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女人的路
查看: 290|回复: 0

女人的路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现金
190 元 
精华
帖子
41 
注册时间
2003-11-29 
最后登录
2010-8-30 
1
发表于 2004-10-21 03:18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天刚亮的状况,寒蝉或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不知春秋的演变,彭祖自尧封臣历经夏商共七百多岁以长寿闻名,众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确实如此!在我们之中一定鲜有人知一位101岁的女寿星——厦门市首批文化先人,对于我们的价值。新近走访,感悟殊深!特志于此,以飨读者。

出生于庚子年(1900)农历十月初三的百岁女寿星陈素秋今年101岁,可以说是厦门一座鲜活的历史博物馆。现住万寿北路50号502室,与其侄女陈绰媛老师(82岁)相依为命。她的履历中,有些事件是厦门博物馆所缺漏的,有些则可以作为馆藏的补白,有的至少也能提供博物馆和方志研究的新线索。

女寿星祖籍惠安,自父辈移居厦门,家住霞溪路安息日会礼拜堂后列平屋。其父陈启明是厦门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于1948年逝世,享年87岁。其母曾晏是闻名遐迩的民间助产士。她一生为左邻右舍进而为贫困市民义务接生过的婴儿不计其数,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堪誉为产妇的吉祥天使。后干1949年初随子移居台湾住台南永南街21号,于1958年去世,享寿96岁。

女寿星自幼好学强记,年方4岁就能诵读古诗文的巨幅长篇,6岁就读端本小学(现霞溪小学前身),12岁考入靖山头由爱国华侨创办的励志女学,攻读3年,并师从中华中学(校址在虎头山)创办人陈金芳校长学习英语,16岁即以成绩优异闻名,为当时大同两等小学(校址赖厝埕,即现大同小学前身)创办人杨昌文先生(即厦门大同陶化厂创始者)所器重而聘请为该校高小的国语教师,月薪6块大洋。于是陈素秋老师成为厦门市最年轻的惟一男校女教师。至今她对当时所教的课文:李密的《陈情表》、陶潜的《归去来辞》、王勃的《滕王阁序》、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名篇仍可用厦门话倒背如流,吟诵得有板有眼。

业余时间,她喜欢撰稿,是厦门市第一批女撰稿人,笔名叫“逸群”。她有感必发,诗文不苟、源源不断向《江声报》投稿,在当时的文坛小有名气。她早年因博览群书也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和进步文学,她当时在报上撰文对反对者予以驳击

1918年她在赴漳州探亲时读到《全闽日报》一位叫陈秋霖的文章,使她十分好奇和钦佩。后来,她向该报投稿,正巧是由陈秋霖负责编辑,两个有为青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无话不说,心心相印。1924年陈秋霖应夏威夷一家报刊之聘意欲前往,便来与陈素秋小姐商量,并邀请同行。陈素秋却因正在鼓浪屿博爱医院学医,仅剩一年即可毕业,不舍得半途而废,建议推迟前住。于是,陈秋霖便改变计划先赴广州某报应聘。1925年8月20日正在采访廖仲凯先生的陈秋霖先生被国民党右派暗杀廖仲凯的罪恶子弹射杀,与廖先生同时遇难。噩耗传来,陈素秋小姐痛不欲生,懊悔莫及,悲愤不已,发誓终身不言婚嫁,并信守至今。

1938年末日寇入侵,厦门沦陷,她乘难民船避难香港。曾与友人在香港仔合办农场,因经营不善倒闭,只好迁往市区利源街与厦门籍的朋友较靠近的地方,开始行医。她上门送医送药,使许多旅居香港的乡亲特别是老弱病残者能得到及时就医,赢得了乡亲们的称赞和信赖。1941年日寇强占香港,她只身离开香港由广州长途跋涉经韶关步入闽西长汀。其弟陈仲芳当时正是长汀时期厦门大学的校医,姐弟在战乱中才得以暂时相依为命。后经友人介绍认识邱汉平(时任福建省府官员),由他的指派,她又辗转到了永安(抗战时期福建省会)驿远处当医生,为救助后方难民和山村民众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45年8月15日当日寇投降的特大喜讯传来,思念家乡渴望久违的年迈双亲的迫切心情使她归心似箭,当天赶回厦门,临行她把多年在永安所建置的房产田产全部赠送给当地的贫苦人。回到厦门后同父母合住在上古街1号。她以一人之力包揽了二位老人的全部生活。

素秋老人一生以助人为乐,急人所急,当朋友和亲戚遇到困难第一个念头就是找她帮助。她也的确给不少亲友以鼎力之助。1948年友人因做生意来筹借一笔巨款。是时,她手边也不宽裕,便以上古街1号房契去抵押贷款。不料朋友的生意失败,破产,血本无还。为了取回已抵押的房契,1948年底她启程赴香港,正值香港经济萧条,未能筹借到钱款,只好自己滞留香港操起老本行,再次在香港行医。由于她的医术、医德有口皆碑,很得到乡亲们的拥戴,电话求医接踵而来,局面很快就打开了。每年春节她的家都特别热闹,来拜年的乡亲朋友车水马龙。她还曾任陈嘉庚之子陈厥祥的家庭医生多年。

1968年她终于寄回港币4000元给侄女陈绰媛去负责赎回上古街1号的老屋,后因故未办成,该款暂存银行。不料祸从天降,这一笔存款竟被当成“特务活动经费”而使侄女一家遭罹大难。原任某中学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的陈绰媛老师一夜之间变成“特务”、“反革命”,被批斗、隔离审查、拳棒相加、体罚苦役无所不用其极。关押一年多后又继续劳改管制,完全失去了人格的尊重和人身的自由,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为了活命,暂避磨难,只好“供认不讳”,将这一笔“特务活动经费”的来龙去脉杜撰出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来,以求宽大处 理。此案成为文革期间轰动厦门的一大要案。果然“厦门革命委员会”据此开过从宽大会,新闻刊登在当时的《厦门日报》的头版头条。当老姑姑得悉这一飞来横祸时,十分震惊,立刻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说明侄女陈绰媛冤情真相。在周总理的直接干预下,这一荒唐的奇冤才于1973年得到平反。

1993年她终于落叶归根,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厦门定居。已是93岁的耄耋之年,她的视神经萎缩,不能看报,但她仍关心和惦念着国事和故乡事,如同她的锻炼身体一样,不可或缺。每天上午她要侄女读《厦门日报》,午睡起床要读《厦门晚报》··…·非凡的品格,非凡的气度,造就了非凡的人生。整整跨越一个世纪的女寿星陈素秋老人,她的长寿秘诀是心善如渊,挹而不竭,施而不求报,绝巧弃利,少私寡欲,所以心胸永远明晰透亮。她的人生像一汪潺潺的泉水,恩泽众人,柔和温良,清澈见底,不舍昼夜。只要你靠近她就可以得到精神的净化、道德的升华,得到一种人格的伟力。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8 20:31 , Processed in 0.01389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