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防治十大误区 |
|
|
蔡晧东 |
|
[br]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但目前一些患者的[br]错误认识导致抗病毒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本文仅举十例,供大家[br]参考。[br] 1 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br] 由于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这使得一些应该接受治[br]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br]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配合医生的[br]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一旦病情严[br]重而不得不就医时,往往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br]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br]损害常常是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br]高时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br]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br]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br]病毒治疗。[br] 2 盲目相信一些广告[br] 一些乙肝患者为了治疗疾病,盲目相信一些广告。有一位肝功[br]能正常的乙肝“小三阳”患者,盲目听信广告,花了近两万元钱,不[br]但没有使乙肝病毒清除,还因药物中毒导致了药物性肾损害。还有一[br]些患者看到一则抗乙肝药物在转基因鼠上试验的报道,就认为这种药[br]物一定能治好乙型肝炎。[br] 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都要按照国际上统一的GCP标准,经过临[br]床前(动物)、Ⅰ期(健康人和少数病人)、Ⅱ期和Ⅲ期(国际多中[br]心、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才能正式上市,有些药物还要经过Ⅳ期临[br]床研究。在这些试验中,不仅要观察药物的有效性,还要观察其安全[br]性。这一过程,至少要经过2~3年。在这些试验结束前,谁也不能断[br]定其在临床上肯定有效和安全。[br] 3 没有适应症随便用药[br]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其最佳适应症是HBVDNA阳[br]性、ALT反复波动在100~300单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另外,一[br]些肝硬化患者,要进行肝、肾移植术的乙肝感染者,肿瘤化疗期和围[br]手术期的乙肝感染者也可使用。但目前常看到一些肝功能正常的患者[br]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而自行购药治疗,尽管在治疗的初期可[br]以达到HBVDNA阴转的结果,但停药后仍会再次升高,结果导致病毒发[br]生耐药,甚至在患者真正需要抗病毒治疗时,无法选择有效的治疗药[br]物。[br] 另外,由于一些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尚不完全清[br]楚,在妊娠早期不应使用。干扰素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血[br]象也有抑制作用,有甲状腺疾患和白细胞较低的乙肝患者也应慎用。[br]患者自行购药治疗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br] 4 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br] 一些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今天服药,明天不服,或者想起[br]来就服,忘记了就停药;还有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刚刚达到HBVDNA阴转[br]的初步疗效就误认为病毒已被清除,可以停药了。这样的治疗不仅起[br]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br]毒的复制反弹,导致肝病加重。这是因为目前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br]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弱或停[br]止了;停药后,乙肝病毒会重新活跃。因此,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和[br]长期治疗,达到一个持续抑制病毒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br] 5 治疗期间不进行监测[br] 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是否达到了效果,是否产生了耐药,主要依[br]靠治疗期间的监测。如果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的HBVDNA滴度未见下[br]降,说明这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就应该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br]如果达到疗效,可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停药;如果用药期间出现HBVD[br]NA和ALT的反跳,可能是因为病毒发生了变异,对药物产生了耐药。[br] 另外,有些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这[br]些不良反应都需要在治疗中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上)[br] | |
|
|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7 0:10: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