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从《平凡的世界》可以看出路遥才力严重不足 ...
楼主: liver411

从《平凡的世界》可以看出路遥才力严重不足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1243 元 
精华
帖子
702 
注册时间
2004-1-3 
最后登录
2005-5-28 
21
发表于 2004-4-12 06:16
感动着主人公一家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感动着主人公突破成规却最终无法达成实质性超越的无奈
感动着主人公迂回曲折却永失吾爱的爱情历程
    寓不平凡于平凡中
这是真正的不平凡  最伟大的平凡
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Rank: 4

现金
130 元 
精华
帖子
16 
注册时间
2004-2-15 
最后登录
2011-5-23 
22
发表于 2004-4-12 07:45
路遥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喜欢他不是因为他的写作技巧多么无懈可击。无论他的《平凡的世界》还是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楼主写的是早晨从黄昏开始,看了很多年了,也许我记错了),或是他的《人生》以及其他中短篇,我都一字一句用心的读过,有些语言的确欠斟酌,有些结构的安排甚至有些突兀,但这并不影响他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至少他的东西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和启发。当初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记不清楚多少次热泪盈眶。我想这对于一个读者来说已经够了。对于一个作者来说,也已达到了其目的。当然对于写作本身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想路遥从来没有停止过。路遥早期的中短篇如楼主所指出的类似的纰漏比这还要多,在《平凡的世界》的写作上他已经进步很多了。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去苛求任何一个作者,只要他的作品能在一个相对来说不错的写作水平上传达给我们一种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一些东西,足矣。。。。
我是一个农村人,看着《平凡的世界》中的描写,经常想起家乡的一切,那时候心静如水,闭上眼睛好象就能感受到家乡的亲情,看到家乡的一草一木,嗅到家乡泥土的芬芳。。。现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充斥着太多太多的迷茫堕落和浮躁,也许更适合于现在人的口味,而我,则更喜欢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用心去体会平凡世界中的亲情爱情还有人生。。。。
小猪问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说在你尾巴上,小猪用嘴咬尾巴却总够不到。它哭着告诉妈妈自己抓不住幸福,妈妈笑着说:只要你往前走,幸福会一直跟着你。。。。

Rank: 4

现金
383 元 
精华
帖子
156 
注册时间
2004-3-6 
最后登录
2005-9-1 
23
发表于 2004-4-12 10:36
《平凡的世界》,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是一本好书。我们不是专家,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咬文嚼字地纠正路遥的文字功底,我们要欣赏的是那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为什么他就不能有晓霞那样的女朋友呢?!意识的超前和思想的开放,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难道我们的时代没有吗?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终于回到了大牙湾煤矿,带着那道也许会是永久标记的疤痕;晓霞在肆意的洪水面前燃尽了她无尽的激情;金波的歌声再也不会被可爱的藏族姑娘听到,剩下的只有那只杯子;润生抱起了红梅的孩子,走在双水村的街道上。
我不知道我来自哪里?是地狱?还是天堂? 我不知道我的前生是魔鬼?还是天使? 但我知道我是这个世界的奇迹,因为我是世界上有这个基因的唯一! 我生来就是为成功而存在,我的使命就是成功。给更多的人以帮助! 我不知道我是否能看到下一个黎明,绚丽的朝阳

Rank: 4

现金
1243 元 
精华
帖子
702 
注册时间
2004-1-3 
最后登录
2005-5-28 
24
发表于 2004-4-12 11:28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781 元 
精华
帖子
623 
注册时间
2004-2-6 
最后登录
2014-11-3 

荣誉之星

25
发表于 2004-4-14 07:34

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这帖子是有价值的。很喜欢所以再顶一下。
想用眼光洗白乌鸦, 呵呵,我就是现代的唐诘诃德!!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4517 元 
精华
帖子
2745 
注册时间
2003-12-24 
最后登录
2021-1-8 
26
发表于 2004-4-14 08:37
以下是引用l老盾的文字:


我是农村人。记得初看《平凡的世界》,在前10几页,为路遥对孙少平的苦难生活的描写而震撼,并有同感。但下面无法卒读。后来再也没有碰过《平凡的世界》。但我比较喜欢《早晨从黄昏开始》。我当时对同宿舍5个同学说,路遥没有才力写长篇小说,在写长篇小说时,他比高中生还差。那5人坚决反对。我1对5。他们说我没有资格这样评价路遥。我说,《平凡的世界》任意翻一页,我都能挑出他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也会是你们认可的。有人随意打开一页,我也是随意一看,有这么一句:“少平用飞快的速度翻******”。我说,“用飞快的速度翻”实际上就是“飞快地”,这种问题高中生都很少有。如此废话,书中多多。只能说路遥才力不足以驾驭长篇小说。又随意翻了一页,看到“憨厚的孙**(少平之父,忘名)***(动作描写,忘内容)”。我说,写小说应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来展示其人的性格,才能令读者信服;动则下“憨厚的”、“狡猾的”这样的断语,其实是才力不及、不自信而又不自知的表现。翻了很多页,都能挑出毛病。他们无话可说。

   因为不能忍受低级错误,我从来没有看完《平凡的世界》,也不知道《平凡的世界》写了些什么。我尊重路遥的付出与牺牲,也认为他的《早晨从黄昏开始》写的很好。但是,他真的没有足够的才力来写长篇小说,这一点很残酷,但是事实。也许,路遥选择错了。经常感叹ing.


-------------
谁的才力不足?

绿水本无愁, 因风皱了面 ;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了头。

Rank: 2

现金
87 元 
精华
帖子
18 
注册时间
2004-3-30 
最后登录
2004-5-4 
27
发表于 2004-4-14 21:44
看待一部小说,或者说评论一部小说,单从写作的技巧上来说,无疑是偏颇了一些。就象我们现在无法写出《史记》甚至读《史记》也要注释一样,我们不能说作者文笔的晦涩孤高。我们也无法要求司马迁用通俗流畅的文笔写出《史记》等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文章。你能否定甲骨文的幼稚与大小篆的细腻烦琐?你能赞扬第四次文字简化的简单的头脑?所以,我们看到的文章应该看到的是生活,是精神。路遥的文章所描述的大多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中练就这样或者说能够驾御这样的文笔,已经难能可贵了。而一些所谓的超时代的超现实的作家在那里似乎浩首穷经地摆弄一些文字游戏,与路遥的朴实而带有浓郁的泥土滋味的文章比,哪一个更令人推崇些呢?楼主似乎高屋建瓴地炫耀文学修养,其实是令人齿寒的。

Rank: 4

现金
497 元 
精华
帖子
418 
注册时间
2003-3-30 
最后登录
2004-12-9 
28
发表于 2004-4-14 22:20
以前看过,现在基本上都忘记了,只记得田长得很漂亮,我就花两块钱跑去看了看我们县书记
的女儿,长得太差了,于是我回去继续读书。
要讲现实性,我觉得还是  <一地鸡毛 >,正因其太现实,所以拍成电视剧后
根本没通过审查,没公映。
hbv慢慢地对付我,我慢慢地对付hbv, 看谁活得长。 我是男人哎,玩真的,我跟你拼了-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5711 元 
精华
帖子
2237 
注册时间
2003-4-20 
最后登录
2021-12-15 
29
发表于 2004-4-15 13:15
路遥的诗意【zt】
   ——著名学者郭小聪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演讲

  7月27日,进入中伏的天气有些湿闷,但并没有减弱几百位文学爱好者的听讲兴趣。9点30分,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开场说:今天在这里,我们将以演讲的方式纪念一位已经离开我们的当代作家。十一年前,他以42岁英年早逝,给文坛带来了太大的震撼和太多的遗憾。他获得过国内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难得的是在文学炒作风盛行的今天,他仍然拥有大量的读者。他的艺术生命并没有随着他肉体生命而消失。相反,他的作品在延伸着他的青春和创作生命。他就是写出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路遥。今天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我为大家请来了对路遥情有独衷,并深有研究的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郭小聪先生。欢迎郭教授为我们演讲《路遥的诗意》。

  感谢文学馆的邀请,感谢这么多的热心听众,对于作家路遥来说,我也是一名读者,我想以“一个读者心中的路遥”谈谈我的看法,与大家交流。路遥去世十一年了,我惊奇地发现,许多人,特别是许多青年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一提起路遥,就会发现他们眼睛一亮,微微一笑,相互有了默契。路遥正是一位少有的既让人尊敬又让人感到亲切的中国作家。他的书是那种第一次读了并不让人震惊,但读过之后就难以让人忘怀,心头总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的作品。身后十余年了,厚重的岁月墙对纯文学似乎格外冷峻,时尚潮流似乎能够荡涤一切,但是作家路遥不断拥有新的读者和愿意走近他的热心人。

    
(一)

  我们对路遥的身世所知不多,他从小生长在陕北农村,受过很多苦。他也适时地受到教育,最终完成大学。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作家肯定是早慧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为了能够上学,忍受离别父母之亲情,到经济较为宽余的大伯家,但生活依然艰辛。在几近饥饿的生存线上路遥仅仅要能活下来,就好像小草一样为自己争得每一滴水,一点阳光。他的确是走一步看一步,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他生存条件太恶劣了,上小学是这样,上中学也是这样。当伯父再没有能力供他继续读书时,路遥以自己的毅力和成绩考入县里中学的尖子班,为以后进入延安大学文学系创造了条件。

  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路遥,他最终表现出的知识面,思考能力和创作成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路遥作品常常引人深思的地方在于:是否因为生活过于悲哀,美就会消失?他让我们看到了他经历过的困苦生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高居其上的诗意。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质疑贫穷对路遥创作的不利影响,因为生活的贫困会导致人的心理、性格和思想见解的扭曲,造成偏狭、自卑、软弱、封闭等弱点,它最终还会伤害我们与人为善的心境。但贫穷与心灵的关系并不是被动的,大而化之的,它只能围绕每个人的不同生活态度发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处境,它使一个人沉沦,却让另一个人奋起的根由。

  通过路遥的人生和他的作品,我认为把生活的苦难、残酷描写出来并不是路遥的特色,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可敬,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贫穷不是罪过,寒酸不是低贱,落魄依然纯真,这正是路遥作品主人公心灵的诗意,也包含着生活的真理。

(二)

  生活毕竟不是只供人观察的,也是需要人认真去过的。贫困固然不容易压垮一个年青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上进”这个词除了个人精神追求的含义外,也还有要求得到社会承认的一面。世间人群熙来攘往,境遇各有不同,在复杂、变幻的社会上,你凭什么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别人又凭什么对你高看一眼,欣赏你、尊敬你、器重你?人生需要不断证明自己以获得自信。所以,即使在最纯洁的自尊心里面,必定包含着为自己奋斗的行动和打算。


  路遥笔下的主人公,如《人生》中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都出身在农村,家境贫寒,出路很少。对知识的占有,开阔了这些农村青年的心胸,而占有知识的高傲,也改变了他们的思维和心态。越是聪慧有为者,这种改变的痕迹就越明显。

  路遥笔下人物最独特,最令人惊异的特点是,他们备感压抑和伤痛,但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天真和纯洁,面对现实,甚至采取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这就是,他们高傲地只想以自己的才华学识和高洁品格证明自己,吸引别人,打破社会阶层间的迷障。他们必须有求于人,却仅仅想以自身具有的东西让别人(通常是更高阶层的人)心悦诚服,拱手相送,从而最终承认和接纳他们,他们真诚这样认为也坚持这样做。他们不会低声下气,不会走旁门左道,不会发泄报复,身上甚至也没有农民式的狡黠。在他们价值的天秤上,不是人的身份、地位、财富权势,而是人的内在品行和真才实学才是最值得追求的,美的,高贵的,正像哲学家叔本华说的,这样的人犹如一个贵族,应当得到尊重。

(三)

  走这样一条人生之路,不可能不是一条朝圣之路,因为这太艰难了,太纯洁了,这样浪漫的处世方式,在世俗生活中几乎可以说行不通。不过,它表现出来的令人惊讶的单纯,又可能是最为纯粹的心性高傲。如果坚持走下去,就必然会有圣徒的气息,让我们从中窥到卑微中的神性,尘土中的金沙。所以,在这条路上《人生》中的高加林终于演变成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这也是路遥作品前后期的重要分野所在。

  如果说高加林既像于连,又像保尔,那么孙少平则更像保尔了,他不但有着保尔的热诚和执著,而且在他突出的理想主义精神中,还有堂吉诃德的气质。

  读者从孙少平略显平淡的人生中,却能深深地感觉到,他的内心生活像哲人一样深邃、充实,不管他做什么,环境多么恶劣,他的精神游历始终没有停止过。整部小说是孙少平善行的展现,精神的求索,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世界日趋完善,犹如神明走过的炼狱。尽管路遥也期望孙少平这类人物既“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不放弃最重要的精神追求”,但实际上这很艰难,生活的压力即使全力以赴还惟恐不及,一个人要坚持高尚的精神生活,恐怕就要冒顾此失彼的风险。孙少平特立独行的勇气,慷慨大度的美德固然可以压倒世俗的准则,叫人叹服,但很难融入社会,成为现行生活方式的楷模。

  随着作家的成名,路遥显然越来越想超越“活着”本身的辛酸和卑微,着意挖掘人生的诗意——这诗意的内核原先顽强地支撑他生存,后来也仍然是他写作的“通灵宝玉”。所以他笔下的孙少平可以愤世嫉俗,却不会玩世不恭;可以绝望,却不会沉沦;可以被污辱、被损害,却不会被扭曲;可以出污泥而不染,却不会虚假和苍白。对于坚持高尚的思想和道德会不会削弱自身的生存能力,影响个人幸福,我认为还是康德说的好:“道德本来就不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如何无愧于幸福。”是的,只有人认识自身并试图超越自身才能真正为自己的生存状态定义,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纯粹的幸福体验。它与人的寿命无关,却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它也许不应当成为制定社会生活规范的普遍标准,以免变形为禁欲、流血和专制,却应当像星空那样美丽存在,让我们能够抬头仰望,默默感动,意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谁能说这样的美感是无用的呢?

(四)

  有理解了路遥笔下男性主人公的生活命运和内心世界,你才容易理解路遥笔下的女性。如金秀与兰香,田晓霞与吴亚玲,还是巧珍,这些女性形象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都不俗气,不复杂,心地善良,举止大度。尽管她们的家境普遍不错,地位较高,却能慷慨地打破世俗观念,向通常处于下层窘境的男主人公伸出怜爱之手,特别是她们以女性的温柔抚慰着男主人公易受伤害的自尊心,而不居高临下。就是在社会阶层上,男主人公与他们相爱或亲近的女性往往形成“女高男低”的模式。

  很少有别的作家像路遥这样把爱人理想化,把爱情神圣化,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底层生活,对伤害分外敏感,对温情也就格外看中。正如他在《在困难的日子里》所说的:“人要是处在厄运中,哪怕是得到一点点的同情和友爱,那也是非常宝贵的。……应该珍惜这种美好的人情,并以同样高尚的心灵给予回报”。而稀有的,撩动人心的无疑是不同阶层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它因为要冲破世俗观念的壁垒而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一方仅仅因另一方的内在品质而去爱就更显其纯真、美丽和勇敢。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中很容易被击碎,但在文学艺术中却显得不朽。

  与生活的复杂相比,艺术宁愿描写得空灵些,也要美,宁愿抵牾现实,也要留下梦想的空间。那种为丑而丑的东西,会让作者和读者都会陷入困惑的,所以正是路遥对那些女性形象的诗意的想象,焕发了她们身上独特的魅力。

(五)

   路遥的企图是很大的,他想描绘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他非常赞赏柳青的《创业史》,认为“不仅显示了生活细部的真实精细,同时在总体上又体现出了史诗式的宏大雄伟”,路遥也想这样做,这种意图特别体现在他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他是一个真诚的想把文学变成历史画卷的作家。的确,他的作品为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历史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概念,仅仅把当代人对时代的理解作为勾勒历史画卷的前提是可疑的,往往导致惊人的浪费。因为一个时代曾经被权威肯定过的东西,一旦时过境迁,交给历史去评判,就容易像腐朽的梁木那样无力支撑了。

  作家并不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把生活变成生动的故事转述给别人听,艺术也不能用来解释现实,为某种流行观点服务,它只能用来揭示人的灵魂的痛苦和抗争。

  但生活的逻辑往往能胜过苍白的道理。路遥自己也很痛苦,所以他又忍不住抱怨社会:“可是,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正在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祖国的未来也指靠他们。”

  真正写人的灵魂的作品是可以超越历史局限性的,甚至也不要求作家有多么趋时的政治见解,正像路遥所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

(六)

  题材上说,路遥属于农村题材小说作家。从语言风格来说,他的作品不但没有那种预料之中的“乡土气”,反而显得很“洋气”。路遥说:“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不知道这些人类已经具有的高度智慧结晶,是不可理解的。”这种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对他语言风格的影响和浸润,在路遥作品中清晰可见。


  不刻意执著于“乡土气”,不等于乡土情节淡薄。翻开《平凡的世界》,路遥的题记就是:“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与路遥的语言风格相适应,路遥小说的情感表达也比较外露。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路遥是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还应该注意到路遥对景物的描写,那些画面的魅力不在于它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而在于作者总是全身心地投入,仿佛置身其中,也把读者带了进去。他坚持认为“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路遥正是以这种精神投入创作的。

  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以后,曾经写了一篇长达六万字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披露了自己的甘苦和创作体会。他最后欣慰地说,人们把四十岁比做人生的正午,那么我还可以再投入新的创造。“早晨依然从正午开始”,这就是他题目的含义。

  但他没有想到,此时离他去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他可以说是累死的。实际上,《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结束的时候,路遥就已经病重,躺倒在床。他那时第一次感到悲哀,认真地想到死亡,也看出自己的命运,他说:“说穿了,这是在死亡与完成这部作品之间到底要选择什么的问题”。所以他稍一恢复,就拼命地投入创作,路遥有充分的悲剧意识和使命感,对他而言,完成的已经不是一部书,而是人生本身。

  他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我想他做到了,他离开我们十余年了,他今天仍然借着作品与读者讨论、对话,而今后,他的心血也应当成为中国精神文化中烁烁生辉的一部分而为人珍惜。

  听众对郭小聪教授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郭教授还回答了部分听众的问题。最后,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说:郭教授是位诗人气质的学者,所以他能如此诗意地为我们解读路遥的诗意。郭教授演讲的副题是《一个读者心目中的路遥》,我想如果路遥在天有灵,是会为拥有这样的读者而露出欣慰的微笑。从郭教授所展示的路遥的文学世界,我们知道,在极度贫困中成长起来的他,活得是多么顽强,又多么尊严。同时,我们也能够理解,作品中高贵的诗意绝不会来自一颗卑微的心灵。

  郭教授最后引用普鲁斯特的话说:一个有教养的艺术家,就好像背负了前世所结下的义务。这也恰恰是路遥的价值所在,他对文学创作怀着宗教般的意志和初恋般的情感,他像圣徒一样把文学当成朝圣和寻梦。他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了自己有血有泪的心灵史。艺术的灵魂是独特的。

  正像郭教授说的,路遥也许不能说是一个深刻的作家,但他是一位罕见的真诚的诗人。路遥的文学世界是理想化的,也许正因为此,它才诗意而高贵。我们也只有读这样的作品,才能获得诗意和高贵。我甚至想说,今天郭教授的演讲同样是诗意而高贵的。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每个生命都能远离贫穷,亲近文明,享受平等、博爱。让我们诗意地栖居着,让我们高贵地活着。因为就像路遥的名字的一样,我们都从遥远走来,还将走向遥远的遥远。

                    文字记录与整理:薛连通
                    (2003年8月12日)
相信别人是一种能力 相信别人是一种信仰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5711 元 
精华
帖子
2237 
注册时间
2003-4-20 
最后登录
2021-12-15 
30
发表于 2004-4-15 13:42
http://www.jbzn.com/as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9&ArticlePage=1
相信别人是一种能力 相信别人是一种信仰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4 01:05 , Processed in 0.01902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