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有声有色 存档 1 贴几张董桥收藏的情色藏书票,大家欣赏一下。 ...
查看: 462|回复: 0

贴几张董桥收藏的情色藏书票,大家欣赏一下。 [复制链接]

Rank: 4

现金
320 元 
精华
帖子
242 
注册时间
2003-7-20 
最后登录
2003-11-18 
1
发表于 2003-8-17 14:59

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640pix/20021229/Article_news/29new1p.jpg


「藏书票」是甚么?
  读书人的喜好有三:一是买书,二是读书,三是藏书。一般爱书的人,都喜欢在新书的扉页签上自己的名字,有时候会盖上私章,注下藏书日期,表明该书的拥有者是谁。在欧美却有另一个做法,就是藏书者聘请艺术家或自己亲自设计印制一张小纸票,贴置于每本藏书的封面里,或首页的右上角或正中位置,以显示该书为某人或某图书馆所收藏,因此这些小纸票被称为「藏书票」(日本则称之为「藏书签」或「书票」)。票上除印上收藏者的名字,及其所喜爱的图案或家族徽号之外,通常还印有一个拉丁文"EX-LIBRIS"的字样;该字原为「珍藏」之意,但现已成为「藏书票」的国际通用符号。
  制作藏书票的形式是没有限制的,用手绘或剪纸皆可,不过传统上用版画居多。而题材方面,包括人物、风景、花卉、昆虫、鸟兽、诗词、名言、纹章、徽号或图案等均可,随?制作者或藏书者个人的喜好,用不同的技巧和素材自由发挥创作。笔者曾有机会参观各地之藏书票,可说是琳琅满目,多采多姿,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藏书票的面积虽小,但却能揉合各类的题材,融汇不同的文化,反映藏书者的个性、兴趣、品味和涵养。因此,它具有交流文化、推广艺术、鼓励阅读、收藏鉴赏等价值,故藏书票被人冠以「纸上宝石」和「版画珍珠」的雅号,以表珍贵。若要笔者简单形容藏书票的特色,我只用两句话,就是:「三寸平方辟天地,古今中外共一炉。」
  
  
  
  「藏书票」之由来及发展
  藏书票始源于十五世纪的欧洲,因藉赖当时文艺复兴运动及德国印刷术之发明,这玩意不久就被推展遍及欧美等地。欧洲一些有名的文学家,如莫泊桑、雨果、福楼拜等,都是喜爱使用藏书票的。而参与从事藏书票设计制作的知名画家,有杜勒、毕尔兹利、高更、马谛斯和毕加索等人。
  至于亚洲方面,日本可算是最早期使用藏书票的地方,十八世纪中叶已有流传,发展之积极尤胜其它国家,经过一段时间之萌芽与培植,一九二二年,正式成立「日本书票协会」,现今已拥有会员一千八百多人。
  藏书票在中国的历史只有半个多世纪,也许是因为中国的读书人在传统上惯用印章之故,以致藏书票未能植根长大。鲁迅先生在三十年代倡导新兴木刻运动,把藏书票从日本引进到中国,得到李桦等一?木刻版画家响应,于一九三四年在广州成立「现代版画会」。该会在致力推动木刻版画艺术之同时,亦成了推展藏书票艺术的先锋。
  因?各种客观的因素,使用藏书票的雅兴一直末能在中国普及。至一九八四年,由民间所组织的「中国版画藏书票研究会」(现改名为「藏书票研究会」)于北京宣布成立,再次推展制作及收藏藏书票的活动。此外,香港和澳门两地分别于一九八五及一九八八年举办过「藏书票展览」。台湾也在九○年八月初举办了首届「中国藏书票展览」。
  香港一?热衷艺术的人士,于八九年十二月成立了「香港藏书票协会」,并于九○年十月?办了「香港藏书票协会会员作品展」及「中日藏书票作品邀请展」,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们在香港为藏书票的发展史写上新的一页。
  当然,藏书票这玩意在各地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基础,例如在苏联,据统计在一九一七年约有书票八千枚,但到一九八八年时已有四万枚之多!又据日本一本美术杂志的统计,现时全世界最低限度有二十三个地区,已经设立了藏书票协会或类似的组织。
  
  
  「读书人」与「藏书票」
  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不单可以与书本的作者神交,还可以透过藏书票,微观藏书者或画家的内心世界,探索他们的心路历程。如果你喜欢亲手为自己的藏书制作一些藏书票,肯定是一件乐事;不然,邀请画家代为制作,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当然,若只拥有藏书票,而没有藏书,对读书人来说,似乎有点儿讽刺。
  在这生活繁忙紧张的时代,笔者谨愿藉此文提倡制作和使用藏书票,以唤起更多有心人,投入读书人的行列;并藉此使我们在阅读的习惯上,多添上一分交化与艺术的气息。
  
放下.放下.再放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11-24 15:24 , Processed in 0.01654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