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推荐三本极其好的书籍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2 15:52
标题:
推荐三本极其好的书籍
本帖最后由 风雨不动 于 2012-4-14 21:43 编辑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史华兹-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改变中国
对岸的诱惑
都可以在
http://ishare.iask.sina.com.cn
上面下载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第一投注现金网:招代理,年薪10万以上:6668.cc
作者:
水是眼波横
时间:
2009-2-22 16:28
阅读可以让我们更聪明
至少可以让我们少些被骗的机会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2 16:47
最近去了广州 天河 购书中心,呵呵,我看见的最好的书店。
好多外国哲学的书籍,买的人特别多。我真为 大家看 外国哲学而高兴。
看了 阿伦特,伊是个聪明人。
裴斐《论语讲评》读后
裴斐先生(1933-1997),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原名裴家麟,四川成都人。195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王瑶先生的助教。1958年被打为右派,当了二十来年的建筑工人。1979年到中央民族学院任教,直至去世。
裴先生以研究李白和杜甫为主要领域,曾编过《李白研究资料汇编》,著有《李白十论》、《诗缘情辨》、《文学原理》等。其治学理致与考证齐头并进,富有思绪,而从材料中出发而得出结论,又是其立论的基础。
《论语讲评》是1993年裴先生在中央民族大学最后一次给本科生上大课时的讲义,现由裴先生的高足蓝旭先生整理,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相比起时下浮躁的于丹式的《论语》鸡汤来说,此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不是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产物,不是像于氏论语那样的先天不足的东西。这是一本想说真话的书,儒家在于丹讲解中的忍让谦逊以服从统治者统治的奴性面目,在此书中是绝对看不到的。相反的,此书对儒家道德与伦理以及政治原则是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的,里面处处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批判,而它们又是以较为通俗的语句传达出来(课堂讲授语言)。如里面讲“巧言令色”的一段:
当官的如果巧言令色,那就非常可怕!那说明他没有真本事,只好投靠权贵,逢迎拍马往上爬,这种人一旦掌权必然祸国殃民;这种奸佞小人古时有,现在也有。更可怕的是各行各业都实行官本位即以官位分上下,连出家当和尚也有县团级、司局级之分,于是官场中的腐败便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
又如:
我对当官的从不抱幻想,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寄托在平民百姓身上,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分子。不是有了专业知识就叫知识分子,还必须对现实采取批判的态度,关心自己民族以至人类的命运。
如此种种,比起于丹之流的为既得利益阶层做传声筒和麻醉剂的功能来,其高下又何啻以道里计?
第二,裴先生身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其所见所闻,乃至于他的思想与现实的冲突,常常烙在他的感叹当中。见之于书,常有沉痛之言,吾人身处于此世,不免于心有戚戚焉。这是真实的情感的流露,又以诠释儒家经典的形式出之,令人颇有会心。如讲“择邻而居”时说:
这问题对我们今天根本不存在,因为无论住处或单位环境都不是自己可以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情况如此。因此我主张自强与慎独。
“自强与慎独”,实是君子处在逆境之时的自主的道德选择。古往今来的仁者,不都是这样取舍的吗?
又如讲“节概”时:
孔子很看重“直”,“直”者总吃亏,吃亏也要“直”,这就叫做人的节概。
联想起裴先生坎坷的人生经历,想起裴先生在北京大学请他回去任教时也毅然不回的举动,我们不得不对裴先生的“节概”击节以叹!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而裴先生的所为足以称作知识分子的良心,只不过坎坷的经历与人生遭际,使得他的影响还未彰显。而社会上对《论语》等传统经典的阐释占主流的却是于丹之流的学术超女们,思念至此,能不浩叹?
此书一学期下来只讲了《论语》六篇另二十章,可说是半部论语讲评。但思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巍然屹立。读书当读其大者,此书就是告诉读者,《论语》中有哪些大者,有哪些批判性的道德力量蕴含其中。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独立思考才是智慧的金子,不要做人云亦云的人,要用自己的理性去面对这个世界。
读此书能令懦者起兴,勇者知惧,作为一个先秦文化的研究者,我郑重向大家推荐此书。我认为就向社会大众普及的层面上来说,它是解救于丹式的《论语》解读之流毒的妙药良方。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2 16:50
普及也是重任,而且更不能出差错.大众会以讹传讹,而学术论著则容忍差错和异议.
我觉得于丹之误有两点是主要的:一是对经典的本文不明白,导致乱解;二是其讲论语的精神错谬百出,而且在实际上起着精神麻醉剂的效果.如果她是不依附于经典,而只是讲于氏世界观,那当然百花齐放无所不可,但如果她乱解经典,并借此来误导普通的大众,则对这种蒙上经典的外衣来行思想麻醉和庸俗化之实的行为,我们当严厉批判之,而不能轻轻放过或是以一句百花齐放就敷衍过去.于氏之书不是百花齐放,而是思想统制的手段之一种.
就前面有的回贴看来,我的担心还不是空穴来风,于氏论语还确有扫除其流毒的必要......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2 17:06
于丹的书第一句叫人眩晕 第二句叫人恶心 第三句叫人腹中动 第四句前两个字就叫人呕吐不止 若干读完第4句 恐怕大小便失禁!
通读全书 必是饭前 !
作者:
小艾
时间:
2009-2-22 18:30
我貌似也不喜欢于女士,不过,还不至于呕吐不止。
作者:
emei_4
时间:
2009-2-22 18:50
我听完于丹解释了女人难养,我就听不下去了
还是喜欢易中天啊
作者:
兔兔乖乖
时间:
2009-2-23 09:57
小小刘 也在广州??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3 11:47
我希望 我能成为一个 广州人,我太喜欢 天河购书中心了。
我第一次去广州,觉得这个城市充满了 形形色色的骗子,车多,拥挤,灰尘多,不喜欢。现在我特别喜欢。
广州的餐饮服务态度特别好,不错的耶。
我太喜欢 天河购书中心了。可惜我不是广州人。
作者:
北方偏北
时间:
2009-2-23 12:24
脊梁,要断了
作者:
水是眼波横
时间:
2009-2-23 12:32
因为书籍而喜欢上一个城市
我印象中的小小刘不是如此感性的人啊
作者:
东隅
时间:
2009-2-23 12:38
想下下来看看,还要注册
作者:
小艾
时间:
2009-2-23 19:29
小小刘,劝你不要对哲学的东东太痴迷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4 11:02
嗯,你说的很对,哲学不能当饭吃,哲学学多了会特别聪明。
哲学学多了,连老婆都找不着。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4 12:02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有效思维,哲学都还是从实践中来的。在实践中获得审美能力。哲学只不过把这种审美能力提炼出来。
作者:
小艾
时间:
2009-2-24 12:55
嗯,小小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学会如何哄女孩子开心。
人生的美好的,恋爱就更美好了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4 17:22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4481272
一本极其好的书籍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4 17:22
要找就找个好的。现在要找个一起玩的很容易,要找个能同甘共苦的很难耶。
作者:
无所谓呀
时间:
2009-2-24 18:06
呵呵,原来喜欢哲学?/我说的怎么这么厉害呢,,,,
作者:
小艾
时间:
2009-2-24 18:50
原帖由
小小刘
于 2009-2-24 17:22 发表
要找就找个好的。
好象你多好似的。
作者:
清除cccDNA
时间:
2009-2-25 00:33
By 卢昌海 • Dec 3rd, 2007 • Category: Science
民间 “科学家” 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定义, 因为这是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的群体。 往上了看, 一部分科学家在其童年或少年时期也和某些民间 “科学家” 在思维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往下了看, 许多搞伪科学的人和某些民间 “科学家” 在思维形式上也同样有一定的相似性。 粗略地讲,民间 “科学家” 主要有这样两条特征:
民间 “科学家”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
这一条几乎是定义性的。 多数民间 “科学家” 自己也坦承这一条, 就象在过去某个年代里, 大家并不避讳自己的赤贫家境一样。 这里所说的系统的科学训练并不单单指的是科班出生, 完全也可以是达到同等层次的高水平的自学。
民间 “科学家” 无意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
这一条往往被人忽略, 不过我觉得这一条其实很关键。 因为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家也并非是生来就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的, 因此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 并不是区分民间 “科学家” 与科学家的最本质特征。 许多民间 “科学家” 也常常用这一点来为自己辩护。但是被民间 “科学家” 们有意无意地予以忽略的是, 他们的思维形式与真正的科学家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的思维形式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却永远地凝固在了那样一个年龄段上, 仿佛自幼年起就停止了发育。 民间 “科学家” 们虽然对科学充满了雄心壮志, 试图 “研究” 科学界最艰深、 最宏大的课题, 试图 “推翻” 科学界最有实验基础的理论, 但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行为却只是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循环往复。他们可以花几十年的时间来做 “研究”, 却无意拿出几年的时间来系统地学习科学。 科学界的文献是开放的, 但由于他们无意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从而在实质上放弃了阅读和理解科学文献的能力。 因此他们的 “理论” 无论用什么时髦的科学术语来包装, 用科学界的标准来衡量,都只是停留在一种十分原始的、 伽利略之前的思维水准上。
这两条特征当然既不是完备的, 也不是毫无例外的, 想要在这样一个模糊的领域中建立一个绝对清晰的定义是一种徒劳。 但这两条概括了绝大多数民间 “科学家” 的基本特征。
远离了系统的科学训练, 远离了科学文献, 民间 “科学家” 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科普读物。 因此大量民间 “科学家” 的出现也使我们看到了科普在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一个薄弱环节: 那就是科普对于现代科学的通俗化处理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导性。
这么说让我自己觉得很不安, 因为我非常敬重科普, 希望这样的说法不会被理解为轻视或贬低科普。 我想要通过本文表达的观点是,科普是好东西, 但她所面向的读者群体决定了她有无可避免的局限性, 她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完整背景。一个试图研究科学的人所需要获取的基础知识绝不能止步于科普的层次。 科普的作用是让没有机会研究科学的人了解科学; 让有机会研究科学的人喜欢科学,给他们一个 “第一推动力”, 让他们超越科普、 投身于真正的科学研究。 科普不应该起的作用是让有机会研究科学的人以为那就是科学,以为读过科普就算了解了科学。 遗憾的是, 科普对民间 “科学家” 所起的恰恰是它不应该起的作用。
科普在本质上是面向非专业读者的, 因此对许多科学概念和理论 (尤其是高度抽象的现代科学概念和理论) 不得不做极大的简化。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简化就是抽去了科学的数学框架,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文字化的描述以及与日常经验的类比。与这种对科学概念和理论的简化相平行的是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简化。 科学发现往往被简化成几个概念在科学家脑海里 “灵机一动” 式的组合。仿佛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真的就是被苹果砸了脑袋后 “灵机一动” 就想到了; 仿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真的就是从几个象升降梯实验那样的理想实验中 “灵机一动” 就得到了。 现代科学的研究既有灵感的显现, 又有大量扎实而复杂的数学演算及实验, 两者相辅而成。但在科普读物中前者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远远深于后者, 因为前者大体上是概念之旅, 既新奇浪漫又富有戏剧性, 而后者相形之下不仅显得枯燥乏味,而且往往不是文字叙述所能够完全涵盖的。 科普读物的这些局限性都极其明显地体现在民间 “科学家” 们的 “理论” 以及他们的 “研究” 方法上。
什么时候的科学是基本上没有数学结构的呢? 那是古代的科学, 比如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古希腊的元素学说等。 在那些学说诞生的年代里,概念和术语的简单组合、 纯粹的思辩就可以成为科学 (自然哲学)。 但是自伽利略之后,科学逐渐脱离纯粹的思辩而进入了以实验和数学体系为主导的时代, 现代科学因此而获得了令人赞叹的严密性和精确性。现代科学的这些特点在许多科普读物中都得到了强调, 有时甚至是反复的强调。 许多科普读物的作者本身就是第一流的科学家, 他们深知科学的真谛,他们的科普作品中绝没有忽略现代科学的任何一个重要特征 (因此我们讨论的是科普的 “局限性” 而非 “缺陷”)。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同样的一部作品对读者所起的作用是和读者本身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接受过系统科学训练的读者 (包括有学术基础的科普作者本人) 会自然而然地将科普中的文字叙述与自己在科学训练或研究中的知识及经验相结合, 从而获得完整而深入的理解;但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训练的读者来说, 文字化的叙述往往就只会产生文字化的理解。 这种理解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足够了,但对于一个试图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 读一百遍 “爱因斯坦花了整整 N 年才完成广义相对论” 的故事, 也远远不如自己动手花 N 个小时来再现一遍爱因斯坦对水星近日点进动值的计算更能体会科学研究的感觉, 更能体会现代科学描述自然的方式。 这就好比是一个学编程的人,看几本编程的书, 却一行程序都不写是学不到编程的精髓的。 这种 “动手体会” 的要求当然不是针对普通读者的, 如果是的话也就不需要科普了。但是对于真正想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却是必须的。
热衷于砍杀相对论的民间 “科学家” 们, 在挥舞屠刀之前, 可否先与现代科学的数学体系做哪怕只是一次这样的 “亲密接触”? 可否先对人类智慧几百年来的成就做哪怕只是一个细节上的深度了解?
一部分民间 “科学家” 之所以用自己浅陋不堪的 “理论” 去挑战现代科学, 还往往能挑战得神气十足、 老气横秋、 乃至盛气凌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是彻底地 “轻装上阵”, 他们不仅扔掉了现代科学的数学框架, 也扔掉了现代科学背后庞大的实验基础。所以他们可以声称自己的一个没有任何定量结果, 没有任何精密实验支持的 “理论” 超越或推翻了一个有坚实实验基础的科学理论。连科学是人类描述自然的一种努力 - 从而必须尊重实验观测 - 这样基本的原则都可以视而不见, 现代科学在他们手中自然就变得可以任意宰割了。但是离开了这两者 (数学框架和实验基础), 科学就退回到了伽利略之前的时代, 这事实上也就是绝大多数民间 “科学家” 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 (甚至于连这样的水准也已经是一种高估, 因为即使在伽利略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的学者, 比如哥白尼, 甚至包括托勒密,用相当观测化和数学化的方式来构筑理论了)。 民间 “科学家” 们如果意识不到科普以及他们建立在科普之上的知识体系的局限性,只怕永远也超越不了这一水准。
提出了统一场论的民间 “科学家” 们, 可否告诉我们, 原则上 (也就是说不劳您亲自动手, 只要给个思路就行) 如何用你们的理论来推算一个象水星近日点进动值那样的实验结果?
科普并无过错, 不仅无过, 且有大功。 但是科普有其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只有当她被试图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视为科学本身, 并以之作为自己 “研究” 科学的基础时才会显现出来。 记得小时候读过一则古老的哲学故事, 说有一群人居住在山洞里, 面向石壁、 背朝洞口。在日月星光的更替中, 他们可以看到外部世界在石壁上的投影, 于是他们研究起了投影的运动,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但是他们谁也没有转过身去看一眼山洞外的世界, 他们一直以为那些投影就是整个的世界。 科普就好像那些石壁上的投影, 她是科学的一组影象, 而民间 “科学家” 们就象是山洞里的那群人, 他们在研究影象。 影象没有错, 但它有局限性, 研究影象也没有错, 但如果认为影象就是整个的世界,那就错了。
作者:
小小刘
时间:
2009-2-25 17:03
原帖由
小艾
于 2009-2-24 18:50 发表
好象你多好似的。
读书要读大师的书籍,找妞要找好的。好的含义很多呀。我是很优秀的,所以要找好的。
作者:
kcmnst
时间:
2009-3-5 00:08
核苷耐药干扰无效ALT爆发是小小刘 最想见到的,小小刘转阴后到处贴假、大、空的长篇大论的垃圾话,以忽悠战友耽搁治疗,凡是大讨论科学的贴,小小刘必来破坏,冠以“伪科学”攻击之,以讨厌欺骗为借口 攻击诋毁,离间战友,挑起事端,煽动战友争吵,煽动版主封帖,用心险恶。
他的一句话按《指南》是打断战友的讨论。按《指南》就不用讨论了吗?凡不符合小刘的条条框框,就是伪科学或民间科学家,都在忽悠。那就是打压一切思考、研究和交流讨论。
目前我观察,这个论坛所有战友的关于乙肝的提问,至少90%都是因为不懂免疫而不知道方向。了解清楚了免疫,一切有思路方向,有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所以,治疗方案、用药问题,是战友各自的问题,各自了解免疫,自己就懂得解决了。 而阻碍战友解决问题的罪魁祸首,正是小小刘。
我是认真学习免疫、观察临床病例、思考医学界用药的问题后说的公道话!也希望各路英雄发表意见。
宣传汤肉养生转阴的宋,听说表面抗原是转阴了,为什么他那么执着狂热宣传汤肉养生转阴呢?除了“骗钱骗战友逐步走向他的魔法以卖药” 这些说法外,其心里与小刘不谋而合、同工异曲,(建议养生疗法,抛弃西药治疗,结果都是使战友耽搁治疗)。一个要打倒所有西医,一个要打倒所有中医(小刘)。两人都是在论坛制造混乱,企图使战友陷入无所适从、混沌而耽搁治疗或走错路,只是小小刘找了更多的“科学”内容装饰着,其险恶用心不被发现罢了。
相比小小刘,宋实在智力太低,露骨的煽动宣传,以致发帖屡屡被封ID。而小刘却是在版主禁止掀起中西医之争的情况下,屡屡发帖全盘否定中医,如入无人之境,在病友交流贴宣传所谓“科学”,大贴远无边际的话题占据版面,早已完全脱离医学、病情的问题,转移战友的注意力,居然从没被删过。
对于小小刘的恶劣行径,版主应该认真思考,是否应该交由战友们公审。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