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好书,好文推荐... [打印本页]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5 11:58     标题: 好书,好文推荐...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2006-05-01
  • 16开
  • 平装;
  • 358

  •   
      1998年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一个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虽异乎寻常,却令人心碎地发生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世界上是存在绝望这种东西的!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在这本书中,周国平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对于作者夫妇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一岁半的妞妞,摇着她的小手,轻经地叹了一口气,停止了呼吸,离开了这个世界。至情至性的周国平却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了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妞妞的可爱与可怜,死亡阴影下抚育女儿爱哀交加的心境。韦尔乔亦实亦虚的线描插图,更让人感到似乎妞妞触手可摸。

      作者为女儿妞妞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妞妞》,还有一个副题:“一个父亲的札记”。妞妞只活到一岁半,而离开我已经快三年了。姐妞活着时喜欢玩书,抓到随便一本书便会快乐地喊叫:“妞妞的书!”这声音一直在头脑里盘旋,叮嘱作者写出了这本真正属于她——至少是关于她——的书。
      当然,这本书也是为作者自己写的。一个昙花一现般的小生命,会有多少故事呢?可是,对于作者和妻子来说,妞妞的故事却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不能不写。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生。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下了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们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他写下这一切,因为他必须卸下压在心头的太重的思念,继续生活下去。

  •   

    第一章 诞生
    第二章 新大陆(札记之一)
    第三章 祸从天降
    第四章 哭不是懦弱
    第五章 绝望的亲情(札记之二)
    第六章 因果无凭
    第七章 要有光
    第八章 寻常的苦难(札记之三)
    第九章 妞妞小词典
    第十章 紫色标记
    第十一章 无可选择
    第十二章 磕着了
    第十三章 艰难的诀别
    第十四章应该有天堂(札记之四)
    第十五章 让妞妞再生
    第十六章 死是不存在的
    后记
    附录:诗四首
    生命中的无奈
    海滩上的五百六十二枚贝壳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22:20:46编辑过]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5 12:00

     女人为什么不宜搞哲学
     
    发言
     
        主持人让我先发言,大约是因为我有前科,要把我当靶子,我也准备受批判。在“哲学与女性”这个题目上,我以前写过很不敬的话,比如:“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听众大笑)不过,接着的一句也确实是我的真心话:“老天知道,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多么爱女人,也多么爱哲学!”(听众大笑)
        其实,我倒不觉得女人对哲学有多大坏处,也许还有好处。哲学是干什么的?是要把握世界的整体。为什么要把握世界的整体?为了把握人生的根本。所以,出发点是人生,这是灵魂的要求,哲学想靠头脑的思考来解决灵魂提出的任务。可是,头脑只有一个工具,就是逻辑。康德早就指出,逻辑没有这个能力,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据我观察,事实上,历史上一切真正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最精彩的思想都不是靠逻辑得出的,逻辑更多的是表达手段,在逻辑之前,这些思想已经作为信念和直觉存在了。所以,信念和直觉在先,逻辑在后。那么,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最重要的禀赋就不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而是直觉。由于哲学归根到底是要把握人生的根本,所以哲学家还需要有对人生的真切了解。
        搞哲学所需要的直觉,和日常生活中的直觉还不太一样,可以称之为高级直觉,或者理性直觉。按照康德的分法,人的认识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就是感性、知性和理性。其中,感性面对现象,知性用逻辑来整理现象,理性则追问本体,是一种形而上冲动。高级直觉和这里面的感性和理性有关,就是感性加上形而上冲动,而感性则是理性的前提。
        现在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女人搞哲学的长处和短处了。女人长于感性,在这一点上女人占优势。男人长于知性,酷爱逻辑,容易导致感性的退化。形而上冲动意义上的理性,应该说属于一切天才,不论性别,但总的看来在男人身上好像更强烈一些。不过呢,通过怀孕、生育和哺乳,女人用身体体会自然的神秘,又在形而上体验方面占了优势。所以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走。我同意林语堂的评价:男人懂得人生哲学,女人却懂得人生。如果男人不听女人的指导,他搞出的人生哲学必定是对人生的歪曲。现在大家都在谈哲学的危机,这个危机就在于男人们老想用逻辑来满足形而上的冲动,这条路走不通,甚至南辕北辙,离人生的根本越来越远。所以,女性的智慧可以为解决这个危机做很大的贡献。
        可是,我仍然坚持认为,女人不必也不宜直接搞哲学。为什么呢?理由之一是搞哲学毕竟还是需要逻辑的,少不了这个整理和表达的工具,而这是女性的弱项。这个弱点还影响了女性的优点的发挥,因为逻辑思维混乱,常常把感性和理性、生活琐事和根本道理搅成一锅粥。理由之二就是我怕她们反而被哲学损害,我真的认为,哲学对女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女人对哲学的害处,再说,让哲学受点损害没关系,我可不愿意让女人受到损害。关于这一点,我读一段以前写的话:“喜欢哲学的女人,也许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想从哲学求进一步的训练;也许有一颗痛苦的灵魂,想从哲学找解脱的出路。可惜的是,在多数情形下,学了哲学,头脑变得复杂、抽象也就是不聪明了;灵魂愈加深刻、绝望也就是更痛苦了。看到一个聪慧的女子陷入概念思辨的迷宫,说着费解的话,我不免心酸。看到一个可爱的女子登上形而上学的悬崖,对着深渊落泪,我不禁心疼。坏的哲学使人枯燥,好的哲学使人痛苦,两者都损害女性的美。我反对女人搞哲学,实出于一种怜香惜玉之心。”(听众大笑)
        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事实,在哲学史上,你找得出一个伟大的或著名的女哲学家吗?这说明什么?我认为这说明女人确实因为她本身的某种原因不适合搞哲学,另外我从中还看出了大自然的深意,它为了保护女人,不让女人搞哲学。历史上对哲学贡献最大的女人是谁?是桑蒂普,就是苏格拉底的老婆,她是一个著名的泼妇,她的虐待成就了一个心胸无比宽阔的哲人,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当然,这是开玩笑,很可能世界上的泼妇还毁掉了更多哲学家,不过肯定是一些比较小的哲学家。
        总之,我认为女人对哲学是能够起极好的作用的,这个作用就是用她们的优点来影响男人,影响世界,让世界在“永恒的女性”引导下变得更丰富,更合乎人性,如此对哲学产生的间接影响远远大于她们的直接参与。
     
    讨论
     
        刚才有一位女士说,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女哲学家,是因为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我认为不能把全部原因归结为社会制度。事实上,在古希腊,在这个哲学的黄金时代,像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伊壁鸠鲁这些大哲学家都招女学生,但成绩不可考。然而,同样在古希腊,女性中却出了大诗人萨福。所以,必须考虑女性特质方面的原因。两性心理上和文化倾向上的差异不可抹杀,其根源在于生理,而不是社会,社会偏见不能制造出这种差异,只是对它作了不公平的评价。不能因为社会偏见的存在,我们就跳到另一极端,抹杀这种差异。我认为,这种差异本身是珍贵的价值,没有它,世界、人生、文化就都太乏味了。我相信,优秀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既突出地具备自身性别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兼备了另一性别的优点,最可悲的是既丢掉了自身性别的优点,又具备了另一性别的缺点,遇到这样的女人,我只好退避三舍。
        刚才我还听到了对男性和迄今为止全部哲学的愤怒声讨,这位女士把迄今为止的哲学宣布为男性独占的地盘,表明了现在要以女性的名义把这块地盘或其中一部分夺回来的坚强决心。我认为,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所爱的不是智慧而是权力,恰恰违背了哲学的本意。同时,重起炉灶另搞出一个女性哲学的传统,这是荒谬的,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哲学是超越于性别的,只存在哲学,不存在男性哲学和女性哲学。不能把古希腊以来的伟大哲学传统说成是男性哲学传统,这个传统属于全人类,包括每一个爱智慧的女性。站在性别立场上否定和拒绝这个传统,无异于把自己排除在它之外。
     
    (2004年11月18日在世界哲学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女性”主题会场的发言。选自《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22:24:01编辑过]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5 12:01

    善良"丰富"高贵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惟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5 12:07

    周国平的视野还是比较宽广的,女人,孩子,婚姻,家庭,社会...

    据说,女人看国平,男人看小波.


    作者: 小熊猫    时间: 2007-1-26 11:44

    小波是谁?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7 03:32

    王小波,90年代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李银河称其为: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他们之间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浪漫爱情故事.


    作者: 梅殳爻    时间: 2007-1-27 13:20

    以前也喜欢周国平.

    他和郭沫若的儿子交情很深.

    可是看了他的自传,不太喜欢他了.

    感觉他对爱情不是很认真.

    有些人说得比做的多,有些人做了也不说......


    作者: 简单爱    时间: 2007-1-29 12:18

    和弦很喜欢周国平吧,你看他的博客吗?我这里有他的链接,可以直接看最新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u/1193111400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2-3 13:56

    家门口的水沟

        定时发作的绝望总是如影相随,不时将我捉住。

        每当这种时刻,我就想找人诉说,借此得到抚慰。我知道,明白这种心情的人很少,人们通常会把它硬扯到一个世俗的原因上来,给你一顿铺天盖地的说教。但我需要的不是这种东西。

        一个朋友听了我的诉苦,淡淡地说:不要对我说难过,难过是学生造的病句:我家门口有一条水沟,每天上学都很难过。

        我无言以对。

        等到再次发作之时,我就事先大叫:不许对我说家门口的水沟,你怎么这么无动于衷!?

        电话里静了一会儿,然后传来他轻轻的、苦涩的声音:因为我家门口有一条大水沟。

        我顿时又哑口无言。是啊,比起他来,我的悲伤算什么?他能坚持一言不发,我瞎嚷嚷什么。

        也许家家门口都有一条水沟,除了自己,没人能替你迈过去。有一位失去亲人的朋友,在电话里无限苍凉地对我说:我感到刻骨的孤单。我非常想安慰他,可是刹那间,我突然清晰地感觉到无法抚慰他。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孤单的、痛苦的、绝望的人,可是为什么竟不能互相抚慰呢?人类的悲喜是如此不相干,同一幢楼里,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在生,有人在死。面对他人的痛苦,我们有的只是莫可言状的无力。

        这位饱经沧桑的大朋友叹息道:你活得太投入了!这话使我一愣,若有所悟。也许家门口的这条小沟是他早已迈过的,所以他才能站在更高处以这样超然的态度对我说吧!我相信,活得投入是生命的本能,活得冷峻是睿智,它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无比的内心力量。

        我家门口有一条水沟,每天都很难过。难过也要过,摔下去,爬起来,一直向前走,一天,一年,一生。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2-3 14:07

    昨晚在一本旧书“小故事中的大智慧”看到的,挺有意思。

    难过=我家门口有一条水沟,每天上学都很难过。

    [em02][em02]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2-3 14:11

    陈毅元帅曾有一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难成,事难成,事事难成事事成。

    好象是,反正日子就得过...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2-3 14:15

    以下是引用梅殳爻在2007-1-26 23:20:00的发言:

    以前也喜欢周国平.

    他和郭沫若的儿子交情很深.

    可是看了他的自传,不太喜欢他了.

    感觉他对爱情不是很认真.

    有些人说得比做的多,有些人做了也不说......

    嗯?梅M认为怎么样算是对爱情认真?比如...?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2-3 14:23

    以下是引用简单爱在2007-1-28 22:18:00的发言:

    和弦很喜欢周国平吧,你看他的博客吗?我这里有他的链接,可以直接看最新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u/1193111400

    谢谢,喜欢这东西很飘忽,今天喜欢国平,明天喜欢小波,后天爱听银河谈性.

    更多时候喜欢莉花,小A,lhong,411这些"活生生'的人,,,还有你...


    作者: 云端漫舞    时间: 2007-2-5 10:28

    定时发作的绝望总是如影相随,不时将我捉住。

        每当这种时刻,我就想找人诉说,借此得到抚慰。

    同感。


    作者: emmayongyuan    时间: 2007-2-6 02:28

    我喜欢周国平,大学的时候就看了那本《妞妞》,一口气看完,说不出的喜欢。
    作者: 梅殳爻    时间: 2007-2-6 08:50

    以下是引用和弦在2007-2-3 0:1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梅殳爻在2007-1-26 23:20:00的发言:

    以前也喜欢周国平.

    他和郭沫若的儿子交情很深.

    可是看了他的自传,不太喜欢他了.

    感觉他对爱情不是很认真.

    有些人说得比做的多,有些人做了也不说......

    嗯?梅M认为怎么样算是对爱情认真?比如...?

    其实我哪里有资格去评判周国平.

    只是不太喜欢他写的与雨儿和红之间的事而已.

    细想起来,也许他是对爱情太认真,对自己的内心太认真,才会这样想和做吧.

    作家和作品毕竟不是一回事.

    他的文字,一直都喜欢.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2-12 02:13

    "我的妞妞"里面,雨儿与红之间的事情,都是真实的生活矛盾,倒感觉周国平有所顾忌,没有尖锐的写出那种真实的生活矛盾,或许是因为爱护她们.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2-12 02:26

    《天蓝色的彼岸》 - (英)艾历克斯·希尔

        小男孩哈利因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它他加入了等待去天蓝色彼岸的队伍。但他还挂念着爸爸,妈妈,姐姐和同学们,却又不知如何传达他的心声,直到他碰到一个叫阿瑟的幽灵。阿瑟带着哈里偷偷溜回人间,来向亲人和朋友告别,向他们表示歉意和深深的爱……
      这是一本最适合在我们这个年代看的书,单纯,清新,温暖的文字,教会人们学会关爱,珍惜生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呈送各人们最真切的感动和最伟大的爱。在不可抵挡中的人性光辉中感悟生命和死亡……


    作者: 雕梁别燕    时间: 2007-2-14 15:23

    以前因为不喜欢周国平这个名字,而不愿看他的。但今年看了些,很不错。
    作者: ruixuefenglan    时间: 2007-2-18 09:39

    祝大家新年快乐!
    作者: 调皮捣蛋    时间: 2007-2-18 10:37

    祝大家新年快乐!!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3-2 04:20

    在哈尔滨机场候机,无意中看到这本书,一路上书的重量不断增加,先生一直说我,直到他无聊随意翻阅了这本书,才不说话.

    点击查看图片实际尺寸!
    海云继梦讲人生--撒娇人生
    编 号:35008
    作 者:(台湾)海云继梦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日 期:2007年1月
    开 本:小16开    版 次:1次
    页 数:300页
    装 帧:简装
    ISBN :7-80195-607-9
    市场价 :29.80元
    流通价 :25.33元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3-2 04:22

      《撒娇人生》 简 介:



    开本:16开             页数:300

    出版日期:2007.1

    《海云继梦讲人生》
          ——来自生命嫩乡的呼唤,开悟圆融人生的智慧

        本篇十三个主题探讨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所必经的历程与范围。如何活得庄严,过得精彩?海云法师以其圆融的智慧鼓舞我们积极面对事业、家庭、健康、青少年、老人等五大人生议题,激励我们在困顿中创造价值、活出生命的质感。请相与悠游此书,聆听生命花开的声音。
                                 ——《活的庄严,过得精彩》

       作者以觉者的姿态观看世间人的种种欢愉、烦恼与逼迫……,深人浅出地提供—种幽默而慧黠的观点。你会欣然发现,浩瀚的佛法智慧透过作者的字字珠玑,换化成了可以轻松着手的生活哲学,一解人生无穷无尽的束缚和烦恼。生命花园,由此进人!
                                      ——《撤娇人生》


     

    作者简介:

     海云继梦法师,台湾大华严寺住持,国际华严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在国内高校设有华严奖学金,讲学足迹遍及大陆各地、东南亚、澳洲、美国和加拿大。
     他以圆融的智慧剖析事业、健康、家庭、青少年和老年等人生五大议题,叙述很人性、很生活、很现代。如果你对人生感到迷惑,那就清听听海云继梦怎么说!他的想法有时极具颠覆性!他的佛教思想研究有着令人瞩目的成果,又有数十年厚实的心性历练,所以他的讲谈,句句良言;他的字里行间,字字珠玑;他讲人生,发人深省。
     了悟的契秽1,往往就在一针见血的嘲讽与幽默中;他提的实践方法更可从日常生活中轻松入手。我们人生中的问题都能通过他所提出的“四大工程”和“生命教育”找到圆融的对策。
     海云继梦为你擘画美丽的生命蓝图,邀你一齐为创造幸福、快乐的人生而努力!

    目录

    ◎上篇 活得庄严,过得精彩
    第一讲 上台的艺术……………………………………003
    第二讲 给学生的人生必修课…………………………015
    第三讲 青年精英缺少些什么?………………………027
    第四讲 什么是叛逆?…………………………………037
    第五讲 婚前教育………………………………………049
    第六讲 夫妇之道………………………………………061
    第七讲 沟通——鼓励与鞭策…………………………071
    第八讲 父子之间………………………………………081
    第九讲 工作与生活……………………………………093
    第十讲 活出庄严来……………………………………105
    第十一讲 下台的艺术…………………………………115
    第十二讲 老病以及生命的尊严………………………125
    第十三讲 人生最后一站………………………………135

    ◎下篇 撒娇人生
    第一讲 叛逆现象…………………………………145
    第二讲 幸福指数…………………………………157
    第三讲 感恩与珍惜………………………………169
    第四讲 漂浮现象…………………………………181
    第五讲 撒娇人生…………………………………193
    第六讲 幸福的钥匙………………………………207
    第七讲 色的问题…………………………………219
    第八讲 情性爱欲色………………………………231
    第九讲 生命的因素有哪些?……………………243
    第十讲 免除恐惧的权利…………………………255
    第十一讲 生命的故乡在哪里?…………………265
    第十二讲 家庭华藏工程…………………………277
    第十三讲 建立人生的平台………………………289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3-7 02:56

    内容提要:

      

      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男人好不好,当然得让女人来说,女人说了才算数。一个男人即使名垂青史,可是,如果他不令女人满意,你就只能说他是一个伟人,不能说他是一个好男人。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导语:

      男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女”,不见“人”,把女人只看作性的载体,而不看作独立的人格。某些偏激的女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人”,不见“女”,只强调女人作为人的存在,抹杀其性别存在和性别价值。本书汇集了周国平迄今为止所发表的谈论性、女人、爱情、婚姻的几乎全部文字。他将歌德的名句“永恒之女性”来概括他在这一领域的认识,并将其作为本书的书名。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爱就是心疼。可以喜欢许多人。但真正心疼的只有一个。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3-7 02:58

    前言:

      本书汇集了我迄今为止所发表的谈论性、女人、爱情、婚姻的几乎全部文字。这些文字是在二十几年里陆续写下的,趁这次整理的机会重读了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我明确地感到,倘若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在这一领域里的认识,歌德的名句“永恒之女性”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于是用以为书名。歌德是一个大文豪,也是一个大情种,一生中恋爱不断,在女人身上享尽了艳福,也吃足了苦头,获得了大量灵感,也吸取了许多教训。老天赋予他一个情欲饱满的身体和一颗易感的心,使他一走近女人就春心荡漾,热血沸腾。不过,最后成就的不是一个普通的登徒子,而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天才使他能够把从女人身上得到的全部快乐和痛苦都酿成艺术的酒,他的超乎常人的强大理性又使他能够及时地从每一次艳遇、热恋、失恋、单恋中拔出身来,不在情欲之海中灭顶,反而把这一切经历用作认识的材料。认识什么?认识世界和人生,也认识女性。回过头去看,他所迷恋的那一个个具体的女人都是他的老师,他在她们身边度过的那些要死要活的日子都是他的功课,他经由她们学习这门叫做女性的课程。最后,这个勤奋的学生在八十二岁的时候终于交出了毕业答卷,就是诗剧《浮士德》第二部的结束语:“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在我看来,这句话也是歌德一世风流的结束语,是他的女性观的总结。从这句话中,我读出的是他对女性的深深的感恩,与女人之间的所有情感纠葛,一生的爱的纷乱,都在这感恩之中平静下来了。恋爱是短暂的,与每一个女人的肌肤之亲是短暂的,然而,女性是永恒的。这永恒的女性化身为青春少女,引我们迷恋可爱的人生,化身为妻子,引我们执著平凡的人生,又化身为母亲,引我们包容苦难的人生。在这永恒的女性引导下,人类世代延续,生生不息,不断唱响生命的凯歌。当然,我不是歌德,没有他的天才,也没有他的丰富的阅历。但是,身为男人,我也喜欢女人,也由自己的经历体会和认识女人,而最后的心情也和歌德一样,我对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男女恩怨,一切怨都会消逝,女性给人生、给世界的恩却将永存。我相信,不但我,一切懂得算总账的男人,都会是这样的心情。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伊阿宋因为美狄亚的复仇而怨恨全部女性,祈愿人类有别的方法生育,使男人可以彻底摆脱女人。我倒希望上天成全他的祈愿,给像他这样的男人另造一个没有女人的世界,让他们去享受无性繁殖的幸福。至于我自己,我无比热爱眼前这个充满着女性魅惑和女性恩惠的世界,无论给我什么报偿,我都决不肯去伊阿宋的理想世界里呆上哪怕一天。周国平2006年8月3日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3-7 03:00

    目 录:

    第一辑  说女人,顺便说一说男人
    女性拯救人类
    女性是永恒的象征
    现代:女性美的误区
    女人和哲学
    男人眼中的女人
    能使男人受孕的女人
    人生寓言三则
    原罪的故事
    可持续的快乐 
    男子汉形象
    关于好男人
    本质的男人
    女性价值
    女性魅力
    女性心理
    男人与色情
    第二辑  说两性之间的事情
    性之颂
    欣赏另一半
    性爱五题
    艺术·技术·魔术
    可能性的魅力
    尼采的鞭子
    快感离幸福有多远?
    无止境的浪漫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市场经济与性爱自由
    两性比较
    两性之间
    性爱哲学
    性爱伦理学
    性爱心理学
    性爱美学
    ……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3-7 03:06

    以下是引用和弦在2007-3-6 12:56:00的发言:



    爱就是心疼。可以喜欢许多人。但真正心疼的只有一个。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

    春节出游途中买的书,最喜欢这个封面.........

    还有那句话...


    作者: mylxl    时间: 2007-3-12 04:35

    这么多好书,不顶都不行. 楼主真有心.
    作者: 八怪    时间: 2007-3-13 04:37

    不错,解了我一些惑。

    喜欢“女人为什么不宜搞哲学

    让我真正明白女人不可能跟她讲逻辑。

    以前好像知道这么回事,可以我太注重现实,以至于不能真正理解。

    星期天还教育我老婆象个孩子,教训她:我们儿子再过几年都比你懂事!

    现在看来,是我错了。

    回去认错去:)

    [em21]
    作者: hjc_61    时间: 2007-3-14 06:44

    [em04][em04][em04]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3-16 03:03

    以下是引用八怪在2007-3-12 15:37:00的发言:

    不错,解了我一些惑。

    喜欢“女人为什么不宜搞哲学

    让我真正明白女人不可能跟她讲逻辑。

    以前好像知道这么回事,可以我太注重现实,以至于不能真正理解。

    星期天还教育我老婆象个孩子,教训她:我们儿子再过几年都比你懂事!

    现在看来,是我错了。

    回去认错去:)

    [em21]

    以你这认识...

    继续认错去..............


    作者: kaitai    时间: 2007-3-16 08:32

    央视论坛上也有一个“周国平”,也发了很多文章,不知道是否同属一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5 19:49:54编辑过]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4-7 12:54

    在看《永恒之女性》,节选几段周国平看爱情: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

    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

    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7 0:06:06编辑过]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4-7 13:04

    问:您曾经说过爱情不风流,爱情是最严肃的,

    台湾的李敖认为爱情是纯快乐的东西,爱是不谈则已,谈到的话,除了快乐,是不应该涉及到其他的,

    好象与你的爱情观是有很大不同。你认为在处理爱情的问题上,我们都应该小心翼翼,还是以一种不计得失的达观态度反而更好?

    答(周国平):爱情是既快乐又严肃的。

    李敖所说的那种男女关系,只有快乐,没有严肃,我认为那只是风流韵事。

    当然,风流韵事也不坏,只要双方都快乐就行。我赞赏对爱情持不计得失,不计成败的达观态度,

    不过,你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对方是真爱你还是只想跟你玩玩。在这一点上发生了误解,你迟早会达观不下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7 0:07:47编辑过]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4-7 13:16

    问:在最近的某部贺岁片中,有一句台词令人玩味:“在一张床上睡了二十年,真的是有一点审美疲劳。”

        很多人提到婚后生活难有激情与浪漫,更多的是一种习惯、道德和责任。我们如何克服一般婚姻带来的倦怠?

    答: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无止境的浪漫会产生另一种审美疲劳,频繁地换性伴侣也会丧失性经验的新鲜感。

        也许最好是不变中略有变化,如同有节假日一样,双方都有出去自由一下的时候。但是,这个办法需要双方有很高的承受力和修养,也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一般不宜采用。


    作者: 炎炎的爱    时间: 2007-4-8 02:44

    看这周国平的几本书,<妞妞><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守望的距离>都觉得很不错,喜欢周国平的书!

    妞妞是我看周国平的第一本书,很感动,其中周国平的一本碎句与短章我印象也比较深.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4-12 09:07

    从《泡沫》到《男人这东西》

    渡边淳一是日本情爱文学的高手,这位曾做过外科医生的男性作家,拿笔的手与他曾经拿过手术刀的手一样,精致细腻,能一刀见血写尽男女私情。这个日本男人写了一系列关于婚外恋、婚外情的书,而且书中的婚外情似乎总是从婚外偷情最终走向爱情或是为爱情而死亡。所以这个男性作家与同样为日本男性作家的村上春树不同,春树写的更多的是青年时期的爱情情怀,而渡边写的更多是中年人带肉欲的情爱,在青春和爱情的梦渐逝之后,他们往往像老房子着火一样不顾一切地去寻求一种他们人生难以承受之重的绝爱,所以他的作品看
    起来总是有种凄艳之美,同时日本浮世绘文化以及《源世物语》浓艳凄美的文笔和精神,已沉入渡边高超的文学修养中,它的小说总是让人看完后半天回不过神来,不知是沉入其中还是不知所措。

      渡边淳一的许多小说,如《失乐园》、《泡沫》等都曾以对婚外情大胆的情爱描写及内容的深刻风靡世界,经久不衰。渡边总把婚外情搞得跟真的似的,不但赚人一把眼泪,还让人十分同情男女主人公偷情行为,最终反成了一个绝唱似的爱情悲剧。

      渡边是一个中年作家,他已远远离去了那种生涩,他深谙男女之情,对于男女之情看得太深太透了,具有现今所谓天亮以后就分手派写手远所不可岂及的深刻。

      渡边的小说《泡沫》就是继《失乐园》之后又一写中年男女婚外情小说,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偷情故事,演绎一段迟来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情色文学的典范。

      男主人公安艺是个作家,他遇见了和服设计师抄子,安艺是有妇之夫,抄子是有夫之妇,两人一见生情,产生了一段亲密的关系。久而久之,随着感情的加深,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偷情了,他们需要能见之于阳光下的爱情,但是爱情这种东西太虚幻了,不得时渴望,得之却又怕它失去,于是两人在爱意深浓时选择了死亡来永久定格他们的爱情。

      渡边写完了他的小说后还觉得不过瘾,怕天下痴情女子不了解男人这种东西,于是从男人的角度,写了一本叫《男人这东西》的书,咋一听还以为是一个有女权倾向的女作家写的申讨男性的东东,须不知写这书的人正是一个男人,而且这个男人还是一个以大男子主义著称的日本男人。

      看完这本书,你会觉得渡边说的太对了,TMD,男人真就是这种东西。此书男女咸宜,女人看了知已知彼;男人看了,简直觉得渡边说的太靠谱。在书中渡边对于男人进行了种种总结和解释:男人为何去风流?那是因为他们的雄性动物的本性;男人的处女情节,渴望她是他的第一个男人,那是他雄性占有欲的体现;男人渴望婚外恋,但又不想破坏婚姻,锅里碗里都占着心理;男人在性的满足通过使她爱的女人达到高潮而满足等等。男人与女人永远会不同,这份男性的自白书或自供状,是一种对于生命本原上的思考,读来可能有醍醐灌顶之功用。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4-12 09:09

    看这书让人会心一笑,特别是已婚的.

    《失乐园》很不错,听说,还没看过.


    作者: 水是眼波横    时间: 2007-4-15 00:08

    我看过失乐园,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婚姻的问题,反正不喜欢.

    太颓废了,写婚外恋,两个人在一起了,然而最后还是相拥而死(渡边是学医的,写服用氰化钾的死状,令人恐怖......).

    其中提到一个故事,更恐怖,也是太爱反而杀死情人的故事.....


    作者: hjc_61    时间: 2007-4-16 08:42

    何为好书?就如同给喜爱饮茶的人送上的一杯香茗

    但每个人的喜爱和需求都有所不同,而且作者差异也很大,风格各有不同,所以很少给别人推荐自己认为的好书。

          住院期间,因为休息不好,只要医院允许,就会开个单间,那时候看书比较多,有朋友推荐的,也有小辈给带来的,极力推荐的,看后没有那末好的感觉,以后也就很少给别人推荐,但工具书例外。


    作者: 八怪    时间: 2007-4-26 04:39

    以下是引用和弦在2007-3-15 14:0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八怪在2007-3-12 15:37:00的发言:

    不错,解了我一些惑。

    喜欢“女人为什么不宜搞哲学

    让我真正明白女人不可能跟她讲逻辑。

    以前好像知道这么回事,可以我太注重现实,以至于不能真正理解。

    星期天还教育我老婆象个孩子,教训她:我们儿子再过几年都比你懂事!

    现在看来,是我错了。

    回去认错去:)

    [em21]

    以你这认识...

    继续认错去..............

    你先生好像也一个劲说你[em12]

    他认错了吗:),

    他认错了,那我也回去认错[em15]

    想看其中几本书,不过网上没能下载到。

    现在买了书也就放家里,保持很新的状态,不去翻它的。


    作者: lhongy    时间: 2007-4-28 23:49

    现代人的阅读量其实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其实如果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多读几本好书,既是丰富自己更是享受。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4-29 00:56

    以下是引用八怪在2007-4-25 15:3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和弦在2007-3-15 14:0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八怪在2007-3-12 15:37:00的发言:

    不错,解了我一些惑。

    喜欢“女人为什么不宜搞哲学

    让我真正明白女人不可能跟她讲逻辑。

    以前好像知道这么回事,可以我太注重现实,以至于不能真正理解。

    星期天还教育我老婆象个孩子,教训她:我们儿子再过几年都比你懂事!

    现在看来,是我错了。

    回去认错去:)

    [em21]

    以你这认识...

    继续认错去..............

    你先生好像也一个劲说你[em12]

    他认错了吗:),

    他认错了,那我也回去认错[em15]

    想看其中几本书,不过网上没能下载到。

    现在买了书也就放家里,保持很新的状态,不去翻它的。

    先生不会/不许一个劲说谁...说了也不会直接认错,会"迂回曲折"表示..比如从来不做家务突然帮忙晾衣服..

    咱们要么大吵,要么投票...

    在我看来,都是好书,网上看不过瘾..

    买回家心里就安静踏实了,什么时候想看就看...


    作者: 虾米鱼    时间: 2007-4-29 01:13

    品三国 不错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4-29 01:26

    品三国?易中天?看历史太乏味...喜欢听生动的,比如那个...央视4那个.
    作者: 虾米鱼    时间: 2007-4-29 08:50

    易中天品三国不错的 偶看的是 上部  

    最近 偶还受赠 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是去年参加一个问卷调查 获的纪念品 感觉这本书没事看看还是可以  很通俗的

    [em10][em10][em10]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5-1 14:00

    央视10频道的"百家论坛"说历史不错,易中天有时候会出来说,很生动,还有"野史"...
    作者: 苹果的天际    时间: 2007-5-1 14:06

    这里是个好地方 !!!
    作者: 八怪    时间: 2007-5-9 03:40

    不品三国,不看央视4;

    只品自己,只看儿子;

    电视要看也只看央视5,上体直播。

    [em07]
    作者: 夜静思床    时间: 2007-5-9 05:42

    最开始看刘庸的书《创造、超越、肯定、自我》觉得挺受用

    后来又看了他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觉得整个人好像被剥光衣服那样赤裸裸,但够深入

    再后来又看了《我不是教你使诈》

    现在已是他的忠实读者!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6-12 13:39

    刘庸的书很早前看了,满书柜都是...关键是通俗易懂...[em02][em02]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6-12 13:40

    有一些儿子都看的懂.[em02]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6-12 13:43

    渡边淳一:
    钝感力 译者: 李迎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5月
      最近,有一个叫做“钝感力”的说法,在日本非常流行。爱情需要“钝感力”,职场也需要“钝感力”,就连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针对舆论指责安倍晋三内阁欠缺领导能力向安倍提出忠告时,也用了“钝感力”的说法,他说:“对于近在眼前的事情必须迟钝一点,‘钝感力’非常重要,不要总把支持率的起伏挂在心上。”

      这个有点古怪的词语,源自“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今年2月在日本出版的讲述处世之道的散文集《钝感力》。上月末,渡边淳一把这本新书的中文版和他创造的这个新词语,带到了中国。

      本专题采写及图片搜集:

      本报记者 刘放

      这位年逾七旬、阅尽沧桑的老作家表示,现代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高压,不少年轻人步入社会后常常不知所措,如果过于敏感,那么人的意志与朝气将很快被消磨殆尽,而拥有一种不在乎的态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渡边淳一关于“钝感力”的解读,在日本受到了普遍认同和追捧。《钝感力》一出版即造成轰动,首印4万册一抢而空,连续数周高居全日本畅销书排行榜首位,三个月来,《钝感力》连连重版,累计印数迅速超过100万册。

      从走上文坛开始,渡边淳一一直都以关注男女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大多描写中年人游离于伦理道德之外的情感,描写陷于危机的爱、灵魂和肉体的挣扎,因此有“写情圣手”、“情爱文学大师”之称。让渡边淳一得以进入大众视野乃至为整个世界所熟知的长篇小说《失乐园》,讲述的就是一对已婚的中年男女偶遇后相爱,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两个人在困境中挣扎,最后服毒自尽的故事,曾引起了极大轰动。

    渡边淳一透露说,他的小说新作《爱的流放地》中译本年内也将在中国出版,仍将是探讨爱情与性的作品。“我想写的是男女之情达到极致后,爱的巅峰力量和恐怖表现。最后,男子在癫狂的无意识中杀死了自己的爱侣。”乍一听似乎与《失乐园》如出一辙,但渡边淳一认为,这是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失乐园》是爱到极致后要保持爱的温度,是对现代家庭婚姻制度与爱情相矛盾的一种批判。但《爱的流放地》写的不仅仅是纯爱,而且想探究男女在所谓的‘终极之爱’面前,究竟会有什么截然不同的表现。它的另一个主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可以用理和法来裁决情感?”

      渡边淳一说,他一直关注于写男女之爱,是因为他本人对女性充满了深切的爱意,事实上,他的文学启蒙就来自于自己高二时的初恋,“我爱上了同班的一个女同学,为她喜、为她悲,最终却还是被甩了,于是我就立志要以文学写出男女之爱。欲望与激情的燃烧、情爱的主题是全世界共通的,永不衰老。”渡边淳一还以玩笑的口吻说,自己其实很想写一部表现中日跨国恋情的作品,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中国女友”,所以无法下笔。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6-12 13:45

    对话渡边淳一:

      “钝感力”就是“难得糊涂”

      记者:您创造的“钝感力”这个新名词,很多人都觉得跟中文里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处。

      渡边淳一:所谓“难得糊涂”,就是对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意思;我所说的“钝感力”,其实就是说,不能对所有事物都敏感、不能百分之一百地接受。我也觉得这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我是最近到了中国之后,才知道中文中有类似表达的。

      “‘钝感力’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

      记者:那么您是在什么时候产生了“钝感力”的呢?

      渡边淳一:大概是在我当外科医生的时候吧。那时候我经常值夜班,所以经常要被吵醒,而且小医生是经常要遭上级痛骂的。睡不好或者被骂,情绪就会低落,乃至失去自信,然后很快就会完了,这时就特别需要“钝感力”。

      “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是一种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

      记者:《钝感力》背后的上架建议写的是“励志类”,而您以前写的几乎都是悲观的男女情爱故事,所以外界有一种说法认为您开始转型了?

      渡边淳一: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一个小说家,我自始至终只对描写人的本质和社会问题感兴趣。我之前写的男女之爱有没有社会性?有的人觉得没有,可我觉得有。我一直都是写关于社会问题的,我的最新小说《爱的流放地》也一样,我并没有转型。

      记者:您曾说过,您以前的作品中都有自己的影子。《爱的流放地》也不例外?

      渡边淳一:我是一个小说家,我的作品没有一部不包含我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当然,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自杀,也没有被杀。但是,那些感受确实都是真实的。

      “《失乐园》电影拍得太甜蜜浪漫了”

      记者:《爱的流放地》已经被改编成电影了,但是,听说您对改编自您的小说的电影大多不太满意?

      渡边淳一:我有三十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其中大部分确实是不太满意的。比如,小说《失乐园》主要描写的是社会婚姻制度和情爱的矛盾,但电影似乎拍得太甜蜜浪漫了,这和我的批判初衷有区别。改编电影就好像是我生了许多孩子,都成了别人的养子,但他们的养育方法和我不一样,所以我很少有满意的。但《爱的流放地》也许是例外,因为我觉得电影几乎把我想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6-12 13:46

    记者:从《失乐园》到《爱的流放地》,您描写的都是中年或更大龄者的感情。为什么没有去写年轻人的爱情?

      渡边淳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年轻人的爱是很纯洁的,但我觉得中年人的爱更加纯洁。中年人会有很多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他们背负着这种复杂的关系,背负着很多负担还能获得爱,我认为这是更加纯洁的爱。

      记者:您的作品让很多人会觉得有点违反伦理道德。您为什么这么写?

      “中国人更能理解我的那些心理描写”

      渡边淳一:我相信很多读者都不会这样说。我只是希望我写的小说能够扎进读者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

      记者:您的作品在中国很受欢迎,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渡边淳一:我觉得中国人在看我的书的时候,能够理解书里面的一些心理描写以及风景描写,美国也有我的书的翻译版本,但是他们只是去注意故事情节。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一些古诗和日本的古诗是相通的,所以中国人更能理解我的那些心理描写。

      记者:中国有句说法叫“人生七十古来稀”,像您这样的年龄,很多人早就不谈爱情很久了。您为什么可以一直保持谈论男女情爱的热情?

      渡边淳一:没有爱,人就没有生存的意义。我现在仍然会去追求异性,很多人说上了年纪就不应该有爱情,不应该去追求异性,我觉得绝对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人越上了年纪就应该越想去追求爱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钝感:

      一种人生智慧

      也许找不到比渡边淳一更自信的作家了,可以生造一个词汇来作为自己一本新书的书名,“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指的是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神经,不会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走向人生的毁灭。

      《钝感力》其实是无奈当中的挣扎,是绝望中的希望,是对悲情人生采取的一种积极的逃避和保护的手段。

      日本社会是一个极度压抑的没有自我的社会。渡边早年从医,在医生之间级别森严的医院,无端挨骂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心爱的女孩面前挨骂,就显得更为难以忍受,这也许是他后来弃医从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作为文学新人,每当他呕心沥血写就的新作遭到出版社无情的退稿后,他对自己彻底失望,于是他跑到酒吧去喝酒,以此来麻醉自己的神经,就在这时,一位善解人意的酒店老板娘夸他的作品极为出色,渡边先生因此获得了重振旗鼓的信心,而事实上,那位老板娘根本就没有看过渡边淳一的作品,当时的渡边就是靠着这种钝感坚持了下来,直到成为今天这样的文学大腕。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竞技场,必须面对无数的内在和外在的挑战,当一个人无法改变外部环境的时候,能改变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没有人不向往成功,但是成功从来都不会轻而易举地可以获得,都需要经历无数的失败,在这失败的间隙,能不能顽强地活下来,就变成一种人生的智慧,钝感的智慧。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6-12 13:48

    这老男人看上去挺有"味道"...


    作者: 123laugh    时间: 2007-6-16 12:16

    不错
    作者: ryanleo    时间: 2007-6-19 00:06

    原先看过一本《纯粹的智慧》,说是周国平的作品,后来才知道,是别人的,冒用周名,呵呵

    周的作品,感觉,充斥着人生的智慧和思考!不过,男的读,一样的吧!


    作者: 八怪    时间: 2007-6-21 04:25

    爱到一起服毒?

    小姐,都中年了,还能想起为情服毒。

    I服了U(OR HER)

    看到这个老男人都70多岁了,想来,以为40岁的人还是小青年

    有味道就慢慢品吧,我可受不了

    [em02][em02][em02][em02][em02]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7-13 06:23

    《往事并不如烟》

    曾经,最珍贵和最难得的个人活动,便是回忆。因为它是比日记或书信更加稳妥的保存社会真实的办法。许多人受到伤害和惊吓,毁掉了所有属于私人的文字记录,随之也抹去了对往事的真切记忆。于是,历史不但变得模糊不清,而且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改写。这样的“记忆”就像手握沙子一样,很快从指缝里流掉。从前的人什么都相信,相信……后来突然又什么都不信了。何以如此?其中恐怕就有我们长期回避真实、拒绝真实的问题。

      这本书是作者对往事的片断回忆,但它不是完整的回忆录。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作者仅仅是把看到的、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而已,一共写了六篇,涉及八个人。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浅白如溪。前者如罗隆基、聂绀驽,后者如潘素、罗仪凤。他(她)们有才、有德、有能,个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作者凭借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深切的体验观察,出众的文学才华,刻画了当代几位著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侧影。如此厚重的文学,实不多见。发噱处令人喷饭,艰厄时使人鼻酸,深刻处让人心灵震撼,相濡以沫时又令人眼眶湿润。既具较高的文学价值,又足称“以史为鉴”的教材。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7-13 06:45

    2年前1友人极力推荐,是一个对那年代着迷,喜琢磨之人,

    当时首先吸引的并非内容,而是书名.

    "往事并不如烟"..几多感慨.

    那个年代,没亲身经历,听父辈说的多,喜欢听,但说的人总是欲言又止,不尽言.

    包括饭前必朗诵的毛主席语录,日记,那些舞蹈..象迷一样吸引..

    可惜老爸那厚厚的几十本日记本还未"对外开放"...


    作者: 绿叶和树    时间: 2007-7-17 00:58

    顶一下,也喜欢周国平的文字.
    作者: Brittany    时间: 2007-7-19 02:52

    以下是引用和弦在2007-1-24 21:58:00的发言: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电视上看到这个父亲作者了,口才超强。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7-19 04:52

    哦?在哪个台?什么节目看到?

    口才超强?我倒真想看看.[em05]

    因为印象中思想深邃的作家,一般都比较内敛,表达能力普遍欠佳.

    还超强!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8-2 04:00

    抱歉现在才推荐,书买回来好久,太忙,还没看完.

    纪实+有内容很吸引人,虽然余秋雨作的中文序一般.没感觉出来画龙点睛.

    但仍然非常值得再读.下一本是同作者的<一日重生>.再说.

    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
    必修课程
    课程大钢
    学生
    视听教学
    入校
    教室
    点名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
    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
    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
    视听教学,第二部分
    教授
    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
    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
    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
    教授,第二部分
    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第八个星期二——谈论金钱
    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
    第十个星期二——谈论婚姻
    第十一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
    视听教学,第三部分
    第十二个星期二——谈论原谅
    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
    第十四个星期二——道别
    毕业
    结尾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8-12 18:49

    《相约星期二》里面莫里说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喜欢,分享:

      一朵在海洋里漂流了无数个春秋的小海浪,它享受着海风和空气带给它的快乐——这时它发现,它前面的海浪正在撞向海岸。

      “我的天,这太可怕了。”小海浪说,“我也要遭此厄运了!”

      这时又涌来了另一朵海浪,它看见小海浪神情黯然,便对它说:“你为何这般惆怅?”

      小海浪回答说:“你不明白!我们都要撞上海岸了,我们所有的海浪都将不复存在了!你说这不可怕吗?”

      那朵海浪说:“不,是你不明白。你不是海浪,你是大海的一部分!”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8-23 13:22

    推荐给老爸的张爱玲短文"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了,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3 0:23:15编辑过]


    作者: Artemisia    时间: 2007-8-24 09:29

    哦,原来是这篇文章!

    最近总是和爸妈、弟弟说类似的话,路要自己走,摔跤,碰壁...,才能成长....,不要指路.....,觉得不像是从自己的“大脑袋”里冒出来的,却记不起在哪里看过,今天总算恍然大明白了

    [em02][em02]
    作者: tilamisu    时间: 2007-8-26 05:25

    非常有价值的帖子,偶喜欢
    作者: thinkiller    时间: 2007-8-26 08:25

    以下是引用梅殳爻在2007-1-26 23:20:00的发言:

    以前也喜欢周国平.

    他和郭沫若的儿子交情很深.

    可是看了他的自传,不太喜欢他了.

    感觉他对爱情不是很认真.

    有些人说得比做的多,有些人做了也不说......

    同感。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8-28 18:58

    以下是引用Artemisia在2007-8-23 20:29:00的发言:

    哦,原来是这篇文章!

    最近总是和爸妈、弟弟说类似的话,路要自己走,摔跤,碰壁...,才能成长....,不要指路.....,觉得不像是从自己的“大脑袋”里冒出来的,却记不起在哪里看过,今天总算恍然大明白了

    [em02][em02]

    长辈都爱犯那"错误".老爸现在都不"放过"我...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3:43

    巴金:怀念萧珊

    巴金:怀念萧珊

                           巴金和萧珊

    作者:巴金

      一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六年过去了。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们的确把我搞得很“狼狈”,但我还是活下来了,而且偏偏活得比较健康,脑子也并不糊涂,有时还可以写一两篇文章。最近我经常去火葬场,参加老朋友们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大厅里,我想起许多事情。同样地奏着哀乐,我的思想却从挤满了人的大厅转到只有二、三十个人的中厅里去了,我们正在用哭声向萧珊的遗体告别。我记起了《家》里面觉新说过的一句话:“好像珏死了,也是一个不祥的鬼。”四十七年前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怎么想得到我是在写自己!我没有流眼泪,可是我觉得有无数锋利的指甲在搔我的心。我站在死者遗体旁边,望着那张惨白色的脸,那两片咽下千言万语的嘴唇,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唤着死者的名字。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她患了病,得不到治疗,也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想尽办法一直到逝世前三个星期,靠开后门她才住进医院。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肠癌变成了肝癌。

    她不想死,她要活,她愿意改造思想,她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个愿望总不能说是痴心妄想吧。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

      在我靠边的几年中间,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后才褪尽。她挨打只是为了保护我,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那里只有一个人值班,不敢管。当着民警的面,她被他们用铜头皮带狠狠抽了一下,给押了回来,同我一起关在马桶间里。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

      给人当作“罪人”和“贼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有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3:43

    “坚持就是胜利。”我说“日子难过”,因为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在“牛棚”里面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从外地到“作协分会”来串联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示众”,还要自报罪行。上下班不限时间,由管理“牛棚”的“监督组”随意决定。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走什么。这个时候大规模的群众性批斗和电视批斗大会还没有开始,但已经越来越逼近了。

      她说“日子难过”,因为她给两次揪到机关,靠边劳动,后来也常常参加陪斗。在淮海中路“大批判专栏”上张贴着批判我的罪行的大字报,我一家人的名字都给写出来“示众”,不用说“臭婆娘”的大名占着显著的地位。这些文字像虫子一样咬痛她的心。她让上海戏剧学院“狂妄派”学生突然袭击、揪到“作协分会”去的时候,在我家大门上还贴了一张揭露她的所谓罪行的大字报。幸好当天夜里我儿子把它撕毁。否则这一张大字报就会要了她的命!

      人们的白眼,人们的冷嘲热骂蚕蚀着她的身心。我看出来她的健康逐渐遭到损害。表面上的平静是虚假的。内心的痛苦像一锅煮沸的水,她怎么能遮盖住!怎样能使它平静!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然而她看到我的问题一天天地变得严重,上面对我的压力一天天地增加,她又非常担心。有时同我一起上班或者下班,走进巨鹿路口,快到“作协分会”,或者走进南湖路口,快到我们家,她总是抬不起头。我理解她,同情她,也非常担心她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我记得有一天到了平常下班的时间,我们没有受到留难,回到家里她比较高兴,到厨房去烧菜。我翻看当天的报纸,在第三版上看到当时做了“作协分会”的“头头”的两个工人作家写的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真是当头一棒!我看了两三行,连忙把报纸藏起来,我害怕让她看见。她端着烧好的菜出来,脸上还带笑容,吃饭时她有说有笑。饭后她要看报,我企图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但是没有用,她找到了报纸。她的笑容一下子完全消失。

      这一夜她再没有讲话,早早地进了房间。我后来发现她躺在床上小声哭着。一个安静的夜晚给破坏了。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在我的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3:44

      我听周信芳同志的媳妇说,周的夫人在逝世前经常被打手们拉出去当作皮球推来推去,打得遍体鳞伤。有人劝她躲开,她说:“我躲开,他们就要这样对付周先生了。”萧珊并未受到这种新式体罚。可是她在精神上给别人当皮球打来打去。她也有这样的想法:她多受一点精神折磨,可以减轻对我的压力。其实这是她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她自己。我看见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我看见她的生命之火逐渐熄灭,我多么痛心。我劝她,我安慰她,我想拉住她,一点也没有用。

      她常常问我:“你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解决呢?”我苦笑说:

      “总有一天会解决的。”她叹口气说:“我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后来她病倒了,有人劝她打电话找我回家,她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她说:“他在写检查,不要打岔他。他的问题大概可以解决了。”等到我从五·七干校回家休假,她已经不能起床。她还问我检查写得怎样,问题是否可以解决。我当时的确在写检查,而且已经写了好几次了。他们要我写,只是为了消耗我的生命。但她怎么能理解呢?

      这时离她逝世不过两个多月,癌细胞已经扩散,可是我们不知道,想找医生给她认真检查一次,也毫无办法。平日去医院挂号看门诊,等了许久才见到医生或者实习医生,随便给开个药方就算解决问题。只有在发烧到摄氏三十九度才有资格挂急诊号,或者还可以在病人拥挤的观察室里待上一天半天。当时去医院看病找交通工具也很困难,常常是我女婿借了自行车来,让她坐在车上,他慢慢地推着走。有一次她雇到小三轮车去看病,看好门诊回家雇不到车了,只好同陪她看病的朋友一起慢慢地走回来,走走停停,走到街口,她快要倒下了,只得请求行人到我们家通知,她一个表侄正好来探病,就由他去把她背了回家。她希望拍一张X光片子查一查肠子有什么病,但是办不到。后来靠了她一位亲戚帮忙开后门两次拍片,才查出她患肠癌。以后又靠朋友设法开后门住进了医院。她自己还很高兴,以为得救了。只有她一个人不知道真实的病情,她在医院里只活了三个星期。

      我休假回家假期满了,我又请过两次假,留在家里照料病人。最多也不到一个月。我看见她病情日趋严重,实在不愿意把她丢开不管,我要求延长假期的时候,我们那个单位的一个“工宣队”头头逼着我第二天就回干校去。我回到家里,她问起来,我无法隐瞒。她叹了口气,说“你放心去吧。”

      她把脸掉过去,不让我看见她。我女儿、女婿看到这种情景,自告奋勇地跑到巨鹿路向那位“工宣队”头头解释,希望同意我在市区多留些日子照料病人。可是那个头头“执法如山”,还说:他不是医生,留在家里,有什么用!“留在家里对他改造不利!”他们气愤地回到家中,只说机关不同意,后来才对我传达了这句“名言”。我还能讲什么呢?明天回干校去!

      整个晚上她睡不好,我更睡不好。出乎意外,第二天一早我那个插队落户的儿子在我们房间里出现了,他是昨天半夜里到的。他得了家信,请假回家看母亲,却没有想到母亲病成这样。我见了他一面,把他母亲交给他,就回干校去了。

      在车上我的情绪很不好。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我在干校待了五天,无法同家里通消息。我已经猜到她的病不轻了。可是人们不让我过问她的事情。这五天是多么难熬的日子!到第五天晚上在干校的造反派头头通知我们全体第二天一早回市区开会。这样我才又回到了家,见到了我的爱人。靠了朋友帮忙,她可以住进中山医院肝癌病房,一切都准备好,她第二天就要住院了。她多么希望住院前见我一面,我终于回来了。连我也没有想到她的病情发展得这么快。我们见了面,我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她说了一句:“我到底住院了。”我答说:“你安心治疗吧。”她父亲也来看她,老人家双目失明,去医院探病有困难,可能是来同他的女儿告别了。

      我吃过中饭,就去参加给别人戴上反革命帽子的大会,受批判、戴帽子的不止一个,其中有一个我的熟人王若望同志,他过去也是作家,不过比我年轻。我们一起在“牛棚”里关过一个时期,他的罪名是“摘帽右派”。他不服,不听话,他贴出大字报,声明“自己解放自己”,因此罪名越搞越大,给提去关了一个时期还不算,还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监督劳动。

      在会场里我一直像在做怪梦。开完会回家,见到萧珊我感到格外亲切,仿佛重回人间,可是她不舒服,不想讲话,偶尔讲一句半句。我还记得她讲了两次:“我看不到了。”我连声问她看不到什么?她后来才说:“看不到你解放了。”我还能再讲什么呢?

      我儿子在旁边,垂头丧气,精神不好,晚饭只吃了半碗,像是患感冒。她忽然指着他小声说:“他怎么办呢?”他当时在安徽山区已经待了三年半,政治上没有人管,生活上不能养活自己,而且因为是我的儿子,给剥夺了好些公民权利。他先学会沉默,后来又学会抽烟。我怀着内疚的心情看看他,我后悔当初不该写小说,更不该生儿育女。我还记得前两年在痛苦难熬的时候她对我说:“孩子们说爸爸做了坏事,害了我们大家。”这好像用刀子在割我身上的肉。我没有出声,我把泪水全吞在肚里。她睡了一觉醒过来忽然问我:“你明天不去了?”我说:“不去了。”就是那个“工宣队”头头今天通知我不用再去干校就留在市区。他还问我:“你知道萧珊是什么病?”我答说:“知道。”其实家里瞒住我,不给我知道真相,我还是从他这句问话里猜到的。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3:45

      第二天早晨她动身去医院,一个朋友和我女儿、女婿陪她去。她穿好衣服等候车来。她显得急躁,又有些留恋,东张张西望望,她也许在想是不是能再看到这里的一切。我送走她,心上反而加了一块大石头。

      将近二十天里,我每天去医院陪伴她大半天。我照料她,我坐在病床前守着她,同她短短地谈几句话。她的病情恶化,一天天衰弱下去,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当时病房里没有人照料,生活方面除饭食外一切都必须自理。

      后来听同病房的人称赞她“坚强”,说她每天早晚都默默地挣扎着下了床,走到厕所。医生对我们谈起,病人的身体经不住手术,最怕的是她肠子堵塞,要是不堵塞,还可以拖延一个时期。她住院后的半个月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以来我既感痛苦又感到幸福的一段时间,是我和她在一起渡过的最后的平静的时刻,我今天还不能将它忘记。但是半个月以后,她的病情有了发展,一天吃中饭的时候,医生通知我儿子找我去谈话。他告诉我:病人的肠子给堵住了,必须开刀。开刀不一定有把握,也许中途出毛病。但是不开刀,后果更不堪设想。他要我决定,并且要我劝她同意。我做了决定,就去病房对她解释。我讲完话,她只说了一句:“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她望着我,眼睛里全是泪水。我说:“不会的……”我的声音哑了。接着护士长来安慰她,对她说:“我陪你,不要紧的。”她回答:“你陪我就好。”时间很紧迫,医生、护士们很快作好准备,她给送进手术室去了,是她表侄把她推到手术室门口的,我们就在外面走廊上等了好几个小时,等到她平安地给送出来,由儿子把她推回到病房去。儿子还在她身边守过一个夜晚。过两天他也病倒了,查出来他患肝炎,是从安徽农村带回来的。本来我们想瞒住他的母亲,可是无意间让他母亲知道了。她不断地问:“儿子怎么样?”我自己也不知道儿子怎么样,我怎么能使她放心呢?晚上回到家,走进空空的、静静的房间,我几乎要叫出声来:“一切都朝我的头打下来吧,让所有的灾祸都来吧。我受得住!”

      我应当感谢那位热心而又善良的护士长,她同情我的处境,要我把儿子的事情完全交给她办。她作好安排,陪他看病、检查,让他很快住进别处的隔离病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他在隔离房里苦苦地等候母亲病情的好转。母亲躺在病床上,只能有气无力地说几句短短的话,她经常问:“棠棠怎么样?”从她那双含泪的眼睛里我明白她多么想看见她最爱的儿子。但是她已经没有精力多想了。

      她每天给输血,打盐水针。她看见我去就断断续续地问我:“输多少西西的血?该怎么办?”我安慰她:“你只管放心。

      没有问题,治病要紧。”她不止一次地说:“你辛苦了。”我有什么苦呢?我能够为我最亲爱的人做事情,哪怕做一件小事,我也高兴!后来她的身体更不行了。医生给她输氧气,鼻子里整天插着管子。她几次要求拿开,这说明她感到难受,但是听了我们的劝告,她终于忍受下去了。开刀以后她只活了五天。谁也想不到她会去得这么快!五天中间我整天守在病床前,默默地望着她在受苦(我是设身处地感觉到这样的),可是她除了两、三次要求搬开床前巨大的氧气筒,三、四次表示担心输血较多付不出医药费之外,并没有抱怨过什么。见到熟人她常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不久前我重读梅林写的《马克思传》,书中引用了马克思给女儿的信里一段话,讲到马克思夫人的死。信上说:“她很快就咽了气。……这个病具有一种逐渐虚脱的性质,就像由于衰老所致一样。甚至在最后几小时也没有临终的挣扎,而是慢慢地沉入睡乡。她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大、更美、更亮!”这段话我记得很清楚。马克思夫人也死于癌症。我默默地望着萧珊那对很大、很美、很亮的眼睛,我想起这段话,稍微得到一点安慰。听说她的确也“没有临终的挣扎”,也是“慢慢地沉入睡乡”。我这样说,因为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在她的身边。那天是星期天,卫生防疫站因为我们家发现了肝炎病人,派人上午来做消毒工作。她的表妹有空愿意到医院去照料她,讲好我们吃过中饭就去接替。没有想到我们刚刚端起饭碗,就得到传呼电话,通知我女儿去医院,说是她妈妈“不行”了。真是晴天霹雳!我和我女儿、女婿赶到医院。她那张病床上连床垫也给拿走了。别人告诉我她在太平间。我们又下了楼赶到那里,在门口遇见表妹。还是她找人帮忙把“咽了气”的病人抬进来的。死者还不曾给放进铁匣子里送进冷库,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只看到她的名字。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唤着她的名字。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这算是什么告别呢?

      据表妹说,她逝世的时刻,表妹也不知道。她曾经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医生来过,并没有什么。后来她就渐渐地“沉入睡乡”。表妹还以为她在睡眠。一个护士来打针,才发觉她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我没有能同她诀别,我有许多话没有能向她倾吐,她不能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就离开我!我后来常常想,她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很可能不是“找医生”。是“找李先生”(她平日这样称呼我)。为什么那天上午偏偏我不在病房呢?家里人都不在她身边,她死得这样凄凉!

      我女婿马上打电话给我们仅有的几个亲戚。她的弟媳赶到医院,马上晕了过去。三天以后在龙华火葬场举行告别仪式。她的朋友一个也没有来,因为一则我们没有通知,二则我是一个审查了将近七年的对象。没有悼词没有吊客,只有一片伤心的哭声。我衷心感谢前来参加仪式的少数亲友和特地来帮忙的我女儿的两三个同学,最后,我跟她的遗体告别,女儿望着遗容哀哭,儿子在隔离房还不知道把他当作命根子的妈妈已经死亡。值得提说的是她当作自己儿子照顾了好些年的一位亡友的男孩从北京赶来,只为了见她最后一面。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他得到电报以后,他爱人对他说:“你去吧,你不去一趟,你的心永远安定不了。”我在变了形的她的遗体旁边站了一会。别人给我和她照了像。我痛苦地想:这是最后一次了,即使给我们留下来很难看的形象,我也要珍视这个镜头。

      一切都结束了。过了几天我和女儿、女婿到火葬场,领到了她的骨灰盒。在存放室寄存了三年之后,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3:46

      梦魇一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六年仿佛一瞬间似的远远地落在后面了。其实哪里是一瞬间!这段时间里有多少流着血和泪的日子啊。不仅是六年,从我开始写这篇短文到现在又过去了半年,半年中我经常在火葬场的大厅里默哀,行礼,为了纪念给“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朋友。想到他们不能把个人的智慧和才华献给社会主义祖国,我万分惋惜。每次戴上黑纱插上纸花的同时,我也想起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她是我的一个读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见面。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一年我们两次在桂林像朋友似的住在一起。一九四四年我们在贵阳结婚。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二十,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她读了我的小说,给我写信,后来见到了我,对我发生了感情。她在中学念书,看见我以前,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回到家乡住了一个短时期,又出来进另一所学校。倘使不是为了我,她三七、三八年一定去了延安。她同我谈了八年的恋爱,后来到贵阳旅行结婚,只印发了一个通知,没有摆过一桌酒席。从贵阳我和她先后到了重庆,住在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门市部楼梯下七八个平方米的小屋里。她托人买了四只玻璃杯开始组织我们的小家庭。她陪着我经历了各种艰苦生活。

      在抗日战争紧张的时期,我们一起在日军进城以前十多个小时逃离广州,我们从广东到广西,从昆明到桂林,从金华到温州,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在我那两册《旅途通讯》中就有一部分这种生活的记录。四十年前有一位朋友批评我:“这算什么文章!”我的《文集》出版后,另一位朋友认为我不应当把它们也收进去。他们都有道理。两年来我对朋友、对读者讲过不止一次,我决定不让《文集》重版。但是为我自己,我要经常翻看那两小册《通讯》。在那些年代,每当我落在困苦的境地里、朋友们各奔前程的时候,她总是亲切地在我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的确,只有她最后一次进手术室之前她才说过这样一句:“我们要分别了。”

      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作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勇气。她听一个朋友的劝告,得到后来也是给“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叶以群同志的同意,到《上海文学》“义务劳动”,也做了一点点工作,然而在运动中却受到批判,说她专门向老作家组稿,又说她是我派去的“坐探”。她为了改造思想,想走捷径,要求参加“四清”运动,找人推荐到某铜厂的工作组工作,工作相当忙碌、紧张,她却精神愉快。但是到我快要靠边的时候,她也被叫回“作协分会”参加运动。她第一次参加这种急风暴雨般的斗争,而且是以反动权威家属的身份参加,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张皇失措,坐立不安,替我担心,又为儿女们的前途忧虑。她盼望什么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可是朋友们离开了她,“同事们”拿她当作箭靶,还有人想通过整她来整我。她不是“作协分会”或者刊物的正式工作人员,可是仍然被“勒令”靠边劳动、站队挂牌,放回家以后,又给揪到机关。她怕人看见,每天大清早起来,拿着扫帚出门,扫得精疲力尽,才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吐了一口气。但有时她还碰到上学去的小孩,对她叫骂“巴金的臭婆娘”。我偶尔看见她拿着扫帚回来,不敢正眼看她,我感到负罪的心情,这是对她的一个致命的打击。不到两个月,她病倒了,以后就没有再出去扫街(我妹妹继续扫了一个时期),但是也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尽管她还继续拖了四年,但一直到死她并不曾看到我恢复自由。

      这就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

      (选自巴金《随想录》,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作者: 携起手    时间: 2007-11-5 03:49

    我就喜欢读书的女孩子,哎;古代讲琴棋书画,现在琴棋画有点难为了,不好读书的,实在是有点品位低下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3:56

    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28年相濡以沫(图)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照片背后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

    萧珊的字写的飘逸流畅,一如其人.

    巴金在萧珊之后不曾动情,多才情之人实属不易.

    如此之情感,或许在那样的年代才会发生.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3:59

    研究者周立民曾对巴金的《随想录》的手稿仔细校斟,发现巴金的《怀念萧珊》的第四部分最末段之前,在修改时删去了这样一段:“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太远了。”文字虽然删去,但这却是巴金内心最真切的情感,是不可多见的一种表述。萧珊永远没有离开巴金。

    巴金爱情箴言

      -你明白我这时的心情。我的确有千言万语,却无法把它们全倾泻在纸上……而且想到你,想到孩子,想到大家,这会给我增加勇气,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在任何环境下我要做一个值得你爱的人。

      -两个人在一起,用一时的情感把身体系在一个共同的命运上,就应该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相互改进自己。

      -“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被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着唤她的名字。”

      -“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 (摘自《怀念萧珊》)

      -在巴金看来,萧珊主动爱恋自己是她的权利,是她纯洁美好心灵的自然表露,而自己对萧珊的爱,却出于躲不过诱惑,甚至有亵渎感情的嫌疑。因此,巴金开始仍然把萧珊当小朋友对待。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4:04

    无意中看到萧荻回忆萧珊的旧诗,字里行间的萧珊表情生动,机灵,生气.....难怪巴金如此专情,如此爱慕                                      

                                           往事

                                               --忆萧珊
                                    也记得你脸上常挂一丝,
                                    也记得不如意了把嘴巴一,
                                    也记得生气了狠狠把人一把,
                                    说:"不理你啦!"却仍爱一处.
     
                                    泥炉上浓浓煮一壶咖啡茶,
                                    瓦罐里常插束木香花,
                                     枕头边摊开几卷线装书,
                                     小楼上团团坐讲说<高龙芭>.
     
                                     "五月的花"曾赚你多少同情泪,
                                     "寒夜琴声"也使你哭过几多回,
               "谁说我小?属猴的今年二十三了!"
                                     "你比我年轻,生活自然比我好."
     
                                      分别后总说:"生活把人苦瘦了!"
                                      见面后总问:"你看我究竟胖了吗?!"
                                      万里祝福这张薄纸哪里载得起,
                                      却以此常系住慰安在记忆里.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4:08

    “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太远了。”
    作者: Artemisia    时间: 2007-11-5 04:13

    我也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5 04:22

    你现在就象鬼一样[em14]...飘进来...[em02]
    作者: Artemisia    时间: 2007-11-5 04:29

    [em71]
    作者: 芷水若寒    时间: 2007-11-6 10:19

    以下是引用和弦在2007-3-1 14:20:00的发言:

    在哈尔滨机场候机,无意中看到这本书,一路上书的重量不断增加,先生一直说我,直到他无聊随意翻阅了这本书,才不说话.

    点击查看图片实际尺寸!
             
    海云继梦讲人生--撒娇人生
    编 号:35008
    作 者:(台湾)海云继梦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日 期:2007年1月
    开 本:小16开    版 次:1次
    页 数:300页
    装 帧:简装
    ISBN :7-80195-607-9
    市场价 :29.80元
    流通价 :25.33元

    我得去找找这本看看,好书


    作者: 365friend    时间: 2007-11-7 07:30

    以下是引用和弦在2007-1-24 22:07:00的发言:

    周国平的视野还是比较宽广的,女人,孩子,婚姻,家庭,社会...

    据说,女人看国平,男人看小波.

    很多人骂北京大学的周国平,是因为这个妞妞是他给前妻离昏后给一个女研究生所生的孩子,妞妞死后又给那个研究生离婚,后来再昏生了个健康儿子。
    在妞妞重病是可以手续延缓生命,但周不听医生和朋友的劝,放弃手续,所以很多人骂他是禽兽不如的父亲。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17 03:55

      -在巴金看来,萧珊主动爱恋自己是她的权利,是她纯洁美好心灵的自然表露,而自己对萧珊的爱,却出于躲不过诱惑,甚至有亵渎感情的嫌疑。因此,巴金开始仍然把萧珊当小朋友对待。

    巴金果真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17 03:58

    无意中看见...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17 04:01

    冰心手稿:《关于女人》,可见冰心童真调皮一面.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17 04:01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1-17 04:04

    冰心当时写《关于女人》是用"男士"笔名写的.有点淘气.


    作者: cqzym    时间: 2007-11-18 04:43

    楼主辛苦

    喜欢看书的朋友,都有买不起的悲哀感觉吧?!


    作者: 最美    时间: 2007-11-19 23:34

    推荐几本,我正准备买的

    《心理学与生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28 13:34     标题: 一些触动...

    躯体火化了,没有了,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28 13:39

    《走到人生边上》,杨绛自述.
    很智慧的一本书.
    还有《我们仨》...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28 13:42     标题: 她这篇"遇仙"记就很有意思...

    “遇仙”记

    --------------------------------------------------------------------------------

        事情有点蹊跷,所以我得把琐碎的细节交代清楚。
        我初上大学,女生宿舍还没有建好。女生也不多,住一所小洋楼,原是一位美国教
    授的住宅。我第一年住在楼上朝南的大房间里,四五人住一屋。第二年的下学期,我分
    配得一间小房间,只住两人。同屋是我中学的同班朋友,我称她淑姐。我们俩清清静静
    同住一屋,非常称心满意。
        房间很小,在后楼梯的半中间,原是美国教授家男仆的卧室。窗朝东,窗外花木丛
    密,窗纱上还爬着常青藤,所以屋里阴暗,不过很幽静。门在北面,对着后楼梯半中间
    的平台。房间里只有一桌两凳和两只小床。两床分开而平行着放:一只靠西墙,床头顶
    着南墙;一只在房间当中、门和窗之间,床头顶着靠门的北墙。这是我的床。
        房间的门大概因为门框歪了,或是门歪了,关不上,得用力抬抬,才能关上。关不
    上却很方便:随手一带,门的下部就卡住了,一推或一拉就开;开门、关门都毫无声息。
    钥匙洞里插着一把旧的铜钥匙。不过门既关不上,当然也锁不上,得先把门抬起关严,
    才能转动钥匙。我们睡觉从不锁门,只把门带上就不怕吹开。
        学期终了,大考完毕,校方在大礼堂放映美国电影。我和淑姐随同大伙去看电影。
    可是我不爱看,没到一半就独自溜回宿舍。宿舍的电灯昏暗,不宜看书。我放下帐了。
    熄了灯,先自睡了。
        我的帐子是珠罗纱的,没有帐门;白天掀在顶上,睡时放下,我得先钻入帐子,把
    帐子的下围压在褥子底下。电灯的开关在门边墙上,另有个鸭蛋形的“床上开关”,便
    于上床后熄灯。这种开关有个规律:灯在床上关,仍得床上开,用墙上的开关开不亮,
    我向来比淑姐睡得晚,床上开关放在我的枕边。不过那晚上,我因为淑姐还没回房,所
    以我用墙上的开关熄了灯,才钻进帐子。
        电影散场,淑姐随大伙回宿舍。她推门要进屋,却推不开,发现门锁上了。她推呀,
    打呀,叫呀,喊呀,里面寂无声息。旁人听见了也跟来帮她叫门。人愈聚愈多。打门不
    应,有人用拳头使劲擂,有人用脚跟狠狠地蹬,吵闹成一片。舍监是个美国老处女,也
    闻声赶来。她说:“光打门不行;睡熟的人,得喊着名字叫醒她。”门外的人已经叫喊
    多时,听了她的话,更高声大喊大叫,叫喊一阵,门上擂打一阵,蹬一阵,踢一阵,有
    人一面叫喊,一面用整个身子去撞门。宿舍里的女生全赶来了,后楼梯上上下下挤满了
    人。
        曾和我同房间的同学都知道我睡觉特别警觉。她们说:“屋里有谁起夜,她没有不
    醒的,你从床上轻轻坐起来,她那边就醒了。”这时门都快要打下来了。门外闹得天惊
    地动,便是善睡的人,也会惊醒。况且我的脑袋就在门边,岂有不醒的道理,除非屋里
    有人是死了。如果我暴病而死,不会锁门;现在门锁着,而屋里的人像是死人,准是自
    杀。
        可是谁也不信我会自杀。我约了淑姐和我的好友和另几个女伴儿,明晨去走城墙玩
    呢,难道我是借机会要自杀?单凭我那副孙猴子“生就的笑容儿”,也不像个要自杀的
    人呀。自杀总该有个缘故,大家认为我绝没有理由。可是照当时的情形推断,我决计是
    死了。
        有人记起某次我从化学实验室出来时说:“瞧,装砒霜的试管就这么随便插在架上,
    谁要自杀,偷掉点儿谁也不会知道。”我大约偷了点儿砒霜吧?又有人记起我们一个同
    学自杀留下遗书,我说:“都自杀了,还写什么遗书;我要自杀就不写了。”看来我准
    也考虑过自杀。
        这些猜测都是事后由旁人告诉我的。她们究竟打门叫喊了多少时候,我全不知道。
    因为一声也没有听见。料想她们大家打门和叫喊的间歇里,是有时间如此这般的猜想并
    议论。
        当时门外的人一致认为屋里的人已自杀身亡,叫喊和打门只是耽误时间了。舍监找
    了两名校工,抬着梯子到我们那房间的窗外去撬窗。梯子已经放妥,校工已爬上梯子。
    门外众人都屏息而待。
        我忽然感到附近人喊马嘶,好像出了什么大事,如失火之类,忙从枕旁摸出床上开
    关;可是电灯不亮,立即记起我是在等待淑姐同房,待在墙上开关熄灯的。我忙把床上
    开关再一下还原,拉开帐子,下地开了电灯。我拉门不开,发现门锁着,把钥匙转了一
    下,才把门拉开。门缝里想必已漏出些灯光。外面的人一定也听到些声响。可是她们以
    为是校工撬开窗子进屋了,都鸦雀无声地等待着。忽见我睡眼惺忪站在门口,惊喜得齐
    声叫了一声“哦!”
        一人说:“啊呀!你怎么啦?”
        我看见门外挤满了人,莫名其妙。我说,“我睡了。”
        “可你怎么锁了门呀?淑姐没回来呢。”
        我说:“我没锁啊!”
        屋里只我一人,我没锁,谁锁的呢?我想了一想说:“大概是找糊涂了,顺手把门
    锁上了。”(可是,我“顺手”吗?)
        “我们把门都快要打下来了,你没听见?看看你的朋友!都含着两包眼泪等着呢!”
        我的好友和淑姐站在人群组,不在近门处,大概是不忍看见我的遗体。
        这时很多人笑起来,舍监也松了一大口气。一场虚惊已延持得够久了,她驱散众人
    各自回房,当然也打发了正待撬窗的校工。
        时间已经不早,我和淑姐等约定明晨一早出发,要走城墙一周,所以我们略谈几句
    就睡觉。她讲了打门的经过,还把美国老姑娘叫唤我名字的声调学给我听。我连连道歉,
    承认自己糊涂。我说可能熄灯的时候顺手把门锁上了。
        第二天,我们准备走城墙,所以清早起来,草草吃完早点,就结伴出发,一路上大
    家还只管谈论昨晚的事。
        我的好友很冷静,很谨慎持重。男同学背后给她个诨名,称为“理智化”。她和我
    同走,和同伙离开了相当距离,忽然对我说:
        “你昨晚是没有锁门。”
        原来她也没看完电影。她知道我对电影不怎么爱看,从大礼堂出来望见星月皎洁,
    回宿舍就想找我出去散步。她到我门外,看见门已带上。我们那扇关不严的门带上了还
    留一条很宽的门缝,她从门缝里看见屋里没灯,我的帐子已经放下,知道我已睡下,就
    回房去了。
        我说:“你没看错吗?”
        “隔着你的帐子,看得见你帐子后面的纱窗。”——因为窗外比窗内亮些。如果锁
    上门,没有那条大门缝,决计看不见我的帐子和帐子后面的窗子。可是我什么时候又下
    床锁上了门呢?我得从褥子下拉开帐子,以后又得压好帐子的下围。这都不是顺手的。
    我怀疑她看惯了那条大门缝,所以看错了。可是我那位朋友是清醒而又认真的人,她决
    不牵强附会,将无作有。我又怀疑自己大考考累了,所以睡得那么死。可是大考对我毫
    无压力,我也从不“开夜车”,我的同学都知道。
        全宿舍的同学都不信一个活人能睡得那么死,尤其是我。大家议论纷纷,说神说鬼。
        据传说,我们那间屋里有“仙”。我曾问“仙”是什么个样儿。有人说:“美人。”
    我笑说:“美人我不怕。”有人说:“男人看见的是美人,女人看见的是白胡子老头
    儿。”我说:“白胡子老头儿我也不怕。”这话我的确说过,也不是在我那间屋里说的。
    难道这两句话就说不得,冒犯了那个“仙”?
        那天我们走完一圈城墙回校,很多人劝我和淑姐换个屋子睡一夜,反正明天就回家
    过暑假了。我先还不愿意。可是收拾好书籍衣物,屋里阴暗下来,我们俩忽然觉得害怕,
    就搬了卧具到别人屋里去胡乱睡了一夜。暑假后,我们都搬进新宿舍了。
        回顾我这一辈子,不论多么劳累,睡眠总很警觉,除了那一次。假如有第二次,事
    情就容易解释。可是直到现在,只有那一次,所以我想大概是碰上什么“仙”了。

                             一九八八年八月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28 13:44

    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7-12-30 00:11     标题: 还有这个...

    原帖由 和弦 于 2007-12-28 13:34 发表
    躯体火化了,没有了,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




    听听大旺医生的见解.
    谢谢!
    作者: 615818301    时间: 2008-1-5 18:17

    新年快乐!
    作者: 和弦    时间: 2008-1-6 10:23

    新年快乐!
    健康,愉快,进步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