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星岛日报:李克强下狠心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打印本页]
作者:
liver411
时间:
2013-3-8 15:47
标题:
星岛日报:李克强下狠心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星岛日报3月8日发表题为“李克强下狠心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的文章,作者:陆正之。全文如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治为要。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对食品问题中存在的一些顽疾,李克强丝毫不曾懈怠。自2010年2月出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以来,他一直牵心食品安全问题。他亲自督率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环保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经常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他十分重视抓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抓制度建设,抓长效机制,推动政府职能整合转变。
1月23日,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反复强调,要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与阶段性特征,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与职能整合、明晰责任,工作重心下移,决不回避矛盾,抓"牛鼻子"、碰"硬骨头",依法重点治乱绝不手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李克强对于目前食安形势的认识是清醒的。他告诫与会人员,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仍不可低估,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因此要认清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把握阶段性特征。"对人民不满意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就不能自满自足!"
他分析说,一方面当前我国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些不法分子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以身试法,危及消费者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从"量"更多地转向对"质"的追求,同时食品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品种不断丰富。李克强说,这些情况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风险的评估等都提出了新课题,对食品安全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监测等工作。
李克强认为,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为市场经济创造公平的、法治的竞争环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考量',一个'试卷'"。政府能否加快职能转变,对事关民生的产品加强市场监管,是否创造安全、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在食品安全领域会有直观、明显地反映。
他警告说,某些企业卖"黑心"食品,追求超低成本,如若放任不管,便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损害公平市场环境。"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政府是否作为,是否转变职能,群众都会直接感受到。"
李克强还特别提及过去几年食品安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强调下一步继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要利用好这些经验。"比如说,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抓住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食品安全,敢啃硬骨头"。要坚持不回避矛盾,重拳出击、重点治乱,不含糊、不手软,依法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李克强还主动谈及几年来政府在事后处理等"亡羊补牢"过程中所吸取的教训。其中之一是政府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够明晰,"九龙治水",导致"几个部门管不好一个餐桌"的现象。对此,他表示,建立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需要整合职能,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组成部门的某些食品安全职能可以加以整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国家的大局为重。"李克强指出,企业要负第一责任,政府则要加大职能转变与职能整合的力度,同时把有限的资金尽可能整合起来,用到"刀刃"上,有关部门齐心协力,无缝对接,决不能有丝毫松懈。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实际,李克强还强调,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打好基础,投入要向下倾斜,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另外,为杜绝企业"有了问题捂着,遇到问题绕着"的行为,加强对企业的法律和道德约束,筑牢食品安全的基础。
有鉴于此,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尽管机构调整幅度不大,李克强仍力主成立强力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足见他决心重拳出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香港个别媒体流布谰言,诬称他不重视食品安全,编造说他讲过"假冒不一定伪劣",真可谓用心险恶,颠倒黑白,莫此为甚。
李克强不日上位,笔者认为,他一定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问题。"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民心之所盼,即施政之所向。新人新政,相信一定会有勤勉奋发、务实进取的新气象。
大公報
作者:
liver411
时间:
2013-3-8 15:48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作者:
liver411
时间:
2013-3-9 06:15
李克强谈食品安全 一句话引发争议:假冒食品不一定伪劣
李克强4日出席政协经济及农业分组会议,主动说到食品安全问题,无意中说了一句「假冒食品不一定伪劣」,立即引起网民巨大回响,反映出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据报导,李克强的食品安全讲话不长,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食品出现问题,未必是商人存心害人,那是因为有关食品不符合国家要求,例如营养条件不达标。第二,出现问题的食品,「部分可能是假冒,但不一定伪劣」。第三,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民众生活水准是否提高的指标,所以国家发展和城镇化发展都必须保障民众在这方面的福祉。
第三点应是李克强出席会议的重点,他显然希望藉着讲话宣示政府的政策,但是他估不到的是,第二点却引起了激烈回响。
基本上,大陆食品的问题,主要是食品是否有毒的问题;人们最担心的是,吃下去的食品,是否含有毒品质,就算短期健康不出问题,也不知道长期会否因有毒物质积聚而引发健康问题。多年来层出不穷的毒食品事件,已经令人对大陆食品彻底失去信心;人们早就被迫过「减式生活」,即能减则减,能不吃就不吃,最后被迫减至「零大陆食品」。
但是,奸商只以赚钱发财为目的,对于食品是否安全和是否含毒,可以完全置诸不顾(毒奶粉是例子);他们可能并非存心害人,但是害人却是事实(毒奶粉造成极大祸害)。目的既是发财,生产成本就一定降至最低,品质也就没有保证;如果成本不能降低,不能赚钱发财,他们又何须假冒。
还有,假不假冒,对民众的信心来说,分别不大,因为真货也可能有问题,也可能含有毒物质,因为食品可能还没有验出问题,也可能是商人明知含毒,却无法改正。
除了食品制作时加进的成分,还有环境污染严重问题。中国的三分二水源(包括湖泊河溪地下水)都受到污染,那么这种水源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还能确保不受污染?酿制出来的茅台五粮液还能确保不受污染?(刘开平兄日前那篇「还要买中国进口的食品吗」已指出三分二水源被污染的严重情况。)
中国食品的问题,已上升为信心危机;多年来,作为基本食物的蔬果鱼肉,米油盐酱醋茶,都无不出现问题,假冒已司空见惯,被发现含有毒物质,也不再令人意外。所以人人都敬而远之,这是为什么陆客非要到香港抢购奶粉不可的原因,也是「假冒食品不一定伪劣」的逻辑完全无效的原因。
吃饭是天天的民生大事,李克强是国务院食安委主任,如果这个委员会不能领导各级地方政府将食品安全提升至一个可接受的合理水平,老百姓就真的吃无宁日。
作者:
平常一棵心
时间:
2013-3-9 09:12
作者:
handsomeguy
时间:
2013-3-21 01:02
大公報是共產党在香港的喉舌.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