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关于“体液传染”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0 13:17     标题: 关于“体液传染”之我见

科研:三个目的
1.做一件事,使自己明白了想明白的事
2.做一件事,告诉别人我发现的事
3.做一件事,纠正别人错了的事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0 13:17

1.精液、唾液、尿液、腹水,文献上不否认具有传染性,
2.精液、唾液、尿液、腹水,唾液传染性最高,尿液最低。究其原因是口腔发生损伤更多见,但比较起血液来其传染性不足1/1000。
3.非唾液日常接触传染性可以忽略不计
4.我在我写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诊指南》中提到性传播,夫妻中传播高于常人3-10倍。
5.我自己花钱对5名血液高载量(8次方)DNA阳性的唾液检测结果,1个3次方,一个4次方,3个阴性。
6.我的病人中,非父母非配偶传播者有一定比例,拒绝承认不明传播途径为时过早。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0 13:35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0 13:17 发表
1.精液、唾液、尿液、腹水,文献上不否认具有传染性,
2.精液、唾液、尿液、腹水,唾液传染性最高,尿液最低。究其原因是口腔发生损伤更多见,但比较起血液来其传染性不足1/1000。
3.非唾液日常接触传染性可以忽略不计
4.我在 ...


分歧就是在唾液上!!!对各种携带者的唾液携带者的分析是最关键的!我认为即便有些血液HBVDNA含量高的唾液中达到传染的浓度那么病毒入侵也需要一定的途径啊,还有唾液中的病毒是因为唾液本身有的还是空腔中破损之后从破损处经血液出来的?关于唾液,老王我想有这么一个例子:含有乙肝病毒的唾液由鼻腔或口腔接种不能使猩猩感染,故接吻一般不会发生传播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唾液呢?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0 13:43

伊索寓言里,格桑打赌声称能喝光大海的水,但要别人事先堵住所有江河的水,唾液也是类似的道理,搞到纯净的唾液,难!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0 13:53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0 13:17 发表
1.精液、唾液、尿液、腹水,文献上不否认具有传染性,
2.精液、唾液、尿液、腹水,唾液传染性最高,尿液最低。究其原因是口腔发生损伤更多见,但比较起血液来其传染性不足1/1000。

唾液的传染性难道比精液阴道分泌物还要高嘛?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0 13:57

口腔损伤出血概率远远超过生殖道(非月经期)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0 14:14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0 13:57 发表
口腔损伤出血概率远远超过生殖道(非月经期)


不对!这还是血液传播的途径!这不符合科学精神,科学就是实事求是,探求本质,你不能把被血液污染的唾液当作一般意义上的唾液,

共餐时候有唾液流到菜里面嘛?或者说用携带者的餐具会有多少病毒,看不到唾液更看不到血液的情况下

你说的那些例子都是血液HBVDNA含量很高的特例!当血液中HBVDNA阴性时候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王大夫,这里刘士敬大夫的一个文章你看
http://shijingliu.blog.sohu.com/101179678.html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0 14:16 编辑 ]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0 15:36

血里有病毒,唾液里原本没有病毒,但唾液不能避免混合血,你强调唾液没有传染性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学术仅仅是探讨纯粹理论问题,不用来结合实际,那不就是阔太太养的既不会捉老鼠也不会看门的哈巴狗了么?

例如,歌德巴赫猜想,证不出来的怎么样?证出来了又怎么样?绝对不会因为你中国证出来了歌德巴赫猜想,俄罗斯就把150万平方公里还给你,就连小日本也不会把小小钓鱼岛给你。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0 15:47

毫无疑义

用美国越战故事影片《汉堡高地》的话说“命拿幸”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0 16:38     标题: 不能这样

探讨的本意就是还原事实的真相,不还原真相盲目的歧视和恐惧就不能消除!

唾液里面有没有完整意义的具备传染性的病毒?有的话是怎么来的,是口腔粘膜破损从血液中来的还是唾液本身就含有的?
关于这点你是这么认为的:“血里有病毒,唾液里原本没有病毒,但是口腔发生损伤容易导致病毒流入唾液!”
是这样嘛?


另外我也注意到三个例子:我们一样大的人里面,好几个家庭三四个以上的孩子,因为有母亲是携带者而孩子多也是携带HBV,奇怪的现象来了,我知道的恰好有三个家庭母亲有HBV,而孩子中却是没有携带病毒的!(当然是没有注射疫苗的情况了,因为都是80年代出生的)
那么他们母子接触的时间很长吧,生活中口腔粘膜同时破损的机会应该很多吧,如果口腔粘膜破损引起的唾液中的病毒能导致感染的话那么应该一起吃饭那么长时间孩子应该统一被感染!而事实却不是的!也就是说口腔损伤 渗出血液不多见!

另外我在中国艾滋病网站论坛看过,关于艾滋病接吻是否传播时候,那里是这样说的:“世界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一例因接吻时候口腔损伤导致接吻时候意外传染上艾滋病病毒”如果按照你说的口腔破损那么常见的话,那么世界上因为接吻而传染上艾滋病的人应该为数不少吧!这是我的看法!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1 15:56 编辑 ]
作者: 战斗胜佛    时间: 2009-2-21 19:43

中国人中很大部分人都有牙科疾病.比如龋齿.比如口腔溃疡.虽然经口腔传染的几率很小.但不排除感染.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1 20:19

好吧!换一个说法,你认为大海里有没有淡水鱼?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1 20:22

不能这样,我们知道唾液里面的病毒是因为口腔破损的原因实质上是血液里面的病毒,但是普通人不知道!所以不能含糊其辞地说是唾液含有病毒!
作者: jiahuida    时间: 2009-2-21 20:33

我先看看 :lol :lol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1 20:38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1 20:22 发表
不能这样,我们知道唾液里面的病毒是因为口腔破损的原因实质上是血液里面的病毒,但是普通人不知道!所以不能含糊其辞地说是唾液含有病毒!

如果你坚持提这样的问题,那我只好说“唾液没问题,但口腔有问题”,你看,这不更加荒谬了么!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1 20:39

一个问题,向东如果是很荒谬的,至少向西也许是不大荒谬的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1 20:42

1“唾液没问题,但口腔有问题”
2“唾液由于不可避免混合血液,因此普遍变得不大安全”
你看,这两句话哪个更合理?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1 20:55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1 20:19 发表
好吧!换一个说法,你认为大海里有没有淡水鱼?

理论上大海里面可以有淡水鱼,但是实质上大海的环境是不适合淡水鱼生存,也更不适合淡水鱼繁殖,否则的话就没有淡水鱼与咸水鱼之分了!
所有有必要搞清两个问题,一是唾液里面病毒的来源?唾液里面的病毒,追溯唾液里面的病毒的根本来源是口腔破损导致血液里面的病毒渗出的,明确了这个问题,二就是搞清楚唾液病毒传染性的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1 21:13 编辑 ]
作者: ^.^    时间: 2009-2-22 03:17

关注一下。想找找老外的paper来看看。
作者: ybdn    时间: 2009-2-22 08:16

王大夫不爱强调疫苗的有效性,爱搞这个亲嘴的东西,真是可悲啊!

都是共军片面强调创新的结果!造福大众的事受不到重视,罪孽深重!
作者: ybdn    时间: 2009-2-22 08:20

王大夫是个高水平的医生,可惜太爱被人赞扬和敬仰了。

是太年轻了吧? 心态受外界干扰太大。
作者: 春波    时间: 2009-2-22 10:46

别把什么事情都搞得那么明白 ,王老师的意思是强调乙肝的传染性很强,您是不是把您治愈的病例加以分析,也许对战友们帮助更大!意义更深呢。
作者: 希望19    时间: 2009-2-22 11:35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想,就算是血液直接感染也有一定机率会被我们的免疫力杀掉,唾液里远比血液里少,唾液里的病毒是斗不过我们的免疫力,所以一般情况下会被我们的免疫力杀掉,这样就推断出接吻传染性机率会比较低。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2 14:39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1 20:55 发表

理论上大海里面可以有淡水鱼,但是实质上大海的环境是不适合淡水鱼生存,也更不适合淡水鱼繁殖,否则的话就没有淡水鱼与咸水鱼之分了!
所有有必要搞清两个问题,一是唾液里面病毒的来源?唾液里面的病毒,追溯唾液里面的病毒的根 ...


干脆,换一个探讨方式,---------唾液腺中唾液的乙肝病毒含量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2 14:40

原帖由 希望19 于 2009-2-22 11:35 发表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想,就算是血液直接感染也有一定机率会被我们的免疫力杀掉,唾液里远比血液里少,唾液里的病毒是斗不过我们的免疫力,所以一般情况下会被我们的免疫力杀掉,这样就推断出接吻传染性机率会比较低。 ...

国外的文献直说(除非是吻的太激烈导致口腔破损的情况想能传播)接吻不传播HBV,为什么不传播,具体的原因没有详细说!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2 14:43 编辑 ]
作者: 特深沉    时间: 2009-2-22 15:01

疫苗是王道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2 15:03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2 14:39 发表


干脆,换一个探讨方式,---------唾液腺中唾液的乙肝病毒含量


王大夫,学术专业方面的知识我比较匮乏!
但是HBV和HIV是一样性质的东西,如果唾液能传播HBV的话那么一定能传播HIV!
另外就是事实例子,我的同学里面关系很好的就有三个家庭有HBV,而这个的特点就是每个家庭的某一个孩子没有经过宫内和围产期被传染上HBV,并且现在呢也没有携带HBV,如果口腔破损那么普遍的话那么应该这几个家庭的孩子都被传染上的啊,即便退一步说破损较普遍,那也要看看有没有传染的活性,病毒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允许!而事实这几个孩子只要是不是在出生时候被感染了的以后在家庭中也没有被感染是!
少部分的偶尔的口腔破损不能代表大部分,他们有口腔疾病了那需要好好治疗口腔疾病,如果口腔破损严重的话那么造成各种病毒入侵的机会都是普遍的!
作者: ㄨ`卜咇ㄋ    时间: 2009-2-22 16:27

老王说着说着就开始耍嘴皮子了。
作者: aaaaaw    时间: 2009-2-22 18:05

王大夫应该直接针对唾液传播与唾液中病毒进行论证,别举那些乱七八糟的例子,我没心思看那些。我想知道的是,如果我没有口腔溃疡也未口腔出血,但是女朋友有有口腔溃疡,接吻时我会传染给我女朋友吗?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2 19:28

原帖由 aaaaaw 于 2009-2-22 18:05 发表
王大夫应该直接针对唾液传播与唾液中病毒进行论证,别举那些乱七八糟的例子,我没心思看那些。我想知道的是,如果我没有口腔溃疡也未口腔出血,但是女朋友有有口腔溃疡,接吻时我会传染给我女朋友吗?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说法是不会发生传染的!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2 20:09

“唾液有没有病毒”和“被唾液传染”是两个话题

咱们一直谈论的是第一个话题
从头到尾没涉及第二个问题
作者: wq209    时间: 2009-2-22 20:36     标题: 请教

请教医生一个问题,同学转氨酶升高二年,但是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全都没有,也不喝酒,也无脂肪肝,但是可能感染了其他肝炎(比如说庚型等),要不转氨酶怎么会高呢?
一天我用他的洗脸盆烧的热水(倒到自已的洗脸盆里)洗了个脸,后来由于天气冷我手上的冻疮出现了溃烂,同时我脚上有龟裂。虽然当时洗脸的时候手上脸上都没有创口,但是病毒可能留洗脸巾与洗脸盆里,然后由于后来天气冷手上的冻疮出现了溃烂,再用洗脸巾与洗脸盆洗脸时病毒可能经过手上的溃烂这么个途径进入身体,同时,我还用自已洗脸盆洗过脚,由于脚上有龟裂,病毒会不会也从龟裂的伤口进入体内?
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未知肝炎病毒--释放到同学的洗脸盆中--由于用过用他洗脸盆烧的水洗脸病毒转移到我的洗脸盆与毛巾上--然后病毒在以后(冻疮出现了溃烂)洗脸洗脚的时候再通过伤口进入我的体内
作者: ㄨ`卜咇ㄋ    时间: 2009-2-22 21:19

原帖由 wq209 于 2009-2-22 20:36 发表
请教医生一个问题,同学转氨酶升高二年,但是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全都没有,也不喝酒,也无脂肪肝,但是可能感染了其他肝炎(比如说庚型等),要不转氨酶怎么会高呢?
一天我用他的洗脸盆烧的热水(倒到自已的洗脸盆里)洗了个脸,后来由于天气 ...

你以为HBV是七步断肠红呢啊!
作者: wq209    时间: 2009-2-22 21:43

我又没说乙型肝炎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2 21:48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2 20:09 发表
“唾液有没有病毒”和“被唾液传染”是两个话题

咱们一直谈论的是第一个话题
从头到尾没涉及第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唾液里面有没有传染性的HBV病毒?有的话是怎么来的?是口腔破损来的还是唾液腺分泌出来的?

第二个问题,能否被唾液传染上的问题?
如果唾液腺能分泌出来完整意义的传染性的HBV病毒的话那么共餐就能造成人人都会被HBV感染过,而事实上却不是!关于这点你也承认唾液中的传染意义的病毒究其原因是口腔破损而来的!

如果因为口腔破损而血液里面渗出导致唾液里面含有HBV病毒从的情况下,这样是具备了传染源的特性!但是还要看能否造成有效的传播!
什么是有效的传播呢,最关键的是携带者的混有口腔破损而含有病毒的唾液的传染性的问题,是否是一个有效的传染源?
骆老的例子我感觉很好的:“ 含有乙肝病毒的唾液由鼻腔或口腔接种不能使猩猩感染,故接吻一般不会发生传播。”

再者其实口腔破损也是一个程度的问题!什么样程度地口腔破损能造成有效地传播,什么样的口腔破损不能造成有效传播?而日常生活中能造成有效传播的口腔破损的情况我想个体都会感觉到吧,不会有人顶着疼痛去和恋人接吻吧!

第三我想说关于口腔破损的问题!
但是HBV和HIV是一样性质的东西,如果唾液能传播HBV的话那么一定能传播HIV!
我的同学里面关系很好的就有三个家庭有HBV,而这个的特点就是每个家庭的某一个孩子没有经过宫内和围产期被传染上HBV,并且现在呢也没有携带HBV,如果口腔破损那么普遍的话那么应该这几个家庭的孩子都被传染上的啊,即便退一步说破损较普遍,那也要看看有没有传染的活性,病毒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允许!而事实这几个孩子只要是没有在出生时候被感染了的以后在家庭中也没有被感染!
少部分的偶尔的口腔破损不能代表大部分,他们有口腔疾病了那需要好好治疗口腔疾病,如果口腔破损严重的话那么造成各种病毒入侵的机会都是普遍的!而不能针对HBV强调口腔破损!


第四,综上一共涉及两个问题:共餐和接吻!
就是这两个问题导致国内对HBV的误解和过度地恐惧甚至是歧视!
我想大家都好好想想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结论:共餐、接吻等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当然接吻这个情况香港台湾解释的最好:“接吻不会传播乙肝病毒,除非是接吻时候过度激烈导致口腔破损的情况下才有被传染的危险!”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2 21:54 编辑 ]
作者: ㄨ`卜咇ㄋ    时间: 2009-2-22 22:01

原帖由 连猪都坚强 于 2009-2-22 21:42 发表
有“七步断肠红”么?
我只听过鹤顶红和七步断肠散~~
呵呵

是你啊

如果你确定是 七步断肠散,那就是我记错名字了。
作者: ybbihss    时间: 2009-2-22 22:20     标题: 回复 36# 的帖子

这我知道,不过我不知道性交会不会?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2 22:26

原帖由 ybbihss 于 2009-2-22 22:20 发表
这我知道,不过我不知道性交会不会?

无保护行为的性交是传播的途径!注射疫苗吧
作者: hong201314    时间: 2009-2-22 22:57

理论需要结合大量数据,光从一两个是得不出让人信服的结论!为什么传染病的三个传播途径,老是只看重其中两个,而不是去保护易感人群呢!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3 02:08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2 21:48 发表


第一个问题,唾液里面有没有传染性的HBV病毒?有的话是怎么来的?是口腔破损来的还是唾液腺分泌出来的?
(王震宇回答:由于唾液中确实能够检测到病毒,由于唾液不能绝对避免混合血液,因此讨论纯唾液是否含有病毒已经没有意义。)

第二个问题,能否被唾液传染上的问题?
如果唾液腺能分泌出来完整意义的传染性的HBV病毒的话那么共餐就能造成人人都会被HBV感染过,而事实上却不是!关于这点你也承认唾液中的传染意义的病毒究其原因是口腔破损而来的!

王震宇回答:你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至少是相当有毛病的,比如,高滴度抗体拥有者怎么样?消化道无缺损者怎么样?低载量病毒散播者怎样?我已经注意到了,你提的问题,不少是“线性究极”性,而且是总想把事情解释成二元性,这是理科学生特别是硕士理科生的习惯思维,尽管医学现在隶属于理科,但自然科学同样隶属于哲学解释范畴,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仅仅说是三生万物,并没说一二三同生万物,要表达的是三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一和二的总和,中间状态是很强大的,如果只认识二那就很不够了。)

如果因为口腔破损而血液里面渗出导致唾液里面含有HBV病毒从的情况下,这样是具备了传染源的特性!但是还要看能否造成有效的传播!
什么是有效的传播呢,最关键的是携带者的混有口腔破损而含有病毒的唾液的传染性的问题,是否是一个有效的传染源?
骆老的例子我感觉很好的:“ 含有乙肝病毒的唾液由鼻腔或口腔接种不能使猩猩感染,故接吻一般不会发生传播。”

再者其实口腔破损也是一个程度的问题!什么样程度地口腔破损能造成有效地传播,什么样的口腔破损不能造成有效传播?而日常生活中能造成有效传播的口腔破损的情况我想个体都会感觉到吧,不会有人顶着疼痛去和恋人接吻吧!

(王震宇回答:第一,骆老的推理是“因为猩猩吞服病毒没感染,因为人和猩猩对病毒等同,所以接吻一般安全”,这里正是由于推理条件并不十分绝对,才导致后来结论加上了“一般”来弱化一下。

其次,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人的行为也是有局限性的,因此不能够无限的印证真理,进而得出“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仅仅是真理的一部分,很可能是一小部分”,我记得我不止一次说过“凡是尚未发生的,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凡是已经发生的,都是必然发生的”,这话听上去像废话,其实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举个例子,哥白尼的日心说比原本的地心说更接近真理,但他当时怎么去实践检验?有人说一个人从一万米掉下来会摔死(不带降落伞玩),谁会去印证?你只能说用一条狗代替试试吧!精确么?不精确?不精确又如何呢?将就一下吧。

第三我想说关于口腔破损的问题!
但是HBV和HIV是一样性质的东西,如果唾液能传播HBV的话那么一定能传播HIV!
我的同学里面关系很好的就有三个家庭有HBV,而这个的特点就是每个家庭的某一个孩子没有经过宫内和围产期被传染上HBV,并且现在呢也没有携带HBV,如果口腔破损那么普遍的话那么应该这几个家庭的孩子都被传染上的啊,即便退一步说破损较普遍,那也要看看有没有传染的活性,病毒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允许!而事实这几个孩子只要是没有在出生时候被感染了的以后在家庭中也没有被感染!
少部分的偶尔的口腔破损不能代表大部分,他们有口腔疾病了那需要好好治疗口腔疾病,如果口腔破损严重的话那么造成各种病毒入侵的机会都是普遍的!而不能针对HBV强调口腔破损!

(王震宇回答:且慢!你上面的话,有3个毛病。
1.你忽略了两种病毒在唾液中的存活能力区别,你忽略的两种病毒在唾液中的浓度差别,这使得原本就要被你快引得跑题的唾液传染问题又拽进一个新的参数----艾滋病,而这个参数对于你来说很可能陌生度更高的。如果我要是使坏,我就会把唾液搁置,勾引你进入艾滋病领域,然后再引诱你进入丙肝、戊肝、未命名肝,等你发现上当了,已经没法上岸了。
谨记:不要轻易试图通过启动一个新的话题去挽救一个处于不利境地的话题。

2.试图用三个家庭特殊性去替代大样本普遍性,试图用阴性病例否定阳性病例。我举个例子,夫妻双方都是A型血,如果孩子血型是B型,父方有理由否认亲生;但孩子血型是O型,却不能肯定是亲生,但也不能否认是亲生。

3.出生后未被传染的孩子,后来假如被传染上了,口腔途径是唯一的么?如果不是唯一的,你的举例还有意义么?

第四,综上一共涉及两个问题:共餐和接吻!
就是这两个问题导致国内对HBV的误解和过度地恐惧甚至是歧视!
我想大家都好好想想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结论:共餐、接吻等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当然接吻这个情况香港台湾解释的最好:“接吻不会传播乙肝病毒,除非是接吻时候过度激烈导致口腔破损的情况下才有被传染的危险!”


综上所述,我的意见是:“至今为止,尽管确切资料唾液中能够检出微量病毒,但尚无唾液成功传播乙肝先例,接吻传染途径待证实”

[ 本帖最后由 王震宇 于 2009-2-23 02:18 编辑 ]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3 09:11

首先感谢老王,
其次继续问题
第一,理科生的二元思维这个我承认我有,可是作为社会人我要怎么做才能避开这个不利思维呢?其实我也犯了用量来代替质的毛病!可是我怎样才能转变这个思维呢?
第二,关于艾滋病这个例子,我承认确实是当时引进的时候没有考虑详细!
艾滋病毒之所以不在唾液中传播是因为艾滋病毒一旦离开人体的血液马上就失去传染活性!是这样嘛?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3 14:28

要避免二元论错误的捷径,是从研究物体的自然科学项研究人的社会科学延伸。

要避免以量代质的捷径,是牢记:阳性通常可以否定阴性,阴性通常不可否定阳性。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3 14:38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3 14:28 发表
要避免二元论错误的捷径,是从研究物体的自然科学项研究人的社会科学延伸。

要避免以量代质的捷径,是牢记:阳性通常可以否定阴性,阴性通常不可否定阳性。 ...


这样下去的结果是惶惶不可终日啊.........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3 14:45

王大夫,你能轻松应对是因为你医学知识本身已经融会贯通了,而我们普通战友知道的才是沧海一粟
你能避开二元论错误并且运用到医学里面那一是你医学掌握足够了二是你人生的阅历沉淀也达到一定层次了..........
而我们战友们呢,说实在的其实到现在我才发现我最重视最关心的还是传染性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弄不清楚HBVER们永远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拥有正常人的心理状况........不明不白地持续的话结果是惶惶不可终日啊.........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3 16:13

好吧!看来这个话题是不可避免的要跑题了

那我来承担这个责任

我讲一个故事,我大概5岁的时候,我妈妈要离开我去内蒙古医疗队一整年,几个月后,亲戚问我:“你想妈妈么?”,你猜我的回答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想不是也白想么,反正回不来”

回到上面这个话题,我试用一句话化解之:“不明不白地持续的话结果是惶惶不可终日啊.........”

惶惶不可终日有用么?
如果有用,那就惶惶不可终日是应该的
如果没用,那何必惶惶不可终日呢?

你可能会说,我挨了一棍子,身上痛,不是我想不痛就不痛的
我早知你会这么说,我早就预备应答了:“身上疼,哎悠哎悠叫唤不算错,有用么?哎悠哎悠叫唤就不疼了么?”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3 16:51

关键是不明不白,什么事情都是不明不白的状态才是最难受的!好比法官判刑犯人,犯人不知道最终判决书时候很难受,反而判决书下来了即便是死刑也比等待判决的日子好受!

所以HBV携带者唾液(共餐接吻等)这个问题弄不清楚,那么科普就没有意义,而且维权也显得底气不足.....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3 17:03 编辑 ]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3 16:56

你2楼的话“我自己花钱对5名血液高载量(8次方)DNA阳性的唾液检测结果,1个3次方,一个4次方,3个阴性”
我有疑问,
第一你这个标本不具备普遍意义,是选自血液病毒栽量估计是最高的了!而且标本数量也太少了
第二你在试验之前没有确定他们有没有口腔疾病,因为有的人本身他就不注意口腔卫生...
第三如果你的试验结果成立并且口腔破损那么容易见的话应该很多人被唾液感染上啊,而事实却不是!
您(王震宇医生)自己的意见是:“至今为止,尽管确切资料唾液中能够检出微量病毒,但尚无唾液成功传播乙肝先例,接吻传染途径待证实”
不知道以上是否前后矛盾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3 18:29 编辑 ]
作者: 8为了谁    时间: 2009-2-23 17:17

我是一个已肝病毒携带者的家长,关于乙肝方面的知识我什么都不懂,与孩子共同生活20多年只有一点体会:乙肝病毒的传染远没有广告上吹得那么可怕。孩子是很小的时候在医院打针给传染的(80年代医院普遍共用针头),我们两口子从来没有过这病,现在也没有。得知孩子感染时我们除了更加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外没有别的想法(当时社会环境没有现在这么歧视,单位上就有3人,平时大家相处很好,水杯有时借到用)。我们亲手把孩子带大,孩子从小的剩饭剩菜油汤油水基本都是我们大人全包了,直到现在只要孩子说声“爸爸妈妈我吃不完了”也都是我们伸手接过来就帮着吃了(这只是一种习惯),从来没有嫌弃过、害怕过。对了,还有一位老人也没少吃过孙子的剩饭。20多年过去了,我们与其他家庭一样幸福地生活着,没有分清彼此的碗筷、水杯、刷牙杯、脸盆等等,记得小时候孩子经常到我们大人的被窝里来打挤,长大后我也经常与孩子睡一床摆龙门阵,直到现在只要孩子一进家门就必然习惯性地给孩子一个拥抱~~~~~我们都觉得乙肝病毒并没有那么可怕呀!可以说我们一家三代没有一个人因为孩子是携带者而被传染(全家每年检查两对半和肝功都正常)!在亲戚家吃饭也从来没分碗筷(他们也不害怕),亲朋好友到我家也是如此!尤其是有三个六岁大的小侄儿一直在我家寄宿读书,多年跟我孩子同一桌吃饭同一床睡觉,经常在一起交头接耳,互换零嘴小吃,相处亲亲热热,去年读高中了才离开,侄儿们全部没被传染(小学四年级时检查两对半阴性,后来打了预防针有抗体)!根据多年的实际生活感受,我坚信乙肝病毒不是轻易就会被传染的,血液才是真正的大敌!这是事实。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3 17:29     标题: 回复 49# 的帖子

谢谢您的发言!
作者: 安静的叶子    时间: 2009-2-23 18:22     标题: 回复 49# 的帖子

同意楼上的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4 10:17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3 16:56 发表
你2楼的话“我自己花钱对5名血液高载量(8次方)DNA阳性的唾液检测结果,1个3次方,一个4次方,3个阴性”
我有疑问,
第一你这个标本不具备普遍意义,是选自血液病毒栽量估计是最高的了!而且标本数量也太少了
(王震宇语录:只要一个有,就能推翻100个没有,这就叫阳性否决阴性)

第二你在试验之前没有确定他们有没有口腔疾病,因为有的人本身他就不注意口腔卫生...
(王震宇回答:道理同上,即使缘由口腔疾病,那么口腔疾病者涵盖于普通人群中)

第三如果你的试验结果成立并且口腔破损那么容易见的话应该很多人被唾液感染上啊,而事实却不是!
(王震宇回答:这是你的主观推断,你的推断严重不严谨,
第一:乙人是少数
第二:传染性具有者是少数
第三:唾液病毒含量是少数
第四:免疫不健全者是少数
第五:源于口腔破损者被感染者是少数

所以,“应该很多人被唾液感染”是不能成立的


您(王震宇医生)自己的意见是:“至今为止,尽管确切资料唾液中能够检出微量病毒,但尚无唾液成功传播乙肝先例,接吻传染途径待证实”
不知道以上是否前后矛盾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4 11:01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4 10:17 发表
(王震宇语录:只要一个有,就能推翻100个没有,这就叫阳性否决阴性)
(王震宇回答:道理同上,即使缘由口腔疾病,那么口腔疾病者涵盖于普通人群中)


王大夫,你这话我就不同意了啊!你现在是在拿特例来代替普遍性,也许科研时候特例是至宝!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客观实在的看待!

(王震宇回答:这是你的主观推断,你的推断严重不严谨,
第一:乙人是少数
第二:传染性具有者是少数
第三:唾液病毒含量是少数
第四:免疫不健全者是少数
第五:源于口腔破损者被感染者是少数

所以,“应该很多人被唾液感染上”是不能成立的


传染病要想实现传染必须具备三个连续条件:传染源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

另外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定义所谓的“口腔破损”是正常的口腔中的微小血管破裂啊还是像口腔溃疡那么明显的口腔破损呢?
如果是微小血管破裂如果能造成HBV入侵的话那么很多血液里传染疾病都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染,而事实却不是的!
如果是明显的口腔溃疡的话那么我想正确对待的方法是治疗口腔溃疡,而不是单一强调HBV,这显然对HBV不公,也是对口腔溃疡的人不负责,因为明显的口腔溃疡的话估计是血液类传染疾病的话都能实现有效传播!

传染源:HBV的传染源肯定锁定HBVER里面了,这些人里面那些体液具有传染性?那些体液能实现真正的传播?唾液如果真的像你所列举的5个例子那样高的话,那么全国就不止是60%的人被HBV曾经感染过吧!?换句话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是不是有效的传染源???



我们不能拿整体来说明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最终很多人都能平安度过一生而不发生肝脏疾病!但是我们能忽视这个东西嘛,绝对不能!同样涉及到HBV传染性的问题时候我们也不能拿最终整体人群中很少别传染上的结果来给普通的人解释传染性的东西!这样解释他们也不能接受的!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4 11:46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4 11:01 发表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4 10:17 发表
王震宇说:只要一个有,就能推翻100个没有,这就叫阳性否决阴性
,同样道理,即使缘由口腔疾病,那么口腔疾病者涵盖于普通人群中。

王大夫,你这话我就不同意了啊!你现在是在拿特例来代替普遍性,也许科研时候特例是至宝!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客观实在的看待!

王震宇回答:1个阳性足可否决100个阴性,你不认可是那你的事,也许,你今天不认可以后会认可的,也许,你一个人不认可有另外99个人认可。

传染病要想实现传染必须具备三个连续条件:传染源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

另外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定义所谓的“口腔破损”是正常的口腔中的微小血管破裂啊还是像口腔溃疡那么明显的口腔破损呢?
(王震宇回答:都算,我想问一下,你能区别对待么?这跟咱的探讨有意义么?)

如果是微小血管破裂如果能造成HBV入侵的话那么很多血液里传染疾病都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染,而事实却不是的!
(王震宇回答:都能、都有可能、传染不少见、大比例传染,含义完全不同,我想问一下,你要表达哪种含义?


如果是明显的口腔溃疡的话那么我想正确对待的方法是治疗口腔溃疡,而不是单一强调HBV,这显然对HBV不公,也是对口腔溃疡的人不负责,因为明显的口腔溃疡的话估计是血液类传染疾病的话都能实现有效传播!
(王震宇回答:错!广泛疫苗接种是最最简便有效的办法,即使是强制性的接种外加强制性复检,也远远要比防治口腔溃疡更容易实现)


传染源:HBV的传染源肯定锁定HBVER里面了,这些人里面那些体液具有传染性?那些体液能实现真正的传播?唾液如果真的像你所列举的5个例子那样高的话,那么全国就不止是60%的人被HBV曾经感染过吧!?换句话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是不是有效的传染源???
(王震宇回答: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是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我们不能拿整体来说明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最终很多人都能平安度过一生而不发生肝脏疾病!但是我们能忽视这个东西嘛,绝对不能!同样涉及到HBV传染性的问题时候我们也不能拿最终整体人群中很少别传染上的结果来给普通的人解释传染性的东西!这样解释他们也不能接受的!
(王震宇回答:你现在又范老毛病了,你要把流行病学问题拽进来,还要把社会行为学弄进来,你也就是遇到我好心肠,给你点出来,你要遇到狐元,你就输惨透了)

[ 本帖最后由 王震宇 于 2009-2-24 12:11 编辑 ]
作者: zacjj    时间: 2009-2-24 12:12

一句话:唾液体液都可能传染,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可能对于某些人就是终生的痛苦,以我们国家一亿多的基数,万分之一的概率也是1万个人。所以,该注意的必须注意,能分餐的尽量分餐。
有些战友们不要再掩耳盗铃了,有些发放所谓科普传单活动我都没有参加,觉得有些自欺欺人的感觉。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怎么说服别人。
别拿家人天天一起吃饭都没有传染来说事,一家全携带的比例在中国不是少数!
要持乐观态度,但是不要拿家人和别人的生命开玩笑
不可否认,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些人有阴暗的心理,故意报复社会,报复他人,但是整体来说,我们这个群体应该还是积极向上的。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4 12:18

分餐要提倡,但不是为了预防乙肝,也不是预防艾滋病,而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向往文明。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4 15:56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这个帖子是探究事实!不涉及其他目的!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4 16:01 编辑 ]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4 16:34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4 11:46 发表

坚强懦弱说:这个问题真的涉及比较多东西,我一个普通的非医学的人只能从最日常的现实生活中入手来说明事实了!!

如果是微小血管破裂如果能造成HBV入侵的话那么很多血液里传染疾病都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染,而事实却不是的!
(王震宇回答:都能、都有可能、传染不少见、大比例传染,含义完全不同,我想问一下,你要表达哪种含义?)
坚强懦弱说: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意思是如果是微小血管破裂如果能造成HBV入侵的话那么很多血液里传染疾病都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染,事实呢?如你所说:“至今为止,尽管确切资料唾液中能够检出微量病毒,但尚无唾液成功传播乙肝先例,接吻传染途径待证实”也就是说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具备之后,如果HBV携带者唾液是有效的传染源的话那么唾液传染乙肝的例子为数不少吧!事实上有些人偶然携带上HBV之后而在长期的生活中,他家庭的其他成员检测五项指标全阴性的也不少!这也值得关注!

其他非HBV病毒的传染病能否通过微小血管破裂造成有效的传染源这个我不知道!如果有的话那么大众都会注意的,但是事实上似乎大众都盯着“唾液---乙肝”这个问题了!

唾液这个问题真的是很边缘了!如果医学界能像重视HIV一样重视HBV的话,那么全国人民就不会那么盲目、盲从.........


如果是明显的口腔溃疡的话那么我想正确对待的方法是治疗口腔溃疡,而不是单一强调HBV,这显然对HBV不公,也是对口腔溃疡的人不负责,因为明显的口腔溃疡的话估计是血液类传染疾病的话都能实现有效传播!
(王震宇回答:错!广泛疫苗接种是最最简便有效的办法,即使是强制性的接种外加强制性复检,也远远要比防治口腔溃疡更容易实现)
坚强懦弱说:普遍接种疫苗我同意,这个是必须做的!我意思是对待HBV不能只看表面,否则的话那只是大众盲目无知地恐惧!有口腔溃疡了总不能单一盯着HBV吧,正确的做法是治疗口腔溃疡!而不是马上就联系HBV

传染源:HBV的传染源肯定锁定HBVER里面了,这些人里面那些体液具有传染性?那些体液能实现真正的传播?唾液如果真的像你所列举的5个例子那样高的话,那么全国就不止是60%的人被HBV曾经感染过吧!?换句话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是不是有效的传染源???
王震宇回答: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是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坚强懦弱说:这是什么意思啊?


我们不能拿整体来说明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最终很多人都能平安度过一生而不发生肝脏疾病!但是我们能忽视这个东西嘛,绝对不能!同样涉及到HBV传染性的问题时候我们也不能拿最终整体人群中很少别传染上的结果来给普通的人解释传染性的东西!这样解释他们也不能接受的!
(王震宇回答:你现在又范老毛病了,你要把流行病学问题拽进来,还要把社会行为学弄进来,你也就是遇到我好心肠,给你点出来,你要遇到狐元,你就输惨透了)
坚强懦弱说:感谢老王啊呵呵!事实辩论嘛,就得让人心服口服,而不是口头之勇!岂不闻:圣君诛心不诛人.......
呵呵不管什么结果还是要感谢老王的......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4 16:42 编辑 ]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4 16:56

其实整个帖子所说的唾液只涉及两个问题:共餐和接吻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4 18:20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4 16:56 发表
其实整个帖子所说的唾液只涉及两个问题:共餐和接吻

我的回答
1.共餐:无碍。
2.接吻:待研。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4 18:22

坚强懦弱说:

传染源:HBV的传染源肯定锁定HBVER里面了,这些人里面那些体液具有传染性?那些体液能实现真正的传播?唾液如果真的像你所列举的5个例子那样高的话,那么全国就不止是60%的人被HBV曾经感染过吧!?换句话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是不是有效的传染源???
王震宇回答: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是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坚强懦弱说:这是什么意思啊?
王震宇回答:“主要”和“有效”是有区别的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4 18:38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4 16:34 发表
如果是微小血管破裂如果能造成HBV入侵的话那么很多血液里传染疾病都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染,而事实却不是的!
(王震宇回答:都能、都有可能、传染不少见、大比例传染,含义完全不同,我想问一下,你要表达哪种含义?)
坚强懦弱说: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意思是如果是微小血管破裂如果能造成HBV入侵的话那么很多血液里传染疾病都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染,事实呢?如你所说:“至今为止,尽管确切资料唾液中能够检出微量病毒,但尚无唾液成功传播乙肝先例,接吻传染途径待证实”也就是说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具备之后,如果HBV携带者唾液是有效的传染源的话那么唾液传染乙肝的例子为数不少吧!事实上有些人偶然携带上HBV之后而在长期的生活中,他家庭的其他成员检测五项指标全阴性的也不少!这也值得关注!

(王震宇回答:你两个“不少”能说明什么?我从来没强调“必须传上”,此外,即使是传染上了,我暂先抛开亚临床型占绝对多数这一个对我有利的论点,至少你没有足够的证据印证唾液不具有传染性,同时,没被传染上的阴性结果也不能进行否定证据呀!)

其他非HBV病毒的传染病能否通过微小血管破裂造成有效的传染源这个我不知道!如果有的话那么大众都会注意的,但是事实上似乎大众都盯着“唾液---乙肝”这个问题了!

唾液这个问题真的是很边缘了!如果医学界能像重视HIV一样重视HBV的话,那么全国人民就不会那么盲目、盲从.........
(王震宇回答:你老毛病来了,又提艾滋病,我一棒子楞你不知道北“有两杯水,一杯混有艾滋病唾液,另一杯混有乙肝唾液,两杯必须喝一杯,你选择吧”。之所以艾滋病不邪乎,只是基数还不够大罢了。)


如果是明显的口腔溃疡的话那么我想正确对待的方法是治疗口腔溃疡,而不是单一强调HBV,这显然对HBV不公,也是对口腔溃疡的人不负责,因为明显的口腔溃疡的话估计是血液类传染疾病的话都能实现有效传播!
(王震宇回答:错!广泛疫苗接种是最最简便有效的办法,即使是强制性的接种外加强制性复检,也远远要比防治口腔溃疡更容易实现)
坚强懦弱说:普遍接种疫苗我同意,这个是必须做的!我意思是对待HBV不能只看表面,否则的话那只是大众盲目无知地恐惧!有口腔溃疡了总不能单一盯着HBV吧,正确的做法是治疗口腔溃疡!而不是马上就联系HBV
(王震宇回答:你又犯老毛病了,试图用新话题挽救不利旧话题----口腔溃疡你了解多少?)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4 18:43     标题: 回复 61# 的帖子

好,这么办!那么做一个试验:在黑猩猩的伤口上喷洒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当然不能故意找有明显口腔疾病的携带者的唾液)如果普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是有效的传染源的话,应该能让黑猩猩感染上HBV的吧!呵呵!这个方法我相信有人做过!不知道结果如何?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4 18:44

唾液具有弱传染性,你别管他是从唾液腺分泌出来的还是破损血液渗入的,反正是有。
那么这样有弱传染性的唾液能不能造成传染人的事实?----还没有,但不保证以后就有。
是不是以前曾经有过?-----不知道,也许有,就像白天天上的星星一样。
为什么不做这样的实验-----违法,而且没什么意义。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4 18:50     标题: 感谢老王,辛苦了!

“那么这样有弱传染性的唾液能不能造成传染人的事实?----还没有,但不保证以后就有。”
这句话是不是表达地有点不顺当啊


还有你62楼说的“亚临床型”是什么意思啊?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4 19:04 编辑 ]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4 19:27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4 18:43 发表
好,这么办!那么做一个试验:在黑猩猩的伤口上喷洒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当然不能故意找有明显口腔疾病的携带者的唾液)如果普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是有效的传染源的话,应该能让黑猩猩感染上HBV的吧!呵呵!这个方法我相信有人做过!不知道结果如何?


1.成本太高,猩猩比人都贵重
2.我不知道有人做过
3.即使阴性结果也不能说服人,
4.根据“阴性不能否定阳性,阳性却能否定阴性”,那么做这个试验的很可能是想证实有传染性一派,即使出了阴性结果也不公布。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4 19:43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4 18:50 发表
“那么这样有弱传染性的唾液能不能造成传染人的事实?----还没有,但不保证以后就有。”
这句话是不是表达地有点不顺当啊


还有你62楼说的“亚临床型”是什么意思啊? ...


入侵微生物具有抗原性,能够引起免疫反应
入侵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病理反应
当入侵微生物数量不足或者侵袭力不足时,只能引起免疫反应,不能够引起病理反应,叫做亚临床型感染。

亚临床型感染在绝大多数微生物感染中(不是所有的)占有绝对的比例,
比如乙肝5:1,
婴儿瘫50:1
乙脑500:1
作者: 8为了谁    时间: 2009-2-24 22:50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4 15:56 发表
这个帖子是探究事实!不涉及其他目的!


同意这个说法!受害者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想弄个明白不会有错吧?心眼还是大度一些好!
再举两例(都是我身边的邻居)。
一、老公有大三阳15年以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的结婚时没体检,或许感染时间更长一些。老婆没病毒,女儿9岁那年老公检查出乙肝病毒大三,随后全家体检老婆和女儿安全。当时注射疫苗宣传没现在到位,全家都没打疫苗。过了几年女儿上初中打了疫苗有了抗体,老婆仍然没打(当时怕花钱)。这家人在一起生活二十几年了老婆和女儿仍然健康,现在老婆更不想打疫苗了,她说得就得吧,都几十岁的人了又不去找对象(其实跟我的想法差不多)。问他们分碗筷了没,回答与我家情况一样什么都没分。
二、还有一邻居。老太太现年70岁,15年前检查出小三阳,女儿小三阳儿子大三阳(母婴传播吧扯出一大串),奇怪的是老太爷和女婿却没有(媳妇早年离婚不知道),孙女和孙儿生下来打了乙肝疫苗现在都有抗体。我问他们平时分碗筷没有,老太太说根本没分,几十年从来没分过,她说分开很别纽不习惯,她也不相信一起吃饭睡觉会传染(还反问我都几十年了怎么她老头子没被传染上)。
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两个家庭的婚姻都非常非常地幸福美満,夫妻恩爱,家庭成员身体和心理都非常健康,尤其是老太太根本看不出70岁的老人,除了带孙儿外还要煮饭买菜洗衣服,没有一点怨言,打扫清洁卫生就更不在话下,其体力和精力跟年轻人基本没有区别,我很敬佩她。
我们几家人(当然还有其他无乙肝病毒携带的家庭)经常一起出去活动,一起吃饭打牌,大家相互都很放心,都很轻松,没有一丁点儿歧视。感激!
作者: 8为了谁    时间: 2009-2-24 23:24

原帖由 zacjj 于 2009-2-24 12:12 发表
一句话:唾液体液都可能传染,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可能对于某些人就是终生的痛苦,以我们国家一亿多的基数,万分之一的概率也是1万个人。所以,该注意的必须注意,能分餐的尽量分餐。
有些战友们不要再掩耳盗铃了,有些发放所谓科 ...


都是好人,不要把别人想得那么坏好吗?如果家庭成员里有呼吸道感染患者,我一定会主动分餐的,这个我明白(实际生活中也是这么做的),但我的孩子是血液传播疾病,所以我不用分餐,注意血液防范就是了!事实也证明我全家所有亲人几十年没一个被传染的,叫我相信谁呢?
作者: MP4    时间: 2009-2-25 00:18

1.唾液有DNA就能代表能唾液传染?...那为什么黑猩猩没能感染呢?
2.钞票能否沾有汗液,沾有乙人汗液的钞票能用吗?
3.为什么食用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对HBV的免疫力?“入侵微生物具有抗原性,能够引起免疫反应”。。。那么带HBV-DNA的唾液能否起到疫苗的作用?口腔溃疡是不是免疫反应?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5 00:54

原帖由 MP4 于 2009-2-25 00:18 发表
1.唾液有DNA就能代表能唾液传染?...那为什么黑猩猩没能感染呢?
2.钞票能否沾有汗液,沾有乙人汗液的钞票能用吗?
3.为什么食用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对HBV的免疫力?“入侵微生物具有抗原性,能够引起免疫反应”。。。那么带HBV ...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一边站着去,
这个旮旯有堆土,滋泡尿赶紧趁热和泥玩去吧!
作者: 中毒者    时间: 2009-2-25 02:54

呵呵,关于2位讨论的问题,我没资格评论!
只是我似乎觉得,三横一竖的老师偶尔的会有一点点的断章取义!
浅见,浅见!呵呵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5 09:53

原帖由 中毒者 于 2009-2-25 02:54 发表
呵呵,关于2位讨论的问题,我没资格评论!
只是我似乎觉得,三横一竖的老师偶尔的会有一点点的断章取义!
浅见,浅见!呵呵


我活了40多年了,断章取义快50年了,到今天你才说“一点点”,想气死我是不?
我还不服气的,你要嫌我水平低,你来,你断章取义一个给大家看看!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5 13:34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4 19:43 发表


入侵微生物具有抗原性,能够引起免疫反应
入侵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够引起病理反应
当入侵微生物数量不足或者侵袭力不足时,只能引起免疫反应,不能够引起病理反应,叫做亚临床型感染。

亚临床型感染在绝大多数微生物感染中(不是所有的)占有绝对的比例,
比如乙肝5:1,
婴儿瘫50:1
乙脑500:1

针对乙肝这个问题来说,亚临床就是受到过HBV的感染但是自身清除病毒之后表面抗原却是阴性!对不?如果这样全国还有四成人乙肝五项全是阴性啊?
你说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反应针对乙肝来说具体指什么啊?
通俗地说是不是尽管一般情况下唾液里面的HBV病毒(先不说怎么来的)但是携带者的唾液却不能使人真正携带上HBV病毒??


迷糊了,陷入专业医学知识的误区了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5 14:49 编辑 ]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5 15:01

呵呵老王,有些人很多时候把科研和科普混为一谈。有些时候在实验室成立的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不成立的,实验室要求的严格试验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具备的!这就是这个帖子的初衷!探究清楚问题了,所有人包裹非HBV携带者心里也不毛了!
战友们的疑问,还是请老王能够尽量解释啊!呵呵.......
作者: 中毒者    时间: 2009-2-25 16:02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5 09:53 发表


我活了40多年了,断章取义快50年了,到今天你才说“一点点”,想气死我是不?
我还不服气的,你要嫌我水平低,你来,你断章取义一个给大家看看! ...



我前面说过我,我没资格讨论科研问题,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携带了25年HBV病毒的HBV携带者而已,而我以前和现在所做的工作也和医学类没有任何关系,但却为祖国的医院及医药事业做了不少比较俗的贡献,因此我不可能嫌弃王大师的水平,也从不怀疑您的水平。
我只是一名观众,一名喜欢看此类话题的观众,一名偶尔会给2位的讨论打个小岔的观众而已。
所以,本人的言论请王大师不要放在心上,随便看看就行了,不想看都行!
更不要为此生气了,要是把您都气死了,那................不太好吧!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5 16:10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5 13:34 发表

针对乙肝这个问题来说,亚临床就是受到过HBV的感染但是自身清除病毒之后表面抗原却是阴性!对不?
(王震宇回答:同意)


如果这样全国还有四成人乙肝五项全是阴性啊?
(王震宇回答:不同意,实际上这剩下的40%里一半以上接种过疫苗,接种过疫苗者3/4有抗体,这样算下来,差不多15-25%是全阴的,而这,还包括了一部分有微量抗体查不出来的但有实际免疫效果的,那么彻彻底的易感者,充其量不超过10-15%,再排除免疫健全者至少一半,其实潜在的倒霉蛋也就剩下3-5%了)

你说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反应针对乙肝来说具体指什么啊?
(王震宇回答: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增生、纤维化激活;转氨酶升高,胆红质升高;再严重就白蛋白下降、门静脉高压、血小板减少、凝血机能障碍、血氨蓄积;再严重就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腹水感染、肾功能衰竭,然后就回国了)

通俗地说是不是尽管一般情况下唾液里面的HBV病毒(先不说怎么来的)但是携带者的唾液却不能使人真正携带上HBV病毒??
(王震宇回答:尚未有证据使人真正携带上hbv)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5 17:00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5 16:10 发表

针对乙肝这个问题来说,亚临床就是受到过HBV的感染但是自身清除病毒之后表面抗原却是阴性!对不?
(王震宇回答:同意)
虽然是对的,但是感觉偏离我的中心了!也许是我医学知识没有融会贯通的原因吧!

如果这样全国还有四成人乙肝五项全是阴性啊?
(王震宇回答:不同意,实际上这剩下的40%里一半以上接种过疫苗,接种过疫苗者3/4有抗体,这样算下来,差不多15-25%是全阴的,而这,还包括了一部分有微量抗体查不出来的但有实际免疫效果的,那么彻彻底的易感者,充其量不超过10-15%,再排除免疫健全者至少一半,其实潜在的倒霉蛋也就剩下3-5%了)

有一个问题我始终迷糊,就是我上高中一年级时候体检还没有感染上HBV,高三毕业之前就是5月份我去打疫苗检测结果出来显示的是小三阳!我高三时候应该免疫健全了吧!怎么还会感染上!!难道和我身体在高中迅速发育有关,我高一时候我身高才160,高三达到176!大四毕业体检身高已经180厘米!还有高一高二感冒比较多,完了去校医院那校医统一地不管什么样子的感冒都是包药,一包一大把!晕死,我现在想起来都恐怖!

你说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反应针对乙肝来说具体指什么啊?
(王震宇回答: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增生、纤维化激活;转氨酶升高,胆红质升高;再严重就白蛋白下降、门静脉高压、血小板减少、凝血机能障碍、血氨蓄积;再严重就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腹水感染、肾功能衰竭,然后就回国了)

第一个阶段都能纤维化激活?!是不是有点快了啊!吓人...

还有你说“当入侵微生物数量不足或者侵袭力不足时,只能引起免疫反应,不能够引起病理反应,叫做亚临床型感染”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没有发生病理反应啊?何况绝大部分HBV携带者都能平安度过一生啊!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发生了免疫反应尽管没有清除HBV,但是也没有发生病理反应啊?是不是有些病理反应影响非常小以至于忽略了这些微小的病理反应啊,大家都知道肝细胞新陈代谢速度是很快的....


通俗地说是不是尽管一般情况下唾液里面的HBV病毒(先不说怎么来的)但是携带者的唾液却不能使人真正携带上HBV病毒??
(王震宇回答:尚未有证据使人真正携带上hbv)
这句话战友们看了也许会心安的!

真的隔行如隔山啊,但是不隔理....呵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5 20:09 编辑 ]
作者: 8为了谁    时间: 2009-2-25 22:00

我只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家长,毫不怀疑国际卫生专家经过千万次以上试验研究出来并向全世界公布的医疗成果,且安心享用这些成果,未来待研成果暂时不在考虑之中。所以目前仍然坚信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接吻、共餐等日常生活传播(事实证明了我的安心)。
作者: 王震宇    时间: 2009-2-26 00:17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5 17:00 发表
有一个问题我始终迷糊,就是我上高中一年级时候体检还没有感染上HBV,高三毕业之前就是5月份我去打疫苗检测结果出来显示的是小三阳!我高三时候应该免疫健全了吧!怎么还会感染上!!难道和我身体在高中迅速发育有关,我高一时候我身高才160,高三达到176!大四毕业体检身高已经180厘米!还有高一高二感冒比较多,完了去校医院那校医统一地不管什么样子的感冒都是包药,一包一大把!晕死,我现在想起来都恐怖!
(王震宇回答:谁能保证你高一试验的结果是“准确”的呢?)


你说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反应针对乙肝来说具体指什么啊?
(王震宇回答: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增生、纤维化激活;转氨酶升高,胆红质升高;再严重就白蛋白下降、门静脉高压、血小板减少、凝血机能障碍、血氨蓄积;再严重就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腹水感染、肾功能衰竭,然后就回国了)

第一个阶段都能纤维化激活?!是不是有点快了啊!吓人...
(王震宇回答:有一个水池子,一条进水管,一条排水管,都哗哗的流,当今水管流量高于排水管时,水位上涨;人的纤维化,不停的合成,不断的分解,只要有炎症,不管急性还是慢性,都会加速合成,当然,慢性炎症更持久些。)

还有你说“当入侵微生物数量不足或者侵袭力不足时,只能引起免疫反应,不能够引起病理反应,叫做亚临床型感染”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没有发生病理反应啊?何况绝大部分HBV携带者都能平安度过一生啊!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发生了免疫反应尽管没有清除HBV,但是也没有发生病理反应啊?是不是有些病理反应影响非常小以至于忽略了这些微小的病理反应啊,大家都知道肝细胞新陈代谢速度是很快的....


还有你说“当入侵微生物数量不足或者侵袭力不足时,只能引起免疫反应,不能够引起病理反应,叫做亚临床型感染”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没有发生病理反应啊?何况绝大部分HBV携带者都能平安度过一生啊!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发生了免疫反应尽管没有清除HBV,但是也没有发生病理反应啊?是不是有些病理反应影响非常小以至于忽略了这些微小的病理反应啊,大家都知道肝细胞新陈代谢速度是很快的....

(王震宇回答:事实证明,几乎所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炎性,但大多数程度轻微,也就意味着这一辈子,未必一定死在肝病上面,比如,照这个速度,应该65年以后肝硬化,95年以后肝衰竭,可你,已经45岁了,还没等到修炼出肝硬化,就已经因为别的邀请回国了)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2-26 09:05     标题: 传染性各方观点

HBV携带者的唾液不能构成传染乙肝的事实是大家的共识,分歧就是接吻这个不统一,原因是大家引入了口腔破损这个参数

简单列举各方的观点: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 ... &extra=page%3D2
中“此外握手、接吻、共餐、共同工作,共餐共宿舍,大量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染(乙肝)危险”

2,台湾关于接吻
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07050


3,王震宇的意见:“至今为止,尽管确切资料唾液中能够检出微量病毒,但尚无唾液成功传播乙肝先例,接吻传染途径待证实”

王震宇对HBV携带者的唾液的回答:
1).共餐:无碍。
2).接吻:待研


4,乙肝病毒携带者365天关于接吻的说法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82344
作者: 8为了谁    时间: 2009-2-26 21:44

原帖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2-26 09:05 发表
HBV携带者的唾液不能构成传染乙肝的事实是大家的共识,分歧就是接吻这个不统一,原因是大家引入了口腔破损这个参数

简单列举各方的观点: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67254 ...


旁听有感!敬佩您探究科学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感谢您在此进行的科普宣传!感谢!
作者: 越狱份子    时间: 2009-2-28 17:12

好帖,收藏了
作者: 5151job    时间: 2009-2-28 21:29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好像卫生部已经说唾液不传染了
作者: jiahuida    时间: 2009-2-28 22:37

我也听说了。
作者: MP4    时间: 2009-3-1 20:58

原帖由 王震宇 于 2009-2-25 00:54 发表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一边站着去,
这个旮旯有堆土,滋泡尿赶紧趁热和泥玩去吧!


得了吧,你还欠我一分钱.
作者: porting    时间: 2009-3-17 17:52

我很害怕见到王震宇大夫,因为他带给我的绝大多数是恐惧和绝望。开始一两年我一直在他的指导下就医,期间曾经取得一些效果(后来失效了)。但纵观整个治疗期,他给我的恐惧多于宽慰,绝望多于期望(后期完全是绝望),我经常被他吓得心惊胆战。这也迫使我改换了医生。
   有时回想起来,觉得王大夫在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表达问题的思路上存在问题。王大夫似乎没有考虑到情绪对治疗的作用。
    我并不是要王大夫说假话,而是要求王大夫发言时,综合考虑社会现状和人们的心态。如果唾液传染性高的话,那么当今所有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就合法化了;日本国不拒绝乙肝携带者做厨师的做法就是违法;一家人共同进餐而没有发生传染的现象就无法解释了。
    在这里,郑重请求王大夫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3-17 18:12

和老王打交道你得三进三出地把问题弄清楚,最后你会发现老王很多话也有道理的,只是有时候有个概率和前提背景的问题而已!
老王很多时候考虑的就是单一的HBV的问题,其他的他考虑的比较少!呵呵这样各有利弊!!!
医学里面很多知识如果不能融会贯通的话看什么什么就是恐惧的!呵呵
自己一点看法,

[ 本帖最后由 坚强懦弱 于 2009-3-17 18:15 编辑 ]
作者: kite2888    时间: 2009-3-17 18:54

原帖由 porting 于 2009-3-17 17:52 发表
我很害怕见到王震宇大夫,因为他带给我的绝大多数是恐惧和绝望。开始一两年我一直在他的指导下就医,期间曾经取得一些效果(后来失效了)。但纵观整个治疗期,他给我的恐惧多于宽慰,绝望多于期望(后期完全是绝望),我经常被他吓得心 ...


现如今的医生吓死人不赔命。
作为1个病人,第一步不是学会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而是提高心理抗击打能力。医生有“难”言之瘾,逮到病人连哄带吓,心理抵抗能力差的只好把包包里银钱做流水样献给院方,医生呢月终奖金就有着落了。

第2步,慧眼识真假,拿了药方别急于付费买药,至少再找个医生看看,有条件换家医院很有必要。

第3步,患者都学会甄别真假大夫了,假大夫类要回头再学学如何做人


作者: 清除cccDNA    时间: 2009-3-18 01:15

老王,大家好。好久不见。娱乐一下,有MM喜欢你呢请看:
作者: 清除cccDNA    时间: 2009-3-18 01:24

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 ... p;page=2&extra=

作者: 希望19    时间: 2009-3-18 09:10

两会搜狐乙肝专家也说唾液会传染。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3-18 09:21

原帖由 希望19 于 2009-3-18 09:10 发表
两会搜狐乙肝专家也说唾液会传染。

晕了我!你不要听一知半解好不好啊.........呵呵,下次记得把他们的话听完再害怕啊!
作者: 坚强懦弱    时间: 2009-3-18 09:21     标题: 传染性各方观点

HBV携带者的唾液不能构成传染乙肝的事实是大家的共识,分歧就是接吻这个不统一,原因是大家引入了口腔破损这个参数

简单列举各方的观点: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 ... &extra=page%3D2
中“此外握手、接吻、共餐、共同工作,共餐共宿舍,大量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染(乙肝)危险”

2,台湾关于接吻
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07050


3,王震宇的意见:“至今为止,尽管确切资料唾液中能够检出微量病毒,但尚无唾液成功传播乙肝先例,接吻传染途径待证实”

王震宇对HBV携带者的唾液的回答:
1).共餐:无碍。
2).接吻:待研


4,乙肝病毒携带者365天关于接吻的说法http://www.hbvhbv.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82344
作者: 健康多好919    时间: 2009-3-21 17:09

但是只要打过疫苗有了抗体就无防了吧?别吓我,我们家里小三口都不太注意这个,我老公从来没把我当病人看。
作者: 六瓣雪花    时间: 2009-3-21 19:41

医生们,大家讨论的问题让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作者: 陕北懒汉    时间: 2009-3-21 23:22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王老师能把好药纳入医保范围该有多好啊!
作者: 下一站转阴    时间: 2009-3-23 10:50

同样是体液,精液里面有HBV,唾液就也会有。

接吻不在日常生活接触范畴,对维权也无意义吧。

对于接吻的对象,我们有理由不做好疫苗预防工作吗?
作者: 谋事在人    时间: 2009-3-23 15:44

实在想不明白的去问------如来!
作者: zacjj    时间: 2009-3-23 17:26

原帖由 porting 于 2009-3-17 17:52 发表
一家人共同进餐而没有发生传染的现象就无法解释了。

那全家都携带的现象就有法解释了?
作者: 8为了谁    时间: 2009-3-23 23:33

原帖由 zacjj 于 2009-3-23 17:26 发表

那全家都携带的现象就有法解释了?

携带者与携带者组成婚姻家庭多的是,另外过去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根本没有,孩子又生的多多,当然就有你说的那种很现实的情况了,这很简单!今后会越来越少的。
我熟悉的几个大三阳或小三阳的家庭,虽然有母婴传播儿女也携带上了,但他们的配偶却都很健康。所以我坚信吃饭、喝水、接吻不会传染!甚至我相信夫妻之间性生活只要不出现粘膜破损也不会轻易传染!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