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秋风尽,时间的脚步已走到2010年12月12日,寒冷的冬日到了,也到了户外骑行的冬日。我的骑行之旅刚刚开了个头,很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心中很是不舍,一听朋友说要出去,就迫不及待的出发了,谁知到得太早,等同伴就是一个小时。
上路后就很顺利了,今天微风,冬日的阳光驱走了严寒,一路上听着歌,加上旧友相逢,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的就到了黄洞了,按照惯例吃饭休整,今天的阳光分外的暖和,几人一致同意把桌子抬到外面阳光下。户外吃饭,这种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开阔的天地,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温润的阳光,和煦的风。六个人两个荤菜两个素菜,一件啤酒,还有带的干粮,酒不醉人人自醉,无不陶醉在此情此景中。出门在外AA制,没有了请客的拘束,没有了长幼尊卑秩序,没有了防御和伪装,放下了面具,无所谓谁求谁,剩下的只是自由和轻松。山里正宗地道的糊涂面条,六个人八碗,足饱;让老板新油炸的辣椒油,喷香,不带任务的午饭,我们足足吃了一个多小时。
饭后每人吃的都有点涨,推着车子步行了好长时间才骑上。山里处处是景点,先上玉皇顶,顺着带状的山路盘旋而上,上去后我们不会像善男信女那样烧香叩头,我们更享受攀登的过程,有些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几个坐在一起,享受起来午后的阳光,阳光下解开了外罩,脱掉了鞋子,让身体每一部位都接受阳光的普照,周身暖暖的,睡意侵来,最后恋恋不舍的起来赶路。下面就是翻山越岭了,骑行了几次山路,已不再有畏惧了,卫华的播放器里传来阵阵轻音乐,美啊,有音乐和啤酒旅程不在孤寂,伴着歌声我们轻轻松松的就到了解放洞了。
早就听说过解放洞,洞长六七百米,这里冬暖夏凉,夏天来时丝丝直冒凉气,现在进去,里面暖融融的,幽深窈长的山洞里面黑漆漆的,我们都打开了手电,在柱样灯光下缓慢骑行,洞内还不时传来滴滴答答的水声,这让我禁不住停了下来,摘下手电一照,洞内到处都是钟乳石,只不过有点小。越来越亮了,不长的山洞感觉走了半个世纪,洞内行走也是别有一番情趣。洞外的天地分外广阔,前面全是下坡了,山沟里还有潺潺的流水声,顺流而下,耳畔呼呼生风,过了一个个山村,山村内民风古朴,已至冬季这里还是绿树成荫,农妇在河沟旁浣洗衣物,还有鸭群在悠闲戏水,这些都让我禁不住放慢了前行的脚步。遇到路旁的一个个小景点,我们都会下来玩一会,“看哪里——山洞,里面还有哗哗的流水,走下去看看”我们停下车,沿着小路走进去,踩着洞内一块块石头小心的前行着,很怕脚下一滑湿了身,洞居然能走出去,外面别有洞天,洞内水流到头变成了一股股小瀑布,在石头的阻力下水花四溅,估计长期不断水,水流不到的地方布满青苔,下面是一个清澈水潭,山、水、石、瀑、树、草、苔组合成的美景让人流连,刺客拿出了相机,咔咔嚓嚓的照个不停,大家也都跟着摆出了各种奇形怪状。
一路溪水送我行,驱山走水置眼前。观了山水之景还是有些不过瘾,我提议在回来时走淇河观光道,继续我们的观光之旅。沿着河边的水泥鹅卵石路前行,同伴告诉我这里是许沟湿地,据说是罗贯中晚年的隐居地。河边的路起起伏伏,坡度不大,很是别致,不觉单调;路两旁是叫不上名字的花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映成趣;河边是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还有丛生的芦苇,在水面、日光映衬下,宁静安详;河面宽阔,已不像在山区的涓涓细流,不时有水鸟掠过,水中还有冬泳爱好者在弄潮杨波;河边清泉汩汩,度假村的服务员在濯洗着青菜。暮色四合,夕阳熔金,薄暮余晖洒遍四野,到了黄昏时分,也到了一天之中最具安宁平和,家庭味最浓的时刻。河鸭归圈,宿鸟回巢,牛羊下来,我们也在匆匆往家赶。人得生物节律、情感节律、心理节律同大自然的生命节律一道,同趋于平和与安宁。多情的我思绪万千不由得想到了两首歌谣——《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单车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很是享受此情此景
后来又沿着淇滨公园一路骑过去,人工修饰过的草地、道路也很好,但在我心目中不如自然尽性,淇滨公园的文化长廊,写满了诗文,也只能走马观花,留待以后心欣赏了。开发区一座座大厦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显示出新城的崛起,淇河之畔的自行车专用跑道骑起来真是一个字——爽。
到家了,回想今日的旅行,安宁、平和、暖暖的,让人感觉这个冬天不太冷。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