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鸭子死了嘴还是硬的——太上皇蒙尘于外 [打印本页]

作者: 与庄共舞    时间: 2012-9-6 23:09     标题: 鸭子死了嘴还是硬的——太上皇蒙尘于外

  泰山贼王始聚众数万,自称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镇讨禽之。临刑,或问其父及兄弟安在,始曰:“太上皇蒙尘于外,征东、征西为乱兵所害。”其妻怒之曰:“君正坐此口,奈何尚尔!”始曰:“皇后不知,自古岂有不亡之国!朕则崩矣,终不改号!”(《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本意,是要总结历代兴替之经验教训,为皇帝治理国家提供参考,所以书中存录了大量有关经世治国的言论,而在写人记事的文学性方面,与史记、汉书有较大差距。关于王始的这则小故事,是资治通鉴中为数不多的幽默之笔。
  公元403年,正是南北朝并立的年代,此时南方有东晋,北方有后秦、后燕、南燕、北魏等若干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泰山人王始找了个机会,聚众造反,追随者居然多达数万。王始于是开国称帝,大封功臣,意气洋洋。可惜的是他这个小朝廷没多久就被南燕政府军灭掉了,王始本人也做了俘虏。
  谋反,在统治者看来当然是极大的罪恶,王始为过皇帝瘾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满门抄斩。有意思的是,在刑场上,刽子手马上就要动刀了,监刑的人问王始:你爹和你两个兄弟在哪?我们没抓到他们。王始面对寒光闪闪的鬼头刀,面来改色心不跳地回答:太上皇现在正在外面逃亡,征东将军和征西将军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了(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这里指的是王始他老爹;征东将军、征西将军是高级武官的职位,这里显然是王始封给他两个亲兄弟的官职)。
  这话在一般人听来当然是可笑之极,连一旁陪斩的王始他老婆都气得半死:你这家伙,害得我们全家沦落到如今地步,还不都是因为你那张破嘴(原为中“坐此口”的“坐”,翻译为“因为、由于”)!现在都已经死到临头了,你竟然还是这副德性!
  太平皇帝王始依然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自若的神情:皇后你有所不知啊,自古以来哪有不灭亡的国家呢?朕今天驾崩就驾崩,这皇帝的名号是绝不能改的!
  唉,真应了那句老话:鸭子死了,嘴还是硬的!

作者: 与庄共舞    时间: 2012-9-6 23:10

妻与母掉河先救谁——人尽夫也,父一而已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左传?桓公十五年》)
  恋爱中的女生往往喜欢问一些令男友十分为难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假如我和你妈一起掉进河里,你会先救谁?相信广大男同胞都曾为这个问题而头痛过,当然也不乏一些机警的:哼,我妈早料到你会问这样的问题,所以她以五十岁的高龄学会了游泳!
  其实类似的问题古人也曾遇到过。春秋时,郑国的大臣祭(音zhai,去声)仲专权,国君郑厉公对他非常不满,暗中命令祭仲的女婿雍纠除掉祭仲。雍纠的老婆就是祭仲的女儿,知道了这个阴谋,这时候她就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自己的丈夫想要干掉自己的老爹,我该帮谁?
  可怜的雍姬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拿不定主意,于是跑去问老妈:老爹和老公谁更亲近一些?这位母亲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且十分合理的回答:每个男人都可以拿来当老公,可是老爹却只有一个,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谁轻谁重不是很显然的吗?
  需要说明的是,“人尽可夫”这个成语的出处就在这里,但是现在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作风败坏,与原文中“人尽夫也”的原意已经相去甚远了。
  得到母亲指点的雍姬,跑到老爹面前把丈夫的阴谋一五一十地全交待了。得到消息的祭仲先下手为强,将女婿雍纠杀死,并陈尸荒野。郑厉公这时倒还念点情份,给雍纠收了尸,但还是不无埋怨地说:我们男人之间的事,你却跟一个娘们儿商量,死也是活该你啊!然后郑厉公情知祭仲容不下自己,果断跑路,逃到蔡国去了。
  这里奉劝广大女同胞们,千万不要再追问类似“假如我和你妈一起掉进河里,你会先救谁”的幼稚问题了,因为答案是很明显的:人尽妻也,母一而已,胡可比也?  

作者: 与庄共舞    时间: 2012-9-6 23:11

糟糠之妻不下堂——故剑之情

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汉书?外戚传上》)
  提起西汉,人们最熟知的当然是汉武帝,武帝在位之时,凭借父祖数辈惨淡经营所积累下的财富和实力,数次大规模对外用兵,将匈奴逐至大漠以北,报了开国以来饱受匈奴欺凌之仇,但同时汉朝自身也付出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沉重代价。
  武帝晚年时,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偏偏武帝又犯了昏,被臣下江充搞出个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和刘据的儿子均死于此难,只有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因为尚在襁褓之中,得免一死,但也在监狱待了好几年。这几年时间,全仗着廷尉监邴吉的关照,刘病已才得以活下来。出狱后,刘病已流落民间,依外祖母家长大。
  武帝死后,幼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昭帝时期,大将军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逐步剪除异己,把持了朝政,在刘弗陵逐渐长大开始亲政时,突然得病死掉,后人有猜测是权臣霍光下的毒手。昭帝无子,群臣迎立昌邑王刘贺继位,但二十七天后就被霍光以不守礼法的罪名废掉。实际上,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来看,刘贺被废的真正原因是他刚登上帝位就重用身边的亲信,想要从霍光手中把权力夺回来,可惜他此时羽翼未丰又不懂得权谋,轻易就被霍光击败了。
  刘贺被废,但国不可一日无君。霍光经过一番挑选,决定立刘病已为帝,一是因为刘病已是武帝的嫡曾孙,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刘病已早已成为一介平民,势单力孤,没有强力的外援,不会对他造成威胁。宣帝刘病已也很识相,继位后将大权悉付与霍光,自己乐得当一个甩手掌柜,只有一件事,宣帝没有给霍光面子,那就是立后。
  宣帝在民间时,依靠外祖母家生活,但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故人的看护,比如原太子刘据的部下张贺。张贺在巫蛊之祸中逃过一死,但却受了宫刑。尽管如此,重情意的张贺还是非常关照故主遗下的骨血,他出钱供刘病已读书,还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病已。张贺的弟弟张安世考虑到刘病已的身份,怕引火上身,阻止了张贺。张贺于是找到自己的下属、同样受过宫刑的许广汉,两杯酒下肚把他灌了个晕乎,并趁机向他提亲,许广汉许诺将自己的女儿许平君嫁给刘病已。许广汉的老婆知道这事后也是有点不乐意,但许广汉最后还是兑现了诺言。
  刘病已与许平君成亲后,夫妻感情很好。在刘病已继位以后,霍光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势,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刘病已。到了该册立皇后的时候,大臣们都琢磨着,论家世背景,怎么着这皇后的位子也该是姓霍的,可是这时候,宣帝刘病已却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书:我以前寒微的时候有一把剑,很爱惜它,后来富贵以后却找不到了,你们有谁见过没?能当上大臣的当然个个都是人精,一看这诏书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于是纷纷上书请立许平君为皇后,宣帝得偿所愿。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似乎是个很美丽的童话。可惜的是,命苦的许皇后最后还是被霍家买通御医给毒杀了。宣帝情知其中曲折,却不得不忍耐。直到霍光死后,宣帝用老练而毒辣的手腕一步步削夺霍家的权势,将重要职位全部换上自己的亲信,最后逼得霍家铤而走险起兵作乱,落得个灭族的下场。
  很为宣帝的故剑之情而感动,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宣帝有的不只是钱,他有的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但他却对一介平民女子用情至深,顶住强大的压力,只为给她一个完美的承诺。在爱人不幸遇害之后,他隐忍不发,与仇敌巧妙周旋,直到最后一切布置妥当以后,用铁血的残酷向敌人举起屠刀:看啊,我的爱人,我为你报仇了!
  至于毒杀许平君后如愿以偿当上皇后的霍家女儿霍成君,在霍家败亡后也随即被废,十二年后,自杀。
作者: 与庄共舞    时间: 2012-9-6 23:12

假如前秦淝水胜利——投鞭断流

 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苻坚载记》)
  最近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很火,这个电视剧是根据一款大宇公司出品的单机游戏翻拍的,相信很多与我同龄的人都玩过。鼎鼎大名的大宇双剑之中,《仙剑》系列以情动人,而《轩辕剑》系列则以深厚的历史背景为人所称道。这里我提及的是《轩辕剑》系列的一个外传,叫《苍之涛》,大概也有不少读者曾经玩过吧。
  苍之涛的背景设定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颇有新意的,特别是其中时空穿越和平行时空的概念。故事是这样展开的:公元383年,前秦大帝苻坚在统一北方之后,决定消灭盘踞江南苟延残喘的东晋,于是挥军南下御驾亲征。此时的东晋延续了西晋以来士族专权的黑暗政治,国力贫弱,淝水之战中,晋军一触即溃,宰相谢安向苻坚投降。前秦结束了魏晋以来的乱世,开创了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但是,东晋望族桓氏中的一个年轻人桓远之不甘心华夏正统亡于胡虏之手,借超自然之力在主宰宇宙万物的太一之轮上刻下“晋克秦”的字样,改变了历史进程,使得前秦大军莫名其妙地输掉了淝水之战,中国版图重又陷入了大分裂之中。
  是的,当我们后人重新从为数不多的典籍记载中寻找那场战争的蛛丝马迹时,确实会感到前秦的失败简直无法理解。
  从国力对比方面来说,当时,前秦大帝苻坚任贤举能,励精图治,先后消灭北方若干割据政权,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其版图面积约为东晋的两倍,同时由于苻坚执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对治下各民族一视同仁,在统一战争中并未出现大屠杀大破坏的情况,所以前秦现在整体实力非常雄厚,国内各民族也比较安定。而当时东晋所占据的江南地区尚未完全开发,虽然已经有三国以来的惨淡经营,但其经济文化水平与中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政治角度来说,东晋延袭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出身寒门的才能之士在东晋毫无施展之地,腐朽的高门士族把持着政权。这些高门士族的言行我们现在在刘义庆编写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他们服春药(五石散),尚空谈,言行荒诞,而且时时不忘内斗,动辄拼得你死我活,连皇帝都束手无策。这样的东晋王朝是留不住人才的。比如后来官居前秦丞相的王猛,桓温北伐时,王猛曾前去拜访桓温,二人相谈甚欢,桓温认为王猛是个人才,力邀他随军返回建康,王猛却深知以他的寒门出身,在东晋不可能有广阔天地,所以婉拒了桓温的好意。后来苻坚得到王猛以后,信任有加,王猛也得以大施拳脚,辅佐明主统一整个北方,成为堪比诸葛亮的一代名相。
  从军事形势来说,淝水之战以前,前秦已经攻取了东晋的巴蜀地区,并占领了襄阳,也就是从西线、中线都牢牢地钳制住了东晋;此外,前秦投入战争的总兵力为八十万,而东晋只有八万,双方实力对比为十比一,难怪苻坚自称“投鞭断流”了。兵法云,十则围之,倍则战。以前秦的实力,如果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最后的结果肯定可以突破长江天险,围困建康城,如此则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什么东晋才是华夏正统、前秦士卒不愿攻晋之类的论调,我以为都是虚谈——君不见,满清入关以后,在前线与残余明军厮杀最勇猛的,恰恰正是投靠了鞑子的汉人么!也许王猛本人在临死的时候确实是不希望东晋灭亡的,但我们的民族从来不缺乏自相残杀的勇气。
  但是,在具备了这么多的优势之后,前秦大军竟然败了,败得离奇,数十万大军原本只是想后退几步,结果便成了溃退,不战而败。统一的北方迅速再度陷入分裂,雄才大略的苻坚两年后也被叛将姚苌杀死。冥冥之中,真的有一只无形之手在左右着这一切吗?
  假如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胜利,历史会是什么样子?从苻坚的性格分析,他断不会对东晋皇室大开杀戒,事实上,在开战前,苻坚已经命人在国都为东晋皇帝和宰相谢安等人准备宅邸,显然是打算与他们共同开创一个美好的时代。另外,前秦的民族政策在南北朝民族大仇杀时期是少有的开明和平等,苻坚本人也是汉文化的仰慕者,汉族在前秦的治理下不会像后来蒙元时代的处境那么悲惨。也许,真的像游戏《苍之涛》中描述的那样,中国会提前两个世纪进入隋唐盛世。
  而这一切,止于纪元383年的淝水。历史,没有假如。
作者: 与庄共舞    时间: 2012-9-6 23:12

芳华如梦——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一)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红楼梦》在第二十九回用三出戏暗示了贾府的兴起、极盛和衰亡,这三出戏就是《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
  《白蛇记》不是《白蛇传》,跟许仙白娘子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不过这条白蛇也非常富有神话色彩。
  据《史记》说,汉高祖刘邦做秦朝的亭长时,有一次押送刑徒到骊山去。骊山是给秦始皇修墓葬的地方,这是个苦差事,而且墓葬修好以后,为保密起见,参与修墓的刑徒还有被灭口的风险,所以这帮刑徒们在路上瞅着机会就溜,刘邦一个人也照看不过来。后来刘邦心里一琢磨,照这样下去,等我到了骊山,这帮孙子们都已经跑光了。大秦以法家定天下,又以法家治天下,所以有秦一代,法律是极为残苛的,我作为亭长,跑光了刑徒,落了个看管不严的罪名,搞不好要掉脑袋。即使勉强保住了脑袋,估计下半辈子也要替这帮孙子们在骊山干活了,何必啊我!
  于是刘邦干脆掏钱请这帮人喝了顿酒,然后说:天下大乱,我们这帮人还去什么骊山啊,大家散伙算了,我也跑路地干活。结果这帮人中间有十几个人表示,我们不去骊山,但也不想跑路,以后就跟着刘大哥你混,这秦王朝已经快倒了,咱们索性反了他娘的!果然是酒壮人胆,刘邦就这样一顿酒拉起了一票人马,从此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占有一席之地,直到最后逼得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鼎定天下。
  话说刚起事的刘邦一伙人醉醺醺地在走在深山老林中,忽然前面开路的人慌慌张张地回来向刘邦汇报:老大,前面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还是转回去绕道走吧。注意,去骊山服劳役的当然不可能是小孩子,而且有胆子造反的也肯定不是胆小怕事之徒,能把胆子这样大的一个成年人吓成这样,看来这条蛇个头不小,我估摸着应该是蟒蛇一类。刘邦这会儿酒还没醒,胆气也壮,再说都已经是一支队伍的首领了,总不能在自己部下面前丢了面子,于是喝斥道:男子汉大丈夫,行走世间怕个球啊!拔出手中的剑,冲上去把这条蛇砍成了两段。这就是斩蛇起义的故事。
  当然,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砍死一条蛇嘛!但是奇特的是,刘邦他们过去以后,后面的人又经过斩蛇的地方,却遇到一个老婆婆在痛哭,说自己的儿子死了。这人就问:你儿子是怎么死的?老婆婆回答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化为蛇在道路边休息,却被路过的赤帝子给斩杀了。这人当然不信,以为老婆婆在骗他,就想揍她一顿,可老婆婆却忽然消失不见了。这人赶紧跑去找刘邦,把这事儿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一通,刘邦听后非常开心,利用此事给自己大造“赤帝子”的舆论,追随他的人也都认定他就是真命天子。
  斩蛇的典故在后世流传甚广,常用来比喻白手起家开创基业。我觉得,刘邦斩蛇起义这件事应该是历史上真有过的,但说白了也就是杀了一条挡道的大蟒蛇。至于后来的玄乎故事应当是有人杜撰,也可能根本就是刘邦自己杜撰,其用意不言自明。
  明清之季的韵律启蒙书《笠翁对韵》中有这样一个对联: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一辈子汉刘邦。另外还有这样一个相关的笑话,两个陌生人在路上相逢互通姓名,其中一人说: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老子是双关语,既指道家创始人李耳,也是一种自称,你爹)。不幸的是他的对手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上工整地回答说:斩白蛇定汉邦,高祖是刘(高祖也是双关语,既指汉高祖刘邦,也是一种辈分,你爷爷的爷爷)。
  搞笑的是,刘邦斩蛇时所佩的那把破铜烂铁的剑也因为这个故事身价倍增,被冠以“斩蛇剑”或“赤霄剑”的名号,成为一把传说中的神兵。《西京杂记》载:“高祖斩白蛇剑,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
  附史记原文: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作者: 一名军人    时间: 2012-9-7 10:34

字数太多,看不下去
作者: 甲级正经    时间: 2012-9-7 15:28

太费脑子了
作者: 一名军人    时间: 2012-9-8 16:50


作者: 万里挑一    时间: 2012-9-9 15:22

相当不错、有哲理
作者: 一名军人    时间: 2012-9-9 15:23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