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论坛

标题: 肝健康漫谈 [打印本页]

作者: 新昌郑氏    时间: 2012-3-18 08:51     标题: 肝健康漫谈

一、 中国有多少人感染过肝炎病毒
这里有一个概念应说清,即人群受肝炎病毒感染时,由于病毒数量少,或人的抵抗力强,绝大多数人不生病,但已受感染,所以有人群感染率一说。
甲型肝炎的感染率用测定抗-HAV-2gG来判断。我国南方8~17岁青少年抗-HAV阳性率为35%,〉30岁者为95%;北方城市16~19岁青年抗-HAV阳性率为80%,农村4~6岁儿童为84%,10~12岁儿童达96%,不论城市或农村,〉30岁者抗-HAV均为100%阳性,说明我国成年人大都经过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992年调查表明,乙型肝炎病毒的总感染率应当包括抗-HBsAg阳性者(受过感染但已痊愈)及HBsAg阳性者,在我国约为57.63%(1992年)。同时的调查表明抗-HCV-2gG总阳性率为3.2%,最低为上海市0.9%,最高为辽宁省5.1%,阳性率≥3.2%的省市、自治区有14个。说明当时丙型肝炎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感染率为0.94%~3.95%,而四川及武汉地区的感染率可能更高一些,这些HDAg及抗-HDV阳性者均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存在。戊型肝炎自1980年以来,主要在我国新疆地区流行,辽宁、山东等地也有经食物传播而发生的戊型肝炎流行。
二、 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有3.5亿人,其中亚太地区占一半以上。1979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50%~7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8.7%~9.8%。其中阳性率最低省份为山西省(3.8%),最高的为江西省(16.8%);农村高于城市,分别为10.2%和7.9%;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0.3%~7.3%;长江以南高于长江以北。在年龄分布上的突出特征是3岁以下幼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分布状态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在家庭成员中母亲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对子女的影响最大。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的因素中,除家庭内传播(包括家庭成员间及母婴传播)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医源性传播。
三、乙型肝炎的传染性
各种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均为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涉及面广,又不被注意,危险性更大。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体液(唾液、乳汁、羊水、精液、分泌物等),能直接进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的潜伏期为45~180天(平均60~90天)。在潜伏期和症状出现后几周内(直到被感染者体内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均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血液和血制品中乙型肝炎病毒含量最高,唾液中含量最低。
在干燥状态下乙型肝炎病毒可存活1周或更长时间。任何被干燥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物品都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
·输血传播:输血、血浆和各种血制品,包括丙种球蛋白等均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近年来对献血员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选制度的建立,使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但尚未完全杜绝。因血制品(如血浆制品、凝血因子等)受污染而引起暴发流行的事件仍屡有发生。
·医源性传播:在乙型肝炎的流行中,大量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内镜(又称为窥镜)检查、预防接种、针刺、纹身、各种医疗器具、污水,甚至工作人员的手均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少至10-7~10-6毫升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血清,即可引起感染。透析室、肾移植室、口腔科、肿瘤科和接触血液的生化、血液实验室的工作为高危险职业。西方国家静脉吸毒者中,由于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的流行感染。
·母-婴传播: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和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给新生儿。估计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至少有1/3是母-婴传播而造成的。母、婴间的乙型肝炎病毒传播主要是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感染,分娩经产道,新生儿接触或吸入含乙型肝炎病毒的学业、羊水或分泌物等所致,少数可由于宫内感染(小于10%),也可通过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感染。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例如家庭人员间密切接触是很重要的方式,可造成家庭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聚集现象,其传播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日常生活中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过唾液传播也受到重视,30%~5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而尿液、鼻液和汗液的传染性很小。通过性生活传播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情况而定。我国夫妻间因性生活而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水平传播概率很低,但西方国家中男性同性恋、异性恋或宿娼的乱交行为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
·其他传播:如通过臭虫、蚊子和虱子等吸血传播。经实验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病毒在这些昆虫体内不会反之,只是具有机械性携带作用。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