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百家讲坛——《红楼梦》系列
楼主: 雕梁别燕

百家讲坛——《红楼梦》系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21
发表于 2006-8-14 04:58

红楼梦我只通看了一遍,才大概理清了人物的关系,这段时间想重新细看一遍,我想会有不同的理解。

Rank: 4

现金
688 元 
精华
帖子
94 
注册时间
2006-7-20 
最后登录
2007-8-20 
122
发表于 2006-8-15 02:42

好长啊!还是写在纸上比较好

Rank: 4

现金
535 元 
精华
帖子
47 
注册时间
2005-11-13 
最后登录
2011-4-13 
123
发表于 2006-8-16 12:07

云石出镜理红楼

只觉梦吟贾林愁

芳华繁花随权去

夜桥孤舟解轻裘

人情若水金如雾

火烛燎燎想曲浓

终留白丁布衣日

嗟纸求墨怨虚荣

[em45][em36][em33][em71][em75][em65][em77]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24
发表于 2006-8-17 02:45
《诗人曹雪芹》 蔡义江

  主讲人简介:

  蔡义江:(1934---)著名红学专家、学者、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54年毕业于前浙江师范学院(现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调京,筹创《红楼梦学刊》,成立红学会;1986年任民革中央常委、宣传部部长。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楼 梦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蔡义江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红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出版主要著作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论红楼梦佚稿》、《红楼梦》校注、《蔡义江论红楼梦》等,其专著和论文曾多次获国家、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内容简介:

  曹雪芹、《红楼梦》有解不完的谜,后人了解曹雪芹生活著述的足迹大多通过他的朋友敦城、敦敏、张宜泉等人留下的诗文进行推断。曹雪芹的这几位朋友常说他是个诗人,其水平之高可与李白、杜甫等相提并论。而有些学者认为,曹雪芹根本不会做诗,《红楼梦》诗 词中的幼稚、粗俗之句比比皆是。那么这些让专家争论不休的诗词曲赋在小说中发挥了怎样的功能?曹雪芹究竟会不会做诗?他写的诗,水平究竟如何?仅凭曹雪芹的好朋友留下的诗词就能断定曹雪芹是可与李白、杜甫相提并论的诗人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这些诗 词曲赋、谜语、酒令等文体形式多,数量大,且绝大部分以小说人物的身份、口气而写,小说中署名曹雪芹的诗只有一首,仅二十个字,这首诗的水平如何?

  在曹雪芹诸多朋友的眼里,曹雪芹的确是个诗人,而且写诗的水平之高可与李白、杜甫等相提并论,那他为何不在小说中展示一番呢?怎么还会出现一些幼稚、粗俗的诗句?在蔡义江教授看来,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好朋友,曹雪芹写的初稿,曾交于脂砚斋进行评阅,所以 才有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的问世。

  曹雪芹笔下的女儿们几乎个个都会做诗,而在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背景下,她们吟出的诗句当然不会千篇一律,所以才会有《红楼梦》中诗词曲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曹雪芹是怎样给小说中的人物做诗的?

  (全文)

  不同于其他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而是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成了有机的部分。而且呢,它的大多数的诗词曲赋,都是人物描写和情节所不可分的一部分,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读解《红楼梦》书中的诗 词曲赋,你就不能真的读懂《红楼梦》。下面我们欢迎蔡义江先生为我们演讲,大家欢迎。

  我们一提到曹雪芹,很必然的就跟《红楼梦》联系在一起了,马上就会想到曹雪芹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其实呢,在他活着的时候,朋友一说起他的时候,就没有人讲他是写小说的。也许当时小说不像诗词这样高,因为是个闲书,今天这个小说家地位蛮高,声誉蛮高, 过去写诗词能写文章才是好。所以总是把他看成擅长于写诗、词、曲的,这样的一个诗人。比如说敦敏就讲,“逝水不留诗客杳”。这是在曹雪芹死了以后,他悼念他的诗里面讲到的。“诗客”就是诗人,他把他比之为我们历史上面的一些著名诗人,譬如说“诗才忆曹植” 。曹植大家都知道,三国时候建安文学里面才高八斗的曹之建。还有个朋友,张宜泉,也是在怀念曹雪芹死了以后写,“谢家池塘晓露香”,把他比为谢灵运,把曹雪芹家里住的前面那塘水,称为“谢家池塘”,因为谢灵运写过非常好的五个字,叫“池塘生春草”,所以叫 谢家池塘。当然,比喻曹雪芹,讲的最多的还是说他像李贺,唐代的一个薄命诗人,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叫李贺。敦诚诗里面讲,讲“诗追李昌谷”,昌谷是个地名,李贺的家乡在河南。所以说你曹雪芹诗可以超过李贺了等等。但是非常可惜,我们今天读不到曹雪芹写的 一首完整的诗词或者曲,一首都读不到。惟一遗留下来的,在《红楼梦》之外的,只有两句诗,那是题他朋友敦诚,写的一个传奇,一个戏,一折短短的戏,这折戏,题材是《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把《琵琶行》改为一曲戏,这个故事叫《琵琶行传奇》。曹雪芹 看了以后,觉得这个传奇写得很好,就题了一首诗,这首诗丢掉了,没有了。但是凭着敦诚的笔记里面记下来,他说,当初给我题的诗,最后有两句,叫“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个构思也新奇的。白居易如果看到,白傅就是白居易了,他做过太子少傅,白 傅诗灵,因为白居易是古人,早就死了,所以他的诗灵看到你这样演出的话,这个剧本的话,要高兴得不得了,一定会叫他两个小妾蛮、素,蛮、素两个是他的侍妾、小妾了,一个会唱歌,小蛮会跳舞,樊素会唱歌,一定会叫她们来彩排一下,鬼来演出,鬼排场,因为这都 是古人嘛。所以白居易如果知道的话,看到你这个剧本的话,一定会叫她们这些歌舞班子的人,来给你排演,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这两句。

  那么我们说,曹雪芹自己写的诗已经看不到了,我们说他诗好,那么在《红楼梦》里面,能不能看出来?《红楼梦》里面拿曹雪芹自己名义写的诗,只有二十个字,就是在小说的开头,楔子里面,像一个序言,楔子里面,最后讲“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 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且题一个绝句,这个绝句呢,是以作者名义,就是曹雪芹本来怎么写诗,他就怎么写出来的。这个二十个字,也是蛮重要的,开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你说这首诗写得好不好 ,我其实是长期搞诗词的,诗歌的形式里面,五言绝句它这种形式呢,最适合于写景,一个小的景象、景致,一个意境,间接地来表现,这个是很擅长的。它不善于很酣畅地来叙情、来议论,那这个七言绝句才擅长。如果五言绝句里面又能议论,又能叙情,这个就要看出你 的本领来了,才二十个字,把《红楼梦》里面很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就是真与假,“满纸荒唐言”,如果你真正会体会的话,你就知道《红楼梦》小说,不是按照真实人写的,它是荒唐言,就是假的,是虚构的。我们今天来讲,而且不是虚构一点点,好像有块石头,或者有 一个警幻仙子,太虚幻景,这个才是荒唐,整个都是荒唐言,所以叫“满纸荒唐言”,从头到尾是一个大胆的虚构,艺术虚构。但是这个虚构是有基础的,他的感受是真实的,“一把辛酸泪”,他要把他真实的感受,写在完全虚构的故事里面。《红楼梦》不虚构是不可能的 ,你知道吗?艺术创作需要虚构,生活本来是复杂的了,典型话都要虚构,政治环境需要虚构。他的家里跟皇家关系那么密切,最后因为皇帝下命令,抄了家,这些事情你能写出来?你胆子那么大,这个是讲政治,更重要的是伦理道德呀。小说还是个闲书,写给人家看的时 候,谁能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全对号,我父亲,就写父亲,本来叫曹頫,我现在叫他贾政,这样改个名字就算了?这一看就是你曹家的事情,那还了得。谁能随便褒贬长辈呢?还要扬家丑,揭隐私,这个人跟那个人关系不正常,这个人心里想着他,这些东西你能写?曹雪芹自 己观念上也通不过,所以他要把很真实的生活中来的感受,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出来,这样一个东西,有几个人能理解呢?所以说,大家都觉得作者是很痴,花了十年时间,花了那么多工夫,写得那么精细,写得那么好,但谁能真正理解它的味道?解出它其中的味道来?你 说这二十个字里边,概括得怎么样?感慨多深沉,这样的诗,就是这么一首。

  我们说,曹雪芹工诗,善于写诗,不但是那些他的朋友提到他是个诗人,就是在小说里面,跟他一起合作的像脂砚斋,这些人的话,他加的评语里面,也讲了这一点。他里面批道,说“余谓雪芹撰此书”,曹雪芹写这本书,其中也有传诗的意思,也有把他的诗传给大家 的意思。这个意思呢,当然不是说他把他写好这个诗集,把它塞在小说里面,不是的,通过小说来显露他写诗的手段、他的本领。他说“只此一诗便妙极”,就是这么一首诗就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他平生就长于写诗词,不但诗写得好,词曲也写得好。

  下面两条就是讲这个,在第五回里面,批在《终身误》或者是《枉凝眉》这个位置,两个批本不一样。这个上面有一条,说“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这个语句非常地放得开,非常地泼辣、大胆,正是他自己很自负的,我自创北曲,你看第五回里面,这个许多。《 红楼梦》十二支曲,每支曲上面有曲牌,这个曲牌都是曹雪芹自己创造的,自创北曲。那么诗、词、曲写得好,毕竟不是小说里面的主体,这个大家知道,因为小说不是传奇,传奇要有很多唱词的,都是要用词曲的本领。小说的主体是散文叙述,那么诗词的工夫同小说的散 文叙述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脂砚斋指出来过,有一次,贾宝玉看见一个新来的丫头,实际上这个丫头他第一次认识了,就叫红玉,或者叫小红,对她印象蛮好的,问她。第二天还想找她,看看小红不在,所以他就假装到外面去看花,走来走去,实际上是在找这个小红。 忽然看到这个西南角走廊,游廊上面有一个人靠着栏杆在那里,很像小红,但看不清楚,为什么呢?面前有一支海棠花给他挡住了,在这里,脂砚斋有批语了,他说“余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曲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这难道不是 这句诗吗?隔着花的反而远,在天涯海角的反而近。说明想看的人看不到,有时候是非常非常难受的事情。那么这句诗呢,这句是词曲里面的,是金圣叹批的《西厢记》一折里面,崔莺莺唱的,这里面的,崔莺莺的唱词。这个情节是从诗词里面化出的东西,还是很多很多。 不但是这个地方,脂砚斋没有举的地方就不少。譬如说,我们从人物描绘来讲,“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是讲薛宝钗的。有一次,写到薛宝钗的时候,用过这八个字,有些读《红楼梦》的人,非常不喜欢薛宝钗,就跟我来讨论,你看曹雪芹写得多难看,脸孔像一个银盆 ,眼睛像一个水杏,有什么好看的?这个实际上曹雪芹还不是讲她难看,还是讲她好看,长得好看。中国的传统的比喻,往往同西洋文学里面的描写的比喻是不一样的,他们如果讲外貌的话,那就更注重形体,我们更注重里面的意思、精神,银盆无非是讲她人生得很洁白, 很丰满而已。那写贾宝玉也是这样写的嘛,“面若中秋之月”,你说一个人真的跟中秋月亮一样的话,这个人也不好看。描写林黛玉这个人的话,就更加虚了,从来没有讲很细地讲,鼻子长得怎么样,嘴巴是樱桃小口,或者是大口,不是这样的。她是比较虚的,比如说“闲 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走起路来,像杨柳的摇摆,静下来的时候,好像一朵花,漂亮的花照在水边,有倒影的水边,这个景象很美。但这个跟人的形象实际上是有很大距离,人如果真的像一朵花或者一棵树,那变妖怪了,是不是?这些都是我们传统词赋诗 歌里面的意象的吸收。《红楼梦》里面,写人物的里面,特别是他喜欢的人物,往往外形多借用诗词里面的意境,那么写里面故事情节,那就更多了。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25
发表于 2006-8-17 02:46
譬如说,大家很熟悉的就是黛玉葬花,这应该说是很重要的描写,在葬花之前呢,先有一段宝黛共读《西厢记》,两个人共读《西厢记》,他有这段描绘,宝玉写了一套《会真记》,《会真记》就是《西厢记》的笔名,或者叫《莺莺传》,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树底下 一块石头上面坐着,“展开书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现在我们看到黛玉葬花里面的葬花词,很多文章里面提到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把花与人联系起来,那么葬桃花就是葬佳人,葬红颜。还有引到他祖父的“百年孤冢葬桃花”,这个诗,当然都跟葬花吟有关系,但曹雪芹绝不仅仅是看了这些词,因为葬花的,把花的飘零、埋葬,跟红颜薄命的埋葬联在一起的话,在中国诗词里面是很 多很多的,我们说《红楼梦》这部小说,在很多写法上面都是诗里面化出来,泛出来的,这个话是可信的。那么我们说,结论是曹雪芹是个诗人,也是一个小说家,或者可以叫做诗人小说家。

  第二点我们讲,小说中的诗词曲写得好不好?这是因为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红楼梦》的诗词曲写得非常好,绝大多数年轻的读者都属于这一派的,调查证明,有的同学说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有的说,我喜欢《红楼梦》就是因为里 面的诗词曲,先看诗词曲后来才喜欢上《红楼梦》的。另外一派呢,相反,认为写得不怎么样,《红楼梦》里面的诗词不怎么样。他说真正有分量的作品不多,其中平庸的、幼稚的、笨拙的、粗俗的作品不少,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少数;将小说里的诗词曲贬得很低很低的那更 是极少数。但是我看到过,都是著作里面提到的。这是哪些人呢?是一些对旧体诗词有根基的,甚至是学者、专家,有些是著名学者、著名专家,这里我们不要去讲他的名字了。但是他们只做学问,对小说的创作不太了解,不知道小说应该写成什么样才能算好的。在他们心 目中,你只要讲诗词曲写得好,他们马上就想起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辛弃疾、马致远等等。说《红楼梦》如果和这些大诗人的诗放在一起一比的话,那就差一点。我想就这一派的贬低的看法,来说说自己的意见。我觉得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衡量的尺度,你这个尺度对 不对。把《红楼梦》里的诗词当做《悼红轩文集》来评论这就不对。悼红轩这是《红楼梦》里面讲到的,曹雪芹在悼红轩里面,我们姑且把这个悼红轩当成为曹雪芹的斋号,如果说一个《悼红轩文集》,那全都是曹雪芹自己的诗文了,如果这样来评论的话那就不对了,问题 的关键就在这里。

  小说是再现生活画面的,艺术的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它的真实性,如果不真实了你就打动不了读者。《红楼梦》主要活动的范围是一个大家庭,主要是写大家庭内部,是大观园。人物呢,是怡红公子贾宝玉,还有一大群姊妹、丫头,这样一些人,她们足不出户。 如果写她们的诗词都能够表现祖国的雄伟山川或者民生疾苦,那还能真实吗?如果这里面的金陵十二钗、贾宝玉,人人写诗,都是李白、杜甫、苏轼,那么“海棠诗社”应该改为“中华诗词协会”,把一些诗词写得最好的人都集在一起?比如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或者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或者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叫《红楼梦》里面谁写这个诗?黄河没到过,长江更加不用说了,他们到街上,看见过那些受冻挨饿死在那里的尸体吗?“路有冻死骨”他能看到这些?这样写的话,就不真实了嘛。曹雪芹即使 有这样的李白、杜甫的本领,也不能写这样的诗。如果《红楼梦》的诗词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分量的话,《红楼梦》就完了,小说就毁了。所以曹雪芹只能让他创造的人物去写风花雪月,去写别离相思,写四季更换,伤春悲秋,而且写出来的东西还要像女儿写出来的,大多 数都是女儿嘛。所以脂评叫它“香奁体”。“香奁体”就是贵府小姐写的体裁。你看林黛玉的《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桃花行》,这些歌行采用的全是“初唐体”,唐代初期的诗。比如说《秋窗风雨夕》,就是仿《春江花月夜》这个格调,所以《秋窗风雨夕》、《 春江花月夜》对得非常工整,就是模仿这个格调来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体”的代表作,当然是写得好的,但在整个唐诗里,它不是最高雅、最上乘的作品。“初唐体”是什么?“初唐体”就是初唐时期的流行歌曲,是最通俗的,最流行的那些歌,写出来的 句子都是比较浅易的、能看懂的,但是很流畅的;主题都是用共同性的,别离相思、伤春悲秋、青春老大,这些大家都能理解的、一般性的这种内容,并没有深刻的社会内容,更加不去做政治讽刺。因为《红楼梦》里面的这些公子、这些小姐,本来就是如此。当然我不是说 整个《红楼梦》里没有寄托,没有政治讽刺。我讲绝大部分是这样一个形式,何况小说在那个时代主要还是破愁解闷的一个闲书,它要求通俗,所以,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天马行空,或者韩愈的奇崛古奥,李贺的牛鬼蛇神,全都用不上。 他写的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同他的诗歌创作这两者结合得非常好,有读者可接受性。这些决定了曹雪芹这样写。这不是曹雪芹本领不够,正是他高明的地方。

  写的是小说,小说是第一位的,为小说里面的人物服务。他要模拟女儿们写的诗还不能都一样。各人的思想、性格、修养、境遇、情况都不一样,怎么能写出诗来都一样呢?这样的话,林黛玉写的诗就要写得很机智、很灵巧,因为林黛玉是冰雪聪明的人,写得很缠绵、 很哀怨,所谓“余独哀缨”,这样才像 “潇湘妃子稿”。薛宝钗的诗,人家称它“蘅芜体”,因为她自称“蘅芜君”,住在“蘅芜苑”,她就写得雍容、浑厚、含蓄、典雅,表现她很自持自重,有修养有身份。史湘云,人很聪明活泼,又很豪爽,所以她的诗清新、语言洒脱、不加雕琢地写出来,有很自然的意趣 。这样的话,实在很难为曹雪芹。光是写女儿的还不行,女儿的还要一个一个不一样,但是曹雪芹都写出来了,你说曹雪芹本领大不大。

  而且大观园写诗的人也很多。不能每一个人都像钗、黛、湘,都写好诗,也不真实。还有一些根本文化程度很差的,但是行起酒令来也要去做两句诗的,像薛蟠之流的,基本上像文盲兮兮的,还有一些妓女之类的。所以不能都是一个腔调。我们不说别的,说李纨,李纨 大家知道,这个人从小知道诗书的,因为她的家庭环境,所以她会做诗一点不奇怪。但是毕竟这个人只会侍亲养子,侍奉上面的人,养自己留下来的一个孤儿,是一个寡妇,心如枯井,槁木死灰,这里面讲,没有什么追求的,没有激情的,生活也平平淡淡,做人也老老实实 ,这怎么可能写出好诗来呢?书读过的,诗歌基础这都有,所以她看人家写诗的能力要比她做诗要高得多,大家都推大嫂子做社长,我觉得推得真恰当。“海棠诗社”的社长,因为她为人公道公平,评诗的眼光有,不偏袒哪一个,所以将李纨塑造成一个很不错的裁判员,但 不是优秀运动员,她自己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是一个好裁判。所以她的诗写得平庸一点,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当然写平庸诗的不止她一个。你说香菱,她从小没机会读书呀,被人家拐走了,但她有遗传基因,这个话是我讲的,不是曹雪芹讲的。她的家庭是诗书的家庭,后 来进贾府以后,周围环境大家都在吟咏做诗,都在做诗,她是特别地羡慕,所以她自学苦学,学习做诗。那你开始学作诗的话,她读的诗也不多,写出来的诗就不能不幼稚。所以有人说《红楼梦》里面的很多诗很幼稚。他就要写它幼稚。林黛玉讲不叫幼稚,叫你这个诗“不 雅”,因为书读得太少了,开始的时候,写得太“不雅”了。我们细细地看香菱的第一首诗,就晓得它“不雅”,一点都“不雅”。还有迎春,人家称她“二木头”,可能老实是老实,但是聪明不够,不太会做诗,有时候在宴会上面讲几句诗,把韵都弄错了,你说她做的诗 能不笨拙么?写得笨拙才是真实的。还有我刚才说的像薛蟠、云儿呀,冯紫英、蒋玉菡呀,他们所谓的诗能不粗俗么?《红楼梦》里出自薛蟠、云儿的,有很多艳歌淫曲,不但粗俗,简直下流,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写吗?我看,后四十回就写不出来。没有出色的模拟本领,谁 能写得出来?你去看看那个锦香院的妓女云儿的那几首淫曲艳词,我就特别佩服他,这个曹雪芹哪里学来的这个本领?写得那么像。所以模拟各种风格各种水平的诗,要比自己做几首好诗塞在小说里,这是过去的很多小说家犯的通病,不晓得要困难多少,要高明多少。所以 我说你衡量《红楼梦》诗词曲的尺度,就不能把他当做曹雪芹平常自己做的诗来讲。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尺度,你要把它当做小说,着眼于小说的真实性,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写人,是不是为人物服务,为故事服务。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26
发表于 2006-8-17 02:47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张世君

   主讲人简介

  张世君女,重庆市人,1951年11月22日生。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导师。

  20世纪50年代初,她出生在重庆市中区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在嘉陵江边打赤脚,捞菜叶长大。贫困的家境养成了她吃苦耐劳,健全自由的天性。心中牢记母亲的口头禅“叫花子养儿——一辈不强二辈强”,奋发读书向上。靠着她哥哥打扑克牌赢来的书籍,从此有了 书看,也与书结缘。当知青,当工人,当干部,当教师,什么职业都干了,最后觉得还是读书好。因此她在做了教授以后,鼓起勇气在45岁的时候去报考博士生,要给自己一个挑战。48岁穿上博士服,她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乐和满足,圆了她一生的博士梦,从中追求 到乐趣无价的报酬。

  闻名遐迩的重庆火锅注定了出生在那里的她也具有一副麻辣烫的火锅品质。热情、豪爽、勤奋、勇敢、不怕挫折失败,充满顽强的生命力。1982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在重庆西南师大工作了10年,41岁南下广东。无论走到哪里,遇到什么困难,她的品性都没有改变 。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的她,多年追求上进的惯性,使她像磁针绕着磁极旋转一样不能停下来。她热爱教书,热爱写作,热爱创造的生命。至今已经出版了6部学术专著,4部文学作品。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我们通常说文艺理论都讲的是时间艺术。那么本讲的是空间艺术,这个怎么理解呢?讲授人不否认作为文学叙事是时间的艺术,是在时间艺术中,空间叙事我们是关注不够,关注不多的,因此本讲座就专门来讲一讲《红楼梦》的空间叙事。

  第一个大问题:园林门的叙事视角。《红楼梦》最突出的建筑就是园林建筑,大观园这座建筑已经成为了我国清代园林建筑的一个标志。讲授人就提出一个观点,《红楼梦》叙事的视角是从门切入的。作者做了一个统计,门的描写统计的结果,门的指称有30余种。有 些大门、二门、旁门、角门、边门、山门、腰门、垂花门等等。对全书120回书的统计,关于门的指称有30余种。

  另外就是省去关于门的动作的词语,有40余种。比如进门、出门、敲门、叩门、推门、踹门、打门。那么门在书中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有一种叙事的功能,因此门成了叙事切入的一个角度。这样看,一部《红楼梦》就由红楼门把它串起来,形成整个的这么一个架构, 这是门的纵向建构。

  门还有横向建构。从横向建构来看,116回书里边都有门的连接,里边的门有俗界的门和宗教的门,而且门成了连接上下两界的中介,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书中描写他,恍恍惚惚就随警幻仙子进到门去了。每一次进入梦境的时候就用"恍恍惚惚"来引入梦中。

  窗的描写就很特别了,窗户的描写,造成内外空间的一种交流,形成两个空间的隔与不隔的交流,也就成了以窗借景。我们园林建筑它有一种特殊的观看,就是"门儿虚掩",用门儿虚掩来代替窗的观看。门窗在里边叙事上的作用,它形成了一种空间的分割,就是门窗的空间分割。就增添了叙事画面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园林香的嗅觉空间,《红楼梦》中以香命名的建筑有10余座,稻香村、藕香榭、梨香院,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古代的农业就是推崇一种香文化,香的农业文化,农业才是香的,农业跟香连在一起。作者就提出一个观点,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 过我们的嗅觉来感受到这种香气空间。香气空间有它的定势和韵调。每一个人的房间里香都不一样。香气在《红楼梦》叙事当中,它具有它的虚拟性和空白性,

  第三个大问题,园林叙事的动作程序,整个《红楼梦》的叙事只有3个动作,“进出”、“看”、“说”。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27
发表于 2006-8-17 02:48
大观园与清代园林艺术 顾平旦

  主讲人介绍

  顾平旦:1951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今苏州大学)新闻系。早年从事诗歌散文创作及北京史地编辑研究工作。1977年参加新版《红楼梦》校注工作开始红学研究,对“大观园研究”提出新见解,开创了“大观园研究课题”的学术领域,填补了红学研究中 的一项空白,先后发表了《试论大观园平面布局研究的意义》等五篇文章(与曾保泉合作)探讨大观园的文学及园林建筑艺术等问题。由此旁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研究,有《红楼梦与清代园林》、《红楼梦中的对联艺术》等专论。近年来,致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楹联研 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中国学会,对中国对联的源流、艺术和美学进行了新探索。历年来的研究学术成就和出版专著有《红学散论》、《对联欣赏》(与曾保泉合作);编著有《大观园》(学术资料论文集)、《红学书目提要》、《中国对联大词典》、《名联鉴赏词 典》等书。

  内容介绍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其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即: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自然时期”,此 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占地宽广、工程浩大、人工设施增加;唐宋时期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了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园林发展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 的作用;二是绘画技术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互相促进。形成时期突出的成就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至此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已具备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艺术化三个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清代的全盛时期随着政治需要和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了两大系统,即:北方的皇家园林系统(北派)和南方的私人园林系统(南派)。南北园林构筑中的主要分别在于使用功能与个性表现。南派园林主要分布于江南,具有因地制宜、小巧玲珑及寄情 个性的特点。北派园林是帝王之家权力、财力和物力的象征。北派皇家园林的特点是:极度堂皇的规模、体制的程式化及至高无上的天人思想。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清代园林最完美的代表,无论是从造园设计思想、建筑布局、景点设置、植物配置、装修陈设到油漆彩绘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大观园是曹雪芹创造的纸上园林,反映了我国明清时代的造园理论、造园艺术和造园手法。为我们再现了清代初年园林 建筑鼎盛时期的贵族园林。中国造园营建中的建筑设计是园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曹雪芹设计的大观园中的各组建筑,件件布置得宜、各适其用。曹雪芹继承与发展、创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和实践,大观园成为一座融合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建筑、园林等精美的综合艺 术品。

全文暂缺。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28
发表于 2006-8-17 02:48
周汝昌评《红楼梦魇》 周汝昌

  主讲人简介:

  周汝昌,我国著名红学家,是继胡适等红学先辈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大家。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出版《红楼梦新证》等诸多作品。作为红学大家,周汝昌一生治学红楼,造诣极高。

  内容简介:

  咱们今天选的这个主题是我来看张爱玲和红楼梦这么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人的题目。张爱玲是一个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我非常佩服敬重她。她研究《红楼梦》,曾写出《红楼梦魇》的红学著作,书中她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 没有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精彩。

  她说自己平生有三大恨,两恨是老词,古人的。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骨,第三恨呢,《红楼梦》未完。她说为什么《红楼梦》未完?我非得要追寻一下真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而不是高鹗续的那个。她就是为这花了十年,写了这本书,因为她没法解决,她所 以取了个这么个怪书名。这个好不好,能不能这样子对待你十年的光阴?我不评论,诸位想一想,我们这样的文化问题,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仅仅有这么一个特例,没有第二个,你把小说从开天辟地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看看就知道,这个大特 例,引动了全中华人的头脑的活动,为什么?那是文艺问题吗?不是的,这是个文化问题。我今天和诸位谈,我说一百句、一万句,我只有一句,文化大问题!那么张爱玲因为太爱《红楼梦》了,所以她特别恨高鹗,她给高鹗的评价,是她自己承认,简直就是破口大骂了。 她说了三句,第一句是“庸俗化”,第二说是说高鹗的后四十回是“附骨之疽”,第三她说高鹗“死有余辜”。了不起!死有余辜!这四个字是随便由一个有修养的中华女士嘴里,随随便便说出来的吗?

  请诸位想一想,我没有意思,没有任何意思请这么多在座的来同意我的话,同意她的话。我毫无此意,而是说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办?我们就永远不解决?再过五百年,一千年,这不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中华大文化的问 题,这么一个独特的例子,好!谢谢诸位。

  (全文)

  咱们今天选的这个主题是我来看张爱玲和红楼梦这么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人的题目。张爱玲是一个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我非常佩服敬重她。但她平生的事业是创作,看一看她的生平,她是河北丰润人,但这是说她的祖籍。她们 家诸位都知道,清末做大官,她们家藏书据说极多。很多是外人没有见到的,她们那个世代家学渊源,并非我们今天一般人所能想像。

  今天说起晚清的官僚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好感,特别是由于中法战争,她的祖上负了战败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否由这样的人来负,我要闹不清。总之吧,由此声誉不太好,是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到了她这里,她两岁到八岁在天津。我是天津人,我太懂天津了,尽管 我是郊区的,我是一个村童,她住的市内。天津仅次于上海,是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联军战败以后,首先开商、通商埠,这是天津的特点。那个繁华、那个热闹,带着洋味,是这么一个地方。她从两岁到八岁是在这个地方,然后八岁以后她到了上海。上海是什么地方 ?还用我介绍吗?比天津更大的十里洋场,然后香港、美国,我不用再细说这些,我不是为介绍她的生平,她的生活环境、求学的环境,所接触交往的人士是什么样的?还用我来细说吗?她变成一个作家,然后又成为一个红学家,那这样一本书,就是《红楼梦魇》,就是今 天我们的主题。这个事情本身我认为不是小说的问题、文艺的问题,张爱玲也由于特别喜欢《红楼梦》,那当然要看、要学,从曹雪芹这个祖师爷那里寻到一点本领,把小说写得更好。当然这个还用说吗?可能开始也有这么一种心理成分,但是如果我们这样看问题,那就非 常简单浮浅。而我们今天来讲她,我们为了什么?你们是为了来听我什么?这个大问题最归结的一句话,这是一个中华文化问题。如果我们不从这一个角度层次来看问题,那我们今天这个讲没有什么意义。《红楼梦》,一部小说。宝黛爱情悲剧,大家为林黛玉哭鼻子,张爱 玲是个女的,她所以大概是喜欢这个讲爱情的故事。是为这个咱们今天来到这里吗?我想不是,绝对的不是!我们第一要把这点弄清楚,好了。

  然后呢,我们就开始说一说,我这个嗓子今天不好,还有点哑,我们回到张爱玲创作的这本著作《红楼梦魇》,她的别的我更不涉及。今天咱们就把这个作为一个主题,我简单讲几句,这个书大家知道,她的自序说从1963年到1973年,她好像是说人生是短促的 。这不是她原话,我都是用我的话来说,去日苦多。这是古人的话,就是过去的岁月已经很多了,所剩的有限了。但是她说这个话的年龄不是很大,不像我。她说去日苦多的情况之下,我为了研究这个《红楼梦》消耗了十年,这算是一项壮举吧!非同小可,把一生的精力, 十年花在这上面,怎么不是壮举呢?说得好!但是她为了什么呢?起了一个书名《红楼梦魇》,那为什么你花了十年的精力,为它不惜任何牺牲,可是你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呢?我不理解,我也不喜欢。《红楼梦》很美好,唤起人的很美好的联想,怎么《红楼梦》魇,做了 一场噩梦。

  张爱玲从八岁读《红楼梦》,据她的传记说,每隔一个时期重读一遍,一生也没有间断,这才够一个红迷。然后她写了《摩登红楼梦》,你看贾母身旁鸳鸯可能给捶腿,旁边摆着大烟灯,知道大烟是什么?就是鸦片。白话就是抽大烟,再一看贾链升官了,升了什么官呢 ?铁路局长。这个哪儿来的呢?原来她父亲就是铁路局的英文秘书,完全是一个小女孩她目前看的那个时候那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印在脑子里,灌输到、嫁接的《红楼梦》的主题里,非常有趣。我们不是要取笑,那这个时候,这个小女孩已经开始用这样的形式来翻译,解读 、脱胎换骨来认识《红楼梦》了,她做了这么一个工作,好,这个只能说这么几句,然后再往后看。

  后来她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她有这么一个感觉,原来是糊里糊涂看。到十二三岁的时候看,她说我看到八十回一过,一到八十一回,用了八个字:天日无光,百般无味。从这个第八十一回一开头,一读,这个味儿不对了。这怎么回事?好比眼前精神境界都变了,天日 无光!什么都没味儿了。百般无味,不是一样无味,百般无味!她下了这么八个大字,这个时候她文学鉴赏能力已经大大成熟了,十二三岁,仍然是个小女孩。这就了不起了,一般的小女孩,十二三岁能够看完一百二十回,能够辨别到那儿一个风水岭,哎呀!不对了,有这 个能力,我不敢保。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一百二十回还是一个整体,天衣无缝,那好得很!这个我也不多说,我们还是说张爱玲。

  她看的是小字石印的一百二十回最普通的那个本子,有一次她就看到亚东图书馆印的也就是胡适先生做序,陈独秀作序,汪园芳校看的亚东版。这个本子就成了垄断本,因为胡适、陈独秀那时候有多高的地位,人人就逐渐不看我刚说的那个小字石印本了。这个提起来都 是我们年轻的经历,她比我才小3岁,所以她的精力也就等于是差不多我的经历。我们太熟悉了,看起来就亲切。你们呢,可能今天都知道,但是不那么亲切,有点隔阂。历史的演进,时代的不同,这都是文化,一定要这么看问题。

  我刚才提到这个亚东图书馆又是什么意思呢?她说我看胡适的《红楼梦考证》里边有一段引了清代的一部著作叫做《续阅微草堂笔记》大家都知道《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写的一部最有名的笔记小说,那时人人都看。后来出来一个《序阅微草堂记》不知谁续的,是纪 晓岚自己序的吗?没听说过,他的全集里边没有,闹不清。这里面有一个什么故事呢?有一个《红楼梦》的本子,不是今天这个120回。说最后宁荣二府都败落了,都穷困了。宝玉沦为击拓之流,就是敲棒子,夜里打更的,史湘云和宝玉最后又重逢,白头偕老。张爱玲看 到这儿,哎呀1她又下了八个大字,她说我看到这儿,是“石破天惊,云垂海立。”我是说你看看这个张爱玲对我们民族语文的那种体会,这简单吗?不简单!为什么说她受那个震动是那么巨大,就是她听到旧时的本子中这样的情节、故事、结局。跟她原来从小一直读的一 百二十回是如此不同,她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这个女孩的心灵,那个敏锐,那个艺术感觉,我们是说这很了不起,所以她才有文学成就、艺术成就,没有这个那就另当别论,可以干别的行当。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29
发表于 2006-8-17 02:49
说到这儿呢,那这一本书,名字我不喜欢,内容到底是什么呢?她自己坦白说:我是个考证派,十年迷了这个考据,做了这本书。她这个考据是什么考据呢?哎呀,复杂万分,说也说不清。我没法今天在这个场合跟诸位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版本考证。什么叫版本, 也不是真正石刻的,刊印的,也不是。也就是说抄本,乾隆时代以后留下来的那八十回曹雪芹原著的那个,我们没有别的名字,没有个抄本学,只有个版本学,我们就说她是版本考证。她考证那个详细,那个心细如发,这个女性,那个层次简直我们一般人是跟不上的。说的 再难听点,我刚才这个话是赞美的话,要是让我说,说的不太好听,烦琐哲学。太烦琐了,你看不了,一方面是精细无比,另一方面呢,那个怪,它这个独具一格的考证派,是大量的想像和发挥。哎呀,这就麻烦了,考证是一种科学的研究,首要的要求你要严谨。这么一个 严谨的考证,一个治学的方法,中国的优良传统,你怎么还能够加上想像和发挥,那还得了?那就是假设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是张爱玲的考证确确实实是如此,这个人的头脑,那个智慧!她一方面用了那么细的考证,另一方面呢,她把她的考证所得的那个,那也不 叫结论,她得了那么一个结果。她由此做基础,她就一步一步想啊,又该怎么样怎么样?还再发挥、再延伸,这可就不得了!但哪个是你的结论,哪个是你考证的真理,闹不清。因为两者混合在一起了,她这是一个大特点。然后再说第二个特点,我今天只能用这种办法让诸 位了解我心目中的张爱玲是何种人,价值何在,我非常佩服,为什么?我也有不同的见解,说几句切磋的话,没有别的意思,千万不能对这么样的人,并且已经作古的人,有什么轻薄,不然的意思。那就不道德,人要是做人要厚,要与人为善,不要学那种糟糕的风气,那能 成大学者吗?她细到什么样子呢,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别的没法举。

  你还记得宝玉挨了打,这个大故事,一个大风波,也得讲一天,那里的事情太多了,不是什么封建势力迫害叛逆者,根本不是这么一套。挨打以后那也是九死一生,然后老祖母来维护,黛玉等人都来看望,一家子闹得都来。然后要吃莲叶羹,王熙凤特别要搞这个,元妃 省亲时候吃的,给娘娘做的,从来都没有做过。你怎么还记得这个,那个意思说宝玉你算太刁钻古怪了。他现在想莲叶羹,赶紧给他做,模子找不着,赶紧到什么房里去查,费了好大周折。正在这个时候,傅氏家派了婆子来探望宝玉,宝玉的怡红院从来不许婆子进来,今天 特别,怎么回事?原来他有一段心事,傅家有个女儿叫傅秋芳,才貌双全,当时京城第一。他久闻此名,心中存着无限的崇敬,你看曹雪芹下一个字眼,现在有人说,贾宝玉是个小流氓,见了女性他有别的想法,你们看一看,如果用这种精神世界去读《红楼梦》,其结果如 何?我这个人就是受了毛病,我简直是生气。你看看那个宝玉,对这个女性是一个诚敬,爱慕,没有什么邪念。看着傅秋芳小姐的面子,让婆子进来,这个故事我要一讲,咱们今天就没完了。回到张爱玲,因为张爱玲对傅秋芳的年龄有考证,傅秋芳多少岁,你们回去打开你 身边的《红楼梦》看一看,大概十有八九是23岁,那张爱玲就说了,宝玉那一年省亲是13岁。证据很多,一再说,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写的字、画的画怎么好。还有那个和尚把玉托到掌中,青埂峰下一别,转眼十三载矣。这还有错吗?张爱玲说23岁姑娘和13岁的 小男孩,那怎么攀亲呢?年龄差太多。这个引起张爱玲的关怀,一考证呢?一个本子本来写得是傅秋芳今年二十一二岁,汉字抄书,手一疏忽,把一二两个字合在一起,可能就离得近的,非常合理,变成了二十三。宝玉的岁数那是没办法,她说她有一个原则,这个《红楼梦 》经过了大删大改,包括了年龄岁数大小,她认为更合理的贾宝玉在那一年省亲那一年是15岁,那么傅秋芳小姐21和贾公子15,尽管还有距离,勉强还说得过去,不然太不合理。这是一个大作家,要看一个作品,这个细节一定要合情合理,也不能乱来虚构。您评评这 个理,她自个说,我没有资格做《红楼梦》考证,我的长处,是我对各个本子太熟了,有一个略微陌生一点的字眼,不用我去看,它自个往我眼里蹦。她把所有的、她所能见到的,我们今天十多个抄本《石头记》,大概她大部分都见到了。那个不同的文字,简直细如牛毛, 那简直太多了,她统统记得。她拿来一看,这是怎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她还这么说,说曹雪芹创作的时候,不是写完了、抄清了,一部整的搁在那儿等人拿走,传抄、卖钱、生活,不是。他在那儿写一回、写几回,订一个本搁在那儿,来了就有讨的、借的、看的,拿出 去人家就照着那个抄,那后来呢,他又有另外一个本,有点小删改,用的字也不完全一样,是这么回事,说得对,也是真理。说她的考证比这个要细一百倍,好了,这值得我们佩服。

  说一点她的毛病,她的考证都是结论吗?不,她受某些红学家不正确看法的蒙蔽,她把《红楼梦》的修改润色,这个是理所当然的,她变成了一个大搬家,好像是这个拼棋子块儿一样,哪几回早写的,后来因为某种缘故就往后挪了很多回以后,然后这么大拆大改,这《 红楼梦》变成这么一部作品。我不相信,连张爱玲女士本人的创作,是否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也不相信。鲁迅先生就认为《红楼梦》是写实,不是虚构。张爱玲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红楼梦》的不完整。美国一个小说专家叫韩南,他考证出来《金瓶梅》五十三回到五十六回 是另外一个人写的,不是那个原作者。她说对,我一看到这儿,我就像进了一个黑胡同,走到那儿呢,一下子出了黑胡同,豁然开朗。你看看这个艺术敏感,我刚才说了一遍又一遍,一个人从事文学艺术,乃至自然科学,都得有这个,没有这个敏感性,一堆死东西,活不起 来。她用了三个字,就把就把《红楼梦》后四十回做了总结,她说高颚把《红楼梦》“庸俗化”了。你可以在“庸俗化”这三个字上写出大文章,甚至于写出专著来。而对于《红楼梦》为什么好,我为什么这么迷它,她的书中一个字也找不着,她是这么一个怪人。这个张爱 玲,宝黛爱情你怎么看的?她也不说。但她发出一个怪论,这个怪论呢,我看了非常得意。她说史湘云是真实的,今天的话就叫做有原型的人物,林黛玉是后来虚构出来的,诸位你们听了这也石破天惊吧,谁这么看过,谁这么想过,谁这么说过!好,由于提到史湘云,再说 一句,她最后的一章,就是说那个旧时珍本《红楼梦》中原来的结局是宝湘二人重会,她考证到最后还是寻找这个,有的专家说《红楼梦》曹雪芹写了两部,八十回以后他续了两回,一回仍然是他的老思路,是贾府没有抄家,另外他又写了一部贾府遭到了政治祸变,抄家。 后来黛玉早死,宝钗也早亡,最后贾宝玉出家了,这个呢,矛盾。到底她认为哪个更符合曹雪芹最末本意呢?她没法判断,这个成了张爱玲的平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这么一个大难题。也就是说,她十年走到这点上,做了结论了吗?没有。但这才是她最关怀的一个主题, 我今天把这一点告诉诸位,一个大理论,这已经我把它简化到无以复加了,我没有办法在简化。她平生有三大恨,两恨是老词,古人的。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骨,第三恨呢,《红楼梦》未完。她说为什么《红楼梦》未完?我非得要追寻一下真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 ,而不是高鹗续的那个。她就是为这花了十年,写了这本书,因为她没法解决,她所以取了个这么个怪书名。这个好不好,能不能这样子对待你十年的光阴?我不评论,诸位想一想,我们这样的文化问题,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仅仅有这么一个特例,没有第二个,你把小 说从开天辟地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看看就知道,这个大特例,引动了全中华人的头脑的活动,为什么?那是文艺问题吗?不是的,这是个文化问题。我今天和诸位谈,我说一百句、一万句,我只有一句,文化大问题!那么张爱玲因为太爱《红楼梦 》了,所以她特别恨高鹗,她给高鹗的评价,是她自己承认,简直就是破口大骂了。她说了三句,第一句是“庸俗化”,第二说是说高鹗的后四十回是“附骨之疽”,第三她说高鹗“死有余辜”。了不起!死有余辜!这四个字是随便由一个有修养的中华女士嘴里,随随便便 说出来的吗?请诸位想一想,我没有意思,没有任何意思请这么多在座的来同意我的话,同意她的话。我毫无此意,而是说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办?我们就永远不解决?再过五百年,一千年,这不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中华大 文化的问题,这么一个独特的例子,好!谢谢诸位。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6983 元 
精华
帖子
4194 
注册时间
2006-7-12 
最后登录
2015-1-20 
130
发表于 2006-8-17 02:50
大师语录——王蒙断想《红楼梦》

  主讲人简介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

  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 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

  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内容简介

  《红楼梦》的第一回,作者曹雪芹有几句自我评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王蒙先生在本期讲座中集中分析了这二十个字所蕴涵的意味。

  “满纸荒唐言”,为什么说它是“荒唐言”?作者选择了小说这样一个形式,而小说本身有几分荒唐。小说最早见于《庄子》,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就是说小说是些浅薄琐屑的言论。这是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这样的话,曹雪芹选择写小说,本 身就是一个荒唐选择。其次,曹雪芹在小说里,有些重要的情节让人觉得很糊涂。有时候他的一些随随便便的描写,给你一种非现实的感觉,让人觉得它是一个荒唐言。当然最大的荒唐还是人生的荒唐。《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对于曹雪芹来说是 家庭亲情的荒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荒唐。

  除了家道的衰落,人伦和人情的恶化,《红楼梦里》还表达了一种价值的失落。所以,它是“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我们可以从正面来说,痴的意思就是执着。一个是艺术的执着,一个是爱情的执着,情的执着。都云作者痴,既表达了曹雪芹作者对艺术的痴,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

  “谁解其中味”。《红楼梦》那么多人评论它,那么多人研究它,但是谁解其中味?我们解了它的味了吗?后边还有多少味可解呢?还有多少谜——《红楼梦》之谜能够破出它的谜底来呢?它只有一个谜底吗?所以这其中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红楼梦》的“言”与“味” (全文)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我们先向他表示欢迎。请小说家讲小说肯定是天经地义的,王蒙先生有这样一个双重身份,他既是作家中的红学家,又是红学家中的作家。几年前漓江出版社还专门出过一套王蒙评点本的《红楼 梦》,可见名不虚传。下面让我们请王蒙先生畅谈他的红楼一家言,大家欢迎。

  王 蒙:我其实不是红学家,因为红学家要求有很专门的学问,特别有考据的功夫。还要有百科全书的知识,这些方面我都差。但是我又想呢,《红楼梦》的大量读者呢,都是像我这样的爱好者。所以我只是作为《红楼梦》的爱好者,和另外的《红楼梦》的爱好者来交换一些意 见。

  我觉得《红楼梦》里头主要一个是它的第一回讲到书的缘起。它说: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尽荒唐,细玩则颇有趣味。这样他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荒唐,一个是趣味。你光荒唐没有趣味也没有人听你的。那么为什么又有荒唐又有趣味?这我们底下要研 究。第二他又说这个书看了一下,第一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这个也值得玩味,无朝代纪年可考,是为了不干涉时政。我不说是哪个朝代,尤其不能说是清朝,你一说清朝不是往枪口上撞 嘛。所以它无朝代纪年可考。从时间上来说呢,它跳出了具体的时间范畴,这是很有趣的一个事情。这个不是由于现代主义的艺术思路,而是中国的小说本身所有的这么一种灵动性。第二他说没有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也是自我边缘化的意思。小才微善,几个女子,女子 在那个社会本来就比男人低一等,而且又是女子的小才微善。不是女王,不是女相,也不是女将军,既不是武则天,也不是花木兰。这样降阁以求,自我边缘化,有什么好处呢?多一点空间,你如果是讲的朝廷、讲的风俗,理朝廷治风俗,讲善政、讲男人、讲大才、大善、 巨善,你任务太重了。你创造出来的个个都如周公、孔子,如尧舜。但是最关键的他的自我评价我觉得还是那几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个你很难找到这么短的几句话,这是二十个字吧,来对自己的书进行评价。为什么说它是荒唐言 ?一个是人生的荒唐,人生的荒唐感。我说人生感,没说人生观。因为曹雪芹很难说他在书里头宣传了人生的一种观点,一种理论,一种信仰。但是他有很多的感慨,而且这个人生的感慨写到了极限,写到了极至。这里有人生本身的荒唐,这里我暂时不谈。更重要的是由于 小说,他选择了小说这样一个形式,而小说本身有几分荒唐。

  你要查《辞源》,小说最早见于《庄子》,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就是说小说是些浅薄琐屑的言论。所以庄子说,你用这个小说来说些比较大的事情,那距离太远了。还有一个材料也很好玩,《汉艺文志》将小说列为九流十家之末。我们讲三教九 流嘛,起码是维持生存的一种手段,那时候而且叫小说家。小说家是九流之末,不但是臭老九,而且是臭老九里头最低的一种。这是一面,这是中国的小说观念。这样的话呢,曹雪芹呢,他选择了写小说,这本身这就是荒唐。他不阐述四书五经,他不写《策论》,不写《出 师表》,而是写什么贾宝玉呀,林黛玉呀,这就是荒唐嘛。因为正经一个大男人读书识字,不好好干那个,你写小说干什么,这就是荒唐。这种荒唐本身就是它所描写的女娲补天五彩入选,把这块石头变成一块顽石,被淘汰下来。属于被社会的主流所淘汰的,所搁置的,所 闲置的,属于一个废物,无用的,多余的。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观点来看呢,曹雪芹写小说本身它是荒唐的。这本身就是一个荒唐的选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8 00:52 , Processed in 0.02434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