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积极的方面讲,虽然在台湾,乙肝患者的VEMs感染率确实有提高,但其严重乙肝患者却明显减少。实际上,自引入疫苗以为,台湾儿童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降低了95%,而这一人群肝癌的患病率也下降了60%。
Levin博士发现:“虽然,此结果提示问题尚不明显,但值得我们监测。”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需要重新设计疫苗以使其可识别VEMs并且包含那些不易于受“脱逸变异”影响的蛋白。
产生VEMs的选择压力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免疫接种和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
乙肝病毒是一种应用逆转录酶进行自身基因组复制的病毒,就象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一样。逆转录是一种极易出错的过程,可导致HBsAg中的单个氨基酸变异。由乙肝疫苗带来的抗体特异性的靶向这些表面抗原蛋白。若表面抗原蛋白包含有突变,疫苗可能无法中和病毒,这样VEM就产生了。
另外,由于VEM含有变异的抗原决定基(表位),它们可能无法被检测HBsAg的实验识别。Levin博士说:“某些患者可能患有慢性乙肝,但你却无法发现他们。”
这样,在持续不断地减少新发乙肝病例和减轻慢性乙肝疾病给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的同时,全球乙肝免疫项目也诱发了VEMs的产生,因此不知不觉中,该项目也播下了自身失败的种子。
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促进VEMs产生的原因是拉米夫定常导致逆转录酶基因的变异,其变异也会导致表面抗原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的变异可引起表面抗原蛋白的变化,在不当的情况下它将导致VEMs的产生。
Levin博士表示:“其结果依赖于新的变异是否稳定、是否可引起表面抗原中结合位点结构(中和特点)的改变、是否可在人类个体之间传播、是否导致急性或慢性疾病。若以上均有肯定的答案,那么拉米夫定治疗可导致产生更多的VEMs。”
拉米夫定是第一种被批准用于慢性乙肝治疗的核苷类似物,由于其较为廉价、不良反应较少、疗效肯定(最起码应用早期如此),这种药物的单一疗法仍被一些医疗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广泛应用。可是,拉米夫定单药疗法最终将导致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的出现,就象HIV感染和结核单药治疗发生的情况一样。
世界卫生组织正密切监测乙肝VEM的情况(Bull. World Health Org. 2010;88:66-73)。而仍不清楚乙肝疫苗接种和拉米夫定治疗的同时应用是否会加快VEMs的产生。
欢迎光临 肝胆相照论坛 (http://hbvhbv.info/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1.5 |