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推荐]对联煮酒论英雄
楼主: 好阳光

[推荐]对联煮酒论英雄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61
发表于 2004-2-7 00:06

作联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B]一要注意针对性。联语要切合季节、切合人物身份、地位、情操、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切合事物与场合。如写喜联、寿联、挽联时,对所写对象的情况及与自己的关系必须写对,否则就会出笑话。再拿一些可“通用”的联语来讲,其通用范围也是限的,如“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这副婚联,就婚姻本身来讲,它可以“通用”于不同人的婚姻,但就时间 意义来说,它只能用于冬日结婚,如用于春夏秋就不行。正是从对联的针对性这点来讲,可通用的对联,大多缺乏针对性,所以往往欠缺生动、准确、鲜明,最好的办法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学习借鉴,自己动手,写出针对性强的好的对联来。

    二要反映时代精神。对联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时代变了,对联的内容也应起相应的变化。如果现在有人送一副婚联还是“绣阁灯明,鸳鸯并立齐欢笑;妆台镜照,鸾凤和鸣共谈心”,再配一条“天定良缘”的横批,则是不合时宜的。传统春、婚、挽、寿联,让读者对联语的发展有所了解,并可借鉴其表现手法,好创作出新的对联来。如将旧时“生意兴隆 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改作“生意兴隆富民富国做生意,财源茂盛献计献策找财源”,横批也把“生财有道”换作“繁荣经济”,那就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再如湖南邱阳一个体饮食店开张时,店主从旧楹书上抄得一联: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联中的“酒”和“茶”倒含饮食店特点,可联语反映的旧社会时消极颓废的情绪不适宜于今天的时代,经群众提出意见后,店主将此联改为:

    劳心苦,劳力苦,劳逸结合拿壶酒来
    为国忙,为民忙,忙中有闲饮杯茶去

    这一改,有了新的内容,行人顾客都满意了,小店的生意也是对联的广告作用而更加兴隆。
[/B]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62
发表于 2004-2-7 00:07

对联的用字技巧



[B]对联有许多独特的用字技巧,以下为一些常见的技巧。

(一) 复字

所谓复字,就是某一个字在对联中重复出现几次。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 隐字

所谓隐字,就是有意识地将某些字隐去,从而含蓄、巧妙
地表达某种意思。如: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三) 嵌字

所谓嵌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如对联中,使
对联意中有意。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撰之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其中“三强”为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而“九章”为首次记载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又如陈铭枢书赠袁雪芬的嵌字联:


雪散天女花,超离苦海,
芬洒甘露水,普济众生。

(四) 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将联中某些字叠起来使用,形成反复重叠的艺术效果。如: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冶冶;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五) 拆字

所谓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如: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踏破磊桥三快石;
分开出路两重山。

(六) 合字

所谓合字,就是把联中的某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
偶,同时内容也蕴含着某种含义。如: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更妙。

(七) 针顶

所谓针顶,就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
相邻的两分句首尾相连。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八) 数字

所谓数字,就是运用数字巧妙构成对联。如:

一孤舟,二客商, 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运,九里香, 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九) 歇后联

所谓歇后联,就是用歇后语构成的对联。 如:

开花芝麻,步步高;
出土甘蔗,节节甜。

(十) 同旁

所谓同旁,就是将同偏旁部首的字组合成对联。如: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十一) 混异

所谓混异,就是把音同或音近的字用在同一联中,以达成某种意思。如:

民国万税(岁);
天下太贫(平)。

(十二) 拟声

所谓拟声,就是通过模拟声音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B]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63
发表于 2004-2-7 00:08

呵呵。。



    [B]歇会。。。
   
    对于对联的兴趣,也是最近才极大的被激发了的。中国的文字,从来让我心醉神迷。以前没有很系统的学习过,对于诗词歌赋,我都很有兴趣。感谢互联网,提供了这么丰富的知识,游历其中,喜不自胜。愿意和大家一起慢慢的学,分享心得,共同进步!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6 11:32:22编辑过]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64
发表于 2004-2-7 00:10

楹联的程式与规律



    [B]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以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 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以上内容可以归结为“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这些是传统楹联的要求,随着对联艺术的发展,这些格律要求已被逐渐打破,出现了一些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全新的佳联。
[/B]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65
发表于 2004-2-7 00:18

嵌名联规则



    [B]把某些特定的字词按一定的位置嵌入对联之中,以取得形式上的别致和内容上的别有情趣。由于镶嵌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鹤顶格、燕颔格、鸢肩格、鹤膝格、魁斗格等。

 

【鹤顶格】

 

    要求将规定的字分别嵌在上下联首字位置上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韬奋图书馆”)

    雪散天女花,超离苦海

    芬洒甘露水,普济众生(陈铭枢书赠袁雪芬)

 

【燕颔格】

 

    要求将规定的字分别嵌在上下联第二字位置上

    日长无奈清愁多

    逢春也似蜜蜂忙

 

【鸢肩格】

 

    要求将规定的字分别嵌在上下联第三字位置上

    自有晚风推楚浪

    不劳春色染湘烟

    要求将规定的字分别嵌在上下联第四字位置上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蔡锷赠小凤仙)

 

【鹤膝格】

 

    要求将规定的字分别嵌在上下联第五字位置上

    两弯恨山黛眉怨

    一襟愁泪玉骨轻

 

【魁斗格】

 

    要求将规定的字分别嵌在上联首字和下联末字处

    盼团圆,隔海常洒思亲泪

    望统一,桑梓多怀南燕归

 

【碎锦格】

 

    不拘位置,只要在上下联中嵌入规定的字就行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撰之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其中“三强”为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而“九章”为首次记载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人澹似菊

    品逸于梅

    1944年郑逸梅50寿辰,南社同仁高吹万所书的一付贺联,郑逸梅本姓鞠,鞠、菊通假。

 [/B]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66
发表于 2004-2-7 00:23

传统对联的写法



    [B]关于楹联的写法,就一般情况而言,一是要注意楹联的思想性,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二是要有针对性,即撰写、张贴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等等,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是要有文学性,即要注意炼字度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四是要和“横批”有机地结合起来,横批是楹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画龙点睛地突出楹联的中心思想,对楹联的内容起着补充和烘托作用。

    格律诗对楹联的影响颇大,某些楹联,实际上就是从格律诗中派生出来的,因此,传统的或说是正统的楹联写作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与格律诗极为类似的格局和程式。这种传统的格局和程式,有比较严格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现在声韵、平仄和对仗三个方面。对此,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现摘录如下: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这在后面《不拘平仄联写法》和《奇联妙格》中将陆续谈到。
[/B]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67
发表于 2004-2-7 00:36

非正宗对联的写法



    [B]所谓不拘平仄的楹联,是指不过公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吏部许尚书讚,乃尊亦吏部尚书也。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

    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综上所述,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给联苑带来新的气象,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的,正如哈哈在说诗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韵作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
[/B]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68
发表于 2004-2-7 00:39

对联技巧形式略谈

[B] 一.合字联 上: [八刀]([分]米)<粉> 下: [千里]([重]金)<锺> 上:[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下:[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二.拆字联 上:<鸿>是[江边鸟] 下:<蚕>为[天下虫] 上:鉏麂触<槐>.甘作[木边之鬼] 下: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 三.同旁联 上:寂寞寒窗守空寡 下:退避迷途返逍遥 上:荷花茎藕莲蓬苦 下:崆峒峰嶂峥嵘峨 四.谐音联 上:因荷[何]而得藕[偶] 下:有杏[幸]不须梅[媒] 上:檐下蜘蛛一腔丝[私]意 下:庭前蚯蚓满腹泥[疑]心 五.叠字联 上: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上: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下: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六:同字异音联 上:长长长长长长长 [常涨常涨常常涨] 下:行行行行行行行 [杭形杭形杭杭形] 上:一盏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下:五言绝对.施施施主之才 七:异字同音联 上:[无山]得似(巫山)好 下:[何水]能如(河水)清 上:[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八:复字联 上:[恶]溪[恶]鱼.韩(退之)(退之) [注:韩愈.字退之] 下:[清]国[清]民.康(有为)(有为) 上:竹[影]徐摇.心[影]误疑云[影]过 下:杨[花]乱落.眼[花]认错雪[花]飞 九:嵌名联 上:霜降冬[小雪] 下:春分不[大寒] 上:[藤子丈夫](郭沫若)[注:藤子丈夫.为沫若笔名.冰心女士亦是] 下:[冰心女士](谢婉莹) 十:数字联 上:[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下:[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上:[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下:[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十一.比喻联 上:书似青山常乱叠 下:灯如红豆最相思 上: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 下:莺穿柳絮.却似金梭织翠丝 十二.拟人联 上:绿水原无忧.因风皱面 下: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 上:岩上古松.伸出龙头望月 下:园中嫩笋.摆开凤尾朝天 十三:双关联 上:[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注:老师嫌学生过节不送礼.学生反对之] 下:[雪]非[有意].(他年)又是<白来> 上: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注:一为地的里面.二是地理学之地理.荷花亦是] 下: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十四.顶真联 上:平[湖](湖)[水](水)平湖 [注:前一字尾为后一字首,此为顶真] 下:无[锡](锡)[山](山)无锡 上:龙卷怒风.风卷浪 下:月光射水.水射天 十五.回文联 上:处处飞花飞处处 下:纷纷落叶落纷纷 上:雾锁山头山锁雾 下:天接水尾水连天 十六.隐字联 上:一肩风雪三千里 [注:上是轿夫.下为猫] 下:两眼乾坤十二时 上:数声吹起湘江月 [注:上笛下梦] 下:一枕招来巫峡云 十七:破读联 上: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注:可五,三断句,也可四,四,断句读,下亦如此] 下: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上: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注: 可五,五断句读,也可七,三断句读] 下: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十八:绕口联 上: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墨 下: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上: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河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十九.谜面联 上:白蟒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注:上油灯.下秤] 下:青龙登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注:上吹火筒.下,弹绵花.另笛为中古音入音,为仄] 下: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二十:哑联 上:狗啃河上[和尚]骨 [注:东坡指狗咬着河上的骨时笑问友佛印,而佛印则将有东坡的诗 下:水漂东坡诗[尸] 的扇子抛入水中.双方俱都不发一言]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6 10:40:52编辑过]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69
发表于 2004-2-7 01:19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谈(上)



[B]马蹄韵浅淡.

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为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每边一句:仄
二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仄,平,平,仄
五句:仄,仄,平,平,仄
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此类推

举例如下,每边二句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上联,句中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句脚合每边二句规则,分别是,忧[平] 面[仄] 下联相反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下联,句中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句脚,[老]仄 头[平] 平仄几乎相反相对,意境也是,平仄也可一三五不论的

其他的长句,也大同小异

刚才举的,是例子,其他长的,也一样,另外,句中平仄,还可以用相反的,书上允许,看如何与句脚来搭配了 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 你如果出上联,也可以用仄仄平平,与句脚相组合,举例你想出每边三句的上联, 比如说分别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脚公式是,平,平,仄,这时,你就可以组合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这些都合联律要求的,其他的依此类推(具体参照句中平仄规则)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规定来组合,不能按你自己随心所欲的创造来组合.联律和诗律一样,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联尽量不能同字.
[/B]
嘟嘟是妈妈的宝!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22392 元 
精华
37 
帖子
13168 
注册时间
2001-10-18 
最后登录
2017-12-18 

版主勋章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美女勋章 心灵港湾

70
发表于 2004-2-7 01:20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下)

[B]对联,对仗其实就是诗词的对偶,汉语之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对偶,早如诗经<小雅>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主要注意的就是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对立,出句与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一般对联的首字是可平可仄的,除了以上说的,对联讲究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那就可以称为工对了. 因为对联及对仗体现了语文的多方面,所以我们先从对偶说起,关于对仗主要分为,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出句与对句的要求是同一句型,称为正格,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主语是名词前加动词定语,动词是单音词,宾语是名词前加专定名词,而诗词的对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字面相同,而不是要求句型相同,这在许多对联中也可以看到,如"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山石细"等于"细山石",而对句却是海波平,而不是平的海波. "工对"就是同类的词相对,古人将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天文,地理,时令,器用,人伦,形体,等等,有些词在语言上的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相对,以及反义词的相对,亦可称为工对.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对草木,属于地理对植物,但属于句中自对而两句相对,所以称为工对.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文心雕龙>"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同义词相对,试工而反拙,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就叫<合掌>为诗家大忌,所以要依据句型与句意相对. 宽对就是为了不破坏句子的思想内容,利用邻近的的事类相对,如天文对地理,颜色对方位,甚至可以半对半不对,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遥怜 对 未解,在对联中比较特殊的就是借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以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利用寻常来对七十,甚至可以借声音,多见于颜色,如借皇为黄,借清为青.一般来说,对联是平行的两句话,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一句话分两句来对,这就是流水对,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 通过对联我们可以分别虚实字及应用,分别平仄声,加强知识面和用典故,我们可以通过对"孙行者胡适之"这个对联,增加了解,明白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胡对孙,取猢狲之意,.行对适,都是进退动词,者对之都是虚字,既有借对,又有流水对,联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孙子行着走,到那里去呢?"所以对联及诗歌的对仗,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有极大的自由,对仗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过于的讲究工整,就成了纤细,大工反拙. 对联的基本句式是从骈文和律诗移植过来的,因此一开始就 有优美的声律结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取舍、融合和优化,对联已经有了不同于诗词曲赋骈文的句式 和结构,形成了独立的文体。本文用二元序列表示对联结构,“0”为平,“1”为仄,用“,”断句,用“/”区分上下联。 对联的基本句式,四言和六言来自骈文,五言和七言来自律诗。骈文多采用四言和六言,故宋人称为“四六”,但其中也杂用五言或七 言。同样是五言或七 言,骈 文的节奏与律诗不同。这一点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七言联,其节奏1010100/0110011,相当于骈文的六言句式001100/110011加了一字,“与”和“共”相当于虚字,因此不应该用七言律诗句式0011100/1100011来衡量。王勃名句的节奏与南齐王俭《灵丘竹赋》“翠叶与飞云争采/贞柯与层冰竞鲜”(见李调元《赋话》)的节奏1110011/0010010相同而青出于蓝。将两者对照分析,骈文句式的特点一目了然。 纪晓岚所说的最古春联,蜀孟昶“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梁章钜《楹联丛话》),上联平仄是00101,在律诗中,“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 句”(见王力《诗 词格律》),因此不是对联句式。实际上,孟昶用的是骈文句式,其节奏00101/01100,相当于四言句式0011/1100加了一字,“纳 ”和“号”相当于虚字。“昶为太子时曾自题策勋府桃符‘天垂余庆/地接长春’”(见《中国对联大辞 典》),说明该联是从四言句式变化而来的,作为骈文句式,对仗工丽。如果不了解早期对联的这种情况,用五言律诗句式00011/11100来衡量,认为“余”字违律,显然是极大的误解。 《楹联丛话》中摘录《朱子全集》所载联语,有些句式明显来源于四六。例如,松溪县明伦堂联“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其中允许相同虚字相对。这是对联移植骈文句式的明证。不过,相同虚字相对现象已被淘汰。 唐代律诗的声律和对仗已达到尽善 尽 美的程度。因此,五言联和七言联普遍采用律诗句式而不用骈文句式 。在长联中,五言、七言骈文句式并未完全消失,但正在被律诗句式取代,或改用一字领或三字领加四言句式。 五言律诗句式有A型11001/00110和B型00011/11100两种,七言也有A型0011001/1100110和B型1100011/0011100两种。把它们统统拿来做对联,在短联情况下,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在律诗中不可或缺的这两种句型,在长联结构中只需要一种,而且有充分理由证明,只有B型才有资格作为对联句式。因为: 1。A型同B型有质 的区别。在对联句式体系中,既然四言和六言只有A型0011/1100和110011/001100,五言和七言理应采用B型为佳。这样可以避免单调,增加变化(见《对联》1998年第2号拙文《对联句型的生成》)。 2。B型句式的平仄变换比A型简单。如果把句式中平变仄或仄变平的次数称为变换数,那么,五言B型00011/11100与四言0011/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1),而五言A型11001/00110的变换数是2;七言B型1100011/0011100与六言110011/00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2),而七言A型0011001/1100110的变换数是3。因此,在不同句式 组合时,可以把五言B型视为 四言,把 七言B型视 为六言,而A型则无此特性。 3。B型句式在结构上接近骈文句式,易于互相转化。前面举的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五言和七言采用B型,可以将律诗句式和骈文句式统一起来,形成对联句式。 近代联家偏爱用五言、七言B型撰联,极大地促进了对联句式 的优化和简化,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对联句式 体系结构。即:一言 1/0,二言11/00,三言A型001/110或B型011/100,四言0011/1100,五言00011/11100,六言 110011/001100,七言1100011/0011100。 我们并不否定五言、七言A型句式在短联中存在的价值;只是证明,它们在本质上是律诗句式,而不是对联句式。同样,五言、七言骈文句式也不能当成对联句式。 长期以来,对 联 未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固然与文人学士视对联为“雕虫小技”有关;平心而论,不加选择地用骈文或律诗的句式撰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在早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对联没有自己的句式 体系结构,就不能形成独立的文体,只能成为骈文或律诗 的附庸。 明确对联句式同骈文、律诗句式的联系和区别,是选择对联最佳结构的基础 。余下的问题是:对联的句式组合有没有最佳结构? 长联结构无非是不同句式(包括领、衬字) 的组合,或同一句式 的重复,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但是,这种组合不是随意的。关键在句脚的平仄安排。 对联句式来源于 诗词曲赋骈文,而句脚安排主要借鉴于骈文。因为诗词曲和律赋的句脚都要受用韵的限制,惟独骈文讲求对仗和平仄,不需押韵,与对联非常接近。例如,纪晓岚《绛云别志序》开头一段是:“生生世界,转若飚轮;种种因缘,幻如泡影。莺飞草长,人间多早谢之花;桂老蝉寒,天上无常圆之月。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去来一瞬,瞿昙借譬于芭蕉;梦觉两忘,庄叟委心于蝴蝶。良有以也;岂不然乎。”(见《纪晓岚诗文集》),这18句分为5组,每组4句或2句,其平仄序列结构是0011,1100;1100,0011。0011,0001100;1100,1100011。0011,011000;1100,000011。0011,0011000;1100,1100011。0011;1100。如果把虚字去掉,就成为:0011,1100;1100,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1100;1100,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1100。这种以四言为基础,成组互相对仗形成的句脚安排,正是对联所需要的。 上面讲过,在句式组合中可以把五言B型视为四言, 七言B型视为六言,只要句脚平仄相同,组合规律就相同。 实际上任何句式 组合都根源于四言基本组合模式(简称四言模式),即: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序列周期最长(16),声调变化丰富,而且 便于自对。而简单的句脚平仄交替1100,0011,1100,0011/0011,1100,0011,1100虽然可形成两组自对,但序列周期较短(8),而且重复单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陆云亦称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 "。刘勰的原义虽指改韵,亦适用于句式组合。简言之 ,四言基本组合模式是最佳对联结构,任何对联句式组合都可以由此生成。 . 就句脚安排而言,可以把每边一句的对联,例如 七言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联)的结构 1100011/0011100,看作0011/1100,即四言模式末句;把每边两句的对联 ,例如九言联: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吕律,玉节金和 (北京颐和园排云殿门联)的结构 11100,0011/00011,1100 ,看作1100,0011/0011,1100,即四言模式的末两句;把每边三句的对联,例如 十七言联: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李振钧安徽安庆大观亭联)的结构11100,11100,1100011 / 00011,00011,0011100,看作1100,1100,0011/0011,0011,1100,即四言模式的末三句,又如十五言联: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峰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纵策)的结构0011100,0011,0011/ 1100011,1100,110看作1100,0011,0011/0011,1100,1100,即四言模式的前三句;把每边四句的对联,例如十九言联:饮建业水,食武昌鱼,千里驰驱,到处聚观香案吏/对紫薇花,撤金莲炬,九霄瞻仰,何年却向帝城飞(见《楹联丛话》)的结构0011,1100,1100,1100011/1100,0011,0011,0011100,看作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即四言模式本身。 每边四句以上的对联,句脚平仄安排是否按四言模式循环反复,要视情况而定。因为骈文句式简单,对联句式复杂;骈文无句式重复,对联有句式重复;骈文对仗限于四句之内,对联同边自对形式花样繁多。对联同骈文的这些区别,要求在句脚安排上比骈文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孙髯昆明大观楼联,可谓千古绝唱,在句脚安排上完全符合四言模式,但并非始终循环反复,一层不变。因篇幅有限,不在这里展开细述。 总而言之,对联的最佳结构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历代(包括当代)联家的不断努力,对联不仅有了比骈文和律诗更加完美多样的句式体系,而且有了更加灵活多变的声律结构。对联是诗词曲赋骈文的精华,洵非虚语。 [/B]
嘟嘟是妈妈的宝!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2-1 11:26 , Processed in 0.02122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