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原创文学 存档 1 “ 四大发明”的骗局--------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
楼主: 冬瓜汤

“ 四大发明”的骗局--------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现金
589 元 
精华
帖子
314 
注册时间
2003-4-27 
最后登录
2008-2-5 
31
发表于 2003-9-8 0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Rank: 4

现金
55 元 
精华
帖子
271 
注册时间
2003-6-3 
最后登录
2009-12-30 
32
发表于 2003-9-8 03:00
实际上文章混淆了一些概念:发明者不等于推广者,更不等于改良者.正如自行车的发明者,到死还穷困潦倒,默默无闻,而改良者却大出其名,大赚其钱.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改良推广的人就是发明者一样. 引自<全球通史>: 公元后的14个世纪中,中国是技术革新的伟大中心,向欧亚大陆算他地区传播了许多发明(见表1)。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人们将看到,这些发明远不如三大 发明那么显著;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的起源,即使现在仍模糊不清,无人知 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 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致 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 力和影响。 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与发明 大约与现在相隔的世纪 方板链泵 15 轮式碾磨机 13 水力轮式碾磨机 9 水力冶金鼓风机械 11 叶片式旋转风选机 14 活塞风箱 14 拉式 纺机 4 手摇纺丝机械(11世纪出现的一种纺车上的均匀捻线锭翼, 14世纪水力已应用 于纺机) 3-13 独轮小车 9-10 航海运输 11 车式碾磨机 12 有效耕畜挽具;胸带(左 马驭者) 8 轭 6 石弓(单臂) 13 风筝 12 直升飞机螺旋浆(用绳索旋转) 14 活动 连环画转筒(靠上升热气流转动) 19 深钻孔法 11 铸铁 10-12 卡丹式悬架 8-9 平圆 拱桥 7 铁索桥 10-18 运河船闸闸门 7-17 航海制图法 10 船尾舵 4 火药 5-6 火药用 于战争技术 4 磁罗盘(磁石匙) 11 磁针罗盘 4 磁罗盘用于航海 2 纸 10 雕版印刷 6 活字印刷 4 金属活字印刷 1 瓷器 11-13 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与发明 螺钉 14 液体压力泵 18 曲轴 3 钟表装置 8 培根正确评价了三大发明的历史意义,而这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雕版印刷是一 种把要印的书的每页分别刻在每块木板上的印刷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 印刷的中国佛教经文。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它由一位普通艺人试制成功;  1041到1049年间,这位普通艺人制作了用泥土焙烧而成的活字。以后几个世纪中,中 国人用木头和各种金属活字代替了泥土活字。这些发明由中国传到中东,再从中东传入 欧洲。在欧洲,1423年,首次使用雕版印刷,1456年,用活字印刷了第一本书——《谷 登堡圣经》。 早在唐朝(618-906年),中国就用火药制造烟火。1120年,中国人发明了一种武 器,即“突火枪”它用一根粗毛竹筒塞满火药制作而成。这几乎就是金属管枪的前身。 金属管枪大约出现于1280年,但不知道最先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还是由阿拉伯人或欧洲 人发明的。 约公元前240年,中国的一本书中,最早明确提到了磁铁。但以后几个世纪中,指 南针仅用于泥土占卜者的巫术活动。1125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显然是阿拉伯商人 来到中国,学会使用这种仪器。并将其传入欧洲的。 除这三大发明外,中国人传给欧亚大陆各邻邦的东西还很多。105年,中国人发明 了造纸,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先决条件。751年,被帯到撒马尔罕的中国战俘,将造 纸术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将它传入叙利亚、埃及、摩洛哥。115O年,造纸术传入 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 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O张羊皮。 传遍整个欧亚大陆、具有深远影响的其他中国发明是船尾舵、马蹬和胸带挽具等。 船尾舵大约于1180年与指南针同时传入欧洲;马蹬使中世纪欧洲穿戴沉重的铠甲的封建 骑士得以产生;胸带挽具与过去的颈环挽具不同,是套在马身上,使马能全力拉东西而 不会被勒死。最后,中国人栽培了许多水果和植物;它们通常由阿拉伯人传遍欧亚大陆。 这些水果和植物包括菊花、山茶花、杜鹃花、茶香玫瑰、翠菊、柠檬、桔子等;桔子至 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最后,应该指出,这些及其他一些发明的传播,显然与政治事件有关。因此,人们 认为,12世纪指南许、船尾舵、造纸术和风车的广泛传播可归因于十字军东征。同样, 蒙古统治下的和平也促进了14世纪火药、丝绸制造、印刷术和炼铁高炉的大量传播。

Rank: 4

现金
55 元 
精华
帖子
271 
注册时间
2003-6-3 
最后登录
2009-12-30 
33
发表于 2003-9-8 03:07
本文可以说是下了功夫的,认真的查了很多资料,虽然观点我依旧不能同意,但毕竟还是有学者风范的.

至于文章的目的,就不那么光明正大了,无非是想揭露一下中国人的虚伪,学术界的虚荣罢了.实际上这和方舟子一类人是异曲同工的,唯其揭露,方显自身清白刚毅,是为反衬法也.

Rank: 6Rank: 6

现金
4379 元 
精华
帖子
3429 
注册时间
2002-10-25 
最后登录
2003-9-19 
34
发表于 2003-9-10 22:30
反对崇古,反对崇洋
来吧,当你痛苦的时候,来主的家吧! http://c-highway.net/BOOK/FLASH/ini1.swf

现金
54 元 
精华
帖子
4 
注册时间
2004-2-5 
最后登录
2004-2-5 
35
发表于 2004-2-5 07:45
上一堂“火药”课!  
江上苇



    最近有不少伪“专家”在这里大谈“火药”(泉山哥哥,不要生气,这方面您可真是冒牌的,小弟说的是实话啊,不要打俺……),说了些谬论,小弟实在看不下去了,有必要冒出水来澄清一些事实了。
    首先申明,小弟不是学火工技术的,虽然亲自制造过TNT,但所言只是常识,如有失误,望大家不吝赐砖。
    毫无疑问,最早发现和有效配制火药的,是中国人,虽然老祖宗们玩鞭炮的兴趣远大于做火器的兴趣(今天不争这个,要争改天)。
    近来有些同学认为:中国发明的是黑火药,和用于军事的黄火药不一样的(执此论点的今天是泉山哥哥,但以前胡汉四也说过,估计其他人也有过)。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黄色火药”(这个说法又是错的,某些冬烘先生不懂装懂乱翻译的结果,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黄色炸药”),指的是硝化甘油质的“炸药”(在火工术语中,“炸药”、“火药”、“起爆药”、“发射药”、“推进药”是必须区分的,谬论的制造者们把这个混淆了),而且还特指诺贝尔发明的用硅藻土吸附硝化甘油制成的那种“炸药”!!诺贝尔就是因为发明这种安全使用硝化甘油的“方法”(说实话,这不算发明一种“炸药”)而成为富翁,乃至于能给大家发奖金的。
    黑火药在军事上被广泛应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独一无二的“发射药”和“炸药”而在军工领域独领风骚,至少到日俄战争期间,黑火药仍然是俄军舰炮的发射药(大家可以参见苏联小说《对马》的相关记载,俺高中看过,还记得一点点),直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苏制RPG火箭弹仍然是用黑火药作为推进药,伊拉克人打下美军“黑鹰”直升机的,就是这个东东;而所谓的“黄色炸药”,由于其不够稳定,在军事上的用途是很少的(最起码我没看见有资料表明谁家的炮弹里装的是硅藻土),主要应用于修筑破路和矿山开矿——事实说明,“黄色炸药”并不比黑火药在军事上有什么优势。猛炸药不一定是好的军用炸药,后面苦味酸和梯恩梯的兴替就能说明问题。
    真正将黑火药第一次挤出“炸药”行列的,是硝化棉,也就是大家高中学过的“硝基纤维”系列了。在此之前,人们试验过硝胺(就是有些鞭炮里面那种银白色的粉末,大家都都认识过它的威力了)、苦味酸(硝基苯酚,就是那种黄色染料了,工人们做久了眼睛、皮肤都要变黄)等,但是都因为不够稳定而被放弃了(不够稳定,就是说,往往没有砸到敌人头上,就在自家的仓库里、炮膛里、工厂里先“工作”了)。而含一定水分的硝化棉,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爆炸威力也强于黑火药。俄国和美国(好像是美国,苇子拎不清了)一度把含水量百分之**(十几年前读的书了,记不完整也是正常的)的硝化棉作为制式炸药。在对马海战中,俄国人的军舰上炮弹里装的是硝化棉,药室(或者大家也可以理解为“炮弹壳”、“药筒”、“发射药筒”,“炮弹头后面那个大圆筒”等等,其实一般是以药包的形式装填的,术语和非术语俺全摆这儿了,各位哥哥能明白吗?)里装填的是黑火药;日本人炮弹里装的是“下濑火药”——其实就是钝化了的染料苦味酸,药室里填的是硝化棉。所以日本人的炮弹把当地海水和俄国人都染成了黄色,后来这片海就成了“黄海”(呵呵,其实是染绿了,因为黄+蓝=绿。估计还毒死了不少鱼,因为苦味酸剧毒。活下来的俄国水兵对把他们变成“黄种人”很有意见)。硝化棉是白色的,含水量低的硝化棉呈白色粉末状(记住,不是黄的),燃烧时无烟,有时也被称为“无烟火药”。日本人的“下濑火药”也不是那么好用的,事故屡屡,因为钝化了的苦味酸本身虽然还算稳定,但是其与金属反应(酸+金属单质=H2+盐)生成的苦味酸盐却极不稳定,所以日本人不久也都改用了梯恩梯。
    梯恩梯也是芳香族化合物,即三硝基甲苯,在中学的化学试验室里就可以做出来,它的爆速(解释了大家更糊涂,好在这不是军事网站,知道是数据指标就好了)八千米/秒多一点,比苦味酸小几百,但远远大于硝化棉。梯恩梯取代黄色染料苦味算的原因在于它相当稳定,到四百度都不会自燃和殉爆,而且耐冲击,不易与金属发生反应,所以直到现在也是B、C炸药的主要组成部分。梯恩梯白色偏微黄,芳香族的化合物都有点偏黄。
    请大家注意区分“炸药”、“火药”、“发射药”、“推进药”、“起爆药”等等的区别,黑火药虽然退出了“猛炸药”的行列,但由于其简单的工艺和较低的爆速,作为廉价和有效的“发射药”和“推进药”有时甚至是“传导药”还在军事工业中广泛使用,黑火药对于军事的影响不但有历史意义,直到今天的伊拉克,也仍然有现实意义,对人类战争史是有产生过和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通观“黄色火药”(不要告诉俺:但凡是“黄色”的“火药”,就是“黄色火药”,俺会鄙视你的。而且现在用的是黑索金和奥克托金为主的炸药,也都不是黄色的了。如果谁要这么扯,俺就会告诉你,“黑索金是黑色的,还是黑火药厉害”),对军事从来没有起过多大的作用,和黑火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现金
54 元 
精华
帖子
4 
注册时间
2004-2-5 
最后登录
2004-2-5 
36
发表于 2004-2-5 08:05

火药的发明

火药的发明
  火药的最主要成分是作为氧化剂的硝石。成书于秦汉之际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把硝石列为上品药,即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发明火药的物质基础。秦汉之际也是炼丹术开始盛行之时,方士们为了炼制仙丹妙药,把各类药物彼此配合烧炼。五金、八石(各种矿物药)、三黄(硫磺、雄黄、雌黄)、汞和硝石都是炼丹的常用药物。其中汞与三黄合炼而得丹砂是炼丹家们的得意之作。但若用硝石与三黄共炼必将燃烧爆炸,因此导致火药的发明。就在火药发明之后,也曾被引入药类,《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更重要的原因是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实践中。

  火药触火即燃,在较密闭的容器中,还会发生爆炸,其化学反应式近于:2KNO3 + 3C + S = N2(+ 3CO2 (+ K2S + 169千卡,还有少许CO、K2CO3 、KSO4,体积很小的火药,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体积突然膨大,增至几千倍,因而在密闭的容器中,会爆炸,同时因产生K2S等固体产物,并加杂着未完全燃烧的炭末,所以能看到冒黑烟。

  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现在的人们不难理解,但在古代,这却一直是个谜,现在人们制取火药也很容易,民间流传的“一硝二磺三木炭”,就是火药的简易配方。这方法也不知历经了多少年代,劳动人民付出多少血汗,才摸索总结出来。火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它又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完善的。

  火药的发明与炼丹分不开。我国的炼丹家早就接触过火药的原料--硝石、硫磺及木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在混合过程中,稍不小心就会着燃烧。古人对组成火药的三种主要成分的性质有个认识过程。

  认识炭、使用炭较早。在商、周,人们已广泛用木炭来冶炼金属,明瞭炭是较木柴更好的燃料。伐薪烧炭,遂成农民的一种副业,硫磺有天然存在,但人们接触它,较早的是冶炼中逸出的二氧化硫和温泉中的硫。因为它直接地刺激人们的感官,就在这种接触中,逐渐认识硫的一些性能,除了了解它对某些皮肤病有特别的疗效外,还认识到硫的一些化学性质。特别是认识到硫与汞化合生成硫化汞,与天然品接近。这种性质很受从事炼丹的方士的器重,在他们妄图用汞炼制“金液”、“还丹”的过程中,常使用硫,在这种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到硫含有猛毒,着火易飞,很难“擒制”。

  怎样使其药性缓和呢?人们采取了所谓的“伏火法”,即将硫与其他易燃物质混合加热或燃烧,使药性发生变化的方法,火药发明与这种硫磺伏火的实验有密切关系。硝的引入是制取火药的关键,古人掌握最早的硝,大概是年久的墙脚房根下的土硝,随着生活实践,人们认识了硝石,将硝石在赤炭上一试,即现火焰,其化学反应式约为:4KNO3 + 5C = 2K2CO3 + 3CO2 (+ 2N2 (。在这个反应中,硝石是氧化剂,正因为硝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作用,所以在炼丹中,常用硝来改变其他药品的性质,就在使用硝石的过程中,人们还掌握了区别硝石与朴硝(Na2SO4)的方法,南北朝的陶弘景就指出:“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这与近代用焰色反应来鉴别KNO3是相似的,人们的这点认识,为尔后的大量采用硝石创造了条件。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由于医药学和炼丹活动的发展,至迟在唐代,人们在使硫磺伏火的实验中,发现点燃硝石、硫磺、木炭的混合物,会发生异常剧烈的燃烧。在《朱家神品丹法》卷五中,转载有唐初医药兼炼丹家孙思邈的“伏硫磺法”。由此记载可见,那时孙思邈已掌握了硝、硫、炭混合点火会发生剧烈反应的特点,因而注意采取措施,将容器埋入地下,并控制反应速度,防范爆炸,这显然是经过反复实践的经验总结。

  有记载,托名西晋郑思远所撰名为《真元妙道要略》的一本炼丹书里,就曾谈到:有人将硫磺、硝石、雄黄(As2S3)和蜜合起来一起烧,结果火焰升起,把脸和手烧坏,而且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这类实验的多次进行,经验的不断积累,认识的逐步提高,使人们终于掌握了火药的配制。同类的实验在唐代中期的《铅汞甲辰至宝集成》卷二中也有记载,并且记载有关于失败的教训,也从而学会利用这种混合物的燃烧爆炸性能。


现金
54 元 
精华
帖子
4 
注册时间
2004-2-5 
最后登录
2004-2-5 
37
发表于 2004-2-5 09:21

简单火药、黑火药、黄色火药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火药---------------这是最初发明时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主要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有炼制丹药时的发现,当时的理论比较简单也就是民间的”一硝二磺三木炭“的说法,当然这只是概括的语言,主要的成分是“硝石”,没错是混合物,但这种混合物极不稳定(用现代的话说),在制作过程和储存时,经常由于各种成分中的杂质或周围的气温气压变化,而发生自然或自爆的意外,在实际的使用中这种火药主要表现为燃烧性,爆炸性比较弱


小鞭炮用的就是这种火药,读者可以自己把一个小鞭炮的外皮去掉,剩下的就是这种火药(量很少),用火点着,很快就燃烧完,不出现爆炸。小鞭炮的爆炸是因为外皮的外部气压与小鞭炮内部的空气被火药在极短时间内燃烧掉,而造成内外气压差所造成的爆炸。

现代的一些农村还有农民用这种火药配方制作火药(经常造成悲剧),主要是制作鞭炮,这种鞭炮比较简单,花样单一(与我现代经常观看的那种烟火差得远)。
”一硝二磺三木炭“这也是民间土火药的制作口决(读者可以试一下,材料可以到化学材料商店购买,注意一定要有灭火器在旁边,因为极不稳定,不过也可能点不着,看你的运气)




黑火药-----------主要是在中国元代在简单火药的基础上发展的,这时的黑火药也被为“炸药”,因为元代工匠和军事家对简单火药进行了改良,使它的制作过程和储存时更稳定,在使用过程中爆炸威力更大,并且对火药的原理的认识更全面与有体系已不单纯是“一硝二磺三木炭”,而是加入的其它的成分与使用一定的方法其进行“提纯”,所以在军事上的应用更广泛。在对简单火药改良的基础上元代工匠和军事家发展出了的各种以黑火药的为主要材料的火器,也就是这个时间中国的黑火药在元世祖与阿拉伯人的交战中传入阿拉伯国家,间接地传入了西欧。

这时中国也掌握了如何控制火药的爆炸,也就为什么中国的烟花可以造成各种不同颜色和样式的原因。当然这种技术源自至于军事上的需要和应用

现金
54 元 
精华
帖子
4 
注册时间
2004-2-5 
最后登录
2004-2-5 
38
发表于 2004-2-5 10:24

简单火药、黑火药、黄色火药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火药---------------这是最初发明时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主要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有炼制丹药时的发现,当时的理论比较简单也就是民间的”

一硝二磺三木炭“的说法,当然这只是概括的语言,主要的成分是“硝石”,没错是混合物,但这种混合物极不稳定(用现代的话说),在制

作过程和储存时,经常由于各种成分中的杂质或周围的气温气压变化,而发生自然或自爆的意外,在实际的使用中这种火药主要表现为燃烧性

,爆炸性比较弱


小鞭炮用的就是这种火药,读者可以自己把一个小鞭炮的外皮去掉,剩下的就是这种火药(量很少),用火点着,很快就燃烧完,不出现爆炸

。小鞭炮的爆炸是因为外皮的外部气压与小鞭炮内部的空气被火药在极短时间内燃烧掉,而造成内外气压差所造成的爆炸。

现代的一些农村还有农民用这种火药配方制作火药(经常造成悲剧),主要是制作鞭炮,这种鞭炮比较简单,花样单一(与我现代经常观看的

那种烟火差得远)。
”一硝二磺三木炭“这也是民间土火药的制作口决(读者可以试一下,材料可以到化学材料商店购买,注意一定要有灭火器在旁边,因为极不稳

定,不过也可能点不着,看你的运气)




黑火药-----------主要是在中国元代在简单火药的基础上发展的,这时的黑火药也被为“炸药”,因为元代工匠和军事家对简单火药进行了改

良,使它的制作过程和储存时更稳定,在使用过程中爆炸威力更大,并且对火药的原理的认识更全面与有体系已不单纯是“一硝二磺三木炭”

,而是加入的其它的成分与使用一定的方法其进行“提纯”,所以在军事上的应用更广泛。在对简单火药改良的基础上元代工匠和军事家发展

出了的各种以黑火药的为主要材料的火器,也就是这个时间中国的黑火药在元世祖与阿拉伯人的交战中传入阿拉伯国家,间接地传入了西欧。

这时中国也掌握了如何控制火药的爆炸,也就为什么中国的烟花可以造成各种不同颜色和样式的原因。当然这种技术源自至于军事上的需要和

应用


黄色火药------------------在以上文章中被称为“黄火药”,当然这种称呼是错误的,因为根据本没有“黄火药”这种东西,”黄色火药“

才是正确的学名,它是西欧人发展的,它建立在现代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它与黑火药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与黑火药有间接的关系,因为在”黄

色火药“没有出现以上,西欧人用的是文艺复兴后由阿伯人传入的“中国雪”(黑火药),随着西欧人对”中国雪“的使用和学习的时间不断

发展,历史的大轮也来到了大约三~百年前的西欧,西欧人发明了”黄色火药“,与此同时发明的火绳枪、燧发枪(现代中国的一些农民使用的

土枪)仍然使用黑火药,现代的军事上对”黄色火药“的应用不广泛。


举例:二战时代,美军经常使用手雷(与“一滴血”电影中的手雷外形一样,想起来了吧)。当初在美军装备军队时它里面用的是”TNT黄色炸

药“(很熟吧),但在二战正式装备军队和实战中,里面并没有使用”TNT黄色炸药“,用的是替代品,当然它是属于黑火药,原因是爆炸的效

果的问题和价格问题。
                                                                                       
黄色炸药目前主要用于民用,楼房的定向爆破等

如果西欧人没有接触过中国的火药,可能就什么是火药也不知道。

如果火药完全是西欧人发明的,今的”火药“将不会被称为“火药”,可能是其它名称

                                                  

Rank: 4

现金
1721 元 
精华
帖子
591 
注册时间
2003-5-21 
最后登录
2009-12-31 
39
发表于 2004-2-7 00:57
tonycool  贴的文章非常好,很专业,把问题讲透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Rank: 10Rank: 10Rank: 10

现金
32534 元 
精华
25 
帖子
19421 
注册时间
2002-6-11 
最后登录
2013-3-23 

版主勋章 勤于助新 携手同心 文思泉涌 锄草勋章

40
发表于 2004-2-7 15:14
其实我后来也查过我的存书.我看到过一本少儿科普,讲<宋史>有专门记录武备局的章节. 有记录说一次作战,就有领用火药数万斤的记录.可见,宋朝时就在大规模使用火药. 另外,早期火药可能在陆战中效用不彰,但在当时的海战中,绝对起了决定作用.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5 20:38 , Processed in 0.01777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