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Replicor提出关于R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于2139ca合治疗慢性 [打印本页]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4 13:00     标题: Replicor提出关于R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于2139ca合治疗慢性

                                                                                                      Replicor to Present an Update o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P       2139-Ca 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 in Chronic HBV / HDV Co-Infection at       AASLD 2015                                                                                                                                                                                                                            
                                                                                                                                                                 November 03, 2015 08:00 AM Eastern Standard Time                                                       
                                                                                                        NEW YORK--(BUSINESS WIRE)--Replicor Inc., a privately held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y targeting a       cu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d chronic HBV       and hepatitis delta virus (HDV) co-infection, will disclose updated       interim safety and efficacy data from its ongoing REP 301 trial       (NCT02233075) at the 2015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 (AASLD) being held from November 13-17 in San       Francisco, USA. Updated data from the REP 301 trial is scheduled to be       presented (Abstract 31) on Sunday November 15th in Parallel       Session 4: Hepatitis B: Novel Treatments and Treatment Targets.   
          The REP 301 trial is examin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P 2139-Ca       monotherapy, followed by combined therapy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2a in Caucasia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 HDV co-infection.       Interim data previously presented from the REP 2139-Ca monotherapy phase       of the trial demonstrated that REP 2139-Ca was well tolerated and       resulted in the rapid and simultaneous multi-log reduction of both serum       HBsAg (up to 6 logs) and HDV RNA (up to 7 logs) with many patients       having no detectable serum HBsAg or HDV RNA after 15 weeks. Updated data       will cover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portion of the protocol, when       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 2a is added to patient’s existing REP 2139-Ca       regimen.   
          For the AASLD 2015 meeting:   
          http://www.aasld.org/events-professional-development/liver-meeting   
          For the AASLD 2015 abstract book:   
          http://www.aasld.org/events-professional-development/liver-meeting/program-0/2015-abstracts-full-text   
          About Replicor   
          Replicor is a privately held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y with the most       advanced animal and human clinical dat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e       for HBV and HDV. The company is dedicated to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HBV and HBV/HDV       infection.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Replicor please visit our       website at www.replicor.com       or follow us on Twitter @replicorinc.   
                                                       
                                                                                                Contacts                                                  Media:
Alexandra Peterson, 212-508-9709
[email protected]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4 13:00

Replicor提出关于R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于2139钙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更新/ HDV合并感染在AASLD 2015
2015年11月3日上午八时00分东部标准时间

纽约 - (美国商业资讯) - Replicor公司,靶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慢性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HDV)合并感染一家私人持有的生物制药公司,将披露更新的临时从正在进行的REP 301试验(NCT02233075)在肝脏疾病的研究(AASLD)美国协会的2015年会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正在从一十一月13日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从REP 301试验最新数据预计在并行会议4,提交(摘要31)上周日11月15日:乙型肝炎: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目标。

所述REP 301试验正在审查的REP 2139钙单一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后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的高加索慢性HBV / HDV合并感染的组合疗法。期中数据先前从所述REP 2139钙单一疗法试验阶段证明REP 2139钙的耐受性良好,并导致在这两个血清HBsAg(最多6日志)和HDV RNA的快速和同时多log减少呈现(向上7日志)与不具有可检测血清HBsAg或HDV RNA15周后,许多病人。更新的数据将覆盖协议中,当聚乙二醇化的干扰素α2a被加入到患者的现有REP 2139钙方案的组合疗法的部分。

对于AASLD 2015年会:

http://www.aasld.org/events-prof ... pment/liver-meeting

对于AASLD 2015年抽象的书:

http://www.aasld.org/events-prof ... abstracts-full-text

关于Replicor

Replicor是一家私营生物制药公司,在治疗HBV和HDV的发展最先进的动物和人体的临床数据。该公司致力于加快有效治疗的发展,患者的HBV和HBV / HDV感染。有关Replicor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replicor.com或关注我们的微博@replicorinc。
联系方式

媒体:
亚历山德拉·彼得森,212-508-9709
[email protected]
作者: 齐欢畅2    时间: 2015-11-4 20:31

马克
作者: zgct    时间: 2015-11-4 21:45

感谢
作者: newchinabok    时间: 2015-11-5 10:21

rep9ac效果特好,现在去哪儿了?
作者: newchinabok    时间: 2015-11-5 15:09

什么时候rep像nvr3-778一样收购就好了,这么好的药。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5 22:34

这是一个奇葩公司,以后这公司的资料就不要放了,10年到现在还在做二期,一做就是三年,效果好就不上市,况且到现在也没上市,但时不时又发点消息出来,只能说奇葩中的奇葩,他们的老板就是个大忽悠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5 22:36

没有上市计划,一直做个毛实验啊,真想去奏他老板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5 22:36

没有上市计划,一直做个毛实验啊,真想去奏他老板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5 23:49

这个公司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玩的吗?按10年的效果,现在都推出新药了,后面再来个二代、三代更新就行了嘛,现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不出来,又在做实验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6 12:08

回复 guilin2013 的帖子


我觉得你的批评是非常不公平的.
发现一种新的药物(REP9AC)和推出新药是完全不同的, 但两者需要花钱. Replicor是一个非常小的私营公司,其股东主要是医生和科学家. 他们牺牲了这么多自己的金钱和时间, 提供他们的发明的的证据, 无REP9AC,也不会有ARC520/1, 你做了什么?

作者: ivanich    时间: 2015-11-6 12:22

回复 StephenW 的帖子

说的对,制药企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何必苛求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15:05

本帖最后由 HBVCURER 于 2015-11-6 15:15 编辑
StephenW 发表于 2015-11-6 12:08
回复 guilin2013 的帖子

“没有REP9AC,也不会有ARC520/1”,你这么说ARC的科学家肯定不乐意的

siRNA治疗HBV的策略远在siRNA技术诞生之初就有了,ARC520/1也不仅仅靶向HBsAg而是所有的HBV mRNA/antigen。至于说通过降低HBsAg的策略来消除免疫耐受实现血清学转换,也并非是Replicor的原创。

当然,REP9AC作为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HBsAg分泌抑制剂,甚至也是该治疗策略之下的唯一一个药物候选,是有重要意义的。只不过,REP9AC在2010年最初报道的时候,就号称仅通过短短数月的单药治疗使60%以上的患者实现了HBsAb的阳转!5年过去了,Replicor的药物候选换了又换,名字改了又改,可是实际效果似乎却没跟上,HBsAb的高阳转率没了,反而要开始和干扰素联合治疗了

最后说点内幕吧。有几家公司(名字不说了,都是大牌),曾经私下合成过Replicor的NAPs(结构本身不是秘密),然后在细胞及动物模型上测试过,都没看到相应的效果(当然,也可能是他们合成的不对)。所以Replicor至今没有大公司提出收购,也没有其他公司跟随他家的策略。这在药物研发领域还是比较少见的。任何研发策略,比如核衣壳抑制剂,比如siRNA,再比如治疗型疫苗,任何一种策略,都可以看到两家甚至更多家研发团队的跟进和竞争,即便有技术上的专利保护也不大可能一家垄断。

当然,如果Replicor最终能用公开透明的临床实验的结果打翻所有质疑,让这个领域所有的大公司大跌眼镜俯首称臣,也是一段传奇。我个人很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这也是所有HBV患者的大福音。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6 15:41

哎,兄弟,那你认为他们公司的目的是啥呢,真的又爱又恨,说商业说道义没一样说得通的,说他忽悠投资嘛,那么多年了,应也没人给他忽悠了啊,一切一切,真的好伤心
作者: hp121    时间: 2015-11-6 16:00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专业


目前看,真的像忽悠,违反常理


虽然我也希望他成功
作者: tonychant    时间: 2015-11-6 16:11

就是个鲶鱼,抄动一潭死水的乙肝治疗市场,这可能就是这个公司的使命,我坚信这个公司是个大忽悠,就当是绝望时候的一丝可能的阳光,画饼充饥的饼吧,别太在意这个药物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16:27

guilin2013 发表于 2015-11-6 15:41
哎,兄弟,那你认为他们公司的目的是啥呢,真的又爱又恨,说商业说道义没一样说得通的,说他忽悠投资嘛,那 ...

我老板对其CEO(Michel Bazinet)的评价是:“Michel can easily sell you a car without an engine”

这里不做任何恶意揣测,而且Replicor也开始和HBV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合作,从细胞模型这一早期阶段实验入手,做一些机制性的研究。尽管这个步子迈得似乎有点晚,但还来得及。
作者: ivanich    时间: 2015-11-6 16:46

真他妈专业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6 16:49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我老板对其CEO(Michel Bazinet)的评价是:“Michel can easily sell you a car without an engine”

我曾同Bazinet医生个人电话交谈,同你说话的必须是一个不同的人.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16:55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16:27
我老板对其CEO(Michel Bazinet)的评价是:“Michel can easily sell you a car without an engine”:lo ...

他们很早就做基础研究了,基础研究没做好有多少人敢上临床。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6 17:07

史帝份,我真的好尊敬你的,是你为我们广大HCV\HBV带来了医学的前沿,但就这个公司来说,真的够奇啪的了,因为若果是做生意的话,在现在这个医学快速发展的年代,这么好的一个药,应走最快速度让它上市(只要是它的10年药效太好了,这是现今在研药物最好的一个,但它就是不按正规流程快速走完实验,好的药绝对不差钱进行实验的,但关键是到现在还在修正做一个3年的二期实验,关键还没见到三期和上市时间表,再关键已经有很多在研药物快走到功能性治愈边上了,难道这个公司就不怕市场给别人先占了吗,难道它真的在玩笑吗,难道它再来个10年大忽悠吗,到时还能忽悠吗,很多很多的??但这个公司都没对外界说明他们具体计划,也不对公众来个交代,不懂得怎样吐槽这个公司),10年时想到最多5年后15、16上市了吧(这是因为这个药效率太好了,所以那进才有这个预估,),但到现在,它还是.......,没完没了的结果,没完没了的参加各种会议,难道这个公司又是以参加会议为目标的吗,唉,好多想说的,好多想吐槽的,不一一说了
作者: ivanich    时间: 2015-11-6 17:51

大神不是说了么,a car without engine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6 17:53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没有REP9AC,也不会有ARC520/1”,你这么说ARC的科学家肯定不乐意的

I think you missed the point completely! We are not talking about RNAi, as you know very well, it was a technology looking for a solution and was abandoned by many. Arrowhead initially developed RNAi for HBV with the aim to effect hbvdna reduction, by knocking down some of the viral proteins needed in hbv replication , as in NUCs. Of course they soon realized that ARC520, targeting various viral proteins, will never be as effective as existing NUCs in reducing hbvdna. But then they noticed ARC520 can lower HBsAg, and according to research literature, they know serum HBsAg is an immune suppressor, and maybe from the results of REP9AC,  therefore they can sell ARC520 as a drug to lower serum HBsAg, thereby providing a functional cure for HBV. Up to now, there is not a single piece of evidence to show from ARC520 data alone, not even from the chimps, that it can cure HBV. The only evidence that reduction in HBsAg can cure HBV came from REP9AC. So this is the point you missed or refused to acknowledge.

Even now Arrowhead discovered that their knockdown of HBsAg is nowhere deep enough, so attention is turning to HHBeAg, a reduction in theory may lead to e-seroconversion. Other people had pointed this out to them.

siRNA治疗HBV的策略远在siRNA技术诞生之初就有了,ARC520/1也不仅仅靶向HBsAg而是所有的HBV mRNA/antigen。至于说通过降低HBsAg的策略来消除免疫耐受实现血清学转换,也并非是Replicor的原创。

REP9AC在2010年最初报道的时候,就号称仅通过短短数月的单药治疗使60%以上的患者实现了HBsAb的阳转!5年过去了,Replicor的药物候选换了又换,名字改了又改,可是实际效果似乎却没跟上,HBsAb的高阳转率没了,反而要开始和干扰素联合治疗了.

Again, I don't know how closely you followed REP9AC's clinical trials results (BTW the Dr who conducted the clinical trial for Replicor in Bangladesh is the very same Dr who conducted the Phase II/III for ABX203), in 2009 they did announce patients had lost HBsAg and developed HBsAb (easily deduced, HBsAb was always there, but it was neutralized by the excessive HBsAg, with no or minimal HBsAg, HBsAab becomes excessive). You are right, at follow-up, the results were not durable. So they experimented with Interferon and Zadaxin, and now they conclude:
"The second discovery has been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surface antigen. Replicor’s hypothesis, which has now been proven in four separate human clinical trials, is that by reducing and eliminating surface antigen with NAPs, the immune system is allowed to recover and regain control of the infection. More importantly, in those patients where removing HBsAg was not enough to restore immune control, the elimination of HBsAg greatly improved their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 compared to patients receiving immunotherapy without the benefit of HBsAg removal. This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NAP-based HBsAg removal and concomitant immunotherapy results in high rates of restoration of immune control over HBV infection off treatment. "

最后说点内幕吧。有几家公司(名字不说了,都是大牌),曾经私下合成过Replicor的NAPs(结构本身不是秘密),然后在细胞及动物模型上测试过,都没看到相应的效果(当然,也可能是他们合成的不对)。所以Replicor至今没有大公司提出收购,也没有其他公司跟随他家的策略。

Well, we have to take your words for it. If you read the recent research literature, REP9AC results in test tube and animal models have been verified by well known scientists from research institutes from Europe. Hard to conclude they are part of the conspiracy, after all, they put their names as authors of the studies. BTW, the pre-clinical studies of REP9AC were done in Australia by a PHD student, her thesis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So this is as transparent and factual as you can get. This student is now a PHD and researcher in her home country.

Yes, the components of REP9AC are well known. Studyforhope from Medhelp can even find you labs that can make up the compound for you.


这在药物研发领域还是比较少见的。任何研发策略,比如核衣壳抑制剂,比如siRNA,再比如治疗型疫苗,任何一种策略,都可以看到两家甚至更多家研发团队的跟进和竞争,即便有技术上的专利保护也不大可能一家垄断。

This are rather unsophisticated reasons. REP9AC has potential hurdles. It is now administered by infusion only, hardly convenient as a drug candidate without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maybe big companies cannot agree on a reasonable price and cannot see profit in a short time.

当然,如果Replicor最终能用公开透明的临床实验的结果打翻所有质疑,让这个领域所有的大公司大跌眼镜俯首称臣,也是一段传奇。我个人很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这也是所有HBV患者的大福音。

According to you, their results are not "transparent". This is strange, considering that they have published abstracts and given oral presentations, at all the leading HBV conferences!, some even by invitation! I think it was Dr Locarnini who gave an introduction to REP9AC in its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r Locarnini of course now consults for Arrowhead and you seem to have no complaint about his transparency when he suggests hbvdna integration in chimps model can be extended to humans.

I understand you had rejected REP9AC because you said "they wanted only money". Why talk money if you don't believe in their claims?  If you really have any evidence that REP9Ac does not reduce serum HBsAg, please show them, this is what I would wish to see and really appreciate!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6 17:55

唉,这就是生活,你猜得开始,猜不到结果,从此不谈这药了,因为用到它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因为他肯定迟过ABX203、ARC-520等药上市,到时都医好了,它上市也用不到它了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6 17:56

guilin2013 发表于 2015-11-6 17:07
史帝份,我真的好尊敬你的,是你为我们广大HCV\HBV带来了医学的前沿,但就这个公司来说,真的够奇啪的了, ...

为什么他们要忽悠? 难道他们问你要钱?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6 18:00

是的,发邮件问它时,都问我没有没有中国的投资者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6 18:06

guilin2013 发表于 2015-11-6 18:00
是的,发邮件问它时,都问我没有没有中国的投资者

那么你为什么不投资? 他们需要投资者支持他们的研究, 没有研究,怎么能证明他们的药可以治愈?  所以你要别人承担全部风险?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6 18:31

为什么史蒂分对这药情有独钟呢,难道你没怀疑过它吗,一直不出来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18:48

StephenW 发表于 2015-11-6 16:49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我老板对其CEO(Michel Bazinet)的评价是:“Michel can easily sell you a car wi ...

如果你见过他现场做报告,或者目睹他和其他公司的人打交道,也许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事实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能是作为一个私营企业CEO的必要素质之一吧。能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也是他厉害的地方。

当然了,对同一个人,不同人也会有不同的判断,这没啥可奇怪的,非说说话的不是同一个人,才有点奇怪。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18:55

StephenW 发表于 2015-11-6 18:06
那么你为什么不投资? 他们需要投资者支持他们的研究, 没有研究,怎么能证明他们的药可以治愈?  所以你要 ...

投资从来都不是盲目的,并不是看到一个大饼看起来很好吃就一定要投资,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很可能血本无归。这种风险自然不应该由普通患者来承担,而是由对该公司该产品有巨大信心并希望从中获益的人来承担,如果你非常看好,我觉得你应该投资才对。

私营企业(投资人)当然要自己承担风险,为什么要转嫁给患者?因为一旦成功,巨大的利益也是他们获得,别人不会分一杯羹。患者需要做的,是在药物上市之后,付出购买药物的价格,作为回报开发人员和投资人的最基本方式。
作者: newchinabok    时间: 2015-11-6 19:00

本帖最后由 newchinabok 于 2015-11-6 19:05 编辑

辨论的很好,很有水准,点个赞。丑媳妇总要见公婆,2018再谈吧,不管对错,sw大神必须力挺!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19:19

guilin2013 发表于 2015-11-6 18:31
为什么史蒂分对这药情有独钟呢,难道你没怀疑过它吗,一直不出来

因为相信澳大利亚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19:21

guilin2013 发表于 2015-11-6 18:00
是的,发邮件问它时,都问我没有没有中国的投资者

恩,大家都去问下有没愿意投资的。
我开始问了
作者: zgct    时间: 2015-11-6 19:29

我们领含众筹投资9AC一个亿元级!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19:32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18:55
投资从来都不是盲目的,并不是看到一个大饼看起来很好吃就一定要投资,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很可能血本无 ...

我的记忆中就以前有最少两家外国RNAi治疗HBV效果很好公司的消失了,HBV在外国有多大市场这才是老板考虑的问题
作者: zgct    时间: 2015-11-6 19:36

本帖最后由 zgct 于 2015-11-6 20:11 编辑

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是少问题!拿个项目计划书来,
作者: ivanich    时间: 2015-11-6 19:36

回复 MP4 的帖子

如果只考虑国外市场,比如美国,hbv着实没什么搞头,不过呢,老板的眼光可不会这么短!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19:49

StephenW 发表于 2015-11-6 17:53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没有REP9AC,也不会有ARC520/1”,你这么说ARC的科学家肯定不乐意的

你写了很多,我就不一一反驳了。

如果你对HBV的研究历史有足够的了解,你就应该知道,REP9AC并不是所谓第一声醒钟,首次告诉大家,通过抑制HBsAg是可以实现血清学转换的。“The only evidence that reduction in HBsAg can cure HBV came from REP9AC. So this is the point you missed or refused to acknowledge.” 你的这一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也是我反驳你的缘由,但是你可能一直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至于说通过降低HBsAg的策略来消除免疫耐受实现血清学转换,也并非是Replicor的原创”。其实医学界根本不需要REP9AC来提醒,在此之前,这就已经是共识了,恰恰因为是医学界的共识,所以Replicor才在发现NAPs有抑制HIV等其他病毒的分泌的时候,联想到可能对HBV也有效。其实REP9AC最早不是用来治疗HBV的,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几乎对所有的带膜病毒都有效!HIV,HCV,RSV,EBV, HSV,Influrenza,几乎你能想象的到的所有重要病毒,REP9AC都有显著效果!这是一种何等神奇的药物?当时我在想,一旦成功,授予诺贝尔奖不是Replicor的荣耀,而应该是诺贝尔奖的荣耀。但现在Replicor主攻HBV,当然,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件好事。

扯远了。还是那句话,医学界根本不是在REP9AC之后才想到抑制HBsAg可以实现血清学转换。多年的临床观察早就直接或者间接的证实了这一点。HBsAg越低的患者(尤其是逐渐减低),血清学转换的几率越高,无论干扰素还是核苷药物。这是间接证据。通过注射HBs的中和抗体,达到消除HBsAg从而消除免疫耐受的临床实验很多年之前就做过,但由于抗体的效价不够,未能达到预想的结果,但是这种思路本身领先REP9AC很久。通过骨髓移植,在患者体内引入可以产生HBsAb的B细胞,彻底清除HBsAg治愈乙肝,临床上早就已经完成了很多例,治愈率几乎100%。这些才是让业界坚信,消除HBsAg,打破免疫耐受,是治愈乙肝的关键之一。REP9AC只是众多实践者之一,当然REP9AC是第一种进行临床实验的专门抑制HBsAg的药物,且声称可以高比例实现血清学转换,尽管他们之前在某小国(相对于我说的更透明和公开)的临床实验结果被质疑,但不意味着,医学界质疑“抑制HBsAg可以实现血清学转换”这一共识,同时,大家对于单单抑制HBsAg(而没有主动的免疫激活)是否就能高比例实现血清学转换,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怀疑的,只不过是,他们的临床结果,是不是有他们自己说的那么好。因为这些临床实验,并没有在一个被主流医学界所认可的标准化的环境下进行的。

请不要说什么缺钱的问题。所有的初创公司都缺钱,但并不是所有的初创公司都走replicor的“野路子”,看看HBV领域里其他的小公司,他们是怎么安排临床实验的。当然,走什么路子这是他们的自由,但走了野路子,就别怪别人不投钱,也别怪大家质疑。对了,被EASL/AASLD邀请,这并不等同于其结果被认可,而是给学界业界一个机会去审视评估。事实上在我参加过的每次会议中,质疑声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之前关于HBsAb和HBsAb共存的那部分数据。

当然,质疑归质疑,未来能在医学界所认可的标准化的环境下进行临床实验,我自然会相信他们的结果。只是眼下,HBsAb的高出现率没有了,干扰素要加进来了,让我更加怀疑他们之前在某小国所进行的实验结果了。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19:51

ivanich 发表于 2015-11-6 19:36
回复 MP4 的帖子

如果只考虑国外市场,比如美国,hbv着实没什么搞头,不过呢,老板的眼光可不会这么短! ...

人家有钱先研发他们自家的病种,来钱更快是老板考虑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6 19:52

如果国外的人知道中国HBV患者的情况的话,我想他们会拼命去研究的,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的HBV患者那样希望根治这病的,即使花光全部家产都要根治这个病,这是在国外都没有的,且中国有一个亿的患者,所以他们只要做中国市场就已经足够了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19:54

MP4 发表于 2015-11-6 19:32
我的记忆中就以前有最少两家外国RNAi治疗HBV效果很好公司的消失了,HBV在外国有多大市场这才是老板考虑的 ...

消失的原因是siRNA投送问题在当时没有能根本性的解决,安全性由被质疑。小公司就这样,一个难关没能渡过,立马就死掉了,因为现金流跟不上。

当年因为黑天鹅事件,多少家本身很有前景的基因治疗公司倒闭,股价一夜之间变废纸。你说市场有多大这是一个方面,但是根本上还是技术本身是不是真正过关。孤儿药的市场够小了吧,还不是有很多公司在开发?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19:56

zgct 发表于 2015-11-6 19:36
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是少问题!拿个项目来,

我们想知道的是一个药物分子从发现到FDA批准所需要费用,而不是夹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费用及上市后的研究及监测。我比较相信Eli Lilly报出的数据[2],一个项目如果进展非常顺利,从发现到上市只需要2.64亿美元。

然而问题是新药研发的风险大、周期长,最新数据显示I期到上市的成功率是10.4%[3],Eli Lilly报出的数据是11.7%[2],AstraZeneca自爆2005-2010年的成功率数据是5.3%[4]。Eli Lilly将研发风险与资金成本纳入计算后,平均每个药物分子从发现到上市需要17.78亿美元

你说好像钱不是问题似的啊,那麻烦先拿出1亿美元来啊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19:59

本帖最后由 HBVCURER 于 2015-11-6 20:05 编辑
ivanich 发表于 2015-11-6 19:36
回复 MP4 的帖子

如果只考虑国外市场,比如美国,hbv着实没什么搞头,不过呢,老板的眼光可不会这么短! ...

其实你错了,Tenofovir之前从来没在国内正式上市过,2011年之前基本全是黑市流通,比例也不高,2014年才正式被CFDA批准在国内用于治疗乙肝。但是tenofovir在欧美一样大卖(除去治疗HIV的部分)。就算只有1%以下的感染人群,总数也并不在少了,仔细想想,世界上能有几种病,潜在的患者人群能达到总人口的1%?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05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19:54
消失的原因是siRNA投送问题在当时没有能根本性的解决,安全性由被质疑。小公司就这样,一个难关没能渡过 ...

我看到时已经是有动物实验通过,效果良好,都准备提交FDA了。

"需要说明的是孤儿药(罕见病药物),这类药物达到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是有难度的,但不意味开发孤儿药赚不到钱。据统计孤儿药研发的成功率是32.9%,足足是普通药物的3倍,研发成本自然就降低了。"还有就孤儿药可以走快速通道,可以享受孤儿药独占待遇。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6 20:05

我真不想说这个药了,按10年的效果的话,如果是真的话,会没人投资吗,会没人推动吗,HBV市场有多大,你知吗?这是万亿级的,比任何一种病的市场都大,这种回报难道就不值得冒险去赌一下吗,更何况REP2139的前任REP9AC已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如果是真的),有时真觉得你可笑,为什么没人怀疑ARC-520,没人怀疑ABX203,因为别人实实在在在推进,都有真实的数据(经得起考验的数据,都是按临床前、临床1、2、3期在推进的),这样就算最后效果、或副作用等上不了市,别人都有个过程,而不像这个公司全都没按流程去走,而是一开始就弄个几个人的极好的数据,然后就东搞一下、西搞一下,到处找投资,而没人去推动,这在任何地方都说不通的啊,真不想说了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0:11

本帖最后由 HBVCURER 于 2015-11-6 20:18 编辑
MP4 发表于 2015-11-6 20:05
我看到时已经是有动物实验通过,效果良好,都准备提交FDA了。

"需要说明的是孤儿药(罕见病药物),这类 ...

我说了,你自己动物实验效果良好没用,这类药物要看大环境,哪怕已经到了临床一期二期,遇上了基因治疗的黑天鹅事件,神仙也没救。

siRNA被证实存在脱靶问题,接着AAV载体又被发现有潜在致癌性尤其是肝癌;当时也一直没有找到一种不依赖于载体的有效组织/器官特异性的传递方式,几种原因综合起来,死掉很正常。就算是眼下,基于siRNA的药物能走到临床的还是非常有限,HBV算是正好碰巧脂质体以及改造后的纳米颗粒这两种载体对肝脏的靶向性极好,也还算安全。未来会有一系列肝病可能会用siRNA的方式来解决。
作者: zgct    时间: 2015-11-6 20:15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19:49
你写了很多,我就不一一反驳了。

如果你对HBV的研究历史有足够的了解,你就应该知道,REP9AC并不是所谓 ...

说的太好了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6 20:15

再说说REP2139现在搞这个二期,到2018年,然后呢,又怎样呢,所以大家都忘了这个药吧,挣取弄ARC-520或ABX203或杨梅公司等的药快点进入中国做临床实验吧,或中国一些医院或公司搞的现阶段有的药的最优组合去治疗,尽可能提高功能性治愈(如超10个点的治愈),这应鼓励大家挣取这个金牌,这在现阶段是可以做到的,也不用让大家那么的绝望啊!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0:16

MP4 发表于 2015-11-6 20:05
我看到时已经是有动物实验通过,效果良好,都准备提交FDA了。

"需要说明的是孤儿药(罕见病药物),这类 ...

罕见病药物确实不好赚钱,很多时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补贴。但市场小有市场小的做法,HBV再怎么说,在欧美也不会比大部分罕见病市场小的,这点毋庸置疑。公司既然选择HBV作为研发方向,就不可能不考虑市场的问题,否则他连第一笔投资都拿不到。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16

guilin2013 发表于 2015-11-6 20:05
我真不想说这个药了,按10年的效果的话,如果是真的话,会没人投资吗,会没人推动吗,HBV市场有多大,你知吗 ...

2.64亿美元放水里,十年后才有十分一的机会捞到大鱼,这是老板的角度。
你首先得有2.64亿,投资房地产,两年可以翻倍,我为何不投这要冒10年的险。那是赌场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18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19:59
其实你错了,Tenofovir之前从来没在国内正式上市过,2011年之前基本全是黑市流通,比例也不高,2014年才正 ...

国内2008年批准上市的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0:19

MP4 发表于 2015-11-6 20:18
国内2008年批准上市的

我真不想和你争论了。你自己去看批文吧好吗...

或者你贴一个批文上来,算是打我脸,行吗?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6 20:20

所以想说的,这个公司总是找一些普通的投资者,这正常吗,为什么不找吉利德等生物制药公司呢,或者生物制药的投资者呢,这是懂行情的人去投资的,而不像房地产不像普通的产品,所以这个公司就是奇葩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26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0:19
我真不想和你争论了。你自己去看批文吧好吗...

或者你贴一个批文上来,算是打我脸,行吗? ...

H20080319
http://www.dxy.cn/bbs/topic/21483565#!_id=23196516
作者: zgct    时间: 2015-11-6 20:28

MP4偷换概念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0:30

guilin2013 发表于 2015-11-6 20:20
所以想说的,这个公司总是找一些普通的投资者,这正常吗,为什么不找吉利德等生物制药公司呢,或者生物制药 ...

负责任的告诉你,找过。他们找过大公司,大公司曾经也找过他们,公开或者非公开的场合。结果是,即没有走上市圈钱的路线,也没有走傍大腿养老的路线,而是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一直是私人公司。

说实话,这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CEO没有极大的个人魅力,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大部分的初创公司,头两年就会死掉(〉90%)。而replicor坚持了这么久,如果日后真的成功了,必然是一段写入教科书的传奇。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31

zgct 发表于 2015-11-6 20:28
MP4偷换概念

你什么概念都不理解就别掺和了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0:31

本帖最后由 HBVCURER 于 2015-11-6 20:33 编辑
MP4 发表于 2015-11-6 20:26
H20080319
http://www.dxy.cn/bbs/topic/21483565#!_id=23196516

呵呵,这个贴子,是谁在打谁的脸?
我真服了你了。前面关于CAR-T的讨论你也是类似这么死抗的。。。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32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0:31
呵呵,这个贴子,是谁在打谁的脸?

当然是打你的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0:33

MP4 发表于 2015-11-6 20:32
当然是打你的

“另外,国内仿制申报的基本上按HIV适应症申请,正大天晴和安徽贝壳已完成生物等效研究,估计在年底会获批HIV适应症。但是,国内的企业基本上都在打擦边球,其意在HBV适应症。原研进口的HBV适应症预计会在2014年获批,到时如果没有专利问题的话,这些按HIV适应症申报的厂家只需按增加适应症的补充申请即可。”

你还要face吗?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37

本帖最后由 MP4 于 2015-11-6 20:42 编辑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0:31
呵呵,这个贴子,是谁在打谁的脸?
我真服了你了。前面关于CAR-T的讨论你也是类似这么死抗的。。。
...

当然是打你的了,这黑白字
CAR的事你得看原文,人家问的是有什么药清除cccDNA,CAR也是你提出来的,我们说的是两码事。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38

本帖最后由 MP4 于 2015-11-6 20:42 编辑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0:31
呵呵,这个贴子,是谁在打谁的脸?
我真服了你了。前面关于CAR-T的讨论你也是类似这么死抗的。。。
...

当然是打你的了,这黑白字
CAR的事你得看原文,人家问的是有什么药清除cccDNA,CAR也是你提出来的,我们说的是两码事。
作者: zgct    时间: 2015-11-6 20:39

Mp4,让一让吧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40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0:33
“另外,国内仿制申报的基本上按HIV适应症申请,正大天晴和安徽贝壳已完成生物等效研究,估计在年底会获 ...

我说的批准上市时间,你说的是适应症,你脸肯定是打定的了
超适应症用药国内许可的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0:43

MP4 发表于 2015-11-6 20:37
当然是打你的了,这黑白字
CAR的事你得看原文,人家问的是有什么药清除HBSAG,CAR也是你提出来的,我们说 ...

我发现了,你真的是来搞笑的...

我说TDF国内用于乙肝是2014年CFDA审批通过的,你说是2008年。我让你贴批文,你贴个DXY的讨论贴也就算了,里面白纸黑字写着预计2014年通过审批(2012年的帖子),然后说是打我的脸。。。

我说你贴的chimeric multi-antigen vaacine和CAR-T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两种东西,不能说八竿子打不着吧,但也一个是猴子一个是马的区别。你非说是一回事。

你没事吧你?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0:44

MP4 发表于 2015-11-6 20:40
我说的批准上市时间,你说的是适应症,你脸肯定是打定的了
超适应症用药国内许可的 ...

扯淡,超适应症用药许可的话,那还要审批干什么?当CFDA是傻X吗?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47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0:43
我发现了,你真的是来搞笑的...

我说TDF国内用于乙肝是2014年CFDA审批通过的,你说是2008年。我让你贴批 ...

我说的批准上市时间,你说的是适应症,你脸肯定是打定的了
超适应症用药国内许可的
H2008就是他批准文号,不懂批准文号年份意思麻烦自己去查。
你说是说的CAR和我说的CAR是两码事没错,但是别人问的清除cccDNA的药才是原意。不是我没搞明白的问题。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0:53

本帖最后由 HBVCURER 于 2015-11-6 20:56 编辑
MP4 发表于 2015-11-6 20:47
我说的批准上市时间,你说的是适应症,你脸肯定是打定的了
超适应症用药国内许可的
H2008就是他批准文号 ...

“超适应症用药国内许可的”...

CFDA和所有正直的医生都要被你气死了。这种是非问题,我真的和你没啥好说的了。

前面我也说的很清楚了,“2014年才正式被CFDA批准在国内用于治疗乙肝”,之前用于治疗乙肝多是黑市流通(何时被CFDA批准用治疗HIV是另一回事,语文正常的都看得懂)。胡搅蛮缠不奉陪了。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0:58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0:44
扯淡,超适应症用药许可的话,那还要审批干什么?当CFDA是傻X吗?

审批是为了添加说明书适应症用的

法律问题
事实上,如何拿捏超适应症用药合理性,各国都属难题。目前,仅美、德、意、荷、日、新西兰和印度七国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相关立法。除印度因国内较大争议而禁止,其余六国均允其合理。
其中美国规范最详尽。FDA规定,超说明书用药信息可经电子、纸质途径传播,但不得以口头途径传播;医药企业不得干预研究论文发表。此外,FDA发现药企违规传播超说明书用药信息,将发出警告信。若未改正,该局将诉诸法律途径。
中国尚无一张针对超适应证推广用药开出的罚单,因迄今为止没有法规做出相关专门规范。
法无禁止,事实上很多药物都要需要超适应症用药,这点合情合理合法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1:00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0:53
“超适应症用药国内许可的”...

CFDA和所有正直的医生都要被你气死了。这种是非问题,我真的和你没啥好说 ...

正直的医生是会被你气死,他们可能天天需要超适应症用药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1:00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0:53
“超适应症用药国内许可的”...

CFDA和所有正直的医生都要被你气死了。这种是非问题,我真的和你没啥好说 ...

批准上市就黑市流通,这说法…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1:18

本帖最后由 HBVCURER 于 2015-11-6 21:20 编辑
MP4 发表于 2015-11-6 20:58
审批是为了添加说明书适应症用的

法律问题

”药品未注册用法管理规定“迟迟未出台,留下这么个灰色地带,你把他直接当成CFDA对超适应症用药的”许可“,我也是醉了。

我只能说,前后花了那么多年,才批准TDF用于治疗HBV,CFDA也真是多此一举。GSK/Gilead也真是一对二货,2008年上市之后,还要花那么多钱再搭上整整6年的时间,去做什么临床实验去拿CFDA的一个批文。

我最后重复一遍,CFDA正式批准TDF治疗乙肝,是2014年,不是2008年。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1:22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19:54
消失的原因是siRNA投送问题在当时没有能根本性的解决,安全性由被质疑。小公司就这样,一个难关没能渡过 ...

我查了下
Nucleonics公司用于表达双链RNA的质粒DNA在本新闻发布时,已在500位病人中得到证明对人体是安全的。Nucleonics公司最初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病毒传染开发eiRNA疗法。

作者: tonychant    时间: 2015-11-6 21:25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1:18
”药品未注册用法管理规定“迟迟未出台,留下这么个灰色地带,你把他直接当成CFDA对超适应症用药的”许可 ...

我喜欢你的发言,以事实为依据,是个很专业的研究者,所说东西比较理性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1:32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1:18
”药品未注册用法管理规定“迟迟未出台,留下这么个灰色地带,你把他直接当成CFDA对超适应症用药的”许可 ...

大都发达国家都许可,规定是你定的吗?你这么牛可以出台规定么?
批准上市就黑市流通么?你别把上市时间和适应症两事偷换吧

还有就是中国药发到美国去是不是也要前后花n年,若然是的话,那美国FDA是不是也是多此一举?
作者: hchu    时间: 2015-11-6 21:54

回复 tonychant 的帖子

深在同感。业有专攻,很感谢相关专业人士关注这一论坛。这里的人大多是患者,都是业余的,因此不必太较真。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2:06

MP4 发表于 2015-11-6 21:22
我查了下
Nucleonics公司用于表达双链RNA的质粒DNA在本新闻发布时,已在500位病人中得到证明对人体是安全 ...

那你查到为什么收摊了吗?还是保留你之前的想法,是因为HBV在外国市场小才导致做不下去了?

到目前为止,我还真没见过几个例子,能做到500例临床试验,且证实安全,却因为治疗疾病的市场小就不做了。哦对了,根据你说的,他们家还用同样策略,同时开发针对HCV的药物,这个市场绝对不小吧,后来继续做下去了吗?

我给个建议,查一查在Nucleonics旗下这几种药物开发的几乎同时,基因治疗领域当时(2007年)发生了什么样一件轰动医药界的大事。其意义之深远,至今没有完全消除。
作者: zgct    时间: 2015-11-6 22:08

绝对大大支持HBVCURER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2:55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2:06
那你查到为什么收摊了吗?还是保留你之前的想法,是因为HBV在外国市场小才导致做不下去了?

到目前为止 ...

缺钱,就是这么简单。上亿美元投资投资者考虑的问题多着呢,那有这么容易找。我看过倒闭又不止这家。
按你说法这还有HCV有HIV也是诺贝尔荣幸是么?
别忘了HCV特效药出来后,另一个HCV药就退了市,有市场也考虑竞争等等一堆问题。
人家丙肝就是能吃药的不喜欢打针。
但是RNAi技术本来就是拿了诺奖的真事。

你想拿2007年安全性问题说事?
可惜这药不是用争议的AAV病毒载体啊,你这说法也无效了。
再者据上做了500人,这数据也够夸张够安全了。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3:09

还有别人是2008年提出临床,早就过你说的大事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3:42

本帖最后由 HBVCURER 于 2015-11-6 23:54 编辑
MP4 发表于 2015-11-6 22:55
缺钱,就是这么简单。上亿美元投资投资者考虑的问题多着呢,那有这么容易找。我看过倒闭又不止这家。
按 ...

你又来转移话题了...我就问你是不是因为你说的市场小不做了?2010年之前HCV的新药的市场大不大?为啥不做了?也是市场不够?如果安全有效,别说一个亿,110个亿个gilead后来不是也拿出来了?

丙肝能吃药就不要打针不错,但2006年2008年那个阶段,你给我一个不用打针的治疗HCV的方案看看?就算2010年之后特效药放出来的时候,临床试验方案一样是联合干扰素,乖乖的打针加吃药。

siRNA拿诺奖本身是个学术事件,却很少见的让很多公司一窝蜂上了项目,一时间大家都觉得找到了金钥匙,但是后来越来越多脱靶效应的发现,潜在副作用的可能,以及缺乏合适的传递系统,让这些小公司基本都死在沙滩上了。大公司也基本把相关部门都关闭了。什么原因,相信你心知肚明。缺钱?等于没说,请问有哪家公司倒闭不是因为缺钱?根源又在哪里?那大公司纷纷关闭相关部门,也是因为缺钱吗?

至于我说的2007年的黑天鹅事件,直接导致了其后一大批正在筹划以及筹划完毕的基因治疗临床实验的流产,不仅仅包括AAV载体,也包括其他载体,腺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质粒DNA载体,只要是基因治疗方案,都受到很大影响。事件的发酵需要时间,2008年恰好是之后的风口浪尖。

我没看到你所说的500人的数据,我只看到临床实验规划是做15例,有据可查,不知道你是哪里的据说。500人,这已经phase 2b阶段的规模了,你给个出处吧。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6 23:42

政府投钱,挨骂,不是政府投钱,也挨骂,反正键盘侠没有逻辑。
投资的时候说我们市场很大,等老板投资几亿十多年黑头人变白头人终于等到光明的时候,你说药太贵了不行我要买盗版。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6 23:53

本帖最后由 HBVCURER 于 2015-11-6 23:55 编辑
MP4 发表于 2015-11-6 23:09
还有别人是2008年提出临床,早就过你说的大事

差点被你蒙了。

FDA批准他家的临床实验是2007年5月,这是在黑天鹅事件之前。什么叫“别人是2008年提出临床”? 2007年年底,2008年年初开始了一期(既然FDA已经批准了自然就可以开始做)。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6 23:55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I think you are talking rubbish again!
It was only recently that most researchers accepted that lowering of hbvdna can partially restore T cell immune function.
Interferon used to be described as immune-moderator, but now research indicated, post REP9AC,  that it may achieve some of its effect because it can also lower HBsAg!.
When monoclonal HBsAg antibody was first developed, it was hailed as a success until they discovered the HBsAg/HBsAB immunocomplex formed was toxic to the kidney. FDA asked for a very large clinical trial and effort to develop the monoclonal HBsAb was reluctantly abandoned. Luckily, a new company may revive the use of monoclonal HBsAb again.  Until the clinical trials of REP9AC, nobody can demonstrate that in humans. Even now in America, they don't  allow serum HBsAg to be measured quantitatively, to suggest they proved years ago that HBsAg inhibits immune system in humans is pretty hard to accept.

Before REP9AC, there were suggestions, of course, that it inhibited the immune system in non-human studies. So to lower HBsAg with either REP9AC or monoclonal HBsAb should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but not so with ARC520/1.

If you must know, REP9AC only inhibits the release of HBsAg sub viral particles, it does not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ew Dane particles with their coat of HBsAg. Is this good or bad? Well ARC520/521 inhibits the production of HBsAg protein, therefore the infected liver cells never express HBsAg epitopes in MHC class I complex, so how can a HBsAg specific T cell recognize the infected cell? However, REP9AC does not inhibit production of HBsAg, it only inhibits the release of SVP, therefore the infected liver cells still express MHC Class I complex with HBsAg epitopes for a recovered T cells to recognize!

My conversation with Dr Bazinet was not to discuss investing in Replicor, he offered to help because a group MedHelp members wanted to set up a fund to buy or invest in Replicor. Of course, I asked to invest personally in Replicor, but the minimum lot of $25,000 was too much for me then. It was a decision I came to regret because now I cannot invest even if I have the money because Replicor does not solicit investment from individuals anymore (have a look at their website).

As I say, show me the evidence about anything you mentioned and I will apologize. I had these arguments with other members before, so I am rather sick of it unless I see hard evidence.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7 00:01

guilin2013 发表于 2015-11-6 18:31
为什么史蒂分对这药情有独钟呢,难道你没怀疑过它吗,一直不出来

我的信任基于科学证据, 不是基于某些大公司是否投资或不投资.

你的怀疑基于什么?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7 00:04

本帖最后由 MP4 于 2015-11-7 00:06 编辑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3:42
你又来转移话题了...我就问你是不是因为你说的市场小不做了?2010年之前HCV的新药的市场大不大?为啥不做 ...

你还没看明白我说的吗?市场大就一定意味着能占市场份额?我也知道可乐市场大技术要求还没制药高啊,可我投资你就能把市场份额打赢百事或者可口么?我投资他那个HCV研发还在实验室水平,等能批准上市你说到现在还能干掉吉利德吗?

人家根本就没用你说其他病毒载体,肯定和你说的黑天鹅木有关系,你跟聊这个麻烦先查下别人是啥技术平台的可以么?
不然别谈这么多。

出处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4-9/200499125107.htm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7 00:04

本帖最后由 StephenW 于 2015-11-7 00:14 编辑

回复 guilin2013 的帖子

没人怀疑ARC-520,没人怀疑ABX203? 你看他们的股价?

ARC520, ASX203 谁是投资者? Gilead?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7 00:17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6 23:53
差点被你蒙了。

FDA批准他家的临床实验是2007年5月,这是在黑天鹅事件之前。什么叫“别人是2008年提出临 ...

FDA啥时候批准的不重要,他们是2008年发新闻稿说开始做一期临床试验的就对了。
作者: guilin2013    时间: 2015-11-7 00:32

回复 StephenW 的帖子

股价是因为对这两药的效果还没有太明确的说法,但这两药是稳步推进,未来实验显示强大的效果,或许16年就显效,股价自然会上去;对于于REP2139已经显效那么多年了,还在在一个不知那里的国家做临床,也没有上市计划,不值得怀疑吗?不值得怀疑它的数据吗?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7 00:35

StephenW 发表于 2015-11-6 23:55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I think you are talking rubbish again!

我想我已经说的很直白了,很多直接和间接的证据让学术界和医学界认识到,HBsAg是HBV免疫耐受的主要因素,而降低HBsAg直接有助于恢复免疫耐受,从而实现血清学转换。这是乙肝界的text book knowledge。 绝不是什么replicor的原创,更不是因为REP9AC的临床实验才让大家恍然大悟的接受。我觉得你读的学术论文足够多,那么在提到这一观点的时候,有哪些学术论文,是引用了REP9AC的论文或结果作为该观点的来源的?这么说够明确吗?

我举中和抗体的例子,不是要说明中和抗体有效,而是说明,用中和抗体消除HBsAg作为治疗策略,是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形成和确认了,而背后的逻辑支撑,就是我说的text book knowledge。这一策略的失败,并非是这里逻辑的失败也不是背后的理论的失败。当然,免疫学的理论是在不断进步的,人们对免疫耐受细胞学机制越来越清楚,比以前认识的更深入,但如果认为这一理论是眼下才有的,是REP9AC引发了后续的新策略例如siRNA,那就真的是本末倒置了。说的直白一点,没有REP9AC,一样会有基于siRNA的策略,一样会有以降低HBV DNA的同时抑制HBsAg进而实现血清学转换的说法。这个说法不是replicor的原创,明确吗?

你提到抑制HBsAg分泌而不抑制HBsAg的产生。事实上Replicor已经关注到了HBsAg的肝脏聚集问题并着手优化新的NAP了。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siRNA和T细胞表位的问题,我建议想法不要太僵化,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没有任何一种抑制剂可以达到100%抑制,就算最强大的NUC也不可能100%抑制病毒复制,siRNA的效率就更没有那么高了。能实现抑制99%,或者更好一点99.9%,剩下的那0.1%甚至0.001%,也足足够产生你所担心的HBsAg epitopes in MHC class I complex了。这么说够明确吗?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7 00:54

StephenW 发表于 2015-11-6 23:55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I think you are talking rubbish again!

“Interferon used to be described as immune-moderator, but now research indicated, post REP9AC,  that it may achieve some of its effect because it can also lower HBsAg!”

IFN能降低HBsAg,真的真的不是现在才发现的。IFN是研究的最多也可能是最久的一种抗病毒药物了,它的作用机制非常丰富,但是最早发现的经典抗病毒机制之一,就是IFN能激活2-5OAS/RNase L,降解病毒mRNA, 从而降低病毒抗原,自然包括HBsAg(也还有其他机制可以降低HBsAg,这些年来逐步被更清晰地阐明)。这一点在当初开发IFN以及peg-IFN用于治疗HBV的时候,有大量的文献阐述,而这些文献,都早于replicor。

你说的在美国定量HBsAg没有被广泛采用,这是事实。但在欧洲早就被当作是金标准了。事实上HBV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欧洲一直都是主力。同时,即便是非定量的HBsAg检测(除了早期的+/-这种两对半结果,早已被淘汰),也不是看不到HBsAg的降低,只不过缺少线性关系而已。但对于临床上的趋势观察而言,早已经足够了。

最后,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一句,讨论问题基本点是相互尊重。那怕你说的再错,基本观点似是而非,我也不会说出“you are talking rubbish”这种rubbish来的。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7 01:02

MP4 发表于 2015-11-7 00:04
你还没看明白我说的吗?市场大就一定意味着能占市场份额?我也知道可乐市场大技术要求还没制药高啊,可我 ...

我原帖说的很清楚了,不仅仅病毒载体,也包括质粒DNA载体(你到底是看不见还是看不懂哦啊??)。在用于基因治疗的时候,因为使用剂量很高,有可能出现整合到基因组上所带来的风险,所以这一方案也同样受到黑天鹅事件的严重影响。确切点说,当年只要是基因治疗概念,无论是哪种技术路线,统统受到严重影响。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影响也还没完全消除,基因治疗的推广还是受到很大的阻力。当然,和2008年的一片漆黑是完全不同的,现下已经看到曙光了。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7 01:03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As I said before, show me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what you mentioned as "facts".

有哪些学术论文,是引用了REP9AC的论文或结果作为该观点的来源的?这么说够明确吗?
Read carefully what I said - REP9AC is the first compound that demonstrated  HBsAg inhibit HBV specific immune functions in humans - the keyword here is "humans".

是REP9AC引发了后续的新策略例如siRNA,
I don't know whether you want to mislead intentionally - REP9Ac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NAi, you know and I know. But the clinical trials of REP9AC showed that reduction in serum HBsAg MAY lead to a cure for HBV. Since ARC520 cannot reduce hbvdna efficiently as NUCS, REP9AC allows ARC520 to seek a second life. Show facts that I am wrong on this and I will apologize.

一样会有以降低HBV DNA的同时抑制HBsAg进而实现血清学转换的说法, 这个说法不是replicor的原创,
In humans, REP9AC is the first one to demonstrate that.
"Replicor’s first discovery has been to demonstrate in patients that Replicor’s NAPs can reduce circulating surface antigen to undetectable levels over a 20 week treatment. NAPs target the assembly and release of subviral particles (SVPs) from infected liver cells. Almost all surface antigen (HBsAg) circulating in the blood comes from SVPs (for every infectious HBV virus there are more than 10,000 non-infectious SVPs). Circulating HBsAg interferes with the ability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fight the virus and eventually overwhelms the patient’s immune response, allowing the infection to become chronic. For some patients the removal of HBsAg is enough to allow their immune system to completely suppress and establish control of their infection off treatment. This state is referred to as having a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SVR).

The second discovery has been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surface antigen. Replicor’s hypothesis, which has now been proven in four separate human clinical trials, is that by reducing and eliminating surface antigen with NAPs, the immune system is allowed to recover and regain control of the infection. More importantly, in those patients where removing HBsAg was not enough to restore immune control, the elimination of HBsAg greatly improved their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 compared to patients receiving immunotherapy without the benefit of HBsAg removal. This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NAP-based HBsAg removal and concomitant immunotherapy results in high rates of restoration of immune control over HBV infection off treatment."

事实上Replicor已经关注到了HBsAg的肝脏聚集问题并着手优化新的NAP了
Please  show me evidence for this fact? What exactly is the problem of 肝脏聚集?
优化新的NAP了 to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HBsAg and at the same time blocking its release? Please explain.

也足足够产生你所担心的HBsAg epitopes in MHC class I complex了。这么说够明确吗?Proof? You think .001 % is enough? I need to see the evidence, not your suggestion based on what?

Name me the textbooks that show evidence serum HbsAg inhibit HBV immune functions. Even Arrowhead cannot and did not know of such textbooks.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7 01:07

StephenW 发表于 2015-11-7 00:04
回复 guilin2013 的帖子

没人怀疑ARC-520,没人怀疑ABX203? 你看他们的股价?

这是不同的怀疑。

对ARC520, ASX203的怀疑是是否能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当初对Replicor的怀疑是,数据本身的可靠性。对我而言,什么时候能标准化流程重复出当年单药诱发高比例的HBsAg血清学转换的结果来,才能打消我对当初其数据可靠性的怀疑。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7 01:09

MP4 发表于 2015-11-7 00:17
FDA啥时候批准的不重要,他们是2008年发新闻稿说开始做一期临床试验的就对了。 ...

FDA在黑天鹅之前批准了,然后黑天鹅了,然他们开始了,然后就嗝屁没下文了。

对了,500例临床安全的数据,在哪里呢?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7 01:09

本帖最后由 StephenW 于 2015-11-7 01:14 编辑
guilin2013 发表于 2015-11-7 00:32
回复 StephenW 的帖子

股价是因为对这两药的效果还没有太明确的说法,但这两药是稳步推进,未来实验显示强 ...

但这两药是稳步推进 - 为什么 4mg? 为什么FDA不赞成多剂量递增?为什么ARC521?
未来实验显示强大的效果 - 你可以看到未来?

还在在一个不知那里的国家做临 - 同ABX203的国家.

你的怀疑基于什么?基于没有上市计划??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7 01:11

本帖最后由 MP4 于 2015-11-7 01:42 编辑

补充下
Nucleonics在2008年解散后,IP(知识产权)卖给了Alnylam,之后Alnylam主要目标是肝癌,与国内世方药业联盟。据闻Alnylam打算今年尾启动乙肝临床试验
以下转

大公司像Novartis和Merk都像Gilead一样在抛弃这种技术。但小公司Arrowhead却捡起来。前段时间Arrowhead刚从Novartis花3500万买了一些RNAi资产,这些RNAi资产其实是2005年Novartis从RNAi专长的Alnylam ($ALNY)花5600万买去的。十年过去了,显然Novartis在这方面一事无成。难怪Alnylam对最近这笔交易即嘲笑Novartis的无能,也对Arrowhead不看好。Alnylam自认为自己在RNAi方面造诣深厚,也在积极的用RNAi gene silencer技术的药ALN-HBV去加入对付HBV的大战中


作者: MP4    时间: 2015-11-7 01:13

HBVCURER 发表于 2015-11-7 01:09
FDA在黑天鹅之前批准了,然后黑天鹅了,然他们开始了,然后就嗝屁没下文了。

对了,500例临床安全的数据 ...

补充下
Nucleonics在2008年解散后,IP(知识产权)卖给了Alnylam,之后Alnylam主要目标是肝癌,与国内世方药业联盟。据闻Alnylam打算今年尾启动乙肝临床试验

作者: StephenW    时间: 2015-11-7 01:30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IFN能降低HBsAg,真的真的不是现在才发现的。Please read carefully what I wrote - I did not say post REP9AC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FN能降低HBsAg! But it is a fact that post REP9AC, IFN能降低HBsAg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it modulates the immune system!

这一点在当初开发IFN以及peg-IFN用于治疗HBV的时候,有大量的文献阐述,而这些文献,都早于replicor。Yes, but did they attribute this effect of Interferon because it can reduce HBsAg? So you are talking rubbish.

事实上HBV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欧洲一直都是主力。Yes, but clinical trials in new HBV drugs, 欧洲一直都是主力?

I am very blunt, when I see frequent misrepresentations or mistake, I call a spade a spade. You may not say I am not talking rubbish, but you do say it, indirectly, just the same. As I say, show me your evidence that I am wrong, I will apologize, directly.
作者: HBVCURER    时间: 2015-11-7 01:39

StephenW 发表于 2015-11-7 01:03
回复 HBVCURER 的帖子

As I said before, show me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what you mentioned as "facts ...

“REP9AC is the first compound that demonstrated HBsAg inhibit HBV specific immune functions in humans”

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HBsAg inhibits HBV specific immune functions in humans需要REP9AC来demonstrate?在患者体内的免疫学研究早就证明了。好吧,你说是第一个compound,但不总能说,第一个compound支持了之前的理论,就认为其后所有的compound都是学习它吧。他们都是一个师傅,出师有早晚罢了。

“REP9AC allows ARC520 to seek a second life.” 这个只是你的臆测罢了。ARC为什么要REP9AC 来教他只有降低HBsAg才有出路?制药界都知道只有降低了HBsAg才有出路,他们都是REP9AC的徒弟?太好笑了吧?假如大家都在学replicor,为啥没人直接去走replicor的技术路线呢?又不复杂。

“Circulating HBsAg interferes with the ability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fight the virus and eventually overwhelms the patient’s immune response, allowing the infection to become chronic.” 这并不是replicor教会大家的新知识,我要说多少遍?

“事实上Replicor已经关注到了HBsAg的肝脏聚集问题并着手优化新的NAP了”。这个replicor的主页上就有,自己看吧。

“You think .001 % is enough? I need to see the evidence, not your suggestion based on what?” 这是免疫学基本常识。即便是很低表达量的抗原,也会被HLA提呈倒细胞表面,只要特异性的T细胞足够活化,就可以杀伤。理论上讲,细胞表面有一个暴露的表位就足够了。同时,HBsAg的降低也不是瞬间就降到最低,有一个逐步降低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HBsAg的抗原表位一直在被提呈中。这其实和HBsAg在被清除之后会逐步产生抗体一个道理。如果按类似你的理解,既然血清中没有HBsAg了,也就没有了免疫原,那么针对HBsAg的抗体又是怎么产生的?


病毒学的经典教科书,Fields virology,里面有专门的HBV一章。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