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心灵港湾 存档 1 个人小悟(连载)
楼主: pretty

个人小悟(连载)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现金
4867 元 
精华
帖子
2175 
注册时间
2004-6-28 
最后登录
2009-10-31 
11
发表于 2005-5-29 10:28
以下是引用飞天野猪在2005-5-28 19:39:26的发言:

呵呵,看了楼主的几个帖子,聊聊。

学问的三个阶段(自创的,欢迎拍砖)

第一阶段: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天下事情,十之八九尽在我心,对事物的看法,虽不中,亦不远矣。特别是在名校或者明师的指导下,做学问的时候,容易产生这种错觉。

第二阶段:走入生活,发现学到的学问,很多跟现实脱节。有人把以前一切大胆推到重来;有人把以前的知识不断反思、批判;当然,完全照搬的,只有死路一条。

第三阶段:返朴归真,总结出几条简单的原则,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学问才真的成为了学问。

感觉楼主还在第一阶段徘徊,要有不当之处,敬请拍砖。

谢谢,其实我倒并不是出于学问而读书或者怎样,我始终把怎么更好的完善自我放在第一位,不管读研还是以后继续读博我都是出于通过更多的学习来更好的修炼和完善自己,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我也在尽量补全我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当自己觉得自己哪方面知识有些缺乏的时候我就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去蹭课或者去图书馆或者听讲座,所以我周围的人会发现我怎么天天都有课,当然,主要是人文方面的,而且我并不觉得听大师们在台上讲课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这就是我为什么对我们学校高度认同的原因,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他们的那些人格魅力,可以说正是他们造就了自己现在的性格。

其次说到知识,其实当我看一本书的时候我倒不太在意具体内容说了些什么,也记不住太多。我先浏览前言后记以及书的框架,主要为了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或者说研究框架,问题是怎么提出的,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而后怎么去具体操作这些方法,至于结论什么的我则一点都记不住,即便是自己做的一些项目我也没记住结论,恰恰是这种研究方法和视角是可以迁移到各个地方的,所以尽管我学的是很理论的东西,但是我发现我在公司兼职的时候我可以非常胜任,甚至得心应手,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理论的原因,你会发现你自己头脑想了很多人家一句话就给你概括了,而在看的过程当中思维不断得到锻炼,再结合自身经历反思,那种美妙之情是难以形容的。当然看完一本书总是或多或少还是会在大脑里头留下一些观点,再用这些观点去理解很多原来熟视无睹的东西的时候你就发现问题无处不在了,对于研究者来说问题意识或者说一种悟性是非常重要的,也许这也是老师为什么欣赏我的原因吧。我不会随便接受一个表扬或者批评,至少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我都会反思为什么别人要称赞或者批评我,只有这样才会进步的哦。

偷一句话:温润而独行

Rank: 6Rank: 6

现金
4867 元 
精华
帖子
2175 
注册时间
2004-6-28 
最后登录
2009-10-31 
12
发表于 2005-6-1 12:03

关于幸福

——人人都追求幸福,可却往往和幸福插肩而过;追求没有错,可幸福又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只要能够胜任自己所处的角色,不论角色大小,只要适合自己并能发挥自己潜力,同时自己能够胜任就是成功。即便当个家庭主妇,能够做到贤妻良母型的也是成功的。而当前教育中却过多地渲染成功就是成为一代领袖或者亿万富翁之类的,怎么可能一个国家可以有这么多领袖呢?

过多的强调每个人都要成为伟人,只会让人更不快乐,老为着一些虚无的不切自己实际的伟大目标在那幻想着,不懂得去享受自己的日常生活,于是人人痛苦,家长失望、老师失望,孩子不忍重压自杀。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随处是幸福和感动的情节,就看自己有没有发现的眼睛,当你回家开门的时候进门那一刻孩子奔过来叫你“爸爸”或者“妈妈”你能够说自己不幸福吗?当你完成一个任务上司说“不错”的时候你会不幸福吗?为什么总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偷一句话:温润而独行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0616 元 
精华
23 
帖子
5934 
注册时间
2003-12-25 
最后登录
2020-7-20 

荣誉之星 大财主勋章 如鱼得水 心灵港湾 幸福四叶草 红旗手

13
发表于 2005-6-3 23:12

幸福的评判标准不同所导致的

幸福,有人觉得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这是幸福,得到所有人的仰慕,这就是幸福

而事实上呢?幸福,其实就是让自己觉得持久的开心,愉悦,而其标准应该是内在的

当一个人以其本身需求作为幸福评价标准时,它距离真正的幸福不远了

当人追求幸福的目的不是那么纯正的时候,不幸福就很容易跟着到来

永远面对现实,进取多于防卫。

Rank: 4

现金
1276 元 
精华
帖子
354 
注册时间
2004-9-20 
最后登录
2006-7-29 
14
发表于 2005-6-4 12:45

幸福其实很简单

母亲节的时候在昆明的哥哥给妈妈打个电话祝她节日快乐,妈妈很开心

可能是哥哥比较不注意这些,我给他发了条信息,告诉他今天是妈妈的节日

只要看到你爱的人过的幸福快乐,你也就会很幸福

认真去扮演好你生活中的每个角色

用心去感受生活

生活真的很美好的

相信自己,开心每一天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8457 元 
精华
10 
帖子
9499 
注册时间
2004-9-2 
最后登录
2019-2-8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15
发表于 2005-6-4 13:34
以下是引用pretty在2005-5-28 21:27:43的发言:

其次说到知识,其实当我看一本书的时候我倒不太在意具体内容说了些什么,也记不住太多。我先浏览前言后记以及书的框架,主要为了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或者说研究框架,问题是怎么提出的,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而后怎么去具体操作这些方法,至于结论什么的我则一点都记不住,即便是自己做的一些项目我也没记住结论,恰恰是这种研究方法和视角是可以迁移到各个地方的,所以尽管我学的是很理论的东西,但是我发现我在公司兼职的时候我可以非常胜任,甚至得心应手,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理论的原因,你会发现你自己头脑想了很多人家一句话就给你概括了,而在看的过程当中思维不断得到锻炼,再结合自身经历反思,那种美妙之情是难以形容的。当然看完一本书总是或多或少还是会在大脑里头留下一些观点,再用这些观点去理解很多原来熟视无睹的东西的时候你就发现问题无处不在了,对于研究者来说问题意识或者说一种悟性是非常重要的,也许这也是老师为什么欣赏我的原因吧。我不会随便接受一个表扬或者批评,至少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我都会反思为什么别人要称赞或者批评我,只有这样才会进步的哦。

呵呵,不欣赏你不行!这种看书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我看书,喜欢搞清楚得出观点的推理过程,也就是经常注意用“三段论”来检验结论的正确性。有些文章写的慷慨激昂,但是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既然逻辑上站不住脚,观点的正确性也就不能保证。

各门专业虽然不同,但是研究问题的方法,确实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科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用到生活中,发觉,也行。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

凡外重者内拙。     
                       ——《庄子·达生篇》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10645 元 
精华
帖子
5726 
注册时间
2005-4-13 
最后登录
2017-12-7 
16
发表于 2005-6-4 13:38
没看完`但喜欢这样的文笔与表达`

Rank: 6Rank: 6

现金
4867 元 
精华
帖子
2175 
注册时间
2004-6-28 
最后登录
2009-10-31 
17
发表于 2005-6-5 01:08
以下是引用飞天野猪在2005-6-4 0:34:01的发言:

呵呵,不欣赏你不行!这种看书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我看书,喜欢搞清楚得出观点的推理过程,也就是经常注意用“三段论”来检验结论的正确性。有些文章写的慷慨激昂,但是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既然逻辑上站不住脚,观点的正确性也就不能保证。

各门专业虽然不同,但是研究问题的方法,确实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学科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用到生活中,发觉,也行。

哈,其实这就是一个学习能力的问题啦,人应该善于把自己所知道的联系在一起来理解这个世界,很多人看了很多书很勤奋,然而自己收获的东西却很少,学术上也没什么品位,所以始终上不去,还是要有些悟性地...

至于结论的正确性,我想应该是指是否能自圆其说,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只要整个过程是科学的话,结论是无所谓正确与否的,问题恰恰是现在很多人论文中无法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最近听了好多硕士博士答辩,说实话很多硕士的论文还没我本科生的规范和深刻,纯粹是各家之言的拼凑,连文献综述都谈不上,好的文献综述至少还要进行一些价值判断,到最后他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大家都还不清楚,有的则是论文题目表明自己的研究目的,然而从文献综述到研究过程到最后的结论根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整个研究框架不清楚,没什么逻辑性,我也比较讲逻辑性和思路清晰,从2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蹭各类答辩,一般我在知道答辩题目的时候心里自己会想如果给我这个题目我可能从哪些方面论述,怎么建构我的框架,然后和答辩人的框架对照,结合委员会的提问和建议,在这过程中就收获很大了,所以基本上每场答辩我都会参加,以至于好多答辩会上认识的师兄师姐们常觉得我眼熟后忍不住问我这么多年你怎么还没毕业,因为一般去听答辩的都是自己准备答辩的人,本科生很少参加,还有几次旁边师兄听我发言还问我是博几的逗死了。

不过说到逻辑问题,有时候又不得客观的说一句,很多答辩委员和老师们在看一篇论文时候,由于他们太忙没法细看,可能仅仅看了论文作者的目录和框架就开始批判其没有逻辑或者怎样,其实也是老师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批判,而忽视了作者能够获得的资料的情况,也许开始他们也想这样写但由于资料不足而改成另外一种写法。

说到逻辑,还想到一个问题,是谁的逻辑?学术权威者的?(这里的逻辑倒和思路清晰的那种逻辑性不同)张维迎写了一本《大学的逻辑》,畅谈大学的改革之道,既然他用“逻辑”来命名,那是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应该遵守呢?中国的高校本来就已经够千篇一律了,一提建世界一流,就所有的学校都来综合性研究型,没有自己的特色,这样一来大学的逻辑,是不是又所有的高校都要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改革呢?除非他先在书中界定何谓真正的“大学”,这

个意义上的大学具有哪些一般的逻辑,而后再来谈这个改革会比较好些,不过,至于看者怎么想怎么套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偷一句话:温润而独行

Rank: 6Rank: 6

现金
4867 元 
精华
帖子
2175 
注册时间
2004-6-28 
最后登录
2009-10-31 
18
发表于 2005-6-5 11:49
把原来在京津版分发过的一些都移过来
偷一句话:温润而独行

Rank: 6Rank: 6

现金
4867 元 
精华
帖子
2175 
注册时间
2004-6-28 
最后登录
2009-10-31 
19
发表于 2005-6-5 11:50

关于“善”

一直觉得自己有英雄主义情结,喜欢弃恶扬善,所以看电视的时候一看到坏人就恨不得冲进去帮助好的一方,尽管周围同学老说“别激动别激动,只是电视而已”,我还是忍不住会开骂,一边在心里警告自己千万不可以向那可恶的坏人那样。尽管一直在心中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也参加过关于在德育中不可以将中国人这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孩子,也知道要理解别人,站在别人角度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这种后现代的相对主义个人认为只能是用在个人的不同价值追求上,只要他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但是若是损害别人的基础上的价值追求,我还是喜欢直接把它归为“坏”的行列中。

不论在何时何地听到“天地孤影任我行”这首曲子的时候,头脑里总是忍不住出现黄日华版乔峰手里抱着垂死的阿珠的画面,可以说我的英雄情结也可以称为“乔峰情结”。

在英雄情结下我总在追求心中认为的一种绝对的善,很多人信仰宗教,自己也曾经想过是不是用这种方式来践行这个绝对的“善”,亲戚里很多信佛,但是发现她们在菩萨面前的那种虔诚忏悔之意并没有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于是开始向往基督教的美好,结果同样,教堂里的表现和出了教堂的表现完全不同,因此,宗教也不能脱离其特定的文化氛围,那么何来那种不论何时何地均一致的“善行”呢?我说的“善”是一种非功利色彩的,纯粹是为了自己内心圆满的一种感觉,而宗教的践行往往却带有升天或者进入天堂的目的。个人始终觉得人不可以太功利,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外在的一切其实都是伴随着你个人的修炼自然而然得来的,没有必要过分强求。比如说你自己追求完美的去做一件事情,很努力的将论文改了一遍又一遍,其实这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良心,并非为了图得老师的表扬或者赞赏,然而他们的赞赏就自然而然的来了。

于是,我放弃了加入任何宗教组织的想法,只要自己心中有善,在什么组织中都是一样的,尽管我是党员,但是可以说我并不是因为党员而去做某事,即便我不是党员我仍然会那样做,那种自愿自觉地去践行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好,而如果给你管以某种头衔后你再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反而如此不自然,而别人也对你误评。Anyway,还是做自己喜欢的,做自己认为自己值得做的,追求我的“善”…

偷一句话:温润而独行

Rank: 6Rank: 6

现金
4867 元 
精华
帖子
2175 
注册时间
2004-6-28 
最后登录
2009-10-31 
20
发表于 2005-6-5 11:55

关于品位和情趣

记得坛子上有一个关于女人品位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个温饱无法解决的女人怎么能够有品位?但是我觉得这不在于客观条件允不允许,这里的品位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要有钱,买高档物品来增加自己的品位。而是一种心态的问题,比如有些女的在家中常年做同样的几道菜,不去变化,有人说由于要上班还是照顾孩子哪有时间去学新的东西,错误,学习也是在于一种开放的心态,不管处在困境或者逆境当中,我觉得人都必须要善待自己,善于调适自己,而这种调适恰恰可以利用学习新东西、品味生活来达到。试想,当你烦闷无比的时候,你在镜子面前把自己所有的衣服拿出来重新搭配一遍,或者好好的打扫一下卫生,或者把自己的衣服都拿去洗,或者去林荫路上散散步,听听音乐,这些需要很多的经济基础么,但恰恰在这样的地方可以体现你的品位和情趣。而且人、特别是女的,要善于悦纳自己,当你在烦所谓的家务事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换个心态来对待它们呢?比如可以当作发泄的方式和对象…哈哈,也许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一直很喜欢家务活的原因,很享受…刚才有人反驳说如果连家里麦子都愁着怎么收割的人,哪来的品位。我想说的是如果能够在这看这样的文章的人肯定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而且也完全在素质或者意识上足够明白这个道理。

这里不禁想到《中国式离婚》中的林晓枫,可以说,我很不喜欢这个角色,难得看电视剧,但是这个片子却是比较认真的看完的,也不是因为喜欢陈道明的缘故,只是因为觉得自己看了可以知道以后自己不可以这样来经营一个家庭或者婚姻,不可以这样来对待孩子。片子里林晓枫就是由于辞去工作后,伺候完丈夫和孩子出门,自己闲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不懂得如何悦纳自己,我很欣赏里头的肖莉,有自己事业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同时还能够自娱自乐,去上形体班之类的,这才是享受生活,人有了自己的事情就不会去胡思乱想和疑神疑鬼,这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我的闲暇时间我会锻炼、看电影、看自己喜欢的书、走路,在自己压力太大的时候我也会去做这些,始终记得从小妈妈就对我说的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在一个良好心态下做事情才会顺利,效率也才会高。

有人说也许到4、50岁的时候,各方面的压力压来根本不可能这样,我也意识到这点了,因此暗暗在警告自己能够一直保持着这个心态。也有的人说像农村里头妇女在担心家里谷子收割不了怎么可能谈这些品位的问题,但客观地说对她们而言,她们压根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也就不会为这些而痛苦,恰恰是女性知识分子具有这方面的意识然而由于外在无法这样因此而难受,所以我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可以在这看这篇东西的人说的。

偷一句话:温润而独行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12 01:31 , Processed in 0.01677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