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肝脏疾病治疗最新进展
查看: 2458|回复: 2

肝脏疾病治疗最新进展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现金
4865 元 
精华
帖子
1027 
注册时间
2004-11-2 
最后登录
2020-4-2 
1
发表于 2005-10-11 06:14
肝脏疾病治疗最新进展

周逸

关键内容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药拉米呋丁为首选药
物。两者均可使病毒复制抑制,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改善,远期并可能防肝硬化
和肝癌发生。但需克服停药后复发和病毒耐药性(拉米呋丁)的缺点。免疫调
节疗法有一定疗效,其中以治疗性疫苗较有前途。
*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主要采用(干扰素,生化学应答率在治疗末为35%~50%,停
药后为8%~1%,病毒学应答率在治疗末为27%~35%,停药后为8%~12%。在远期,
干扰素亦能阻抑肝硬化和肝癌发生,干扰素-病毒唑 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 自身免疫性肝炎:首选治疗是免疫抑制剂,可单用强的松龙或强的松龙-硫唑嘌
呤联合用药。约65%的病例在18个月内取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
* 酒精性肝病:基本疗法为戒酒和营养疗法。在严重病例皮质类固醇可减少病死率。
丙基硫氧嘧啶也有改善肝损害的作用。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是唯一法定治疗药物。对症治疗主要针对瘙痒、
嗜睡、骨病和脂肪吸收不良。肝衰竭者肝移植有良好效果。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一般为非进行性,偶可引起肝硬化。治疗在于去除病因。
* Wilson病:治疗主要依赖络合剂,以青霉胺为首选,不耐受青霉胺者可应用曲
恩汀(Trientine)或锌盐,肝移植可治愈本病。
* 血色病:静脉放血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宜早期应用。一旦进入肝硬化往往
需肝移植。
* 肝细胞癌:肝肿瘤切除和肝移植为主要根治手段。局部疗法适用于肝储备能力差,
不适宜手术的小肝癌病例,也可用作肝移植前的准备治疗。化学栓塞疗法能使肿
瘤缩小,但不一定能提高生存率。
* 肝纤维化:抗纤维化以干扰素和“活血化瘀”中药较有前途。长期应用由丹参、
黄芪等中药,可使肝内炎症积分和纤维化计分降低。
* 门脉高压并发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除内镜下治疗有良好效果外,药物降压有
了重大进展。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生长抑素类似物能有效地降低门脉压力,
有助于控制出血;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防首次出血或再出血。
* 肝性脑病:“金标准疗法是乳果糖,可使70%~80%的病例脑病改善。治疗性灌肠和
不吸收性抗生素口服也有良好效果,可与乳果糖联合应用。鸟氨酸-天门冬氨酸盐、
苯甲酸钠能促进氨在组织内代谢和固定,也有一定疗效。
* 肝肾综合征: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早期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措施。
* 自身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早期应用头孢噻肟或氧氟沙星有效。对易发生SBP
的高危人群,应用抗生素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可使SBP发生率明显降低。

近年来,肝病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方面,许多新疗法层出不穷,另一方面,
对一些传统疗法有了新的解释和改进。本文拟对经临床证实确有疗效的常见肝病的
治疗,作一介绍和评价。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治疗的目的,近期在于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
能;最终目的在于清除病毒,阻止向肝硬化和肝癌进展, 提高生存率。抗病毒是治
疗的关键。

干扰素(IFN()

IFN(是治疗HBV慢性感染的法定药物(2)。Meta分析显示3~4个月治疗后30%~40%的病
例HBV-DNA(非PCR法)和HBeAg转阴,而对照组仅10~15%自发性阴转(3)。IFN(剂量宜
大,5mu,每日一次,或10mu,每周3次,至少连用6个月。无证据表明疗程1年以上
可以提高应答率。

一度认为华人HBV感染者对干扰素反应不佳,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试验的病例中
包含了相当一部分ALT正常水平者。如果选择ALT升高者予以治疗,则HBeAg清除率
可达39%(4)。

抗HBe阳性、HBeAg阴性慢性乙性肝炎的治疗较困难,干扰素可抑制HBV复制,
诱导肝病缓解,但复发率甚高。

伴有肝硬化者,如代偿良好,仍可接受干扰素治疗,其效果与无肝硬化的慢性
HBV感染者相似;一旦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多数HBV停止复制,则干扰素无效;
实验室和临床改善主要见于轻度失代偿者,而不见于严重失代偿者。
干扰素治疗后HBeAg阴转的患者中, HBsAg可随着时间延长而于9%(中国人)
-65%(白种人)的病例转阴。HBsAg阴转者血清HBV-DNA (PCR法测定)常相应清
除,但肝和肝外组织中仍有HBV-DNA存在(2)。

在维持应答者,特别在HBeAg和HBsAg阴转者,几乎无例外伴随ALT正常化,肝内坏
死炎症减轻,但门脉炎症和纤维化等残存性肝损害仍存在。干扰素治疗能减少发生
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台湾报告干扰素治疗组67例中,在1.1~11.5年随访期内,
仅1例(1.5%)发生肝癌,而未治疗组34例中4例(12%)发生肝癌。10年累积生存
率治疗组98%,而未治疗组为57%。多因素分析显示干扰素治疗可减少肝癌发生,延
长患者寿命(5)。 意大利和阿根廷21个医疗中心回顾调查913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
代偿性肝硬化,发现干扰素治疗可使这类患者发生肝癌危险性减少2倍(6)。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

在此类药物中,最有希望的是拉米呋丁、法昔洛韦、阿的法韦和洛布卡韦。

拉米呋丁(Lamivudine,3TC)

在体内磷酸化后,与dGTP 竞争性掺入HBV-DNA,引起DNA链合成终止。临床试验显
示该药能使血清HBV-DNA迅速下降。持续用药1年以上可使90%以上病例血清HBV-DNA
维持阴性(非PCR法),70%左右病例ALT正常化,60%以上病例肝活检上坏死炎症反
应改善,肝纤维化停止发展(7)。HBeAg 的阴转率与治疗前转氨酶水平有关。血清
ALT水平高于正常上界5倍以上者,拉米呋丁治疗1年后HBeAg 的阴转率为64%,
2~5倍者为26%,低于2倍者仅5%(8)。未发现有与拉米呋丁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对于HBeAg阴性、HBV-DNA阳性者,拉米呋丁也有良好效果。60例接受拉米呋丁治疗
24周,63%血清HBV-DNA阴转,ALT降至正常,而对照组65例中显示完全反应者仅6%。
继续服药至52周时,60%的病例肝组织学改善,29%无改变,12%恶化;肝纤维化于
11%改善,86%无变化,2%加剧(9)。

该药适用于:干扰素无效或有禁忌症的慢性HBV感染,和肝移植后复发性乙型肝炎。

该药对肝细胞内cccDNA无效,以至停药后易复发;长期应用后约于10%~20%病例
出现HBV耐药性突变(1)。有两型突变:一是发生于HBV多聚酶基因C结构域的高保守
性YMDD位点,甲硫氨酸取代缬氨酸,以及B结构域内亮氨酸取代甲硫氨酸;另一种突
变系YMDD位点内甲硫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突变的出现伴随血清HBV-DNA再度转阳,
但临床上多数患者血清HBV-DNA和ALT水平仍比治疗前为低,提示药物对野生型病毒
仍能持续抑制,但停药后由于野生型病毒突然解除抑制,可引起肝病复燃,甚至发
生肝衰竭。

法昔洛韦(Famciclovir)

为无环去氧鸟嘌呤类似物,在体内磷酸化后,与dGTP 竞争性掺入初生态HBV-DNA链
中,导致早熟性链终止或DNA链失稳定性。临床研究显示法昔洛韦能抑制HBV复制,改
善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移植后复发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害。由于拉米呋叮和法昔洛
韦作用于HBV复制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两者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并可减少
耐药突变株生成。有认为法昔洛韦能抑制肝细胞核内cccDNA。长期应用法昔洛韦的
患者也可发生HBV突变,主要发生于HBV多聚酶基因B结构域内(10)。

阿的法韦(Adefovir dipivoxil,bis-Pom PMEA)和洛布卡韦(Lobucavir) 前者
为腺嘌呤单核苷酸盐类似品,后者为鸟嘌呤核苷酸类似品,均可抑制HBV逆转录酶
和DNA多聚酶。临床研究显示两者均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迄
今尚未发现对阿的法韦耐药株(1,2)。

免疫调节疗法

胸腺肽

有报告12例胸腺素(Thymosin)治疗的HBV感染患者中,9例HBeAg转阴(11)。后有几
组大系列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该药有肯定疗效。目前倾向于与干扰素联合应用(12)。

S和前S抗原疫苗

有一项前瞻性非随机性研究显示,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3个标准量乙型肝炎疫
苗,其中3例HBV-DNA清除。有人将前S抗原掺合入乙型肝炎疫苗中,发现效果更好(2)。

DNA疫苗

与肽类疫苗不同,应用表达病毒原位蛋白的质粒DNA免疫,不仅能刺激B细胞也能刺
激T细胞(辅助性和细胞毒性)反应。在鼠的实验中发现用含有HBV表面基因的质粒
免疫,可诱发抗HBs反应。在表达HBV表面基因的转基因鼠,DNA免疫可减少HBsAg产
生。这一治疗方法正在从临床前研究过渡到临床试验(2)。

T细胞疫苗 动物反复暴露于含有主要HBcAg表位的肽,可诱发对HBcAg的CTLs反应。
给表达HBV表面基因的转基因鼠一种HBsAg引导性CTLs(HBsAg primed CTLs),引
起病毒RNA转录和病毒抗原翻译减少。用能刺激对HBV抗原起CTL反应的合成肽免疫,
可引起病毒清除,而不会引起大量肝细胞损伤。2期临床研究表明,给慢性HBV感染
者接种含有HLA限制性HBcAg CTL表位的疫苗,可促进CTL反应,但其抗病毒作用尚
较弱。

过继免疫转移 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骨髓移植供体,可通过过继免疫转移,诱
发受体的抗HBs产生。给慢性HBV感染患者移植抗HBs和抗HBc阳性的骨髓,引起受
体HBV清除。但骨髓移植甚为复杂,其实用性尚待确定。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感染如果持续3~6个月以上,极少可能自发性
清除。极轻型或轻型慢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10年危险性不足10%,中型慢性
肝炎为44%,而中—重型或桥状纤维化患者几乎100%在10年内发生肝硬化。一旦
发生肝硬化,每年约有1.4%~ 6.9%的患者发生肝癌(13)。

目前有不少抗HCV治疗方法,但仅干扰素和干扰素-病毒唑疗法得到肯定。

干扰素

干扰素主要适用于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大于正常上界的1.5倍),HCV-RNA阳性,
肝活检显示门脉性或桥状纤维化,伴中等度以上炎症和坏死者;对于转氨酶持续
升高,而组织学改变不严重,不伴有纤维化或仅有轻度炎症坏死性病变者,可定
期检查转氨酶,每3~5年作一次肝活检,必要时予以干扰素治疗;对于伴有代偿
性肝硬化,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0岁的病例,应权衡利弊,根据肝内病变活动性
和进展状况,决定是否应用干扰素治疗;已进入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丙肝不宜应用
干扰素治疗,因可促发肝衰竭;血清转氨酶持续正常的HCV携带者,干扰素治疗
不仅无效,且可促发肝损害,不宜应用(14)。

初次治疗应答率 6个月疗程生化学治疗末应答率(end of treatment
response, ETR)为35%-50%, 停药后6个月生化学持续应答率
(sustained response, SR)8%-21%;病毒学ETR 27%-35%,
SR 8%-12%。12个月疗程治疗的患者生化ETR与6个月疗程者无差异,但停药6个
月后的SR为19%-42%,几乎为6个月疗程的2倍。

影响疗效的因素 一系列因素可影响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15)。
HCV-RNA水平( 1×106基因/ml、HCV基因型非1型、不伴肝硬化者有较好疗效。
几乎所有取得ETR和SR的患者血清ALT在开始治疗后8-12周已降至正常。ALT
早期正常化对ETR测率为92%,对SR测率72%。一般说来,如果用药12周后,
ALT仍未降至正常,HCV-RNA仍呈阳性,意味着继续治疗不会取得疗效,可考
虑停药;如果ALT正常,HCV-RNA仍阳性,可继续治疗;如果12周时ALT正常
伴HCV-RNA 转阴,应继续用药至疗程结束,一般以用至12个月为宜。

在HCV-1b感染中,有一部分对干扰素仍呈敏感性。HCV非结构性5A基因
(NS-5A)区存在干扰素敏感性决定区(interferon sensitivity-
determining region,ISDR)。***资料显示,对干扰素应答率
在野生型HCV-1b(ISDR内无氨基酸取代)感染者为17%,在中间型HCV-1b株
(ISDR内氨基酸取代数1-3个)24%,而在突变型(ISDR内氨基酸取代数≥4
个)则高达74%。因此,ISDR内氨基酸取代数≥4个者对干扰素有良好反应
(16)。但在欧洲患者未得到证实。

复发和再治疗 50%—90%的病例在停药后半—1年内复发,表现为血清
HCV-RNA再度阳性,ALT再度升高。对初次治疗未应答或停药后复发的患者,
可予以干扰素再治疗。一般说来,如果初次治疗后取得生化学和病毒学应
答,再次治疗后往往在50%以上病例取得SR,尤其初次治疗仅使用标准剂量
(3mu,3/周,6个月)者,再次治疗的疗效往往更好;如果初次治疗后仅取
得生化学应答而无病毒学应答,或初次治疗使用的剂量甚大,后又复发,
则单用干扰素再治疗,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宜应用干扰素-病毒唑联合
疗法。再次治疗的疗程不宜短于12个月(17)。

持续应答的临床意义 获得生化和病毒学SR 的病例肝组织学明显改善甚至
完全正常。如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一样,干扰素治疗也能阻抑慢性丙肝
进展为肝细胞癌。***Nishiguch 等(18)报告慢性丙肝伴肝硬化者随机接
受干扰素或安慰剂,4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率分别为4%和25%,即使在未出现
典型生化和病毒学应答的病例也有此种防作用。Kasahara等(19)对1022例慢
性丙肝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随防13~97个月(平均36个月),共有46例发
生肝细胞癌, Cox回旧分析显示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性在对干扰素无应答者
高于SR者7.9 倍。Serfaty等(20)发现虽然干扰素治疗的生化和病毒学SR甚
低(5%),但可明显降低肝细胞癌和失代偿的发生率,4年肝癌发生率在干
扰素治疗病例为4.4%,而在未治疗病例高达23%。干扰素的上述作用可能与
其抗纤维化、抗血管生成和激活NK细胞活性有关。

联合疗法

干扰素-病毒唑

单用病毒唑治疗疗效不佳。干扰素和病毒唑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适用于以下
病例(21,23):(初次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丙肝患者,有效率可达80%,但对初
次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病例,有效率不足25%。(对干扰素呈低应答率的病例,
如HCV基因型1b、肝硬化者,联合疗法可使 SR提高2-3倍;③以前未应用过干
扰素的病例。一组45例未用过干扰素治疗的丙肝患者随机接受淋巴母细胞样
(干扰素IFNαn1、病毒唑、淋巴母细胞样IFNαn1+病毒唑,SR分别为7%、0%
和47%;另一组 100例患者随机接受干扰素-病毒唑联合疗法和干扰素-安慰剂,
二组ETR相似,而病毒学SR 在联合疗法组为45%,对照组仅23%。④肝移植后
复发性慢性丙肝患者。对20例患者先用联合疗法6个月,然后单用病毒唑维
持6个月,所有患者在联合用药期ALT 降至正常,10例HCV-RNA 转阴;在单
用病毒唑维持期,ALT有一例再次升高,HCV-RNA 在5例转为阳性,但无一例
出现排异现象,而在肝移植后单用干扰素者常出现此种并发症。

干扰素-胸腺肽

1996年一项开放研究显示,胸腺肽(TA-1)和IFNαn1 联合治疗对曾用α
干扰素无效的丙肝患者有效 (24)。1998年Sherman 等(53)报告103例肝活
检证实的慢性丙肝,随机接受TA-1+IFNα2b、IFNα2b+安慰剂或两种安慰剂,
共治疗21周,生化ETR在三组分别为37.1%、16.2%和2.7%,病毒学ETR分别为
37.1%、18.9% 和2.7%,组织学改善也以TA-1/IFNaα2b联合治疗组为多;生
化SR在联合治疗组14.2%,而在单用干扰素组仅8.1%。目前看来,胸腺肽对
丙肝有一定效果,但需与干扰素联合应用(25)。

干扰素-去铁疗法

血清和肝内铁水平与对α干扰素应答率之间呈反比的关系。目前已证明,
通过反复静脉放血减少体内铁负荷,可减轻慢性丙肝严重度,提高对干扰
素的应答率(26)。去铁疗法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可提高生化和/或病毒学ETR。
汇总文献报告的196例治疗结果,仅用干扰素治疗者ETR平均为29%,而去铁
+干扰素组为63%。铁络合剂去铁胺也有效。

自身免疫性肝炎

本病的首选治疗是免疫抑制剂,可单用强的松龙或强的松龙-硫唑嘌呤联合
应用。约65%的病例在18个月内取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20年生存率超
过80%(27)。中年以上病例应联合应用维生素A、D和钙剂,以防治骨质疏松。
约有50%的病例常规治疗无效,可试用其他抑制药,如环胞素A、FK506、
Mycofenolate/Mofetil以及环磷酰胺。Budesonide为第二代
皮质类固醇,对糖皮质类固醇受体亲和力是强的松龙的15倍,首过肝清除
率高达80%。初步研究证明该药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而不引起外周血皮
质醇水平升高。肝移植对终未期病例有良好疗效,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

酒精性肝病(ALD)

基本治疗是戒酒和营养疗法。戒酒可改善肝组织学,阻抑门脉高压和
肝硬化的发展。大多数ALD患者有蛋白质-热卡营养不良,应给予较高的蛋
白质(1.2~1.5g/kg)和热卡(35~40kcal/kg),如遇急性加剧时,还需
进一步增加。不能口服者,可予以静脉输注氨基酸,在8份对照研究中6项
肯定了其疗效。有许多药物试用来治疗ALD,但仅少数得到随机对照研究。
终末期患者可接受肝移植。

皮质类固醇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严重酒精性肝炎患者(脑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和胆红素升高)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可减少病死率25%。由于强的松需在肝
内转化为强的松龙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主张选用后者(30)。

丙基硫氧嘧啶(PTU)

急、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高代谢状态,肝内氧消耗均增加;酒精性肝损害
易发生于氧张力最低的肝Rappaport 3区,提示酒精性肝损害与肝缺血、
缺氧有关;动物实验显示PTU或手术切除甲状腺可部分地防止缺氧性肝损害。
因此,PTU可能对酒精性肝损害有治疗作用。对360例酒精性肝病作双盲随
机对照研究,2年内病死率在PTU组(150mg,每日两次)为13%,低于安慰剂
组(25%)。疗效主要见于严重病例。对于一些不愿戒酒,持续饮中等酒的
患者,给予PTU可能有助(3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目前尚缺乏逆转或治愈本病的治疗。对症治疗主要针对瘙痒、嗜睡、
骨病和脂肪吸收不良。一些特殊药物对某些病例有一定效果,但除熊去氧
胆酸外,多数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32)。

熊去氧胆酸(UDCA)

该药是目前治疗PBC唯一法定药物。至少已有4项大系列随机、前瞻性双盲研
究,均显示临床生化学改善;2项研究显示能延长寿命。血清线粒体抗体
(AMA)滴度在UDCA治疗后下降或不能测出,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M)、
外周嗜酸细胞趋于正常,某些免疫标志如细胞间粘连因子-1下降。该药甚
安全,仅少数患者可致腹泻。UDCA对无症状或症状前期PBC是否有效,尚
不明。

UDC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细胞保护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胆酸的细胞
毒性有关。有人认为UDCA可改变Th1/Th2平衡、抑制前列腺素E2或蛋白激
酶A和C产生,从而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减少一氧化氮生成,进而
发挥免疫调节作用(34)。

Rank: 8Rank: 8

现金
4865 元 
精华
帖子
1027 
注册时间
2004-11-2 
最后登录
2020-4-2 
2
发表于 2005-10-11 06:15
肝移植

血清胆红素超过170(mol/L,或有反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难以控制的腹水
或肝性脑病,或有严重的难以纠正的疲劳、瘙痒、嗜睡者,应考虑肝移植。
肝移植后后极好,1年生存率达90%以上,3~5年生存率60%~70%。生活质量
不亚于正常人。约有15%左右的患者术后PBC复发,表现为血清IgM和AMA滴
度升高,肝组织学上出现特征性肉芽肿性胆管炎,胆管上皮细胞内AMA沉积。
但即使复发,在短期内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用于防排异反应的药物如
皮质类固醇对此种复发有一定治疗作用(3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在非饮酒者,如发生肝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炎。本病一般呈非进展性,偶可进展为肝硬化。治疗在于纠正病因(35)。
胆碱添加剂对胃肠外营养患者的肝脂肪变有效(36),牛磺酸可减轻单纯性肥
胖者肝内脂肪浸润(37)。合并胆结石的患者,可应用熊去氧胆酸。进展至肝
硬化的终未期病例常需肝移植,但肝移植后肝脂肪变性可复发。

Wilson病

本病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症状,阻抑疾病的恶化。络合剂能有效地移除
细胞内铜,改善症状(38)。目前仍以青霉胺为首选,不耐青霉胺者可应用
Trientine或锌盐,或四硫钼酸铵(Ammonium tetrathiomolybdate)。
BAL目前仅作为替补疗法。并发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不全者,可予以血浆
置换术。在暴发性肝衰竭或内科治疗无效的严重肝衰竭病例,肝移植可治
愈本病(39)。

血色病

在症状性病例,应尽快移除体内过多铁,静脉放血为唯一有效治疗方法。
本病体内储铁在20g以上,如每周放血500ml,常需持续治疗2~3年。如患者
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或心脏病不耐放血治疗,可予络合剂(40)。治疗效果取
决于有无肝硬化或纤维化存在。对无明显肝纤维化者,放血治疗后可取得
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但一旦患者进入肝硬化,上述治疗往往难以收效,
最终可能需肝移植(41)。

肝细胞癌(HCC)

肝肿瘤切除和肝移植

是根治肝细胞癌(HCC)治疗的主要手段。直径( 5cm的小肝癌切除后2年生
存率可达80%,而在大肝癌仅40%。术后复发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数发生于
术后2年内。对于肝功能严重失代偿而不适宜作肝肿瘤切除者,可给予肝移
植。 移植的效果也与肿瘤大小有关,单个肿瘤直径小于( 5cm,或直径小于
3cm,不超过3个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可达85%和92%,这一成绩与非HCC
肝移植患者的疗效几乎相同(42)。

局部疗法

在超声、CT或MRI引导下,局部注射酒精、醋酸或热水,或将热、激光导入
肿瘤内,可剔除小肝癌。经皮酒精注射(PEI)是根治小肝癌的重要非手术
疗法。治疗后42%在超声上肿瘤消失,5年生存率48%,优于未治疗的对照组。
PEI主要适用于肝储备能力较差,不适应手术的小肝癌病例,也可用于准备
作肝移植者(43)。射频间质性热疗(radiofrequency
interstitial thermal ablation) 可将肿瘤内温度加
热到410C左右,引起肿瘤坏死(44)。24例共25个小肝癌结节接受此项治疗,
术后平均生存时间44个月,生存率在第1年为95%,第2年84%,第3年67%,
第4、5年为45%。无明显不良反应。

化学栓塞疗法

经皮肝动脉插管注射碘化油/化疗药和明胶海绵(TACE),可使约75%的病例
肿瘤缩小。术后生存率取决于肝功能状态,2年生存率在Child A级病例为
49% B级为29%. C级9%。由于肿瘤中心区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周边区依赖
门静脉供血,因此TACE治疗后肿瘤周边区常有活癌细胞存在。此时联合应用
PEI,往往有较好疗效。目前认为TALE主要作为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前辅助治
疗,可减少因手术操作引起的微转移(45)。

内分泌疗法 抗雌激素或抗雄激素疗法在理论上能抑制肝癌生长,但尚无
证据显示该疗法能改善患者转归(46)。

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肝慢性损害时,细胞外基质过量合成和沉积的结果,具有潜在
可逆性。星形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治疗在
于减少星形细胞活化,拮抗有关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抑制细胞外基质的
合成或促进其降解。实验研究显示一系列药物或因子具有上述作用,但真
正在临床上显示抗纤维化作用者尚甚少(47)。秋水仙碱曾一度认为具有抑
制基质生成的作用,并曾应用于少数病例,但未得到进一步证实。目前看
来,干扰素和中药在抗纤维化治疗中较有前途(48)。

干扰素

可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如 Ⅰ和 Ⅳ型胶原和纤维连结素(Fibronectin)的
表达。( 干扰素可抑制肝星形细胞增生和活化,降低Ⅰ 、Ⅲ型胶原mRNA的
水平。在血吸虫病鼠模型,( 干扰素可减少肝纤维化。

有6项临床试验显示(干扰素能减少肝纤维化组织学积分,降低血清纤维化
标志。有人发现( 干扰素可减少肝纤维化半定量积分,这种作用与ALT和
肝内炎症无关。

中药

祖国医学应用活血化瘀的原则治疗肝硬化有效,提示某些中药具有抗纤维
化作用。许多中药,如黄芪、丹参、冬虫夏草、桃仁等,已在实验性肝纤
维化显示具有阻抑或抗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星状细胞增殖
和转化,下调前胶原mRNA表达,减少胶原合成和沉积,抑制星状细胞分泌
TGF(1等细胞因子,增加胶原酶表达,促进胶原降解。临床研究证明,长
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阻抑肝纤维化发展,甚至使已形成的肝硬化逆转。
22例慢性肝病患者服用由丹参、黄芪、鸡血藤等组成的复方,在治疗前和
治疗半年后分别作肝活检。结果显示肝内炎症积分和纤维化计分在治疗后
均明显降低,肝组织炎症区域中肌成纤维细胞显著减少(49)。目前已有上
述中药组成的成药应用于临床(如强肝胶囊)。

门脉高压症
对门脉高压所致的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内镜治疗是首选
措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短路术(TIPSS),可用于內镜下止血失败
的病例,对于防再出血也有一定作用,但不能提高生存率,1年内约有半数
患者支架丧失功能,因此其确定价值尚有待进一步评价。药物治疗能有效
地降低门脉压力,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急性EVB的治疗

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素因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少单独应用。三甘氨酰赖
氨酸加压素(t-GLVP)半寿期约为血管加压素的10倍,一次静注即可控制
出血,止血率80%,不良反应少,已有取代血管加压素的趋势。

生长抑制类似物施他宁(Stitamin)和善得定(Sandostatin)不仅能降
低门脉压力,且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张力,有利于止血。善得定半寿期长
(70~90min),作用时间可持续8hr,控制EVB的成功率达80%~90%,且
无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EVB首选药物。施他宁有类似作用,但半寿期短,
需持续用药(50)。

酚妥拉明能阻断肝内(受体,降低门脉压力。单用该药的止血率 为80%,
与血管加压素联合应用,能完全消除彼此的不良反应。

防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

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心得安)是迄今应用病例最多的防再
出血药物,可使再出血的相对危险度降低40%。但该药剂量个体差异较大,
中国人对该药敏感性至少比白人高2倍,故宜从小剂量开始。羟萘心安
(Nadolol)也为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作用与普萘洛尔相似,但半寿期
长,每日一次给药即可(51)。

选择性(受体阻滞剂 无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的双重阻断作用,降低门脉
压力的效果较差。

有机硝酸酯 包括短效的硝酸甘油及长效的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二硝酸
异山梨醇酯,主要作用为生成NO,介导血管平滑肌扩张。此类药物予防再
出血的作用,不一定强于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也较多,一般
仅适用于有普萘洛尔禁忌症的肝硬化Child A/B级患者(52)。

防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

内镜确诊的食管静脉/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2年内首次出血危险度约30%。
应用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防性治疗,2年出血危险度在治疗组为6%~31%,
对照组5%~6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94%和51%~61%(53)。

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在防首次出血方面,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普萘洛尔相似。
目前认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更为有效。

肝性脑病

尚缺乏真正“特异性”治疗。基于其发病机制假说所设计的各种疗法,
有些(如谷氨酸钠)已被废弃,有些(如支链氨基酸、左旋多巴)曾一度被
认为有效,目前已被重新评价,有些(如二糖类)则被认为是“金标准”疗法。

减少氨生成和吸收

灌肠 应用20%乳果糖、(半乳糖苷山梨醇(Lactitol)或甘露醇作治疗性
灌肠有肯定疗效。清水浣肠无效,说明结肠酸化比清洁肠道更为重要。减少蛋
白质摄入是减少氨来源的另一措施。

不吸收二糖 乳果糖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金标准”疗法,可使70%—80%的
病例脑病改善(55)。目前认为,乳果糖不会引起粪便氨/胺排泄增加,但可显
著增加粪便氮排泄。乳果糖可能为细菌代谢提供能量,从而使细菌摄取氨增加。
有人认为乳果糖尚能抑制肠壁内非细菌介导性谷氨酰胺降解为氨的过程。(半
乳糖苷山梨醇的作用与乳果糖相似,其产生效果可能较后者快,适用于不耐受
乳果糖味道的患者。

不吸收性抗生素 能抑制结肠内分解尿素和蛋白质的细菌,从而减少氨和其他
代谢产物如甲硫氨酸的产生。12分对照研究显示抗生素疗效相当于或优于乳果
糖。新霉素口服可使70%~80%的患者脑病改善。厌氧菌如肠杆菌是肠内氨主要
来源,甲硝唑对其有良好抑制作用。Rifaximin为不吸收性大环内酯抗生素,
其疗效相当于新霉素,患者耐受良好(56)。

联合应用二糖类和抗生素 在慢性肝性脑病患者,联合应用乳果糖和新霉
素对降低血氨水平有协同作用。但其他抗生素如甲硝唑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或万古霉素对代谢乳果糖的细菌有抑制作用,不宜
联合应用(57)。

改变肠内菌丛 SF68是一种发酵性、产乳酸性、尿素酶阴性菌,对许多抗生素
不敏感,能抑制其他蛋白分解性或尿素分解性细菌生长。在40例肝硬化并发慢
性肝性脑病所作的随机研究表明,SF68的疗效与乳果糖相当。

促进氨在组织内代谢和固定

鸟氨酸-天门冬氨酸盐(OA) 鸟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是二羧酸,可作为谷氨
酰胺合成的一碳来源,鸟氨酸还可作为尿素合成的基质,并能刺激氨甲酰磷酸
合成酶活性,因此具有促进氨代谢和固定的作用。在5项随机研究中,182例肝
性脑病接受OA,103例接受其他治疗或安慰剂,结果显示OA治疗组60%~90%的病
例血氨下降,脑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8)。

苯甲酸钠 苯甲酸 能与甘氨酸起反应,生成马尿酸盐。口服的疗效相当于乳果
糖。苯甲酸钠还可胃肠外给予,对胃肠运动无影响,其作用不通过肝,均为其
优点。该药适用于腹泻促发的脑病或乳果糖治疗无效者(59)。

锌制剂 在实验性肝衰竭,锌缺乏促发显性脑病,补充锌后改善。在5项对照
随机研究中,3项显示脑病在补充锌后改善。锌尚可改善肝硬化患者葡萄糖代谢。
但锌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值得关注(60)。

减少脑病假性神经传递介质

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支链氨基酸胃肠外输注不能改善脑病或提高生存率,其
价值在于其营养作用。虽然有人认为在肝性脑病时多巴胺能性神经传导活性减
弱,但对照研究表明左旋多巴(多巴胺前体)或溴隐亭(多巴胺受体兴奋剂)
无助于改善脑病(54)。

抑制(氨基丁酸-苯并二氮卓受体

肝内含有大量(氨基丁酸(GABA)和GABA转氨酶。肝损害时,GABA释放入循环。
氨与GAB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后膜上,GABA-苯并二氮卓受
体复合体是中枢抑制的主要介导者,而GABA结合点和苯并二氮卓结合点在该复
合体中具有密切的功能联系。因此,应用苯并二氮卓受体拮抗剂可消除GABA-苯
并二氮卓的抑制作用。在7份前瞻性对照研究中,共351例接受氟马西尼,342例
接受安慰剂,临床改善率分别为19.9%和2.30%。目前对氟马西尼的作用尚未最后
肯定,一般认为仅能部分地改善脑病患者。作用时间甚短,主要适用于显性脑病,
尤其是苯并二氮卓类药诱发的脑病患者(61)。

肝肾综合症

新近研究显示血管收缩剂(尤其是Ornipressin,一种血管加压素衍生物,具
有弱抗利尿作用)加上血浆容量扩张剂(白蛋白),或插入TIPPS,可明显改善肝
肾综合征的肾功能(62),但不良反应较大,其确实疗效尚待评价。本病的首选疗
法是肝移植,但相当多的患者在肝移植前即死亡,因此移植最好在肝肾综合征发
生前进行(63)。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本病早期诊断甚为必要。诊断主要根据腹水中多形核细胞增多,而不能依赖
于细菌培养阳性。头孢噻肟(Cefotaxime )为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他抗生素
如Amoxicillin-clavulanate 、Ampicillin-sulbactam
也有效,口服氧氟沙星(Ofloxacin)的疗效与头孢噻肟相似。治疗终
点是腹水中多形核细胞降至250/mm3以下和细菌培养阴性(64)。

对SBP高危人群采用预防性策略,是近年来对本病治疗的新认识。预防包括
初级(防首次发生)和次级(预防再发)两种。由于大多数SBP由存在于正常肠
道内革兰阴性菌引起,因此预防的原则是应用抗生素选择性肠道去污染
(decontamination),消除革兰阴性菌群,而不影响革兰阳性厌氧
菌和需氧菌。预防性治疗主要适用于合并胃肠出血、腹水中蛋白浓度低于
10—15g/L、作过腹腔-静脉短路术、正在接受类固醇治疗或等待肝移植者。预
防用药首选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类,尤其是诺氟沙星
(Norfloxacin)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一系列随机对照
研究评价了SBP高危人群中抗生素的预防作用。一组从SBP恢复过来的患者,接
受诺氟沙星(400mg/d)治疗,1年内SBP发生率20%,而对照组68%。有4份报告
显示抗生素有效地减少了胃肠出血后SBP发生率。Meta分析显示抗生素不仅有
助于防SBP,且能提高生存率。有三项报告显示在低蛋白性腹水患者,抗生素
有效地防了SBP,其中一项应用环丙沙星(750mg/周(6个月),SBP发生率20%,
低于对照组的40%;另一项报告显示诺氟沙星持续用药,对首次SBP有良好防
作用(18个月发生率9%,对照组33%),而间断用药的效果不显著;第3项报
告107例患者随机接受诺氟沙星(400mg/d)或安慰剂共6个月,SBP发生率分
别为20%和17%(65)。

从现有资料看,长期应用抗生素不会增加耐药性SBP发生。在4项持续应用
喹诺酮类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尚未发现一例SBP由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引起。

Rank: 4

现金
333 元 
精华
帖子
16 
注册时间
2005-10-24 
最后登录
2024-2-20 
3
发表于 2005-10-26 13:35
多谢版主!多了解了解,那样更能了解自己。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7 09:26 , Processed in 0.01611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