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肝胆相照论坛 论坛 三十以后 存档 1 小说里的心理学(zt)
查看: 516|回复: 5

小说里的心理学(zt)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3650 元 
精华
12 
帖子
2856 
注册时间
2003-4-8 
最后登录
2005-5-16 
1
发表于 2003-7-28 04:00

几部小说里的心理学            
当我们在地上行走的时候,能够援引我们,在黑暗中始终照耀着的,只有来自精神的光芒。精神有时象一颗星,内里是熔岩般的核心,它不断地冲突,奔腾,从不停息。
——题记
              (一)复        活
在一望无垠的白色雪原上,狂风呼啸,漫天都是冰雪。天地间有一些人在艰难地向前行走,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走了多久,还要走多久,他们只是一直走下去。他们每个人都那么痛苦,那么受折磨,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跋涉。
这是电影《复活》的开头。作者托尔斯泰晚年皈依宗教,以教义中的原罪之说,创造了《复活》。原罪的理论实际上是从人性本恶的角度宣扬基督教鼓吹的各种教义,便于教会的统制。可是开头这段话实在很形象,我以为这可以代表我们每个人,在生命和人生的旅途中,和他们一样艰难地跋涉,努力找寻自己想要的目标。有的人很顺利地一直往前走,也远远望见了自己的目标,满怀希望和信心。而有的人因为自己或其他各式各样的原因,开始迷失,彷徨,或者狂躁愤怒。他们在原地长久地停留或四下不安地奔跑,却始终无法找到出路。也许不久以后他们会找到,也许会永远错误地走下去。
其实宗教可以流传这么久当然有它高明之处,例如佛经说“(佛之)智慧如金刚,能摧一切愚暗烦恼。”这是一种哲学的观念,鼓励人们寻求智慧。基督教则以原罪之说,要人们行善积德,相信耶稣会挽救世人,挽救迷途的羔羊。
但是托尔斯泰只是引用了原罪的概念,他的高度超过了宗教,他把这个罪人世界作了非常仔细的分析和描述。相比之下,宗教的观念太过空洞了。小说是作者创造的心灵世界,《复活》里描述的罪人世界里也有普通的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政治犯,托尔斯泰认为惟有他们是具有自我救赎倾向的人,事实上他们也渴望自救。当然所有的群体里都有优中劣三等,他们每种人都不断地思考,分析,希望找到出路,但是最终他们发现每个人都无法救助对方,还是只能拯救自我。
托翁写这作品花了十年时间,他的思路特别严谨,苛求。他特别强调所用的现实材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所以困难也特别巨大。
我以为他在作品里其实是想建立一个心灵的世界 ,或者是一个模型,一个                     类似超我的模型,他想通过模型来找寻一条平凡人也可以走得通的自救之路,但我想他并没有成功。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环境都很难一样,所以适合所有人的自我救赎或自我教育绝不会出现。这想法其实有些类似于宗教的修行过程,但宗教因历史原因导致了它致命的缺陷,它能够做到一部分已经很不容易了。
当然这作品很严肃,读起来不那么轻松,因为他想告诉你的是类似“超我”的一个理想。理想当然很高,我们也许只能远远地望得见,可是有了它,我们会长久地思考关于自己出路的问题,于是很多事情就不同了。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3650 元 
精华
12 
帖子
2856 
注册时间
2003-4-8 
最后登录
2005-5-16 
2
发表于 2003-7-28 04:01
(二)城        堡
其实城堡的故事并不复杂,只是描述了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因为某些原因,千方百计地想与某一城堡中的神秘的居民接触,他满心希望这些人会告诉他下一步会如何行动,并指出他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他的一生都在疯狂地做这种努力,但是他失败了。  
我以为卡夫卡的用意是阐述我们现代人在现实生活里的软弱无力。现代社会中人与人间人际关系的淡漠,实际上早已演变成物质利益间的交换和冲突。工人出卖体力,商人,医生,职员出卖智慧和人格(精力充沛,富于创造性以及其他素质。)例如,某人的特质在市场上无法为人所需要,那么,这个人对社会而言毫无价值,就象商店里卖不出去的商品。所以一个人的价值在社会里不仅具有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有无使用价值。这也使我们现代人具有了商品的属性,从而丧失了“自我”的一些个性,独立性和理性。
另外整个社会充斥着全世界的经济活动,新闻报道一天三变地反复夸大小国的流血,战争,事件。经济新闻,金融,政治,娱乐,每时每刻地冲击我们的眼睛,耳朵,大脑,没有一刻休息。还有无孔不入的广告担心你的健康,今天补钙,明天补血,后天要补肾。还要补什么什么。
这些都让个人无条件地被动接受,然而个人面临的是自己根本无力掌握和改变的东西,个人在整个社会里象尘埃一样渺小和微不足道。
这也是卡夫卡创作的主题。那个人想找到自己该怎样应付的办法,却始终没有找到。在故事的结尾,他充满孤独感和失落感,无助地离开了这座城堡。
可是,他真的可以离开吗?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3650 元 
精华
12 
帖子
2856 
注册时间
2003-4-8 
最后登录
2005-5-16 
3
发表于 2003-7-28 04:01
(三)凤     凰
沈从文先生是曾经极富争议的作家,解放后从事考古工作。但他的早期作品极为出色,在当时连鲁迅都爱看他的小说。
〈凤凰〉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记录了沈先生重返湘西的所见所闻。他曾多次说自己是个“乡下人”,这话虽然听来谦虚,但却不仅是谦辞。(他的作品甚至被湖南某县当作县志收录。)我以为〈凤凰〉涉及到的某些湘西风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实是具有医学和心理学上的价值。
中国的云贵川湘等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放蛊的记载,蛊的起源已经不可考,流传在云贵一带的蛊是否与细菌有关也尚未可知。现下让我们去看看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蛊是怎样的。
沈先生说,湘西的蛊婆放蛊方法是用虫蛇类放于果物中,对象多为小孩,诱使吃下就算放了蛊。放后小孩和生蛔虫差不多,腹胀人瘦,或梦见虫蛇,终于死去。若疑心是某妇人所放,求之妇人,妇人如果告以良方,病也就好了。独居且穷而老的妇人易被当成为蛊婆,若小孩不幸死去,好事者拿住蛊婆,加以私刑,有的蛊婆还会招供说自己蛊死过某某,有多少魔力。
放到现在来看,当时的小孩在乡下得寄生虫病是很寻常的事,实在不干蛊婆的事,独居而穷老的妇人也许在寂寞中产生心因性妄想,以为自己有什么魔力,也许她对周遭的环境太过不满,借此释放和发泄,这应该是一种变态的妄想型心理,在今天自然没人会认真理会她的魔力 ,但在当时,她的遭遇就坏的多。
至于巫者,在今日某些地方仍然会出现。但已与沈先生笔下因间歇性狂躁而被人当做有奇异力量却大相径庭了。今日的巫术偶有所闻,也已成为一种以诈骗钱财为目的职业,主要在引人迷信自己却很清醒。但当时患者因患病而表现得与众人不同,因与众人不同而为人膜拜,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可见,科学与迷信终归是水火不容的。
落洞则近于神话故事了。虽然我们现在可清楚地判断这是癔病。但仍然为那个时代妇女的命运而感慨。因青春期的女子受性方面的压抑过度,转而将内心的奔放情绪指向并不存在的神与怪。而当地部族的神怪观又相当牢固,无处无神,无处不怪,因此女子爱上的树木,洞穴,岩石都属于另一程度上的正常。癔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自然只能在幻想中寂寞的死去。而家人往往怕得罪神灵,连嫁人这当时最好的治疗方法也不能够。这实在是一场悲剧。                              
以上的三种情形都是异常的心理现象,但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之下,却不幸地融入了大众心理学的迷信成分。心理疾病既得不到任何治疗,仅是将其神化,我们只能希望这些悲剧不要再发生,更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Rank: 7Rank: 7Rank: 7

现金
3650 元 
精华
12 
帖子
2856 
注册时间
2003-4-8 
最后登录
2005-5-16 
4
发表于 2003-7-28 04:03
( 四 )霸王别姬
许多文学作品因为电影的成功而为人所熟知,印象里《霸王别姬》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同性恋心理的电影。电影里的两个主要人物,程蝶衣和段小楼。作者所讲述的是一种经历或者过程。其实程蝶衣天生并没有这种同性恋的倾向,虽然有些内向,敏感,但还是个普通的男孩子。所以他在唱那句“我本是女儿身” 时,总唱成“我本是男儿郎” 。实际上他这是早已认清了自我的性别特征,所以对另一种性别表现出不自觉的对立。但后来,当他因此被师兄段小楼用烟袋捅得满嘴流血之后,他终于被环境所逼迫,唱出了“我本是女儿身” 。在这转折的刹那,他的性格和心理被严重扭曲,作为男性特征的一面被强行压抑下去,而后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虞姬的角色中去,与虞姬合而为一。他的天分很高,再加上用心投入,自然在舞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甚至在生活里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女性化的特质,温柔,嫉妒,孤芳自赏,这些典型的女性特点他都具备了,那么还缺什么呢?爱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素,女性化的程蝶衣终日把自己当作虞姬,他爱上的自然是霸王,而且他人戏不分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幻想中伟大的爱情里,像以死追随霸王的虞姬一样痴醉地深爱着段小楼。而被老太监的性侵犯更加深了他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认同。他要的,是自己理想中的虞姬和霸王的爱情,所以,当巩俐扮演的菊仙出现在段小楼身旁时,他满怀轻蔑地问“你会演戏吗?” 以为可以就此打败菊仙,可事实上,失败的只是他自己。张丰毅扮演的段小楼极为符合他作为普通男人的心理特征 ,戏就是戏,生活就是生活,两者是截然分开的。他对待程蝶衣的是数十年的友情和视他如兄弟姐妹般的亲情,却始终不会真正把他当作女性或是爱人。段小楼真正爱的是风情万种又不乏温存体贴的菊仙,那有着真实的女性魅力的妓女。而菊仙的厌倦风尘也使她真心和段小楼相守到老,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因此蝶衣才有着几十年的寂寞。他是真正为艺术和理想献身的人,稍微有人知音便欣喜万状。但他始终得不到霸王或小楼,没有真正喜欢的人同他一起分担和享受这些痛苦与快乐,又有什么意思?希望于他终于成了绝望。他最后的自杀也是颇具戏剧之色彩,虞姬以死报答了霸王,蝶衣用死完成了虞姬。戏至高潮,转身,倒地,幕落。曲已终,人已散。真是凄美的浪漫。而碟衣选择这种形式的死亡也许是他最后的满足与快乐。他的一生都是戏,为戏而生,为戏而死,可惜却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同和支持。
÷我以为这作品不能算是真正的同性恋故事,程蝶衣只是忠于他的理想,在理想中塑造另一个完美的自我,而这自我又恰好是女性的角色。和一般同性恋者的性别错乱,喜欢所有出色的男人不同,虞姬始终只对霸王坚贞如一,甚至慨然赴死,所以程蝶衣只爱段小楼一人,这种爱当然有移情的成分。因为虞姬是不能没有霸王在身边的。这现象和状态移到现实生活的场景中所出现的角色冲突和角色错乱,作品已经表现得很好,但我们不要忘记,程蝶衣为之全身心付出的爱人其实仅仅存在于一个虚无飘渺的理想世界里,段小楼也只不过是个替身。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8217 元 
精华
20 
帖子
6590 
注册时间
2003-5-1 
最后登录
2018-8-8 

开心乐园 荣誉之星

5
发表于 2003-7-28 04:24
女性化的特质,温柔,嫉妒,孤芳自赏,[em14]

BTW:真实的女性魅力是什么?男性魅力又是什么?[em28]
今晚的狮子睡着了

Rank: 9Rank: 9Rank: 9

现金
12001 元 
精华
76 
帖子
8457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10-2-5 

管理员或超版 荣誉之星 心灵港湾

6
发表于 2003-7-28 12:33
以下是引用少数派在2003-7-27 15:24:00的发言:
女性化的特质,温柔,嫉妒,孤芳自赏,[em14]

BTW:真实的女性魅力是什么?男性魅力又是什么?[em28]

你觉得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肝胆相照论坛

GMT+8, 2024-6-3 21:22 , Processed in 0.01551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