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2说明:此前论坛服务器频繁出错,现已更换服务器。今后论坛继续数据库备份,不备份上传附件。

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乙肝科普 存档 1 “中国科学领先了世界一千多年”是个笑话(转载) ...
查看: 756|回复: 2

“中国科学领先了世界一千多年”是个笑话(转载) [复制链接]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1
发表于 2004-7-17 18:38



『关天茶舍』先前阔2 2004-6-25

  
  几乎提到每一项现代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会有某些中国人要死皮赖脸地胡扯上几句“我们的祖先早在XXX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XXX,比西方又早了XXX年”“我们的祖先早在XXX年前就已经发现了XXX,比西方又早了XXX年”之类的蠢话。
  
  
   其实呢,稍加考察这些荒诞不经的鬼话,你就会发现,这些所谓“比西方早了XXX年”的“我们祖先早就发现”的“科学发现”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跟现代科学技术性质完全不同的似是而非的原始手工艺技术或粗浅的感性认识,甚至干脆就是一些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野史杂书中挖掘拼凑出来的所谓“国粹”,“民族遗产”。最接近的也不过就是一些夭折了的技术雏形。而其他国家同样的这类技术雏形早早晚晚的也多的是,只不过他们故意不提或干脆就不知道。
  
   还是以那个《再谈》中被争论得最多的“火药”为例,关于这个问题,对我指责得最多的就是说我“混淆了火药和炸药的区别”,某些三脚猫的伪专家还洋洋得意地像是发现了我的一个很严重的把柄似的,急忙宣布说我对火炸药专业完全不了解,令我哭笑不得。(当然这不是今天要谈论的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可以把这些次要的问题放到后面再说)。
  
   而某些人为了反对我所说的“黄火药和黑火药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发明”又炮制出一个“只要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空气迅速膨胀的就算是发明了真正的火药,所有的火药都是跟黑火药一样的东西”的理论,按这种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歪曲定义的无赖逻辑,我们可以把小到集成电路大到航天飞机的所有东西都说成是我们中国的发明(实际上他们一直都在这么干),但是就按照这种标准,算起来也不是中国最早发现了火药,我们下面就会谈到。而这种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的标准也被理所当然地用在了纸的发明这个问题上,虽然埃及人比我们早了几千年就已经发明了纸。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黑火药的起源问题,我在《再谈》一文中谈到“更让某些人不愿提起的是,就连黑火药的起源也有多种说法,在很多古代文明地区都有类似于黑火药的发明的记载,学术界有一派的说法就认为,是印度人先发明了黑火药的。”而这是会撕掉火药这个说法中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的。
  
   先来看看黑火药起源于中国的说法是怎样说的。几乎所有介绍黑火药发明的中国书籍和文章都会有意无意地提到古代的炼丹术,特别会提一下诸如一下唐代的孙思邈或者是晋代的葛洪及他们的著作如《抱朴子》《丹经》等,还有什么硫磺伏火法之类,暗示他们那个时代已经“发明”了黑火药,不过这是一个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澄清的圈套,根本没这么回事,他们炼丹的记录俱在书中,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
  
   实际上他们只是把很多乱七八糟互不相干的东西混在一起烧炼想要炼出所谓长生不老丹,这其中既没有构成黑火药所必要的一些成分(如木炭粉)及正确的配比(葛洪加的猪大肠,孙思邈加的皂角子。不要跟我胡扯什么猪大肠里面含有碳素,所以勉强也算,几乎没有多少种自然物质里面不含有碳素),炼制的结果也没有产生任何所谓的黑火药的结果,葛洪是炼出了一种白色物质,孙思邈是产生了燃烧。当然,黑火药是一种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它也不可能通过炼丹的方法炼出来,只能是偶然发现一点线索并通过不断试验找到正确的配方。而事实是古代中国人最终也一直没有能够发现黑火药的正确配方。这不是危言耸听,看完下面的段落就明白了。
  
   然后到了宋代,说是《武经总要》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三个“火药配方”:火球火药方,蒺藜火球火药方,毒药烟球火药方。这又是一个谎言。这三种所谓的“火药”其实只具有燃烧性的功能,只是用来做燃烧性火器的发火物,发烟物(北宋时只有燃烧性火器)。不仅如此,后来的喷射式火器所用的仍然是这种“燃烧性火药”(这个词是我引用的原文),就是我以前澄清过的那种“突火枪”之类的玩意。现在两相对应,更证明了我以前所指明的“突火枪”之类的玩意只是一种简单的喷火筒。
  
   事实上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所谓黑火药的正确配方,这三种所谓的“燃烧性火药”的详细配方书上都有记录,大家看一下就明白了,宋代人只是不知其所以然地胡乱把很多不必要也不相干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其中成分多达十几二十多种,象什么乱七八糟的如麻菇,乾漆,竹菇,清油,桐油,松脂,沥青,黄腊,定粉,砒黄,窝黄,磺丹,骨灰,虾蟆油,姜汁,断肠草,川乌,草乌,南星,半夏,烂骨草,松香,斑猫,雄黄,乾粪,牙皂,巴霜,银绣等等都搀杂在一起,不仅配方不正确(其中两种仍然没有加木炭),杂质太多,而且最关键的是,其中硝所占的百分比严重不足,不到50%,而这是是否成其为真正的火药的一个关键的技术点,因为由于含硝量太低,燃烧后膨胀能量不足,是无法用来作火器的发射药的。--(化学方程式:4KNO(3)+S(2)+6C=2K(2)S+2N(2)+6CO(2))
  
   一直到了明代,《武备志》(1621年)才开始记载了从西方传过来的能够适用于作火铳发射药的黑火药配方,中国的历史书上会遮遮掩掩含含糊糊地告诉你“这时候的火药配方已经很接近黑火药的标准配比了”,掩盖的就是这一历史事实。
  
   现在我们需要澄清一下真正的黑火药是什么。这很重要,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宣传的“黑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导致了军事变革”这种说法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即真正能够构成是黑火药的发明的是要能够用于作枪炮的发射药来推动弹丸发射,不这样也就产生不了真正意义的枪炮。这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点。并不是我要苛求古人,而是因为如果不满足这个技术关键点就只是普通的燃烧物,而对枪炮的形成发展实际上没有起到作用。
  
   而第二个关键的技术点是,即使是后来产生了具有了爆炸性功能的火药,它的正确配方是要有一个严格的配比关系和组分构成的才适合于作发射药的,即:硝75%,硫磺10%,木炭15%,这就是真正的黑火药的配方。而这黑火药却是由西方人发明的,并在十五世纪明代随着从西方传入的火绳枪一起传到中国来的。这个事实跟印刷术从西方传入中国这个历史事实一样被蓄意掩盖了。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那么蒙古人不是也制造出了火炮,用的不是火药吗?那之前的燃烧性火药也可以说是黑火药的前身吧?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我们中国人声称在宋末元初我们已经发明了能用于火炮上的所谓火药的时候,就在同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和欧洲人也早就有了能用于火器发射的火药。而蒙古人攻城用的火炮实际上是用抛石机把爆炸性的火器抛掷到远处来使用的。
  
   注意:那时所说的“炮”,是指的抛掷爆炸性火器的抛石机,而不是后来所说的火炮的意思。另外,爆炸性的火器是金人(女真人)发明的,金人能算是中国人吗?反正我知道我们一直都是把他们当作异族人看待的。
  
   而最早的抛射性金属管型火器出现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这时候用来做发射药的火药中销含量已经有所提高了,杂质也相应减少了,但还是远没有达到后来能够真正有实用价值的黑火药的标准,而同时期的西方火铳,比此技术上要成熟先进得多,早就已经使用很久了,就是因为其使用的是正确配比的黑火药的缘故。
  
   这里说几句题外话,虽然我曾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和技术资料来说明中国古代的火器和同一时期的西方古代火器是怎样的在本质上不同,而有的人连元至顺三年铳和元至正十一年铳都分不清楚,也搞不清楚十四世纪到底是1300-1400年还是1400-1500年,但还是要来跟我胡搅蛮缠,所以我建议读者们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最好是去找实物来看看,比如把最早的中国火铳和同时期的欧洲火铳对比着看看,就知道两者是如何的不同了。同样的,关于纸的问题,也可以去博物馆把古埃及从五千年前就保存下来的纸草纸及后来大量的纸草纸文献,以及中世纪用纸草纸装订的书籍等实物找来看看,就知道埃及人发明的到底是纸呢,还是像某些人描述的那样“只是草片”。事实胜于雄辩,一看实物就明白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武经总要》所记载的那种所谓最早的“燃烧性火药”,实际上同样的燃烧性火药在其他国家早就已经出现了。除了我以前所提到的印度以外,还有一种希腊火药。而且比中国出现的火药早了整整五百多年。
  
   希腊火药,通常又称为希腊火,是用在一种喷射式火器上的燃烧剂,被称之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喷火器。公元七世纪由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希腊人发明,用于与阿拉伯人的战争。拜占庭人对其配方长期保密,后来得知其配方是含有硝石,苦土粉,硫磺,沥青,树脂,石油,生石灰等的一种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生石灰,遇水也能反应,发射之后落在水面上可以将火势蔓延开去,所以长期用于海战(这种含生石灰的燃烧物在中国也有出现,不过那是在此六百年之后的南宋了,实际上就是跟前面提到的三种火药方同类型的燃烧性火药)。
  
   关于这个希腊火药配方中含有的石油,我一直都感到怀疑,我也曾学过石化专业,我们知道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是一种很粘稠的半固体状的流体,并且未经提炼过的含杂质的原油也不是那么容易燃烧的,如果是轻油,那是开采天然气时的伴生物,不知道古时候的人是否有能力提炼出来,还有沥青,也没有什么燃烧性,不知道为什么要加这些杂质。不过联想到我们中国后来的燃烧性火药配方中同样混杂了更多更无关的杂质,其中也有油,沥青之类,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有人认为希腊火药是通过抛射的方式发射的,不过通过拜占庭时期的绘画可以看出,希腊火药是从一个喷火筒中喷射发火的,用来烧射远处的敌船,一直在战争中使用了好几个世纪。
  
   希腊火药后来传到西欧和阿拉伯,并衍生出中世纪的炸药(1247年已有记载)。十四世纪时,一个叫做史瓦兹的修道士根据希腊火药及其衍生火药的原理发明出了我们后来所用的黑火药。明代开始传入中国,其配方是:硝75%,硫磺11%,木炭14%,用来作为火绳枪的发射药。
  
   中国的这些伪古派分子为了向人们宣传中国比西方早发明了黑火药,故意说西方直到十三世纪前都还不知道有“硝”,实际上,希腊人早就已经知道“硝”了,英语中“硝”这个单词就是直接来源于希腊语。
  
   这就是整个火药起源的历史脉络,如上所述,不管是燃烧性的火药,还是作为枪炮发射药使用的黑火药,都是西方首先发明的,而且时间上比中国早了几百年。
  
   从炼丹术的活动导致了火药的发现这种说法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西方的炼金术传统比中国的炼丹术历史悠久,技术上更复杂得多,配制希腊火药的几种矿物中就有一些是炼金术常用的药品。西方更早地发现了同类型的火药是毫不奇怪的。
  
   另外,关于那个黑火药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的问题,显然黑火药的作用被大大夸大了,就以古斯塔夫为例,虽然那个时候炮兵已经独立成为兵种作战了,但是用骑兵冲锋仍然是主要的作战方式。看过一些拉丁美洲征服史的书籍后也会发现,西班牙人在跟印地安人作战时,甚至还在穿着中世纪那种笨重的金属盔甲,用刀剑肉搏。
  
   我现在在这里讲述黑火药的问题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因为作为发射药使用的黑火药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基本被淘汰了,随着无烟火药,双基药,雷管,TNT等的出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才有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枪炮,火箭炸弹导弹。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关于这个“火药和炸药的区别”的问题。
  
   实际上,我从来没有混淆过火药和炸药的区别,恰恰相反,我在《再谈》的原文中是把猛炸药,发射药,击发药,起爆药这些概念分得清清楚楚的,并且分别列出了它们各自对应的相关发明(有心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仔细看看)。某些弱智的评论家可能根本没有看完我的全文,就急不可耐地忙着宣布抓住我的罪状了。有人可笑地宣称我“仅仅只根据火药的颜色不同就断定两者是不同的发明”,让我哭笑不得。更可笑的是,有人根据我列举黑火药是混合物而“黄火药”是化合物来说明两者的区别这一点歪曲我的意思是说“混合物不算发明,化合物才算是发明”,明明我在文章一开头就说明了是要将两者的不同之处逐一列举出来(从性质功用上到外观上),我不知道是因为这些人的视力有问题还是他们的阅读理解力有问题,还是因为我的文章写的还不够细致,或者反倒是因为我的文章写得太细致了,他们无暇细看?
  
   我在原文中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黄火药只是这个体系中几类产品的俗称,这个系列中的各种发明满足了现代工业和军事所需要的全部技术需求”,我当然知道“黄火药”这个名称并不是规范的术语名词,应称之为“黄色炸药”较为妥当,并特指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类安全炸药以及J•威尔勃兰德发明的梯恩梯(TNT,化学成份为三硝基甲苯),不过作为一种泛指和通称也并无不可,之所以要用这个俗称,是为了要强调我原文中的这一点,即“黄火药跟黑火药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其一开始就是从一条独立的路线发展起来的性质完全不同的体系”。
  
   因为这个体系中最初的起源,即1771年,英国的P•沃尔夫发明的苦味酸,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的,后来发现了它的爆炸功能,十九世纪被广泛用于军事,用来装填炮弹,这就是黄色火药的名称的由来。它是一种猛炸药。我使用这个俗称就是为了说明以硝化甘油炸药,无烟火药,TNT等为代表的这个火炸药系列是怎样循着与黑色火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线独立发展起来的,及这个俗称的最初由来。我将来还是会继续使用这个名称,因为不管某些人在文字上玩弄什么把戏,也混淆不了这个基本的事实:我所称为“黄火药”的火炸药系列是跟黑火药完全无关的东西。
  
   又以印刷术的发明为例,虽然所有的事实都已经表明了真正的印刷术是欧洲古登堡发明并传到中国来的,所谓毕升的泥活字印刷术根本就没有在现实中存活下来,中国古代一直用的雕版印刷术。但是有人又开始喋喋不休地强调是毕升的泥活字首先产生了这样的“创意”,而这个“创意”很重要,对后人有启发。
  
   在这里我们也不用去追问毕升是怎样将这个“创意”传达给数万里之外的古登堡的了,是托梦吗?还是心灵感应?我们只需要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空前绝后的“创意”,是否需要爱因斯坦的脑袋才能产生,是否其他国家的人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类似的“创意”。
  
   这个泥活字的“创意”,它唯一的技术点就在于,要把每个字符单独刻成字模,分开使用,而不是像雕板印刷术那样一次性地刻在一起使用,如此而已。我在以前已经说过了,跟雕板印刷术同样性质原理的印章,很多国家民族也早就出现了。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果每个印章上都单独刻上单个的字符,并分别使用,那么这算不算是活字印刷的雏形?
  
   事实上,远在古登堡发明印刷术之前,古代欧洲的很多手抄本书籍上就开始用这种方法来印制句首大写的字母了。当然我们不会强词夺理地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了,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就是符合上面所说的那个“创意”的活字印刷的雏形。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1

现金
222032 元 
精华
285 
帖子
67620 
注册时间
2001-11-10 
最后登录
2023-5-7 

元帅勋章 功勋会员 小花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勤于助新 龙的传人 大财主勋章 白衣天使 旺旺勋章 心爱宝宝 携手同心 驴版 有声有色 东北版 美食大使 幸福四叶草 翡翠丝带 健康之翼 幸福风车 恭喜发财 人中之龙

2
发表于 2004-7-17 18:39
而更早在毕升之前两千多年的古希腊米诺斯文明遗迹中就已经发掘出了最早的活字印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的雏形,将许多个刻有单个字符的活字印章拼在一起,印在泥版上和陶器上,克里特岛出土了大量这样的活字印章和泥版及陶印品。这又是一个同样的“创意”。这样的“创意”在西方多的是,可以说都给与了古登堡以灵感。(米诺斯文明除了线形文字A,还有一种象形文字)
  
   实际上,古登堡也不是最早使用金属活字印刷术来印刷书籍的,在他之前,荷兰人和朝鲜人都曾经使用过金属活字来印刷书籍,但是只有他的技术得以成功应用,流传了下来,所以他才被作为印刷术的发明人。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每一种发明产生出来之前,都会有无数夭折了的类似的“创意”,但是只有能够得到成功应用的才算是真正的发明了而被人们认可。而且也只有某些中国人才会那么无聊,热衷于去挖掘那些夭折了的“创意”来证明我们祖上曾经是多么地阔气过。
  
   这些中国人总是喜欢强词夺理死皮赖脸地把西方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说成是“我们古已有之的”“是从我们这里传过去的”,先不管在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彼此隔绝的古代是怎样传播的,我们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为什么就不可以是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就以所谓的“四大发明”为例,其中黑火药和印刷术倒是确凿无疑地是近代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而造纸术,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是埃及人发明的纸草纸通过阿拉伯人波斯人,辗转传播到中国来以后,经过中国人的改进然后产生了后来更高级的纸?你们觉得荒谬吗?但是这在逻辑上是完全说得通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也是完全有条件的。看来,我们以后应该改称“四大发明是怎样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
  
  
  还有那个“古代中国的科学一直领先了世界一千多年”的笑话,也是被那个李约瑟炮制出来的。不过,虽然“四大发明”的鬼话已经流传了很多年了,影响颇大。但是前者却好像是最近几年才变得流行起来的,这可能是有官方在后面操纵的背景吧,要在现在乱相频生的末世中给人民树立一个可以膜拜的海市蜃景吧。
  
  
   而从鼓吹这个说法的某些中国人那里,我们领略到了一种对于“科学”这个概念的全新定义:原来科学并不是像西方人那样从许多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归纳演绎出一系列的定律,准则,并自成体系,然后再用这些具有普遍性的定律,准则反过来再去解释新的自然现象,推论其产生原因,计算其演变,控制其过程,等等。这不能算是科学,后面这些工作都是不必要的,多余的。而是要像我们中国人这样,仅仅只需要观察到这种自然现象本身就足够了,这就已经是科学了。所以毕达哥拉斯定理不能叫毕达哥拉斯定理,而应该叫勾股定理,虽然这个简单的特例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早就观察到了。
  
   如此一来我们就很容易能够理解“古代中国的科学一直领先了世界一千多年”这种说法是怎么回事了。按照我们这种中国特色的“科学”标准,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科学”岂止是领先了一千多年,领先一万年都是有可能的。谁叫你们西方人那么傻乎乎的呢,忙着去搞什么实验,归纳,推理,演绎,逻辑,定律,公式,不会像我们这样先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先吗?要知道,就在以前你们忙着计算地球的半径周长,争论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些无聊问题的时候,我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从西边落下去的。这是多么伟大的科学发现啊!
  
   其实稍微想想也能明白这是个笑话,大家都是从小学读到中学,乃至大学,硕士,博士,数理化一路学过来,从简单的代数几何,化学方程力学定律,一直到最深奥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为什么那“领先了世界一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科学”竟然就没有出现过一点影子呢?要知道两千多年前的欧氏几何原本现在都还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标准教科用书,古希腊时就出现的原子论,日心说,几何学,代数学,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浮力定律,还有阿拉伯数字,等等,这些古老的知识现在都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学习内容。若说是太深奥了吧,总不至于深奥得超过了相对论以至于我们根本就不够资格见识一下吧,“领先了世界一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科学”为什么不拿出来让自己人学习一下呢?到底在哪里呢?
  
   能够吹来吹去的就是个圆周率,《九章算术》。而同样的问题埃及人巴比伦人早两千年就已经解决了。所谓“穷竭法”求圆周率,也不过是阿基米德早就发明了的。
  
   由这个“科学”的问题我又联想到另一个不太相关的问题,即“民主”,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并无科学与民主的传统,即使是与科学稍类似的萌芽都被视为“奇技淫巧”,遭到扼杀,但是后来落后了,挨打了,终于认识到科学是好东西,于是举国上下赶时髦一样地来追捧这个“科学”,并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要把这个“科学”论证成是我们“古已有之的”,“从我们这里传到别人那里去的”,而且不管什么鸡零狗碎的东西都要来跟“科学”扯上点关系,仿佛这样我们就迅速“科学”了似的。那么这个“民主”呢?现在在我们这里仍然还是受排斥的东西,很多时候甚至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有一天中国人认识到这是个好东西了,又要来赶“民主”的时髦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又挖空心思地把这个“民主”也论证成是我们中国“古已有之的”,“从我们这里传到别人那里去的”?你们看着吧,我敢断言他们会这么做的。某些中国人就这么无耻。专门靠干这种无聊事混饭吃。
  
   某些中国人的这种做法其实质就是企图将科学这个概念庸俗化,弱智化。不过这种做法伤害不了别人,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虚幻的“民族自尊”,而只会使中国人变得更加愚蠢。
  
   其实,类似于所谓“四大发明”的等等“中国古代科学成就”之类的说法是这样的可笑,可笑得只需稍微琢磨一下就能够看穿其荒谬而我们却不加思索就全盘接受了它,只因为这是某些“权威人士”推销给我们的。我们就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甘心被愚弄。
  
   李约瑟,这个蒋介石集团廉价雇佣的枪手,炮制出这么一大堆学术垃圾来愚弄我们,真不知道是所为何故?是为了讨好他的中国情人?还是干脆就是被人利用?我相信更有可能是后者。
  
   至于那个美国记者坦普尔根据李约瑟的原作直接改编的《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看了简直就让人呕吐,书里面胡编乱造的诸如用木头和竹子制造的可以载人飞行的“古代直升飞机”“古代机器人”等等这些鬼话,只要是神经正常的人看了都会知道是在胡说八道,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只提一下他说的弓箭是中国的发明而欧洲直到十世纪才开始使用弓箭这一点,他是个西方人,只要不是文盲,就应该知道古希腊罗马有没有弓箭,几万年前在德国地区就有弓箭了。我看完了他这本书以后,得出结论,只有两种可能:不是他是白痴,就是他把我们中国人都当作是白痴了。这个流氓。
  
   听说这本书已经被一些中小学校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用书了,我在此提醒各位读者:如果有学校向你的孩子强行推销这本书,一定要坚决抵制。我们已经被这些家伙愚弄了几十年了,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再成为愚民教育的受害者。不要再让“用肉眼可以从月球上看见长城”之类的闹剧重演了。我们宁可不要虚幻的所谓“祖先的辉煌成就”,不要自欺欺人的“民族自豪感”,也不要再做阿Q,不要再被统治者和所谓的“权威人士”合谋的骗局继续愚弄。
  
   还有人得意洋洋地引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的叙述来证明所谓“四大发明”等“古代中国科学发现”的说法是多么具有权威性,我仔细一看,原来又是直接引述自那个臭名昭著的李约瑟的原版“著作”,连那张表格也是照抄过来的,原来某个人编造了一套谎话出来,另外一个人再把他重复一遍,这就可以作为新的证据了。
  
   而且,《全球通史》到底是一本怎样“权威”的“学术著作”呢?我们来看看,仅以其中中国的内容为例:在上册第11章3节,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样描述三国时代的历史:“汉王朝最终被突厥-蒙古入侵者所打败分裂成三个王国:魏,吴,蜀”,先不说那时候叫不叫突厥-蒙古,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东汉是在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的的打击下分裂的然后又受到游牧民族的侵袭,他这么叙述就完全把整个三国时代的历史性质搞错了。
  
   在上册第16章2节,叙述唐朝历史时,居然连最关键的“安史之乱”都没有提到,而只是笼统地说“连续的干旱和普遍的饥荒,使许多省份发生叛乱”。安史之乱是因为“连续的干旱和普遍的饥荒”吗?
  
   还是在上册,第16章4节,叙述元朝历史时,说:1215年,南宋援助女真金国对付蒙古军。这简直错得离谱。实际上恰恰相反,南宋是与元军联合攻打金国。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有这点历史常识。
  
   在下册第29章,斯塔夫里阿诺斯又告诉我们:“由于中国共产党政府将国民收入的极大部分用于科学研究,充分利用了资源,到1964年为止,中国已经获得两个诺贝尔科学奖”。虽然李政道杨振宁获奖时仍然是中华民国国籍,但是他们的成果是在美国研究出来,连我们自己都不认为那是中国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是客气地称之为“美籍华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更何况,那跟共产党政府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他们是因为同一研究成果而共同获奖,这就算是两个了吗?那巴西队每次夺冠是不是都算是获得了11个世界杯?
  
   这样的错误比比皆是,可以说,他对中国的历史并不真正了解,并不比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了解得更多。像这种试图于描绘所谓“大历史”的作品,在细节上往往都是错漏百出的。当然,对其他国家的情况我不敢说。(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像罗马击败匈奴王阿提拉的关键一战沙龙平原大战,他也没有提到)
  
   还有,在上册第5章《古文明类型》,他把那个被称作是中国最早的文明的所谓商文明跟苏美尔文明,及其后继的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还有埃及文明,印度哈拉巴文明达罗毗荼文明,希腊米诺斯文明这些在时间性和发展程度上都高一个层次的文明列在一起凑数,跟商文明同时期的迈锡尼文明,亚述文明,赫梯文明等却只字不提,排斥在外,不作专节论述。这是严肃的历史态度吗?(注意:读者要把“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分清楚)
  
   有错误倒也罢了,问题在于这本书的那种恶劣的写作态度,为了迎合国际上那种“政治正确性”的歪风,毫无原则地讨好美化第三世界,仿佛只要是穷国,在历史上都是天然正义的,高尚的。难怪不得某些中国人这么推崇这本书。这本书作为通俗的历史读物来看看倒还可以,说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则很难让人心服,虽然被吹捧为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杰作”。
  
   最后又回到这个“四大发明”。为什么是“四大”呢?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发明,器物,材料,技术,从古到今的都有,数不胜数,可以说是数以百万计,数以千万计,光是塑料的种类都有成百上千种。而要说影响力,重要性,好像绝大部分发明都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们反倒熟视无睹。我想也就是这么回事了:西方的发明那岂止是“四大”,四十大,四百大,四千大,四万大,都不止,所以至大无痕,反而不引人注意了,不值得提起了。而中国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所以拼命挖掘出几个虚无缥缈的“四大”反倒成了宝了。(不要拉李约瑟来献宝哦)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又会指责我:你怎么又拿古代的东西来跟现代比,这是苛求古人。可是这种指责对我来说实在是很冤枉,是我故意要拿古代的东西来跟现代比吗?从我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恰恰是某些人常用古代的原始手工艺技术来混淆现代科技。
  
   然后又是拼命地吹嘘这子虚乌有的“四大发明”的“伟大贡献”“重要意义”,还零零碎碎搜集了不少外国人的恭维话。“没有指南针就不会发现美洲”(我只知道北欧人早就航行到过北美洲),“没有纸就没有文艺复兴,就不会产生西方的科学”(我只知道两千多年前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藏书就已经达到七十多万卷,不知道是用什么写的。“草片”?中国有这规模吗?)。最离谱的是有一次我看到有人说出这样的蠢话“没有我们的四大发明的话,外国人可能都还在茹毛饮血”。
  
  所谓“四大发明”等等说法,其实就是用种种低劣的骗术和大量谎言编织出来的一件皇帝的新衣,明眼人都一眼能看穿它的荒谬虚假之处,虽然很多人不情愿点破这个关乎阿Q子孙们虚荣与面子的假象,但是只要有人发出了戳穿这个谎言的第一声,它就再也无法继续自欺欺人地将其掩耳盗铃的把戏进行下去了。现在伪古派分子们越是欲盖弥彰地企图为这件子虚乌有的皇帝的新衣继续涂抹脂粉,只是愈加将掩盖在这件虚假的皇帝新装下面的真相越来越多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些虚幻的遮羞之物最后只会被撕得粉碎,直到一丝不挂。
  
   如果需要给这个所谓的“四大发明”定个位的话,我倒是想起读中小学的时候,学校里媒体上经常都搞的那种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细细想来这两者倒是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有些小灵感小创意,但又没有多少实用价值,最后都无疾而终不了了之。我郑重建议:不如今后就将其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四大小发明”。这样就对了。
  
   最后,我建议读者最好是能够把《所谓四大发明的无稽之谈》和《再谈四大发明的神话完全是一种虚假宣传》这两文找来对照着看一下,这样,对这整个“四大发明”的说法的来龙去脉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了。
  
God Made Everything That Has Life. Rest 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

Rank: 5Rank: 5

现金
2006 元 
精华
帖子
1383 
注册时间
2004-6-20 
最后登录
2017-7-29 
3
发表于 2004-7-18 01:42
国人总是有些狂妄自大
天生我才必有用!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4 20:31 , Processed in 0.01910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