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作文课堂
查看: 222|回复: 1

作文课堂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0655 元 
精华
178 
帖子
9280 
注册时间
2003-11-15 
最后登录
2009-8-31 

荣誉之星 龙的传人 有声有色

1
发表于 2003-12-31 21:43
??
  梁卫星
  1、十多年了,自从踏上讲台那天起,面对学生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我的内心一直充满了疑惑与焦虑。失望与痛楚啃啮着我的心脏,我十年如一日沉沦于因为这些作文后面荒漠一样的心灵与生活而滋长的忧伤与同情,惶恐与害怕。我因此而无力自拔。
  我时常想,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充满了空洞浮泛而又不容置疑的所谓正确的费话?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拥挤着伟大、崇高、奉献之类的大词强词?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充斥着我们、国家、集体、民族之类的类群口吻?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一如党报社论一样讲究政治正确第一?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多有不切实际的呼吁指手划脚的虚张声势而少有诚实真挚日常素朴的生活低姿态?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要么少年老成,要么不可思议的无知无识而少有相应年龄的生命涌动与个性挺拔?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少有少年人的激情与梦想,浪漫与活力,偏执与真切,而多的是现实主义与享乐主义的狂乱与欲念?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少有甚至没有大自然的光照,而多的是人类自以为是的发展与腾飞?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多有权力与威势的渴求而少有爱与温情的抚摸?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多有时尚的泡沫流行的跟风而少有理性的追求与个体的持守?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总是言不及义词不达义而少有流畅清新的表达?……
  太多的为什么奔腾在我的头脑,我不明白,为什么学生的作文里面可以说什么都有,只要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权力当局与世俗所指所希望的,而唯独没有学生属己的生活与情思,思考与想往,个性与品位。
  可是,他们不都是才十几岁的孩子吗?这样的年龄不是应当充满了童贞的渴求与青春的希冀吗?这样的年龄不是应当有着对世界非同一般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吗?这样的年龄不是弥满了生活的欲念与冲动吗?这样的年龄不是有细腻敏感的心灵与朴素自然的爱情吗?这样的年龄不是天然的亲和自然与同类吗?这样的年龄不是要拼命的彰显自我与个性吗?
  清新、纯朴、洁静……这些本应属于他们的弥足珍贵的文风缈不可见,取而代之的是过早的世故、圆滑、阴暗。新异的角度、奇妙的思路、令人叹为观止的想像力,出乎意料的感知……这些本该天然的属于年轻的尤可珍视的创造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沉的暮气,陈旧的感观,常规的思维与令人吃惊的平淡枯燥。成长的烦恼与苦涩,迷惘与忧思,追求与执着,细微与幽隐……过早的搁浅在了大而化之无聊浑噩循规蹈矩的河床,年轻的生命与生活湮没在泥土深处,难见天日。
  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学生的作文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健康感性的生命与日常丰盈的生活?
  我苦苦的思索。我的结论是如此悲哀: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正常,是一种刻意追求的结果。这本就是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孩子和孩子的作文。我们的课堂里只能生产这样的作文,我们的课堂只能走出这样枯乏寡淡麻木无知甚至残忍冷漠的心灵!
  我们的教育(绝不仅仅指课堂教育,教育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本就是规范生活删刈生活甚而是扼杀生活的,没有了生活,剩下的就只能是规范者删刈者与扼杀者僵化冷漠的教条、强横霸道的语势、虚伪空洞的人格!
  如此,我们还能在孩子作文里找到什么呢?除了这些!
  我们的学生就是这样的可悲可怜,他们在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后,除了本未倒置的以为生命应为这为那为种种外在的东西服务之外,竟从没有想过生命才是本位的,一切只应为生命本身服务。十几年的教育只是在他们的头脑与心灵里堆砌满了种种关于权力关于等级关于类属利益关于集体尊严关于时尚追逐关于流行风潮的物质信息外,仅没有一点点关乎生命与生活的精神壁垒。
  我们的教育是多么恐怖。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多么帮忙帮凶。我们的作文教育又是多么帮闲帮护!
  2、前不久,我在《教师之友》论坛看到了这样一则信息:一个学生以跳楼为由威胁一个仅仅批评了他几句的教师当众下跪。在这个教师为了挽回他的生命而委屈自尊跪下之后,他竟然跑到班级里当着全班同学之面对该教师极尽污辱与蔑视之能事。这是怎样可怕的心灵,不难想像这样的心灵会写出什么样的作文!无独有偶,两年前,我校有一个学生在放假回校途中遭遇车祸身亡,一个年轻而且熟悉的生命转眼之间消失了,而他的两个同班同学竟然在作文中写下了这样的话:×××死了,我没什么感觉,我想以后应注意一下交通规则。没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没有对熟悉生命的惜怜与追思,没有由此而感悟到要给予自己给予周围的生命以爱和珍视,对生命与生活纯然处于一种麻木冷淡状态。不难想像,这样的生命长大以后,会以一种什么姿态去做人做事!与之相反,前不久在《教师之友》上看到王开龄先生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则材料: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叫“月亮”的红杉树,在没有任何他人与集体鼓励的情况下,作为一种纯然个人的行为,她竟然在这棵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达到保护该树的目的!和王开龄先生一样,看到这则材料后,我“不能不为一位普通少女的心灵细腻和巨大关怀力而震颤,不能不为这样一件小人物事迹所包含的朴素信仰和生命行为的日常意义而惊叹!”同时,我也不由喟然长叹!我们的课堂走不出这样的美丽心灵,我们的课堂只能走出我上文叙述中的那种麻木无知甚而冷漠到极致残忍到极致的心灵!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感动、温情与关怀,也不知道珍惜与爱是何物,更遑论具有这些既应诉诸自己也应诉诸他人的能力!我想,我们的课堂里走出的孩子其实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其实不可能拥有真正的人的生活!
  我们该怎么办?
  我深知,对生活有什么样的理解,就有什么样的作文,从很大程度上说,作文就是作人,文章就是生活与心灵。从此出发,我得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切语文课都是生活课,一切语文课都是作文课,作文就是生活。我是这样说的,也一直在这样做,而且思路与目的也越来越明确。这么多年来,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我都一直在这样尽力的做。我不知道有多大成效,我只知道,我应该这样做,我需要这样做,唯有这样做,我的内心才时有难得的安宁!
  每接手一届学生,开始的时候总是困难重重。因为学生们总是说,他们是没有生活的。在他们的显意识层面,三点一线的枯燥机械的轮回,不是生活。更可怕是,在他们的无意识层面,还笼罩着一层更为强大更为瀚广的国家生活。这种生活往往使他们在作文中排除尽对三点一线的枯燥与机械的感受与触摸,反思与反抗;这种生活往往使他们在作文中莫名其妙情不自禁的乐观向上积极昂扬;这种生活往往使他们过滤尽属己的忧虑与哀思——成长的过程自然完全付之阙如。这种生活还总是使他们不由自主的放声歌唱,歌唱种种光明和盛世的传说,伟大与正确的神话。所有生活中私密的快乐与喜悦,个体生活及个体生命所应感知的同类生活的黑暗与深渊更是毫无痕迹。这一切当然都很正常,至于他们不知道消极、忧虑,否定甚至反叛也可能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理性高贵神性的生活——则更属正常!
  因此,我必须为孩子们寻找失落的生活,并予以坚决持久的捍卫!
  以现行语文、历史、政治教材为依托,辅以我自己为他们寻找的课外读物,我和学生们开始了对失落的生活的寻找与捍卫!
  3、就我的理解而言,寻找失落的生活首先是批判与否定。在我的理解之中,批判与否定是对强大的笼罩于孩子心空的国家生活赖以确立的意识形态及其书写法则的揭示与批判。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批判与揭示之中确立个人生活的原则。而且,我还要暗示学生,在一个无道的社会里,批判与否定本来就是一种高贵而富于良知与勇气的生活。
  针对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与选文对象及选文数量,我指出其完全遵循着政治权力的意识形态法则。我告诉他们,这其间包容着深沉的专制等级意识。首先,课文按照不同的文体特征进行排列,我告诉他们,这里隐含着一种文体等级意识。比如说,白话文往往是先政论文,再记叙文,再小说散文戏剧等等,这种顺序就隐含着政论文高于记叙文又高于文学作品的文体等级意识,而这种文体等级意识指涉了家国大事高于个人生活、集体高于个人的意识形态。至于古文的选择则以传记文为主,那原因就在于传记文体为古典第一文体,其间涵泳着大人物创造历史的势利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是消泯个体日常生活的!——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只有日常生活吗?其次,课文又按照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高低决定选文的先后顺序与数量多寡。这本来有一定的道理,问题在于我们对人物的历史地位的评价往往只是看其政治地位的大小而不计其余。我把那些他们从小就被告知要对其感恩膜拜的耳熟能详的政治权贵们的文章集中在一起,我让孩子们总结这些文章在内容、语势、风格上的共同特征。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总结这些共同特征的切入点:寻找这些文本里的病句(遗憾的是,这些文本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总是充满了病句。)——对于我来说,病句不只是在语法方面有错误,或在语词运用方面不妥贴,还指那些以“我们”、“集体”、“国家”、“民族”等抽象空泛的毫无所指的概念的名义进行“一定”、“必须”、“全部”、“都要”、“代表”……的指令性句子。我要让他们自己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可以而且的确总在以这些大词强词的名义发号施令;我要让他们清楚,这些句子背后所指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我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些话都不会说的人的文章可以堂而皇之的高踞于教材中供世代相沿的后人学习并实践;我更要让他们发现,这些文本与他们自己的生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最后,我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国家政治权力从来就不应当是生活的依据与规范,他没有任何资格指导甚而干涉任何个人的生活。相反,他唯一的职责就是为每一个人的正当的生活提供充足的服务。同样,也没有人可以并且应该告诉我们自己怎么生活。当然,在一个国家生活高于个人生活的国度里,只有每个人都能任其所意的生活,并积极促成所有个人之间的生活达成妥协,形成公民权力与公民社会,个人才可以对抗国家政治权力对个人生活的僭越,才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
  这往往是我作文课的第一步,这不是技术性的工作,不是什么确定主旨积累素材构思结构点染文采;这是给学生一个能够感受与触摸自己的生活,能够理解与同情他人的生活的正常心智。没有正常的心智,就没有正常健康的生命与生活,生活与生命自有自己的主题与素材,结构与文采,生活着的人总是能自自然然的江河如注的作文!为了达到目的,在讲这些内容时,我总是东扯西拉,旁征博引,尽量通过细节性的事件使学生自己明白其间的道理。比如,我就给学生讲过莱温斯基与克林顿之间的绯闻事件及这一事件所引发的美国诉讼地震。我说,无论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之间是什么关系,美国人其实大都只是抱着一种猎奇与窥视的态度,他们可以对其进行道德贬斥,但却无权干涉他。只有当克林顿在法庭上作伪证时,美国人才愤怒了,其原因就在于,克林顿的作伪证是在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欺骗人民,如果人民放任不管,这种权力就有可能发展为对公众个人生活的伤害!
  4、寻找失落的生活也是对自身生活真相的洞悉与清理。在有了正常的心智之后,人就能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那里来,又到那里去?在这样的追问之中,生存的真相再也无所遁形。当然,生存的真相并不一定是合目的性的,应然的,还需要清理与纠正。直面人生并升华人生,自然是我的作文课(语文课)的第二步。
  对现实人生的质问与清理,直面与纠谬只能从对历史的追究开始。因为正是人们自己个体的历史,人类整体的历史决定了每个个人的现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历史就是个人的生活结构与生命导航。而在中国,历史从来就包容着规范国人生活的权力意识形态,所以,历史与政治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正是政治课上的意识形态渗透确立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场域与生活的终极旨归。我因此而让学生回顾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学习的历史与政治,我给他们提了这些问题:这些历史是谁写的?写的又是谁的历史?写的是那些领域的历史?政治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一最终目的的预设与编写政治教材者的基本立场有无关系?是什么关系?政治课应不应当有鲜明的立场?
  我不想告诉他们任何现成的结论,我只是引导与暗示。
  我问他们历史除了大人物们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宏大领域的简单记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关于这些人的片言只语的活生生的富于人性人情的生活片断。我问他们,自己这样的普通人的生活能否在历史课本中找到。我要他们读鲁迅先生的《魏晋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我说,这也是历史,但这样的历史却是多么富于人性人情,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整整一个时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鲜活与灵动;我给他们介绍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与吴思先生的《潜规则》,前者是通过几个人一年的日常生活梳理出了一个帝国行将崩溃的历史,而后者则完全是异于主流历史抒写方式的别样历史书写,他只是通过对一些寻常案例的分析就清理出了一种真正支配中国历史的潜在规律。而在这样的抒写之中,我们完全可以触摸到历史中普通人的鲜润活泛的生命与实在充盈的生活。我希望,关于历史,他们从此以后会有别样的理解。
飞走了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20655 元 
精华
178 
帖子
9280 
注册时间
2003-11-15 
最后登录
2009-8-31 

荣誉之星 龙的传人 有声有色

2
发表于 2003-12-31 21:43
我问他们,政治课本总是先入为主或说是在价值预设的前提下论证某种社会形态与社会体制优于另一种社会形态与社会体制是否违背了逻辑原则。我问他们,在同时并存多种社会体制的情形下,是否可以明确站在一种体制的旗号下对其它体制予以否定。我让他们通过类比来思考这些问题。譬如我们首先确定甲生比乙生好,然后我们就搜罗甲生比乙生好的证据,自然论证了甲生比乙生好;随后,我们再确定甲生比乙生差,当然,要找出证据论证这一论点自是轻而易举!这样的论证是否是本未倒置荒谬透顶的,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是的,他们终于得出了结论:历史就是生活,但我们的历史只是大人物的功劳薄或起居注(我让他们在观看了几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我们通过共同分析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是一部活生生上演的大人物的历史,那些活跃在聚光灯下的大人物们,他们无论什么行为、言论,都被冠以重大重要高明等,而普通人的历史就在他们的伟大光荣正确的起居注中陷落了)。在这样的历史书写法则的统摄下,芸芸众生的生命与生活痕迹全部彻底消失了,将来没有人会知道我们曾经生存过,甚至也没有人知道我们正在生活,包括我们自己。而这样的历史书写法则与政治课的意识形态灌输是一脉相承的。正是政治课所蕴含的种种政治意识形态,比如政治决定论,历史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社会主义优越论、等级意识等等决定了历史课本的面貌,也决定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的面目:我们活着,但我们并不存在!
  我们的记忆不能进入历史记忆,而历史记忆却反过来取代了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生命最终成为了历史的跑马场。我们丧失了现实感,从而也就失去了生活感。我们的作文当然也就成了历史书写法则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国家生活最终就是这样成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每一篇作文当然也就只能是关于国家生活的像模像样的社论!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如何才可以拥有自身的生命记忆?我们如何才可以保留自己的生存真相?我们如何才可以是其所是的生活?
  5、我想我得为孩子们树立起一批捍卫与追求个体独立自由生活的典范,只有当个体独立自由的生活成为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精神风景与信仰华章,他们才能有健康理性高尚的价值追求系统与道德人格结构。我于是开始为他们重新描绘引导他们生活的文化地图与经典世界。这是必须做,也是必然要做的,这也是作文课堂与语文课堂真正该做的事!我甚至人为,这也许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所谓语文课,应当也是历史课,只不过,这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课——人类的心灵史课。语文课堂应当描绘人类文化地图塑造人类文化经典世界进而梳理人类心灵史,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沐浴在人类艰苦卓绝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长河之中,进而让他们能够自觉的汇入这心灵的河流,以追求自己的真正的生活并捍卫人类应然的生活!——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大语文教学!推倒与重建,批判与扬弃,分割与保留,在主流历史书写法则确立的汉语文化地图和经典世界里,我要为他们重新确立新的经典世界与文化地图,但必须要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地图与真正的经典世界,只有如此,他们才可以以世界性的眼光与胸怀去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怎样去捍卫自己的生活!当然,重绘文化地图重建经典世界于我来说,无论才力努力还是条件都不可能,我只能以点代面,为孩子们矗起一座座捍卫生活创造生活自尊自主生活的精神高地。自古及今,五湖四海,我所知道的,我以课文与课外读物为媒介,把他们以一种人生故事的形式在课堂上为孩子们娓娓叙来,有时慷慨激昂,有时怒发冲冠,有时面红耳刺,有时平静深沉,有时沉重尖刻,有时轻松愉快……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生在孩子们面前铺张开来,有追求有探索,有持守有反顾,有背叛有颟干,有堕落有沉沦,有无耻有下贱……有的温情脉脉,有的火热滚烫,有的宽容大度,有的快意恩仇,有的慈悲为怀,有的冷酷残忍,有的老于世故,有的赤子悲情……我希望鲁迅、曹雪芹、李贽、司马迁、庄子……这些他们时代生活的守卫者,这些民族心灵的守卫者从此能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濡化为追求有尊严的生活民主自由的生活特立独行的生活的价值范型。我同样希望,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尼采、柏格森、罗素、维特根斯坦……这些人也能内化为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人类生活精神高地,指引他们生存的方向。
  有一个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鲁迅、尼采、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甘地……尽管这些伟大的心灵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但他们无一不在守卫着人类健康理性的生活。这些伟大的心灵无一不是在反抗强权与暴力,邪恶与暴虐,庸常与无聊之中,在浪漫与理智,温暖与激情,怜悯与慈悲,宽容与坦荡,坚持与发现之中……创造自己的生活也守卫着人类的生活,我多么希望我自己也能在他们的引导下,丰富自己的心灵,进而创造自己的生活,并守卫自己时代的生活啊!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自己的学生作文中最让我感动与安慰的话。
  以后,还会有吗?
  6、既然语文课堂是心灵史课堂,既然作文课堂是心灵实践的课堂,那么,无论是批判与否定,还是洞悉与清理,或是描绘与重塑,我总是尽量用生命细节说话。
  精彩的细节,坚韧的细节,懦弱的细节,爱与温情的细节,委琐与无聊的细节,残忍与冷酷的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我的课堂,没有细节我就不上课。我意图告诉孩子们:生命就是细节,历史就是细节,细节就是生活与存在,细节就是作文。没有细节的生活从来就不存在。没有细节的作文没有任何价值。我对学生们说,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文就是生命的记忆,你的生命记忆的多寡决定了你作文内容的丰富与单薄,你的生命记忆的精彩程度决定了你的作文感染力的程度,你的生命记忆的高尚与低俗决定了你作文的格调高下……我对他们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不能用物理年龄来计算的,他的记忆长度才是他生命的长度,而人能记忆起来的总是生命中的种种细节,你活了这一天,你活了这一生,能记起多少细节呢?一句话,记忆的质量与数量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
  作文不独是对生命记忆的保存,同时也是对生命本身的抒写与实践。在冷酷残忍的宏大历史叙事抹杀一切个体生活的现实生存境遇之中,唯有有尊严的诚实的个体写作才能见证与实践自身的个体生存,唯有有尊严的诚实的个体写作才能守卫与完善自身的个体生命与生活。而且,也只有这种有尊严的诚实的个体写作才能冲破宏大历史叙事的重重阻碍顽强的守卫住人类正常健康的日常生活与理性自尊的生命形态!从这一点出发,我给学生讲得最多的是安妮•弗兰克的事迹。这位不朽的犹太少女,为躲避纳粹的捕杀,于1942年和家人躲进父亲公司的“密室”中,她在这个鸟笼般的狭小空间里生活了两年,后来被人告密而惨遭杀害。她的名字为后人知晓主要是因为她在“密室”里写的那本著名的日记——《安妮日记》。也就是说,正是这种顽强的私人叙事冲破了希特勒宏大历史叙事的炮火与屠刀坚韧的宣告了日常生活与平凡生命才是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和应当剥夺她消灭她!在那样极端的年代里,安妮尚且能坚决捍卫个体生命的尊严与日常生活的尊严,我们的学生处在相对平和的环境中为什么不能做到呢?于是,我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放弃了一个星期一篇大作文的常规作文课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随便写,为了使学生重视自己的生活与生命,我让他们买来本子,在扉页上写下×××作品集。从开篇往后,要慎重的写下作品一号、作品二号……我希望他们明白,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就是自己的作文!我希望他们能明白这样的写作并不差于那些所谓作家的写作,他们的写作意义是重大的!他们在对抗某种强有力的邪恶力量,并在对抗之中守卫自己也守卫人类完善自己也完善人类的生活!

    作品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可写的。因为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细节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穿衣吃饭、厕所教室都应当是生活细节,一个瞬间的念头,一个凝固的姿势仍旧是细节,空中的一只飞鸟,地上的一片落叶还是细节……在细节中才能触摸到生命与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在细节中感受生命与生活的庸常与不凡,高贵与卑贼,平凡与普通……在细节中体会爱与温情,愤怒与焦灼……也在细节中展示自己的怜悯与慈悲,宽容与鄙视……当然,在细节中同样可以袒露自己的无耻与下贱,卑劣与无聊……但这个时候,则要启动那些精神高地在心灵深处建构起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评判机制。
  一言以蔽之,我希望学生们能通过对细节的捕捉与书写,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浪漫与激情,理想与憧憬,理智与宽容,爱与温暖,尊严与高度……
  这就是我的渴求。
  为了这渴求,我甚至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对生命细节进行分类。比如从日常生活入手,有穿衣细节,吃饭细节,洗漱细节,睡觉细节……从学习生活入手,有听课细节,有演排细节,有作业细节,有思考细节,有讨论细节,有困难细节……从人际关系入手,从人与自然入手……一个角度就是一个纷纭复杂的世界,生活其实真的有很多东西是可写的,也能写的。即使是吃饭吧,再分细一点,也可以有诸多细节,比如自己的吃饭,他人的吃饭,吃饭前对饭菜的要求,吃饭时的心理过程与动作,吃饭后的洗漱及打算等等。细节不独是动作,细节还可以是思维是情绪是关系是结构是过程……
  我希望自己对细节的分类能彻底解放学生,使他们下笔行文有如江水滔滔不绝,使他们自自然然的出于本能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进而批判与捍卫,追求与创造……
  我知道,我这样实践自己的语文[作文]课堂,我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其实是多么的为难自己也为难学生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可怕!他总是在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将一切个人生活统摄到国家生活之中去,他总是在想尽千方百计将一切个人打造成无个性无自我的存在,他总是在将一切日常生活拖入无聊平庸毫无追求的死寂之中……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么可怕!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与千年一体的统治术合流,国家生活对人的控制也随之越来越细密。当人的一切身体器官都被牢牢的分割控制,当国家话语作为唯一的公共话语强行取代了一切个人话语,当公共权力渗透到了人的一切私生活领域,我知道,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种不可救药的自虐,我对学生的要求也实在过于强人所难!但我又不能不这样要求自己,也不能不这样要求学生!也正是因此,只要看到学生有一点点如我所愿,我都会欣喜若狂!实际上,有时也的确有很质朴的文章让我感动:
  晚自习,全班鸦雀无声的在做试卷,我却安不下心。“砰、砰、砰”,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我抬起头,老师已起身走到教室门口,欲一下拉开教室门,可当教室门才转过30度角时,老师的手停止了,侧身出了教室,带上了门。
  过了一会儿,老师走进来,先前严肃的面容温和了许多,似乎还带着笑意,脸颊红红的,这时,窗外传来呼呼的风声,这似乎在提醒我什么——我意外地发现:老师身上多了一件外套……
  爱是什么?爱不是珍贵的礼物,爱是天寒时一件温暖的外套,下雨时的一把伞。
  这是一个学生的作文,尽管作文很稚嫩,有些表述还不够准确,但她却蕴含着一种热爱生活也能把握生活的宝贵品质!我把这篇短小的作文在课堂上念了两遍。我说,什么是细节,这就是细节;什么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细节不是一堆物质材料。于作者来说,细节是敏锐的眼光,是敏感的幅射,是心灵的悸动,是瞬间的感知……于被写对象来说,是爱的给予与承受,是温情的体味与弥漫,是灵魂的感动与充实。总之,细节是心灵的歌唱!生活是心灵的歌唱!
  是啊,细节是心灵的歌唱。生活是心灵的歌唱。但愿我的学生们能永远守卫一切心灵的旋律与歌声!到他们死时,他们能对自己说,我活过,我存在过。
  那一天,他们会吗?
飞走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8 01:15 , Processed in 0.01531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