洒在华山,一个抛入东海,而有些生前仇恨得你死我活的人,死了以后却偏 偏葬在一起。我说的公孙止和裘千尺就是这么一对,金庸再一次提出天问,情是何物。公孙止这个人,这个男的他一身的武功,卓绝的武功都是他的妻子教给他的,都是裘千尺教给他的,这里又出现一个师徒的问题。杨过小龙女是师徒,裘千尺把自己一身武功教给了她的丈 夫公孙止,因此他们两个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专制的关系。小龙女并没有因为自己教了杨过武功,就觉得自己对他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她是一切为了杨过好,而裘千尺因为自己教了丈夫的武功,就觉得丈夫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所以她就对他格外的专制。他的一切行动都要受自 己的管辖,她特别害怕男人有了本事之后,有了武功之后沾花惹草,起什么外心。而公孙止在江湖上也是比较有名气了,成了一个著名的工程师了,所以他的妻子为了管他,格外监视这个工程师是否喜欢跟女学生来往。可是恰恰是你对他的压迫,使他产生了外心,你如果不 压迫他,可能会是一对很好的夫妻,他会感恩。但是你天天以恩来要挟他,这个公孙止就在压迫之下,他要寻找另外一种温柔,他就暗中地爱上了他们的丫鬟,叫柔儿。你想家里有一个母老虎,有一个非常温柔的丫鬟,他当然爱这个丫鬟了,而且由于这个东西它是不正常的 ,两边都是不正常的感情,所以情欲膨胀一发而不可收,就变成了一个坏男人。裘千尺发现自己丈夫不忠之后,我们可以看每一步都是可以供我们妇联考虑的,怎么处理这一类问题。发现丈夫不忠之后怎么办?她采取了非常狠毒的办法,因为她的武功比丈夫高,她逼迫公孙 止亲手杀死了那个丫鬟,这是多么狠毒的一个女人。丈夫没有办法,在压迫之下生死关头,那没有办法,只好忍心杀掉了自己喜欢的丫鬟。这个女人觉得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想这问题能解决吗?它只能引起更大的灾难。他只不过屈服于你的暴力而已,他心理能服 吗?而在他心里种下了巨大的仇恨。她也不是一味的这样,也想对丈夫好一点,所以是镇压加招安,就是只要你听话就对你好点,不听话那就来暴力。所以公孙止就压抑着自己的悲愤,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耐着,最后终于找到机会了,你想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你武功再高, 他想报复你怎么找不到机会呢?终于找到机会,害得裘千尺全身残废。本来想弄死她,结果没有弄死,但是把她全身都害残废了。我们看一对夫妻互相报复,怨毒越结越深,最后是不可解。一开始我想妇联可以调解,后来法院可以调解,到了这个时候谁能调解,没有办法调 解,直到双双丧失人性,都变成极坏的人。豁出去了,人生就是这样了,有什么好东西可以留恋呢。最后裘千尺放火烧掉了他们所居住的这个庄子。这个庄子的名字很好,叫绝情庄,这庄名起得多好,叫绝情庄。然后她自己弄了一个陷阱,她把公孙止诱入陷阱,公孙止在临 死之际最后一搏,两个人最后一同摔下了百余丈深的山洞。小说写道:这一跃百余丈,一对生死冤家化成一团肉泥,你身中有你,我身中有你,再也分拆不开。多么奇妙,两个生死冤家这么仇恨的人,最后却葬在一起了,摔在一起了,分都分不开。

  所以我说这个地方真不愧是绝情庄,那个山谷叫绝情谷。我们分析他们两个人对爱情也好,绝情也好,可以说这两个是绝情之人,他们表面上看是夫妻,应该恩爱,其实他们都是不懂得什么叫爱情的人。我们社会上有很多误解,觉得大多数家庭,大多数夫妻之间是爱情 ,他们俩一辈子没红过脸,或者说经常吵吵闹闹,但是活了一辈子也挺好,说这就是爱情,没有离婚就是爱情吗?或者说一辈子不怎么吵架就是爱情吗?其实我们大多数家庭的夫妻关系并不是爱情。经过社会调查,70%以上不是爱情,而是其他的感情,比如说友情或者说 孩子大了,算了,俩人就维持着。或者说互相帮助,互相生活上很需要,其实是一个经济互助组。我们大多数的家庭是互助组状态,或者算了,你也找不到更好的,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咱俩忍了吧,大多数的家庭是这种状态,爱情是极少的。我们小说中看的那种爱情,追求 的爱情是更少的,所以为什么爱情作品它吸引人呢?就是因为我们企图去寻找我们生活中所欠缺的那一部分。那么公孙止和裘千尺,他们不懂爱情,他们追求的是什么东西呢?他们俩所共有的是一种占有欲的东西,并不是爱情。裘千尺自以为自己传授了丈夫武功,便可以占 有丈夫的一切,包括心灵,包括自由,你的一切都得告诉我,今天去哪儿了,我看看你手机里,谁来短信了。她要占有丈夫的一切,那么后来公孙止变坏之后,他对小龙女的垂涎对李莫愁的兴趣,他对李莫愁也有非分之想,这个非分之想都不是爱情,都是出于一种占有的妄 想。为了占有他们灭绝人性,他们可以牺牲自己亲生女儿的性命,毁灭自己亲生女儿的幸福。所以他们真是绝情绝义的一对绝人,两个人在金庸小说中占得篇幅不多,但是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再看《鹿鼎记》中的韦小宝。韦小宝是在妓院长大的,他的母亲是妓女,他见惯了众妓女迎新厌旧,他不觉得一个女子移情别恋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什么从一而终,什么坚贞不二,韦小宝连听都没听过,对他不是一回事。这是韦小宝独特的心态,所以有些人说韦 小宝这样一个人,金庸让他一举娶了七个夫人,这不是弘扬一夫多妻制吗?我们前面也讲过韦小宝不代表金庸,金庸写出这样一个韦小宝,不代表他赞同这个人的人生态度,而可能恰恰是调侃或者是批判。韦小宝虽然娶了七个夫人,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韦小宝不懂 得爱情,像鲁迅所说的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不知道是爱情,那么他理解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在市井文化最成熟的、最畸形的妓院长大的。虽然不知道爱情,但是他很早就知道男女之事,他很早就知道用钱能够换来男女之事。所以他的早熟是一种畸形的早熟,由于对这方面 的早熟,就变成了爱情知识的天然的缺陷,他天然地丧失了爱的机能,我们看他跟那七个女人,他跟谁之间是爱情呢,都不是爱情。虽然他娶了七个夫人,那种关系有什么可值得羡慕的呢?如果羡慕这种关系,只能说明我们这个时代都不重视爱情了,只重视得到异性。韦小 宝混进皇宫里,冒充了一个小太监,他冒充这个太监是假的,他不是太监。但是在爱情的王宫里,韦小宝是一个不幸的太监,他是爱情太监。因为他从小就没有爱的机能,韦小宝的处事哲学就是妓院哲学,他从小妓院长大,走到哪儿都跟妓院比,走到皇宫一看,这家院子真 大,比我们家大多了,而且这个院子里的姑娘比我们家的也漂亮。皇宫在他看来也是一个妓院,他看女人的标准也永远是看妓女的标准。他看女人总是把她跟母亲的那些同事们比一比,他骂人的时候怎么骂呢?这么骂说“你很像我的妈妈”,被骂的人还不知道呢,还以为他 赞美她呢,我哪里比得了你妈妈,还谦虚呢。实际上他骂她是妓女,他对所有的漂亮女人想到的就是占有,就是花言巧语,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最后搞到自己手里。他从来不会想到什么爱怜,怜惜,尊重,那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没有。这些情感因素是韦小宝所不知道 和不关心的。也就是说他对这些女子的喜爱,实质上是一种中国小市民对私有财产的喜爱,对自己家的小狗,对自己家的小古董、桌子、板凳,对它们的喜爱。就好像今天很多人有了钱收集字画,掀起了收藏热。但是他收藏的东西,他真的懂得吗?买了一幅齐白石的画挂在 墙上,他会看到这个画心灵颤动,会激动、会感动吗?不是。他看见的这是一百五十万。他眼中哪有艺术啊。所以韦小宝对这些女子的感情是对财物的感情,所以他喜欢的女人不喜欢他,他却并不伤心,他就好像一个亏本的商人,这回亏了没事,下回努力再赚回来就是了, 再想办法赚回来。所以韦小宝是天下第一不会伤心之人,《鹿鼎记》的喜剧气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韦小宝不会伤心,永不气馁。

  但是呢,这个作品写得好,就在于金庸对韦小宝又不是简单的批判。韦小宝写得活了,韦小宝这个人物是中国二十世纪继鲁迅笔下的阿Q之后,第二个最伟大最光辉的形象。我们可以说除了阿Q就是韦小宝,中国人的缺点、优点,各种东西都集中在韦小宝身上。韦小宝 不会伤心,但是他有一个好处,金庸讲他的一个好处是讲义气、够朋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做事情一心一意百折不挠。韦小宝一心一意要得到他喜欢的女人,比如说他得不到阿珂,阿珂是最美的,他就发了这样的毒誓,韦小宝说“皇天之上,后土在下,我这一生一世,便 是上刀山下油锅,千刀万剐,满门抄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男盗女娼,绝子绝孙天打雷劈,满身生上一千零一个大疔疮,我也非娶你做老婆不可” 。发下这样的毒誓,从这里可以看到韦小宝对美好事物顽强的进取心,他不懂爱情,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好东西,这是一个美好事物,这东西让别人得去我就亏了,我得想办法得到,一定要得到。所以韦小宝对阿珂的迷恋,很像《天龙八部》中段誉对王语嫣的迷恋,《天龙 八部》中段誉对王语嫣的迷恋,人们都记得的,最后终于成功了。那么他和韦小宝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段誉爱王语嫣,爱的是王语嫣整个的人,包括她的神韵、她的心灵、她的知识。而韦小宝主要是贪恋阿珂的姿色,其实阿珂这个人物形象,并不是非常丰满。不就是 一个漂亮妞嘛,没觉得她有什么内涵,但是韦小宝这个人呢,由于是在妓院长大的,所以他对于美色有天生的职业敏感,他一眼就瞟出来谁的货色最好,他是一种商人的眼光。

  在《鹿鼎记》中阿珂被描写成美貌绝伦,动人心魄,但是她心中爱慕的是那个台湾的郑三公子,韦小宝根本没戏。按理说韦小宝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你一个下三滥的这样一个人,又是一个小孩,十几岁,跟贾宝玉那么大,怎么有戏呢?可是韦小宝偏偏具有一种顽强的 精神,这种精神我如果把它拔高一下,就是鲁迅先生所提倡的人在爱情中要,鲁迅说了这么十个字,“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鲁迅针对中国人做事不认真不顽强的态度,就说,爱情要不放手,你爱准了一个人,就要纠缠如毒蛇,像毒蛇那样纠缠,像怨鬼那样执着,这 是一种鲁迅所提倡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你要么不爱,爱上了你就要奋斗到底。我们看韦小宝他第一是发毒誓,坦明自己的心迹,同时是鼓励自己的信心,然后就利用一切机会,来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经常是使用那些下流的令人不耻的,能骗就骗能吓唬就吓唬,各种手段。 事实上韦小宝成功了,我们一般的文学作品写这样令人不耻的下流手段做的事,最后一定是失败,用来告诫别人不能这么做,可是问题是韦小宝成功了。他不但得到了阿珂,还得到了一大堆女人。这个阿珂如果我们把她看成一个象征的话,像韦小宝那个眼光中看,象征着一 个美好事物的话,我们就会受到一点启发,就是对于一个美好事物,包括爱情包括美人等等,想得到她们的那些风流才子大多数没有得到,大多数被韦小宝得到了,我们平时说一句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考察现实生活我们发现,天鹅肉经常真的被癞蛤蟆给吃了,这个 有很多原因,一个是天鹅自己很高傲。真的应该得到天鹅肉的那个也很高傲,往往他们不能心愿得偿,拖来拖去最后天鹅只好就给了癞蛤蟆了,这是金庸给了我们的一个提示。为什么正人君子,风流才子在事业上在爱情上经常不能成功,而像韦小宝这样的小流氓,小无赖却 能够飞黄腾达,甚至一统天下,事事如意。我们要这样想,金庸在这里绝不是赞扬韦小宝,而是在探讨正人君子身上所缺乏的一种东西,我们去比较一下《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陈家洛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出来的,是正人君子也是风流才子。可是陈家洛先是 失去了霍青桐,最后又失去了他所深爱的香香公主喀丝丽,都失去了,该爱的不敢爱,能争取的不争取。金庸在这里批判的正是我们民族特别是我们民族的知识分子身上所丧失的那些朝气,那点锐气,那种血气,难道说这种精神只存在于市井之间,只存在于韦小宝这样的人 身上了吗?古人有一句话叫礼失而求诸野,到市井中去找丧失的文化遗产,那么金庸是想让读者从韦小宝的毒誓中,获得一些启迪,做人有一些决断,有一些担待,有一些顽强。可以说金庸在爱情这个问题上,所给于读者的启迪是说不尽的,所以关于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话题 呢,我们今天就告一段落,在爱情的问题上,是没有绝对权威的,讲得不对之处请各位批评,谢谢大家。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7 23:43 , Processed in 0.02520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