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转帖:小和尚讲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缘随风逝    时间: 2009-3-26 21:42     标题: 转帖:小和尚讲故事

很久之前就看过这些小故事,很喜欢,领悟着故事里的一个个禅机。
曾经也试图转在京津版,可没有坚持。
今天无意中又看到了这些小故事,又被感动着,索性就再转一次,这次一定要坚持住。
第一个故事:藕与田螺

  我们天明寺,位为淼镇边上的茅山。山下不远处有片池塘,刚进寺的时候经常和师弟师兄一起去玩,在寺里我和戒傲关系最好,大部分师兄都比我们大不少,这几年又来两个师弟戒痴和戒尘,也比我们小不少。戒傲年纪比我小,是我师弟,但是他比我进寺早,他是小时候被放在寺门口的,不知道身世,也没有留封信什么的。

  我们有三位师父,他们是"智"字辈,而我们是"戒"字辈。

  每年天气热的时候,池塘中盛开着很多的荷花,这里有蝉叫有蛙鸣,因为是山区,所以即使是夏天,夜晚也是凉爽的。

  池塘的水虽然也有少量的山泉汇集,不过大部分还是靠雨水,暴晒下即将干涸的池塘水,常在一场豪雨后溢满。池塘里的水并不是很干净,水中生长着不少生物。季节到的时候,盛开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池塘,点点粉色花朵,清雅宜人,淡淡花香随清风飘过,让池边人难忘,荷叶下有小鱼穿梭,有蝌蚪游荡,风吹过时,浮萍随之而动,也有一些莲藕,待莲藕成熟的时候,我和戒傲便赤足跑去池塘中,踏在柔软滑溜的让人很容易失足的淤泥中,捞一些莲藕出来。

  把大大小小莲藕摆放在岸边,攒得多了,就和戒傲一起用小筐抬去山边的小溪边。无论池塘的水多么混浊,无论沾了多少淤泥,这些莲藕只要用小溪里的清水稍稍微冲洗下就可以食用了。用小刀去掉薄薄的一层深色外皮,里面雪白剔透。

  池塘里不仅仅有植物,也生长着一些田螺,静静地潜伏在池塘的底端。田螺有一层坚硬的外壳,还有一个小小盖子,盖住躯壳,它显然比莲藕更容易抵挡混浊池塘水带来的侵犯。不过有些施主们告诉我们,他们把田螺捞回家去,放在清水中,再在清水里放几滴香油,不久之后,清水也会变混浊,因为田螺把它们内心的脏东西吐了出来。

  所以师父说,外界的环境对事物是有影响的,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脆弱的莲藕即使在混浊的池塘水中依然可以游刃有余,被侵蚀的只是薄薄的一层外皮,而有着坚硬外壳的田螺,内心的肮脏即使在清水中依然无法完全清洗。

  莲藕始终是莲藕,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不会变成田螺。
作者: lybaler    时间: 2009-3-26 23:14

戒嗔的白粥馆
听说小和尚现在不上网了
作者: 知漫向前    时间: 2009-3-27 12:02

还有吗?还想看!
作者: lot100    时间: 2009-3-27 19:20

也演说出一个禅宗公案::「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宋朝与苏东坡齐名的一位诗人,名叫黄山谷,跟晦堂禅师学禅。他的
学问好,金刚经更不在话下,但是跟了三年还没有悟道。有一天他问晦堂
禅师,有什么方便法门告诉他一点好不好?等于我们现在年轻人呀!都想
在老师那里求一个秘诀,这样他马上就可以悟道成佛了,黄山谷也一样。
晦堂禅师说:你读过论语没有?
  这一句话问我们是不要紧啊!问黄山谷却是个侮辱,古代读书人,小
孩时代就会背论语了。既然师父问,黄山谷有什么办法,只好说:当然读
过啦!师父说:论语上有两句话,「二三子,我无隐乎尔?」二三子就是
你们这几个学生!孔子说,不要以为我隐瞒你们,我没有保留什么秘密啊
!早就传给你们了。
  黄山谷这一下脸红了,又变绿了,告诉师父实在不懂!老和尚这么一
拂袖就出去了,他哑口无言,心中闷得很苦,只好跟在师父后边走。这个
晦堂禅师一边走,没有回头看他,晓得他会跟来的。走到山上,秋天桂花
开,香得很,到了这个环境,师父就回头问黄山谷:你闻到桂花香了吗?
文字上记载:「汝闻木樨花香么?」
  黄山谷先被师父一棍子打闷了,师父在前面大模大样的走,不理他,
他跟在后面,就像小学生挨了老师处罚的那个味道,心里又发闷;这一下
,老师又问他闻不闻到木樨桂花香味!他当然把鼻子翘起,闻啊闻啊!然
后说:我闻到了。他师父接著讲:「二三子,我无隐乎尔!」这一下他悟
道了。所谓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这是有名的
黄山谷悟道公案。
作者: 病不孤独    时间: 2009-3-27 19:22

莲藕始终是莲藕,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不会变成田螺。


作者: 缘随风逝    时间: 2009-3-29 13:34

第2个:我的十一岁和十二岁

  快要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应该是戒嗔十一岁那年的事情,那时戒嗔还不是和尚,住小山村里,在山里的小学校上课,就在那年,学校里用了很多年的桌椅都换成新的了,当然新只是相对以前的桌椅而言,新来的桌椅都是城里小学淘汰给我们的。

  坐在新椅子上,一刻不停地摇晃,觉得那是无比的乐趣,以前的椅子只要使一半力气就会散架。

  书桌上还留着不少使用者的痕迹,比如谁谁谁在此一游,也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可能是考试的答案。

  课堂里的光线很好,因为屋顶至少有十处地方透光。

  我们有一位女老师,是学校里唯一的老师,所有的课程都是她一个人教。她脾气很暴躁,时常在课堂上把我们挨个叫起来训斥,她嗓门挺大,同学们都不愿意坐在前排,耳朵很不好受。

  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老师忽然不再骂我们了,偶尔还笑眯眯地表扬我们几句,走进课堂的时候会哼着小曲。在课间的时候,她坐窗口望着外面出神,一动也不动,嘴角会有微微的笑,那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再后来,老师嫁人了,她丈夫在县城里上班,老师自然要跟过去。

  走的那天,老师哭了,一屋子小孩子茫然地看了,以前都是她骂得我们哭。

  老师说,我要走了,有个同学忽然放声痛哭起来,慢慢地感染了其他同学。戒嗔记得自己哭得很难受,只是不知道为什么。

  老师走了以后,托人从县城里给我们带了一些糖回来,每个同学都分到两三颗。

  糖后来的去向也记不清了,吃掉了?被别人吃掉了?又或者是丢掉了?
作者: 缘随风逝    时间: 2009-3-30 20:48

第2个 我的十一岁和十二岁(2)


  但是老师在戒嗔手上打板子的情形记得了好些年。

  人是否都这样,只记得别人的坏处,不记得别人的好处。

  老师离别的伤痛持续了一整天。

  第二天开始,戒嗔便和那些不用背书包的同学在山上飞奔了。

  山上有棵很古老的树,有人说有三百年,也有人说是五百年。

  大家都喜欢攀在粗大的树枝上,远望自己的家,这里是山的顶端,每根树枝都让你望得更远。

  那次手握着断树枝从树上摔下来的情形一直没有忘记过。

  我重重地摔在地上,听见围观的人在哄笑,想站起来却没有力气,侧头看身边,一片殷红,有人惊恐地呼喊着我的名字,记忆就在这里断裂了。

  在处处漂浮着消毒水的屋子醒来,我看见挺着大肚子的她正在和医生交谈,大夫一边说,她一边流泪。

  没有在医院住很多天,县城里的医院太贵,我回到家里,依然吃着很苦的药,想吐出来,她告诉我,很贵的药不能吐掉,一口口咽下去,因为很贵。

  在床上睡了很多天,慢慢的又开始能行走了,又能跳动了,我听见有婴儿的哭泣声。

  弟弟出生了,我十二岁了。

  一直以来戒嗔想问她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有人愿意收养弟弟,而你为什么一定要送我上山?"

  每年见到她,只有一两次,每次见到她都想问,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理由让戒嗔不能张口。

  还记得第一次上山的那一刻,她在前面走。

  我说,我以后不爬树了。

  她没有说话,头也没有回,只是紧紧地抓着我的手。依稀记得自己在用力,用力地摆脱她的手,她尴尬地望着我,想牵又不敢牵。

  有人摆脱你的手,是因为他想离开你;也有人摆脱你的手,是怨恨你不肯抓住他。

  记得自己在向师父磕头,不记得磕了多少个,我只知道那时的我,没有一个是情愿的。

  听见师父的叹息声,师父默默地点头,她笑着哭了。

  站在寺门下,看着转身而去的她,我们之间第一次背道而驰。
 在禅房中没有领悟的答案在这里终于找到了,那一刻戒嗔不再困惑,在不能改变结果的事情面前,答案显然已不重要。

  没有恨了,是否就真的空了?为何在雪地中为她奔跑?原来还有爱!

  无惑了吗?当然还有,只是戒嗔已经把它们藏于心底了。

  伸手摸摸头上那块曾经让戒嗔差点丢掉性命的伤疤,已经不那么明显了,是时间缘故吧。


  她没有回头,我回头了,跟在那个手有残疾的师父后面,走进曾经不属于我的所在。

  随风而动的羽毛,微不足道,轻轻停靠在天明寺的匾额上面。

  你心中可曾像我一样不停地回头在看?

  那个问题,困惑了戒嗔很久,不敢问寺里的师父们,因为不想从那里得到答案。不是所有问题,都愿意拿出来求解,有些问题,求解的总是自己。

  曾经想换上在家人的衣服找个不认识施主问问答案,也许在家人对俗事的理解可能比出家人还要强,最后也没有去,即便是去了,有多少人认出戒嗔是和尚呢?

  出家人被尘缘困惑是不是一件挺奇怪的事情呢?其实不奇怪,如果依照经文做标准,或者是件奇怪的事情,但如果依照你做标准,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了。

  你我之间差别只不过一个字而已。

  深夜也曾常常难眠,偷偷摸出床下出家人不应该看的书,寻找答案,一本二本,一无所获。

  以为静心打坐可以得到答案,也未有得,戒嗔一直以为自己修行不够。

  有一天在寺里看电视,这里信号不好,不像镇里已经用了有线,只能收到几个台,雪花点也很多,听到电视中有人在问:"你想知道什么答案?"

[ 本帖最后由 缘随风逝 于 2009-3-30 20:50 编辑 ]
作者: 知漫向前    时间: 2009-3-31 13:56


作者: fghy    时间: 2009-3-31 16:47

看了缘姐转的故事,买了小和尚的书,挺不错的
作者: 缘随风逝    时间: 2009-3-31 20:54

第3个 尘世中的净土

  记得有一次看周星驰施主的片子《大内密探008》中间有一段品酒的部分,让人记忆深刻,应该是这样的情形:有位女施主拿了一杯葡萄酒让很多人品尝,大部分人都把酒一饮而尽,结果大家都说,这个葡萄酒又酸又涩,实在不好喝。

  好像周星驰施主是这么说的,这是一杯好酒,只是有的人品的方法不对,舌头上品位酸涩的味蕾在舌头两侧,而甜味的味蕾在舌尖部位,想品尝好的葡萄酒,就要把舌头卷起来,只有舌尖的味蕾品到甜味、避开两侧味蕾品到的酸味。

  生活其实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也要学会剥离掉酸涩的部分,去体会香甜感觉。

  茅山的山路很窄小,由一些小青石板拼接而成,这些石板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从没有人负责修葺,有些路段石板已经变成碎石,不太好走了。

  那夜一场豪雨,茅山的山路被雨水浸泡后,变得很泥泞,踩上一脚便把石头下面的泥水带了出来。

  在上次讲故事的时候,智缘师父曾经告诉大家,第二天他会在寺里讲故事,所以,即使山路很不好走,还是有不少施主赶到了寺里。

  这样的路程每个人的鞋子上都难免会沾着不少泥土,进寺的人进门前都会在门旁的石块上把脚踏干净,但这样做依然不能彻底,只是一小会,戒嗔就发现寺前院的水泥地,已经满是泥块了。

  戒嗔叹气道,看来下次是不是应当放个刷子在门前,这样可以把施主们的鞋子弄干净些,可以避免弄脏院子,也不会影响别的施主了。

  戒嗔听见有人笑,转头去看,原来是智缘师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戒嗔的身后。

  智缘师父从旁边走过,迈进满是泥水的小院,他小心地走着,每一步都踏在院子中干净的地方。

  走到佛堂前的智缘师父转过身对我说,戒嗔你看,泥水虽多,但是这样走就不会污染到鞋子了。

  我们生活在尘世中,哪有那么多净土?总要学会自己找个干净的地方落脚。

  泥土再多又怎么样?尘世间再多纷乱又怎么样?总有单纯干净的所在。落足于泥水中还是干净的水泥地上,选择权最终在你自己手中。

  学会在点缀着泥土的院落中跳跃,也是相当重要的。

  让眼神穿过薄雾落在笑脸上,何必在意有雾障目,阳光出来后,它就不存在了。
作者: 知漫向前    时间: 2009-4-2 14:56

 她没有说话,头也没有回,只是紧紧地抓着我的手。依稀记得自己在用力,用力地摆脱她的手,她尴尬地望着我,想牵又不敢牵。

  有人摆脱你的手,是因为他想离开你;也有人摆脱你的手,是怨恨你不肯抓住他。

  记得自己在向师父磕头,不记得磕了多少个,我只知道那时的我,没有一个是情愿的。

  听见师父的叹息声,师父默默地点头,她笑着哭了。


有点心酸。
作者: 缘随风逝    时间: 2009-4-2 22:19

第4个 商标下的疤痕

  我们山下有个小镇叫淼镇,也有人叫这里庙镇。庙镇附近的寺庙有三座,除了我们天明寺,还有一座叫宝光寺,宝光寺是近几年才建的,建在风景区里面,规模也比我们寺大很多,香火也旺,庙里的法师也是佛学院毕业,他们寺的禅房比我们寺大很多也华丽很多。师父说宝光寺的师父佛法很好,不过我觉得他的佛法未必比我师父好。禅房的大小和华丽程度可能和修为是无关的,就好像个头很大的山果未必会甜,掉在树边的小果子,其实已经熟透了,这和只上过三年学的戒嗔也可以写故事以及和上过大学的施主们交流一样,也是一个道理。

  淼镇是我们去得最多的地方,镇上有位姓蔡的施主,他经营着镇上最大的水果摊,把各样式的水果摆成一排放在摊位前,我们经常去他那里买水果。蔡施主人很好,他每次对我说:"戒嗔小师父,我给你的价格已经是最低的了。"可是有几次师弟买的价格比我还低。

  有一些施主说蔡施主喜欢扣秤,不过他从来不扣我们的秤,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还价吧。

  蔡施主的水果有两种,一种贴着商标,另一种没有,我们通常只会买那些没有贴商标的水果。因为有几次我们买了贴着商标的水果后,揭下商标,发现贴商标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疤痕,那些漂亮商标的作用只是掩盖疤痕而已。

  有时候我们能一眼看到美丽,却难以看到美丽背后掩藏的东西。

  寺里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个规律,所以不买带商标的水果成为一个惯例。有天宝光寺的一位法师来我们寺,那位法师人很随和,还给我们带了一些水果作为礼物。

  这些水果应该全是法师在蔡施主店里采购来的,因为我们看到了水果上那些熟悉的商标。

  宝光寺的法师离开后,师兄弟们都笑话他没经验,这次吃亏了,然而揭下商标后,我们才发现这次水果几乎都是完好的。

  智缘师父说,惯例和例外相伴而行,然而我们真正忧伤的是,当例外来临的时候,我们心里依然可以见到那个商标下并不存在的疤痕。

  今天买水果的时候,特意没有挑选,也许商标下的疤痕对戒嗔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吧.
作者: 奔跑者    时间: 2009-4-2 23:08


作者: 知漫向前    时间: 2009-4-3 12:47


作者: 刘刚    时间: 2009-4-7 14:26

楼主好象有在讲哲学!
作者: 亭亭如盖矣    时间: 2009-4-7 15:00

老衲也来看看红尘琐事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