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学术讨论& HBV English 存档 1 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进展
查看: 872|回复: 1

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进展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152 元 
精华
帖子
25 
注册时间
2004-2-5 
最后登录
2005-5-16 
1
发表于 2004-10-8 23:30
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进展

干扰素α(IFNα),以拉米夫定、阿地福韦、恩替卡韦为代表的核苷类似物和以胸腺素α1为代表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目前临床上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主要药物。这些药物单独用药时在25%~40%患者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但不满意。目前IFNα仍然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鉴于HBV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分子生物学特性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不同作用机制的抗HIV药物组成的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在抗HIV治疗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目前使用的抗HBV药物的作用机制又不尽相同,因此探索抗HBV的不同药物一起使用的联合治疗和不同药物先后使用的序贯疗法的新型抗病毒治疗方案,将是抗HBV治疗研究的方向。
一、干扰素与拉米夫定的联合治疗
干扰素α与拉米夫定是2类不同的抗HBV治疗的重要药物类型。要探索两者联合治疗的可能性,必须首先证实两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Johnson等对于拉米夫定与FNα可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19例健康男性高加索志愿者,年龄20~41岁,体重60.5~83.5kg,进行开放非随机的研究。每人第1天腹腔深部注射10百万单位(MU)的IFNα,随即是1周的排泄时间。从第7天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mg,同时再注射1次同剂量的IFNα。注射FNα和口服拉米夫定前后留取血清和尿液进行检查。拉米夫定对所有受试者都是安全、耐受性好,没有观察到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种不良反应都是由于IFNα引起的。药代动力学指标统计拉米夫定对于IFN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在拉米夫定浓度曲线区有低水平但显著的IFNα浓度下降(大约是10%),同时其清除率轻度上升,但认为这种变化幅度没有临床意义。因此拉米夫定和FNα可以同时用药,不需改变用药剂量。实验室研究表明,拉米夫定与IFNα对细胞系中HBV的复制过程有显著的协同抑制作用。Korba等以土拨鼠为模型,对2种药物联合治疗抗土拨鼠肝炎病毒(WHV)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证实2种药物单独应用都有较强的抗WHV的作用。此外,将联合治疗的效果与单一药物治疗以及安慰剂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一组IFNα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24周;另一组先用拉米夫定治疗12周,然后2种药物联合治疗12周,然后再单用IFNα12周。结果表明,拉米夫定与IFNα联合治疗组,对于WHV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根据Bliss独立计算法证实,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是2种药物单独治疗时的总和。序贯治疗组的抗病毒效果优于2种药物单独作用的效果,说明有协同抗病毒治疗。Mutimer等对20例应用IFNα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IFNα与拉米夫定的联合治疗。所有患者应用IFNα16周,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2或16周,治疗完成以后随访16周。结果表明,患者对于联合治疗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与单用IFNα者类似。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血清HBVDNA阴转,19例治疗结束时复发。4例患者出现HBeAg/抗 HBe的血清学转换,有1例为持续的。认为IFNα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16周是安全、耐受性好的。由于这一组患者是单用IFNα失败的患者,因此联合治疗的结果并不理想。Schalm等对230例HBeAg、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的IFNα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研究。75例从未治疗过的患者,先用拉米夫定治疗8周,然后以拉米夫定联合IFNα10MU,3次/周,治疗16周。69例IFNα10MU,3次/周,82例拉米夫定100mg,1次/d,52周。疗效判断标准:治疗52周时,HBeAg阴转,抗 HBe阳转,HBVDNA阴性。治疗结果:52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联合治疗组为29%,单用IFNα组为19%,单用拉米夫定组为18%。对于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中度升高的患者效果更好。联合治疗组与单用IFNα组的不良反应相似。但单用拉米夫定组的不良反应最少。结论是拉米夫定单用52周与标准IFNα治疗(16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似,但联合治疗组可以提高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特别是对于ALT不正常的患者尤其如此。Mutimer等对8例高HBVDNA水平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研究。6例患者接受拉米夫定与IFNα的联合治疗,停药6个月后,再进行单用拉米夫定的治疗。联合治疗4个月后,HBVDNA水平即显著下降,平均下降4.3×103,显著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2.9×102。2例拉米夫定与IFNα联合治疗6个月,然后立即开始单用拉米夫定的治疗,只有1~2log10水平降低的患者停用IFNα。这一研究结果表明IFNα具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而且与拉米夫定之间有显著的协同抗病毒治疗作用。Seehofer等对4例肝脏移植后再发HBV感染的原位异体肝脏移植患者的治疗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4例患者都是慢性HBV感染者接受的肝脏移植,肝脏移植后单用泛昔洛韦或拉米夫定,但出现了HBVDNA的复制。之后进行拉米夫定与IFNα的联合治疗,IFNα3MU,3次/周。加用IFNα后,所有患者的HBVDNA复制水平都有显著下降。其中3例发生拉米夫定的耐药性基因突变,但HBVDNA仍然阴转。2例有持续的抗病毒疗效。无1例发生HBeAg的血清学转换或HBsAg阴转,但所有患者的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都正常。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认为拉米夫定与IFNα联合治疗适合肝脏移植后HBV再发感染的治疗。目前丁型肝炎患者的最好的治疗选择就是应用IFNα治疗1年。为了评价拉米夫定联合大剂量IFNα在慢性丁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Wolters等首先以拉米夫定治疗24周,然后联合大剂量IFNα,最后用常规剂量IFNα(9MU,3次/周)随访12周。治疗前都是HBsAg阳性,HDVRNA(PCR)阳性,HBVDNA未检测到。所有患者血清ALT水平都升高,达到68(48~143)U/L。7/8例患者完成了疗程,1例患者因地中海贫血,发展为肾病综合征而停药。2/7(29%)例患者血清中的HBsAg水平下降。HDVRNA及ALT水平的下降没有显著意义。治疗结束时,1例患者血清ALT水平正常,3例下降。3/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时ALT有反弹。肝脏HAI炎症指数从7下降到5,但肝纤维化指数则轻度升高。这一研究结果没有表明拉米夫定联合大剂量IFNα能够清除HDV。
二、干扰素与泛昔洛韦的联合治疗
干扰素α的应用仅能使25%~4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得到长期的治疗效果。Marques等报道了5例应用IFNα治疗失败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IFNα和泛昔洛韦进行联合治疗,疗程20周。在以泛昔洛韦单独治疗的前4周内,HBVDNA水平下降0.9log单位,在之后的IFNα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的12周内,HBVDNA进一步下降1.8log单位。最后单独应用IFNα4周内,HBVDNA水平又上升0.9log单位。2例患者出现了HBVDNA的清除,同时临床和组织学病变都有显著改善。因此,认为在IFNα和泛昔洛韦联合治疗过程中,对于HBVDNA复制的抑制作用,2种药物的作用至少是相加的。因此,IFNα与泛昔洛韦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三、拉米夫定与其他核苷类似物的联合治疗
抗乙肝病毒的核苷类似物分为2大类:一类是非自然状态的L 构型,以拉米夫定为代表;另一类是糖基位点修饰的脱氧鸟苷类,以泛昔洛韦为代表。以拉米夫定和盘昔洛韦前体口服制剂泛昔洛韦为主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临床研究都已经进入到了Ⅲ期,并且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9]。但是,这些核苷类似物的长期治疗,应注意2个问题:一个是病毒基因突变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另一个是核苷类似物长期用药累积毒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问题。联合治疗必须以2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种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与机制、2种药物的抗病毒作用机制作为基础。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脱氧核苷类的代谢及其调控,这些药物作用机制的复杂性等都还有许多方面不是特别清楚,因而是影响联合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这2种药物的作用方式,这2种脱氧核苷类似物在体内、体外的相互作用,都是设计不同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方案设计的必要前提。在长期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HBV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基因突变。在HBVDNA多聚酶催化活性中心YMDD位点,发生M位点的I或V的氨基酸残基的替换,就是一种典型。另外,HBVDNA逆转录酶的B位点,如发生F501L或L515M氨基酸残基的替换,在拉米夫定、泛昔洛韦的抗病毒治疗中也有发现。Colledge等利用急性、慢性感染鸭乙肝病毒(DHBV)的原代鸭肝细胞作为3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体外模型。任何一种联合治疗方案都取得了较单一药物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的效果几乎都是相加的、或协同的。Korba等在鸭乙肝模型上证实了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的协同抗病毒治疗效果,又应用土拨鼠模型证实体内2种药物是否具有联合抗病毒治疗效果。联合治疗方案都取得了较单一治疗更好的治疗效果,根据Bliss独立分析方法计算,联合治疗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至少是2种药物的相加作用。体外研究证实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可以取得协同抗病毒治疗效果,因此Lau等应用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HBeAg、HBVDNA阳性的中国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组,第1组9例接受拉米夫定150mg/d单一治疗,第2组12例接受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500mg,3次/d的联合治疗。疗程都是12周,随访16周。对于治疗、随访过程中HBVDNA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数学分析,以明确HBVDNA清除的动力学特点。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单一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16周,4例患者的HBVDNA重新出现,但联合治疗组无1例发生。因此,对于中国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的联合治疗较拉米夫定单一治疗是有显著优越性的。关于联合治疗是否会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是否能够降低拉米夫定抗药病毒株的出现,需要继续观察。与拉米夫定抗药性有关的HBVDNA的基因突变与第550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的替换有关。第1种类型的突变为M550V联合L526M,第2种类型的突变为M550I。第2种突变与泛昔洛韦的抗药性无关。因此,具有第2种突变的耐药病毒感染拉米夫定加用泛昔洛韦可以取得进一步的抗病毒治疗效果。Mutimer等对5例拉米夫定耐药者进行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于HBVDNA进行定量测定及序列分析。无1例患者的HBVDNA载量下降1log10以上。随着用药的继续,出现了抗2种药物的基因突变。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甚至在加用泛昔洛韦之前就已经存在抗2种药物的病毒株。一开始就进行不同药物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减少这些抗药性基因突变的可能性的重要途径。Ying等对于HBVDNA的拉米夫定相关的M550V突变体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这些药物的抗病毒作用是在四环素控制的基因表达的HepAD38和HepAD79细胞系上进行的,这种细胞分别转染了野生型和突变型的HBVDNA全序列。拉米夫定对于M550V突变体的敏感性下降至二百分之一,而阿地福韦、提诺福韦、洛布卡韦等对于野生型和突变型HBV都具有相似的抗病毒作用。除了盘昔洛韦作用稍差以外,其他核苷类似物对于HepAD38细胞系和HepG22.2.15细胞系中的HBVDNA复制都具有类似的抗病毒作用。肝脏移植后容易发生HBV的再感染,而且容易产生对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耐药性。Seehofer等对8例肝脏移植患者再发HB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了联合治疗研究。8例患者在肝脏移植后,尽管都应用泛昔洛韦或拉米夫定单一药物治疗,但都发生了移植肝脏的HBV再感染,HBVDNA重新出现。4例以拉米夫定与IFNα联合治疗,4例用拉米夫定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尽管所有患者都发生了拉米夫定的耐药,但都取得了HBV载量的显著下降。前后组分别有3/4、2/4例患者的HBVDNA阴转,前者2例是长期应答,后者无1例长期应答。2组患者无1例HBsAg阴转或HBeAg阴转。治疗前升高的ALT、AST水平都显著降低。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拉米夫定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特别是拉米夫定与IFNα的联合治疗,可能是肝脏移植后HBV再发感染的合适治疗选择。
四、干扰素与免疫调节剂的联合治疗
Rasi等对于11例IFNα单一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IFNα联合胸腺素α1进行治疗,并与4例未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较。这15例患者HBsAg都是阳性,血清HBVDNA阳性。连续4d皮下注射胸腺素1mg,从第4天开始注射小剂量(3MU)的IFNα。从第2周到第25周,每周2次用胸腺素,12h后,肌内注射IFNα3MU,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9/15(60%)例,包括先前应用过IFNα的6/11(55%)例患者,血清中HBVDNA阴转,ALT水平正常化。6/9例应答者发生HBsAg阴转。组织学Knodell分级指数改善,没有显著的不良反应。IFNα与胸腺素联合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选择的联合治疗方案。这一结果需要进一步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证实。Musch等应用IFNβ与IFNγ联合治疗证实具有提高IFNβ疗效的作用。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MUIFNβ,1次/d,1周,后2~4周3MU,1次/d,联合4周IFNγ150μg,1次/d,病例入组时HBsAg、HBeAg、HBVDNA阳性至少6个月,HDV、EBV、CMV、抗 HIV阴性。4周内肝活检证实,6~12个月内没有IFNα用药史。治疗后随访12个月。15例患者取得完全应答,包括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阴转和ALT水平正常。6例患者部分应答,包括HBVDNA阴转、ALT水平下降,接近正常。9例患者病毒标志无变化,但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清ALT水平显著降低。22例患者治疗后肝脏组织炎症指数显著改善,即HAI指数从平均12.6下降到7.6,炎症及细胞变性指数(ICD,inflammationandcellulardegenerationscore)从9.9下降到5.2。但组织学应答与血清学应答不一致。中等剂量IFNα联合治疗的耐受性较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表明2种干扰素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重组人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和IFNγ都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特别是GM CSF还具有升白细胞的治疗作用。Kountouras等对于12例有应用IFNα或无应用IFNα史,但WBC下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rhGM CSF和IFNα联合治疗,这些药物对于体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于HBV感染结局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可以使HBVDNA水平显著下降,同时伴有ALT水平和肝脏组织炎性指数的显著改善。同时,rhGM CSF的治疗1周内可以使WBC细胞数升高2.7~5倍。联合治疗还可以使所有单核巨嗜细胞和淋巴细胞指数下降。细胞因子IL 2和GM CSF的变化也是如此。这种联合治疗可以提高WBC数,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观察到的免疫状态变化可能是Th1淋巴细胞反应,与HBV的清除有关。Fei等对于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IFN和强的松龙联合治疗。治疗以后,血清中的HBVDNA水平在10000pg/ml以下。同时证实这种联合治疗的效果与免疫调节机制有关。
五、干扰素与其他核苷类似物的联合治疗
以IFNα单独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欠佳。因而Hadziyannis等[22]探索了IFNα联合丙氧鸟苷联合治疗的效果。40例HBVDNA阳性、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接受4.5MUIFNα。3次/周,或IFNα联合丙氧鸟苷3g,1次/d,疗程26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联合治疗组HBVDNA水平平均下降4.0log10(5×106~4.8×102拷贝/ml),而单一治疗组平均下降2.2log10(8×106~4.8×104拷贝/ml)。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是11/20(55%)和3/20(15%),2组差异有显著性。联合治疗组ALT全部正常化,而单一治疗组仅有75%。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HBVDNA水平重新上升,85%的患者伴有ALT水平的升高。治疗结束后1年,各组均有3例患者ALT水平正常,HBVDNA处于低水平。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α联合丙氧鸟苷联合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ALT都可以正常化,HBVDNA水平平均下降4log10,联合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好于单一治疗组,但难以取得长期疗效。以IFNα或/和拉米夫定为核心药物,联合、序贯其他类型药物的抗HBV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其疗效考核,是目前抗HBV临床治疗研究中的热点,但如何进行联合、序贯治疗还没有明确的方案和结论,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科学的临床研究。IFNα抗HBV治疗的机制非常复杂,与其他药物联合、序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其抗病毒的临床疗效[2]。拉米夫定是目前抗HBV治疗中唯一的核苷类似物,并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抑制HBV复制的药物,停药后部分患者可再次出现HBV的复制,HBVDNA阳性,ALT水平升高,少数患者甚至出现重型肝炎而致死的现象,而不同药物进行合理的联合、序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因此,联合、序贯治疗不仅可提高目前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而且也是解决目前临床上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局限性的有效措施。
一分钟能欣赏一个人,一小时能喜欢一个人,一天能爱上一个人,一世才能忘记一个人! 学着去忘记......

Rank: 4

现金
356 元 
精华
帖子
83 
注册时间
2003-11-28 
最后登录
2007-3-29 
2
发表于 2004-10-11 01:57
好,谢谢!
把得乙肝的经历当做一次考验吧,既然一切都是现实,那就勇敢地面对它,不要退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0-7 21:35 , Processed in 0.01596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