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唾液中有没有抗乙肝病毒的物质,请将原始报告公布。 [打印本页]

作者: 高俊霞    时间: 2010-8-22 11:43     标题: 唾液中有没有抗乙肝病毒的物质,请将原始报告公布。

唾液里有没有抗乙肝病毒的物质,艾滋病接吻不传染就是因为口腔中有一种免疫蛋白可以使它失活。那现在国家宣传乙肝唾液不传染,可是医学界也缺乏统一的认识,没有有效的科学根据,只说病毒少传染性极低,很多人还是很害怕乙肝携带者,如果有研究可以证明乙肝不通过唾液传染,那就可以从科学上真正消除对乙肝携带者的歧视,将研究报告公布于众,大众就可以从心里上接受乙肝携带者,而不仅仅靠法律的保护,毕竟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就像艾滋病一样,从科学上解释了唾液不会传染艾滋病,大众可以很轻松的接受他们,即使艾滋病没有疫苗,大家也不恐惧,因为艾滋病是真的基本不传染啊。
      呵呵,我知道溶菌酶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及与hbvdna形成复盐,还有唾液酸能够跟病毒结合使病毒不能粘附于细胞粘膜上。不知道还有别的没有。
      既然艾滋病有,那么古老的乙肝病毒在口腔中的免疫物质也有。应该多研究一下。

[ 本帖最后由 高俊霞 于 2010-8-22 12:16 编辑 ]
作者: hyf160888    时间: 2010-8-22 18:03

专家说的~~~~~
作者: 高俊霞    时间: 2010-8-22 19:21

唾液中含有溶菌酶,主要是吞噬细胞所分泌,是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物质,能使一些革兰氏阳性的细菌溶解,能水解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溶菌酶还有抑制流行性感冒和腺病毒的生长,抗感染和消炎止血等功能,对咽喉炎、扁桃体炎、牙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唾液中含有各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其中SIgA具有较强的凝集抗原能力,对病原菌和病毒有抗体活性,故对保护粘膜不受病原微生物侵犯起着重大作用。
作者: 高俊霞    时间: 2010-8-23 07:28

蛋清溶菌酶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李亚男1,李红梅1,郭贵华1,杨丽2
1. 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853; 2 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089
摘要:目的:观察蛋清溶菌酶(HEWL)对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以2.2.15细胞为模型,以苦参碱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病变法(CPE)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判定溶菌酶对2.2.15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水平的抑制效果。结果:HEWL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和半数中毒浓度(TC50)均>1 000 μg•mL-1,HEWL对2.2.15细胞HBsAg抑制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213.0±71.3) μg•mL-1,对细胞HBeAg无抑制作用。苦参碱对2.2.15细胞的TC0和TC50均>250 μg•mL-1。苦参碱对2.2.15细胞HBsAg抑制作用IC50的为(54.2±17.1) μg•mL-1,对HBeAg无抑制作用。结论:蛋清溶菌酶对2.2.15细胞的HBsAg表达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HBeAg无抑制作用。
关键词:2.2.15细胞; 苦参碱;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胞壁质酶
Study of inhibitive effect of hen egg-white lysozyme on hepatitis B virus
LI Ya-nan1, LI Hong-mei1, GUO Gui-hua1, Yang Li2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Hospital Attached to Aeromedicine Institute of PLA,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antiviral effect of hen egg-white lysozyme (HEWL)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HBV). Methods: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HEWL against HBV was tested in vitro on 2.2.15 cells, using matrin as control. Data elabor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calculation of the cytopathic effect(CPE)and ELISA. Results:The maximum nontoxic concentration (TC0) and the 50% toxic concentration (TC50) of HEWL on 2.2.15 cell were all >1000 μg•mL-1, the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of HEWL to HBsAg was (213.0±71.3)μg•mL-1, HEWL had no effect on HBeAg. The TC0 and TC50 of matrin were all >250 μg•mL-1, the 50% inhibitory IC50 of matrin to HBsAg was (54.2±17.1)μg•mL-1, matrin also had no effect on HBeAg. Conclusion:HEWL can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HBV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HBsAg, but has not effect on HBeAg.
Key words:2.2.15 cell; matrin; HBsAg; HBeAg; hepatitis B virus; muramidase
+ 字体 -
阅读
•        PDF (0.68MB)
•        收藏HTML
工具
•        推荐给我的朋友
•        高级检索
•        订阅本刊
•        评论
相关作者文献
•        on Google
•        on Google Scholar
相关文章页面
•        on Google
•        on Google Scholar


  溶菌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细胞、恢复组织功能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1-2]。本实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蛋清溶菌酶(HEWL)对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及作用强度。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细胞: 2.2.15细胞购于北医大病毒实验室。 2)待测药物:蛋清溶菌酶,购于长春奇龙生物技术研究所。苦参碱,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DMEM细胞培养基:干粉,Sigma产品。 4)细胞培养液和细胞维持液:DMEM细胞培养液(含 10% 的灭活小牛血清)。 5) DMEM细胞维持液(含2%的灭活小牛血清)。 6) 96孔和24孔细胞培养板,FALCON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分组 随机分3组即A 细胞对照组,B药物组(加苦参碱), C 实验组(加蛋清溶菌酶)。
  1.2.2 2.2.15细胞的培养 细胞长满单层后,以1∶2传代, 48 h 用于实验。
  1.2.3 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 1)细胞铺板,将单层细胞消化,分散,计数,以2×105/mL 细胞悬液加入96孔板,每孔加 100 μl。置 37 ℃ CO2孵箱培养,单层后用于实验。 2)待测药物稀释(倍比稀释),蛋清溶菌酶稀释度为1 000~9.38 μg•mL-1,苦参碱为 250~15.63 μg•mL-1。 3)加入待测药物,将96孔板内的培养液吸出,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药液,每孔加 100 μl,每个浓度设4个孔,并设正常细胞对照。置 37 ℃ 5%CO2孵箱培养,逐日观察CPE,以 96 h 判定结果。
  1.2.4 药物对病毒的抑制实验 1)细胞铺板,将单层细胞消化,分散,计数,以2×105/mL细胞悬液加入24孔板,每孔加 100 μl。置 37 ℃ CO2孵箱培养,单层后用于实验。 2)药物稀释(倍比稀释),蛋清溶菌酶稀释度为1 000~31.25 μg•mL-1,苦参碱为250~7.81 μg•mL-1。 3)加入待测药物,将24孔细胞培养板内病毒液吸除,加入不同稀释度的蛋清溶菌酶和苦参碱,每孔加 1 mL,每个浓度设2个孔,设正常细胞对照, 置 37 ℃ 5%CO2孵箱培养,逐日观察结果。 8 d 判定结果。 4)采用ELISA方法测定HBsAg和HBeAg水平,读取第八天收集的培养液的OD450 nm值,并计算抗原抑制百分率。
  1.3 结果判定和统计学处理 以上实验重复3次。通过细胞病变法,计算药物的最大无毒浓度和半数有效浓度。ELISA数值以x±s表示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药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实验  蛋清溶菌酶对2.2.15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o)和半数中毒浓度(TC50)均>1 000 μg•mL-1。苦参碱对2.2.15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o)和半数中毒浓度(TC50)均>250 μg•mL-1。
  2.2 蛋清溶菌酶对HBV的抑制作用 蛋清溶菌酶对2.2.15细胞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相关, y=0.170 6 Ln(x)-0.493,R2=0.987 4。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213.0±71.3) μg•mL-1 (x±s, n=12)。对HbeAg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表1 蛋清溶菌酶对2.2.15细胞HBV的抑制作用 略)。
  2.3 苦参碱对HBV的抑制作用  苦参碱对 2.2.15细胞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相关,y=0.163 8 Ln(x)-0.222 3,R2=0.972 2。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54.2±17.1) μg•mL-1(x±s, n=12)。对HbeAg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表2 苦参碱对2.2.15细胞HBV的抑制作用 略)。
  3 讨 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医学工作者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乙肝病毒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分为六大类: 1)核苷和核苷酸聚合酶类似物。 2)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胸腺素等)。 3)中药。 4)联合治疗。 5)基因治疗。 6)其他(如树突状细胞疫苗、皮质类固醇治疗等)[3]。但由于病毒cccDNA不能被彻底清除、病毒变异及患者免疫耐受等原因,目前抗病毒治疗仅对一小部分患者有效,并且现在临床应用的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耐药性和复发等不足,研制、开发高效低毒的药物势在必行。
  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是表示病毒复制状况的指标。因为2.2.15细胞株是由肝癌细胞HePG2导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后而建立的细胞株,它能分泌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Dane颗粒,所以成为目前国内外公认和常用的体外评价抗HBV药物的细胞模型[4]。本实验的细胞对照组所得结果也表明, 2.2.15细胞能够稳定持续地分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
  苦参碱是从中药苦参根和苦豆子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5]、调节免疫[6]、抗乙肝病毒的作用[7-8]。本实验采用其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其具有抗HBsAg的作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溶菌酶具有抗HBsAg的能力,且其对病毒表面抗原分泌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虽然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213.0±71.3)μg•mL-1,较苦参碱的半数有效浓度(54.2±17.1)μg•mL-1要高,但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蛋清溶菌酶对2.2.15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o)大于 1 000 μg•mL-1,半数中毒浓度(TC50)也大于 1 000 μg•mL-1,表明高浓度的溶菌酶对细胞无毒性,这为进一步研究其抗HBV 提供了理论依据。另有研究还表明,通过3-羟基苯二酸酐(3-hydroxyphthalic anhydride, 3-HP)对溶菌酶的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后,可扩展其抗菌谱并能增强其抗HSV-1的能力[9]。目前,对溶菌酶尤其是对人溶菌酶的应用研究还很不够,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对其研究的深入,相信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会越来越多的被开发出来并加以利用。
    人的溶菌酶是蛋清溶菌酶效价的三倍。唾液中有大量的溶菌酶。乙肝既然像艾滋病一样唾液不传染,一定有不传染的原因,希望医学家多研究一下,不要你说传染,他说不传染,唾液有病毒,活性呢查过没有,失活的病毒也能传染吗,那麽多网站不负责任的说可能会传染,结论是建立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不是建立在别有用心或人云亦云上,那些搞病毒研究的,多做点实际的研究,古人尚知道“三步之内,必有解药。”多研究一下唾液有可能就发现了可以治疗乙肝的新药呢,1.2人的福祉比什么都重要,南大教授吴稚伟不就在人的唾液中找到了治疗艾滋病的新药吗,而且取得一定成果,战胜乙肝不是问题。

[ 本帖最后由 高俊霞 于 2010-8-23 07:44 编辑 ]
作者: 我问谁    时间: 2010-8-23 11:39

大概看了看
作者: 高俊霞    时间: 2010-8-25 13:16     标题: 有没有人研究唾液中的乙肝病毒活性的

有没有人研究唾液中的乙肝病毒活性的,如果光有病毒,却是失活的,怎么也不会唾液传播。是不。
作者: 四川坏人    时间: 2010-8-25 17:57

一般认为唾液 乳汁不传播乙肝病毒吧。

血液 精液 生殖器分泌物可能传播。
作者: 死光军复燃    时间: 2010-8-25 22: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高俊霞    时间: 2010-8-26 12:25

由于血管的破裂,乙肝携带者唾液中存在微量病毒,但这些病毒在唾液中的活性却没人做过具体研究,中国的科学家在干啥?
假如唾液中的病毒活性很高,那唾液就具有传染性,这就毋庸置疑了。
连这个基本的问题都没搞清楚,就只会用一些可能呀,大概呀,一般呀的词语含糊其辞。这个问题不会很难搞吧,把简单的东西搞清楚了,大家就不用争论了。利国利民!
作者: 高俊霞    时间: 2010-8-28 17:28     标题: 给大家出一个关于乙肝唾液传染的问题

对于乙肝唾液传染的问题,官方给出的是乙肝不会通过唾液传染,至今无成功传染的病例。我现在给出几个条件,看能不能意见统一.
             条件如下:
                  1,乙肝携带者的唾液存在病毒【科学讲是微量的】
                  2,口腔黏膜破损的非携带者【肯定存在,中国人口腔问题很普遍】
                  3,非携带者免疫力差【这一点也是肯定存在,总有免疫力差的。】
          那么:我们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如果1+2+3的话,乙肝是可以通过唾液传染给非携带者的,这样一个结论。
          但是,事实是至今没有一例唾液成功传染的病例报告,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唾液接触传染上乙肝的。
           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明明条件是肯定的且能够实现的,可是病毒却不能传播。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